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會
清代臺灣以籌辦喪事和互助為出發點的民間組織。會員的尊親死亡時,相互捐助喪葬費用兼祭祀神明,與現代人壽保險的性質相近。類似父母會的組織有孝子會、孝友會、長生會、兄弟會、福壽會等
會員稱為會友、盟友、福友。會員人數沒有定額,大多是家貧親老者數人或數十人為一會,每人捐出一定的金額做為基金,並指定尊親一人,可能是父母、祖父母、叔伯等,當此一尊親亡故時,各會員出錢資助喪葬會用。直到所有會員的尊親相繼過世後,父母會才告解散。
一般父母會成立都會祭祀一位神祇,以神祇的生日為序盟日,會員並選爐主(值年)或大頭主其事。如果人數過多,又分為數柱,數人為一柱,柱內派人輪流充任腳仔頭或頭家,負責對柱內會員收錢。若有倒會者(亡故),迅速告知爐主,由頭家向會員收取錢銀,再由爐主交付喪家。
除了出錢外,依據其所立之約,需派人幫助治喪,聽喪家使喚,直到事畢。因名為父母會,會員情同手足,送喪之日要帶苧、圍白、穿草鞋,送到葬所。
清代漢人由中國移民來臺,非常需要互相幫助,因此父母會相當盛行。1728年(雍正6年)即有諸羅縣湯完、陳斌等招人成立父母會清政府為防止民間歃血訂盟,結社滋事,連父母會也在禁止之列,湯完、陳斌等人因此被依焚表結社之「謀反未行律」治罪,首犯杖斃,從犯流放或發配。然而,法令雖有嚴禁,但因移墾社會的需要,父母會到清末仍然盛行
https://bit.ly/3kYUkUw

在台灣特殊目的的互助會-父母會,真是漢人神奇,竟然從清朝起跨越政府(清、日、台),跨越宗教(佛、道、耶),跨越職業(各行各業),跨越族群(血緣與地緣),特殊經濟活動與人文交織,一直流傳到現在,是文化研究的好題材。


這一次往生互助會風波,跟十多年前負責人掏空、挪用公款不同,現在老人會的理事、監事都很認真顧錢,因為自己的錢也在裡面,問題是出在社會福利愈趨健全、商業保險日益盛行,繳錢的人愈來愈少,但領錢的人愈來愈多,會員年資久,領得錢多,讓互助模式根本運作不下去

article-5fb623de992e12020-11-24_211234ckeditor-5fb624cf40e40ckeditor-5fb6240a409a6

先死先賺?阿公阿嬤繳一輩子卻拿不到 往生互助會400億破產危機
解嚴後的台灣,在中部鄉下盛行的往生互助會,如今從彰化開始一家家爆出財務危機,高齡80、90歲的受害人走上街頭。


互助會非法吸金13億以「不倒會」、「多元投資專案」等名義/年報酬率逾25%以上為餌/在押,3人都曾因違反銀行法被法院判刑,目前仍緩刑中,卻又重操舊業以高報酬投資幌子吸金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中部地區互助會近來爭議頻傳,一場類基層金融風波正在成形。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先死先賺?阿公阿嬤繳一輩子卻拿不到 往生互助會400億破產危機|天下雜誌 https://bit.ly/3m4Mdaf
高齡91歲的陳蔡金鳳阿嬤,雙腿已不良於行,但堅持騎電動代步車,依約赴《天下》的採訪,因為她加入和美老人互助會,繳了快30年的錢,如今宣布破產,一毛都拿不回來。
我們約在彰化縣和美鎮營埔福德宮,與和美老人互助會辦公室相距不到5分鐘車程。辦公室已人去樓空,只有一位自稱志工的人留守。
1991年,和美互助會成立不久,當時已經62歲的陳蔡金鳳先生早逝,兩個兒子,一個生病往生,一個沒有工作。她擔心自己萬一離世,數十萬喪葬費會成為獨子負擔,才加入互助會。
她在女婿開的鋁加工廠幫忙,一個月收入一萬,她再掏2000塊繳會費。工作直到一年多前,她每日仍騎著電動代步車到工廠,日復一日,為生計付出勞力
「看著一疊疊的繳費收據,真的會流目屎(台語,眼淚),」陳蔡金鳳心痛地說,自己從沒想到互助會會倒。
高齡91歲的陳蔡金鳳,加入和美老人互助會,繳了快30年的錢,卻一毛都拿不回來。
死要「趁早死」,不然一毛都拿不到
《天下》跟著陳蔡阿嬤到家裡拍照,左鄰右舍都跑出來,哭訴自己也是受害者。
一位約六旬的爺爺,抱著不到一歲的孫女,說他幫媽媽繳錢,但過世後卻沒領到錢。不只阿嬤的左鄰右舍,連她小叔夫婦都加入和美互助會,3月互助會宣布停止運作,不會再付互助金,陳蔡阿嬤一家人共損失110多萬。
「2月以前死,互助金照發,但3月死就領不到錢。我們開玩笑,死要趁早死,差幾天就什麼都沒了,」幫和美鎮老人家打官司的義務律師許錫津說,他父母也是互助會成員。
今年光彰化縣,就有三個往生互助會出事,兩個是老人會附屬往生互助會業務,分別是彰化市老人會、和美鎮老人會,一個是民間社團,叫中華民國關懷弱勢家庭協會。
今年光彰化縣,就有三個往生互助會出事,會員超過7000名。
往生互助會,承襲早年農業社會鄉里間的白包文化,已行之有年。互助會向活著的會員收錢,再轉交給喪家。但近年已陸續發生給付打折,組織清算,甚至破產求償無門的情況。
彰化縣社會處長王蘭心說,以前也有零星的民眾會投訴,但不像今年鬧這麼大,人數也最多。三個互助會共超過7000名會員。「就像銀行擠兌,一家出事,其他家也跑不掉,」王蘭心直言,除了走上司法程序的三個互助會,彰化縣還有其他互助會已結束清算,但過程平和。
全台規模400億清算大潮來了
《天下》遍訪查帳會計師、律師、地方政府、往生互助會負責人,幾乎所有人都說,彰化只是全台往生互助會具體而微的縮影,一場類基層金融風波正在成形。
「互助會的經營者都在問,別家撐不撐得下去?」負責幫內政部、台中市政府查核往生互助會帳務的會計師吳正德透露,這幾年,每次去查帳,互助會經營者都在打聽別人的狀況,甚至問他怎麼退場比較好。
吳正德2019年度查核了17家有登記的往生互助會,一年金流40億元。熟悉這類業務的人告訴吳正德,這只是實際金流的十分之一,換言之,全台往生互助會可能有400億規模。以中部為大本營,遍布台中、彰化、南投、雲林、苗栗。受影響人數難以估計。
吳正德認為,這一次往生互助會風波,跟十多年前負責人掏空、挪用公款不同,現在老人會的理事、監事都很認真顧錢,因為自己的錢也在裡面,問題是出在社會福利愈趨健全、商業保險日益盛行,繳錢的人愈來愈少,但領錢的人愈來愈多,會員年資久,領得錢多,讓互助模式根本運作不下去
正在辦理清算的彰化市老人會總幹事蔣宗正觀察,現在想入會的年輕老人,兒女會擋,說不如買商業保險,只要繳20年,不像互助會要繳到往生。
死60個人,只繳30個人的錢?
