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營北極殿簡介
此廟相傳創於永曆年間,由鄭氏部屬劉國軒洪旭潘庚鐘姜拏等四人發起而建蓋起茅屋,奉祀開天炎帝,玄天上帝等諸神(原位於距現在廟址西南方一里處)。鄭成功克臺驅荷之後,閩南地方人民始集團渡海來臺定居,當時住戶就有二百餘戶。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臺廈道周昌將該廟遷移於東北-里之地,是時只建築後殿而已,周昌曾立碑為記。祀神是閩臺人所崇奉的海山神,甚為顯赫。至乾隆十二年(公元一七七四〕歲次丁卯年八月,巡臺御史范咸,曾蒞廟行香,隨則發起興建前殿,再添三尺,形成前後殿迄今。廟號為北極殿,彫塑上帝爺像,鎮座此殿。至嘉慶二十年(公元一八一五)歲次乙亥年二月,因年久失修,後殿坍塌,時富戶沈懷倡起重修,再增高二尺五寸,一時闔境平安,深感神祐,在廟前刻石為記。至光緒十七年(公元-八九一)歲次辛卯年八月重新興建,住戶已有二百餘戶,建築費用由大姓分擔,始築大廈,併在廟前挖掘一半月池。規模華麗。技藝精巧,彩色調合,劃樑彫棟,神光煥發,自是參拜者日多,遂馳譽為府北之冠。至民國九年(公元一九二○)歲次庚申葭月,重修告竣,廟貌稍有昔時之面目矣。
撰寫者臺南縣文獻委員會下營採集站
臺南研究資料庫|下營北極殿簡介 https://bit.ly/3N23xvF
龍泰堂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地址: 臺南市下營區中山路1段下營里12鄰93號
電話: 06-6893011
主祀神明: 五穀仙帝
創立起始年: 1992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民國81年 ( 1992 )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4月)
建立沿革:
龍泰堂主祀開天炎帝,為姜姓族人之宗廟。姜姓先祖姜亮,乃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氏,於明永曆十五年隨鄭成功來台,入墾諸羅縣茅港尾西堡下營社(今下營)。姜亮因無生育而扶養林姓友人之子,改名為昇,並冠上姜姓。
林昇生九子傳世,為今日下營姜林姓九房之祖,並將其後代之姓冠以「姜林」,以示姜姓之存在,「姜林」姓一直延續至日治時期被日人改為姜姓至今。
「姜林姓龍泰堂」為姜姓之家廟,龍泰堂名字為取自姜亮祖籍福建省龍溪縣之「龍」字,與林祖籍福建省長泰縣之「泰」字而成。今堂建於民國81年(1992)。
簡介與相關圖片:
龍泰堂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https://bit.ly/3qnEcPm
下營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qpdG8y
----------------------------------------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主神為玄天上帝,創立於永曆15年(1661年),由鄭成功部屬劉國軒將軍、洪旭副將軍、沈崇明參軍、藩庚
鍾參軍及姜擎副參軍發起,奉祀玄天上帝、開天炎帝。原本僅為一茅草建築,位置約在今廟址西南1里處。該地俗稱「廟地區」。民眾
俗稱為「大廟」,是下營庄六姓共管,三百多年來香火不斷。照片為下營庄上帝廟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成立大會全體委員合影留念。前排
右2姜榮川、右3陳長、右4姜仁宗(鄉長)、右5曾清華(主委)、右6姜瑞興(副主委);前排左1沈振隆、左4姜茂杞;中排右2陳賜、
右3王清早;中排左2陳慶雲、左4曾茂修;後排右3陳冬木、右4楊仰雍;後排左2陳元、左6洪瑞卿。照片背景為上帝廟舊廟,是質樸細
緻的南派建築,廟脊上財、子、壽三仙剪黏工藝不凡,連同廟內的多件剪黏作品,均保存於新廟文物館內。
姜林姓主要聚居於下營里與營前里,姜姓祖先姜亮,隨鄭成功來臺,鎮守諸羅縣,定居於茅港尾下營社。姜亮因無生育而扶養林姓
友人的小孩,領養後取名為林昇。林昇生九子傳世,並將其後代冠以「姜林」姓,以示姜姓之存在。姜林姓一直延續至日治時期被日本
人改為姜姓至今。「姜林姓龍泰堂」之由來,即取姜祖亮公祖籍福建省龍溪縣之「龍」字,與林祖祖籍福建省長泰縣之「泰」字而成。
照片為姜林姓宗祠第二代建築物,已於民國76年拆除,改建成今龍太堂廟貌。早期在此曾設私塾教書,所以村民習慣稱其為「公學仔」
(臺語發音)
下營庄上帝廟二上帝
下營庄上帝廟什姓信徒代表會
埔尾角地藏宮玄天四上帝
公園角朱安宮三姑娘媽
什姓三王府吳府千歲
蚵寮保興宮楊太保元帥
沈姓武德宮雷府千歲
姜林姓龍泰堂遊府千歲
田仔角慈鳳宮二上帝
仁美街觀音廟
代天宮王爺(陳秋宏)
臺南下營庄什姓角三王府, 下營區仁里里仁興街22號, Tainan (2021) https://bit.ly/2Lz257Y
下營姜林姓龍泰堂-沿革簡介 @ 神 靈 佛 現 :: 隨意窩 Xuite日誌
林姓下營高祖堯公次子林曾祖友公住漳州府長泰縣善化里彥坑社。隨父堯公從軍扶明鄭成功。在閩南地方(漳浦廈門)操練軍士。在鼓浪嶼關練水軍。被清迫近閩南而發動起兵攻佔台灣,驅逐荷蘭族。堯公父子隨鄭王部將林鳳公奉令巡掃荷蘭。自雞籠到林鳳營(今六甲區林鳳營)之時,林鳳公陣歿。由該地名曰表功績,乃林鳳營地名之由來。
而後大局底定,兵士部分解軍屯田之際,堯公率友公(日昇公)外遊,途中突遇難,父子被沖散。友公覓訪爸親並未得。下落遊到茅港尾堡下營社東畔邊現小湖仔。適逢遇姜高祖亮公與詹祖媽補娘在小湖仔家園裡耕農工作。……友公說出父子分散詳細。……亮公聞云那是漳州府鄉親,也是同扶佐鄭王渡台。動起慈心,使友公不免煩惱,率回家中安住。經過幾天並未得之堯公消息。念及姜家未出後代,與詹祖媽相議,由友公收為養子傳嗣奠。……心意既定,向友公提說。友公……甚感快樂,即稱喜答喜諾,即拜養父母謝畢。……念將來姜家子孫興旺之兆,由友公改換名曰日昇公
。……日昇公孝順養父母,絲毫莫逆。……林堯公父子分散,抱負不滿在心,未久返回元籍長泰縣,而心憔悴,介念友公。趁便就探訪而得知友公在姜家撫養之情形,立再奔台來姜家探親會面。如魚得水,父子盡歡。謝姜高祖亮公暨向詹祖媽之美儉養育之大恩。兩家俱大悅。林高祖堯公承說在姜家為養子乙事,願當尊意,那是兩家之幸福。堯公逗留幾天,欣暢拜別,返長泰縣。其後日昇公長大,亮公選媳。由日昇公娶室黃曾祖媽敬娘,也孝順翁姑,過日快樂。而全家相議將來後裔男女永久表現兩家本姓,曰姜林姓,為紀念後代之本姓由來。而到日據大正五年(民國五年)被日政府強迫削除林姓,因不容二姓之源由。吾們那是姜家養子姓姜合該然。但望吾們宗親代代流傳,敎子孫重懷,吾們那是祖籍漳州林姓親骨肉後裔,永久勿忘。此情緒希祈宗親們遵重,絕不是編者謬言就是。是此至矚。 據姜林姓龍泰堂廟祝姜東和先生所述,姜林姓始祖本名為姜林昇。日昇乃為日治時期撰寫族譜者筆誤。
