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天: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蒸/春禴、夏禘、秋嘗、冬烝/礿、禘、嘗、烝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牌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2ps0001qr127p3717pr22p90004ns5473n7s11021330004o0o5p236604521330004o0s13322n52q22pp0003so2208313s8o

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褅,秋祭曰嘗,冬祭曰蒸。」  春夏秋冬各要舉行祭祀
端午節和祭祖
2017-05-28 由 闕里書院 發表于文化
《中庸》云:「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古人凡有時令鮮物出,必以時鮮之物薦於宗廟祀先祖,先請祖先嘗新後方敢用之,此即古薦新之禮。此禮輕於祭,但其由來久遠,古宗廟「嘗、烝」二禮即源乎此。
《禮記·王制》雲「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祭統》亦云「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而《周禮·大宗伯》則雲「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此二說略有不同。按,《禮記》所謂春礿、夏禘、秋嘗、冬烝之說,注家認為此乃有虞氏四時之祭名。《周禮》之文及《詩》「禴祠烝嘗,於公先王」之說,注家則謂之以周人四時之祭名。是以殷商之礿禘烝嘗,亦因虞夏之制。故《陳氏禮書》曰:「商禮春曰礿,夏曰禘,而五年之禘為大禘。……周禮春曰祠,夏曰禴,而五年之禘不稱大焉。」其實無論「礿禘嘗烝」還是「祠禴嘗烝」,皆四時之祭名而已。鄭玄云:「冬祭曰烝,秋祭曰嘗。所謂「烝」,即「進」也,進品物耳,乃薦新於宗廟之禮典。稻麥初熟、新酒甫就,敢不先薦進於先祖以「嘗新」乎?《逸周書·嘗麥解》云:「維四年孟夏,王初祈禱於宗廟,乃嘗麥於太祖。」《管子·輕重已》:「夏至而麥熟,天子祀於太宗,其盛以麥;夏盡而秋始而黍熟,天子祀於太祖,其盛以黍。」《春秋經》桓公八年「春正月乙卯,烝。」十四年「秋八月乙亥,嘗。」《左傳·桓五年》:「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襄十六年》:「春,(晉)烝於曲沃。」《襄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齊)嘗於太公之廟。」《昭元年》:「十二月,晉既烝,甲辰朔,(趙孟)烝於溫。」又,《國語·楚語下》:「國於是乎蒸嘗,家於是乎嘗祀,百姓夫婦擇其令辰,奉其犧牲,敬其粢盛,絜其糞除,慎其采服,禋其酒醴,帥其子姓,從其時享,虔其宗祝,道其順辭,以昭祀其先祖,肅肅濟濟,如或臨之。」
安陽殷墟廢都商代宗廟復原外景
《禮記·月令》又云:仲春之月「天子乃鮮羔、開冰,先薦寢廟。」季春「天子始乘舟,薦鮪於寢廟。」孟夏「天子以彘嘗麥,先薦寢廟。」仲夏「天子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孟秋「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仲秋「以犬嘗麻,先薦寢廟。」季秋「天子乃以犬嘗稻,先薦寢廟。」季冬「天子乃嘗魚,先薦寢廟。」《月令》篇所述,乃天子宗廟之薦新,諸侯薦新當與天子略同,惟其禮減殺。大夫卿士之薦新,則更降殺之。「嘗」,注云謂薦物於寢廟,《少儀》雲「未嘗,不食新」,凡禮,皆本乎人心,古人誠敬之意由此可知。然禮有隆殺,《王制》又雲「大夫士宗廟之祭,有田則祭,無田則薦。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韭以卵,麥以魚,黍以豚,稻以雁。」此言有田者既祭又薦,祭以首時、薦以仲月,無祿田者則僅有薦而無祭。士薦之禮,牲用特豚,大夫以上用羔,此正《禮器》所云「羔豚而祭,百官皆足」之謂。而庶人無常牲,其薦,取與新物相宜者而已。言凡四時之間有此牲、谷者,若牛宜稌(稻)、羊宜黍之類,非謂古宗廟之禮氣味相宜者。
准此,是知古之「薦新」,衍生所謂蒸、嘗二祭。
清人金鶚《求古錄禮說·薦考》云:「薦者,仿乎祭禮而為之,而與祭禮異者也。祭必卜日,薦不卜日祭有屍,薦則無屍;祭有牲,薦則無牲;祭有樂,薦則無樂;此其異也。」按金說是,如《月令》之文,薦之為禮,薦獻麥、谷、麻、魚之屬而已,其牲亦牛宜稌、羊宜黍之類;然則祭之為禮,則有牢牲、有灌獻、有饋食、有樂舞諸節。故析言之,祭、薦二者有同有異,但後世散文亦有渾言薦亦祭者。要之,究古禮而言,無牲者曰薦、有牲者曰祭而已,此二者之別。
「尊莫大於天地,禮莫崇於祖宗。」一般來說,古代宗廟之禮大致可分為正祭(常祭)、告祭(因祭)兩類。正祭為常設固定之祭,有月祭、時享、殷祭。「月祭」:於每月初一日舉行,名曰「朝廟」、「告朔」、「視朔」等;「時享」,即前文四時之祭。
唐杜佑《通典》載高堂隆所云:「按舊典,天子諸侯月有祭事,其孟,則四時之祭也,三牲、黍稷,時物咸備。其仲月、季月,皆薦新之祭也。大夫以上將之以羔,或加以犬而已,不備三牲也。」又云:「其四時新物初登,皆先薦寢廟而後食。二月獻羔開冰。(春分方溫,獻羔以祭司寒,而後開冰。左傳曰:『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先薦寢廟而後食。)四月以彘嘗麥,(麥之新,氣尤盛,以彘食之,散其熱。)七月登谷,(黍稷之屬,於是月始熟,而先薦。)八月嘗麻,九月嘗稻,(皆初熟而薦之。)十二月嘗魚。(此時魚得陽氣,潔美。) 漢惠帝之時,叔孫通曰:『古者有春嘗果。方今櫻桃熟,可獻。』遂獻宗廟。(顏師古曰:『禮記,仲夏月,羞以含桃,先薦寢廟,即此櫻柧也。』)諸果之獻由此而興。」
秦蕙田《五禮通考》引《漢舊儀》亦云:「嘗祠,正月嘗薤,又嘗羔。六月嘗黍。七月歲事。八月嘗酎、特牛,九月嘗雁,十月嘗稻,十一月歲事,又賽禱。凡正祠一歲二十二。」秦蕙田又在《五禮通考·卷九十八》中,列舉了古宗廟時祭之薦獻者有:正月韭、菘、卵,二月冰,三月筍、含桃,四月麥、彘,五月瓜、來禽,六月菱、芡,七月粟、穄、雞、棗、梨,八月酒、稻、菱,九月小豆、蕎麥,十月兔、栗、薯藇,十一月雁、獐,十二月魚。凡二十八種。
征諸文獻,闕里孔廟於每年二月花朝日、三月寒食日、五月端陽日、六月初伏日、八月中秋日、九月重陽日、十一月長至日、十二月臘日,例由衍聖公率族人薦新於廟寢。除此之外,通過清代著名學者、孔子第六十九代孫孔繼汾所云,闕里端午之薦新,還另有「薦冰」之設:
《豳風》七月之詩,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月令》仲春之月獻羔開冰,先薦寢廟。《春秋傳》祭寒而藏之,獻羔而啟之,公始用之,火出而畢賦。二月天氣未溫,即薦冰者,聖人所以輔相陰陽。初非為御溫氣寒饌具也。故蘇氏曰,古者藏冰發冰,以節陽氣之盛。夫陽氣之在天地,譬如火之著於物也,故常有以解之。十二月陽氣蘊伏,錮而未發,其盛在下,則納冰於地中。至二月四陽作、蟄蟲起,陽始用事,則亦始啟冰而廟薦之。至於四月陽氣畢達,陰氣將絕,則冰於是大發。食肉之祿,老病喪浴,冰無不及。蓋用冰於夏,而啟而薦之則必於春也。今之薦冰,不於仲春時祭,而於端午常薦似失禮意。(《劻儀糾謬集·卷上》)
孔繼汾所說,乃就禮義而言對闕里端午薦冰之議。薦冰,亦薦新之一種,今天很多城市皆有「冰窖」之舊地名,正是古代藏冰之所。如前引《月令》「鮮(獻)羔開冰,先薦寢廟」之文,在《周禮》中,《天官·凌人》職則專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祭祀,共冰鑒。」意即凌人主藏冰、用冰之政令,在每年十二月歲寒之時,令下屬取冰,以所用量三倍而藏之。春天則開始把所藏之冰供給祭祀、宴饗、喪禮之用。《禮記·喪大記》所云「君設大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士並瓦盤,無冰」,即《周禮·凌人》所職掌。又,《左傳·昭四年》魯大夫申豐云:「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其藏冰也,深山窮谷,涸陰互寒,於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祿位,賓客喪祭,於是乎用之。」唐代詩人也多有同名《薦冰》詩篇,其文「薦冰朝日後,辟廟曉光清」、「凌寒開涸沍,寢廟致精誠」、「乘春方啟閉,羞獻有常程」云云,亦皆是描寫的宗廟之中對祖先的薦冰情況。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z32z55a.html


一年到底可以掃幾次墓?春祭曰祠,夏祭曰禴,秋祭曰嘗,冬祭曰烝-----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蒸
在《禮記。 祭義》中有記載:"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 "意思是說你在祭祀的時候不能夠太過頻繁,因為次數多了就會感到厭煩,如果你起了厭煩的心就是對神明的不敬;但祭祀的次數也不宜過於稀少,次數太少就會使人怠惰,起了怠惰之心就會忘掉自己的祖先。
那這兩次都要在什麼時候呢? 《禮記。 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褅秋嘗。 霜露即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春,雨露既儒,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 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故褅有樂而嘗無樂"首先我們先跳到《禮記。 祭統》中就有說到:"凡祭有四時:春祭曰市中級人民法院變更,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蒸。 嚐,禘,陽義也;嘗,蒸,陰義也。 這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
為什麼說也許是禘是屬於陽氣? 嘗和蒸是屬於陰氣? 重點在於禘和嘗,禘是陽氣最盛的祭,嘗是陰氣最盛的祭。 古時候,在舉行諦祭時要頒發爵位,賞賜車服,這就是順著陽氣行事;在舉行嘗祭時要教民田獵,開始動用刑罰,這就是順著陰氣行事。
所以再看回上一句,"霜露既降......",這裡的意思就是說,當你在秋天祭祀時,就像霜露覆蓋著大地,...... 查看更多
------------------------------
四時之祭是說祭祀是夏商周三代天子諸侯宗廟的通禮,依四時之序分作礿、禘、嘗、烝四種祭禮,唯祭名稍有出入,天子因別有大禘之祭,故周改祭名為:春曰祠、夏曰禴,而諸侯之祭名不改。四時之祭的用意,在於依循天地萬化陰陽二氣之盛衰先後,明示百姓以賞賜或刑殺之道。例如夏祭時須頒發爵位,賞賜車服;秋祭時,人民要離開田里,參加軍事演習;若未開始行刑,則人民不敢刈草。故於四時之祭中,以夏、秋二祭最為重要,一定要使君明其義,臣能其事,尤須蒞祭以敬。〔禮記.祭統〕所言:「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礿禘,陽義也;嘗烝,陰義也。禘者,陽之盛也;嘗者,陰之盛也。故曰莫重於禘嘗。古者於禘也,發爵賜服,順陽義也;於嘗也,出田邑,讓秋政,順陰義也。故記曰:嘗之日,發公室,示賞也;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故曰:禘嘗之義大矣,治國之本也,不可不知也。明其義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祭敬,則境內子孫莫敢不敬矣。……祭而不敬,何以為民父母矣。」總之,祭祀是國之大事,須依四時,敬以行之,作為立教之根本,方足以治國,而有為民父母之資格。四時之祭 - 教育百科 https://bit.ly/3o3cA0x
------------------------------------------
礿    夏祭也。从示勺聲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夏祭也。
周禮。以禴夏享先王。公羊傳曰。夏曰礿。注。始熟可汋。故曰礿。釋天曰。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蒸。孫炎曰。祠之言食。礿、新菜可汋。嘗、嘗新穀。蒸、進品物也。汋與礿曡韵。汋卽說文𩱲字。王制。春曰礿。夏曰禘。與周禮異。
从示。勺聲。
以灼切。古音在第二部。礿亦作禴。勺龠同部。
---------------
禘 ㄉㄧˋ 
古代帝王或諸侯在始祖廟裏對祖先的一種盛大祭祀:“王者~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古代宗廟四季祭祀之一。
解釋:
[名] 古代重大的祭典之一。《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
祭統:    
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礿、禘,陽義也;嘗、烝,陰義也。禘者陽之盛也,嘗者陰之盛也。故曰:莫重於禘、嘗。古者於禘也,發爵賜服,順陽義也;於嘗也,出田邑,發秋政,順陰義也。故記曰:「嘗之日,發公室,示賞也;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故曰:禘、嘗之義大矣。治國之本也,不可不知也。明其義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義,君人不全;不能其事,為臣不全
禮記 : 祭統 - 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bit.ly/2M8ea3R
---------------------------------
脩文:    
春祭曰祠,夏祭曰禴,秋祭曰嘗,冬祭曰烝;春薦韭卵,夏薦麥魚;秋薦黍豚,冬薦稻鴈。三歲一祫,五年一禘;祫者,合也;禘者,諦也。祫者大合祭於祖廟也,禘者諦其德而差優劣也。聖主將祭,必潔齋精思,若親之在;方興未登,㥥㥥憧憧,專一想親之容貌彷彿,此孝子之誠也。四方之助祭,空而來者滿而反,虛而至者實而還,皆取法則焉。
釋天:    
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蒸,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薶,祭山曰庪縣,祭川曰浮沈,祭星曰布,祭風曰磔,是禷是禡,師祭也,既伯既禱,馬祭也,禘,大祭也,繹,又祭也,周曰繹,商曰彤,夏曰復胙


宗子之家用神主祭之,而支子之家用牌子來祭。 
------------------------------------------------------------
年輕人家中不願放祖宗牌位…理由讓長輩昏倒
年輕人家中不願放祖宗牌位…理由讓長輩昏倒 | 互動享生活 | 多媒體看時事 | 時事話題 https://bit.ly/2XZLlJD
2019-12-22 08:00:00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王長鼎、鄭朝陽/報導
現代都會生活忙碌,住處又小,早年家庭供奉的祖先牌位和神明廳等祭祀空間已逐漸消失。...
現代都會生活忙碌,住處又小,早年家庭供奉的祖先牌位和神明廳等祭祀空間已逐漸消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華人提倡慎終追遠,但現代都會生活忙碌,多數人住在公寓大樓,早年家庭供奉的祖先牌位和神明廳等祭祀空間已逐漸消失,這些消失的牌位卻促成另一種商機。
台北市的賴小姐最近從老公寓搬到大樓的新家,新裝潢的房子明亮溫馨,唯獨沒有預留祖先牌位的空間,加上祭祀空間與裝潢風格不搭調,一度苦惱牌位該怎麼安置;詢問幾個公墓竟一位難求,安放牌位要等20、30年,最後找到一處禪寺付費安置。
許多寺廟提供祖先牌位終身存放的服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許多寺廟提供祖先牌位終身存放的服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都會區房子小…牌位何處去?
賴小姐找尋解方的過程中,眾多友人給她建議,讓這個話題超展開。
有人建議賴小姐,祖先牌位不必請到新家,請道士或風水師來請退祖先的靈即可,一塊牌子移來移去很費神,何況來日她的小孩也未必會祭拜。另一個朋友說,如果以後小孩或孫子改信基督教等宗教,都不拿香了,還有誰拜這些牌位?就算要拜,知道怎麼拜嗎?
一位朋友說,他自己都交代孩子,死後不必搞什麼牌位,他要樹葬或海葬,乾乾淨淨、一了百了。他不想拖累在美國的子女,只要在世時有好的親子關係就好,「誰有可能回台灣祭拜?心意才是根本」。
徐太太說,她60幾歲了,觀念很難改,無法接受家裡沒有父母親的牌位,但確實要體會子孫的難處,像她全家都是女兒,長輩的牌位要放哪?最後也是安頓在宮廟裡,早晚都有人誦經祈福,顯示對祖先的敬意。
張先生的父親是退役老兵,早年在大陸過世。他說,家裡沒有父親的牌位,命理師請他小年夜在樓頂設供桌、供品,向大陸方向向天請拜,不必非設牌位不可。
現代人家中的祖先牌位多半不大。圖/報系資料照片
現代人家中的祖先牌位多半不大。圖/報系資料照片
●室內禮佛區 多豪宅建案
台北市室內設計師王智立說,他經手的室內裝潢案,很少客戶會要求留設祖先牌位和拜拜的空間,只會跟他討論要走什麼風格,祖先牌位確實正在都會區消失中。少數會有此需求的客戶都是年長者,為了解決這處拜拜的小空間,須搭配裝設抽風機,防止天花板被香的煙薰黑。
至於房子新裝潢後,牌位都流落何方?他表示,通常都安置到禪寺、宮廟或公有的靈骨塔。
北市另一名林姓室內設計師也說,點香還不致於啟動室內的偵煙器,但現代人為了減少空汙,加上沒時間、沒經驗張羅拜拜的事,室內空間也普遍狹小,新建案幾乎都不會規畫祖先牌位的祭祀空間;只有一些豪宅建案,屋主會特別要求設計禮佛區。
另有人在小公寓內希望架設小型祭祀桌,慎終追遠的還是大有人在,只是要想辦法在有限的空間中擠出空間。
林姓設計師觀察買2房、3房的買家,年齡層多是40歲以下,有的甚至很少開伙,對祭祀也較沒有概念,這些族群的祖先牌位多半留在老家,由老一輩親友祭拜,他們逢年過節才回去,自然就不需要在公寓大樓裡挪出空間祭祖。
牌位在都市悄悄消失,卻促成另一種商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牌位在都市悄悄消失,卻促成另一種商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祖先牌位去留 衍生新商機
祖先牌位走出家庭,逐漸促成安置牌位的新商機。彰化縣社頭鄉生命禮儀管理所除了有納骨塔位存放骨灰罈外,也提供民眾申請神祖牌位,分為短期一年以及永久性管理,所方每月初一、十五都奉葷、素菜飯祭祀及誦經師父祈福等,服務周到,近年這樣的神主牌收費制度,每年約有250萬元財源收入。
彰化縣芬園鄉民林子瓏說,伯父育有3個女兒都出嫁住在新北市,伯父過世後,家族考量依傳統「拜公媽」都由男性傳承為主,3女也考量到居住空間,決定將父親牌位移到合法的宮廟或公墓安置;但北部詢價結果,若要終身存放,有的價格高達30萬元,最後退而求其次選擇20多萬的地方,但有的限制僅留3代的牌位,若要增加人名,還得加價。
新北市五股區的凌雲禪寺建於清朝宣統元年,廟中祀奉千手千眼金身觀音,香火鼎盛;禪寺師姐表示,近來民眾申請將祖先牌位從家裡移到宮廟的需求越來越多,終身存放的祖先牌位,因擺放位置不同,收費價格也不同,從25萬5千元、30萬5千元到35萬5千元不等,每天都會誦經祈福。
新店區竹林禪寺也有提供祖先牌位終身存放的服務,寺方每年春節、清明及中元三大節日,都會將牌位請出至寺前舉行超渡法會,收費採一次結清為4萬5千元。中和區公立的中和納骨堂也可以申請安放祖先牌位,新北市民收費價格為3萬元,非新北市民為9萬元,每年春、秋兩季都會舉辦聯合超渡公祭。
林子瓏說,祖先牌位安置在外的價格不見得人人負擔得起,他看過獨居長者將先人牌位放在「謝籃」的竹籃內吊掛起來,也有民眾整籃放置在冰箱上祭拜,表達心意。也有相當重視傳統習俗的親友住在台北市信義區的老公寓,就在電視櫃上方架設神明桌,並直接在書桌上放上祖先牌位祭拜,即使空間有限,仍有應變之道。
祖先牌位安置在外的價格不見得人人負擔得起,放家中仍有應變之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祖先牌位安置在外的價格不見得人人負擔得起,放家中仍有應變之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家:自己的祖先自己拜
民俗專家蒲慶峰對於現代人在沒特殊原因下,不在家中擺放直系祖先牌位的現象不以為然。他說,若家裡環境受限,確實可以拿竹籃暫時裝祖先牌位,但必須吊掛起來。他強調「自己的祖先應該自己拜」,若由別人代為祭拜,就沒有慎終追遠的意義。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副教授林茂賢說,民間有習俗說,祖先牌位上方不要有樓層「壓著」,其實只要請風水師評估「正位」,即可擺放祖先牌位,不一定要設置在頂樓。他也認為,有些民眾將祖先牌位送往寺廟是考慮到有神明護衛,未必是沒有空間,現代人居住空間雖然有限,仍鼓勵讓祖先牌位與家人一起,以看顧後代祖孫,較符合傳統祭祀、孝道的內涵。年輕人家中不願放祖宗牌位…理由讓長輩昏倒 | 互動享生活 | 多媒體看時事 | 時事話題 https://bit.ly/2XZLlJD

photo.php (36)photo.php (40)photo.php (39)photo.php (38)photo.php (37)


朱子家禮(性理大全書版本整理)
朱子家禮
性理大全書 卷十八
家禮一
(圖略。三十個圖。圖名如下)
(家廟之圖。祠堂之圖。深衣前圖。深衣後圖。着深衣前两襟相掩圖。裁衣前法裁衣後法。深衣冠履之圖。行冠禮圖。昏禮親迎之圖。衿(jin1)鞶、箧(qie4)、笥(si4)、楎(hui1)、椸(yi2)圖。小斂圖。襲含哭位之圖。大斂圖。喪服圖式。冠、絰、绞、带圖式。斬衰杖屨圖。齊衰杖屨圖。喪祭器具之圖。喪轝(yu2)之圖。本宗五服之圖。三父八母服制之圖。妻為夫黨服圖。外族母黨妻黨服圖。神主式。櫝韜藉式。櫝式。尺式。大宗小宗圖。正寢時祭之圖。每位設饌之圖。)
(大宗小宗圖下的文字,如下)
【劉氏垓(gai1)孫曰:呂汲公家祭儀曰:古者小宗有四,有繼禰之宗,繼祖之宗,繼曾祖之宗,繼髙祖之宗,所以主祭祀而統族人。後世宗法既廢散無所統,祭祀之禮家自行之。支子不能不祭,祭不必告於宗子。今宗法雖未易復,而宗子主祭之義略可舉行。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故今議,家廟雖因支子而立,亦宗子主其祭,而用其支子命數所得之禮,可合禮意。先生曰:祭祀須是用宗子法,方不亂。不然,前面必有不可處置者。父在主祭,子出仕宦不得祭。父没,宗子主祭。庶子出仕宦,祭時其禮亦合減殺,不得同宗子。宗子只得立適,雖庶長,立不得。若無適子,則亦立庶子。所謂“世子之同母弟”,世子是適,若世子死,則立世子之親弟,亦是次適也,是庶子不得立也。大宗法既立不得,亦當立小宗法。祭自髙祖以下,親盡則請出髙祖就伯叔位,服未盡者祭之。嫂則别處,令其子私祭之。今世禮全亂了。】
性理大全書 卷十九
家禮二
凡禮有本有文。自其施於家者言之,則名分之守,爱敬之實,其本也。冠昏喪祭儀章度數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體,固不可以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紀綱人道之始終,雖其行之有時,施之有所,然非講之素明、習之素熟,則其臨事之際,亦無以合宜而應節。是亦不可一日而不講且習焉者也。三代之際,禮經備矣。然其存於今者,宫廬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節,皆已不宜於世。世之君子雖或酌以古今之變,更為一時之法。然亦或詳或略,無所折衷。至或遺其本而務其末,緩於實而急於文。自有志好禮之士,猶或不能舉其要。而困於貧窶(ju4)者,尤患其終不能有以及於禮也。熹之愚盖兩病焉,是以嘗獨究觀古今之籍,因其大體之不可變者,而少加損益於其間。以為一家之書,大抵謹名分、崇愛敬以為之夲。至其施行之際,則又略浮文、敷本實。以竊自附於孔子從先進之遺意,誠願得與同志之士熟講而勉行之。庶幾古人所以修身齊家之道,謹終追逺之心,猶可以復見。而于國家所以崇化導民之意,亦或有小補云。
【楊氏復曰:先生服母喪,參酌古今,咸盡其變,因成喪葬祭禮。又推之於冠昏,名曰《家禮》。既成,為一童行竊之以逃。先生易簀(ze2)其書,始出行於世。今按先生所定家、鄉、邦國、王朝禮,專以《儀禮》為經。及自述《家禮》,則又通之以古今之宜。故冠禮則多取司馬氏。昏禮則參諸司馬氏、程氏。喪禮本之司馬氏,後又以高氏為最善,及論祔(fu4)遷,則取《横渠遺命》。治喪則以《書儀踈(shu1,同疏)畧》,而用《儀禮》。祭禮兼用司馬氏、程氏,而先後所見又有不同。節祠則以韓魏公所行者為法。若夫明大宗、小宗之法,以寓愛禮存羊之意,此又《家禮》之大義所繫。盖諸書所未暇及,而先生於此尤拳拳也。惜其書既亡,至先生没而後出,不及再脩,以幸萬世於是。竊取先生平日去取折衷之言,有以發明《家禮》之意者,若昏禮,親迎用温公。入門以後,則從伊川之類是也。有後來議論始定,若祭禮,祭始祖、初祖而後不祭之類是也。有不用疏家之説,若深衣續衽(ren4)、鈎邊是也。有用先儒舊義與經傳不同,若喪服辟領,婦人不杖之類是也。凡此,悉附於逐條之下云。】
通禮
【此篇所著,皆所謂“有家日用之常體,不可一日而不脩”者。】
祠堂
