漢傳佛教中,《梵網經》記載修行頭陀行者可以保有十八種道具,稱為頭陀十八物[5]。修行頭陀四處雲遊時,大乘比丘常會攜帶十八種道具,這就是頭陀十八物。這十八種分別是:楊柳枝(用以淨牙)、澡豆(洗淨用的豆粉)、三衣(僧伽梨、鬱多羅僧、安陀會)、水瓶、缽、坐具、錫杖、香爐、香匣、漉水囊、手巾、小刀、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像等十八種。
頭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sqeCdi
古人如何護齒?楊柳枝當牙刷
古人如何護齒?楊柳枝當牙刷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dvqiqY
早晚刷牙牙齒好,這是大多數現代人都養成的生活習慣了。
現代人早晚「刷牙」習以為常,各種各樣的牙刷,用電不用電的,超多花款,牙膏亦有不用味道,更聲稱能抗敏、美白。究竟「牙刷」何時出現於日常生活?「牙刷」未發明前,古人又如何護齒?
網上圖片
相傳早在三國魏晉南北朝,已有達官貴人用類似小楊枝,即是現代人說的「牙籤」,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1976年考古專家在江西一個墓穴當中找到金制楊枝,考證後推斷出來。
至於中國最早記載用來清潔牙齒的用具是「楊柳枝」,晚唐時期的民眾將楊柳枝浸水,要用的時候就用牙將楊柳枝咬開,楊柳纖維就會散開,就是原始牙刷雛型,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唐末至宋代,潔齒方面有大進展,出現類似牙膏的物品,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上漱口,再用手指當牙刷用,又或者用楊柳枝加上「古牙膏」。
古書記載,南宋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上植馬尾,和現代牙刷很接近。不得不讓人感慨,古代人在愛護牙齒上面,也是沒少花功夫。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p4238v8.html
古代人是如何刷牙的?用柳樹枝和手指替代牙刷?
現代人大多懂得牙齒保健的重要性。其實,關於口腔、牙齒的清潔、美觀、疾病、保健,在我國古代就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籽兒一樣整齊潔白。反之,牙齒參差不齊則被視為齟齬,咬合不齊者被稱為齪,排列不齊者被稱為齜,不平整者被稱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由此可見,古代的人們對於牙齒健康是十分重視的。
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人們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
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潔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要不,就用先前說的楊柳枝,蘸上古牙膏清理牙齒。也有用布、手指或者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蘸了青鹽,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
如今,許多人在每日清晨起床刷牙漱口,或在晚上臨睡前刷一次牙。而我國歷代中醫著作則不僅以為睡前比晨起漱洗對護齒尤為有效,更倡導每餐必漱。古人主張每天早晚兩次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在刷牙工具沒有發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採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
原文網址:http://read01.com/2G5GR2n.html
頭痛藥在森林裡其實是多餘的,楊柳樹為我們準備了同樣的東西,因為柳樹皮中含有柳苷,而柳苷之名正是出自楊柳,因為柳樹的拉丁語屬名就是「Salix」。 圖/Shutterstock
編按:你知道常見的消炎止痛藥阿斯匹靈,其實源自於柳樹嗎?森林就像一個超大型醫藥箱,早在成藥問世前,古人就已經發現森林植物的藥用價值!彼得・渥雷本在《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書中,帶大家認識柳樹、橡樹、杉木等植物的神奇療癒力,下次喉嚨痛時,也許你可以先來杯橡樹皮茶。
頭痛藥在森林裡其實是多餘的,楊柳樹為我們準備了同樣的東西,因為柳樹皮中含有柳苷(salicin,或譯水楊苷),而柳苷之名正是出自楊柳,因為柳樹的拉丁語屬名就是「Salix」。
根據種類的不同,柳苷的含量最多能達到10%,在人體攝取後會轉化為柳酸(Salicylic acid,或譯水楊酸)。知名的阿斯匹靈,就是以乙醯柳酸(acetylsalicylic acid)為基底的合成藥物,雖然藥效更強,卻也具有更多的副作用,例如血液稀釋。
頭痛不用吃阿斯匹靈 先來喝杯柳樹皮茶吧!