台灣長青老人會秘書長葉清秀,接管過其他台中經營不善的老人會。他攤開手上的死亡名冊,細數2月死了64人、3月死了48人、4月死了56人,但組織每個月向會員收錢,按身故的人數依比例收費,最多只收到30人。
代表2~4月多死的78人,喪家請領的互助金是老人會代墊。「現在經營老人會真硬斗(台語,意為強人所難),光上半年,我就透支1000多萬,」葉清秀苦笑。
台灣長青老人會秘書長葉清秀。
不過,如果只是農村白包互助,風暴金額不可能達到400億,背後還是人性的貪婪——貪圖往生互助會給的高利
大部份互助會的互助金計算公式,是按繳費人數乘上100,扣除行政費、車馬費,再乘上年資給付率。會員入會愈久,身故給付率愈高,死後領得錢就愈多。
大約十年前,參與人數多,分配的就多。唯二的風險控管,一是繳錢設上限,通常月繳2000元。二是,為了杜絕帶病入會,入會如果撐不過10個月,就只給一筆固定金額的奠儀,比會員繳的錢還少。但只要撐過,就有暴利
葉清秀舉真實的案例,一名會員在2009年過世,入會2年多,共繳1萬6300元,身故後領到31.6萬,獲利是成本的19倍。算起來,年化報酬率可高達340%。當時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只有1%。
往生互助會生意,連黑道也搶做
超額報酬在前,所以許多人根本把參加往生互助當投資。吳正德觀察,中部一帶,很多人趨之若鶩,早期要入會,還要排隊;更多的是子女幫父母入會,有的父母年邁,住在療養院,連會員大會都無法出席,但子女會幫父母繳。
更惡劣的是,還衍生人頭生意,家有病重長輩,馬上會接到電話,陌生的人願意出錢,拿到互助金後再拆帳。《天下》實際接觸自救會,不少是子女出面抗爭,因為幫長輩繳錢,如今血本無歸。但也有人坦言,之所以一直拿錢投入,就是領過其他長輩死後的豐厚理賠金,才會再找其他長輩加入。
這也是十多年前,黑道跳下來經營往生互助會的背景。
葉清秀回想,當時黑道兄弟說,哪需要去討債,只要發一張紙(繳款單),老人家就乖乖繳錢。黑道不打算長久經營,只想大幹一票,拿到錢就跑,所以給付條件更好,馬上吸引大批還在排隊等入會的人潮。
往生互助會的蓬勃發展,因此產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組長。
原本因為農村繳費不便,鄉里的熱心人士當組長,挨家挨戶收錢,酌收車馬費。後來組長變為招攬會員,變成領佣金。
結果,組長為了吸收會員,誇大報酬率,如­:繳4年領48萬,本金只要9萬6000元。「看到有人領那麼多,組長膽子大起來,去找人頭,加入好幾個會,人往生了,拿死亡證明書去彩色列印,跟一家家戶助會請錢,」葉清秀形容。
四個跡象,你的互助會可能出問題
一套禁不起精算檢驗的收付制度,加上有心人從中套利,其實就像一場勢必爆炸的龐氏騙局。
吳正德觀察,如果往生互助會出現拖延給付、入會年齡從75歲延後到80歲、打折給付、增加組數(小辭典),代表互助會已經出問題。
小辭典:增加組數是指往生互助會原本只跟一個會員收一筆錢,會員身故後,喪家會拿到一筆互助金;但新開第二組、第三組,在招收新會員不易下,往生互助會能從同一個會員身上收更多錢。
以出事的中華民國關壞弱勢家庭協會為例,就分成甲、乙、丙三組,差別是甲組是每一人收200元,乙組收100元,丙組收50元。甲組上限是收10人,乙、丙兩組上限收20人,會員能選擇參加一組或三組,如果三組都參加,每個月最多繳5000塊。
王蘭心說,這個制度的致命傷是,先死先贏,活得愈久,繳得愈多,但錢被過世的人領走了,現在自己卻領不到,很不甘心。目前會裡的老人家大多繳了10、20年。
無法可管的400億?其實政府明知有黑數......
眼看這個龐氏騙局就要潰散,為什麼政府不管?