【此章本合在祭禮篇。今以報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實有家名分之守,所以開業傳世之本也。故特著此冠于篇端,使覽者知所以先立乎其大者。而凡後篇,所以周旋升降,出入向背之曲折,亦有所據以攷焉。然古之廟制不見於經,且今士庻人之賤,亦有所不得為者,故特以祠堂名之,而其制度亦多用俗禮云。司馬温公曰:“宋仁宗時,甞詔聴太子少傅以上,皆立家廟。而有司終不為之定制度。惟文潞公立廟於西京,他人皆莫之立。故今但以影堂言之。”朱子曰:“古命士得立家廟。家廟之制,内立寢廟,中立正廟,外立門,四面牆圍之,非命士止。祭於堂上,只祭考妣。伊川謂:‘無貴賤皆祭,自髙祖而下,但祭有豐殺踈數不同,廟向南坐,皆東嚮。’伊川於此不審,乃云廟皆東向。祖先位面東,自廳側直入其所,反轉面西入廟中。其制非是古人所以廟面東向坐者,盖户在東,牖在西,坐於一邊,乃是奥處也。嘗欲立一家廟,小五架屋以後,架作一長龕堂,以板隔,截作四龕堂。堂置位牌,堂外用簾子。小祭祀時,亦可只就其處。大祭祀,則請出或堂或廳上,皆可。唐大臣皆立廟於京師。宋朝惟文潞公法唐杜佑制,立一廟在西京。雖如韓司馬家,亦不曽立廟。杜佑廟祖宗,時尚在長安。劉氏垓(gai1)孫曰:‘伊川先生云古者庻人祭於寝,士大夫祭於廟。庻人無廟,可立影堂。’”今文公先生乃曰祠堂者,葢以伊川先生謂祭時不可用影,故改影堂曰祠堂云。】
君子將營宫室,先立祠堂於正寝之東。
【祠堂之制,三間外為中門,中門外為兩階,皆三級。東曰阼(zuo4)階,西曰西階。階下隨地廣狹以屋覆之,令可容家衆敘立。又為遺書、衣物、祭器庫,及神厨於其東繚(liao2)。以周垣别為外門,常加扄(jiong1)閉。若家貧地狹,則止立一間,不立厨庫。而東西壁下,置立兩櫃。西藏遺書衣物,東藏祭器亦可。正寝謂前堂也,地狹則於廳事之東亦可。凡祠堂所在之宅,宗子世守之,不得分析。凡屋之制,不問何向背,但以前為南,後為北,左為東,右為西,後皆放此。】
為四龕(kan1)以奉先世神主。
【祠堂之内,以近北一架為四龕。毎龕内置一卓(zhuo1,通桌)大宗,及繼高祖之小宗,則髙祖居西,曽祖次之,祖次之,父次之。繼曽祖之小宗,則不敢祭髙祖,而虚其西龕一。繼祖之小宗,則不敢祭曾祖,而虚其西龕二。繼禰(ni3)之小宗,則不敢祭祖,而虚其西龕三。若大宗,世數未滿,則亦虚其西龕,如小宗之制。神主皆藏於櫝中,置於卓上,南向。龕外各垂小簾,簾外設香卓於堂中,置香爐、香盒於其上。兩階之間又設香卓,亦如之。非嫡長子,則不敢祭其父。若與嫡長同居,則死而後,其子孫為立祠堂於私室,且随所繼,世數為龕。俟其出而異居,乃備其制。若生而異居,則預於其地,立齋以居,如祠堂之制。死則因以為祠堂主,式見喪禮及前圖。程子曰:“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本。須是明譜系,收世族,立宗子法。宗子法壊,則人不知來處,以至流轉四方。徃徃親未絶不相識。”又曰:“今無宗子,故朝廷無世臣。若立宗子法,則人知尊祖重本。人既重本,則朝廷之勢自尊。古者子弟,從父兄。今父兄從子弟,由不知本也。宗子法廢,後世譜牒尚有遺風。譜牒又廢,人家不知來處。無百年之家,骨肉無統。雖至親,恩亦薄。張子曰:宗法若立,則人各知來處。朝廷大有所益。或問:朝廷何所益?曰:公卿各保其家,忠義豈有不立?忠義既立,朝廷豈有不固?司馬温公曰:所以西上者,神道尚右故也。或問:廟主自西而列。朱子曰:此也不是古禮。問:諸侯廟制,太祖居北而南向。昭廟二在其東南,穆廟二在其西南,皆南北相重。不知當時毎廟一室,或共一室各為位也?曰:古廟制,自太祖而下,各是一室。陸農師禮象圖可考。西漢時髙祖廟、文帝顧成廟,各在一處。但無法度,不同一處。至東漢明帝,謙貶不敢自當立廟,祔(fu4,将新死者的神主附祭于祖庙)於光武廟後,遂以為例。至唐,太廟及羣臣家廟,悉如今制,以西為上也。至禰處,謂之東廟,今太廟之制亦然。大傳云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何也?君適長為世子,繼先君正統。自母弟以下,皆不得宗。其次適為别子,不得禰其父,又不可宗嗣君,又不可無統屬,故死後立為大宗之祖,所謂别子為祖也。其適子繼之,則為大宗。直下相傳,百世不遷。别子若有庶子,又不敢禰别子,死後立為小宗之祖,其長子繼之,則為小宗。五世則遷别子者,謂諸侯之弟别於正適,故稱别子也。為祖者自與後世為始祖,謂此别子子孫為卿大夫,立此别子為始祖也。繼别為宗,謂别子之世,世長子當繼别子,與族人為不遷之宗也。繼禰者為小宗,禰謂别子之庶子。以庶子所生長子繼此庶子,與兄弟為小宗也。五世則遷者,上從高祖,下至玄孫之子,高祖廟毁不復相宗,又别立宗也。然别子之後族人衆多,或繼高祖者,與三從兄弟為宗。至子五世或繼曽祖者,與再從兄弟為宗。至孫五世或繼祖者,與同堂兄弟為宗。至曽孫五世或繼禰者,與親兄弟為宗。至玄孫五世,皆自小宗之祖以降而言也。魯季友乃桓公别子所自出,故為一族之大宗。滕文之昭武王為天子,以次則周公為長,故榺謂魯為宗國。又有有大宗而無小宗者,皆適則不立小宗也。有有小宗而無大宗者,無適則不立大宗也。今法,長子死,則主父喪用次子,不用姪(zhi2)。若宗子法立,則用長子之子。楊氏復曰:先生云人家族衆,或主祭者不可以祭及叔伯父之類,則須令其嗣子别得祭之。今且説同居同出於曾祖,便有從兄弟及再從兄弟。祭時主於主祭者,其他或子不得祭其父母。若恁地袞做一處,祭不得。要好,則主祭之嫡孫,當一日祭其曽祖及祖及父,餘子孫與祭。次日,却令次位子孫,自祭其祖及父。又次日,却令次位子孫,自祭其父,此却有古宗法意。古今祭禮這般處皆有之,今要如宗法祭祀之禮,須是在上之家,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之做箇様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排祖先時,以客位西邊為上。髙祖第一,髙祖母次之。只是正排看正面,不曽對排,曾祖、祖父皆然。其中有伯叔、伯叔母、兄弟嫂婦,無人主祭而我為祭者,各以昭穆論。黄氏瑞節曰:神主位次,放(fang3,通仿)宗法也。今依本註,姑以小宗法明之。小宗有四,繼高祖之小宗者,身為玄孫,及祀小宗之祖為高祖,而曽祖、祖父次之。繼曽祖之小宗者,身為曾孫,及祀小宗之祖為曾祖,而以上吾不得祀矣。繼祖之小宗者,身為孫,及祀小宗之祖為祖,而以上不得祀矣。繼禰之小宗者,身為子,小宗之祖為禰,而以上不得祀矣。不得祀者,以上為大宗之祖,吾不得而祀之也。大宗亦然。先君世子大宗而下,又不得而祀之也。朱子云:宗法須宗室及世族之家先行之,方使以下士大夫行之。然家禮以宗法為主,所謂非嫡長子不敢祭其父,皆是意也。至於冠昏喪祭,莫不以宗法行其間云。】
旁親之無後者,以其班祔(fu4)。
【伯叔祖父母祔于高祖,伯叔父母祔于曾祖。妻若兄弟。若兄弟之妻祔于祖,子姪祔于父,皆西向,主櫝並如正位。姪之父自立祠堂,則遷而從之。程子曰:無服之殤不祭,下殤之祭,終父母之身。中殤之祭,終兄弟之身。長殤之祭,終兄弟之子之身。成人而無後者,其祭終兄弟之孫之身。此皆以義起者也。楊氏復曰:按祔位,謂旁親無後及卑幼先亡者,祭禮纔(cai2)祭髙祖畢,即使人酌獻祔于高祖者,曽祖祖考皆然。故祝文説以某人祔食尚饗。詳見後祭禮篇四時祭條。劉氏垓(gai1)孫曰:先生云如祔祭,伯叔則祔于曽祖之傍一邊,在位牌西邊安,伯叔母則祔曽祖母東邊安,兄弟嫂妻婦則祔于祖母之傍。伊川云:曾祖兄弟無主者,亦不祭。不知何所據而云?伊川云只是義起也,遇大時節,請祖先祭于堂或廳上。坐次亦如在廟時排定,祔祭旁親者。右丈夫,左婦女,坐以就裏。為大凡祔於此者,不從昭穆了。只以男女、左右、大小分排在廟,却各從昭穆祔。】
置祭田。
【初立祠堂,則計見田。每龕取其二十之一,以為祭田,親盡則以為墓田。後凡正位、祔位,皆放此。宗子主之,以給祭用。上世初未置田,則合墓下子孫之田,計數而割之,皆立約聞,官不得典賣。】
具祭器。
【牀席、倚(通“椅”)卓(通“桌”)、盥盆、火爐、酒食之器,隨其合用之數,皆具財於庫中而封鎖之,不得他用。無庫則貯(zhu4)於櫃中。不可貯者,列於外門之内。】
主人晨謁(ye4)於大門之内。
【主人謂宗子,主此堂之祭者。晨謁,深衣、焚香、再拜。】
出入必告。
【主人主婦近出則入大門,瞻禮而行,歸亦如之。經宿而歸,則焚香再拜。逺出經旬以上,則再拜焚香,告云:某将適某所敢告。又再拜而行,歸亦如之,但告云:某今日歸自某所敢見。經月而歸,則開中門立於階下,再拜,升自阼階,焚香告畢,再拜,降復位再拜。餘人亦然,但不開中門。凡主婦謂主人之妻,凡升降惟主人由阼階。主婦及餘人雖尊長,亦由西階。凡拜,男子再拜。則婦人四拜,謂之俠拜。其男女相答拜亦然。】
正至朔望則參。
【正至朔望,前一日,灑掃齋宿。厥明夙興,開門軸簾。每龕設新果一大盤於卓上,毎位茶盞托、酒盞盤各一於神主櫝前。設東茅聚沙於香卓前,别設一卓於阼階上,置酒注盞盤一於其上,酒一瓶於其西,盥盆悦巾各二於阼階下東南,有臺架者在西,為主人親屬所盥,無者在東,為執事者所盥,巾皆在北。主人以下,盛服入門就位。主人北面於阼階下,主婦北面於西階下。主人有母,則特位於主婦之前。主人有諸父、諸兄,則特位於主人之右少前,重行西上。有諸母姑嫂姊,則特位主婦之左少前,重行東上。諸弟在主人之右少退,子孫外執事者在主人之後,重行西上。主人弟之妻及諸妹,在主婦之左少退,子孫婦女内執事者在主婦之後,重行東上。立定,主人盥,帨(shui4), 升,搢(jin4)笏,(hu4)啓櫝,奉諸考神主置於櫝前。主婦盥,帨,升,奉諸妣神主置于考東。次出祔主亦如之。命長子、長婦或長女盥,帨,升,分出諸祔主之卑者,亦如之。皆畢,主婦以下先降,復位。主人詣香卓前,降神、搢笏、焚香、再拜、少退立。執事者盥帨升,開瓶實酒于注。一人奉注詣主人之右,一人執盞盤詣主人之左。主人跪,執事者皆跪。主人受注斟酒,反注取盞盤奉之,左執盤,右執盞,酹(lei4)于茅上。以盞盤授執事者。出笏俛(fu3,俯的異體字)伏,興,少退,再拜,降,復位。與在位者,皆再拜參神。主人升,搢笏執注斟酒,先正位,次祔位。次命長子斟諸祔位之卑者。主婦升,執茶筅(xian3)。執事者執湯瓶,隨之點茶如前。命長婦或長女亦如之,子婦執事者先降復位。主人出笏,與主婦分立於香卓之前東西,再拜,降,復位,與在位者皆再拜,辭神而退。冬至,則祭始祖畢,行禮如上儀。望日,不設酒,不出主,主人點茶,長子佐之。先降,主人立於香卓之南,再拜,乃降,餘如上儀。準禮:舅没則姑老,不預於祭。又曰:支子不祭。故今專以世嫡宗子夫婦為主人主婦,其有母及諸父母兄嫂者,則設特位於前如此。凡言盛服者,有官則襆頭、公服、帶、靴、笏。進士則襆頭、襕衫、帶。處士則幞頭、皁衫、帶。無官者通用帽子、衫、帶。又不能具,則或深衣,或凉衫。有官者亦通服帽子以下,但不為盛服。婦人則假髻、大衣、長裙。女在室者,冠子、背子。衆妾,假髻、背子。楊氏復曰:先生云,元旦則在官者有朝謁之禮,恐不得專精於祭事。某鄉里,却止於除夕前三四日行事,此亦更在斟酌也。劉氏璋曰:司馬温公註影堂雜儀,凡月朔,則執事者於影堂,裝香具茶酒常食數品。主人以下皆盛服。男女左右敘立如常儀。主人、主婦親出祖考以下祝版置於位,焚香。主人以下,俱再拜。執事者斟祖考前茶酒,以授主人。主人搢笏,跪,酹茶酒,執笏,俛伏,興,帥男女俱再拜。次酹祖妣以下皆徧,納祠版出徹。月望,不設食,不出祠版,餘如朔儀。影堂門無事常閉。毎旦,子孫詣影堂前唱喏,出外歸亦然。若出外再宿以上歸,則入影堂再拜。將逺適及遷官,凡大事,則盥手焚香以其事告,退各再拜。有時新之物,則先薦于影堂。忌日,則去華飾之服,薦酒食如月朔,不飲酒,不食肉,思慕如居喪禮。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舊儀不見客受弔,於禮無之,今不取。遇水火盜賊,則先救先公遺文,次祠版,次影,然後救家財。】
俗節則獻以時食。
【節如清明、寒食、重午、中元、重陽之類。凡鄉俗所尚者,食如角黍。凡其節之所尚者,薦以大盤,間以蔬果,禮如正至朔日之儀。問:俗節之祭如何?朱子曰:韓魏公處得好,謂之節祠,殺於正祭。但七月十五日用浮屠,設素饌祭,某不用。又答張南軒曰:今日俗節,古所無有,故古人雖不祭,而情亦自安。今人既以此為重,至於是日,必具殽羞相宴樂,而其節物亦各有宜。故世俗之情至於是日,不能不思其祖考,而復以其物享之。雖非禮之正,然亦人情之不能已者。且古人不祭,則不敢以燕,况今於此俗節,既已據經而廢祭,而生者則飲食宴樂,隨俗自如,非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之意也。又曰:朔旦,家廟用酒果。望旦用茶。重午、中元、九日之類,皆名俗節。大祭時,毎位用四味,請出木主。俗節小祭,只就家廟止二味。朔旦俗節,酒止一上,斟一盃(bei1)。楊氏復曰:時祭之外,各因郷俗之舊,以其所尚之時、所用之物,奉以大盤陳於廟中,而以告朔之禮奠焉,則庶幾合乎隆殺之節,而盡乎委曲之情,可行於久逺而無疑矣。】
有事則告。
【如正至朔日之儀,但獻茶酒,再拜訖,主婦先降,復位。主人立於香卓之南,祝執版立於主人之左,跪讀之畢,興。主人再拜,降復位,餘並同。告授官,祝版云:“維年歳月朔日,孝子某官某,敢昭告于故某親某官封謚府君,故某親某封某氏,某以某月某日,蒙恩授某官,奉承先訓,獲霑禄位,餘慶所及,不勝感慕,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貶降則言:“貶某官,荒墜先訓,皇恐無地,謹以……”後同。若弟子,則言“某之某某”,餘同。告追贈,則止告所贈之龕,别設香卓於龕前,又設一卓於其東,置淨水、粉盞、刷子、硯、墨、筆於其上,餘並同。但祝版云:“奉某月某日制書,贈故某親某官,故某親某封,某奉承先訓,竊位于朝,祗奉恩慶,有此褒贈,禄不及養,摧咽難勝,謹以……”後同。若因事特贈,則别為文以敘其意,告畢,再拜。主人進奉主置卓上。執事者洗去舊字,别塗以粉,俟乾,命善書者改題所贈官封,陷中不改。洗水以灑祠堂之四壁,主人奉主置故處,乃降復位,後同。主人生嫡長子,則滿月而見,如上儀,但不用祝。主人立於香卓之前,告曰:“某之婦某氏,以某月某日生子名某,敢見。”告畢,立於香卓東南,西向。主婦抱子進,立於兩階之間,再拜。主人乃降復位,後同。冠昏則見本篇。凡言祝版者,用版長一尺,高五寸。以紙書文黏於其上,畢則掲而焚之。其首尾皆如前。但於故高祖考、故高祖妣,自稱孝元孫。於故曾祖考、故曾祖妣自稱孝曾孫。於故祖考、故祖妣,自稱孝孫。於故考、故妣,自稱孝子。有官封謚,則皆稱之。無則以生時行第、稱號,加于府君之上,妣曰某氏夫人。凡自稱,非宗子不言孝。告事之祝,四代共為一版。自稱以其最尊者為主,止告正位,不告祔位。茶酒則并設之。朱子曰:焚黄,近世行之墓次。不知於禮何據?張魏公贈諡,只告于廟,疑為得體。但今世皆告墓,恐未免隨俗耳。楊氏復曰:按先生文集,有焚黄祝文告于家廟,亦不云告墓也。】
或有水火、盜賊,則先救祠堂,遷神主遺書。次及祭器。然後及家財。易世,則改題主而遞遷之。
【改題遞遷禮,見喪禮大祥章。大宗之家,始祖親盡,則藏其主於墓所,而大宗猶主其墓田,以奉其墓祭,歳率宗人一祭之,百世不改。其第二世以下祖親盡,及小宗之家髙祖親盡,則遷其主而埋之,其墓田則諸位迭掌,而歳率其子孫一祭之,亦百世不改也。或問:而今士庶亦有始基之祖,莫亦只祭得四代,但四代以上則可不祭否?朱子曰:而今祭四代已為僣。古者官師亦只祭得二代,若是始基之祖,想亦只存得墓祭。楊氏復曰:此章云,始祖親盡,則藏其主於墓所。喪禮大祥章亦云,若有親盡之祖,而其别子也則祝版云云,告畢而遷于墓所不埋。夫藏其主于墓所而不埋,則墓所必有祠堂,以奉墓祭。】
深衣制度
【此章本在冠禮之後,今以前章已有其文,又平日之常服,故次前章。朱子曰:去古益遠,其冠服制度僅存而可見者,獨有此耳。然遠方士子,亦所罕見,往往人自為制,詭異不經,近於服妖,甚可嘆也。】
裁用白細布,度用指尺。
【中指中節為寸。司馬温公曰:凡尺寸,皆當用周尺度之。周尺一尺,當今省尺五寸五分弱(弱:不足,差一些)。楊氏復曰:説文云:周制尺寸咫尋,皆以人之體為法。】
衣,全四幅,其長過脇,下屬於裳。
【用布二幅,中屈,下垂。前後共為四幅,如今之直領衫,但不裁破腋下。其下過脇而屬於裳處,約圍七尺二寸,毎幅屬裳三幅。】
裳,交解十二幅,上屬於衣,其長及踝。
【用布六幅,毎幅裁為二幅。一頭廣,一頭狹。狹頭當廣頭之半。以狹頭向上,而連其縫以屬於衣。其屬衣處,約圍七尺二寸。每三幅屬衣一幅,其下邊及踝處,約圍丈四尺四寸。】
圓袂。
【用布二幅,各中屈之,如衣之長,屬於衣之左右,而縫合其下以為袂。其本之廣如衣之長。而漸圓殺之以至袂口,則其徑一尺二寸。楊氏復曰:左右袂各用布一幅,屬於衣。又按深衣篇云:袂之長短,反屈之及肘。夫袂之長短,以反屈及肘為凖,則不以一幅為拘。】
方領。
【兩襟相掩,衽在腋下,則兩領之會自方。】
曲踞。
【用布一幅,如裳之長,交解裁之,如裳之制,但以廣頭向上,布邊向外,左掩其右,交映垂之,如燕尾狀。又稍裁其内旁太半之下,令漸如魚腹而末為鳥喙,内向綴於裳之右旁。《禮記•深衣》:續衽、鈎邊。鄭註:鈎邊,若今曲裾。蔡氏淵曰:司馬所載方領與續衽、鈎邊之制,引證雖詳,而不得古意。先生病之,甞以理玩經文與身服之宜,而得其説。謂方領者,只是衣領既交,自有如矩之象。謂續衽鈎邊者,只是連續裳旁,無前後幅之縫,左右交鈎,即為鈎邊,非有别布一幅裁之,如鈎而綴于裳旁也。方領之説,先生已修之家禮矣。而續衽鈎邊則未及修焉。楊氏復曰:深衣制度,惟續衽鈎邊一節難考。按禮記玉藻深衣疏,皇氏、熊氏、孔氏三説皆不同。皇氏以喪服之衽廣頭在上,深衣之衽廣頭在下,喪服與深衣二者相對為衽。孔氏以衣下屬幅而下,裳上屬幅而上,衣裳二者相對為衽,此其不同者一也。皇氏以衽為裳之兩旁皆有。孔氏以衽為裳之一邊所有,此其不同者二也。皇氏所謂廣頭在上為喪服之衽者,熊氏又以此為齊祭服之衽,一以為吉服之衽,一以為凶服之衽,此其不同者三也。家禮以深衣續衽之制兩廣頭向上,似與皇氏喪服之衽、熊氏齊祭服之衽相類,此為可疑。是以先生晩歳所服深衣,去家禮舊説曲裾之制而不用,葢有深意,恨未得聞其説之詳也。及得蔡淵所聞,始知先師所以去舊説曲裾之意。復又取《禮記•深衣》篇熟讀之,始知鄭康成註續衽二字,文義甚明,特疏家亂之耳。按鄭註曰:續,猶屬也。衽,在裳旁者也。屬連之,不殊裳前後也。鄭註之意,葢謂凡裳前三幅、後四幅。夫既分前後,則其旁兩幅分開而不相屬,惟深衣裳十二幅,交裂裁之,皆名為衽,見《玉藻》。衽當旁註,所謂續衽者,指在裳旁兩幅言之,謂屬連裳旁兩幅,不殊裳前後也。疏家不詳考其文義,但見衽在裳旁一句,意謂别用布一幅裁之如鈎而垂於裳旁,妄生穿鑿,紛紛異同,愈多愈亂。自漢至今二千餘年,讀者皆求之於别用一副布之中,而註之本義為其掩葢而不可見。夫疏,所以釋註也,今推尋鄭註本文,其義如此。而皇氏、熊氏等所釋,其謬如彼,皆可以一掃而去之矣。先師晩歳知疏家之失,而未及修定。愚故著鄭註於家禮深衣曲裾之下,以破疏家之謬,且以見先師晚嵗已定之説云。劉氏璋曰:深衣之制用白細布,鍛濯灰治,使之和熟。其人肥大,則布幅隨而闊。瘦細,則幅隨而狹。不必拘於尺寸。裳十二幅,以應十有二月。袂圜,應規。袂,袖口也。曲袷(jie2, 交叠于胸前的衣领)如矩,應方。曲袷者,交領也。負繩及踝,應直。負繩,謂背後縫,上下相當而取直如繩之正,非謂用縫為負繩也。踝,足跟也。及踝者,裳止其足,取長無被土之義。下齊(zi1)如權衡,應平。裳下曰齊(zi1)[音咨]。齊,緝也,取齊[如字]平若衡而無低昂參差也。規、矩、繩、權、衡,五法已施,故聖人服之,先王貴之,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可以擯(bin4)相,可以治軍旅。自士以上,深衣為之次。庶人吉服,深衣而已。夫事尊者,葢以多飾為孝,具大父母,衣純(zhun3)[音準]以繢[胡對切]。純,緣也。繢(hui1),畫也,畫五采以為文,相次而畫,後人有以織錦為純以代繢文者。具父母,衣純以青。孤子,純以素,今用黑繒(zeng1),以從簡易也。】
黑緣。
【緣用黑繒,領表裏各二寸。袂口、裳邊表裏各一寸半。袂口布外,别此緣之廣。】
大帶。
【帶用白繒,廣四寸,夾縫之。其長圍腰,而結於前,再繚之為兩耳,乃垂其餘為紳,下與裳齊。以黑繒飾其紳。復以五采絛(tao1,同縧) 廣三分,約其相結之處,長與紳齊。】
緇冠。
【糊紙為之。武高寸許,廣三寸,袤四寸,上為五梁,廣如武之袤而長八寸,跨頂前後,下著於武,屈其兩端各半寸,自外向内而黑漆之。武之兩旁半寸之上,竅以受笄。笄用齒骨凡白物。】
幅巾。
【用黑繒六尺許,中屈之。右邊就屈處為横㡇(輒去車加巾),左邊反屈之自㡇(輒去車加巾)左四五寸間斜縫,向左圓曲而下,遂循左邊至于两末,復反所縫餘繒,使之向裏以㡇(輒去車加巾)當額前,裹之至两鬢旁,各綴一帶,廣二寸,長二尺,自巾外過頂後,相結而垂之。】
黑履。
【白絇(qu2,履頭裝飾用以繫帶)繶(yi4,履底緣邊裝飾)純(zhun3,履口鑲邊)綦(qi2,履帶)。劉氏垓孫曰:履之有絇(qu2),謂履頭。以絛(同“縧”)為鼻,或用繒一寸,屈之為絇(qu2),所以受繫穿貫者也。繶(yi4)謂履縫中紃(xun2)[音旬也],以白絲為下緣,故謂之繶(yi4)。純(zhun3)者,飾也。綦屬於跟,所以繫履者也。】
司馬氏居家雜儀
【此章本在昏禮之後,今按此乃家居平日之事,所以正倫理篤恩愛者,其本皆在於此。必能行此,然後其儀章度數有可觀焉。不然,則節文雖具,而本實無取,君子所不貴也。故亦列於首篇,使覧者知所先焉。】
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羣子弟及家衆。分之以職,
【謂使之掌倉廪、廐庫、庖厨、舍業、田園之類。】
授之以事,
【謂朝夕所幹及非常之事。】
而責其成功。制財用之節,量入以為出,稱家之有無,以給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費,皆有品節而莫不均壹。裁省冗費,禁止奢華,常須稍存贏餘,以備不虞。
凡諸卑幼,事無大小,毋得専行,必咨禀於家長。
【易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安有嚴君在上,而其下敢直行自恣不頋者乎?雖非父母,當時為家長者,亦當咨禀而行之,則號令出于一人,家政始可得而治矣。】
凡為子婦者,毋得蓄私財。俸禄及田宅所入,盡歸之父母、舅姑。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内則曰:子婦無私貨,無私蓄,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婦或賜之飲食、衣服、布帛、佩帨、茝蘭,則受而獻諸舅姑。舅姑受之則喜,如新受賜。若反賜之,則辭,不得命,如更受賜,藏之以待乏。鄭康成曰:待舅姑之乏也,不得命者,不見許也。又曰:婦若有私親兄弟,将與之,則必復請其故,賜而後與之。夫人子之身,父母之身也,身且不敢自有,况敢有財帛乎?若父子異財,互相假借,則是有子富而父母貧者,父母飢而子飽者。賈誼所謂借父耰(you1,農具)鉏(chu2,鋤的異體字),慮有徳色,母取箕箒,立而誶(sui4,詰問責罵)語,不孝不義,孰甚於此。[茝,昌改切。耰,音憂。誶,音卒。]】
凡子事父母
【孫事祖父母同】,
婦事舅姑
【孫婦亦同】
天欲明,咸起盥
【音管,洗手也】,
漱,櫛【zhi4,阻瑟切,梳頭也】
總,
【所以束髪,今之頭[須巾](xu1)】
具冠帶,
【丈夫,帽子、衫帶。婦人,冠子、背子】
昧爽,
【謂天明暗相交之際】
適父母舅姑之所省問,
【丈夫唱喏(re3),婦人道萬福,仍問侍者:“夜來安否何如?”侍者曰:“安”,乃退。其或不安節,則侍者以告。此即禮之晨省也。】
父母舅姑起,子供藥物,
【藥物乃關身之切務,人子當親自檢数調煑(同“煮”)供進,不可但委婢僕,脱(倘若)若有誤,即其祸不測。】
婦具晨羞,
【俗謂點心。《易》曰:“在中饋。”《詩》云:“惟酒食是議。”凡烹調飲膳,婦人之職也。近年婦女驕倨,皆不肯入庖厨,今縱不親執刀匕,亦當檢校監視,務令精潔。】
供具畢,乃退,各從其事。将食,婦請所欲於家長,
【謂父母舅姑或當時家長也,卑幼各不得恣所欲。】
退具而供之。尊長舉筯(通“箸”),子婦乃各退就食。丈夫、婦人各設食於他所,依長幼而坐,其飲食必均壹。幼子又食於他所,亦依長幼,席地而坐,男坐於左,女坐於右。及夕食,亦如之。既夜,父母舅姑将寝,則安置而退。
【丈夫唱喏,婦女道安置。此即禮之昏定也。】
居閑無事,則侍於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執事必謹。言語應對,必下氣怡色。出入起居,必謹扶衛之。不敢涕唾喧呼於父母舅姑之側。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記而佩之,時省而速行之。事畢則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則和氣柔聲,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許,然後改之。若不許,茍於事無大害者,亦當曲從。若以父母之命為非,而直行已志,雖所執皆是,猶為不順之子,况未必是乎?
凡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諌。諌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則復諌。不悦,與其得罪於鄉黨州閭,寕熟諌。父母怒不悦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楊氏復曰:父母有過,下氣怡聲以諫,所謂幾諫也。父母怒而撻之,猶不敢怨,况下於此者乎?諫不入,起敬起孝,諫而怒,亦起敬起孝。敬孝之外,豈容有他念哉?是説也,聖人著之《論語》矣。】
凡為人子弟者,不敢以貴富加於父兄宗族。
【加謂恃其富貴,不率卑幼之禮。】
凡為人子者,出必告(gu4),反必面。有賔客,不敢坐於正廳。
【有賔客,坐於書院。無書院,則坐於廳之旁側。】
升降不敢由東階,上下馬不敢當廳。凡事不敢自擬於其父。
【楊氏復曰:告,工毒反。告與面同。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顔色安否。為人親者,無一念而忘其子,故有倚門倚閭之望。為人子者,無一念而忘其親,故有出告反面之禮。生則出告反面,沒則告行飲至,事亡如事存也。】
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婦無故不離側,親調嘗藥餌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滿容,不戲笑,不宴逰,舍置餘事,専以迎醫檢方合藥為務。疾已,復初。
【顔氏家訓曰:父母有疾,子拜醫以求藥,盖以醫者親之存亡所繫,豈可傲忽也?】
凡子事父母,父母所爱亦當爱之,所敬亦當敬之,至於犬馬盡然,而况於人乎?