台灣姜氏皆奉-唐山祖"姜世良"
台灣姜氏皆奉-唐山祖"姜世良"
姜姓祖先姜亮,隨鄭成功來台,鎮守諸羅縣,定居於茅港尾下營社。姜亮因無生育而扶養林姓友人的小孩,領養後取名為林昇。 林昇生九子傳世,並將其後代冠以"姜林"姓,以示姜姓之存在。"姜林"姓一直延續至日治時期被日本人改為姜姓至今。 「姜林姓龍泰堂」為姜姓之家廟,龍泰堂名字為取自姜亮祖籍福建省龍溪縣之「龍」字,與林祖籍福建省長泰縣之「泰」字而成。
「姜林姓龍泰堂」ㄧ樓奉祀玄天上帝,二樓奉祀姜太公,三樓奉祀開天炎帝
龍泰堂二樓主祀姜尚太公,二郎神君,與中壇元帥。其中姜尚太公由新港太公廟分靈而來。 龍泰堂三樓主祀開天炎帝。原本於龍泰堂重建前有一開天炎帝畫像祭祀,於重建之後雕刻開天炎帝神尊奉祀
武承恩管理資產土地80-160甲
下營姜林姓龍泰堂-沿革簡介 @ 神 靈 佛 現 :: 隨意窩 Xuite日誌
龍泰堂二樓主祀姜尚太公,二郎神君,與中壇元帥。其中姜尚太公由新港太公廟分靈而來。 龍泰堂三樓主祀開天炎帝。原本於龍泰堂重建前有一開天炎帝畫像祭祀,於重建之後雕刻開天炎帝神尊奉祀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下營區,主神為玄天上帝,為下營地區規模最大的廟宇,民眾俗稱為「大廟」、「下營上帝廟」、「上帝公廟」,是下營莊六姓共治廟宇,三百多年來香火不斷。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LVG56R
歷史沿革
據廟方所編沿革,該廟草創於永曆15年(1661年)由鄭成功部屬劉國軒、洪旭、潘庚鍾等人在下營屯墾時發起,奉祀玄天上帝、開天炎帝。原本僅為一茅草建築,位置約在今廟址西南1里處。該地俗稱「廟地區」。但據文獻資料顯示,1664年鄭經即位後始派劉國軒前往半線(今彰化)屯田。另洪旭於1661年ㄧ直留守金廈,並未到台;潘庚鍾更是在鄭成功北伐南京時已陣亡。按清代臺灣府志所載,明鄭時建立的真武廟有8座,未有該廟之記載。昭和八年(1933年)出版相良吉哉著《臺南州祠廟名鑑》則記載下營上帝廟創建於康熙35年(1696年)
康熙24年(1685年),台廈道巡狩周昌主導遷建於現址。清乾隆12年(1747年)8月,台灣監察御史范咸,其蒞廟拈香,發起增建前殿及將後殿添高3尺,並恭塑玄天大上帝神像,鎮座大殿。授廟額為「北極殿」。嘉慶20年(1818年)2月,後殿坍塌,當時富紳沈懷(沈萬全)倡重修,再增高2尺5寸,並在廟前置石階,長1丈8尺。咸豐9年(1829年)稍作整修。光緒17年(1891年)8月,重新興建,再添高3尺,並於廟前面挖掘一泓泮月池(為現在的武承恩公園)。
日治:大正8年(1919年)八月,信眾鑒於廟勢低窪、裝飾剪黏亦損壞,又議重修再添高3尺6寸。歷史上的四次增高廟基皆是因急水溪不斷向南改道沖刷之故。
民國:民國40年(1951年)正月,重修屋頂。而後信眾感舊廟矮小狹隘,倡改建成現代化三層樓殿以謝神佑,於民國78年(1989年)八月竣工。民國92年於廟後再增建太歲殿。民國98年,購得下營地區的第一家公醫院「文貴醫院」產權,而後縣政府指定「文貴醫院」為歷史建築,並於民國99年拆除興建香客大樓。
現有資料可查建醮年份
第一次建醮:大正4年(1915年)農曆11月,七朝清醮
第二次建醮:大正10年(1921年)農曆11月,重修慶成清醮
第三次建醮:昭和4年(1929年),祈安清醮
第四次建醮:民國78年(1989年)農曆8月,重建慶成七朝清醮
祭祀圈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的祭祀圈以今日下營區中心的區域為主。包含下營里、仁里里、後街里、宅內里、營前里、新興里。
信仰圈
今日除下營六姓祭祀圈之外,信仰範圍涵蓋下營區茅港里、中營里、開化里、西連里、紅厝里、甲中里、大屯裡、大埤里、賀建里和附近區域等地,及遍及國內、外各地。
奉祀神祇
一樓正殿供奉玄天上帝為主神,駕前護法為康元帥及趙元帥,另祀觀音佛祖、中壇元帥、開天炎帝、巡撫昭明王。龍邊為註生娘娘,虎邊為福德正神。
二樓觀音殿主祀三寶佛、觀音佛祖,駕前護法為韋陀及伽藍,另祀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十八羅漢。
三樓玉皇殿主祀玉皇上帝及三官大帝,另祀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
後殿為太歲殿供奉斗姆元君、關聖帝君、文昌帝君,陪祀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鐘樓神農殿供奉開天炎帝、太陽星君。
鼓樓郡王殿主祀延平郡王及巡撫昭明王。
祭典
玄天上帝聖誕
每年農曆三月三日為玄天上帝聖誕日,從三月初一日至初五日是下營人慶祝玄天上帝聖誕的日期。至茅港尾邀請 觀音佛祖(茅港尾觀音寺)及天上聖母(茅港尾天后宮)一起看戲,各式藝陣、梨園管閣以酬神恩。後決議從民國七十八年開始改為每三年一科(農曆初四和初五),舉行遶境儀式,巡視各境和眾人丁平安,此傳統維持至今日。每年農曆三月上帝爺公聖誕期間,莊民吃潤餅(舉行香科之年並辦桌 宴請親友)、攻砲城等,是下營地區最重要的祭典活動。三年一科的繞境,俗稱為「扛大轎」,特殊扛轎方式稱為「犁轎」。以入廟之際,各陣頭、神轎、鑼鼓等 ,無不卯足全勁表演,最具看頭,人稱「下營香科」。
相關藝陣
下營莊營前角七鶴陣: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閣。
下營莊沈姓八仙閣: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閣。
下營莊沈姓白蛇傳: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閣。
下營莊沈姓新編牛犁歌: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陣,目前已停擺。
下營莊姜林姓西遊記藝閣: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閣,目前已停擺。