在第一線面對抗爭群眾,彰化縣社會處長王蘭心只能逐戶拜訪,找出低收和中低收入戶,確保這群人沒收到錢生活也不會出問題。但除此之外,她一直告訴《天下》,地方政府沒有武器,只能陪老人家提告,但結果不樂觀。
因為依據互助會的契約,只有身故家屬可請求互助金,活著的人,即使眼看以後會領不到錢,也不能提出要求。
舉例來說,和美老人互助會共2700多位老人,僅16人符合資格。「台灣連登山都有自治條例,但往生互助會已嚴重影響社會秩序、金融秩序,連一個法令都沒有,」義務律師許錫津愈講愈火大。
目前,能夠管理往生互助會的唯一法源就是「內政部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處理原則」。此原則規定,2013年前成立的往生互助會,要向政府登記,每季要送會員名冊、死亡名冊和財務收支給主管機關備查,政府也會派會計師查核。但這個原則不具強制力,沒去登記也沒有罰則,彰化縣就沒有任何一家登記。
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籌備處副主任陳佳容解釋,限制2013年以前成立才來登記,目的是「到此為止,希望不要再有新立」。當時登記33家,如今剩下8家。他坦承,內政部對社會團體採低度管理,因此全台往生互助會存在巨大黑數。
台中往生互助會一條街。
有登記的往生互助會,內政部也只針對會務有沒有違規,依人民團體法處分,包括撤免職員、限期整理、廢止許可或解散。若違反刑事,可移送檢調。
過去7年,內政部未移送或解散任何一家往生互助會,只有處分一家,要求撤換理事長,原因是會議無法召開。但財務部份,即使會計師查完帳示警,內政部也不會積極處理。若民眾感到權益受損,只叫民眾循司法途徑自力救濟。
陳佳容一再強調,內政部的專長在社工、社會行政,對財務精算完全不在行。因此,今年9月,內政部已向行政院提報,往生互助會尚缺主管機關。
內政部:往生互助會沒有主管機關
而行政院回覆《天下》詢問,表示9月秘書長李孟諺已召開跨部會會議,正積極討論處理方案。
該怎麼管,也考驗政府的智慧。律師許錫津認為,長期以來往生互助會沒人管,但民眾看到往生互助會址跟鎮公所同一棟,有的是地方民代經營,都以為有政府幫忙看著。
但會計師吳正德卻保留同情:「大家說是互助,但都在自欺欺人,早就失去互助的本質。」他認為,民眾投資失利,不該拿國家的錢來賠。
吳正德認為,像彰化市老人會把剩下的錢平分,是負責任的做法。
互助會總幹事:人家罵我拿很多錢,但我寧願去開白牌計程車
「老人會還正常運作,只是把往生互助會業務停掉,」記者實際走訪彰化市老人會,總幹事蔣宗正泡著茶在跟老人家聊天,一點都不像企圖捲款潛逃的壞人。
他說,5年前當上總幹事,才知道有往生互助會業務。2018年發現財務入不敷出,去年底決議清算,12月寄出雙掛號,告訴會員喪葬金申請截至今年2月底,同時將處分不動產,加上累積盈餘,共約4500多萬,返還給2100多位會員。
我們知道,就算賣房子,會員還是有損失,但我們已經盡力了,」蔣宗正強調。
「人家罵我拿很多錢,被罵得像狗,但我每個月只領3.5萬。我很想辭職啊,」彰化市老人會總幹事蔣宗正說
談起互助會,他忍不住吐苦水。想解決問題,卻引發會員公憤,兩年來蔣宗正在彰化市公所調解委員會、彰化調查站、員林地檢署間,參與協調、接受調查,疲於奔命。辦公室的角落放著十個大紙箱,是2012年至2020年會員請領給付的正本,彰化調查站今年3月來取走,8月底歸還老人會。
「人家罵我拿很多錢,被罵得像狗,但我每個月只領3.5萬。我很想辭職啊,去跑白牌計程車,賺得還比較多,」他說,「我是失敗者,但我不會是最後一個。」
30年前出於善意形成的往生互助會,卻演變成考驗人性的修羅場。荒謬的是,每個人都振振有詞地說自己是受害者。時代為往生互助會敲響喪鐘,但怎麼善了,成最棘手的難題。(責任編輯:洪家寧)先死先賺?阿公阿嬤繳一輩子卻拿不到 往生互助會400億破產危機|天下雜誌 https://bit.ly/3m4Mdaf


老人互助會爆破產潮 政治望族坑殺2100名爺嬤棺材本
老人互助會爆破產潮 政治望族坑殺2100名爺嬤棺材本 - 008 - 314 - 周刊王 - 翻爆 - 翻報 https://bit.ly/3q0DAQC
97歲的施黃阿嬤省吃儉用,月繳千元存棺材本,但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卻說倒就倒,讓她每日以淚洗面。
施黃茉莉在24年間,繳給彰化市老人互助會超過37萬元,如今卻只能拿回不到2萬元。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受害者拿出帳目資料,控訴互助會大方撒錢,卻將會員當肥羊狠宰。
受害者指出,彰化市老人互助會2007年曾編列5百萬元「紀念品費」獎勵小組長和會務人員。溫家如今已培育出「政三代」,前彰化市長溫國銘的女兒溫芝樺,在家族勢力培植下順利當選縣議員。彰化市老人互助會理事長溫蔡秀春的家族背景雄厚,長子陳杰和次子溫國銘都曾任彰化市長。受害者日前齊聚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前,希望理事長溫蔡秀春給個交代。溫芝樺(右)當選縣議員時曾承諾捐出選舉補助款,關懷獨居長輩,如今看來十分諷刺。彰化市老人互助會不斷對外哭窮,但該會資金雄厚,2017年編列540萬元當作「小組長津貼」。同樣傳出財務危機的和美老人互助會,宣稱會產結算後,以比例分配,每位會員恐只能拿到數千。和美老人互助會的30年老會員離世後,原可領到30萬4千元,今年初宣告改制,調整後只能拿到24萬元沒想到改制後不久就宣布解散。面對彰化老人互助會雪崩式倒閉,彰化市長林世賢(如圖)果斷切割,強調老人互助會和市公所沒有關係,要求縣府擔起監督責任。加入互助會 要小心彰化縣老人互助會雪崩式瓦解引發民眾恐慌,也讓長輩辛苦錢血本無歸,因目前沒有法令規範這類的地下互助會,民眾加入前應審慎小心。民眾應要求負責人提出互助會設立資料,及可合法辦理往生互助業務的登記;確認往生互助金給付及行政事務管理規定,應由參與會員全體書面同意才能調整;互助會繳費方式也應該公開,更改收費方式須經所有繳費人同意;所繳納的互助金應以團體名義存置金融帳戶。若互助會要求會員匯款至負責人帳戶,該會則可能是非法團體,也可詢問該會員工是否有依據規定納保,加入前多方詢問,才能降低被倒會的風險。和美老人互助會受害者日前到會館外陳情抗議,只盼能保住棺材本。70歲的謝黃阿菜(右)要照顧2位不良於行的女兒(左),丈夫長年繳納互助會費,如今互助會說倒就倒,讓他們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丈夫因中風被送進療養院,全家只能靠低收入戶補助和謝黃阿菜做手工的收入勉強支撐。彰化縣議員賴清美對於互助會哭窮「入不敷出」,她驚喊:「怎麼算都不可能不夠啊!」往生互助會 僅7個合法內政部透露,為解決往生互助會的亂象,在2013年時擬定「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處理原則」,要求互助會應合法立案納入監督,當時全台灣共有33個團體前來登記,但皆因未補齊資料或條件不符等原因,而無法立案,目前只有7個登記在案的互助會,內政部每年會請會計師前往查核帳目,至於未合法立案登記的「地下互助會」數目和財務狀況則難以掌握。
孤苦老人為了存點棺材本,台灣鄉下長年都有所謂的「老人互助會」(往生互助會),一有會員往生,其他會員就會繳交會費協助處理後事。月前彰化溫姓政治世家掌控的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卻無預警宣告破產解散,害慘2千多名爺嬤。 本刊調查,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對外聲稱入不敷出,然而事實上,該互助會每年最高可收取6千萬元會費,甚至一度編列540萬元的「小組長津貼」,也曾經編列5百萬元「獎勵」小組長及會務人員的「紀念品費」,目前這群加起來上萬歲的會員已提出背信告訴,希望司法幫幫忙!