【楊氏復曰:孝子爱敬之心,無所不至。故父母之所爱敬者,雖犬馬之賤亦爱敬之,况人乎哉?故舉其尤者言之,若兄若弟,吾父母之所爱也,吾其可以不爱乎?若薄之,是薄吾父母也。若親若賢,吾父母之所敬也,吾其可不敬之乎?若嫚之,是嫚吾父母也。推類而長,莫不皆然。若晉武惑馮紞之讒,不思太后之言而疏齊王攸。唐髙宗溺武氏之寵,不念太宗顧託之命而殺長孫無忌,皆禮經之罪人也。】
凡子事父母,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寝處,以其飲食忠養之。幼事長,賤事貴,皆倣此。
【劉氏璋曰:樂其心者,謂左右侍養也,晨昏定省也,出入從逰也,起居奉侍也,必當賾(ze2,探究)討其心之所好者、所惡者何在?茍非悖乎大義,則蔑不可從,所以安固老者之行以適其氣也。樂其耳目者,非聲色之末也。善言常入於親耳,善行常悦於親目,皆所以樂之也。安其寝處者,謂堂室庭除必完潔,簟(dian4)席、氈(zhan1)褥、衾枕、帳幄必修治之類。】
凡子婦未敬未孝,不可遽有憎疾。姑教之,若不可教,然後怒之。若不可怒,然後笞之,屢笞而終不改,子放婦出,然亦不明言其犯禮也。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婦之禮焉,沒身不衰。凡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門,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堂,不共厠。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晝無故不處私室,婦人無故不窺中門。男子夜行以燭,婦人有故出中門必擁蔽其面【如盖頭、面帽之類。】,
男僕非有繕修及有大故【謂水火、盗賊之類。】,不入中門。入中門,婦人必避之,不可避【亦謂如水火盗賊之類。】,亦必以袖遮其面。女僕無故不出中門,有故出中門,亦必擁蔽其面【雖小婢亦然。】。
鈴下蒼頭,但主通内外之言,傳致内外之物,毋得輒升堂室入庖厨。
凡卑幼,于尊長,晨亦省問,夜亦安置。
【丈夫唱喏,婦人道萬福安置。】
坐而尊長過之,則起。出遇尊長于塗,則下馬。不見尊長,經再宿以上,則再拜。五宿以上,則四拜。賀冬至、正旦,六拜。朔望,四拜。凡拜數或尊長臨時減而止之,則從尊長之命。吾家同居宗族衆多,冬至朔望,聚於堂上。
【此假設南面之堂,若宅舍異制,臨時従宜。】
丈夫處左西上,婦人處右東上。
【左右謂家長之左右。】
皆北向,共為一列,各以長幼為序。
【婦以夫之長幼為序,不以身之長幼為序。】
共拜家長畢,長兄立於門之左,長姊立於門之右,皆南向。諸弟妹以次拜訖,各就列。丈夫西上,婦人東上,共受卑幼拜。
【以宗族多,若人人致拜,則不勝煩勞,故同列共受拜。】
受拜訖,先退。後軰立,受拜於門東西,如前軰之儀。若卑幼自逺方至,見尊長,遇尊長三人以上同處者,先共再拜,敘寒暄,問起居訖,又三再拜而止。
【晨夜唱喏、萬福安置。若尊長三人以上同處,亦三而止,所以避煩也。】
凡受女壻及外甥拜,立而扶之,
【扶謂搊(chou1,扶)策(杖)。】
外孫,則立而受之可也。
凡節序及非時家宴,上夀於家長,卑幼盛服序立如朔望之儀。先再拜,子弟之最長者一人進,立於家長之前。幼者一人搢(jin4,插)笏(hu4,手板以記事者也)執酒盞(酒盞:酒杯)立於其左,一人搢笏執酒注(酒注:酒壺)立於其右。長者搢笏,跪,斟酒,祝曰:“伏願某官,備膺五福,保族宜家。”尊長飲畢,授幼者盞注,反其故處。長者出笏,俛伏興,退,與卑幼皆再拜。家長命諸卑幼坐,皆再拜而坐。家長命侍者徧酢(zuo4,以酒回敬)諸卑幼,卑幼皆起,序立如前,俱再拜,就坐飲訖,家長命易服,皆退易便服,還復就坐。
凡子始生,若為之求乳母,必擇良家婦人稍温謹者。
【乳母不良,非惟敗亂家法,兼令所飼之子性行亦類之。】
子能食飼之,教以右手。子能言,教之自名及唱喏、萬福安置。稍有知,則教之以恭敬尊長。有不識尊卑長幼者,則嚴訶禁之。
【古有胎教,况於已生?子始生未有知,固舉以禮,况於已有知?孔子曰:幼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顔氏家訓曰:教婦初來,教子嬰孩。故於其始有知,不可不使之知尊卑長幼之禮。若侮詈父母,毆擊兄姊,父母不加訶禁反笑而奬之,彼既未辨好惡,謂禮當然。及其既長,習以成性,乃怒而禁之,不可復制。于是,父疾其子,子怨其父,殘忍悖逆,無所不至。盖父母無深識逺慮,不能防微杜漸,溺於小慈,養成其惡故也。】
六嵗教之數【謂一十百千萬。】,與方名【謂東西南北】。男子始習書字,女子始習女工之小者。七嵗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始誦《孝經》、《論語》,雖女子亦宜誦之。自七嵗以下,謂之孺子,早寝晏起,食無時。八嵗出入門户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以謙譲,男子誦《尚書》,女子不出中門。九嵗男子誦《春秋》及諸史,始為之講解,使曉義理,女子亦為之講解《論語》、《孝經》及《列女傳》、《女戒》之類,略曉大意【古之賢女,無不觀圖史以自鍳,如曹大家(gu1,曹大家:班昭)之徒,皆精通經術,議論明正,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詩、執俗樂,殊非所宜也。】。十嵗男子出就外傅,居宿於外,讀詩禮傳,為之講觧,使知仁義禮智信。自是以往,可以讀孟荀揚子,博觀羣書。凡所讀書,必擇其精要者而讀之【如禮記-學記-大學-中庸-樂記之類,他書倣此。】。其異端非聖賢之書傳,宜禁之。勿使妄觀,以惑亂其志。觀書皆通,始可學文辭。女子則教以婉娩【娩音晚,婉娩柔順貌。】聴從,及女工之大者【女工謂蠶桑、織績、裁縫,及為飲膳,不惟正是婦人之職,兼欲使之知衣食所來之艱難,不敢恣為奢麗,至於纂組華巧之物,亦不必習也】。未冠笄者,質明(質,正也。質明:天剛亮)而起,總角(總角: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靧(hui4)【靧音悔,洗靣也】靣,以見尊長,佐長者供養。祭祀則佐執酒食。若既冠笄,則皆責以成人之禮,不得復言童幼矣。
凡内外僕妾,雞初鳴,咸起櫛、總、盥潄、衣服。男僕灑掃廳事及庭,鈴下蒼頭灑掃中庭。女僕灑掃堂室,設倚卓,陳盥潄櫛靧(hui4)之具,主父主母既起,則拂牀襞(bi4)【襞音壁,叠衣也】衾,侍立左右,以備使令。退而具飲食,得間則浣濯紉縫,先公後私。及夜,則復拂牀展衾。當晝,内外僕妾惟主人之令各從其事,以供百役。
凡女僕,同輩【謂兄弟所使】,謂長者為姊,後輩【謂諸子舍所使】謂前軰為姨【内則云:雖婢妾,衣服飲食,必後長者。鄭康成曰:人貴賤,不可以無禮。故使之序長幼】,務相雍睦。其有鬪争者,主父主母聞之,即訶禁之。不止即杖之,理曲者杖多,一止一不止,獨杖不止者。
凡男僕有忠信可任者,重其禄。能幹家事,次之。其専務欺詐、背公徇私、屢為盗竊、弄權犯上者,逐之。
凡女僕年滿不願留者,縱之。勤奮少過者,資而嫁之。其兩面二舌,飾虚造讒,離間骨肉者,逐之。屡為竊盗者,逐之。放蕩不謹者,逐之。有離叛之志者,逐之。
冠禮

【楊氏復曰:有言書儀中冠禮簡易可行者。先生曰:不獨書儀,古冠禮亦自簡易。】
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
【司馬温公曰:古者二十而冠,皆所以責成人之禮。盖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行於其人,故其禮不可以不重也。近世以來,人情輕薄。過十歳而總角者少(shao4)矣,彼責以四者之行,豈知之哉?往往自幼至長,愚騃(ai2,呆)若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今雖未能遽革,且自十五以上,俟其能通《孝經》、《論語》,粗知禮義,然後冠之,其亦可也。】
必父母無朞(ji1)喪,始可行之。
【大功未葬,亦不可行】
前期三日,主人告于祠堂。
【古禮筮日,今不能然,但正月内,擇一日可也。主人謂冠者之祖父,自為繼高祖之宗子者;若非宗子,則必繼高祖之宗子主之,有故則命其次宗子,若其父自主之,告禮見祠堂章,祝版前同,但云:“某之子某,若某之某親之子某,年漸長成,將以某月某日,加冠於其首,謹以……”後同。若族人以宗子之命自冠其子,其祝版亦以宗子為主,曰:“使介子某”。若宗子已孤而自冠,則亦自為主人,祝版前同,但云:“某將以某月某日,加冠於首,謹以……”後同。】
戒賔。
【古禮筮賔,今不能然,但擇朋友賢而有禮者一人可也。是日,主人深衣詣其門所,戒者出見如常儀,啜茶畢,戒者起,言曰:“某有子某,若某子某親有子某,將加冠於其首,願吾子之教之也。”對曰:“某不敏,恐不能供事以病吾子,敢辭。”戒者曰:“願吾子之終教之也。”對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從?”地逺則書,初請之辭為書,遣子弟致之所,戒者辭,使者固請,乃許而復書曰:“吾子有命,某敢不從?”若宗子自冠,則戒辭但曰:“某將加冠於首。”後同。】
前一日宿賔。
【遣子弟以書致辭曰:“來日某將加冠於子某,若某親某子某之首,吾子將莅之,敢宿。某上某人。”答書曰:“某敢不夙興,某上某人。”若宗子自冠,則辭之所,改如其戒賔。】
陳設。
【設盥帨於廳事,如祠堂之儀,以帟(yi4,帳幕)幕為房於廳事之東北。或廳事無兩階,則以堊(e4,白土)畫而分之,後放此。】
【司馬温公曰:古禮謹嚴之事,皆行之於廟。今人既少家廟,其影堂亦褊隘難以行禮,但冠於外廳,笄在中堂,可也。士冠禮,設洗,直於東榮,南北以堂深,水在洗東。今私家無罍洗,故但用盥盆帨巾而已。盥,濯手也。帨,手巾也。廳事無兩階,則分其中央,以東者為阼階,西者為賔階。無室無房,則暫以帟幕截其北為室,其東北為房,此皆據廳堂南向者言之。劉氏璋曰:冠義曰:冠禮筮日、筮賔,所以敬冠事。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於廟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厥明夙興,陳冠服。
【有官者公服、帶、靴、笏。無官者襕衫、帶、靴。通用皁衫、深衣、大帶、履、櫛、[上須下巾,xu1,頭巾]、掠,皆卓子陳于房中東領,北上。酒注盞盤亦以卓子陳于服北。幞頭、帽子、冠笄巾,各以一盤盛之蒙以帕,以卓子陳于西階下,執事者一人守之。長子則布席于阼階上之東少北西向,衆子則少西南向。宗子自冠,則如長子之席少南。程子曰:今行冠禮,若制古服而冠,冠了又不常著,却是偽也,必須用時之服。】
主人以下序立。
【主人以下盛服就位,主人阼階下少東西向,子弟、親戚、僮僕在其後,重行西向北上。擇子弟親戚習禮者一人為儐,立於門外西向,將冠者雙紒(ji4,束髮為髻)、四[左衤右癸]衫、勒帛采履在房中南面。若非宗子之子,則其父立於主人之右,尊則少進,卑則少退。宗子自冠,則服如將冠者,而就主人之位。】
賔至,主人迎入升堂。
【賔自擇其子弟親戚習禮者為賛,冠者俱盛服至門外,東面立。賛者在右,少退。儐者入告主人,主人出門左,西向再拜,賔答拜;主人揖賛者,賛者報揖主人,遂揖而行。賔、賛從之入門,分庭而行,揖讓而至階,又揖讓而升。主人由阼階,先升,少東,西向。賔由西階,繼升,少西,東向。賛者盥、帨,由西階升,立於房中,西向。儐者筵于東序,少北,西面。将冠者出房,南面。若非宗子之子,則其父從出。迎賔入,從主人,後賔而升,立於主人之右,如前。】
賔揖將冠者,就席,為加冠巾。冠者適房,服深衣,納履(納履:穿鞋)出。
【賔揖。将冠者出房立于席右,向席。賛者取櫛、[上須下巾,xu1,頭巾]、掠,置于席左,興,立於將冠者之左。賔揖将冠者,即席西向跪。賛者即席如其向跪,為之櫛,合紒(ji4),施掠。賔乃降,主人亦降。賔盥畢,主人揖,升復位。執事者以冠巾盤進,賔降一等受冠笄,執之正容,徐詣将冠者前,向之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徳,壽考維祺,以介景福。”乃跪加之。賛者以巾跪進,賔受,加之,興,復位,揖。冠者適房,釋四[左衤右癸]衫,服深衣,加大帶,納履出房,正容南向,立良久。若宗子自冠,則賔揖之就席,賔降盥畢,主人不降,餘並同。楊氏復曰:《書儀》始加以巾,《家禮》又先以冠笄乃加巾者,葢冠笄正是古禮。】
再加帽子,服皁衫革帶,繫鞋。
【賔揖。冠者即席,跪。執事者以帽子盤進,賔降二等受之,執以詣冠者前,祝之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謹爾威儀,淑慎爾徳,眉壽永年,享受嘏福。”乃跪加之,興,復位,揖。冠者適房,釋深衣,服皁衫革帶,繫鞋,出房立。楊氏復曰:《儀禮》、《書儀》再加,賔盥如初。】
三加幞頭,公服革帶,納靴執笏。若襕衫,納靴。
【禮如再加,惟執事者以幞頭盤進,賔降没階受之,祝辭曰:“以歳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徳,黄耇無疆,受天之慶。”賛者徹帽,賔乃加幞頭,執事者受帽,徹櫛入于房,餘並同。楊氏復曰:《儀禮》、《書儀》三加,賔盥如初。】
乃醮(jiao4)。
【長子,則儐者改席于堂中間少西,南向。衆子則仍故席。賛者酌酒于房中,出房立于冠者之左。賔揖,冠者就席右,南向。乃取酒就席前,北向,祝之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冠者再拜,升席,南向,受盞。賔復位,東向,答拜。冠者進席前,跪祭酒,興,就席末,跪,啐(cui4,嘗,飲)酒,興,降席,授賛者盞,南向再拜。賔東向答拜。冠者遂拜賛者。賛者[在]賔左,東向少退答拜。司馬温公曰:古者冠用醴或用酒醴,則一獻酒則三醮。今私家無醴以酒代之,但改醴辭“甘醴惟厚”,為“旨酒既清”耳,所以從簡。劉氏垓孫曰:其曰醮者,即《禮記》所謂“醮於客位,加有成也。”】
賔字冠者。
【賔降階,東向。主人降階,西向。冠者降自西階,少東南向。賔字之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mao2)士攸宜,宜之于嘏(gu3),永受保之,曰伯某父。”仲、叔、季唯所當。冠者對曰:“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奉。”賔或别作辭命,以字之之意亦可。】
出就次,
【賔請退。主人請禮賔,賔出就次。】
主人以冠者見于祠堂。
【如祠堂章内生子而見之儀,但改告辭曰:“某之子某,若某親某之子某,今日冠畢,敢見。”冠者進立於兩階間,再拜,餘並同。若宗子自冠,則改辭曰:“某今日冠畢,敢見。”遂再拜,降,復位,餘並同。若冠者私室有曾祖、祖以下祠堂,則各因其宗子而見;自為繼曽祖以下之宗,則自見。】
冠者見于尊長。
【父母堂中南面坐,諸叔父兄在東序,諸叔父南向,諸兄西向,諸婦女在西序,諸叔母姑南向,諸姊嫂東向。冠者北向拜父母,父母為之起。同居有尊長,則父母以冠者詣其室拜之,尊長為之起。還就東西序,毎列再拜應答,拜者答拜。若非宗子之子,則先見宗子及諸尊於父者於堂,乃就私室見于父母及餘親。若宗子自冠,有母則見于母如儀,族人宗之者皆來見於堂上,宗子西向拜其尊長,毎列再拜,受卑幼者拜。司馬温公曰:《冠義》曰:“見於母,母拜之。見於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與為禮也。”今則難行,但於拜時,母為之起立可也。下見諸父及兄倣此。】
乃禮賔,
【主人以酒饌延賔,及儐(bin4)賛者。酬(chou2,同“酬”)之以幣而拜謝之,幣多少隨宜,賔賛有差。司馬温公曰:《士冠禮》:“乃禮賔以一獻之禮。”註:“一獻者,獻、酢、酧(同“酬”),賔主人各兩爵而禮成。”又曰:“主人酧賔束帛、儷皮。”註:“束帛,十端也。儷皮,兩鹿皮也。”又曰:“賛者皆與,賛冠者為介。”註:“介,賔之輔,以賛為之,尊之也。”《鄉飲酒禮》:“賢者為賔,其次為介。”又曰:“賔出,主人送于外門外,再拜,歸賔俎。”註:“使人歸諸賔家也。”今慮貧家不能辦,故務從簡易。】
冠者遂出,見于鄉先生及父之執友。
【冠者拜,先生執友皆答拜。若有誨之,則對如對賔之辭,且拜之,先生執友不答拜。】

女子許嫁笄【年十五,雖未許嫁,亦笄】,母為主【宗子主婦則於中堂,非宗子而與宗子同居,則於私室。與宗子不同居,則如上儀】,前期三日戒賔,一日宿賔【賔亦擇親姻婦女之賢而有禮者為之,以牋紙書其辭,使人致之。辭如冠禮,但“子”作“女”,“ 冠”作“笄”,“ 吾子”作“某親”或“某封”。凡婦人自稱於己之尊長則曰“兒”,卑幼則以屬於夫黨;尊長則曰“新婦”,卑幼則曰“老婦”;非親戚而往來者,各以其黨為稱,後倣此】。陳設【如冠禮,但於中堂布席,如衆子之位】,厥明陳服【如冠禮,但用背子冠筓】,序立【主婦如主人之位,將笄者雙紒衫子,房中南面】,賔至,主婦迎入升堂【如冠禮,但不用賛者,主婦升自阼階】,賔為将笄者加冠笄,適房服背子【畧如冠禮,但祝用始加之辭,不能則省】乃醮【如冠禮辭亦同】,乃字【如冠禮,但改祝辭“髦士”為“女士”】,乃禮賔,皆如冠儀【程子曰:冠禮廢,天下無成人。或欲如魯襄公十二而冠,此不可冠,所以責成人事,十二年非可責之時,既冠矣,且不責以成人事,則終其身不以成人望之也,徒行此節文何益?雖天子、諸侯,亦必二十而冠。劉氏璋曰:笄,今簪也,婦人之首飾也,女子笄則當許嫁之時,然嫁止於二十,以其二十而不嫁,則為非禮】
昏禮
議昏
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
【司馬温公曰: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今令文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並聴昏嫁,今為此説,所以參古今之道,酌禮令之典,順天地之理,合人情之宜也。】
身及主昏者,無朞以上喪,乃可議昏。
【大功未葬,亦不可主昏。凡主昏如冠禮主人之法,但宗子自昏,則以族人之長為主。】
必先使媒氏往來通言,俟女氏許之,然後納采。
【司馬温公曰:凡議昏姻,當先察其壻(同“婿”)與婦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切茍慕其富貴,壻茍賢矣,今雖貧賤,安知異時不富貴乎?茍為不肖,今雖富盛,安知異時不貧賤乎?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茍慕其一時之富貴而娶之,彼挾其富貴,鮮有不輕其夫而傲其舅姑,養成驕妬(du4,同“妒”)之性,異日為患,庸有極乎?借使因婦財以致富,依婦勢以取貴,茍有丈夫之志氣者,能無媿乎?又世俗好於襁褓童幼之時,輕許為昏,亦有指腹為昏者,及其既長,或不肖無賴,或身有惡疾,或家貧凍餒,或喪服相仍,或從宦達方,遂至棄信負約速獄致訟者,多矣。是以先祖太尉嘗曰:吾家男女,必俟既長然後議昏,既通書,不數月必成昏,故終身無此悔,乃子孫所當法也。】
納采
【納其采擇之禮,即今世俗所謂言定也。】
主人具書。
【主人即主昏者,書用牋紙,如世俗之禮。若族人之子,則其父具書告于宗子。】
夙興,奉以告祠堂。
【如告冠儀,其祝版前同,但云:“某之子某,若某之某親之子某,年已長成,未有伉儷,已議娶某官某郡姓名之女,今日納采,不勝感愴,謹以……”後同,若宗子自昏,則自告】
乃使子弟為使者如女氏,女氏主人出見使者。
【使者盛服如女氏,女氏亦宗子為主,主人盛服出見使者。非宗子之女,則其父位於主人之右,尊則少進,卑則少退,啜茶畢,使者起,致辭曰:“吾子有惠,貺(kuang4)室某也,某之某親某官有先人之禮,使某請納采。”從者以書進,使者以書授主人,主人對曰:“某之子若妹姪孫,惷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辭。”北向再拜,使者避不答拜,使者請退,俟命出就次,若許嫁者於主人為姑姊,則不云“惷愚又弗能教”,餘辭並同。】
遂奉書以告于祠堂。
【如壻家之儀,祝版前同,但云:“某之第幾女,若某親某之第幾女,年漸長成,已許嫁某官某郡姓名之子若某親某,今日納采,不勝感愴,謹以……”後同】
出,以復書授使者,遂禮之。
【主人出,延使者升堂,授以復書。使者受之,請退。主人請禮賔,乃以酒饌禮使者。使者至是始與主人交拜,揖如常日賔客之禮,其從者亦禮之,别室皆酧以幣。】
使者復命壻氏,主人復以告于祠堂【不用祝】。
納幣
【古禮有問名、納吉,今不能盡用,止用納采、納幣,以從簡便】
納幣
【幣用色繒(zeng1,絲織物),貧富隨宜,少不過兩,多不踰十,今人更用釵釧(chuan4)、羊酒、果實之屬,亦可】
具書,遣使如女氏。女氏受書,復書,禮賔。使者復命。並同納采之儀。
【禮如納采,但不告廟,使者致辭,改采為幣,從者以書、幣進,使者以書授主人,主人對曰:“吾子順先典,貺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乃受書,執事者受幣。主人再拜,使者避之,復進請命。主人授以復書,餘並同。楊氏復曰:昏禮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徴、請期、親迎六禮,家禮略去問名、納吉,止用納采、納幣,以從簡便。但親迎以前更有請期一節,有不可得而略者,今以倒推之,請期具書,遣使如女氏,女氏受書,復書,禮賔,使者復命,並同納采之儀,使者致辭曰:“吾子有賜命某,既申受命矣,使某也請吉日。”主人曰:“某既前受命矣,惟命是聴。”賔曰:“某命某聴命於吾子。”主人曰:“某固惟命是聴。”賔曰:“某受命,吾子不許,某敢不告期。”曰:“某日”,主人曰:“某敢不謹須……”餘並同】
親迎
【朱子曰:親迎之禮,恐從伊川之説為是。近則迎於其國,逺則迎於其館。今妻家逺,要行禮,一則令妻家就近處設一處,却就彼往迎歸館行禮,一則妻家出至逺處,壻即就彼迎歸至家成禮。有問:昏禮今有士人對俗人結姻,士人欲行昏禮,而彼家不從,如何?曰:這也只得宛轉,使人去與他商量,但古禮也省徑,人何苦不行?】
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張陳其壻之室。
【世俗謂之鋪房,然所張陳者,但氈(zhan1)褥、帳幔、帷幙(mu4)應用之物,其衣服鎖之篋笥不必陳也。司馬溫公曰:文中子曰:昏娶而論財,夷虜之道也。夫昏姻者,所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也。今世俗之貪鄙者,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至於立契約云某物若干,某物若干,以求售其女者;亦有既嫁而復欺紿(dai4,欺騙)負約者。是乃駔(zang3)儈(kuai4,駔儈:市儈、商人)賣婢鬻奴之法,豈得謂之士大夫昏姻哉?其舅姑既被欺紿,則殘虐其婦以攄(shu1,發泄)其忿。由是愛其女者,務厚其資裝以悦其舅姑者,殊不知彼貪鄙之人,不可盈厭,資裝既竭,則安用汝女哉?於是質其女以責貨於女氏,貨有盡而責無窮,故昏姻之家往往終為仇讎矣。是以世俗生男則喜,生女則戚,至有不舉其女者,用此故也。然則議昏姻有及於財者,皆勿與為昏姻可也】
厥明,壻家設位于室中。
【設倚卓子兩位,東西相向。蔬果、盤盞、匕(bi3,食具,形似汤勺)筯(zhu4,同“箸”,筷子)如賔客之禮,酒壺在東位之後,又以卓子置合巹(jin2)一於其南。又南北設二盥盆勺於室東隅,又設酒壺盞注於室外或别室,以飲從者。巹音謹,以小匏(pao2,葫蘆)一判而兩之。】
女家設次于外○初昏,壻盛服。
【世俗新壻帶花勝(花勝:妇女的一种首饰。以剪彩为之),擁蔽其面,殊失丈夫之容體,勿用可也。朱子曰:昏禮用命服,乃是古禮。如士乗墨車(墨車:不加文饰的黑色车乘,周制,大夫所乘)而執鴈,皆大夫之禮也。冠帶只是燕服,非所以重正,昏禮不若從古之為正。黄氏瑞節曰:士昏禮謂之攝盛,葢以士而服大夫之服,乗大夫之車,則當執大夫之贄也。】
主人告于祠堂。
【如納采儀,祝版前同,但云:“某之子某,若某親之子某,將以今日親迎于某官某郡某氏,不勝感愴,謹以……”後同。若宗子自昏,則自告。朱子曰:《儀禮》雖無娶妻告廟之文,而《左傳》曰“圍布几筵,告於莊共之廟”,是古人亦有告廟之禮。問:今婦人入門即廟見,葢舉世行之,近見鄉里諸賢頗信左氏先配後祖之説,豈後世紛紛之言不足據,莫若從古為正否?曰:左氏固難盡信,然其後説親迎處,亦有布几筵告廟而來之説,恐所謂後祖者譏其失此禮耳】
遂醮其子,而命之迎。
【先以卓子設酒注盤盞於堂上,主人盛服坐於堂之東序西向,設壻席於其西北南向,壻升自西階,立於席西南向,賛者取盞斟酒,執之詣壻席前,壻再拜,升席,南向受盞,跪,祭酒,興,就席末跪,啐酒,興,降席西,授賛者盞,又再拜,進,詣父坐前,東向跪,父命之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則有常。”壻曰:“諾,惟恐不堪,不敢忘命。”俛伏,興,出。非宗子之子,則宗子告于祠堂,而其父醮于私室如儀,但改“宗事”為“家事”。若宗已孤而自昏,則不用此禮。司馬温公曰:賛者兩家,各擇親戚婦人習於禮者為之,凡壻及婦人行禮,皆賛者相導之】