下營莊姜林姓紡車輪: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閣,目前已停擺。
下營莊曾姓八美圖: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陣,目前已停擺。
下營莊曾姓布馬陣: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陣,目前已停擺。
下營莊曾姓樊梨花征西: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閣,目前已停擺。
下營莊洪姓高蹺陣: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陣,目前已停擺。
下營莊洪姓觀音救紅孩兒:為下營三月扛大轎時,所出動的角頭藝閣,曾一度停擺,但於2019年癸巳年的繞境活動中,仍有出陣頭。
大屯寮鬥牛陣:為全台最早的鬥牛武陣,約有七、八十年歷史。老一輩村民說,華視開播時,在社區民俗技藝的節目中採訪介紹,轟動一時。由於顏色彩繪精緻、鮮豔,活動過程刺激熱鬧逼真,也曾被台南縣府讚許並商借過。
大埤濟中壇忠義堂八家將:於20餘年前成立,師承麻豆安業地藏庵。出陣的成員神職為刑具爺、小差、甘將軍、柳將軍、范將軍、謝將軍、春神、夏神、秋神、冬神,各掌器械,在神明駕前開路除魔。
相關俗諺
「三月人是瘋媽祖,下營人是瘋犁轎」
「第一富翁上帝公、第二富翁曾春風、第三富翁崎頭旺、第四富翁文貴王。」
「大上帝雲遊四海溜溜去、二上帝開路先鋒地理師、三上帝降妖伏魔流氓王、四上帝才高八斗狀元師、五上帝精通藥理是郎中、六上帝七上帝守角頭。」
典藏文物
古碑類
「下營北極玄天上帝廟沿革誌」,民國44年(1955),現藏於武承恩公園內。
匾額類
「北極聲靈」,咸豐10年(1860),本庄弟子沈德儀敬奉謝。
「高明配天」,咸豐10年(1860),本庄弟子董事仝立
「普惠濟迷」,昭和2年(1927),十六甲駐在員上園丸二敬立。
「帝德參天」,昭和4年(1929),蟻子姜林唇、姜林本、姜林舜、姜林呼、姜林世仝謝。
「玄樞運天」,昭和4年(1929),臺南北極殿中和境立。
器物類
「下營北極殿古香爐」,康熙24年(1685)。
「下營北極殿木刻籤詩板」,疑是乾隆年間。
「玄天四上帝頭旗」,明治43年(1910)。
「玄天三上帝涼傘」,大正2年(1913)。
「茄苳入石榴老神案」,大正15年(1926)。
「舊廟龍柱」,大正9年(1920),姜林塗、楊姜力喜捐,現藏於武承恩公園內。
「舊廟古鐘」,昭和2年(1927),信士曾仲敬謝,私人收藏。
字畫類
「敬天畏地」,書法大師朱玖瑩墨寶,三樓玉皇殿。
「彩繪」,彩繪大師潘岳雄,一樓大殿。
「忠、孝、節、義」四壁畫,壁畫大師王寶樹,一樓大殿。
「壁堵」,彩繪大師李漢卿,1988。
另外藏有許多在舊廟拆除時,保存下來的舊廟剪粘、交趾陶、泥塑、木雕等文物。
管理組織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的管理組織為「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管理委員會」,是下營地區最大的民間團體之一,地方上許多重要決策都和它有關。由六姓(姜林、陳、曾、沈、洪及什姓)代表推選委員,而委員也受六姓代表所監督,是個由上而下且由下而上的雙向管理機構,使得下營形成一個獨特以「上帝公」為首的六姓共治非血緣社會型態。估計至少有200年以上歷史的共治社會。目前發現最早的現存文件資料為清道光22年(1842年)的《番仔橋埤水鬮份書》,當時名稱為「武承恩」公號。日明治35年(1902年)改「六姓共同事務所」名下土地達160餘甲。日大正12年(1923年)簽有《共業地武承恩契約書》。民國39年(1950年)改為董事會制,名「下營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委員會」,土地約百餘甲。民國69年(1980年)起每姓推選代表出任管理委員會之委員,土地80餘甲,並更名為「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管理委員會」至今。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LVG56R
「武承恩」公號乃至今天之「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管理委員會」,均由下營六姓宗族所共同組成,因此成為全台獨特的下營六姓共治社會-
玄天上帝神座之地下,西元 1951 年(民國四十年)正月,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六姓共同事務所已改組為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會。西元1980 年(民國六十九年)一月一日,「下營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會」改組「下營上帝廟管理委員會」會有下營上帝公的鸞壇-指明社昭善堂的鸞生,到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前廣場,為「上帝公」誦經祈禱-當庄內有建築將要進行時,也會迎請玄天二上帝出來踩地理。由於大廟不宜有乩童或扶鑾,現在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已沒有乩童或扶鑾的儀式了。下營上帝公的鸞壇:下營北極殿指明社昭善堂 由於下營玄天上帝廟是座十分富有的地方大廟,管理委員會與信徒代表會的組織結構健全完整。所以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不需要乩手來讓信眾問事,以爭取香油錢來維繫行政運作。再者,也不宜有乩手來干預管理委員會與信徒代表大會的運作。然而,有時如果玄天上帝必須指示重要的事情時,仍必須以起乩,或以鸞駕來指示。因此,下營庄民才有了組織鸞堂的想法。 日治昭和七年間(西元 1932 年),有陳石未、洪振海、曾汝修等人,發起創設鸞壇。邀請地方名儒沈順,以及庄中有心人士沈貢、曾烏塗、曾楚、莊太平、張留、陳料、黃日神…等十數名磋商協議,於昭和八年(西元 1933 年)農曆四月十五日在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內進行壇務,開始訓練乩手。同年十一月初一日,承蒙上蒼降旨勅賜社號「指明」,堂曰「昭善」,書名「正化醒夢」