本刊記者四月七日下午造訪九十七歲的施黃茉莉阿嬤住處,老舊房子內堆放著滿滿雜物,室內的昏黃燈光,掩蓋不住阿嬤的悲傷,她臉上每一道皺紋都寫著無盡憂愁,一想到自己辛苦存在「彰化市老人互助會」的棺材本付諸流水,阿嬤說,每夜都以淚洗面,擔心離世後無處安葬。
月收千元 卻無預警破產
一九八九年成立的彰化市老人互助會,附屬在彰化市老人會下,主打「往生互助」名義招收會員,若一名會員過世,其他每位會員得繳交一百元協助後事,若有二名會員辭世,其他每位會員就得繳交二百元協助後事,依此類推;會員入會滿二十年離世,便可以拿到三十萬四千元。早年台灣鄉間的商業保險觀念不足,許多經濟不佳的長者擔心無法處理自身後事,因而加入類似互助會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全盛時期,會員超過四千人,如今只剩約二千一百人。 今年二月,彰化市老人互助會無預警宣告破產解散,宣稱清算會產後,剩餘款項會依比例分配給會員們,但如今會產只剩四千四百萬元,等同每人大約只能領二萬元。 施黃茉莉泣訴,家中兒孫因身障而無法外出工作,一家三口全靠她每月七千多元的老人年金過活,「我每餐吃不到二十元,大多吃個包子、喝碗清粥,咬緊牙省吃儉用,為的就是每個月擠出一千到二千元,給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幫助會員處理後事,二十四年來存了三十七萬多元,互助會卻說倒就倒。」施黃茉莉繳交的總額,已超過她過世後可以拿到的金額。
背景雄厚 辯稱不堪虧損
本刊調查,彰化市老人互助會理事長溫蔡秀春的背景雄厚,溫家是當地知名政治世家,可說「喊水會結凍」,彰化地區幾乎沒有人敢得罪這個大家族。溫蔡秀春的長子陳杰曾任彰化市長,還當了三屆立委;次子溫國銘也當過彰化市長,一度捲入涉貪弊案;此外,溫家還出過中央民代、國大代表和多位議員。溫家目前已進入「政三代」,二○一八年,溫國銘的女兒溫芝樺順利當選縣議員,清新形象的她,強調自己勤跑基層、清廉參政,並表示要將選舉補助款全數捐出,關懷獨居長輩和弱勢族群。如今,這些承諾在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員們的眼中,顯得格外諷刺。 早在今年一月,網路上就盛傳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即將倒閉,更有網友傳言會費疑被挪用到選舉上,許多會員要求溫芝樺出來面對,她卻從未正面說明,還針對網友的「不實言論」提出告訴。 對於彰化市老人互助會無預警破產解散,溫蔡素春曾出面澄清表示,老人互助會因時代變遷,入會人數愈來愈少,因此不斷處於虧損狀況,甚至說自己也是受害者,強調「帳目清楚,一切合法」;然而,受害者已向溫蔡秀春提出背信告訴,並將所有資料呈交地檢署,希望司法給個公道,也期盼溫蔡秀春出來面對,別讓長輩一生的心血化為烏有。 本刊調查,彰化市老人互助會雖然不斷對外哭窮,但根據該會二○一七年的歲入歲出預算表,年收入約六千萬元,而二○一六年的年度結存剩下大約六千四百一十萬元,扣除當年發出的五千二百萬元互助費,資金看來仍然相當雄厚,實在無法想像為何會面臨虧損。 此外,彰化市老人互助會「犒賞員工」的程度也令人咋舌,例如二○一七年的人事費僅編列三十三萬元,卻編列五百四十萬元的「小組長津貼」,也編列一百五十萬元「獎勵」小組長及會務人員的「紀念品費」,對待員工實在超有佛心。 本刊調查,彰化市老人互助會這種「寶貝員工」的作法,已行之有年。根據該會二○○七年的年度預算表,當時會員約三千二百人,收入為九千二百六十一萬元,卻只編列四千萬元互助費,而「小組長津貼」卻編列二百五十萬元,「紀念品費」更高達五百萬元,每位員工還有五萬元的旅遊津貼和十五萬元的加班誤餐費,彰化市老人互助會簡直就把老人當成肥羊。
市府切割 部門互踢皮球
「我爸爸入會這麼多年,都不知道他們是這樣花錢。」受害者家屬林永斌憤怒表示,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只有每月收會費時最勤勞,但多年來未公布帳目,會員們連「小組長」是誰都不知道,「近十年加入的會員根本沒收過紀念品,只有加入超過二十年的會員曾拿過電風扇。」 面對長輩的棺材本遭坑殺,彰化市政府各部門卻互踢皮球,市長林世賢甚至直接切割,強調彰化市老人互助會和市公所沒關係,要求彰化縣政府擔起監督責任。對此,社會處長王蘭心表示,未登記的互助會非縣府管轄,遇到這種狀況也「十分無奈」。兩造的言下之意,擺明就是沒有單位要負責任。 本刊調查,除了彰化市老人互助會百病叢生,彰化縣的老人互助會也問題重重。共有十三個老人互助會的彰化縣,會員有數萬人,內政部雖在二○一三年時擬定「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處理原則」,要求互助會啟動合法程序納入監督,彰化縣府卻未積極輔導追蹤,十三個互助會只有備案而未合法立案,因此其帳目不受任何單位監督,連員工人數都是謎。 目前彰化縣和美、永靖、田尾和北斗等地的老人互助會都出現財務危機,影響人數恐達數萬人。彰化縣議員賴清美指出,二月間,和美老人互助會公告調整給付辦法,加入滿三十年的會員離世後原可拿到三十萬四千元,如今卻調降到二十四萬元,「這個公告立刻引發會員憤怒,會長謝式穀竟又在三月底宣布解散互助會。」
縮衣節食 三十萬一場空
雖然和美老人互助會聲稱清算財產後,會依比例發還給會員,但賴清美說,該互助會的會產僅剩數百萬元,平分給二千七百多名會員,每個人只能分到數千元,「許多長輩縮衣節食繳交會費,還有人借錢繳會費,大家都至少繳了二、三十萬元,互助會的作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賴清美也提到,謝式穀宣稱是因互助會入不敷出而解散,但她怎麼算都算不出來哪裡虧損,「外界不斷傳說會費遭貪汙掏空,希望謝式穀能公開所有帳目,給會員一個交代。」 三十年前和美老人互助會創立之初,謝黃阿菜(七十歲)的丈夫便加入會員,每月得繳納二次會費,每次一千到二千元,若三個月沒繳會費便會被取消資格,「我先生原本是想減輕子女負擔,離世後留下一筆錢給家人,但他寄託一輩子的互助會卻突然倒了,我還不敢告訴他這個消息,如果有個萬一,我們怎麼籌湊喪葬費用?」 四月七日,本刊記者前往加入謝黃阿菜阿嬤住處,年邁的她,日日都得照顧因天生疾病而無法行走的二女兒和三女兒,丈夫又因中風而被送入安養院;謝黃阿菜一家只能靠低收入戶津貼,以及她承包家庭代工的收入,才能勉強支撐生活,談起未來,謝黃阿菜只希望互助會拿出良心,別讓他們這群長輩死無葬身之地。 彰化縣議員溫芝樺服務處回應,在自救會提告後,全案已經進入司法程序,溫芝樺雖然無法介入,仍會持續關注那些長者,若未來他們在喪葬費用上出現經濟上的困難,服務處會盡力協助幫忙。 本刊致電彰化市老人會,該會沒有正面解釋「小組長津貼」款項,僅表示相關資料已經交給檢調偵辦,會務帳目一切透明清楚,交由司法定奪。和美老人會則表示,目前會計師仍在辦理互助會結算事宜,清點完會產後會再行通知,並依繳交會員互助金金額比例計算,退回會員互助金款項