壻出,乘馬。
【以二燭前導】
至女家,俟于次。
【壻下馬,于大門外入俟于次】
女家主人告于祠堂。
【如納采儀,祝版前同,但云:“某之第幾女,若某親某之第幾女,将以今日歸于某官某郡姓名,不勝感愴,謹以……”後同】
遂醮其女,而命之。
【女盛飾,姆相之,立於室外南向。父坐東序西向,母坐西序東向,設女席扵母之東北南向,賛者醮以酒如壻禮,姆導女出於母左,父起,命之曰:“敬之,戒之,夙夜無違舅姑之命。”母送至西階上,為之整冠歛帔,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爾閨門之禮。”諸母、姑、嫂、姊送至於中門之内,為之整裙衫,申以父母之命曰:“謹聴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非宗子之女,則宗子告于祠堂,而其父醮於私室,如儀】
主人出迎,壻入奠鴈。
【主人迎壻于門外,揖讓以入,壻執鴈以從,至于廳事,主人升自阼階立,西向。壻升自西階,北向跪,置鴈於地,主人侍者受之,壻俛伏,興,再拜,主人不答拜。若族人之女,則其父從主人出,迎立於其右,尊則少進,卑則少退,凡贄用生鴈,左首以生色繪交絡之,無則刻木為之,取其順陰陽往來之義。程子曰:向某不再偶也。問:主人揖,壻入,壻北面而拜,主人不答拜,何也?朱子曰:乃為尊鴈而拜,主人自不應答拜】
姆奉女出,登車。
【姆奉女出中門,壻揖之,降自西階,主人不降,壻遂出,女從之,壻舉轎簾以俟婦,姆辭曰:“未教,不足與禮也。”女乃登車】
壻乘馬,先婦車。
【婦車亦以二燭前導,司馬温公曰:男率女,女從男,夫婦剛柔之義,自此始也】
至其家,導婦以入。
【壻至家,立于廳事,俟婦下車,揖之,導以入】
壻婦交拜,
【婦從者,布壻席扵東方;壻從者,布婦席於西方。壻盥于南,婦從者沃之,進帨。婦盥于北,壻從者沃之,進悦。壻揖婦,就席。婦拜,壻答拜。司馬温公曰:從者皆以其家女僕為之。女從者沃壻盥于南,壻從者沃女盥於北,夫婦始接情,有亷恥,從者交導其志,女子與丈夫為禮則俠[音夾]拜,男子以再拜為禮,女子以四拜為禮,古無壻婦交拜之儀,今從俗】
就坐,飲食畢,壻出。
【壻揖婦,就坐。壻東,婦西。從者斟酒、設饌。壻、婦祭酒,舉殽。又斟酒,壻揖婦,舉飲不祭,無殽。又取巹分置壻、婦之前,斟酒。壻揖婦,舉飲不祭,無殽。壻出就他室,姆與婦留室中,徹饌置室外,設席。壻從者餕(jun4,吃剩下的食物)婦之餘;婦從者餕壻之餘。司馬温公曰:古者同牢之禮,壻在西,東面;婦在東,西面。葢古人尚右,故壻在西,尊之也。今人既尚左,且從俗。劉氏璋曰:《儀禮》疏云:巹謂牢瓢,以一匏分為兩瓢謂之巹。壻之與父,各執一片以酳(yin4,食礼,食毕以酒嗽口),故云合巹而酳。《昏義》曰:婦至,壻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復入,脱服,燭出。
【壻脱服,婦從者受之。婦脱服,壻從者受之。司馬温公曰:古詩云,結髪為夫婦,言自少年束髪即為夫婦,猶李廣所言結髪與匃奴戰也。今世俗昏姻乃有結髪之禮,謬誤可笑,勿用可也】
主人禮賔。
【男賔於外廳,女賔于中堂,古禮明日饗從者,今從俗。司馬温公曰:不用樂,註云:曾子問曰: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今俗昏禮用樂,殊為非禮】
婦見舅姑
明日夙興,婦見于舅姑。
【婦夙興盛服俟見,舅姑坐於堂上,東西相向,各置卓子於前,家人男女少於舅姑者,立於兩序,如冠禮之叙。婦進,立於阼階下,北面拜舅,升,奠贄幣于卓子上,舅撫之,侍者以入。婦降,又拜畢,詣西階下,北面拜姑,升,奠贄幣,姑舉以授侍者,婦降,又拜。若非宗子之子,而與宗子同居,則先行此禮於舅姑之私室,與宗子不同居,則如上儀。司馬温公曰:古者拜于堂上,今拜于下,恭也,可從衆】
舅姑禮之
【如父母醮女之儀】
婦見于諸尊長
【婦既受禮,降自西階,同居有尊於舅姑者,則舅姑以婦見於其室,如見舅姑之禮還拜諸尊長于兩序,如冠禮,無贄。小郎小姑皆相拜。非宗子之子而與宗子同居則既受禮,詣其堂上拜之,如舅姑禮,而還見于兩序。其宗子及尊長不同居,則廟見而後往】。
若冡婦,則饋于舅姑
【是日食時,婦家具盛饌酒壼,婦從者設蔬果卓子于堂上舅姑之前,設盥盆于阼階東南,帨架在東,舅姑就坐,婦盥,升自西階,洗盞斟酒,置舅卓子上,降,俟舅飲畢,又拜,遂獻姑進酒,姑受飲畢,婦降,拜,遂執饌升,薦于舅姑之前,侍立姑後以俟,卒食徹飯。侍者徹饌,分置别室。婦就餕姑之餘,婦從者餕舅之餘,壻從者又餕婦之餘。非宗子之子,則扵私室如儀。司馬温公曰:士昏禮:婦盥,饋特豚,合升側載。註:側載者,右胖(pan4, 祭祀用的半体牲)載之舅俎,左胖載之姑俎,今恐貧者不辦殺特,故但具盛饌而已】
舅姑饗之
【如禮婦之儀禮畢,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
廟見
三日,主人以婦見于祠堂。
【古者三月而廟見,今以其太逺,改用三日,如子冠而見之儀。但告辭曰:“子某之婦某氏,敢見……”餘並同】
壻見婦之父母
明日,壻往見婦之父母。
【婦父迎送揖讓如客禮,拜即跪而扶之。入見婦母,婦母闔門左扉,立于門内,壻拜于門外,皆有幣。婦父非宗子,即先見宗子夫婦,不用幣,如上儀,然後見婦之父母】
次見婦黨諸親
【不用幣,婦女相見如上儀】。
婦家禮壻如常儀
【親迎之夕,不當見婦母及諸親及設酒饌,以婦未見舅姑故也。程子曰: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此説非是,昏禮豈是幽陰?但古人重此大禮,嚴肅其事,不用樂也。昏禮不賀,人之序也,此説却是,婦質明而見姑舅,成婦也。三日而後宴樂,禮畢也。宴不以夜,禮也。朱子曰:人著書只是自入些己意,便做病。司馬與伊川定昏禮,都依儀禮,只略改一處,便不是古人意。司馬云親迎,奠鴈見主昏者即出。伊川却敎拜了又入堂拜,大男小女。伊川非是,伊川云婦至,次日見舅姑,三月廟見,司馬即説婦入門即拜影堂,司馬非是,葢親迎不見妻父母者,婦未見舅姑也。入門不見舅姑者,未成婦也。今親迎用温公,入門以後用伊川,三月廟見改為三日云】
性理大全書 卷二十
家禮三
喪禮
初終
疾病,遷居正寢。
【凡疾病遷居正寝,内外安静,以俟氣絶。男子不絶於婦人之手,婦人不絶於男子之手】
既絶乃哭。
【司馬温公曰:疾病謂疾甚時也,近世孫宣公臨薨遷于外寝,葢君子謹終,不得不爾也。髙氏曰:廢牀寝於地。注:人始生在地,故廢牀寝於地,庻其生氣之復也,本出《儀禮》及《禮記•喪大記》。劉氏璋曰:凡人病危篤,氣微難節,乃屬纊(kuang4,絲棉絮)以俟氣絶。纊乃今之新綿,易為搖動,置口鼻之上,以為候也】
復,
【侍者一人,以死者之上服嘗經衣者,左執領,右執要,自前榮升屋中雷北靣,招以衣三呼曰:“某人復。”畢,卷衣降,覆尸上,男女哭擗(pi3,捶胸)無數。上服謂有官則公服,無官則襕衫、皂衫、深衣。婦人大袖、背子,呼某人者,從生時之號】
【司馬温公曰:《士喪禮》:“復者一人,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靣招以衣,曰:‘皋某復’三。”注:“皋,長聲也。”今升屋而號,慮其驚衆,但就寝庭之南,男子稱名,婦人稱字,或稱官封,或依常時所稱。髙氏曰:今淮南風俗,民有暴死,則使數人升其居室及於路傍,遍呼之,亦有蘓(su1,蘇醒)活者,豈復之餘意歟?劉氏璋曰:《喪大記》曰:“凡復,男子稱名,女人稱字。”復聲必三者,禮成於三也。】
立喪主,
【凡主人,謂長子,無則長孫承重,以奉饋奠。其與賓客為禮,則同居之親且尊者主之。司馬温公曰:《奔喪》曰:“凡喪,父在,父為主 [註:與賓客為禮,宜使尊者];父没,兄弟同居,各主其喪[註:各為妻子之喪為主也];親同,長者主之 [註:昆弟之喪,宗子主之];不同,親者主之[註:從父昆弟之喪也]。”《雜記》曰:“姑姊妹,其夫死,而夫黨無兄弟,使夫之族人主喪。妻之黨,雖親弗主。夫若無族矣,則前後家,東西家;無有,則里尹主之。”《喪大記》曰:“喪有無後,無無主。”若子孫有喪,而祖父主之,子孫執喪,祖父拜賓。】
主婦
【謂亡者之妻,無則主喪者之妻】
護喪
【以子弟知禮能幹者為之,凡喪事皆禀之】。
司書司貨
【以子弟或吏僕為之】。
乃易服不食。
【妻子婦妾,皆去冠及上服,被髪。男子扱(cha1,插)上衽,徒跣(xian3,赤足)。餘有服者,皆去華餙(同“飾”)。為人後者為本生父母,及女子已嫁者,皆不被髪徒跣。諸子三日不食,期九月之喪,三不食;五月、三月之喪,再不食;親戚隣里為糜粥以食之,尊長强之,少食可也。扱(cha1)上衽,謂插衣前襟之帶。華餙,謂錦繡紅紫、金玉珠翠之類】
治棺。
【護喪命匠擇木為棺,油杉為上,柏次之,土杉為下,其制方直,頭大足小。僅取容身,勿令髙大及為虚簷(yan2,同“檐”)髙足。内外皆用灰漆,内仍用瀝青溶瀉,厚半寸以上,以煉熟秫(shu2,高粱、稻米)米灰鋪其底,厚四寸許,加七星板底,四隅各釘大鐵環,動則以大索貫而舉之。司馬温公曰:棺欲厚,然太厚則重而難以致逺,又不必髙大占地,使壙(kuang4)中寛,易致催毁,宜深戒之。椁雖聖人所制,自古用之,然板木嵗久,終歸腐爛,徒使壙中寛大不能牢固,不若不用之為愈也。孔子葬鯉有棺而無椁,又許貧者還葬而無椁,今不欲用,非為貧也,乃欲保安亡者爾。程子曰:雜書有松脂入地,千年為茯苓,萬年為琥珀之説,葢物莫久於此,故以塗棺,古人已有用之者。髙氏曰:伊川先生謂棺之合縫,以松脂塗之,則縫固而木堅。註云:松脂與木性相入,而又利水,葢今人所謂瀝青者是也。須以少蚌粉黄蠟清油合煎之,乃可用,不然則裂矣。其棺椁之間,亦宜以此灌之。胡氏泳曰:松脂塗縫之説未然,先生葬時,蔡氏兄弟主用松脂,嘗問用黄蠟麻油否?答云用油蠟,則松脂不得全其性矣,此言有理。但彭止堂作訓蒙云:灌以松脂,宜於北方。江南用之,適為蟻房。彭必有攷,更詳之。劉氏璋曰:凡送死之道,唯棺與椁為親身之物,孝子所宜盡之。初喪之日,擇木為棺,恐倉卒未得其木,灰漆亦未能堅完。或值暑月,尸難久留,古者國君即位而為稗[蒲力切],歳一漆之。今人亦有生時自為夀器者,此乃猶行其道,非豫凶事也。其木,油杉及柏為上,毋事髙大,以圖羙觀。惟棺周於身,椁周於棺足矣。棺内外皆用布裘漆,務令堅實。余嘗見前人葬墓掩壙(kuang4,墓穴)之後,即以松脂溶化灌於棺外,其厚尺餘,後為人侵掘,松脂歲久凝結愈堅,斧斤不能加,得免大患。今有葬者用之,可謂宜矣】
訃告于親戚僚友。
【護喪、司書為之發書。若無,則主人自訃親戚,不訃僚友。自餘書問,悉停以書;來弔者,並須卒哭後答之】
沐浴 襲 奠 為位 飯含
執事者設幃及牀,遷尸掘坎。
【執事者以幃帳卧,内侍者設牀於尸牀前,縦置之,施簀(ze2,竹編床席)去薦(草席、墊子),設席枕,遷尸其上,南首,覆以衾,掘坎于屏處潔地】
陳襲衣,
【以桌子陳于堂前東壁下,西領,南上。幅巾一。充耳二,用白纊如棗核大,所以塞耳者也。幎目,帛方尺二寸,所以覆面者也。握手,用帛,長尺二寸,廣五寸,所以裹手者也。深衣一,大帶一,履二,袍襖(ao3)、汗衫、袴襪(ku4、wa4)、勒帛、裹肚之類,隨所用之多少。楊氏復曰:《儀禮•士喪》“襲三稱”[衣單複俱曰稱]。三稱者,爵弁服、皮弁服、褖(tuan4)衣。“設冒(冒:殓尸时用以覆盖的布),櫜(gao1,用袋子裝)之。”註云:“冒,韜(韜:掩蔽)尸者,制如直囊,上曰質,下曰殺。其用之,先以殺韜足而上,後以質韜首而下,齊手。”“(《喪大記》曰)君錦冒黼殺,綴旁七;大夫玄冒黼殺,綴旁五;士緇冒赬(cheng1)殺,綴旁三。凡冒,質長與手齊,殺三尺。”劉氏璋曰:古者人死不冠,但以帛裹其首,謂之掩。《士喪禮》:“掩,練帛廣終幅,長五尺,析其末。”註:“掩,裹首也。析其末,為將結於頥(yi2,同“頤”)下,又還結於項中。”葢以襲歛主於保庇肌體,貴於柔軟緊實,冠則磊嵬難安。况今幞頭,以鐵為脚,長三四尺,帽用漆紗為之,上有虛簷,置於棺中,何由安帖?莫若襲以常服,上加幅巾、深衣、大帶及履,既合於古,又便於事。幅巾所以當掩也,其制如今之煖帽。深衣、帶、履,自有制度。若無深衣帶履,止用衫勒帛鞋亦可。其幞頭、腰帶、靴、笏,俟葬時安於棺上可也。幎目,用緇,方尺二寸,充之以絮,四角有繫,於後結之。握手,用玄,纁裏,長尺二寸,廣五寸,令裏親膚,據從手内置之,長尺二寸,中掩之手纔相對也,兩端各有繫,先以一端統掔(通“牽”,用繩挽引)一匝,還從上自貫,又以一端向上鉤中指,反與繞掔者結於掌後節也】
沐浴、飯含之具。
【以桌子陳于堂前西壁下,南上。錢三實於小箱,米二升以新水淅(淘米),令精,實於盌(同“碗”)。櫛一,沐巾一,浴巾二,上下體各用其一也】
乃沐浴,
【侍者以湯入,主人以下皆出帷外,北面。侍者沐髪,櫛之,晞(xi1,乾燥)以巾,撮為髻,抗衾而浴。拭以巾,剪爪。其沐浴餘水并巾櫛,棄于坎而埋之】
襲。
【侍者别設襲牀於幃外,施薦席褥枕,先置大帶、深衣、袍、襖、汗衫、袴、襪、勒帛、裹肚之類於其上,遂舉以入。置浴牀之西,遷尸於其上。悉去病時衣及復衣,易以新衣,但未著幅巾、深衣、履】
徙尸牀置堂中間。
【卑幼則各於室中間,餘言在堂者放此】
乃設奠,
【執事者以桌子置脯醢,升自阼階。祝盥手,洗盞,斟酒,奠於尸東,當肩巾之。祝以親戚為之】
【劉氏璋曰:士喪禮:復者降,禊(xi4)齒,綴足,即奠脯醢與酒於尸東。鄭註:鬼神無象,設奠以慿依之。《開元禮》:五品以上如士喪禮,六品以下襲而後奠。今不以官品髙下,沐浴正尸,然後設奠於事為宜。奠謂斟酒奉至桌上,而不酹主人,虞祭然後親奠,酹巾者以辟塵蠅也】
主人以下為位而哭。
【主人坐於牀東,奠北。衆男應服三年者,坐其下,皆藉以槀(gao3,通“稿”,草)。同姓期功以下,各以服次坐於其後,皆西向南上。尊行以長幼坐於牀東北壁下,南向西上,藉以席薦。主婦、衆婦女,坐於牀西,藉以槀。同姓婦女以服為次,坐於其後,皆東向南上。尊行以長幼坐於牀西北壁下,南向東上,藉以席薦。妾婢立於婦女之後,别設幃以障内外。異姓之親,丈夫坐於幃外之東,北向西上,婦人坐於帷外之西,北向東上,皆藉以席,以服為行,無服在後。若内喪,則同姓丈夫尊卑坐于幃外之東,北向西上,異姓丈夫坐於帷外之西,北向東上。三年之喪,夜則寝於尸旁,藉稾枕塊。羸病者,藉以草薦可也。期以下,寢於側近,男女異室。外親歸家可也】
乃飯含,
【主人哭盡哀,左袒,自前扱(cha1,插)於腰之右,盥手執箱以入。侍者一人,揷匙於米盌,執以從,置於尸西,以幎巾入。徹枕、覆面,主人就尸東,由足而西,牀上坐,東面舉巾。以匙抄米實於尸口之右,并實一錢又於左,於中亦如之。主人襲所袒衣,復位】
侍者卒襲,覆以衾。
【加幅巾、充耳,設幎目,納履,乃襲深衣,結大帶,設握手,乃覆以衾】
【司馬温公曰:古者死之明日小歛,又明日大歛,顛倒衣裳,使之正方,束以絞(xiao4, 束尸体的饰带)紟(jin4,單被),韜以衾冐,皆所以保其肌體也。今世俗有襲而無大小歛,所闕多矣。然古者士襲衣三稱(chen4),大夫五稱,諸侯七稱,公九稱。小歛,尊卑通用十九稱。大歛,士三十稱,大夫五十稱,君百稱,此非貧者所辦也,今從簡易,襲用衣一稱,小大歛則據死者所有之衣,及親友所襚(sui4, 赠给死者衣物)之衣,隨宜用之。若衣多,不必盡用也。高氏曰:禮,士襲衣三稱,而子羔之襲也衣三稱。孔子之喪,公西赤掌殯葬焉,襲衣十一稱,加朝服一。《雜記》曰:“士襲九稱”。葢襲數之不同如此,大抵衣衾惟欲其厚耳。衣衾之所以厚者,豈徒以設餙(同“飾”)哉?葢人死,斯惡之矣,聖人不忍言也,但制為典禮,使厚其衣衾而已。今世之襲者不知此意,或止用單袷(jie2, 交叠于胸前的衣领)一稱。雖富貴之家衣衾畢偹(同“備”),皆不以襲歛,又不能謹藏。古人遺衣裳必置於靈座,既而藏於廟中。乃或相與分之,甚至輒計直貿易,以充喪費,徒加功於無用,擯財於無謂,而所以附其身者曾不之慮,嗚呼,又孰若用以襲歛,而使亡者獲厚芘於九泉之下哉?楊氏復曰:按高氏,一用禮經,而襲歛,用衣之多,故襲有冒,小歛有布絞(xiao4),大歛有布絞、布紟(jin4),所以保其肌體者固矣。司馬公欲從簡易,而襲歛用衣之少,故小歛雖有布絞,而襲則無冐,大歛則無絞紟,此為踈略先生初述家禮,皆取司馬公書儀,後與學者論禮,以高氏喪禮為最善,遺命治喪,俾用《儀禮》,此可以見其去取折衷之意矣,况夫古者襲歛用衣之多,故古有襚禮,衣服曰襚(sui4)。《士喪禮》親者襚,庻兄弟襚,朋友襚,又君使人襚。今世俗有襲而無大小歛,故襚禮亦從而廢,惜哉。然欲悉從高氏之説,則誠非貧者所能辦,有如司馬公之所慮者,但當量其力之所及可也。愚故於襲、小斂、大斂之下,悉述《儀禮》并髙氏之説,以備参考】
靈座 魂帛 銘旌
置靈座,設魂帛。
【設椸[yi2,衣架]於尸南,覆以帕。置椅卓其前,結白絹為魂帛,置倚上。設香爐、香合、珓[jiao4,珓杯,占卜用具]杯、注、酒果於卓子上,侍者朝夕設櫛頮(hui4,洗臉)奉飬之具,皆如平生。司馬温公曰:古者鑿木為重,以主其神,今令式亦有之,然士民之家未嘗識也,故用束帛依神謂之魂帛,亦古禮之遺意也。世俗皆畫影置於魂帛之後,男子生時有畫像用之,猶無所謂。至於婦人生時,深居閨門,出則乗輜(zi1, 有帷盖的车)軿(ping2, 有帷幔的车。輜軿:泛指有屏蔽的车子),擁蔽其面,既死,豈可使畫工直入深室,揭掩面之帛,執筆訾(zi1)相畫其容貌?此殊為非禮。又世俗或用冠帽、衣履裝餙如人狀,此尤鄙俚不可從也。問重。朱子曰:三禮圖有畫像可攷,然且如司馬公之説,亦自合時之宜,不必過泥於古也。楊氏復曰:禮,大夫無主者束帛依神。司馬公用魂帛,葢取束帛依神之意。高氏曰:古人遺衣裳必置於靈座,既而藏於廟中,恐當從此説,以遺衣裳置於靈座,而加魂帛於其上,可也】
立銘旌。
【以絳帛為銘旌,廣終幅,三品以上九尺,五品以下八尺,六品以下七尺。書曰“某官某公之柩”,無官即隨其生時所稱,以竹為杠,如其長,倚於靈座之右。司馬温公曰:銘旌設跗(fu1,足架),立於殯東。註:跗,杠足也,其制如傘架】
不作佛事。
【司馬温公曰:世俗信浮屠誑誘,於始死及七七日、百日、朞年、再朞、除喪,飯僧、設道塲,或作水陸大會、寫經、造像、修建塔廟,云為死者滅彌天罪惡,必生天堂受種種快樂,不為者必入地獄剉(cuo4)燒舂磨,受無邉波吒之苦。殊不知人生含氣血,知痛飬,或剪爪剃髪,從而燒斫之,已不知苦,况扵死者形神相離?形則入於黄壤,朽腐消滅與木石等;神則飄若風火,不知何之。借使剉燒舂磨,豈復知之?且浮屠所謂天堂、地獄者,計亦以勸善而懲惡也,茍不以至公行之,雖鬼可得而治乎?是以唐廬州刺史李舟與妹書曰:天堂無則已,有則君子登;地獄無則已,冇則小人入。世人親死而禱浮屠,是不以其親為君子,而為積惡有罪之小人也,何待其親之不厚哉!就使其親實積惡有罪,豈賂浮屠所能免乎?此則中智所共知,而舉世滔滔信奉之,何其易惑而難曉也!甚者至有傾家破産,然後已與,其如此,曷若早賣田營墓而葬之乎?彼天堂、地獄若果有之,當與天地俱生,自佛法未入中國之前,人死而復生者,亦有之矣,何故無一人誤入地獄見閻羅等十王者耶?不學者固不足與言,讀書知古者,亦可以少悟矣】
執友親厚之人,至是入哭可也。
【主人未成服而來哭者,當服深衣,臨尸哭盡哀,出拜靈座,上香再拜,遂弔主人,相向哭盡哀,主人以哭對,無辭】
小歛
【袒、括髪、免(wen4,通“絻”)、髽(zhua1,以麻束髮)、奠、代哭】
厥明
【謂死之明日】
執事者陳小歛衣衾。
【以卓子陳於堂東壁下,據死者所有之衣,隨宜用之,若多則不必盡用也。衾用複者。絞,横者三,縱者一,皆以細布,或綵一幅而析其两端為三,横者取足以周身相結,縱者取足以掩首至足而結於身中。髙氏曰:襲衣所以衣尸,歛衣則包之而已,此襲歛之辨也。小歛,衣尚少,但用全幅細布析其末而用之。凡歛欲方,半在尸下,半在尸上,故散衣有倒者,惟祭服不倒。凡鋪歛衣,皆以絞(xiao4)紟(jin4)為先。小歛美者在内,故次布散衣,後布祭服。大歛羙者在外,故次布祭服,後布散衣也。歛以衣為主,小歛之衣必以十九稱,大歛之衣多至五十稱。夫既襲之後而歛衣,若此之多,故非絞以束之,則不能以堅實矣。凡物束練緊急,則細小而堅實。夫然,故衣衾足以朽肉而形體深秘,可以使人之勿惡也。今之喪者,衣歛既薄,絞冐不施,懼夫形體之露也,遽納之於棺,乃以入棺為小歛。葢棺為大歛,入棺既在始襲之時,葢棺又在成服之日,則是小歛、大歛之禮皆廢矣。楊氏復曰:按《儀禮•士喪》小歛,衣十九稱,絞横三、縮一,廣終幅,析其末。注云:絞所以收束衣服為堅急也,以布為之。縮,縱也。横者三幅,縱者一幅,析其末,令可結也】
設奠。
【設卓子于阼階東南,置奠饌及盞注於其上,中之。設盥盆、帨巾各二于饌東。其東有臺者,祝所盥也。其西無臺者,執事者所盥也。别以卓子設潔滌盆、新拭巾於其東,所以洗盞拭盞也。此一節至遣並同】
具括髪麻,免布,髽(zhua1)麻。
【括髪,謂麻繩撮髻,又以布為頭[xu1,上須下巾]也。免(wen4,通“絻”)謂裂布或縫絹廣寸,自項向前交於額上,卻遶(rao4,同“繞”)髻如著掠頭(掠頭:梳子)也。髽(zhua1)亦用麻繩撮髻,竹木為簮也。設之,皆於别室】
設小歛牀,布絞衾衣,
【設小歛牀,施薦席褥,于西階之西。鋪絞衾衣,舉之升自西階,置於尸南。先布絞之横者三於下,以備周身相結。乃布縱者一於上,以備掩首及足也。衣或顛或倒,但取正方,唯上衣不倒。】
乃遷,襲,奠。
【執事者遷置靈座西南,俟設新奠乃去之。後凡奠,皆放此】
遂小歛。
【侍者盥手,舉尸。男女共扶助之,遷於小歛牀上。先去椀[同碗],而舒絹,疊衣,以藉其首,仍卷兩端以補兩肩空處,又卷衣夾其兩脛,取其正方,然後以餘衣掩尸。左衽不紐,裹之以衾,而未結以絞,未掩其面,葢孝子猶俟其復生,欲時見其面故也。歛畢則覆以衾】
主人、主婦憑尸哭擗(pi3,捶胸)。
【主人西向,憑尸哭擗。主婦東向,亦如之。凡子於父母,憑之。父母於子,夫於妻,執之。婦於舅姑,奉之。舅於婦,撫之。於昆弟,執之。凡憑尸,父母先,妻子後】
袒,括髪,免(wen4),髽於别室。
【男子斬衰者,袒,括髪。齊(zi1)衰以下至同五世祖者,皆袒,免,於别室。婦人髽於别室。司馬温公曰:古禮,袒者皆當肉袒,免者皆當露髪。今袒者止袒上衣,免者惟主人不冠。齊衰以下,去帽著頭巾加免於其上,亦可也。婦人髽也,當去冠梳。楊氏復曰:小斂變服,斬衰者袒、括髪。今人無袒、括髪一節,何也?緣世俗以襲為小歛,故失此變服一節。在禮,聞喪奔喪,入門詣柩前,再拜哭盡哀。乃就東方,去冠及上服,被髮徒跣,如始喪之儀,詣殯,東面坐哭盡哀。乃就東方袒、括髪,又哭盡哀,如小歛之儀。明日後日,朝夕哭,猶袒、括髪。至家四日,乃成服。夫奔喪禮之變也,猶謹其序,而况處禮之常,可欠小歛一節,又無袒、括髪乎?此則孝子知禮者,所當謹而不可忽也】
還,遷尸牀於堂中。
【執事者徹襲牀,遷尸其處。哭者復位,尊長坐,卑幼立】
乃奠,
【祝帥執事者,盥手,舉饌,升自阼階,至靈座前。祝焚香,洗盞,斟酒,奠之。卑幼者皆再拜,侍者巾之】
主人以下哭盡哀,乃代哭不絶聲。
大歛
厥明
【小歛之明日,死之第三日也。司馬温公曰:禮曰,三日而歛者,俟其復生也。三日而不生,則亦不生矣。故以三日為之禮也。今貧者喪具或未辦,或漆棺未乾,雖過三日,亦無傷也。世俗以隂陽拘忌,擇日而歛,盛暑之際,至有汁出蟲流,豈不悖哉!】
執事者陳大歛衣衾。
【以卓子陳於堂東壁下,衣無常數,衾用有綿者。髙氏曰:大歛之絞(xiao4),縮(縱也)者三,葢取一幅布裂為三片也;横者五,葢取布二幅裂為六片而用五也。以大歛衣多,故每幅三析用之,以為堅之急也。衾凡二,一覆之,一藉之。楊氏復曰:《儀禮•士喪》大歛衣三十稱,紟(jin4)不在筭(suan4,同“算”,數),不必盡用。注云:紟(jin4),單被也。小歛衣數,自天子逹。大歛則異矣。大歛,布絞(xiao4),縮者三,横者五。】
設奠具,
【如小歛之儀】
舉棺入,置於堂中少西。
【執事者先遷靈座及小歛奠於旁側。役者舉棺以入,置於牀西,承以兩凳,若卑幼則於别室。役者出,侍者先置衾於棺中,垂其裔(yi4,衣服边缘)於四外。司馬温公曰:周人殯於西階之上,今堂室異制,或狹小,故但於堂中少西而已。今世俗多殯於僧舍,無人守視,徃徃以年月未利,踰數十年不葬,或為盗賊所發,或為僧所棄,不孝之罪孰大於此?】
乃大歛,
【侍者與子孫婦女俱盥手,掩首,結絞,共舉尸,納於棺中,實生時所落齒髪及所剪爪於棺角,又揣其空缺處卷衣塞之,務令充實,不可揺動。謹勿以金玉珍玩置棺中,啟盗賊心。收衾,先掩足,次掩首,次掩左,次掩右,令棺中平滿。主人、主婦憑哭盡哀,婦人退入幕中。乃召匠加葢,下釘,徹牀,覆柩以衣。祝取銘旌,設跗於柩東,復設靈座於故處,留婦人兩人守之。司馬温公曰:凡動尸舉棺,哭擗無算。然殯歛之際,亦當輟哭臨視,務令安固,不可但哭而已。按:古者大歛而殯,既大歛,則累墼(ji1,磚塊)塗之,今或漆棺未乾,又南方土多螻蟻不可塗殯,故從其便。】
設靈牀於柩東。
【牀帳、薦席、屛枕、衣被之屬,皆如平生時。】
乃設奠,
【如小歛之儀】
主人以下,各歸喪次。
【中門之外,擇樸陋之室為丈夫喪次。斬衰寢苫(shan1,居丧时睡的草垫)枕塊,不脱絰(die2)帶,不與人坐焉,非時見乎母也,不及中門。齊衰寝席。大功以下異居者,既殯而歸,居宿於外三月而復寝。婦人次於中門之内别室,或居殯側,去帷帳衾褥之華麗者,不得輒至男子喪次】