-------------------------
正殿玄天上帝神座之地下,埋有一面「陰陽契」豎磚。書寫著上帝廟向武夷王(地基王)買該土地之契約。如今該面「陰陽契」仍埋在正殿玄天上帝神座之下
立陰陽契人武夷王,玄有祖居乙所,坐在台灣島台南府曾門郡下營庄,東至甲乙木,青龍守護,西至庚辛金,離南至丙丁火,朱雀進寶山,坎北至壬癸水,玄武除災厄,四明今因欠艮費用,託中人土地公引就好地,賣與玄天上帝架造廟宇一座,坐壬向丙兼亥巳,分金丁亥,丁巳萬年寶蓋,百代相傳,?而發達,?廟宇光明,老少四時而成,安合昌盛,孥宇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座,在地干金,若有來歷不明者,盤古武夷王抵當,不干北極殿玄天上帝,有憑立陰陽契乙面,付帝公座下,恆存永固為炤。
為中人:土地公
賣契人:武夷王
知見人:張道陵
代書人:李 定
癸亥年十月 日立
------------------------------------
姜姓,是源自遠古時期炎帝的姓。 據史書記載,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說文》曰:「神農居薑水,因以為氏。 " 傳說中的炎帝,即神農氏,相傳為中國歷史上最遠古的"三皇"之一。 因炎帝生於姜水(今山西岐山縣),故以姜為氏。 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源地。後來在歷史的進程中,由於各種原因,炎帝的許多子孫已變易為其他姓氏。 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嶽始祖伯夷,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建立呂國,複賜以祖姓姜,以接續炎帝的香火。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國,創建始祖是呂國的呂尚。 史書記載說:「呂尚,姓姜名牙,掌四嶽有功,子孫從封姓。 "呂尚,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薑子牙,因他治四嶽有功,被封於呂,故從封姓改叫呂尚。 其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歷29世。 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其子孫後代分居各地,多以姜為姓。 這樣,分遷到各地的姜姓不斷繁衍發展,到了漢代已發展成為一大望族。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西戎也有以姜為姓的,故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后逐漸東遷,約於西元前638年由其首領遷至晉南,屬於晉國。 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內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今河南靈寶縣函谷關以東地區)大族。 到西漢初,為充實關中人口,姜氏從關東遷徙至關中,此後世居天水(今屬甘肅),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 到了漢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蘇、四川者。 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發展繁衍中心。 唐、宋時期,姜氏還分佈於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等地方及廣東瓊山。 到了明、清時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陝西、湖南、貴州、湖北等地。 據姜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姜世良遷至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並在此發跡。 其後代子孫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廣東陸豐鹽墩鄉,繼續繁榮發展。 後來姜世良11世孫於清乾隆年間由內地移居臺灣。 此後,閩、粵姜氏陸續有人遷至臺灣,有的又遠播海外。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時的姜子牙。 此後,歷代不乏傑出人物。 東漢的隱士姜肱,史書稱其"家世名族",他不僅學問高,而且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兄弟相互友愛,常同被而眠,後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愛。 東漢還有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後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三國時有蜀漢的姜維,天水人,本為魏將,后歸蜀,得到諸葛亮的信任。 曾繼諸葛亮之後繼領其軍,後任大將軍,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兩位薑姓宰相,除姜公輔外,還有唐高宗時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詞人、音樂家姜夔,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 )人,工詩,精通音樂,滿腹經論,可惜由於當時秦檜當政,因姜夔唾棄他的為人,后隱居;南宋還有名將姜才;明代有書畫家姜立綱;清代有文學家姜宸英,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 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善工書法,能詩文,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 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姜鏡堂等。姜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姓氏中居於第60位。一 姓氏源