老人互助會爆破產潮 政治望族坑殺2100名爺嬤棺材本 - 008 - 314 - 周刊王 - 翻爆 - 翻報 https://bit.ly/3q0DAQC


老人互助會財務困難 綠議員質疑彰縣府卸責
2020-05-13 15:57 中央社 / 彰化13日電
老人互助會財務困難 綠議員質疑彰縣府卸責 | 中彰投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frdnWq
彰化縣議會今天開定期會,民進黨籍議員賴清美質疑彰縣府處理和美老人互助會財務困難問題卸責;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縣府已盡力處理保障老人權益,但縣府能做的事情有限。
彰化縣議會第19屆第3次定期會今天進行縣政質詢,民主進步黨籍縣議員賴清美、時代力量縣議員吳韋達等人都詢問縣長王惠美、彰化縣政府社會處長王蘭心,要如何保障領不到互助金的老人權益。
賴清美帶領和美鎮的長輩們來到議會,安排旁聽;賴清美質詢表示,和美老人互助會財務困難,老人領不到錢,縣府沒有辦法幫忙,縣長還說要給和美老人互助會會長鼓掌,質疑縣府沒有為長輩們爭取權益。
吳韋達則說,內政部先前曾發文,要求地方政府輔導老人互助會立案,縣府雖無法強制對方立案,但他認為社會處的作為太消極,應該展現積極處理態度,不是一句無法源就消極對待。
面對質詢,王惠美指議員帶長輩來議會是在作秀,長輩們行動不方便,到議會來不能解決問題;她表示,說要鼓掌指的是老人互助會長願意面對問題,處理前幾任會長留下的爛攤子,而縣府沒有法令可管理老人互助會,她已要求社會處協助弱勢長者。
彰化縣政府社會處長王蘭心表示,曾通知老人互助會要立案,但都沒有互助會完成立案,社會處也沒有法令依據強制立案,只能提醒民眾注意,如果發生糾紛,社會處會盡力協助處理。
彰化縣和美鎮老人會附設互助會在1990年成立,當時入會的長者擔心身後事無人處理,會員只要有1人往生,其他會員就繳交新台幣100元互助金;會員往生時,可依入會年資獲得喪葬互助金挹注處理後事。但互助會日前因財務問題宣布停止運作,擔心領不到互助金的長者已赴彰化地方檢察署提告。老人互助會財務困難 綠議員質疑彰縣府卸責 | 中彰投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frdnWq


彰化縣和美老人互助會暫停運作 成員憂棺材本落空提告
2020-04-16 16:32 中央社 / 彰化16日電
彰化縣和美老人互助會暫停運作 成員憂棺材本落空提告 | 中彰投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2UYWlpb
彰化縣和美鎮老人會附設互助會日前宣布暫停運作,無法發放喪葬互助金,拿不到錢的長輩今天前往彰化地檢署提告,希望檢方介入清查互助會財務狀況,查清楚是否涉及不法。
和美鎮老人會長、前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式穀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以前老人會會員曾超過4000人,但現在只剩2000多人,才會導致入不敷出,互助會已清算財務,待司法調查結束後,會將剩下的錢發還給會員。
彰化縣和美鎮老人會附設互助會在1990年成立,當時入會的老人擔心身後事無人處理,互助會員只要有1人往生,其他會員就繳交新台幣100元互助;會員往生時,可依入會年資獲得喪葬互助金挹助處理後事。
不過,和美鎮的老人互助會因財務出現問題日前宣布停止運作,會員領不到喪葬互助金。除了和美鎮,彰化市老人會附設的互助會也出現類似問題。
有長輩因為領不到喪葬互助金,在彰化縣社會處長王蘭心、彰化縣和美鎮長阮厚爵等人陪同下,前往台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控告和美鎮老人會,希望檢方介入清查老人會財務狀況,查清楚是否涉及不法。
提告的黃姓老先生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他與妻子2人共繳交30多萬元給互助會,互助會卻突然宣布停止運作清算財務,他們能夠拿回來的金額遠比不上當初繳的,這些都是他們的血汗錢和棺材本,才會提告。
王蘭心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和美鎮老人會附設互助會已成立30多年,今年3月突然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宣布停止運作,先前中央雖曾要求這類老人會成立的互助會要登記立案,但沒有互助會登記立案,縣府會將加入互助會的長者列冊,對於生活有困難長者給予協助。彰化縣和美老人互助會暫停運作 成員憂棺材本落空提告 | 中彰投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2UYWlpb