止代哭者。
成服
厥明
【大歛之明日,死之第四日也】
五服之人,各服其服入,就位,然後朝哭,相弔如儀。
【楊氏復曰:三日大歛,可以成服矣,必四日而後成服何也?大歛雖畢,人子不忍死其親,故不忍據成服,必四日而後成服也。禮,生與來日,死與徃日,取此義也】
其服之制:一曰斬衰(cui1)三年,
【斬,不緝(ji1)也。衣裳皆用極粗生布,旁及下際皆不緝也。衣縫向外。裳,前三幅,後四幅,縫内向,前後不連,毎幅作三㡇(輒去車加巾)。㡇(輒去車加巾),謂屈其兩邉相著而空其中也。衣長過腰,足以掩裳上際,縫外向。背有負版,用布方尺八寸,綴於領下垂之。前當心有衰,用布長六寸、廣四寸,綴於左衿之前。左右有辟領,各用布方八寸屈其兩頭,相著為廣四寸,綴於領下,在負版兩旁各攙(chan1)負版一寸。兩腋之下有衽,各用布三尺五寸,上下各留一尺。正方一尺之外,上於左旁裁入六寸,下於右旁裁入六寸,便於盡處相望斜裁,却以兩方左右相沓綴於衣兩旁,垂之向下,状如燕尾,以掩裳旁際也。冠比衣裳用布稍細,紙糊為材,廣三寸,長足跨頂,前後裹以布,為三陬(zou1),皆向右縱縫之。用麻繩一條,從額上約之,至項後交過前,各至耳結之以為武。屈冠兩頭入武内,向外反屈之,縫於武。武之餘繩垂下為纓,結於頥下。首絰(die2, 丧服所用麻带,结在头上或腰部)以有子麻為之,其圍九寸,麻本在左,從額前向右圍之,從頂過後,以其末加於本上,又以繩為纓以固之,如冠之制。腰絰大七寸有餘,兩股相交,兩頭結之,各存麻本,散垂三尺,其交結處兩旁各綴細繩繫之。絞帶用有子麻繩一條,大半腰絰,中屈之為兩股,各一尺餘,乃合之,其大如絰,圍腰從左,過後至前,乃以其右端穿兩股間而反揷於右,在絰之下。苴(ju1)杖用竹,髙齊心,本在下。屨亦粗麻為之。婦人則用極粗生布為大袖長裙、葢頭,皆不緝,布頭[xu,上須下巾],竹釵,麻屨。衆妾則以背子代大袖,凡婦人皆不杖。其正服,則子為父也。其加服,則嫡孫父卒為祖,若曽髙祖承重者也。父為嫡子,當為後者也。其義服,則婦為舅也。夫承重,則從服也。為人後者,為所後父也,為所後祖承重也。夫為人後,則妻從服也,妻為夫也,妾為君也。
問周制有大宗之禮,立嫡以為後,故父為長子三年,今大宗之禮廢,無立嫡之法,而子各得以為後,則長子、少子不異,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必然也,父為長子三年,亦不可以嫡庻論也。朱子曰:宗法雖未能立,然服制自當從古,是亦愛禮存羊之意,不可妄有改易也,如漢時宗子法已廢,然其詔令猶云賜民當為父後者爵一級,是此禮猶在也,豈可謂宗法廢而庻子皆得為父後者乎?楊氏復曰:喪服制度,惟辟領一節沿襲差誤。自通典始,按喪服記云,衣二尺有二寸,葢指衣身自領至腰之長而言之也,用布八尺八寸,中斷以分左右,為四尺四寸者二,又取四尺四寸者二,中摺以分前後,為二尺二寸者四,此即尋常度衣身之常法也,合二尺二寸者四,疊為四重,從一角當領處四寸下,取方裁入四寸,乃記所謂適博四寸,註疏所謂辟領四寸是也。按鄭注云:適,辟領也。則兩物即一物也,今記曰適,注疏又曰辟領,何為而異其名也?辟猶開也,從一角當領處取方裁開入四寸,故曰辟領。以此辟領四寸,反摺向外,加兩肩上,以為左右適,故曰適,乃疏所謂兩相向外各四寸是也。辟領四寸,既反摺向外,加兩肩上以為左右適,故後之左右,各有四寸虚處,當脊而相並,謂之闊中,前之左右,各有四寸虛處,當肩而相對,亦謂之闊中,乃疏所謂闊中八寸是也,此則衣身所用布之處與裁之之法也。注又云,加辟領八寸而又倍之者,謂别用布一尺六寸,以塞前後之闊中也,布一條,縱長一尺六寸,横闊八寸,又縱摺而中分之,其下一半,裁斷左右兩端各四寸除去不用,只留中間八寸,以加後之闊中、元裁、辟領各四寸處,而塞其缺,當脊之相並處,此所謂加辟領八寸是也,其上一半,全一尺六寸不裁,以布之中間從項上,分左右對摺,向前垂下,以加於前之闊中,與元裁斷處當肩相對處相接,以為左右領也,夫下一半加於後之闊中者,用布八寸,而上一半,從項而下,以加前之闊中也,又倍之而為一尺六寸焉,此所謂而又倍之者是也,此則衣領所用之布與裁之之法也。古者衣服吉凶異制,故衰服領與吉服領不同,而其制如此也。注又云:凡用布一丈四寸者,衣身八尺八寸,衣領一尺六寸,合為一丈四寸也,此是用布正數,又當少寛其布,以為針縫之用。然此即衣身與衣領之數,若負衰帶下及兩衽,又在此數之外矣,但領必有袷(jie2),此布何從出乎?曰:衣領用布,闊八寸,而長一尺六寸,古者布幅闊二尺二寸,除衣領用布闊八寸之外,更餘闊一尺四寸而長一尺六寸,可以分作三條,施於袷(jie2)而適足無餘欠也。通典以辟領為適,本用注疏,又自謂喪服記文難曉,而用臆説以參之。既别用布以為辟領,又不言制領所用何布,又不計衣身衣領用布之數,失之矣。但知衣身八尺八寸之外,又别用布一尺六寸以為領,凡用布共一丈四寸,則文義不待辨而自明矣。又按喪服記及注云:袂二尺二寸,緣衣身二尺二寸,故左右兩袂亦二尺二寸,欲使縱横皆正方也。喪服記又云:袪尺二寸,袪者,袖口也。袂二尺二寸,縫合其下一尺,留上一尺二寸,以為袖口也。又按喪服記云:衣帶下尺,緣古者上衣下裳,分别上下,不相侵越,衣身二尺二寸,僅至腰而止,無以掩裳上際,故於衣帶之下,用縱布一尺上屬於衣,横繞於腰,則以腰之闊狹為凖,所以掩裳上際而後綴兩衽於其旁也。度用指尺,中指中節為寸。首絰、腰絰圍九寸、七寸之類,亦同。菅屨,《儀禮》注:菅屨,菲履也。《家禮》云屨以粗麻為之,恐當從《儀禮》為正。《儀禮》,妻為夫,妾為君,女子子在室為父,布總(繫縛,扎束)、箭笄、髽衰三年。以《家禮》參攷之。《儀禮》小歛,婦人髽於室,以麻為髽。《家禮》小歛,婦人用麻繩,撮髻為髽,其制同。《儀禮》婦人成服,布總六寸,謂出紒(ji4,束髮為髻),後所垂者六寸,箭筓長尺。《家禮》婦人成服,布頭[xu1,上須下巾],竹釵,所謂布頭[xu1,上須下巾],即《儀禮》之布總也;所謂竹釵,即《儀禮》之箭笄也。凡喪服,上曰衰,下曰裳,《儀禮》婦人但言衰不言裳者,婦人不殊裳衰,如男子衰,下如深衣,無帶下尺,無衽,夫衰如男子衰,未知備負版、辟領之制與否?下如深衣,未知裳用十二幅與否?此雖無文可明,但衣身必二尺二寸,袂必屬幅,裳必上屬於衣,裳旁兩幅必相連屬,此所以衣不用帶下尺,裳旁不用衽也。今攷《家禮》則不用此制,婦人用大袖長裙、葢頭,男子衰服,純用古制,而婦人不用古制,此則未詳。《儀禮》婦人有絰、帶。絰,首絰也。帶,腰帶也。圍之大小無明文,大約與男子同。卒哭,丈夫去麻帶服葛帶,而首絰不變;婦人以葛為首絰,而麻帶不變。既練,男子除絰,婦人除帶,其謹於絰帶變除之節若此。《家禮》婦人並無絰帶之文,當以禮經為正。《喪服》斬衰傳曰:童子何以不杖?不能病也;婦人何以不杖?不能病也。疏曰:童子不杖,此庻童子也。問喪云:童子當室,則免而杖矣,謂適子也。婦人不杖,亦謂童子婦人,若成人婦人,正杖。《喪大記》云:三日,子、夫人杖;五日,大夫、世婦杖。諸經皆有婦人杖,又如姑在為夫杖,母為長子杖,按《喪服小記》云:女子子在室為父母,其主喪者不杖,則子一人杖。鄭云: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無男昆弟,使同姓為攝主,不杖則子一人杖,謂長女也,許嫁及二十而笄,笄為成人,成人正杖也,是其童女為喪主,則亦杖矣。愚按:《家禮》用《書儀》服制,婦人皆不杖與問喪、喪大記、喪服小記不同,恨未得質正。劉氏璋曰:衰服之制,前言已載,惟裳制則未之詳。按司馬温公曰:古者五服皆用布,以升數為别,其以八十縷為一升。又衰裳記曰: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幅三袧(gou1)。疏曰:衰外削幅者,謂縫之邊幅向外。裳内削幅者,謂縫之邊幅向内。有幅三袧者,據裳而言,用布七幅,幅二尺二寸,兩畔各去一寸為削幅,則二七十四丈四尺,若不辟積其腰中,則束身不得就,故一幅布凡三處屬之。又禮,惟斬衰不緝,餘衰皆緝之,緝必外向,所以别其吉服也。又杖屨一節,按三家禮云:斬衰苴(ju1)杖,竹也,為父,所以杖用竹者,父是子之天,竹圓亦象天,内外有節,象子為父亦有内外之痛,又貫四時而不變,子之為父亦經寒温而不改,故用之也。菅屨,謂以菅草為屨,毛傳云野菅也,已漚為菅,又云菅菲(fei4通“屝”, 用草、麻等做的鞋)外納,則周公時謂之屨,子夏時謂菲外納者,外其餙(通“飾”)向外編之也。黄氏瑞節曰:先生長子塾卒,以繼體服斬衰,禮謂之加服,俗謂之報服也】
二曰:齊(zi1)衰三年。
【齊,緝也。其衣裳冠制並如斬衰,但用次等麄(cu1,同 “粗”)生布,緝其旁及下際。冠以布為武及纓。首絰以無子麻為之,大七寸餘,本在右,末繫本下,布纓。腰絰大五寸餘。絞帶以布為之,而屈其右端尺餘。杖以桐為之,上圓下方。婦人服同斬衰,但布用次等為異。後皆倣此。其正服則子為母也,士之庻子為其母同,而為父後則降也。其加服則嫡孫父卒為祖母,若曽髙祖母承重者也。母為嫡子當為後者也。其義服則婦為姑也。夫承重則從服也。為繼母也。為慈母,謂庻子無母,而父命他妾之無子者慈已也。繼母為長子也。妾為君之長子也。楊氏復曰:按《儀禮》補服條,當增祖父卒而後,為祖母後者也,為所後者之妻,若子也。劉氏璋曰:齊衰削杖,桐也,為母。按三家禮云:桐者,言同也,取内心悲痛同於父也,以外無節,象家無二尊,外屈於父,削之使方者,取母象於地也。疏屨者,粗屨也。疏讀如不熟之疏,草也。斬衰,重而言菅,以見草體,舉其惡貎。齊衰,輕而言疏,舉草之總稱也。《不杖章》,言麻屨,齊衰三月與大功,同繩屨。小功緦麻,輕又没其屨,號麻屨。注云:不用草。凡言杖者,皆下本,順其性也,髙下各齊其心,其大小如腰絰。】
杖期,
【服制同上,但又用次等生布。其正服則嫡孫父卒祖在為祖母也。其降服則為嫁母出母也。其義服則為父卒繼母嫁而已從之者也。夫為妻也。子為父後,則為出母嫁母無服,繼母出則無服也。楊氏復曰:按齊衰杖期,恐當添為所後者之妻,若子也。祖父在,嫡孫為祖母也。據先生《儀禮經傳》補服條,脩首一條,已具齊衰三年下。】
不杖期,
【服制同上,但不杖,又用次等生布。其正服則為祖父母,女雖適人不降也。庻子之子為父之母,而為祖後則不服也。為伯叔父也,為兄弟也,為衆子男女也,為兄弟之子也,為姑姊妹女在室,及適人而無夫與子者也。婦人無夫與子者,為其兄弟姊妹及兄弟之子也,妾為其子也。其加服則為嫡孫若曽玄孫當為後者也。女適人者,為兄弟之為父後者也。其降服則嫁母出母為其子,子雖為父後猶服也,妾為其父母也。其義服則繼母嫁母為前夫之子從已者也,為伯叔母也,為夫兄弟之子也,繼父同居父子皆無大功之親者也,妾為女君也,妾為君之衆子也,舅姑為嫡婦也。楊氏復曰:按《不杖期》注,正服,當添一條,姊妹既嫁,相為服也。其義服,當添一條,父母在則為妻不杖也。按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報。女子子適人者,為其父母。此是不杖期大節目,何以不書也?葢此條在後,凡男為人後者,與女適人者,為其私親,皆降一等中,故不見於此】
五月,
【服制同上。其正服則為曽祖父母,女適人者不降也】
三月,
【服制同上。其正服則為髙祖父母,女適人者不降也。其義服,則繼父不同居者,謂先同今異,或雖同居而繼父有子,已有大功以上親者也,其元不同居者則不服】
【楊氏復曰:按《儀禮》補服條,當增為所後者之祖父母,若子也】
三曰:大功九月。
【服制同上,但用稍粗熟布,無負版、衰、辟領。首絰五寸餘,腰絰四寸餘。其正服,則為從父兄弟姊妹,謂伯叔父之子也,為衆孫男女也。其義服,則為衆子婦也,為兄弟子之婦也,為夫之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子之婦也,夫為人後者,其妻為本生舅姑也】
【楊氏復曰:《儀禮》注云:前有衰,後有負版,左右有辟領,孝子哀戚之心無所不在。疏云:衰者,孝子有哀摧之志。負者,負其悲哀。適者,指適縁於父母,不念餘事。又按注疏釋:衰、負版、辟領三者之義,惟子為父母用之,旁親則不用也。《家禮》至大功乃無衰、負版、辟領者,葢《家禮》乃初年本也,後先生之家所行之禮,旁親皆無衰、負版、辟領,若此之類,皆從後來議論之定者為正。大功九月,恐當添為同母異父之昆弟也,或曰為外祖母也。据先生《儀禮經傳》補服條,脩同母異父之昆弟,本子游答公叔木之問,以同父同母則服期,今但同母,而是親者血屬,故降一等。葢㤙(同“恩”)繼於母,不繼於父,若子夏答狄儀,以為齊衰則過矣,故注疏家以大功為是。外祖母,只据魯莊公為齊王姬服大功,《檀弓》或曰外祖母也,今《家禮》以外祖父母為小功正服,則當以《家禮》為正。劉氏垓孫曰:沈存中説喪服中,曽祖齊衰服。曾祖以上皆謂之曾祖,恐是如此,如此則皆合有齊衰三月服。看來髙祖死,豈有不為服之禮?須合行齊衰三月也。伊川頃言,祖父母喪,須是不赴舉,後來不曽行。今法令雖無明文,看來為士者為祖父母期服,内不當赴舉。今人齊衰用布大細,又大功小功皆用苧(zhu4, 苎麻)布,恐皆非禮。大功須用市中所賣火麻布稍細者,或熟麻布亦可。小功須用虔布之屬。古者布帛精粗皆用升數,所以説布帛精粗不中數,不鬻於市。今更無此制,聼民之所為,所以倉卒,難得中度者,只得買來,自以意擇製之耳。】
四曰:小功五月。
【服制同上,但用稍熟細布,冠左縫。首絰四寸餘,腰絰三寸餘。其正服,則為從祖、祖父、從祖、祖姑,謂祖之兄弟姊妹也,為兄弟之孫,為從祖父、從祖姑,謂從祖、祖父之子、父之從父,兄弟姊妹也,為從父兄弟之子也,為從祖兄弟姊妹,謂從祖父之子,所謂再從兄弟姊妹者也,為外祖父母,謂母之父母也,為舅,謂母之兄弟也,為甥也,謂姊妹之子也,為從母,謂母之姊妹也,為同母異父之兄弟姊妹也。其義服,則為從祖、祖母也,為夫兄弟之孫也,為從祖母也,為夫從兄弟之子也,為夫之姑姊妹適人者不降也,女為兄弟姪之妻,已適人亦不降也,為娣姒婦,謂兄弟之妻相名,長婦謂次婦曰娣婦,娣婦謂長婦曰姒婦也,庻子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嫡母死則不服也,母出則為繼母之父母兄弟姊妹也,為庻母慈己者,謂庻母之乳養己者也,為嫡孫若曽玄孫之當為後者之婦,其姑在則否也,為兄弟之妻也,為夫之兄弟也】
【楊氏復曰:按《儀禮》補服條,當增為所後者妻之父母若子也,姑為適婦不為舅後者也,諸侯為適孫之婦也】
五曰:緦(si1)麻三月。
【服制同上,但用極細熟布,首絰三寸,腰絰二寸,並用熟麻,纓亦如之。其正服,則為族曾祖父、族曾祖姑,謂曾祖之兄弟姊妹也,為兄弟之曾孫也,為族祖父、族祖姑,謂族曾祖父之子也,為從父兄弟之孫也,為族父、族姑,謂族祖父之子也,為從祖兄弟之子也,為族兄弟姊妹,謂族父之子,所謂三從兄弟姊妹也,為曾孫玄孫也,為外孫也,為從母兄弟姊妹,謂從母之子也,為外兄弟,謂姑之子也,為内兄弟,謂舅之子也。其降服,則庻子為父後者為其母,而為其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則無服也。其義服,則為族曽祖母也,為夫兄弟之曽孫也,為族祖母也,為夫從兄弟之孫也,為族母也,為夫從祖兄弟之子也,為庻孫之婦也,士為庻母謂父妾之有子者也,為乳母也,為壻也,為妻之父母,妻亡而别娶亦同,即妻之親母,雖嫁出猶服也,為夫之曾祖、髙祖也,為夫之從祖、祖父母也,為兄弟孫之婦也,為夫兄弟孫之婦也,為夫之從祖父母也,為從父兄弟子之婦也,為夫從兄弟子之婦也,為夫從父兄弟之妻也,為夫之從父姊妹適人者不降也,為夫之外祖父母也,為夫之從母及舅也,為外孫婦也,女為姊妹之子婦也,為甥婦也。】
【楊氏復曰:當增為同爨(cuan4)也,為朋友也,為改葬也,大夫為貴妾也,士為妾有子也。按《通典》,漢戴徳云:以朋友有同道之恩,故加麻三月。晉曹述初問,有仁人義士矜幼携養積年,為之制服,當無疑耶?徐邈答曰:禮縁情耳,同爨緦,朋友麻。又按《儀禮》補服條,同爨,謂以同居生,於禮可許,既同爨而食,合有緦麻之親。改葬,謂墳墓以他故崩壊,将亡失尸柩也,言改葬者,明棺物毁敗,改設之,如葬時也。此臣為君也,子為父也,妻為夫也,餘無服,必服緦者,親見尸柩,不可以無服,緦三月而除之,謂葬時服之。又按《通典》,戴德云:制緦麻,具而葬,葬而除,謂子為父,妻妾為夫,臣為君,孫為祖後者也,其餘親皆弔服。魏王肅云:非父母無服,無服則弔服加麻,士妾有子而為之緦,無子則已,謂士卑,妾無男女則不服,不别貴賤也,大夫貴妾,雖無子猶服之,故大夫為貴妾緦,是别貴賤也。劉氏垓孫曰:司馬公《書儀》,斬衰古制,而功緦又不古制,此却可疑。葢古者五服皆用麻,但布有差等,皆用冠絰,但功緦之絰小耳。今人吉服不古,而凶服古,亦無意思。今俗喪服之制,下用横布作襕,惟斬衰,用不得。】
凡為殤服,以次降一等。
【凡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應服期者,長殤降服大功九月,中殤七月,下殤小功五月。應服大功以下,以次降等。不滿八歲為無服之殤,哭之,以日易月,生未三月則不哭也。男子已娶,女子許嫁,皆不為殤。】
凡男為人後,女適人者,為其私親皆降一等,私親之為之也亦然。
【女適人者,降服未滿,被出則服其本服,已除則不復服也。凡婦服夫黨當喪而出,則除之。凡妾為其私親,則如衆人】
【司馬温公曰:《喪服小記》云:“為父母喪,未練而出則三年,既練而出則已,未練而返則期,既練而返則遂之。”】
成服之日,主人及兄弟始食粥。
【諸子食粥,妻妾及期、九月,疏食水飲,不食菜果。五月、三月者,飲酒食肉,不與宴樂。自是無故不出,若以喪事及不得已而出入,則乗樸馬、布鞍、素轎、布簾。】
凡重喪未除而遭輕喪,則制其服而哭之,月朔設位,服其服而哭之。既畢,返重服。其除之也,亦服輕服,若除重喪而輕服未除,則服輕服以終其餘日。
【問:從母之夫,舅之妻,皆無服,何也?朱子曰:先王制禮,父族四,故由父而上,為從曾祖服緦麻,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皆有服,皆由父而推之故也。母族三,母之父、母之母、母之兄弟,恩止於舅,故從母之夫,舅之妻,皆不為服,推不去故也。妻族二,妻之父、妻之母,乍看時似乎雜亂無紀,子細看則皆有義存焉。又言:吕與叔集中,一婦人墓誌,凡遇功緦之喪,皆蔬食終其月,此可為法。問:喪禮衣服之類,逐時換去,如葬後換葛衫,小祥後換練布之類,今之墨縗,可便於出入,而不合於禮經如何?曰:若能不出,則不服之亦好,但要出外治事,則只得服之。問:居喪為尊長强之以酒,當如何?曰:若不得辭,則勉徇其意亦無害,但不可至沾醉,食已復初可也。問:坐客有歌唱者,如之何?曰:當起避。楊氏復曰:心喪三年。按《儀禮》,父在為母期。注:子於母,雖為父屈而期,心喪猶三年。唐前上元元年,武后上表,請父在為母,終三年之喪。《禮記》,師心喪三年。今服制令庻子為後者為其母緦,亦解官,申心喪三年。母出及嫁,為父後者雖不服,申心喪三年。為人後者,為其父母不杖期,亦觧官,申心喪三年。嫡孫,祖在,為祖母齊衰、杖期,雖期除,仍心喪三年。先生曰:喪禮須從《儀禮》為正,如父在為母期,非是薄於母,只為尊在其父,不可復尊在母,然亦須心喪三年,這般處皆是大項事,不是小節目,後來都失了,而今國家法,為所生父母,皆心喪三年,此意甚好。又按先生此書,雖自《儀禮》中出,其於國家之法未嘗遺也,前章所論為所生父母心喪,概可見矣。五服年月之制既已備載,則式假一條恐亦當補入。今喪葬假寕格,非在職遭喪,期三十日,大功二十日,小功十五日,緦麻七日,降而絶服三日;無服之殤,期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二日,緦麻一日;葬,期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二日,緦麻一日;除服,期三日,大功二日,小功、緦麻一日○在職遭喪,期七日,大功五日,小功、緦麻三日;降而絶服之殤一日。本宗及同居無服之親之喪一日。改葬,期以下親一日。私忌,在職非在職,祖父母、父母並一日,逮事髙曽同。】
朝夕哭奠上食
朝奠
【每日晨起,主人以下皆服其服,入就位。尊長坐哭,卑者立哭,侍者設盥櫛之具于靈牀側,奉魂帛,出就靈座,然後朝奠。執事者設蔬果、脯醢。祝盥手、焚香、斟酒。主人以下再拜,哭盡哀。】
【劉氏璋曰:凡奠用脯醢者,葢古人家常有之,如無,别具饌數器,亦可。夫朝夕奠者,謂隂陽交接之時,思其親也。朝奠将至,然後徹夕奠,夕奠将至,然後徹朝奠,各用罩子,若暑月恐臭敗,則設饌如食頃,去之,止留茶酒果屬,仍罩之】
食時上食
【如朝奠儀】
夕奠
【如朝奠儀,畢,主人以下,奉魂帛,入就靈座,哭盡哀。】
哭無時,
【朝夕之間,哀至則哭於喪次】
朔日則於朝奠,設饌,
【饌用肉魚麫(mian4,同 “面”)米食羮飯各一器,禮如朝奠之儀】
【問:母喪朔祭,子為主。朱子曰:凡喪,父在父為主,則父在,子無主喪之禮也。又曰:父没兄弟同居,各主其喪。注云:各為妻子之喪為主也,則是凡妻之喪,夫自為主也。今以子為喪主,似未安。髙氏曰:若遇朔望節序,則具盛饌,其品物比朝夕奠差衆。禮疏曰:士則月望,不盛奠,唯朔奠而已。楊氏復曰:按初喪立喪主條,凡主人,謂長子,無則長孫承重,以奉饋奠。今乃謂父在父為主,父在子無主喪之禮,二説不同何也?葢長子主喪以奉饋奠,以子為母喪,恩重服重故也。朔奠則父為主者。朔,殷奠,以尊者為主也。《喪服小記》曰:“婦之喪,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虞、卒哭皆是殷祭,故其夫主之,亦謂父在父為主也。朔祭,父為主,義與虞、卒哭同】
有新物則薦之
【如上食儀】
【劉氏璋曰:孝子之心,事死如事生,斯須不忘其親也。如遇五榖百果,一應新熟之物也,必以薦之,如上奠儀。凡靈座之間,除金銀酒器之外,盡用素器,不用金銀錢餙,以主人有哀素之心故也。】
弔、奠、賻
凡弔皆素服
【幞頭、衫帶,皆以白生絹為之】
【問:今弔人用横烏,此禮如何?朱子曰:此是玄冠以弔,正與孔子所謂“羔裘玄冠不以弔”者相反。】
奠用香茶、燭、酒果
【有状或用食物,即别為文】
賻(fu4)用錢帛,
【有状惟親友分厚者有之。司馬温公曰:東漢徐穉(zhi4),每為諸公所辟,雖不就,有死喪,負笈(li2)赴弔,嘗於家豫炙雞一隻,以一兩綿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徑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漬絮,使有酒氣汁、米飯,白茅為藉,以雞置前,醊酒畢,留謁則去,不見喪主。然則奠貴哀誠,酒食不必豊腆也】
具刺通名,
【賔主皆有官,則具門狀,否則名紙,題其隂面,先使人通之,與禮物俱入。】
入哭奠訖,乃弔而退。
【既通名,喪家炷火燃燭布席,皆哭以俟。護喪出迎賔,賔入至廳事,進揖曰:“竊聞某人傾背,不勝驚怛,敢請入酹,并伸慰禮。”護喪引賔入,至靈座前,哭盡哀,再拜焚香,跪,酹茶酒,俛伏興。護喪止哭者,祝跪讀祭文,奠賻状於賔之右,畢,興。賔主皆哭盡哀。賔再拜,主人哭,出西向,稽顙再拜。賔亦哭,東向答拜,進曰:“不意凶變,某親某官,奄忽傾背,伏惟哀慕,何以堪處?”主人對曰:“某罪逆深重,禍延某親,伏蒙奠酹,并賜臨慰,不勝哀感。”又再拜,賔答拜,又相向哭盡哀。賔先止,寛譬主人曰:“脩短有數,痛毒奈何,願抑孝思,俯從禮制。”乃揖而出,主人哭而入。護喪送至廳事,茶湯而退。主人以下止哭。若亡者官尊,即云“薨逝”,稍尊即云“捐館”,生者官尊則云“奄棄榮養”,存亡俱無官即云“色養”,若尊長拜賔,禮亦同此,惟其辭各如啟狀之式,見卷末。】
【司馬温公曰:凡弔人者,必易去華盛之服,有哀戚之容。若賔與亡者為執友,則入酹。婦人非親戚與其子為執友嘗升堂拜母者,則不入酹。凡弔及送喪者,問其所乏,分導營辦。貧者為之執綍(fu2,指牵引灵柩的绳索)負土之類,毋擾及其飲食財貨可也。髙氏曰:既謂之奠而乃燒香酹酒,則非奠矣。世俗承習久矣,非禮也。又曰:喪禮賔不答拜,凡非弔喪,無不答拜者。胡先生書儀曰:若弔人是平交,則落一膝,展手策之,以表半答。若孝子尊,弔人卑,則側身避位,侯孝子伏次,卑者即跪。還須詳緩去就,無令跪伏與孝子齊。楊氏復曰:按程子、張子與朱先生後來之説,奠謂安置也。奠酒則安置於神座前,既獻則徹去。奠而有酹者,初酌酒則傾少酒於茅,代神祭也。今人直以奠為酹,而盡傾之於地,非也。髙氏之説亦然,與此條所謂入酹、跪酹似相牴牾,葢《家禮》乃初年本,當以後來已定之説為正,詳見祭禮降神條。又曰:按弔禮,主人拜賔,賔不答拜,此何義也?葢弔賔來,有哭拜或奠禮,主人拜賔以謝之,此賔所以不答拜也。故髙氏書有半答跪還之禮,凡禮必有義,不可茍也。書儀、家禮從俗,有賔答拜之文,亦是主人拜賔,賔不敢當,乃答拜。今世俗弔賔來,見几筵哭拜,主人亦拜,謂代亡者答拜,非禮也。既而賔弔主人,又相與交拜,亦非禮也。】
聞喪、奔喪、治葬
始聞親喪哭
【親,謂父母也。以哭答使者,又哭盡哀,問故。】
易服
【裂布為四脚,白布衫,繩帶,麻屨。】
遂行
【日行百里,不以夜行,雖哀戚,猶辟害也】
道中,哀至則哭
【哭避市邑喧繁之處。司馬温公曰:今人奔喪及從柩行者,遇城邑則哭,過則止,是飾詐之道也。】
望其州境、其縣境、其城、其家,皆哭。
【家不在城,望其鄉哭】
入門詣柩前,再拜,再變服,就位哭。