流 1、姜姓來源於遠古的炎帝神農氏,為許多文獻如《元和姓氏》、《說文解字》、《新唐書》記載。 《水經注》雲:「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 "作為"三皇"之一的神農氏,出生於陝西岐山西南方的薑水河畔,即以姜為姓,子孫世代相傳。 姜姓與姬、媙等20個古姓均起源於西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與姜同為神農氏後裔的還有齊、甫申、呂、紀、許、向等姓。
2、出自亙氏改姓。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亙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為姜氏。 "
二 遷
徙分佈 傳說中的炎帝,號烈山氏,亦即神農氏。 因生於姜水(今陝西岐山縣),便以姜作姓。 姜姓在歷史的演進中分佈於華夏各地,在這個過程中也有的後裔改為別的姓氏。
商周:四嶽是由姜姓的羌族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在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之後,他們與"子姓"商族平行發展。 他們所結成的盟軍後來打敗了殷紂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春秋:春秋時代的齊國,就是倚了姜氏後裔發展成為五霸之一。 齊國在齊威王時,又成為戰南),便以姜為姓。 姜姓在歷史的演進中分佈於華夏各地,在這個過程中也有的後裔改為別的姓氏。
夏朝:夏朝,炎帝後裔伯夷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西),建立呂國。 另外姜氏後裔還建有申、許、齊等諸侯國。 申國原居今陝西、山西間;許國在今河南昌東;齊國建都於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臨淄北。 根據《史記·周本紀》的記載,周族部落系古戎人的一支,為姜姓,也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省敦煌西),逐漸東遷,西元前638年遷至晉南,屬於晉國。
漢代: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大族,至西漢作為關東大族遷至關中,此後居天水(今屬甘肅)。 東漢還有姜詩,廣漢(今四川謝洪縣南)人,發展為較為著名的一支。 這說明漢代已有居住於今江蘇、四川的。 唐代出現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姜氏。 唐宋:唐宋時期還有分佈於今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安徽、山東及廣東的。
明清:明清時期今山西、陝西、貴州、湖南、福建、湖北等省也有姜姓的聚居點
姜姓,是源自遠古時期炎帝的姓。 據史書記載,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說文》曰:「神農居薑水,因以為氏。 " 傳說中的炎帝,即神農氏,相傳為中國歷史上最遠古的"三皇"之一。 因炎帝生於姜水(今山西岐山縣),故以姜為氏。 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源地。後來在歷史的進程中,由於各種原因,炎帝的許多子孫已變易為其他姓氏。 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嶽始祖伯夷,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建立呂國,複賜以祖姓姜,以接續炎帝的香火。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國,創建始祖是呂國的呂尚。 史書記載說:「呂尚,姓姜名牙,掌四嶽有功,子孫從封姓。 "呂尚,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薑子牙,因他治四嶽有功,被封於呂,故從封姓改叫呂尚。 其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歷29世。 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其子孫後代分居各地,多以姜為姓。 這樣,分遷到各地的姜姓不斷繁衍發展,到了漢代已發展成為一大望族。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西戎也有以姜為姓的,故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后逐漸東遷,約於西元前638年由其首領遷至晉南,屬於晉國。 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內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今河南靈寶縣函谷關以東地區)大族。 到西漢初,為充實關中人口,姜氏從關東遷徙至關中,此後世居天水(今屬甘肅),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 到了漢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蘇、四川者。 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發展繁衍中心。 唐、宋時期,姜氏還分佈於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等地方及廣東瓊山。 到了明、清時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陝西、湖南、貴州、湖北等地。 