關西天主堂+民國四十七年由耶穌會滿思謙建立「露德園聖母朝聖地」/民國43年加拿大籍馮道南、耿天道、法良、葛民誼4位神父抵達關西,數月後翁德昭、陳興華2位神父暨龍在田修士相繼前來,為傳播福音/教友組織:耶穌聖心儲蓄互助社、教友傳教協進會、聖體生活團、聖詠團、善終會、青年會、主日學、幕道班/民國四十七年 滿思謙和吉愛神父編作英、客語字典問世/耿天道神父為本堂神父,同時擔任新竹縣院區院長及新竹縣總鐸區總鐸之職,為關西鎮服務 已達四十八年之久,一口標準的客家話,「加拿大的客家人」/新竹縣家祿儲蓄互助社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互助會非法吸金13億以「不倒會」、「多元投資專案」等名義/年報酬率逾25%以上為餌/在押,3人都曾因違反銀行法被法院判刑,目前仍緩刑中,卻又重操舊業以高報酬投資幌子吸金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14年全台查獲的非法吸金金額高達333億元/的非法吸金犯罪共有6大手法,包括「高額利潤保證獲利」、「以時尚投資題材為號召」、「利用高級場所及名人背書」、「繁複的晉升與獎金制度」、「以改良式民間互助會規避吸金之名」、「利用多層次傳銷掩護非法」+全台最大的吸金集團,非廣西南寧「資本運作」莫屬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吸金186億判無罪/互助會倒會/8591交易網+數字科技(5287)是國內網路交易平台龍頭,旗下除8591,尚有591房屋交易網、8891汽車交易網等7網站,資本額4.25億元/數字科技預儲機制屬於電子票證無誤,起訴廖等3人。檢方也認為數字科技自條例施行的2009年1月26日起,至2013年2月底的淨流入186億2760萬餘元均屬犯罪所得須沒收,又已超過1億元,依法可判處廖等3人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罰金最高5億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死亡真相:「死亡可能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可怕」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未來幾年全球將出現死亡高峰。
世衛組織說,到2030年,全世界死亡人數將從2015年的5600萬人上升到7000萬人。
出現死亡高峰主要有兩個原因,死於心臟病以及癌症病人的增加;其次,人們壽命延長所帶來的死亡推遲。
誰都知道死是生的終點,人類最終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然而,談論死亡總是令人忌諱的。
或是出於對死亡的擔心和恐懼,或許出於宗教及文化等原因。
因為死亡的神秘、痛苦、幻滅與虛無。
死亡過程
但是,英國臨終關懷醫生凱瑟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認為應該打破圍繞死亡的禁忌。讓人們知道死亡可能並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可怕。
最近,英國也鼓勵醫生在面對時日不多的病人時,與他們展開關於死亡的坦誠對話。
曼尼克斯說:「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如何談論死亡這個字眼,所以乾脆緘口不言。結果大家在面對親人死亡時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死亡到底多近多遠?」
「結果是一片悲傷、憂慮和絶望的景象,」她說。
解析人類生死情結:尋找長生不老的真諦
假如我們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方式
百歲壽星在瑞士實現生日願望"尊嚴死"
死亡究竟是什麼感覺
凱瑟琳·曼尼克斯
圖像加註文字,
凱瑟琳·曼尼克斯稱死亡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可怕
曼尼克斯表示,我們應該讓大家知道死亡的真相,坦誠地探討死亡。
現年85歲的BBC知名主持人瓊·貝克維爾(Joan Bakewell)參與製作和主持了6集有關死亡的系列節目,探討英國人對死亡的態度,試圖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
那麼,正常的死亡應該是什麼樣?是不是像電影、電視中所描繪的那樣?
根據曼尼克斯的描述:「死亡就像出生一樣其實就是一個過程。病人逐漸地變得更加疲倦。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睡的時候多,醒的時候少…… 有時,病人在睡眠過程中處於昏迷狀態。這一變化雖然微小但卻非常重要。我們叫不醒他們。但當他們醒來時會說他們睡得很香。這時我們就知道這種昏迷對病人來說並不可怕…… 最終他們會一直處於無意識狀態。」
她說,「病人此時此刻處於一種放鬆狀態,他們呼吸時不會有意識地清理喉嚨聚集的粘液和唾液。這時喉嚨就會發出很響的聲音。這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垂死掙扎』(death rattle),並認為這很恐怖。但其實,我由此會判斷出我的病人處於深度放鬆和昏迷狀態。當空氣經過肺部呼出呼進時,穿過喉頭粘液的氣泡發出這種聲響。他們自己並無知覺。在生命最後時光還會出現一段淺呼吸。最後是呼出一口氣,不再有進氣。有時這一切發生得非常安靜,家人都沒有留意到。」
曼尼克斯說,正常的死亡過程是非常平和。我們可以感知到死亡,可以為之做凖備。我們應該為此感到安慰。
英國麥克米倫臨終關懷護士(Macmillan palliative care nurses)送走過無數老人。
根據她們的經歷,有些老人自己離世前會有預感。例如,有位老人告訴一位護士,「再過兩個星期我就80歲了,我要舉辦一個生日派對,之後我就可以走了」。兩個星期後,果真這位老人就離世了。
還有些老人在半昏迷狀態下表示,他們願意死去。他們說自己已經看到天堂,那裏非常美好。因此對死亡沒有恐懼。
何為「好死」
在中國,人們有時會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什麼樣的死亡可以被界定為「好死」?