【初變服如初喪,柩東西向,坐哭盡哀。又變服如大小歛,亦如之。】
後四日成服
【與家人相弔。賔至,拜之如初。】
若未得行,則為位不奠
【設椅子一枚,以代尸柩,左右前後設位,哭如儀,但不設奠。若喪側無子孫,則此中設奠如儀。】
變服
【亦以聞後之第四日。】
在道至家,皆如上儀
【若喪側無子孫,則在道朝夕為位,設奠,至家但不變服,其相弔拜賔如儀。】
若既葬,則先之墓哭拜。
【之墓者,望墓哭,至墓哭,拜如在家之儀。未成服者變服於墓,歸家詣靈座前哭拜。四日成服如儀。已成服者亦然,但不變服。】
齊衰以下,聞喪為位而哭。
【尊長於正堂,卑幼於别室。司馬温公曰:今人皆擇日舉哀。凡悲哀之至,在初聞喪即當哭之,何暇擇日?但法令有不得於州縣公廨(xie4,官署,官衙)舉哀之文,則在官者當哭於僧舍,其他皆哭於本家可也】
若奔喪,則至家成服。
【奔喪者釋去華盛之服,装辦即行,既至齊衰,望鄉而哭。大功望門而哭,小功以下至門而哭。入門詣柩前,哭再拜,成服就位,哭弔如儀。】
若不奔喪,則四日成服。
【不奔喪者,齊衰,三日中,朝夕為位會哭。四日之朝,成服亦如之。大功以下,始聞喪為位會哭,四日成服亦如之。皆毎月朔,為位會哭,月數既滿,次月之朔乃為位會哭而除之,其間哀至則哭可也。】
三月而葬,前期擇地之可葬者,
【司馬温公曰:古者天子七月,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踰月而葬。今五服年月,敕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然世俗信葬師之説,既擇年月日時,又擇山水形勢,以為子孫貧富貴賤賢愚夀夭盡繫於此,而其為術又多不同,爭論紛紜,無時可决,至有終身不葬,或累世不葬,或子孫衰替忘失處所,遂棄捐不葬者,正使殯葬實能致人禍福,為子孫者,亦豈忍使其親臭腐暴露,而自求其利邪?悖禮傷義,無遇於此!然孝子之心慮患深逺,恐淺則為人所抇(gu3,攪亂)[音骨],深則濕潤速朽,故必求土厚水深之地而葬之,所以不可不擇也。或問:家貧鄉逺不能歸葬,則如之何?公曰:子游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無”,子游曰:“有無惡[音烏]乎齊[子細切]?”夫子曰:“有,毋過禮。茍無矣,歛手足形,還葬,懸棺而窆(bian3,下葬)[彼歛切],人豈有非之者哉?”昔亷范千里負喪,郭平自賣營墓,豈待豐富然後葬其親哉?在禮,未葬不變服,食粥,居廬,寝苫枕塊,葢閔親之未有所歸,故寢食不安,奈何舍之出游,食稻衣錦?不知其何以為心哉?世人又有遊宦没於逺方,子孫火焚其柩,收燼歸葬者,夫孝子愛親之肌體,故歛而藏之,殘毁他人之尸,在律猶嚴,况子孫乃悖謬如此!其始葢出於羗胡之俗,浸染中華,行之既乆,習以為常。見者恬然曽莫之怪,豈不哀哉!延陵季子適齊,其子死,葬於嬴博之間,孔子以為合禮,必也不能歸葬,葬於其地可也,豈不猶愈於焚之哉?程子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羙惡也,非隂陽家所謂禍福者也。地之羙則其神靈安,其子孫盛。若培壅其根而枝葉茂,理固然矣,地之惡者則反是。然則曷謂地之羙者?土色之光潤,草木之茂盛,乃其驗也。父祖子孫同氣,彼安則此安,彼危則此危,亦其理也。而拘忌者惑以擇地之方位,决日之吉凶,不亦泥乎?甚者不以奉先為計,而專以利後為慮,尤非孝子安厝(cuo4)之用心也!惟五患者不得不謹,須使他日,不為道路,不為城郭,不為溝池,不為貴勢所奪,不為耕犂所及也。一本云:所謂五患者,溝渠、道路、避村落、逺井窑。按古者,葬地葬日皆决於卜筮。今人不曉占法,且從俗擇之可也。】
擇日,開塋(ying2)域,祠后土,
【主人既朝哭,帥執事者於所得地掘穴四隅外,其壤掘中南,其壤各立一標,當南門立兩標。擇逺親或賔客一人告后土氏。祝帥執事者設位於中標之左,南向,設盞注、酒果、脯醢於其前,又設盥盆、帨巾二於其東南,其東有臺架,告者所盥,其西無者,執事者所盥也。告者吉服入,立於神位之前,北向,執事者在其後,東上,皆再拜。告者與執事者皆盥帨,執事者一人取酒注,西向跪,一人取盞,東向跪,告者斟酒,反注,取盞,酹于神位前,俛伏興,少退,立。祝執版立於告者之左,東向跪,讀之曰:“維某年歲月朔日,子某官姓名,敢告於后土氏之神,今為某官姓名,營建宅兆,神其保佑,俾無後艱,謹以清酌脯醢,祗薦於神,尚饗。”訖,復位。告者再拜。祝及執事者皆再拜,徹出。主人若歸。則靈座前哭,再拜,後倣此。】
【司馬温公曰:莅卜或命筮者,擇逺親或賔客為之,及祝執事者,皆吉冠素服。注云:非純吉,亦非純凶。素服者,但徹去華采、珠金之飾而已。】
遂穿壙(kuang4,墓穴),
【司馬温公曰:今人葬有二法,有穿地直下為壙而懸棺以窆(bian3,下葬)者,冇鑿隧道旁穿土室而擸柩於其中者。按:古者唯天子得為隧道,其他皆直下為壙,而懸棺以窆。今當以此為法,其穿地宜狹而深。狹則不崩損,深則盗難近也】
【問:“合葬夫妻之位。”朱子曰:“某初葬亡室時,只存東畔一位,亦不曾考禮是如何。陳安卿云:地道以右為尊,恐男當居右。曰:祭時以西為上,則葬時亦當如此方是。人家墓壙(kuang4)棺槨(guo3),切不可太大。當使壙僅能容槨,槨僅能容棺乃善。去年此間,陳家墳墓遭發掘者,皆縁壙中太濶,其不能發者,皆是壙中狹小,無著脚手處,此不可不知也。此間墳墓山脚低卸,故盜易入。”問:“墳與墓何别?”曰:“墓想是塋域,墳即封土隆起者。光武紀云,為墳但取其稍髙,四邊能走水足矣。古人墳極髙大,壙中容得人行也,没意思。今法令一品以上墳得髙一丈二尺,亦自儘髙矣。”李守約云:“墳墓所以遭發掘者,亦隂陽家之説有以啓之。葢凡發掘者,皆以葬淺之故,若深一二丈,自無此患,古禮葬亦許深。”曰:“不然,深葬有水。嘗見興化漳泉間墳墓甚髙,問之則曰,棺只浮在土上,深者僅有一半入地,半在地上,所以不得不髙其封。後來見福州人舉移舊墓,稍深者無不有水,方知興化漳泉淺葬者,葢防水爾。北方地土深厚,深葬不妨,豈可同也?”】
作灰隔
【穿壙既畢,先布炭末於壙底,築實,厚二三寸。然後布石灰、細沙、黄土拌匀者於其上,灰三分,二者各一可也,築實,厚二三尺。别用薄板為灰隔,如椁之狀,内以瀝青塗之,厚三寸許,中取容棺,墻髙於棺四寸許,置於灰上。乃於四旁旋下四物,亦以薄板隔之,炭末居外,三物居内如底之厚。築之既實,則旋抽其板,近上復下炭灰等而築之,及墻之平而止。葢既不用椁,則無以容瀝青,故為此制。又炭禦木根,辟水蟻,石灰得沙而實,得土而黏,歲久結而為全石,螻蟻盗賊皆不得進也。程子曰:古人之葬欲比化者,不使土親膚。今竒玩之物尚保藏固密以防損汙,况親之遺骨,當何如哉?世俗淺識,惟欲不見而已,又冇求速化之説者,是豈知必誠、必信之義,且非欲求其不化也。未化之間,保藏當如是爾。】
【問:“槨外可用灰雜沙土否?”朱子曰:“只純用炭末置之槨外,槨内實以和沙石灰。”或曰:“可純用灰否?”曰:“純灰恐不實,須雜以篩過細沙,久之灰沙相乳入,其堅如石。槨外四圍上下,一切實以炭末,約厚七八寸許,既辟濕氣免水患,又截樹根不入,樹根遇炭皆生轉去,以此見炭灰之妙。葢炭是死物,無情,故樹根不入也。抱朴子曰,炭入地千年不變。”問:“范家用黄泥拌石灰實槨外,如何?”曰:“不可。黄泥久之,亦能引樹根。”又問:“古人用瀝青,恐地氣蒸熱,瀝青溶化,棺有偏陷,却不便。”曰:“不曾親見用瀝青利害,但書傳間多言用者,不知如何。”禮,壙中用生體之屬,久之必潰爛,却引蠱蟻,非所以為亡者慮久逺也。古人壙中置物甚多,以某觀之,禮文之意大備,則防患之意反不足,要之只當防慮久逺,毋使土親膚而已。其他禮文,皆可略也。又如古者,棺不釘,不用漆粘。而今灰漆如此堅密,猶有蟻子入去,何况不使釘漆!此皆不可行。楊氏復曰:先生答廖子晦曰:所問葬法,後來講究木槨、瀝青,似亦無益。但於穴底先鋪炭屑築之,厚一寸許,其上即鋪沙灰,四傍即用炭屑,側厚一寸許,下與先所鋪者相接,築之既平,然後安石槨於其上,四傍又下三物如前。槨底及棺四傍、上面,復用沙灰實之,俟滿,加葢,復布沙灰,而加炭屑於其上,然後以土築之,盈坎而止。葢沙灰以隔螻蟻,愈厚愈佳。頃嘗見籍溪先生説,嘗見用灰葬者,後因遷葬,則見灰已化為石矣。炭屑則以隔木根之自外至者,亦里人改葬所親見。故須令常在沙灰之外,四面周密,都無縫罅,然後可以為固。但法中不許用石槨,故此不敢用全石,只以數片合成,庻幾不戾法意耳。】
刻誌(zhi4)石,
【用石二片,其一為葢,刻云:“某官某公之墓”,無官則書其字,曰:“某君某甫”。其一為底,刻云:“某官某公諱某字某,某州某縣人。考諱某,某官。母氏某封某。某年月日生,叙歴官遷次,某年月日終,某年月日葬於某鄉某里某處。娶某氏某人之女。子男某,某官。女適某官某人。”婦人夫在,則葢云:“某官姓名某封某氏之墓。”無封則云:“妻”,夫無官則書夫之姓名,夫亡則云:“某官某公某封某氏”,夫無官則云:“某君某甫妻某氏”。其底叙“年若干適某氏,因夫子致封號”,無則否。葬之日,以二石字面相向,而以鐵束束之,埋之壙前,近地面三四尺間,葢慮異時陵谷變遷,或誤為人所動,而此石先見,則人有知其姓名者,庻能為掩之也。】
造明器,
【刻木為車馬、僕從、侍女,各執奉養之物,象平生而小。准令五品、六品三十事,七品、八品二十事,非陞(sheng1)朝官十五事。】
下帳,
【謂牀帳、茵席、椅卓之類,亦象平生而小。】
苞(bao1,草席)
【竹掩一,以盛遣奠餘脯。】
【劉氏璋曰:既夕禮,苞二,所以裹奠羊豕之肉。注云:用便昜者,謂茅長難用,裁取三尺一道編之。】
筲(shao1,盛飯竹器)
【竹器五,以盛五穀。】
【司馬温公曰:今但以小甕貯五榖,各五升可也。劉氏璋曰:既夕禮,筲三,容與簋(gui3,食器)同盛黍、稷、麥,其實皆瀹(yue4,浸漬)。注云:皆湛之以湯,神之所享,不用食道,所以為敬。】
甖(ying1,大腹小口瓶)
【瓷器三,以盛酒、脯、醢(hai3,肉醬)。司馬温公曰:自明器以下,俟實土及半,乃於其旁穿便房以貯之。按:此雖古人不忍死其親之意,然實非有用之物,且脯肉腐敗,生蠱聚蟻,尤為非便,雖不用可也。】
大轝(yu2,車),
【古者桞(即柳)車制度甚詳,今不能然,但從俗為之,取其牢固平穏而已。其法用兩長杠,杠上加伏兎,附杠處為圓鑿,别作小方床以載柩,足高二寸,旁立兩柱,柱外施圓枘,令入鑿中,長出其外,枘鑿之間須極圓滑,以膏塗之,使其上下之際柩常適平,兩柱近上,更為方鑿,加横扄(jiong1),扄兩頭出柱外者更加小扄,杠兩頭施横杠,横杠上施短杠,短杠上或更加小杠,仍多作新麻、大索,以備扎縛。此皆切要實用不可闕者。但如此制而以衣覆棺,亦足以少華。道路或更欲加飾,則以竹為之,格以綵結之,上如撮蕉亭,施帷幔,四角垂流蘇而已,然亦不可太高,恐多罣礙(罣礙:掛礙),不須太華,徒為觀羙。若道路逺,决不可為此虚飾,但多用油單裹柩,以防雨水而已。朱子曰:某舊為先人飾棺,考制度作帷㡛[左巾右荒],延平先生以為不切,而今禮文覺繁多,使人難行,後聖有作,必是裁減了,方始行得。】
翣(sha4,棺柩的飾物),
【以木為筐,如扇而方,兩角高廣二尺,高二尺四寸,衣以白布,柄長五尺。黼(fu3)翣畫黼,黻(fu2)翣畫黻。畫翣畫雲氣,其縁皆為雲氣,皆畫以紫准格。】
作主,
【程子曰:作主用栗,趺(fu1)方四寸,厚一寸二分,鑿之洞底,以受主身。身高一尺二寸,博三寸,厚寸二分。剡上五分為圓首,寸之下勒前為頷而判之,四分居前,八分居後。頷下陷中長六寸,廣一寸,深四分。合之,植於趺下,齊竅,其旁以通,中圓徑四分,居三寸六分之下,下距趺面七寸二分,以粉塗其前面。司馬温公曰:府君夫人共為一櫝。按:古者虞主用桑,将練而後易之以栗,今於此便作栗主,以從簡便,或無栗止用木之堅者,櫝用黑漆,且容一主,夫婦俱入祠堂,乃如司馬氏之制。程子曰:庻母亦當為主,但不可入廟,子當祀於私室。主之制度則一,葢冇法象,不可益損,益損則不成矣。朱子曰:伊川制士庻不用主,只用牌子,看來牌子當如古制,只不消二片相合,及竅其旁以通中。且如今人未仕只用牌子,到任後不中換了,若是士人只用主,亦無大利害。主式乃伊川先生所制,初非朝廷立法,固無官品之限。萬一繼世無官,亦難遽易。但繼此不當作耳,牌子亦無定制。竊意亦須似主之大小髙下,但不為判合陷中可也。凡此皆是後賢義起之制,今復以意斟酌,於古禮未有考也。今詳伊川主式書屬稱,本注:屬,謂髙曽祖考。稱,謂官或號行,如處士秀才幾郎幾公之類。如此則士庻可通用。周尺當省尺七寸五分弱。程集與書儀誤注五寸五分弱,温公圖以謂三司布帛尺,即省尺。程沙隨尺即布帛尺,今以周尺校之布帛尺,正是七寸五分弱,然非有聲律髙下之差,亦不必屑屑然也,得一書為據足矣。】
遷柩 、朝祖、 奠、 賻 、陳器 、祖奠
發引前一日,因朝奠以遷柩告。
【設饌如朝奠。祝斟酒訖,北面跪,告曰:“今以吉辰遷柩,敢告。”俛伏興,主人以下哭盡哀,再拜。葢古有啓殯之奠,今既不塗殯,則其禮無所施,又不可全無節文,故為此禮也。楊氏復曰:古禮自啓殯至卒哭,更有兩變服之節。啓殯,斬衰男子括髪,婦人髽,葢小歛括髪、髽。今啓殯亦見尸柩,故變同小歛之節也,此是一節。今既不塗殯,則亦不啓,雖不變服可也。古禮啓殯之後,斬衰男子免(wen4),至虞卒哭,皆免(wen4),此又是一節。《開元禮》主人及諸子皆去冠絰,以斜布巾帕頭,亦放古意,《家禮》今皆不用,何也?司馬公曰:自啓殯至於卒哭,日數甚多,若使五服之親皆不冠而袒、免(wen4),恐其驚俗,故但各服其服而已。】
奉柩朝於祖
【將遷柩,役者入,婦人退避。主人及衆主人輯杖立視。祝以箱奉魂帛前行,詣祠堂前。執事者奉奠及椅卓次之,銘旌次之。役者舉柩次之。主人以下從哭。男子由右,婦人由左,重服在前,輕服在後,服各為叙,侍者在末,無服之親男居男右,女居女左,皆次主人主婦之後。婦人皆葢頭。至祠堂前,執事者先布席,役者致柩於其上,北首而出。婦人去葢頭。祝帥執事者設靈座及奠于柩西,東向。主人以下就位立,哭盡哀,止。此禮蓋象平生将出必辭尊者也。
楊氏復曰:按《儀禮》,朝祖正柩之後,遂匠始納載柩之車于階間,即《家禮》所謂大轝(yu2)也。方其朝祖時,又别冇輁(gong3)軸(輁軸:载棺的工具)。注云:輁軸,狀如長牀。夫輁狀如長牀,則僅可承棺,轉之以軸,輔之以人,故得以朝祖。既正柩則用夷牀,葢朝祖時載柩則有輁軸,正柩則有夷牀,後世皆闕之。今但使役者舉柩,柩既重大,如何可舉,恐非謹之重之之意。若但魂帛朝于祖,亦失遷柩朝祖之本意。恐當從《儀禮》,别制輁軸以朝祖。至祠堂前,正柩用夷牀,北首。祝帥執事者設靈座及奠于柩西,東向。主人以下就位立,哭盡哀止。輯,歛也,謂舉之不以拄(zhu3,支、撐)地也。既夕禮,遷于祖,正柩于兩楹間,席升設于柩西,奠設如初。注:奠設如初,東面也,不統於柩,神不西面也,不設柩東,東非神位也。】
遂遷於廳事,
【執事者設帷於廳事。役者入。婦人退避。祝奉魂帛導柩,右旋。主人以下男女哭從,如前詣廳事。執事者布席。役者置柩于席上,南首而出。祝設靈座及奠于柩前,南向。主人以下就位坐哭,藉以薦席。】
乃代哭,
【如未歛之前,以至發引。】
親賔致奠賻,
【如初喪儀。】
陳器,
【方相在前,狂夫為之,冠服如道士,執戈揚盾,四品以上四目為方相,以下兩目為魌(qi1,驅鬼時所帶面具)頭。次明器下帳,苞、筲(shao1)、甖(ying1)以牀舁(yu2,著)之,次銘旌,去跗(fu1,足架)執之,次靈車,以奉魂帛香火,次大轝(yu2),轝旁有翣(sha4),使人執之。
劉氏璋曰:司馬温公喪禮陳器篇内於下帳之下,有曰“上服”二字者。注云:有官則公服、靴、笏、幞頭,無官則襕衫、鞋履之類。又大轝旁有翣,貴賤有數,庻人無之。今書雖不曽載,姑附此,亦備引用。】
日晡時設祖奠。
【饌如朝奠。祝斟酒訖,北向跪,告曰:“永遷之禮,靈辰不留,今奉柩車,式遵祖道”,俛伏興,餘如朝夕奠儀。司馬温公曰:若柩自他所歸葬,則行日但設朝奠哭而行,至葬乃備。此及下,遣奠禮。】
遣奠
厥明,遷柩就轝(yu2)
【轝夫納大轝扵中庭,脱柱上横扄。執事者徹祖奠。祝北向跪告曰:“今遷柩就轝,敢告”,遂遷靈座置傍側。婦人退避。召役夫遷柩就轝,乃載施扄加楔,以索維之,令極牢實。主人從柩哭降,視載。婦人哭於帷中。載畢,祝帥執事者遷靈座于柩前,南向。
司馬温公曰:啓殯之日,備布三尺,以盥濯灰治之布為之。祝御柩執此,以指麾役者。
劉氏璋曰:《儀禮》云:“商祝拂柩用功布,幠 [火呉切]( hu1,覆蓋)用侇(yi2)衾。”注曰:商祝,祝習商禮者,商人教之以敬於接神;功布,拂去棺上塵土;幠(hu1),覆之為其形露也;侇之言尸也,侇衾,覆尸之衾也。】
乃設遣奠,
【饌如朝奠有脯,惟婦人不在。奠畢,執事者徹脯納苞中,置舁牀上,遂徹奠。
楊氏復曰:髙氏禮,祝跪告曰:“靈輀(er2, 载运灵柩的车)既駕,徃即幽宅,載陳遣禮,永訣終天。”載,謂升柩於轝也,以新組左右束柩於轝,乃以横木楔柩足兩旁,使不動揺。】
祝奉魂帛升車,焚香。
【别以箱盛主,置帛後。至是婦人乃葢頭出帷,降階立哭。守舍者哭,辭盡哀,再拜而歸。尊長則不拜。】
發引
柩行
【方相等前導,如陳器之叙。】
主人以下男女哭,步從。
【如朝祖之叙,出門則以白幕夾障之。】
尊長次之,無服之親又次之,賔客又次之。
【皆乗車馬。親賔或先待於墓所,或出郭哭拜辭歸。】
親賔設幄於郭外道旁,駐柩而奠。
【如在家之儀。】
塗中遇哀則哭。
【若墓逺,則毎舍設靈座於柩前,朝夕哭奠。食時上食。夜則主人兄弟皆宿柩旁,親戚共守衛之。】
及墓 、下棺、 祠后土、 題木主、 成墳
未至,執事者先設靈幄,
【在墓道西,南向,有椅卓。】
親賔次,
【在靈幄前十數步,男東女西,女次北,與靈幄相直,皆南向。】
婦人幄,
【在靈幄後,壙西。】
方相至,
【以戈擊壙四隅。】
明器等至,
【陳於壙東南,北上。】
靈車至,
【祝奉魂帛就幄,座主箱亦置帛後。】
遂設奠而退,
【酒果脯醢。】
柩至,
【執事者先布席於壙南,柩至,脱載,置席上,北首。執事者取銘旌,去杠,置柩上。】
主人、男女各就位哭,
【主人、諸丈夫立於壙東,西向,主婦、諸婦女立於壙西幄内,東向。皆北上,如在塗之儀。】
賔客拜辭而歸
【主人拜之,賔答拜。】
乃窆(bian3, 将棺木下葬于墓中),
【先用木杠横於灰隔之上,乃用索四條穿柩底鐶(huan2),不結而下之,至杠上則抽索去之。别摺細布若生絹兜柩底而下之,更不抽出,但截其餘棄之。若柩無鐶,即用索兜柩底兩頭放下,至杠上乃去索用布如前。大凡下柩最須詳審,用力不可誤,有傾墜動揺,主人兄弟宜輟哭,親臨視之。已下,再整柩,衣銘旌,令平正。】
主人贈,
【玄六纁四,各長丈八尺,主人奉置柩旁,再拜稽顙。在位者皆哭盡哀。家貧或不能具此數,則玄纁各一可也。其餘金玉寶玩並不得入壙,以為亡者之累。】
加灰隔内外葢,
【先度灰隔大小,制薄板一片,旁距四墻,取令脗(wen3)合。至是加於柩上,更以油灰彌之。然後旋旋少灌瀝靑於其上,令其速凝,即不透板,約已厚二寸許,乃加外葢。】
實以灰,
【三物拌勻者居下,炭末居上,各倍於底及四旁之厚,以酒灑而躡(nie4,踩、踏)實之,恐震柩中故未敢築,但多用之以俟其實耳。】
乃實土,而漸築之。
【下土每尺許,即輕手築之,勿令震動柩中。】
祠后土於墓左。
【如前儀,祝版前同,但云:“今為某官封謚,窆兹幽宅,神其……”後同。】
【劉氏璋曰:為父母形體在此,故禮其神以安之。】
藏明器等,
【實土及半,乃藏明器、下帳、苞、筲、甖扵便房,以版塞其門。】
下誌石,
【墓在平地,則於壙内近南,先布磚一重,置石其上,又以磚四圍之,而覆其上。若墓在山側峻處,則於壙南數尺間,掘地深四五尺,依此法埋之。】
復實以土而堅築之,
【下土亦以尺許為凖,但須密杵堅築。】
題主,
【執事者設卓子於靈座東南,西向。置硯筆墨,對卓置盥盆帨巾如前。主人立於其前,北向。祝盥手,出主,卧置卓上,使善書者盥手,西向立,先題陷中。父則曰:“故某官某公諱某字某第幾神主”粉面曰:“考某官封謚府君神主”,其下左旁曰:“孝子某奉祀”,母則曰:“故某封某氏諱某字某第幾神主”,粉面曰:“妣某封某氏神主”,旁亦如之。無官封,則以生時所稱為號,題畢,祝奉置靈座而藏魂帛於箱中,以置其後。炷香,斟酒,執版,出於主人之右,跪讀之曰:“[子同前,但云]孤子某敢昭告于考某官封謚府君,形歸窀(zhun1,墓穴)穸(xi1,墓穴),神返室堂,神主既成,伏惟尊靈,舍舊從新,是慿是依。”畢,懷之興,復位。主人再拜,哭盡哀,止。母喪稱“哀子”,後放此,凡有封謚,皆稱之,後皆放此。
問:夫在,妻之神主宜書何人奉祀?朱子曰:旁注施於所尊,以下則不必書也。高氏曰:觀木主之制,旁題主祀之名,而知宗子之法不可廢也。宗子承家主祭,有君之道,諸子不得而抗焉。故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則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其祝詞曰:“孝子某為介子某,薦其常事。”若宗子居于他國,庶子無廟,則望墓為壇以祭,其祝詞曰:“孝子某使介子某執其常事。”若宗子死,則稱名不稱“孝”,葢古人重宗如此。自宗子之法壊,而人不知所自來,以至流轉四方,徃徃親未絶而有不相識者,是豈教人尊祖收族之道哉?】
祝奉神主升車
【魂帛箱在其後。】
執事者徹靈座,遂行
【主人以下哭從,如來儀。出墓門,尊長乗車馬。去墓百步許,卑幼亦乗車馬。但留子弟一人監視實土,以至成墳。】
墳髙四尺,立小石碑於其前,亦髙四尺,趺髙尺許。
【司馬温公曰:按令式,墳碑石獸大小多寡,雖各有品數,然葬者當為無窮之規。後世見此等物,安知其中不多藏金玉邪?是皆無益於亡者,而反有害。故令式又有貴得同賤,賤不得同貴之文。然則不若不用之為愈也。今按孔子防墓之封,其崇四尺,故取以為法。用司馬公説,别立小碑,但石須闊尺以上,其厚居三之二,圭首而刻其面如誌之葢,乃略述其世系名字行,實而刻於其左,轉及後右而周焉。婦人則俟夫葬,乃立面,如夫亡誌葢之刻云。司馬温公曰:古人有大勲徳,勒銘鍾鼎,藏之宗廟。其葬則有豐碑以下棺耳。秦漢以來,始命文士褒賛功徳,刻之於石,亦謂之碑。降及南朝,復有銘誌埋之墓中。使其人果大賢邪,則名聞昭顯,衆所稱頌,流播終古,不可掩蔽,豈待碑誌始為人知?若其不賢也,雖以巧言麗詞,强加采飾,功侔吕望,徳比仲尼,徒取譏笑,其誰肯信?碑猶立於墓道,人得見之,誌乃藏於壙中,自非開發,莫之睹也。隋文帝子秦王俊薨,府僚請立碑,帝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徒與人作鎮石耳。”此實語也。今既不能免,依其誌文,但可直叙鄉里世家官簿始終而已。季札墓前有石,世稱孔子所篆,云:“嗚呼,有呉延陵季子之墓”,豈在多言,然後人知其賢也。今但刻姓名於墓前,人自知之耳。】
反哭
主人以下,奉靈車在塗徐行哭,
【其反如疑為親在彼,哀至則哭。】
至家哭,
【望門即哭。】
祝奉神主入,置於靈座,
【執事者先設靈座于故處。祝奉神主入就位,櫝之,并出魂帛箱置主後。】
主人以下哭於廳事,
【主人以下及門哭,入,升自西階,哭于廳事。婦人先入,哭于堂。
朱子曰:反哭升堂,反諸其所作也。主婦入于室,反諸其所養也。須知得這意思。則所謂踐其位行其禮等事,行之自安,方見得繼志述事之事。楊氏復曰:按先生此言,葢謂古者反哭于廟,反諸其所作,謂親所行禮之處,反諸其所養,謂親所饋食之處,皆指反哭于廟而言也。先生《家禮》,反哭于廳事,婦人先入哭于堂,又與古異者。後世廟制不立,祠堂狹隘,所謂廳事者,乃祭祀之地,主婦饋食亦在此堂也。】
遂詣靈座前哭,
【盡哀,止。】
有弔者,拜之如初
【謂賔客之親密者,既歸,待反哭而復弔。檀弓曰:反哭之弔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於是為甚。】
期九月之喪者,飲酒食肉,不與宴樂。小功以下大功異居者,可以歸。
性理大全書 卷二十一
家禮四
喪禮
虞祭
【葬之日,日中而虞。或墓逺,則但不出是日可也。若去家經宿之上,則初虞於所館行之。鄭氏曰:骨肉歸於土,魂氣則無所不之。孝子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朱子曰:未葬時,奠而不祭,但酌酒陳饌再拜。虞始用祭禮。卒哭謂之吉祭。】
主人以下皆沐浴。
【或已晚不暇,即畧自澡潔可也】
執事者陳器,具饌
【盥盆帨巾各二於西階西南上,東盆有臺、巾,有架,西者無之。凡喪禮皆放此。酒瓶并架一於靈座東南,置卓子於其東,設注子及盤盞於其上,火爐湯瓶於靈座西南,置卓子於西,設祝版於其上,設蔬果盤盞於靈座前卓上,匕筯(zhu4)居内當中,酒盞在其西,醋楪居其東,果居外,蔬果居内,實酒于瓶,設香案居堂中,炷火于香爐,束茅聚沙於香案前,具饌如朝奠,陳於堂門外之東。】
祝出神主于座,主人以下皆入哭
【主人及兄弟倚杖於室外,及與祭者皆入哭于靈座前。其位皆北面,以服為列,重者居前,輕者居後,尊長坐,卑幼立,丈夫處東,西上,婦人處西,東上。逐行各以長幼為序,侍者在後。】
降神,
【祝止哭者。主人降自西階,盥手帨手,詣靈座前,焚香,再拜。執事者皆盥帨,一人開酒實於注,西面跪,以注授主人,主人跪受。一人奉卓上盤盞,東面跪於主人之左,主人斟酒於盞,以注授執事者,左手取盤,右手執盞,酹之茅上,以盤盞授執事者,俛伏興,少退,再拜,復位。】
祝進饌,
【執事者佐之,其設之叙如朝奠。】
初獻,