如果不希望遇到這種情況,頭痛或發燒時不妨改喝杯柳皮茶。事實上,早自數千年前起,人們就會這麼做,西元前700年流傳下來的古陶片也已經予以證實。柳酸的合成則是基於1830年左右的研究,科學家窺得了柳皮茶的祕密,而現代我們吃的那一顆顆白色藥片,無非只是原生樹木成分的化學複製品。
知道這個消息後,如果馬上走入森林,剝下某棵柳樹的皮,當然不是什麼好事,簡直就是血淋淋的扒皮酷刑;不過,剪下幾根樹枝帶回家剝皮,這樣的傷害倒還在樹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沿著河岸就能找到的原生種白柳(Salix alba)特別有助於治療頭痛;而在丘陵地帶的森林裡,主要則能見到黃花柳(Salix caprea),通常生長在森林邊緣或皆伐的土地上。黃花柳這種幾乎無法達到15公尺高的小樹,在高大的山毛櫸或橡樹下生長得通常不怎麼好,雖然它們的柳苷含量較低,但嘗試一下又何妨呢?
如果不想剪樹,不妨在小溪沿岸或沼澤地帶找找看西洋夏雪草(Filipendula ulmaria)。這種白花藥草聞起來濕潤清甜,含有類似柳樹皮所含的物質,所以用採自6、7月間的花朵泡茶,也有同樣的效果。
植物的神奇療癒力!還能消腫止癢、舒緩喉嚨發炎
森林不單能緩解頭痛,也有辦法解決昆蟲的叮咬或其他的腫脹。我們只需找棵楓樹或是一片楓葉,將其輕輕揉碎,敷在被叮咬的部位上,就能有助消腫,這對消除長途遠足所造成的雙腳浮腫也很有效。
相反地,橡樹有助的是人體內部,例如緩解喉嚨發炎。為此,我們需要來點橡樹皮,先將橡樹皮泡成茶,再慢慢啜飲。但這時最好不要像剛才提到的裁剪柳樹枝那樣去剝橡樹的皮,因為此舉會嚴重損傷橡樹。
不過,搭一下落葉林經濟伐木的順風車,倒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可以在那裡趁機從剛剛倒落在地的樹幹上擷取一點樹皮。當然,上藥局購買經過人工乾燥與包裝的橡樹皮茶會更容易。
春季新鮮的雲杉芽也能泡茶,當中含有大量的酸及維生素C,喝起來讓人聯想到檸檬茶;不過,若是拖到年尾,苦味物質會增加,喝起來就不像檸檬茶的酸甜口感。那我們為何不乾脆喝檸檬茶就好了?誠如截至目前為止我所介紹的所有應用,重點都在於重新與自然交融。
樹脂可以做什麼?DIY天然口香糖大人小孩都喜歡
我並不是要大家像石器時代原始人那樣過活。只不過,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下這些小訣竅,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森林,從而促使我們再次親近森林。此外,這些樹木的成分既不含農藥、也未經其他加工。再者,小孩子也特別能領略這種採集的樂趣,大人可以做點樹脂口香糖,討討這些小怪獸的歡心。
只需要找到一點清澈、硬化的雲杉樹脂滴—雲杉是德國森林裡最常見的樹種,紅褐色的樹皮與垂懸的長圓錐體可謂是它們的註冊商標。別擔心,松樹、花旗松、冷杉(Abies)或落葉松(Larix decidua)也都無毒,只不過雲杉樹脂的效果特別好就是了。
先將雲杉樹脂滴放入嘴裡,然後在口中慢慢將樹脂加熱至體溫的熱度。在等待加熱的期間,不妨試著輕輕嚼嚼看,樹脂是否已經變得柔軟。
切記,請勿硬咬!否則樹脂滴就會粉碎,然後釋放出一大堆苦味物質。所以請慢慢來,緩緩地出力咀嚼。若出現苦味物質,請直接吐掉(是的,現在終於明白,為何樹脂口香糖只適合在森林裡做),直到最後會形成一個可咀嚼的粉紅色樹脂團,那就大功告成。
樹脂口香糖的味道見仁見智,不過樹脂的基本特色倒是顯露無疑,為親友充當踏青導遊的時候,若想玩點小花樣,這會是旅途中的一大亮點。
樹木甚至還為廚房也準備了一點東西:花旗松的針葉帶有橘皮的苦澀味,因此非常有益於各種菜餚的調味。
隱藏版「大樹藥局」!頭痛、喉嚨發炎就到森林拿藥單 揭開自然療癒祕密 | 永續地球 | 倡議家 https://bit.ly/3Pfnh0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