玫瑰
圖像加註文字,
許多人都相信「好死」的說法
其實,好死(a good death)這個詞不但中國文化中有,西方文化中也存在。
在家中離世,有家人親友陪伴,安詳地死去應該算是「好死」。
根據英國最新統計顯示,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夠在家中辭世,然而現實生活中一半人死在醫院裏。英國去年在家中去世的人不到四分之一。
許多病人臨終前飽受疼痛煎熬,特別是癌症病人。因此,病人能夠用上像嗎啡等阿片類止痛藥物(opioids)緩解疼痛至關重要。無痛死亡關係著病人最後時光的生命質量,也成為好死的一個關鍵因素。
多年前,被稱為英國「殺人醫生」的希普曼(Harold Shipman)利用止痛鎮定藥物在行醫期間殺死了多達200多位病人,成為震驚英國全國的醜聞。
希普曼事件也讓醫生在給臨終病人使用嗎啡等鎮痛藥物方面帶來顧忌。
現實中,醫生們往往使用鎮痛劑時為時過晚,或是藥量太輕,使病人無法在臨終前完全避免肉體病痛。
實用建議
老人鍛煉
圖像加註文字,
老年健康最重要
貝克維爾在其死亡系列節目中針對親人在家去世的家屬提供了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
聽力是人臨死前最後消失的一個感知功能。因此,給即將離世的親人播放他們喜愛的音樂以及對他們耳語十分有意。
貝克維爾在她父親彌留之際曾告訴他,「你可以放心地走了」。

聽力是人死前最後喪失的一個功能。
如果人們經歷親屬在家去世,他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後退一步,深呼吸放鬆。因為死者家屬無疑經歷了巨大的情感波瀾。
他們經歷親人生離死別,但接下來可能還要面對如何保管遺體等一系列重要事宜。
例如,如果一旦死者出現殭屍現象(rigor motis)要如何處理。該節目建議,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家屬不要驚怕。這時,只要用凡士林輕輕地按摩亡者的手指和四肢,殭屍現象就會慢慢消失。
同時在遺體運送到太平間之前,要盡量保持整個遺體低溫,特別是腹部。
醫療介入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認同在生命晚期,毫無拯救希望時,盡量減少醫療干預,比如實施大手術、插管、進重症病房等。最好能讓病人安度生命最後時光。
貝克維爾稱,如果自己突遇車禍重傷,希望不要搶救她。她寫好了自己的囑托,並把它分成多份,交給自己家庭醫生以及孩子來保管。
在中國,雖然持有這一觀點的人仍然佔少數,但似乎有越來越多人開始理解和接受這一看法。
因為,過多的醫療介入不但無法令病人起死回生,同時還讓家屬經歷一系列心理和情感折磨,甚至賣房子賣車,傾家蕩產,最後仍然人去財空,受盡苦難。
人生憾事
一位臨終老人對護士說,「生命太短暫,一定要做自己希望做的事,做使自己開心的事」。
護士說,人們臨終前關於人生「後悔」之事談得最多的是退休一事。
「人們辛苦地工作,好不容易盼到了退休卻發現身體不好了,不能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芬蘭自然風光
圖像來源,JASON TIILIKAINEN
圖像加註文字,
許多人希望退休後幹自己喜歡的事,例如去旅遊,欣賞大自然。
諾貝爾獎得主江崎玲於奈博士的一篇研究論文,談及退休年齡與壽命之間的關係,引發熱議。論文中曾提到,一個人55歲之後,每工作一年,平均壽命就會減少兩年。
至於這種說法是否科學,是否太絶對,無從考證。因為畢竟每個人情況不同。壽命長短與退休年齡是否成正比,也不能一概而論。
但它所傳達的信息是:如果有條件早退休,應該對人體健康和老年生活大有裨益。畢竟職場像「高壓鍋」,壓力大,更適合年輕人打拼。
退休後精神放鬆,可以任意支配自由時間,肯定不是壞事。
人到老年,關鍵是生活質量。聯合國幾年前就提出健康老年的理念,因為一旦人失去健康和獨立性,即使壽命再長可能也無法享受。
人類世世代代尋找生命的真諦,或許死亡正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正因為有一個終點,人們才會不懈努力在到達終點前完成自己人生目標。
沒有人知道是否真有「來世」。但至少我們要善待現世的每一天光陰,保持開放的心態。
與此同時,以下人們對死亡總結出的一些經典描述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迪和借鑒:
「我們知道,其實人活著,就是等待最後的死亡,但是結果,並不是活著的目的,我們最終在意的是過程,從生到死的距離,也許需要很長一段路,可是死亡,是永遠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活著,因為我們會死很久很久。」
「死亡對於我們是無足輕重的,因為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於我們還沒有來,而死亡時,我們已不存在了。」
「死亡,不過是從一個世界進入到另一個世界的一次旅行。」
「所有的恐懼都將隨著死亡消失,包括恐懼本身。」
死亡真相:「死亡可能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可怕」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60onHe


花蓮一家自助餐店的老闆娘假借互助會名義,以利息作為誘餌騙30人標會,金額高達350萬元,還有畢業生用青年貸款借來的10萬元,也全被老闆娘騙走。
自助餐老闆娘「假互助會」詐數百萬 工讀生、學生都受害 https://bit.ly/2KgVYoe
▲林姓老闆娘(紅圈處)疑惡意倒會,連夜打包行李後跑路。
受害人:「(這就是老闆娘嗎?)對對對,沒錯。」
冰櫃、大電鍋、碗盤等全搬上貨車,花不到10分鐘來打包家當,老闆連夜跑路。這家在花蓮志學的自助餐店開了13年,如今拉下鐵門,林姓老闆娘被花蓮東華大學學生控訴惡意倒會。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受害工讀生:「因為那天是我要上班,我一來,鐵門已經拉一半了。她對我們都很好,她借錢就是互助會啊,說錢放在那邊可以有利息,每個月會給我們利息。(借了多少錢?)大概3萬元。」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事發後,自助餐店鐵門拉下。
像這位張同學在店裡打工,不只被騙錢,還有3個月的薪水,將近1萬5000元沒領到,還有畢業生在林姓老闆娘的勸說下辦了青年紓困貸款交出10萬元。林姓老闆娘用的就是互助會為名義,以利息做為誘餌,向學生和鄰居借錢。
附近店家業者:「她說我們跟會大概還有不夠一個人,問我要不要跟,我聽他們說是她會賭博。」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受害人:「在地人也說根本就沒這個東西(互助會),等於說沒有會的吧,那她跟我們借錢的理由就是詐欺。如果說我認定你沒有還款能力的話,我是不會借你,我認為互助會是有還款能力,我才會借嘛。」
總計約有30人受害,總計金額350萬以上,還有被害人交給老闆娘高達175萬元,涉及刑法詐欺和民事債務。目前警方已經主動介入,聯繫到13位東華大學學生,將主動偵辦,東華大學校方也表示會加強宣導詐騙案例,要學生提高戒心。自助餐老闆娘「假互助會」詐數百萬 工讀生、學生都受害 https://bit.ly/2KgVYoe