【主人進詣注子卓前,執注北向立。執事者一人取靈座前盤盞,立于主人之左。主人斟酒,反注于卓子上,與執事者俱詣靈座前,北向立。主人跪,執事者亦跪,進盤盞,主人受盞,三祭於茅束上,俛伏興,執事者受盞,奉詣靈座前,奠於故處。祝執版出於主人之右,西向跪讀之,前同,但云:“日月不居,奄及初虞,夙興夜處,哀慕不寧,謹以潔牲柔毛,粢盛醴(li3,甜酒)齊(ji4,通“劑”,藥劑),哀薦祫(xia2)事,尚饗。”祝興,主人哭,再拜,復位,哭止。牲用豕則曰剛鬛,不用牲則曰清酌庶羞。祫(xia2),合也,欲其合於先祖也。】
亞獻
【主婦為之,禮如初,但不讀祝,四拜。】
終獻
【親賓一人或男或女為之,禮如亞獻。】
侑(you4,勸食)食
【執事者執注,就添盞中酒。】
主人以下皆出,祝闔門
【主人立于門東,西向。卑幼丈夫在其後,重行北上。主婦主于門西,東向。卑幼婦女亦如之。尊長休於他所,如食間。楊氏復曰:士虞禮無尸者,祝闔牖户,如食間。詳見後四時祭禮。】
祝啟門,主人以下入哭辭神
【祝進當門,北向噫歆,告啟門三,乃啟門。主人以下入就位。執事者點茶。祝立于主人之右,西向,告利成。歛主,匣之,置故處。主人以下哭,再拜,盡哀止,出就次。執事者徹。】
祝埋魂帛
【祝取魂帛,帥執事者埋于屏處潔地。】
罷朝夕奠
【朝夕哭,哀至哭,如初。】
遇柔日再虞,
【乙、丁、巳、辛、癸為柔日,其禮如初虞,惟前期一日陳器具饌,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質明行事。祝出神主于座,祝詞改“初虞”為“再虞”,“祫事”為“虞事”為異。若墓逺,途中遇柔日,則亦於所館行之。】
遇剛日三虞。
【甲、丙、戊、庚、壬為剛日,其禮如再虞,惟改“再虞”為“三虞”, “虞事”為“成事”。若墓逺,亦途中遇剛日,且闕之,須至家乃可行此祭。】
卒哭
【《檀弓》曰:“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喪祭。”故此祭漸用吉禮。】
三虞後,遇剛日卒哭,前期一日陳器具饌
【並同虞祭,惟更設玄酒瓶一於酒瓶之西。】
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
【並同虞祭,惟更取井花水充玄酒。】
質明,祝出主,
【同再虞。】
主人以下皆入哭,降神
【並同虞祭。】
主人、主婦進饌,
【主人奉魚肉,主婦盥帨,奉麺米食,主人奉羮,主婦奉飯以進,如虞祭之設。】
初獻
【並同虞祭,惟祝執版出于主人之左,東向跪讀為異。詞並同虞祭,但改“三虞”為“卒哭”,“哀薦成事”下云“来日隮(ji1)祔于祖考,某官府君尚饗。”按此云祖考,謂亡者之祖考也。朱子曰:温公以虞祭讀祝於主人之右,卒哭讀祝於主人之左,蓋得禮意。楊氏復曰:髙氏禮,祝進讀祝文,曰“日月不居,奄及卒哭,叩地號天,五情糜潰,謹以清酌庶羞,哀薦成事,尚饗。”】
亞獻,終獻,侑(you4,勸食)食,闔門,啟門,辭神
【並同虞祭,惟祝西階上東面告利成。】
自是朝夕之間哀至不哭
【猶朝夕哭。】
主人兄弟蔬食水飲,不食菜果,寢席枕木。
【楊氏復曰:按古者既虞、卒哭有受服,練、祥、禫(dan4)皆有受服。蓋服以表哀,哀漸殺則服漸輕,然受服數更近於文繁。今世俗無受服,自始死至大祥,其哀無變,非古也。《書儀》、《家禮》從俗而不泥古,所以從簡。】

【《檀弓》曰:殷既練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註曰:期而神之,人情然。殷禮既亡,其本末不可考,今三虞卒哭,皆用周禮次第,則此不得獨從殷禮。】
卒哭,明日而祔,卒哭之祭既徹,即陳器具饌。
【器如卒哭,惟陳之於祠堂。堂狹即扵廳事,隨便。設亡者祖考妣於中,南向西上。設亡者位扵其東南,西向。母喪則不設祖考位。酒瓶、玄酒瓶於阼階上,火爐湯瓶於西階上。具饌如卒哭而三分,母喪則兩分。祖妣二人以上,則以親者。《雜記》曰:男子袝于王父則配,女子祔于王母則不配。註:有事於尊者,可以及卑。有事於卑者,不敢援尊也。
髙氏曰:若祔妣則設祖妣及妣之位,更不設祖考位。若父在而祔妣,則不可遞遷祖妣,宜别立室,以藏其主,待考同祔。若考妣同祔,則並設祖考及祖妣之位。胡氏泳曰:髙氏别室藏主之說,恐未然。先生内子之喪主只祔于祖妣之傍,此當為據。楊復曰:父在祔妣,則父為主乃是。夫祔妻于祖妣,三年喪畢未遷,尚祔于祖妣。待父他日三年喪畢,遞遷祖考妣,始考妣同遷也。髙氏父在不可遞遷祖妣之説亦是,但别室蔵主之説則非也。】
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
【並同卒哭。】
質明,主人以下哭於靈座前。
【主人兄弟皆倚杖于階下,入哭盡哀止。按:此謂繼祖宗子之喪,其世嫡當為後者主喪,乃用此禮。若喪主非宗子,則皆以亡者繼祖之宗主此祔祭。禮註云:祔于祖廟,宜使尊者主之。】
詣祠堂,奉神主出置於座。
【祝軸簾,啟櫝,奉所祔祖考之主,置於座内。執事者奉祖妣之主,置於座,西上。若在他所,則置於西階上卓子上,然後啟櫝。若喪主非宗子而與繼祖之宗異居,則宗子為告於祖,而設虚位以祭。祭訖,除之。】
還奉新主入祠堂,置於座。
【主人以下,還詣靈座所,哭。祝奉主櫝詣祠堂西階上卓子上。主人以下哭從,如從柩之叙。至門止哭。祝啟櫝出主如前儀。若喪主非宗子,則惟喪主、主婦以下還迎。】
叙立
【若宗子自為喪主,則叙立如虞祭之儀。若喪主非宗子,則宗子、主婦分立兩階之下,喪主在宗子之右,喪主婦在宗子婦之左,長則居前,少則居後,餘亦如虞祭之儀。】
參神
【在位者皆再拜,參祖考妣。】
降神
【若宗子自為喪主,則喪主行之。若喪主非宗子,則宗子行之。並同卒哭。】
祝進饌
【並同虞祭。】
初獻
【若宗子自為喪主,則喪主行之。若喪主非宗子,則宗子行之。並同卒哭,但酌獻先詣祖考妣前。日子前同卒哭,祝版但云:“孝子某,謹以潔牲柔毛,粢盛醴(li3)齊(ji4),適於某考某官府君,隮祔孫某官,尚饗。”皆不哭。内喪則云:“某妣某封某氏,隮祔孫婦某封某氏。”次詣亡者前。若宗子自為喪主,則祝版同前,但云:“薦祔事于先考某官府君,適于某考某官府君,尚饗。”若喪主非宗子,則隨宗子所稱,餘儀同。若亡者於宗子為卑幼,則宗子不拜。】
亞獻,終獻
【若宗子自為喪主,則主婦為亞獻,親賓為終獻。若喪主非宗子,則喪主為亞獻,主婦為終獻,並同卒哭及初獻儀,惟不讀祝。】
侑(you4)食,闔門,啟門,辭神
【並同卒哭,但不哭。】
祝奉主各還故處
【祝先納祖考妣神主于龕中匣之,次納亡者神主西階卓子上匣之,奉之反于靈座。出門,主人以下哭從如来儀,盡哀止。若喪主非宗子,則哭而先行,宗子亦哭送之,盡哀止。若祭于他所,則祖考妣之主亦如新主納之。程子曰:喪須三年而祔。若卒哭而祔,則二年却都無事(婉案:顏元本和此本作二年,皇朝經世文編和程氏遺書作三年)。禮卒哭猶存朝夕哭,無主在寝,哭于何處?朱子曰:古者廟有昭穆之次,昭常為昭,穆常為穆,故祔新死者于其祖父之廟,則為告其祖父,以當遷他廟,而告新死者以當入此廟之漸也。今公私之廟皆為同堂異室,以西為上之制,而無復左昭右穆之次,一有遞遷,則羣室皆遷,而新死者當入于其禰之故室矣。此乃禮之大節,與古不同,而為禮者猶執祔于祖父之文,似無意義,然欲遂變而祔于禰廟,則又非愛禮存羊意。楊氏復曰:司馬禮、家禮,並是既祔之後,主復於寝,所謂奉主各還故處也。】
小祥
【鄭氏云:祥,吉也。】
朞而小祥
【自喪至此不計閏凡十三月。古者卜日而祭,今止用初忌以從簡易,大祥倣此。】
前期一日,主人以下沐浴,陳器,具饌。
【主人率衆丈夫灑掃,滌濯。主婦率衆婦人滌釜鼎,具祭饌。他皆如卒哭之禮。】
設次,陳練服,
【丈夫、婦人各設次於别所,置練服於其中。男子以練服為冠,去首絰、負版、辟領、衰。婦人截長裙不令曳地,應服期者改吉服,然猶盡其月,不服金珠錦繡紅紫。惟為妻者猶服禫,盡十五月而除。
楊氏復曰:按《儀禮•喪服記》,載衰、負版、辟領之制甚詳,但有闕文。不言衰、負版、辟領何時而除。司馬公書儀云:既練,男子去首絰、負版、辟領、衰。故家禮據書儀云:小祥,去首絰、負版、辟領、衰。但禮經:既練,男子除首絰,婦人除腰帶。家禮於婦人成服時,並無婦人絰帶之文,此為疏略。故既練亦不言婦人除帶,當以禮經為正。】
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
【並同卒哭。】
質明,祝出主,主人以下入哭
【皆如卒哭,但主人倚杖于門外,與期親各服其服而入。若已除服者来預祭,亦釋去華盛之服,皆哭盡哀止。】
乃出就次,易服復入,哭。
【祝止之。】
降神
【如卒哭。】
三獻
【如卒哭之儀,祝版同前,但云:“日月不居,奄及小祥,夙興夜處,小心畏忌,不惰其身,哀慕不寧,敢用潔牲柔毛,粢盛醴齊,薦此常事,尚饗。”】
侑(you4)食,闔門,啟門,辭神
【皆如卒哭之儀。】
止朝夕哭
【惟朔望未除服者會哭。其遭喪以来,親戚之未嘗相見者相見,雖已除服猶哭盡哀,然後叙拜。】
始食菜果
【問:妻喪踰期主祭。朱子曰:此未有考。但司馬氏大小祥祭,已除服者皆與祭,則主祭者雖已除服,亦何害於與祭乎?但不可純用吉服,須如吊服及忌日之服可也。】
大祥
再朞而大祥,
【自喪至此,不計閏凡二十五月,亦止用第二忌日祭。】
前期一日沐浴,陳器,具饌。
【皆如小祥。】
設次,陳禫(dan4)服
【司馬温公曰:丈夫垂脚黲(can3,淺青黑色)紗幞頭,黲布衫,布裏角帶,未大祥間,假以出謁者。婦人冠,梳假髻,以鵞黄青碧皁白為衣履,其金珠紅繡皆不可用。問:子為母大祥及禫,夫已無服,其祭當如何?朱子曰:今禮几筵必三年而除,則小祥大祥之祭,皆夫主之,但小祥之後,夫即除服,大祥之祭,夫亦恐須素服如弔服可也,但改其祝詞,不必言為子而祭也。】
告遷於祠堂,
【以酒果告如朔日之儀。若無親盡之祖,則祝版云云……告畢,改題神主如加贈之儀,遞遷而西,虚東一龕,以俟新主。若有親盡之祖而其别子也,則祝版云云……告畢而遷於墓所,不埋。其支子也,而族人有親未盡者,則祝版云云……告畢遷於最長之房,使主其祭,其餘改題遞遷如前。若親皆已盡,則祝版云云……告畢埋于兩階之間,其餘改題遞遷如前。】
厥明行事,皆如小祥之儀
【惟祝版改“小祥”曰“大祥”,“常事”曰“祥事”。】
畢,祝奉神主入于祠堂
【主人以下哭從如祔之叙,至祠堂前,哭止。】
徹靈座,斷杖棄之屏處,奉遷主埋于墓側,始飲酒食肉而復寢。
【問:祧(tiao1, 高祖以上远祖的庙)主。朱子曰:天子諸侯有太廟夾室,則祧主藏于其中。今士子無此祧主,無可置處。《禮記》説藏于兩階間,今不得已只埋于墓所。李繼善問曰:納主之儀,禮經未見。《書儀》但言遷祠版匣於影堂,别無祭告之禮。周舜弼以為昧然歸匣,恐未為得。先生前云,諸侯三年喪畢皆有祭,但其禮亡,而大夫以下又不可考,然則今當何所據耶?曰:横渠說三年後祫祭于太廟,因其告祭畢還主之時,遂奉祧主歸于夹室,遷主新主皆歸於其廟。此似為得禮。鄭氏《周禮》註大宗伯享先王處,似亦有此意。而舜弼所疑與熹所謂三年喪畢有祭者,似亦暗與之合。但既祥而徹几筵,其主且當祔于祖父之廟,俟祫畢然後遷耳。楊氏復曰:家禮祔與遷皆祥祭一時之事。前期一日以酒果告訖,改題遞遷而西,虚東一龕,以俟新主。厥明祥祭畢,奉神主入于祠堂。又按先生與學者書,則祔與遷是兩項事。既祥而徹几筵,其主且當祔于祖父之廟,俟三年喪畢,合祭而後遷。蓋世次迭遷,昭穆繼序,其事至重,豈可無祭告禮?但以酒果告遽行迭遷乎?在禮喪三年不祭,故横渠説三年喪畢祫祭于太廟。因其祭畢還主之時,迭遷神主,用意婉轉,此為得禮,而先生從之。或者又以大祥除喪,而新主未得祔廟為疑。竊嘗思之,新主所以未遷廟者,正為體亡者尊敬祖考之意,祖考未有祭告,豈敢遞遷也?况禮辨昭穆,孫必祔祖。凡合祭時,孫尚祔祖。今以新主且祔于祖父之廟,有何所疑?當俟吉祭前一夕以薦告,遷主畢,乃題神主。厥明合祭畢,奉神主埋于墓所,奉遷主新主各歸于廟。故並述其説,以俟參考。髙氏告祔遷祝文曰:“年月日,孝曽孫某,罪積不滅,嵗及免喪,世次迭遷,昭穆繼序,先王制禮,不敢不至。”】
禫(dan4)
【鄭氏曰:澹澹(dan4)然平安之意。】
大祥之後,中月而禫
【間一月也。自喪至此,不計閏凡二十七月。司馬温公曰:士虞禮中月而禫。鄭註云:中猶間也。禫,祭名也。自喪至此,凡二十七月。按魯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踰月則其善也。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檀弓》曰:祥而縞。註:縞(gao3),冠素紕(pi2, 镶边)也。又曰:禫徙月樂。三年問曰: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然則所謂中月而禫者,蓋禫祭在祥月之中也,歴代多從鄭説。今律勅三年之喪,皆二十七月而除,不可違也。朱子曰:二十五月祥後便禫,看来當如王肅之説,於“是月禫,徙月樂”之説為順。而今從鄭氏之説,雖是禮宜從厚,然未為當。】
前一月下旬卜日
【下旬之首,擇来月三旬各一日,或丁或亥,設卓子于祠堂門外,置香爐、香盒、杯珓(jiao4, 占卜器具)、盤子于其上,西向。主人禫服,西向。衆主人次之,少退,北上。子孫在其後,重行北上。執事者北向,東上。主人炷香熏珓,命以上旬之日,曰:“某將以来月某日,祗薦禫事于先考某官府君,尚饗。”即以珓擲于盤,以一俯一仰為吉,不吉更命中旬之日,又不吉則用下旬之日。主人乃入祠堂本龕前,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主人焚香。祝執辭立于主人之左,跪告曰:“孝子某將以来月某日,祗薦禫事于先考某官府君,卜既得吉,敢告。”主人再拜,降,與在位者皆再拜。祝闔門,退。若不得吉,則不用“卜既得吉”一句。】
前期一日,沐浴設位,陳器具饌
【設神位于靈座故處,他如大祥之儀。】
厥明行事,皆如大祥之儀
【但主人以下詣祠堂。祝奉主櫝置于西階卓子上,出主置于座。主人以下皆哭盡哀。三獻不哭,改祝版“大祥”為“禫祭”,“祥事”為“禫事”。至辭神乃哭盡哀。送神主至祠堂不哭。朱子曰:薦新告朔,吉凶相襲,似不可行。未葬可廢。既葬則使輕服或已除者入廟行禮可也。四時大祭,既葬亦不可行,如韓魏公所謂節祠者,則如薦新行之可也。又曰:家間頃年居喪,於四時正祭則不敢舉,而俗節薦享則以墨衰行之。蓋正祭三獻受胙,非居喪所可行。而俗節則惟普同一獻,不讀祝,不受胙也。又曰:喪三年不祭。但古人居喪,衰麻之衣不釋于身,哭泣之聲不絶于口,其出入居處、言語、飲食皆與平日絶異,故宗廟之祭雖廢,而幽明之間兩無憾焉。今人居喪與古人異,卒哭之後遂墨其衰,凡出入居處言語飲食與平日之所為,皆不廢也,而獨廢此一事,恐亦有所未安。竊謂欲處此義者,但當自省所以居喪之禮,果能始卒一一合於曲禮,即廢祭無可疑。若他時不免墨衰出入,或其他有所未合者尚多,即卒哭之前,不得已準禮且廢,卒哭之後可以畧仿《左傳》杜註之説,遇四時祭日,以衰服特祀于几筵,用墨衰常祀於家廟可也。楊氏復曰:先生以子喪,不舉盛祭,就祠堂内致薦,用深衣、幅巾。祭畢反喪服,哭奠子則至慟。】
居喪雜儀
《檀弓》曰:“始死充充,如有窮;既殯瞿(ju4)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練而慨然;祥而廓然。”“顔丁善居喪,始死,皇皇如有求而弗得。及殯,望望焉如有從而弗及。既葬,慨然如不及,其反而息。”《雜記》孔子曰:“少連大連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喪服四制》曰:“仁者可以觀其愛焉,知者可以觀其理焉,彊者可以觀其志焉,禮以治之,義以正之,孝子、弟弟、貞婦,皆可得而察焉。”《曲禮》曰:“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喪復常讀樂章。”《檀弓》曰:“大功廢業。”或曰:“大功誦可也【今居喪,但勿讀樂章可也】。”《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對而不問【言,言已事也,為人説為語】。”《喪大記》:“父母之喪,非喪事不言,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檀弓》:“髙子臯執親之喪,未嘗見齒【言笑之微】。”《雜記》:“疏衰之喪既葬,人請見之則見,不請見人,小功請見人可也。”又:“凡喪,小功以上非虞、祔、練、祥無沐浴。”《曲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yang2)則浴。”《喪服四制》:“百官備,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後事行者,杖而起;身自執事而後行者,面垢而已。”凡此皆古禮,今之賢孝君子必有。能盡之者自餘,相時量力而行之可也。
致賻奠狀
具位姓某,某物若干,右謹專送上某人靈筵,聊偹賻儀【香茶酒食云奠儀】,伏惟歆納,謹狀。年月日具位姓某狀,封皮狀上某官靈筵,具位姓某,謹封。
【劉氏璋曰:司馬公書儀云:亡者官尊,其儀乃如此。若平交及降等,即狀内無年,封皮上用面簽,題曰“某人靈筵”,下云“狀謹封”。】
謝狀
【三年之喪未卒哭,只令子侄發謝書。】
具位姓某,某物若干,右伏蒙,尊慈以某【發書者名】,某親違世【大官云薨沒】,特賜賻儀【襚奠隨事】,下誠【平交不用此二字】不任哀感之至,謹具狀上謝,謹狀。【餘並同前,但封皮不用“靈筵”二字。劉氏璋曰:司馬公云:此與所尊敬之儀,如平交則狀内改“尊慈”為“仁私”、“賜”為“貺”,去“下誠”字,後云“謹奉狀陳謝,謹狀”,無年。封皮上用面簽,題云“某人”,下云“狀,謹封”。】
慰人父母亡疏
【慰嫡孫承重者同。】
某頓首再拜言【降等止云“頓首”,平交但云“頓首言”】,不意凶變【亡者官尊云“邦國不幸”,後皆放此】,先某位【無官即云“先府君”,有契即加幾丈於某位府君之上。母云“先某封”,無封即云“先夫人”。承重則云“尊祖考某位尊祖妣某封”,餘並同】奄棄榮飬【亡者官尊即云“奄捐館舍”,或云“奄忽薨逝”。母封至夫人者亦云“薨逝”,若生者無官,即云“奄違色養”】,承訃驚怛,不能已已,伏惟【平交云“恭惟”,降等云“緬惟”】孝心純至,思慕號絶,何可堪居。日月流邁,遽踰旬朔【經時即云“已忽經時”,已葬即云“遽經襄奉”,卒哭小祥大祥禫除,各隨其時】,哀痛奈何,罔極奈何,不審自罹荼毒【父在母亡,即云“憂苦”】,氣力何如【平交云“何似”】,伏乞【平交云“伏願”,降等云“惟冀”】强加饘(zhan,稠粥)粥【已葬則云“疏食”】,俯從禮制,某役事所縻【在官即云“職業有守”】,未由奔慰,其於憂戀,無任下誠【平交已下但云“未由奉慰,悲係增深”】,謹奉疏【平交云“狀”】,伏惟鍳察【平交以下去此四字】,不備,謹疏【平交云“不宣,謹狀”】,月日具位【降等用“郡望”】姓某,疏上【平交云】(婉而成章案:此云字后,疑有狀字。)某官大孝【苫(shan1)前母亡即云“至孝”,平交以下云“苫次”】,封皮疏上某官大孝【苫前】,具位姓某,謹封【降等即用面簽云“某官大孝,苫次郡望,姓名狀,謹封。”若慰人母亡,即云“至孝”。劉氏璋曰:裴儀云:父母亡日月逺,云“哀前”,平交以下云“哀次”。劉儀云:百日内云“苫次”,百日外“服次”如尊則稱“苫前”“服前”,今從劉儀】,重封疏上【平交云狀】,某官具位姓某,謹封。
父母亡答人慰疏
【嫡孫承重者同。】
某稽顙再拜言【降等云“叩首”,去“言”字。劉氏璋曰:劉儀“某叩首泣血言”。按:稽顙而後拜,以頭觸地曰稽顙,三年之禮也,雖于平交降等者,亦如此,但去“言”字何則?古禮受弔必拜之,不問幼賤故也】
某罪逆深重,不自死滅,禍延先考【母云“先妣”,承重則祖父云“先祖考”,祖母云“先祖妣”】,
攀號擗踊,五内分崩,叩地叫天,無所逮及,日月不居,奄踰旬朔【隨時同前】,
酷罰罪苦【父在母亡即云“偏罰罪深”,父先亡,則母與父同】
無望生全,即日蒙恩【平交以下去此四字】
祗奉几筵,茍存視息,伏蒙尊慈,俯賜慰問,哀感之至,無任下誠【平交云“仰承仁恩,俯垂慰問,其為哀感,但切下懐。”降等云“特承慰問,哀感良深。”司馬温公曰:凡遭父母喪,知舊不以書来弔問,是無相恤之心,於禮不當。先發書,不得已須至先發,即刪此四句】
未由號訴,不勝隕絶,謹奉疏【降等云“狀”】
荒迷不次,謹疏【降等云“狀”】
月日,孤子【母喪稱“哀子”,俱亡即稱“孤哀子”,承重者稱“孤孫”、“哀孫”、“孤哀孫”】姓名,疏上某位【座前謹空。平交以下去此二字。朱子曰:父喪稱“孤子”,母喪稱“哀子”。温公所稱,蓋因今俗以别父母,不欲混并之也,且從之亦無害】
封皮重封,並同前【但改“具位”為“孤子”】
慰人祖父母亡啟狀
【謂非承重者,伯叔父母姑、兄姊弟妹、妻、子、姪孫同】
某啟不意凶變【子孫不用此句】,
尊祖考某位,奄忽違世【祖母曰“尊祖妣某封”,無官封有契已見上。伯叔父母姑即加“尊”字,兄姊弟妹加“令”字,降等皆加“賢”字。若彼一等之親有数人,即加行第,云“幾某位”,無官云“幾府君”,有契即加“幾丈幾兄扵某位府君之上”,姑姊妹則稱以夫姓云“某宅尊姑令姊妹”。妻則云“賢閤某封”,無封則但云“賢閤”。子即云“伏承令子幾某位”,姪孫並同,降等則曰“賢”,無官者稱“秀才”】,
承訃驚怛,不能已已【妻改“怛”為“愕”,子孫但云“不勝驚怛”】,
伏惟【恭惟、緬惟見前】孝心純至,哀慟摧裂,何可勝任【伯叔父母姑云“親愛加隆,哀慟沉痛,何可堪勝”。兄姊弟妹則云“友愛加隆”。妻則云“伉儷義重,悲悼沉痛”。子姪孫則云“慈愛隆深,悲慟沉痛”。餘與伯叔父母姑同】,
孟春猶寒【寒温隨時】,
不審尊體何似【稍尊云“動止何如”,降等云“所履何似”】,
伏乞【平交以下如前】深自寛抑,以慰慈念【其人無父母,即但云“逺誠”,連書不上平】,
某事役所縻【在官如前】,
未由趨慰,其於憂想,無任下誠【平交以下如前】,
謹奉狀,伏惟鑒察【平交如前】,
不備【平交如前】,
謹狀月日,具位姓名,狀上某位【“服前”平交云“服次”】,
封皮重封同前。
祖父母亡答人啟狀
【謂非承重者,伯叔父母、姑兄姊弟妹、妻、子、姪、孫同】
某啟家門凶禍
【伯叔父母、姑兄姊弟妹云“家門不幸”。妻云“私家不幸”。子姪孫云“私門不幸”】,
先祖考
【祖母云“先祖妣”。伯叔父母云“幾伯叔父母”。姑云“幾家姑”。兄姊云“幾家兄幾家姊”。弟妹云“幾舍弟幾舍妹”。妻云“室人”。子云“小子某”。姪云“從子某”。孫云“幼孫某”】,
奄忽棄背
【兄弟以下云“喪逝”。子姪孫云“遽爾夭折”】,
痛苦摧裂,不自勝堪
【伯叔父母、姑兄姊弟妹云“摧痛酸苦,不自堪忍”。妻改“催痛”為“悲悼”。子姪孫改“悲悼”為“悲念”】,
伏蒙尊慈,特賜慰問,哀感之至,不任下誠
【平交降等如前】,
孟春猶寒【寒温隨時】,
伏惟【恭惟、緬惟如前】,
某位尊體,起居萬福【平交不用“起居”,降等但云“動止萬福”】,
某即日侍奉【無父母即不用此句】,
幸免他苦,未由面訴,徒増哽塞,謹奉狀上【平交云“陳”】,
謝不備【平交如前】,
謹狀月日,某郡姓名,狀上某位【座前謹空,平交如前】,
封皮重封如前
【劉氏璋曰:司馬公云:自伯叔父母以下,今人多只用平時徃來啟狀,止于小簡中言之,雖亦可行,但裴儀舊有此式,古人風義敦篤當如此,不敢輙(zhe2,同“輒”)刪】。
祭禮
四時祭
【司馬温公曰:《王制》:“大夫士有田則祭,無田則薦。”註:祭以首時,薦以仲月。髙氏曰:何休云:有牲曰祭,無牲曰薦。大夫牲用羔,士牲特豚,庶人無常牲。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韭以卵,麥以魚,黍以豚,稲(同“稻”)以雁。取其新物相宜,凡庶羞不踰牲。若祭以羊,則不以牛為羞也。今人鮮用牲,惟設庶羞而已。】
時祭用仲月,前旬卜日
【孟春下旬之首,擇仲月三旬各一日,或丁或亥。主人盛服立於祠堂中門外,西向。兄弟立于主人之南,少退北上。子孫立于主人之後重行,西向北上。置卓子于主人之前,設香爐、香盒、杯珓(jiao4)及盤于其上。主人搢笏,焚香,熏珓,而命以上旬之日曰:“某将以来月某日,諏(zou1,選擇)此歲事,適其祖考,尚饗。”即以珓擲于盤,以一俯一仰為吉,不吉更卜中旬之日,又不吉則不復卜,而直用下旬之日。既得日,祝開中門,主人以下北向立,如朔望之位,皆再拜。主人升,焚香再拜。祝執詞,跪于主人之左,讀曰:“孝孫某將以来月某日,祗薦歳事于祖考,卜既得吉,敢告。”用下旬日,則不言“卜既得吉”。主人再拜,降復位,與在位者皆再拜。祝闔門,主人以下復西向位。執事者立于門西,皆東面,北上。祝立于主人之右,命執事者曰:“孝孫某將以来月某日,祗薦嵗事于祖考。”有司具脩,執事者應曰:“諾”,乃退。司馬温公曰:孟詵(shen1)家祭儀用二至二分。然今仕宦者職業既繁,但時至事暇,可以祭則卜筮,亦不必亥日,及分至也。若不暇卜日,則止依孟儀用分至,于事亦便也。問:舊嘗収得先生一本祭儀,時祭皆用卜日,今問却用二至二分祭,是如何?朱子曰:卜日無定,慮有不虔。司馬公云:只用分至亦可。】
前期三日齊戒,
【前期三日,主人帥衆丈夫致齊于外。主婦帥衆婦女致齊于内。沐浴更衣,飲酒不得至亂,食肉不得茹葷。不吊喪,不聼樂,凡凶穢之事皆不得預。司馬温公曰:主婦,主人之妻也。禮舅沒則姑老,不與扵祭。主人主婦,必使長男長婦為之。若或自欲與祭,則特位于主婦之前,叅神畢,升,立于酒壺之北,監視禮儀。或老疾不能乆立,則休於他所,俟受胙,復來受胙辭神而已。劉氏璋曰:《祭義》云: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齊三日,乃見其所以為齊者,專致思于祭祀也。】