據姜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姜世良遷至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並在此發跡。 其後代子孫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廣東陸豐鹽墩鄉,繼續繁榮發展。 後來姜世良11世孫於清乾隆年間由內地移居臺灣。 此後,閩、粵姜氏陸續有人遷至臺灣,有的又遠播海外。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時的姜子牙。 此後,歷代不乏傑出人物。 東漢的隱士姜肱,史書稱其"家世名族",他不僅學問高,而且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兄弟相互友愛,常同被而眠,後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愛。 東漢還有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後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三國時有蜀漢的姜維,天水人,本為魏將,后歸蜀,得到諸葛亮的信任。 曾繼諸葛亮之後繼領其軍,後任大將軍,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兩位薑姓宰相,除姜公輔外,還有唐高宗時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詞人、音樂家姜夔,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 )人,工詩,精通音樂,滿腹經論,可惜由於當時秦檜當政,因姜夔唾棄他的為人,后隱居;南宋還有名將姜才;明代有書畫家姜立綱;清代有文學家姜宸英,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 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善工書法,能詩文,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 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姜鏡堂等。姜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姓氏中居於第60位。一 姓氏源
流 1、姜姓來源於遠古的炎帝神農氏,為許多文獻如《元和姓氏》、《說文解字》、《新唐書》記載。 《水經注》雲:「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 "作為"三皇"之一的神農氏,出生於陝西岐山西南方的薑水河畔,即以姜為姓,子孫世代相傳。 姜姓與姬、媙等20個古姓均起源於西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與姜同為神農氏後裔的還有齊、甫申、呂、紀、許、向等姓。
2、出自亙氏改姓。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亙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為姜氏。 "
二 遷
徙分佈 傳說中的炎帝,號烈山氏,亦即神農氏。 因生於姜水(今陝西岐山縣),便以姜作姓。 姜姓在歷史的演進中分佈於華夏各地,在這個過程中也有的後裔改為別的姓氏。
商周:四嶽是由姜姓的羌族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在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之後,他們與"子姓"商族平行發展。 他們所結成的盟軍後來打敗了殷紂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春秋:春秋時代的齊國,就是倚了姜氏後裔發展成為五霸之一。 齊國在齊威王時,又成為戰南),便以姜為姓。 姜姓在歷史的演進中分佈於華夏各地,在這個過程中也有的後裔改為別的姓氏。
夏朝:夏朝,炎帝後裔伯夷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西),建立呂國。 另外姜氏後裔還建有申、許、齊等諸侯國。 申國原居今陝西、山西間;許國在今河南昌東;齊國建都於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臨淄北。 根據《史記·周本紀》的記載,周族部落系古戎人的一支,為姜姓,也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省敦煌西),逐漸東遷,西元前638年遷至晉南,屬於晉國。
漢代: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大族,至西漢作為關東大族遷至關中,此後居天水(今屬甘肅)。 東漢還有姜詩,廣漢(今四川謝洪縣南)人,發展為較為著名的一支。 這說明漢代已有居住於今江蘇、四川的。 唐代出現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姜氏。 唐宋:唐宋時期還有分佈於今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安徽、山東及廣東的。
明清:明清時期今山西、陝西、貴州、湖南、福建、湖北等省也有姜姓的聚居點
姜氏,姜姓起源,姜氏,姜姓介绍 - 百家姓 - 族谱录 https://bit.ly/3nUDzLP
武承恩公園 武承恩公園 ─ 哇靠台南景點介紹
【地址】735臺南市下營區中山路一段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前約100公尺
【電話】06-6892362(玄天上帝廟)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免門票
面積2公頃的武承恩公園內設有玄武台、玄武亭、武德亭、武承橋、觀湖樓等觀光設施,其中小橋流水、亭台樓閣,風景秀麗,是當地居民休閒的最佳去處。而公園入口旁的「下營北極玄天上帝廟沿革誌」是於1955年所設置的,它記載了玄天上帝神奇的故事,而上帝廟重建時拆卸下的古物「龍飛鳳舞」舊石堵,和入口處的一對石鼓,十分發人思古幽情。
