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斯瓦克(miswak), 也被稱為「刷牙棍」或「樹枝牙刷」阿拉伯半島、北非和印度次大陸的人們傳統上用桃樹製成的咀嚼棒刷牙。 該小木棍被稱為米斯瓦克(miswak),也被稱為「刷牙棍」或「樹枝牙刷」。 歐洲人則用裹著鹽或煙灰的破布刷牙。 1938年,第一把尼龍牙刷誕生,而後電動牙刷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鸞堂鸞筆/夢見柳樹-夢見柳枝樹,經常預示失去朋友的悲哀,同時也可能在警告你要特別註意男女關系,提醒你一定要慎重/男人夢見柳樹,最近最好不要出遊,以免遇到不好的事情。   女人夢見柳樹,可能暗示最近一段時間情人對你不忠,你有可能為此跟他斷絕來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漢傳佛教中,《梵網經》記載修行頭陀行者可以保有十八種道具,稱為頭陀十八物[5]。修行頭陀四處雲遊時,大乘比丘常會攜帶十八種道具,這就是頭陀十八物。這十八種分別是:楊柳枝(用以淨牙)、澡豆(洗淨用的豆粉)、三衣(僧伽梨、鬱多羅僧、安陀會)、水瓶、缽、坐具、錫杖、香爐、香匣、漉水囊、手巾、小刀、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像等十八種。
頭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sqeCdi


頭陀/托缽僧,本指依靠飯缽乞討生存的宗教苦行者,現在指不積蓄財產而生存的修行者-出家眾托缽乞食,以讓眾生種福田/佛教:原始佛教中的出家人有托缽乞食傳統,現在的南傳佛教僧人也行此制;在北傳佛教地區,則只有頭陀僧還在托缽乞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1-04-20_094720

古人如何護齒?楊柳枝當牙刷
古人如何護齒?楊柳枝當牙刷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dvqiqY
早晚刷牙牙齒好,這是大多數現代人都養成的生活習慣了。
現代人早晚「刷牙」習以為常,各種各樣的牙刷,用電不用電的,超多花款,牙膏亦有不用味道,更聲稱能抗敏、美白。究竟「牙刷」何時出現於日常生活?「牙刷」未發明前,古人又如何護齒?
網上圖片
相傳早在三國魏晉南北朝,已有達官貴人用類似小楊枝,即是現代人說的「牙籤」,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1976年考古專家在江西一個墓穴當中找到金制楊枝,考證後推斷出來。
至於中國最早記載用來清潔牙齒的用具是「楊柳枝」,晚唐時期的民眾將楊柳枝浸水,要用的時候就用牙將楊柳枝咬開,楊柳纖維就會散開,就是原始牙刷雛型,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唐末至宋代,潔齒方面有大進展,出現類似牙膏的物品,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上漱口,再用手指當牙刷用,又或者用楊柳枝加上「古牙膏」。
古書記載,南宋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上植馬尾,和現代牙刷很接近。不得不讓人感慨,古代人在愛護牙齒上面,也是沒少花功夫。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p4238v8.html


古代人是如何刷牙的?用柳樹枝和手指替代牙刷?
現代人大多懂得牙齒保健的重要性。其實,關於口腔、牙齒的清潔、美觀、疾病、保健,在我國古代就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籽兒一樣整齊潔白。反之,牙齒參差不齊則被視為齟齬,咬合不齊者被稱為齪,排列不齊者被稱為齜,不平整者被稱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由此可見,古代的人們對於牙齒健康是十分重視的。
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人們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
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潔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要不,就用先前說的楊柳枝,蘸上古牙膏清理牙齒。也有用布、手指或者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蘸了青鹽,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
如今,許多人在每日清晨起床刷牙漱口,或在晚上臨睡前刷一次牙。而我國歷代中醫著作則不僅以為睡前比晨起漱洗對護齒尤為有效,更倡導每餐必漱。古人主張每天早晚兩次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在刷牙工具沒有發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採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
原文網址:http://read01.com/2G5GR2n.html


https://fb.watch/fjV7DocUfK/

2022-09-04_1234292022-09-04_123441

https://fb.watch/fjV7DocUf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