前一日,設位陳器
【主人帥衆丈夫深衣,及執事灑掃正寢,洗拭椅卓,務令蠲(juan1,潔凈)潔。設髙祖考妣位于堂西,北壁下,南向,考西妣東,各用一倚一桌而合之。曽祖考妣、祖考妣、考妣以次而東,皆如髙祖之位。世各為位,不屬。祔位皆于東序西向北上,或兩序相向,其尊者居西。妻以下則于階下設香案于堂中,置香爐、香盒于其上。束茅聚沙于香案前及逐位前地上。設酒架于東階上,别置卓子于其東,設酒注一、酹酒盞一、盤一、受胙盤一、匕一、巾一、茶盒、茶筅(xian3)、茶盞、托、鹽楪、醋瓶于其上。火爐、湯瓶、香匙、火筯於西階上,别置卓子於其西,設祝版於其上。設盥盆、帨巾各二於阼階下之東,其西者有臺架,又設陳饌大牀于其東。問:今人不祭髙祖如何?程子曰:髙祖自有服不祭,甚非。某家却祭髙祖。又曰:自天子至于庶人,五服未嘗有異。皆至髙祖,服既如是,祭祀亦須如是。朱子曰:考諸程子之言,則以為髙祖有服,不可不祭。雖七廟五廟亦止于髙祖,雖三廟一廟以至祭寢,亦必及於髙祖,但有疏數之不同耳。疑此最為得祭祀之本意。今以祭法考之,雖未見祭必及髙祖之文,然有月祭享嘗之别。則古者祭祀以逺近為疏數,亦可見矣。禮家又言,大夫有事,省於其君,于祫及其髙祖。此則可為立三廟,而祭及髙祖之驗。古人宗子承家主祭,仕不出鄉,故廟無虚主,而祭必於廟,惟宗子越在他國,則不得祭,而庻子居者代之,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執其常事。”然猶不敢入廟,特望墓為壇以祭。蓋其尊祖敬宗之嚴如此。今人主祭者,逰宦四方,或貴仕於朝,又非古人越在他國之比,則以其田祿脩其薦享,尤不可闕。不得以身去國,而使支子代之也。泥古則闊于事情,徇俗則無所品節,必欲酌其中制,適古今之宜,則宗子所在,奉二主以從之,於事為宜,蓋上不失萃聚祖考精神之義。二主常相從,則精神不分矣。下使宗子得以田祿薦享祖宗,處禮之變而不失其中,所謂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者,蓋如此。但支子所得自主之祭,則當留以奉祀,不得隨宗子而徙也。或謂留影於家,奉祠版而行,恐精神分散,非鬼神所安。而支子私祭,上及髙曽,又非所以嚴大宗之正也。兄弟異居,廟初不異,只合兄祭而弟與執事,或以物助之為宜,而相去逺者,則兄家設主,弟不立主,只於祭時旋設位,以紙榜標記逐位,祭畢焚之。如此,是亦得禮之變也。】
省牲,滌器,具饌
【主人帥衆丈夫深衣省牲莅殺。主婦帥衆婦女背子滌濯祭器,潔釜鼎,具祭饌。每位果六品,蔬菜及脯醢各三品,肉、魚、饅頭、糕各一盤,羮、飯各一碗,肝各一串,肉各二串,務令精潔。未祭之前勿令人先食及為猫犬蟲鼠所汚。朱子嘗書戒子塾曰:吾不孝,為先公棄捐,不及供飬,事先妣四十年。然愚無識知,所以承顔順色,甚有乖戾。至今思之,常以為終天之痛,無以自贖。惟有歳時享祀,致其謹潔,猶是可著力處。汝軰及新婦等,切宜謹戒。凡祭肉臠(luan2)割之餘及皮毛之屬,皆當存之,勿令殘穢褻慢,以重吾不孝。劉氏璋曰:徃者士大夫家婦女,皆親滌祭器,造祭饌,以供祭祀。近来婦女驕倨,不肯親入庖厨,雖家有使令之人效役,亦須身親監視,務令精潔。按:古禮有省牲、陳祭器等儀。今人祭其先祖,未必皆殺牲。司馬公祭儀,用時蔬時果各五品,膾[生肉]、炙[乾肉]、羮[炒肉]、殽[骨頭]、軒[音獻,白肉]、脯 [乾脯]、醢[肉醬]、庶羞[珍異之味]、麫食[餅饅頭之類]、米食[糍糕之類],共不過十五品。今先生品饌異同者,蓋恐一時不能辦集,或家貧則隨鄉土所有。惟蔬果、肉麫、米食數器亦可。祭器:簠(fu3)、簋(gui3)、籩、豆、鼎、俎、壘、洗之類,豈私家所有,但宜用平日飲食之器,滌濯嚴潔,竭其孝敬之心亦足矣。】
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
【主人以下深衣,及執事者俱詣祭所,盥手,設果楪於逐位卓子南端,蔬脯醢相間次之,設盞盤醋楪于北端,盞西,楪東,匙筯居中,設玄酒及酒各一瓶於架上。玄酒:其日取井花水,充在酒之西。熾炭于爐,實水于瓶。主婦背子,炊煖祭饌,皆令極熱,以合盛出,置東階下大牀上。】
質明,奉主就位
【主人以下各盛服,盥手,帨手,詣祠堂前,衆丈夫叙立如告日之儀。主婦西階下,北向立。主人有母,則特位于主婦之前。諸伯叔母、諸姑繼之,嫂及弟婦姊妹在主婦之左,其長于主母主婦者皆少進,子孫婦女内執事者在主婦之後,重行,皆北向東上。立定,主人升自阼階,搢笏,焚香,出笏,告曰:“孝孫某,今以仲春之月,有事于髙祖考某官府君,髙祖妣某封某氏,曽祖考某官府君,曽祖妣某封某氏,祖考某官府君,祖妣某封某氏,考某官府君,妣某封某氏,以某親某官府君,某親某封某氏祔食。敢請神主出就正寢,恭伸奠獻。”[告辭,仲夏秋冬各隨其時,祖考有無官爵封謚,皆如題主之文。祔食謂旁親無後者及早逝先亡者,無即不言]告訖,搢笏,歛櫝,正位祔位各置一笥(si4, 盛饭食的竹器),各以執事者一人捧之。主人出笏前導,主婦從後,卑幼在後。至正寢,置于西階卓子上。主人搢笏,啟櫝,奉諸考神主出就位。主婦盥,帨,升,奉諸妣神主亦如之。其祔位則子弟一人奉之。既畢,主人以下皆降復位。】
參神
【主人以下叙立如祠堂之儀,立定,再拜。若尊長老疾者,休于他所。司馬温公曰:古之祭者,不知神之所在,故灌用鬰(yu4,香草)鬯(chang4,香草)臭隂逹于淵泉,蕭合黍稷臭陽逹于墻屋,所以廣求神也。今此禮既難行于士民之家,故但焚香酹酒以代之。北溪陳氏曰:廖子晦廣州所刋本,降神在參神之前,不若臨漳傳本降神在參神之後為得之。蓋既奉主于其位,則不可虚視其主,而必拜而肅之,故參神宜居于前。至灌則又所以為将獻,而親饗其神之始也,故降神宜居于後。然始祖先祖之祭,只設虚位而無主,則又當先降而後參,亦不容以是為拘。】
降神
【主人升,搢笏,焚香,出笏,少退立。執事者一人開酒,取巾拭瓶口,實酒于注。一人取東階卓子上盤盞,立於主人之左。一人執注,立於主人之右。主人搢笏,跪。奉盤盞者亦跪,進盤盞。主人受之,執注者亦跪,斟酒于盞,主人左手執盤,右手執盞,灌于茅上,以盤盞授執事者,出笏,俛伏興,再拜,降復位。問:既奠之酒,何以置之?程子曰:古者灌以降神,故以茅縮酌,謂求神于隂陽有無之間,故酒必灌于地,若謂奠酒則安置在此。今人以澆在地上,甚非也。既獻,則徹去可也。張子曰:奠酒,奠,安置也,若言奠摯、奠枕是也,謂注之于地,非也。朱子曰:酹(lei4)酒有兩説,一用鬰鬯灌地以降神,則惟天子諸侯有之。一是祭酒,葢古者飲食必祭,今以鬼神自不能祭,故代之祭也。今人雖存其禮而失其義,不可不知。問:酹酒,是少傾,是盡傾?曰:降神是盡傾。楊氏復曰:此四條,降神酹酒是盡傾,三獻奠酒不當澆之于地。家禮初獻取髙祖考盞祭之茅上者,代神祭也。禮祭酒少傾于地,祭食于豆間,皆代神祭也。】
進饌
【主人升,主婦從之。執事者一人以盤奉魚肉,一人以盤奉米麫食,一人以盤奉羮飯從升,至髙祖位前。主人搢笏,奉肉,奠于盤盞之南。主婦奉麫食,奠于肉西。主人奉魚,奠于醋楪之南。主婦奉米食,奠于魚東。主人奉羮,奠于醋楪之東。主婦奉飯,奠于盤盞之西。主人出笏,以次設諸正位,使諸子弟婦女各設祔位。皆畢,主人以下皆降復位。】
初獻
【主人升,詣髙祖位前。執事者一人執酒注,立于其右[冬月,即先煖之]。主人搢笏,奉髙祖考盤盞,位前東向立。執事者西向,斟酒于盞,主人奉之,奠于故處。次奉髙祖妣盤盞亦如之。出笏,位前北向立。執事者二人奉髙祖考妣盤盞,立于主人之左右。主人搢笏,跪。執事者亦跪。主人受髙祖考盤盞,右手取盞,祭之茅上,以盤盞授執事者,反之故處,受髙祖妣盤盞亦如之。出笏,俛伏,興,少退,立。執事者炙肝于爐,以楪盛之。兄弟之長一人奉之,奠于髙祖考妣前匙筯之南。祝取版,立于主人之左,跪讀曰:“維年嵗月朔日,子孝玄孫某官某,敢昭告于髙祖考某官府君、髙祖妣某封某氏,氣序流易,時維仲春,追感嵗時,不勝永慕,敢以潔牲柔毛[牲用彘則曰剛鬛],粢盛醴齊,祗薦嵗事,以某親某官府君、某親某封某氏祔食,尚饗。”畢,興,主人再拜,退,詣諸位,獻祝如初。每逐位讀祝畢,即兄弟衆男之不為亞終獻者,以次分詣本位所祔之位,酌獻如儀,但不讀祝。獻畢,皆降復位。執事者以他器徹酒及肝,置盞故處○曽祖前稱孝曾孫,考前稱孝子,故不勝永慕,爲昊天罔極。凡祔者,伯叔祖父,祔于髙祖。伯叔父,祔于曽祖。兄弟祔于祖。子孫祔于考。餘皆倣此。如本位無,即不言以某親祔食。祖考無官,及改夏秋冬字,皆已見上。楊氏復曰:司馬公書儀:主人升自阼階,詣酒注所西向立。執事一人,左手奉曽祖考酒盞,右手奉曽祖妣酒盞。一人奉祖考妣酒盞,一人奉考妣酒盞。皆如髙祖考妣之次,就主人所。主人搢笏執注,以次斟酒。執事者奉之徐行,反置故處。主人出笏,詣曽祖考妣神座前,北向。執事者一人奉曽祖考酒盞,立于主人之左。一人奉曽祖妣酒盞,立于主人之右。主人搢笏,跪,取曽祖考妣酒酹之,授執事者盞反故處,乃讀祝,此其禮與虞禮同。家禮則主人升詣神位前,主人奉祖考妣盤盞,一人執注立于其右,斟酒,此則與虞禮異。窃詳虞禮,神位維一,時祭則神位多。家禮主人升詣神位前,奉盤盞位前東向立。執事者斟酒,主人奉之,奠于故處,次奉祖妣盤盞亦如之。如此則禮嚴而意専。若書儀則時祭與虞祭同,主人詣酒注卓子前,執事者左右手奉兩盤盞,則其禮不嚴。主人執注盡斟諸神位酒,則其意不専。此家禮所以不用書儀之禮,而又以義起之也。】
亞獻
【主婦為之,諸婦女奉炙肉及分獻如初獻儀,但不讀祝。朱子曰:祭禮主人作初獻,未有主婦,則弟得為亞獻,弟婦為終獻。楊氏復曰:按亞獻如初儀。潮州所刋家禮云,惟不祭酒于茅。潮本所云“不祭酒于茅”是乎?曰:所謂祭酒于茅者,為神祭也。古者飲食必祭,及祭祖考祭外神,亦為神祭。少牢饋食禮,主人初獻尸,尸祭酒而後啐酒卒爵。主婦亞獻尸,尸祭酒而後卒爵。賔長三獻尸,尸祭酒而後卒爵。士虞特牲禮亦然。凡三獻尸皆祭酒,為神祭也。郷射大射,獲者獻侯,先右箇,次中,次左箇,皆祭酒,為侯祭也。以此觀之,三獻皆當祭酒扵茅。潮本葢或者以意改之,故與他本不同失之矣。】
終獻
【兄弟之長或長男或親賓為之。衆子弟奉炙肉及分獻,如亞獻儀。】
侑食
【主人升,搢笏,執注,就斟諸位之酒皆滿,立于香案之東南。主婦升,扱(cha1)匙飯中,西柄,正筯(zhu4),立于香案之西南。皆北向,再拜,降復位。】
闔門
【主人以下皆出。祝闔門,無門處即降簾可也。主人立于門東西向,衆丈夫在其後。主婦立于門西東向,衆婦女在其後。如有尊長,則少休于他所。此所謂厭也。楊氏復曰:士虞禮,無尸者,祝闔牖户如食間。註:如尸一食九飯之傾也。又曰:祝聲三啟户。註:聲者,噫歆也。今祭即無尸,故須設此儀。】
啓門
【祝聲三噫歆,乃啟門。主人以下皆入。其尊長先休于他所者亦入,就位。主人主婦奉茶,分進于考妣之前,祔位使諸子弟婦女進之。】
受胙
【執事者設席于香案前。主人就席,北面。祝詣髙祖考前,舉酒盤盞,詣主人之右。主人跪,祝亦跪。主人搢笏受盤盞,祭酒,啐酒。祝取匙并盤,抄取諸位之飯各少許,奉以詣主人之左,嘏(gu3,执事人为受祭者向主人致福叫嘏)于主人曰:“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于汝孝孫,來汝孝孫,使汝受祿于天,宜稼于田,眉夀永年,勿替引之。”主人置酒于席前,出笏,俛伏,興,再拜,搢笏,跪,受飯嘗之,實于左袂,掛袂于季指,取酒卒飲。執事者受盞自右,置注旁。受飯自左,亦如之。主人執笏,俛伏,興,立于東階上,西向。祝立于東階上,東向。告利成,降復位,與在位者皆再拜。主人不拜,降復位。劉氏璋曰:韓魏公家祭云,凡祭飲福受胙之禮,久已不行。今但以祭餘酒饌,命親屬長幼分飲食之可也。】
辭神
【主人以下,皆再拜。】
納主
【主人主婦皆升,各奉主納于櫝。主人以笥歛櫝,奉歸祠堂如來儀。】

【主婦還監徹。酒之在盞、注、他器中者,皆入于瓶,緘封之,所謂福酒。果蔬肉食並傳于燕器,主婦監滌祭器而藏之。】
餕(jun4)
【是日,主人監分祭胙品,取少許置于盒,并酒皆封之,遣僕執書歸胙于親友。遂設席,男女異處,尊行自為一列,南面。自堂中東西分首,若止一人,則當中而坐,其餘以次相對,分東西向。尊者一人先就坐,衆男敘立,世為一行,以東為上,皆再拜。子弟以長者一人少進立,執事者一人執注立于其右,一人執盤盞立于其左。獻者搢笏,跪[弟獻則尊者起立,子姪則坐]。受注斟酒,反注受盞,祝曰:“祀事既成,祖考嘉饗,伏願某親,備膺五福,保族宜家。”授執盞者,置于尊者之前。長者出笏,尊者舉酒畢。長者俛伏,興,退復位,與衆男皆再拜。尊者命取注及長者之盞置于前,自斟之,祝曰:“祀事既成,五福之慶,與汝曹共之。”命執事者以次就位,斟酒皆徧。長者進,跪受飲畢,俛伏,興,退立。衆男進揖,退立飲。長者與衆男皆再拜。諸婦女獻女尊長於内,如衆男之儀,但不跪。既畢,乃就坐,薦肉食。諸婦女詣堂前獻男尊長夀。男尊長酢之如儀。衆男詣中堂獻女尊長夀,女尊長酢之如儀。乃就坐,薦麫食。内外執事者各獻内外尊長夀如儀,而不酢,遂就斟,在坐者徧俟,皆舉,乃再拜退。遂薦米食,然後泛行酒,間以祭饌,酒饌不足則以他酒他饌益之。将罷,主人頒胙于外僕。主婦頒胙于内執事者。徧及微賤。其日皆盡,受者皆再拜,乃徹席。楊氏復曰:司馬温公書儀曰:禮祭事既畢,兄弟及賓迭相獻酬,有無筭(suan4,同“算”)爵,所以因其接會,使之交恩定好優勸之,今亦取此儀。】
凡祭,主於盡愛敬之誠而已。貧則稱家之有無,疾則量筋力而行之。財力可及者,自當如儀。
初祖
【惟繼始祖之宗得祭。問:始祖之祭。朱子曰:古無此,伊川先生以義起。某當初也祭,後來覺得似僭,今不敢祭。始祖之祭似禘,先祖之祭似祫,今皆不敢祭。】
冬至,祭始祖
【程子曰:此厥初生民之祖也。冬至一陽之始,故象其類而祭之。】
前期三日齋戒
【如時祭之儀。】
前期一日設位
【主人、衆丈夫深衣,帥執事者灑掃祠堂,滌濯器具,設神位于堂中間北壁下,設屏風于其後,食牀于其前。】
陳器
【設火爐于堂中,設炊烹之具于東階下盥東,炙具在其南,束茅以下並同時祭。主婦、衆婦女背子,帥執事者滌濯祭器,潔釡鼎,具果楪六,盤三,杅(yu2)六,小盤三,盞盤匙筯各二,脂盤一,酒注、酹酒盤盞一,受胙盤匙一。按,此本合用古祭器,今恐私家或不能辦,且用今器以從簡便。神位用蒲薦加草席,皆有縁,或用紫褥,皆長五尺,濶二尺有半。屏風如枕屏之制,足以圍席三面。食牀以版為面,長五尺,闊三尺餘,四圍亦以版,髙一尺二寸,二寸之下乃施版,面皆黑漆。】
具饌
【晡(bu1)時殺牲,主人親割,毛血為一盤,首、心、肝、肺為一盤,脂雜以蒿為一盤,皆腥之,左胖不用,右胖前足為三段,脊為三段,脅為三條,後足為三段,去近竅一節不用,凡十二體(婉案,有本十二作十一)。飯米一杅,置于一盤。蔬果各六品。切肝一小盤。切肉一小盤。】
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
【主人深衣,帥執事者設玄酒瓶於架上,酒注、酹酒盤盞、受胙盤匙各一于東階桌子上。祝版及脂盤于西階卓子上。匙筯各一于食牀北端之東西相去二尺五寸。盤盞各一于筯西。果在食牀南端。蔬在其北。毛血腥盤切肝肉,皆陳于階下饌牀上。米實階下炊具中。十二體實烹具中(婉案,有本十二作十一),以火爨而熟之。盤一,杅六,置于饌牀上。】
質明,盛服就位
【如時祭儀。】
降神,叅神
【主人盥,升,奉脂盤詣堂中爐前,跪告曰:“孝孫某,今以冬至,有事于始祖考、始祖妣,敢請尊靈,降居神位,恭伸奠獻。”遂燎脂于爐炭上,俛伏,興,少退,立,再拜。執事者開酒,主人跪,酹酒于茅上,如時祭之儀。劉氏璋曰:茅盤用 盂,廣一尺餘。或黑漆小盤,截茅八寸餘作束,束以紅,立于盤内。】
進饌
【主人升,詣神位前。執事者奉毛血腥肉以進。主人受,設之於蔬北,西上。執事者出熟肉,置于盤,奉之以進。主人受,設之腥盤之東。執事者以杅二盛飯,杅二盛肉湆(qi4,羹汁)不和者,又以杅二盛肉湆以菜者,奉以進。主人受,設之,飯在盞西,大羮在盞東,鉶(xing2, 肉菜羹)羮在大羮東。皆降,復位。】
初獻
【如時祭之儀,但主人既俛伏興,兄弟炙肝加鹽,實于小盤,以從。祝詞曰:“維年嵗月朔日,子孝孫姓名,敢昭告于初祖考、初祖妣,今以仲冬陽至之始,追惟報本,禮不敢忘,謹以潔牲柔毛,粢盛醴齊,祇薦嵗事,尚饗。”】
亞獻
【如時祭之儀,但衆婦炙肉加鹽以從。】
終獻
【如時祭及上儀。】
侑食,闔門,啓門,受胙,辭神,徹,餕
【並如時祭之儀。】
先祖
【繼始祖髙祖之宗得祭。繼始祖之宗則自初祖而下,繼髙祖之宗則自先祖而下。】
立春,祭先祖
【程子曰:初祖以下,髙祖以上之祖也。立春生物之始,故象其類而祭之。】
前三日,齋戒
【如祭始祖之儀。】
前一日,設位陳器
【如祭初祖之儀,但設祖考神位于堂中之西,祖妣神位于堂中之東。蔬果楪各十二,大盤六,小盤六,餘並同。問:祭禮立春云,祭髙祖而上,只設二位。若古人祫祭,須是逐位祭。朱子曰:本是一氣,若祠堂中各有牌子,則不可。諸侯有四時之祫,畢竟是祭有不及處方如此。如春秋有事于太廟,太廟便是羣祧之主,皆在其中。】
具饌
【如祭初祖之儀,但毛血為一盤,首心為一盤,肝肺為一盤,脂蒿為一盤,切肝兩小盤,切肉四小盤,餘並同。】
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
【如祭初祖之儀,但每位匙筯各一,盤盞各二,置階下饌牀上,餘並同。】
質明,盛服就位,降神,叅神
【如祭始祖之儀,但告詞改“始”為“先”,餘並同。】
進饌
【如祭初祖之儀,但先詣祖考位,奉毛血首心、前足上二節、脊三節、後足上一節。次詣祭妣位,奉肝肺、前足一節、脅三節、後足下一節,餘並同。】
初獻
【如祭初祖之儀,但獻兩位,各俛伏興,當中少立。兄弟炙肝兩小盤以從。祝詞改“初”為 “先”,“仲冬陽至”為“立春生物”,餘並同。】
亞獻,終獻
【如祭初祖之儀,但從炙肉各二小盤。】
侑食,闔門,啓門,受胙,辭神,徹,餕
【並如祭初祖儀。】
禰(ni3)
【繼禰之宗以上皆得祭,惟支子不祭。】
季秋祭禰
【程子曰:季秋,成物之始,亦象其類而祭之。】
前一月下旬卜日
【如時祭之儀,惟告辭改“孝孫”為“孝子”,又改“祖考妣”為“考妣”。若母在,則只云“考”,而告于本龕之前,餘並同。】
前三日齋戒,前一日設位陳器
【如時祭之儀,但止于正寢,合設兩位于堂中西上,香案以下並同。】
具饌
【如時祭之儀二分。】
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
【如時祭之儀。】
質眀,盛服詣祠堂,奉神主出,就正寢
【如時祭扵正寝之儀,但告詞云“孝子某,今以季秋成物之始,有事于考某官府君,妣某封某氏……”】
叅神,降神,進饌,初獻
【如時祭之儀,但祝辭云“孝子某官某,敢昭告扵考某官府君、妣某封某氏,今以季秋成物之始,感時追慕,昊天罔極……”餘並同。】
亞獻,終獻,侑食,闔門,啟門,受胙,辭神,納主,徹,餕
【並如時祭之儀。朱子曰:某家舊時時祭外,有冬至、立春、季秋三祭,後以冬至、立春二祭以僭,覺得不安,遂已之。季秋依舊祭禰,而用某生日祭之,適值某生日在季秋(婉案,他本,季秋后有[九月十五日也]一句解釋)。】
忌日
前一日齋戒
【如祭禰之儀。】
設位
【如祭禰之儀,但止設一位。】
陳器
【如祭禰之儀。】
具饌
【如祭禰之饌一分。】
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
【如祭禰之儀。】
質明,主人以下變服
【禰,則主人兄弟黪(can3,淺青黑色)紗幞頭,黪布衫,布裏角帶。祖以上,則黪紗衫。旁親則皁紗衫。主婦特髻去飾,白大衣,淡黄帔。餘人皆去華盛之服。問:忌日何服?朱子曰:某只著白絹、涼衫、黪巾。問:黪巾以何為之?曰:紗絹皆可,某以紗。又問:黪巾之制。曰:如帕複(帕複:束髮的頭巾)相似,有四隻帶,若當幞頭然。楊氏復曰:先生母夫人忌日,著黪墨布衫,其巾亦然。問:今日服色何謂?曰:豈不聞君子有終身之喪。】
詣祠堂,奉神主出就正寢
【如祭禰之儀。但告辭云“今以某親某官府君逺諱之辰,敢請神主出就正寢,恭伸追慕……”餘並同。】
叅神,降神,進饌,初獻
【如祭禰之儀,但祝辭云“嵗序遷易,諱日復臨,追逺感時,不勝永慕……”。考妣改“不勝永慕”為“昊天罔極”。旁親云“諱日復臨,不勝感愴。”若考妣則祝興,主人以下哭則盡哀,餘並同。】
亞獻,終獻,侑食,闔門,啟門
【並如祭禰之儀,但不受胙。】
辭神,納主,徹
【並如祭禰之儀,但不餕。】
是日不飲酒,不食肉,不聴樂,黲巾、素服、素帶以居,夕寢于外。
墓祭
三月上旬擇日,前一日齋戒
【如家祭之儀。】

【墓上毎分如時祭之品,更設魚、肉、米、麺食各一大盤,以祭后土之神。】
厥明洒掃
【主人深衣,帥執事者詣墓所,再拜,奉行塋域内外,環繞哀省三周。其有草棘,即用刀斧鋤斬芟(shan1,割除)夷。洒掃訖,復位,再拜。又除地于墓左,以祭后土。】
布席,陳饌
【用新潔席陳于墓前,設饌如家祭之儀。】
叅神,降神,初獻
【如家祭之儀,但祝辭云“某親某官府君之墓,氣序流易,雨露既濡,瞻掃封塋,不勝感慕……”餘並同。】
亞獻,終獻
【並以子弟親朋薦之。】
辭神,乃徹。遂祭后土,布席,陳饌
【四盤于席南端,設盤盞匙筋于其北,餘並同上。】
降神,參神,三獻
【同上,但祝辭云“某官某名,敢昭告于后土氏之神,某恭修嵗事于某親某官府君之墓,惟時保佑,實賴神休,敢以酒饌,敬伸奠獻,尚饗。”】
辭神,乃徹而退
【朱子曰:《祭儀》以墓祭莭祠為不可。然先正皆言墓祭不害義理,又莭物所尚,古人未有,故止于時祭。今人時莭随俗,燕飲各以其物,祖考生存之日,盖嘗用之。今子孫不廢此,而能恝(jia2,淡漠)然于祖宗乎?改塟,須告廟而後告墓,方啟墓以塟,塟畢奠而歸,又告廟哭而後畢,事方穏當。行塟更不必出主,祭告時却出主于寢。祭祀之禮亦只得依本子做。誠敬之外,别未有著力處也。籩豆簠簋之器,乃古人所用,故當時祭享皆用之。今以燕器代祭器,常饌代俎肉,楮(chu3,纸钱)錢代幣帛,是亦以平生所用,是謂從宜也。嘗書戒子云:比見墓祭土神之禮,全然滅裂,吾甚懼焉,既為先公託體山林而祀其主者,豈可如此?今後可與墓前一様,菜果、鮓(zha3, 腌制的鱼)脯、飯茶湯各一器,以盡吾寧親事神之意,勿令其有隆殺。劉氏璋曰:周元陽祭録曰:唐開元敕許寒食上墓,同拜掃禮。若拜掃非寒食,則先期卜日。古者宗子去他國,庶子無廟。孔子許望墓為壇,以時祭祀,即今之寒食上墓義。或有慿依,不卜日耳。今或覊宦寓于他邦,不及此時拜掃松檟(jia3),則寒食在家亦可祠祭。夫人死之後,塟形于原野之中,與世隔絕,孝子追慕之心,何有限極。當寒暑變移之際,益用増感,是宜省謁墳墓,以寓時思之敬。今寒食上墓之祭,雖禮經無文,世代相傳,寖以成俗,上自萬乗有上陵之禮,下逮庶人有上墓之祭。田野道路,士女徧滿,皁隸庸丐之徒,皆得以登父母丘壠,馬醫、夏畦之鬼,無有不受子孫追養者。凡祭祀品味,亦稱人家貧富,不貴豐腆,貴在修潔罄極誠慤(que4)而已。事亡如事存,祭祀之時,此心致敬常在乎祖宗,而祖宗洋洋如在,安得不格我之誠,而歆我之祀乎?黄氏瑞莭曰:南軒張氏次司馬公、張子、程子三家之書,為冠昏喪祭禮五卷。家禮盖叅三家之説,酌古今之宜,而大意隠然以宗法為主,不可以弗講也。然禮書之備,有《儀禮經傳集解》,亦朱子所輯次云。】
朱子家禮(性理大全書版本整理) https://bit.ly/2XPKAmt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0323030383238A558A467A4E5C46DACE3A873B5F8B3A5BB50A4E8AA6BB2C4A443BFE82E646F6378> (nccu.edu.tw)

2021-01-21_182822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0323030383238A558A467A4E5C46DACE3A873B5F8B3A5BB50A4E8AA6BB2C4A443BFE82E646F6378> (nccu.edu.tw)


 

“祖宗之法”,也叫“祖宗家法”、“祖宗法”、“祖宗之製”、“祖宗法度”、“祖宗典制”、“祖宗故事”等等。後世帝王對其開國祖宗,一般都持有祗畏敬奉的心態,也力圖總結並繼承他們的治道家法
在家國同構的封建政體下,家法族規作為“準法律規範”得到統治者的承認,形成家法補充國法、國法混同家法的獨有的歷史現象“祖宗家法”之類說辭儘管宋代最盛行,卻非宋代所獨有。宋朝統治者充分吸收唐、五代弊政的歷史教訓,為了嚴密防範文臣、武將、女後、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種人專權獨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權、兵權、財權、立法與司法權等的“祖宗家法”。“祖宗家法”並不是一種固定具象、條目清晰的實體;而是諸多規定背後起制約作用的一種軌範,一種反映宋代製度文化的精神性內核,反映著一些探求治道的政治群體心目中的一種理念。隨著時代推移,尤其是從北宋後期開始,百來年的前規後矩相繼納入了“祖宗家法”的大框架,使其內容十分駁雜龐大,外延邊際也越發模糊。這一提法受到形勢變化帶來的各種壓力,處於不斷修正、不斷解釋、不斷更新再造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