圖片來源: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交通資訊】 武承恩公園 ─ 哇靠台南景點介紹
●自行開車:
南下:由中山高速公路 下新營交流道往鹽水方向行駛, 走台19甲縣,轉174縣道往下營、 中山路一段, 會經過北極殿上帝廟,即可抵達武承恩公園。
北上:由中山高速公路下麻豆交流道往麻豆市區,接台19甲縣 ,轉174縣道往下營、 中山路一段,會經過北極殿上帝廟,即可抵達
【 台南。下營。武承恩公園 】玄天上帝賜的恩典,香客休憩的好地方 @ Elaine's遊樂園 :: 隨意窩 Xuite日誌
下營姜林姓龍泰堂-沿革簡介 @ 神 靈 佛 現 :: 隨意窩 Xuite日誌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姜太公、遊府千歲、中壇元帥、玄天二上帝
祭祀活動:
農曆4月26日
開天炎帝誕辰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龍泰堂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曾天山
龍泰堂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https://bit.ly/3qnEcPm
潘庚鍾(1610年-1659年),字道宣,號西亭,泉州浮橋人。明朝萬曆三十八年(西元1610年)出生在一個貴族世家,少年時喜讀書,愛國家,文武兼資,崇禎十五年(西元1642年)中舉人。後隨鄭成功北伐清朝,但最後不幸於南京之戰中戰死。
生平
為明朝末年名將鄭成功的重要謀士之一,曾隨鄭成功多次北伐滿清,並多次獻計,因此可以說潘庚鍾與陳永華都是鄭成功底下足智多謀的名軍師之一,後來跟隨鄭成功參與南京之役。曾與甘輝等識破郎廷佐的緩兵之計,可惜不聽甘輝及潘庚鍾諫言的鄭成功中了郎廷佐的緩兵之計而使得收復南京之事功敗垂成,最終潘庚鍾與陳魁、甘輝、萬禮等鄭成功心腹皆在此役中戰死,死時年僅50 。鄭成功得知潘庚鍾與甘輝等戰死後便放聲大哭,之後退守廈門時興建忠臣廟以祭祀潘庚鍾、甘輝等戰死的得力將領。
來源
《台灣外紀》江日昇
潘庚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XLS21C
--------------------------------------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將軍、洪旭副將軍、沈崇明參軍、潘庚鍾參軍、姜拏副參軍,倡建茅屋, 奉祀開天炎帝、玄天上帝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30gT1Jg
--------------------
二次北伐
鄭成功的軍力極強,但連年征戰,土地佔領快但也常常失去。自起兵以來七年間所攻佔的據點如:漳州、海澄、仙遊、羅源、寧德等到後來均不得不放棄而退回金門、廈門。對此鄭成功詢問潘庚鍾、陳永華二位參軍。得到結論是「以強勢而行動敏捷的水師北伐,破崇明瓜鎮而入,直取南京,南京若得,則中原豪傑,以及川、湘、黔、閩、浙、贛等,也會響應,則江南垂手可得,中興有望!」
北伐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要解除在南方永曆帝的困境,永曆帝在一六四九年(永曆三年)春時在廣東肇慶,次年十一月遷至南寧。永曆五年至十年在安隆所,一六五七年(永曆十一年)卻敗退至雲南。若北伐將減輕清軍對永曆帝的壓迫。
一六五八年(永曆十二年、順治十五年) 五月鄭成功率十七萬大軍,水師、騎兵、步兵各五萬人,另有二萬人機動配合作戰,其中鐵人部隊萬人,以黃廷為前提督,洪旭為兵官,鄭泰為戶官,留守廈門,而自率甘煇等北上。 又會合魯王的兵部右侍郎張煌言(即張蒼水)、張名振大舉北伐,女眷亦隨軍出征,董夫人及鄭成功的妾媵諸子等。 六月十三日大軍出動,「連檣八十里,見者增慄」陷平陽、瑞安。七月三十一日(陰曆七月初二)抵舟山,以風信不順,即駐紮。九月七日(陰曆八月初十)艦隊北到羊山 時,颶風怒發,碎巨艦百餘,漂沒士卒八千餘人,鄭成功廢然而返,此為第一次北伐。此役鄭成功之妾有六位 及四子鄭睿、七子鄭裕、八子鄭溫均被淹死 。
第二次北伐是在一六五九年(永曆十三年、順治十六年)又率十七萬大軍北伐,五月從舟山出發,五月十三日(陰曆)抵崇明,諸將建議先取崇明為老營,但沒採用。由崇明入長江,七月八日(陰曆六月十九日)扺吳淞口,重申約法,「以得民為本」,這次鄭成功有必勝的決心,先奪南京,以為根本,所以各將領均攜帶家眷同行。鎮江至瓜州十里,清用巨木築長壩,截斷江流,廣三丈,覆以泥,可行馬,左右木柵有穴,穴中有砲可射,砲石盤銃,星列江心,用圍尺大繩,牽接木壩兩端,以拒海舟。鄭軍先以四舟揚帆而上,海舟既上又下,反復數次,清兵對鄭舟猛發炮如此五日,不傷一舟。八月三日(陰曆六月十六日)鄭軍破瓜州,清馬兵來援,鄭軍立於水田中,砍馬足,大敗清馬兵。從南京發出清軍,由洪承疇麾下羅將軍鐵騎千人赴援,其兵鐵甲如雪。羅將軍管提督等兵,共九隊,凡一萬五千人,而馬居半,京軍憍躁,急欲與戰。鄭軍以海舟忽進忽退,清軍馬在南則鄭艦泊于北,清軍移駐北則鄭軍泊于南,清兵逐之三日夜不息,疲之。鄭軍以藤牌兵及鐵人部隊即全步卒以應,清馬兵至,鄭軍嚴陣以待,屹立不動,俱以團牌(藤牌)自蔽,望之如堵。清軍三卻三進,鄭軍如山。突鄭軍疾走如飛,突至馬前,殺入。三人一伍,一兵執團牌蔽二人,一兵砍馬,一兵砍人,刀極銳,一刀揮之鐵甲軍馬切為二段。又有砲居於後,突發砲,清軍被擊斃千餘人。
八月四日奪木浮營 三座,滿清又於金山、焦山兩之間以鐵鍊橫斷江,謂之「滾江龍」,周全斌、張亮、陳大勝令善泅者十餘人,將鐵鍊斬斷。 九日陷鎮江,控制了南北咽喉。滯留五日。
此時甘煇建議:「斷瓜州,則山東之師不下,據北固,則兩浙之路不通,南都可不勞而定矣。」,可惜未能採用。 八月二十六日(陰曆七月初九日)大軍抵金陵,行軍之緩因大雨阻途,由鳳儀門登岸。八月二十九日(陰曆七月十二日)成功率諸文武遙祭明太祖陵。
此時明魯王之兵部右侍郎張煌言也由蕪湖出兵,取徽州,已得四府(太平、寧國、徽州、池州)、三州(和州、廣德、無為)、二十四縣(當塗、蕪湖、繁昌、宣城、寧國、南寧、南陵、太平、旌德、涇縣、貴池、銅陵、東流、建德、青陽、石埭、巢縣、含山、舒城、廬江、高淳、溧水、溧陽、建平等)。 此時江寧空虛,清軍松江提督暗地向鄭成功洽商投降條件,致使鄭成功兵圍南京,而擁兵觀望,等清軍八十三營前來投降,局勢一片大好。 當大軍到達鎮江時,江北各縣民眾即綵旗羊酒前來勞軍,大軍抵南京時就有人來洽降;張煌言部隊到距離儀徵尚有五十華里時,民眾就列隊在城外歡迎。江西、浙江、湖北、山東、河南諸省的民眾自動投奔帳下,願為志願軍,整個東南已大為震動,並且延及黃河下游與長江中游。
在「明季南略」有段說明戰事:「…(清)兵馳騎突前,鄭兵嚴陣當之,屹然不動,俱以團牌自蔽,望之如堵; 大兵三卻三進,鄭陣如山。遙見背後黑煙冉冉而起,欲卻馬再衝;而鄭兵疾走如飛,突至馬前殺人,其兵三人一伍,一兵執團牌蔽兩人,兵砍馬,一兵砍人,甚銳,一刀揮鐵甲,軍、馬為兩段。」(請參閱p14藤牌部隊),時在北京的順治皇帝得知南京將陷,欲逃回滿州。
此時鄭成功作詩一首: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清軍守將郎廷佐聞鄭軍將到,將城外房屋全部燒拆,城外十里之內,所有居民全部搬入城。七月八日(陰曆)鄭兵到。郎廷佐使拖延計,他向鄭成功傳話希能在三十日後投降。鄭成功當時驕盈,他的見解是「自舟山興師以來,戰必勝,攻必克,彼焉敢緩我之兵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今既來降,驟攻之,何足以服其心哉。」 同時也不想犧牲軍士,為此中計,在此之前也沒有採用甘煇的建議~留兵鎮江嚴扼咽喉,使得滿清援軍順利到來。 而成功以有令「軍無令,不許輕戰」,九月八日(陰曆七月二十二日)清軍乘鄭軍疏於戒備時,突出猛襲。次日各路潰敗,大將甘煇、萬禮、林勝、陳魁竟為清援軍梁化鳳擊敗,甘煇被執不屈而死,鄭成功悔之晚矣。黃安斷後,保全諸軍回棹,殘軍出海,兵員損失約十分之六、七,戰將喪失十二人,張英、甘煇殉職。損失極大。收拾殘兵十得二三而已,成功欲自殺以謝死者,周全斌等諸將泣諫而止。十月退回到福建金門、廈門,結束了第二次的北伐。建忠臣祠,以甘煇為首。
另一方面張煌言聞鄭成功兵敗南京,欲進入江西,但也為清所敗,僅以身免。
北伐之失敗,鄭成功快速退卻,是因水師不能在陸地作持久戰,辛苦得來的城鎮即棄之,引起原先支持復明者,事後清軍的清算,飽受清吏荼毒殺戮之苦
二次北伐 https://bit.ly/3bHLFF5
---------------
"北極殿"係明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年)歲次辛丑年十月,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將軍、洪旭副將軍、沈崇明參軍、潘庚鍾參軍、姜拏副參軍,倡建茅屋,奉祀開天炎帝、玄天上帝,原位於距今廟址西南一里處,俗稱廟地區,自鄭氏驅荷克台後,漢人陸續渡台定居於此,初時祇有二百餘戶,清康熙廿四年(西元一六八五年)歲次乙丑年十一月,台廈巡狩周昌與先人遷建於現址,神威顯赫,香火鼎盛,至乾隆十二年(西元一七四七年)歲次丁卯年八月,巡台御史范威其,蒞廟進香,隨即發起增建前殿,原後殿添高三尺,形成前後殿,並恭塑玄天大上帝神像,鎮座大殿,嘉慶二十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歲次乙亥年二月,又因年久失修後殿坍塌,時富紳沈懷(沈百萬)倡起重修再增高二尺五寸,並在廟前置石階,長一丈八尺,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歲次辛卯年八月,重新興建復添高三尺,前面開掘一泓半月池漾照黌宮廟池,德符嗚呼休哉。時住民三百餘戶,至民國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歲次己未年八月,六姓董事會鑒於廟低窪所裝花鳥人物亦告損壞,乃又議重修更加添高三尺六寸,時住民增至一千多戶,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歲次辛卯年正月,武承恩六姓(姜林、曾、洪、沈、陳及什姓)財產管理會為增廟貌觀瞻,特籌鉅資重修屋頂,富麗堂皇。
民國六十九年(西元一九八○年)歲次庚申年一月一日,下營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會改組下營上帝廟管理委員會。本廟自建已逾三百年,住民達三仟七百餘戶,前面高樓矗立,廟貌相對矮小,信徒激增,膜拜者日多深感狹隘,協議改建為現代化三層樓殿以謝神佑。
民國七十二年(西元一九八三年)歲次癸亥年六月十六日(農曆五月六日)吉時開工.至民國七十八年(西元一九八九年)歲次己巳年八月竣工,總工程會新台幣兩億元,大殿一樓供奉玄天上帝,二樓供奉尊佛,三樓供奉玉皇上帝,東廂鍾樓供奉開天炎帝 、太陽星君,西廂鼓樓供奉延平郡王、昭明王,隔鄰為香客大樓,新色古香龍柱,石堵,蜘蛛結網,象徵各物栩栩如生,金碧輝煌,巧奪天工,名儒詩聯揮筆增光,令人嘆為觀止。本廟歷史悠久,玄天上帝神威顯赫,虔誠香客終年絡繹不絕均霑玄天上帝庇佑,每年農曆三月初一日至初五日為慶祝玄天上帝聖誕,神輿遶境演戲助興,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傳遞薪火。
關於台南縣下營鄉北極殿玄天上帝廟歷史沿革 @ Jackey Yu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suU98g
-----------------------------------------
201211下營龍泰堂(姜林氏家廟,有奉祀姜太公)_hd.wmv - YouTube
【姜林姓龍泰堂 姜太公 玄天三上帝 過港寮六星堂 下營慈惠堂瑤池金母 宅內角武聖宮 宅內北玄堂 曾家三省堂觀音三佛祖】已亥年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三年乙科遶境 下營香抗大轎 - YouTube
龍泰堂-開基姜太公,繞境祈福,國泰民安
下營姜林姓龍泰堂-姜太公殿 @ 神 靈 佛 現 :: 隨意窩 Xuite日誌
龍泰堂-開基姜太公,中壇元帥,二郎神楊戩
下營姜林姓龍泰堂-姜太公殿 @ 神 靈 佛 現 :: 隨意窩 Xuite日誌
龍泰堂-開基姜太公
#姜林姓 Instagram posts - Gramho.com
世代流芳遠,宗支紹業長---台南龍泰堂字輩
世代源流遠;宗枝奕葉長。
梁氏宗祠對聯 https://bit.ly/3mHmPZs
--------------
宗祖規模遠 兒孫紹繹長
祖德源流遠 宗枝奕葉長
祖台内门结婚对联 https://bit.ly/3243Ej1
客家在台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