BB1cJvtH


怕領不到喪葬互助金…鹿谷老人會爆「退會潮」 縣府說話了
鹿谷老人會爆退會潮,南投縣議員吳瑞芳在縣議會請縣府社勞處協助解決。(記者陳鳳麗攝)
怕領不到喪葬互助金…鹿谷老人會爆「退會潮」 縣府說話了 - 南投縣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qZHyp
2021/11/10 17:59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成立32年的南投縣鹿谷鄉老人會今年爆「退會潮」,會員們耳語會領不到喪葬互助金,爭相退出。最近有老人會員過世,家屬領到的喪葬互助金只剩過去的1/3,縣議員吳瑞芳要求縣府協助,不要讓「倒會」耳語變事實。縣府社勞處長林志忠說,上月已先開協調會,近期內會要求老人會開臨時會代大會討論,也建議老人會再招募新會員,以及向企業募款挹注會務。
縣議員吳瑞芳指出,鹿谷老人會成立32年,近幾個月爆發「退會潮」,會員們流傳耳語,老人會設置喪葬互助金,只要有會員過世,其他會員就繳300元,扣除行政費用後給過世會員家屬,但近來喪葬互助金能領回的愈來愈少,有家屬只領到20多萬元,而過去都能領到5、60萬元,接下來可能會「倒會」,就不要再傻傻繳錢。若大家恐慌繼續退會,盼縣府協助解決該問題。
社勞處長林志忠說,10月26日到鹿谷老人會開協調會,與會人員提出不少建議,而站在輔導機關立場,希望老人會做法要與時俱進,讓會務運作正常、收支平衡,應朝招募新會員、向企業募款方向努力,雖然老人會的預決算都有會員大會在審查,但最好收支更透明公開,讓所有會員都知道,才能取信於會員。
林志忠說,鹿谷老人會的會員數一直減少,2007年有2463人,上月只剩1263人,人數腰斬,會費和喪葬互助金自然也銳減。而入會資格雖已從過去68歲以下、身體健康的老人,放寬到75歲以下身體健康老人,但招募的新會員仍少,因此鼓勵老人會能多招新會員加入。
林志忠也說,全縣有71個老人會,其中20個設有喪葬互助金辦法,目前僅鹿谷老人會爆發「退會潮」,近期內會請鹿谷老人會召開臨時會代大會,由會員代表們集思廣益,討論如何解決問題。社勞處也會訪視有設喪葬互助金的老人會,了解會務運作和財務狀況。
怕領不到喪葬互助金…鹿谷老人會爆「退會潮」 縣府說話了 - 南投縣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qZHyp


怕領不到喪葬互助金…鹿谷老人會爆「退會潮」 縣府說話了
 鹿谷老人會爆退會潮,南投縣議員吳瑞芳在縣議會請縣府社勞處協助解決。(記者陳鳳麗攝)
怕領不到喪葬互助金…鹿谷老人會爆「退會潮」 縣府說話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470Znc
 2021/11/10 17:59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成立32年的南投縣鹿谷鄉老人會今年爆「退會潮」,會員們耳語會領不到喪葬互助金,爭相退出。最近有老人會員過世,家屬領到的喪葬互助金只剩過去的1/3,縣議員吳瑞芳要求縣府協助,不要讓「倒會」耳語變事實。縣府社勞處長林志忠說,上月已先開協調會,近期內會要求老人會開臨時會代大會討論,也建議老人會再招募新會員,以及向企業募款挹注會務。
 縣議員吳瑞芳指出,鹿谷老人會成立32年,近幾個月爆發「退會潮」,會員們流傳耳語,老人會設置喪葬互助金,只要有會員過世,其他會員就繳300元,扣除行政費用後給過世會員家屬,但近來喪葬互助金能領回的愈來愈少,有家屬只領到20多萬元,而過去都能領到5、60萬元,接下來可能會「倒會」,就不要再傻傻繳錢。若大家恐慌繼續退會,盼縣府協助解決該問題。
 社勞處長林志忠說,10月26日到鹿谷老人會開協調會,與會人員提出不少建議,而站在輔導機關立場,希望老人會做法要與時俱進,讓會務運作正常、收支平衡,應朝招募新會員、向企業募款方向努力,雖然老人會的預決算都有會員大會在審查,但最好收支更透明公開,讓所有會員都知道,才能取信於會員。
 林志忠說,鹿谷老人會的會員數一直減少,2007年有2463人,上月只剩1263人,人數腰斬,會費和喪葬互助金自然也銳減。而入會資格雖已從過去68歲以下、身體健康的老人,放寬到75歲以下身體健康老人,但招募的新會員仍少,因此鼓勵老人會能多招新會員加入。
 林志忠也說,全縣有71個老人會,其中20個設有喪葬互助金辦法,目前僅鹿谷老人會爆發「退會潮」,近期內會請鹿谷老人會召開臨時會代大會,由會員代表們集思廣益,討論如何解決問題。社勞處也會訪視有設喪葬互助金的老人會,了解會務運作和財務狀況。
怕領不到喪葬互助金…鹿谷老人會爆「退會潮」 縣府說話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470Znc
----------------------------
創「老人會」淘空互助金再宣告倒閉 情侶雙雙被判刑
 梁男與莊女成立老人會,但兩人卻侵佔互助金、會費達213萬餘元,再讓老人會倒閉,台中地院將兩人各判處徒刑2年2月(不得易科罰金)、1年4月(可易科罰金),可上訴。(資料照)
梁男與莊女成立老人會,但兩人卻侵佔互助金、會費達213萬餘元,再讓老人會倒閉,台中地院將兩人各判處徒刑2年2月(不得易科罰金)、1年4月(可易科罰金),可上訴。(資料照)
 2020/09/30 13:01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台中市男子梁錦城與女子莊孟芬是情侶,於2009、2015年陸續成立「國泰老人會」、「大富貴老人會」,梁男並擔任兩個老人會的會長兼主委,向老人收取會費,如老人往生,再發給往生慰問互助金,但兩人卻侵佔互助金、會費達213萬餘元,再讓老人會倒閉,領不到錢的老人家屬憤而提告,兩人坦承部分犯行,台中地院將兩人各依業務侵佔等罪名,判處徒刑2年2月(不得易科罰金)、1年4月(可易科罰金),可上訴。
 判決書指出,梁男與莊女分別擔任上述兩個老人會的會長兼主任委員、帳目管理人,卻利用職務挪用公款,2017起陸續淘空兩個老人會共213萬餘元,兩家老人會無法支付往生老人的慰問互助金,於2018年9月結束營運(倒閉),3名老人或家屬遂控告這對情侶。
 兩人於法院審理時,否認挪用公款,辯稱所有會費都用於發放老人往生慰問金,但兩人並沒有提出有利自己的證據,另有部分款項,則坦承侵佔犯行。
 台中地院法官認為兩人利用老人往生後,家屬需要錢籌辦喪事,此事業深具社會福利性質,卻成為兩人侵佔對象,犯罪時間長達1年,金額高達213萬餘元,抨擊兩人任意挪用互助金,背離老人互助會的福利宗旨,導致兩個老人會倒閉,會員權益受損,兩人各依業務侵佔等罪名,判處徒刑2年2月(不得易科罰金)、1年4月(可易科罰金),可上訴。
創「老人會」淘空互助金再宣告倒閉 情侶雙雙被判刑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25m0x4
---------------------------------
棺材本沒了!和美老人互助會破產 欠7億只剩420萬現金
 和美老人會會員在法庭外確認債權人名單及金額。(記者顏宏駿攝)
和美老人會會員在法庭外確認債權人名單及金額。(記者顏宏駿攝)
 2021/01/27 19:43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彰化縣和美老人會成立互助會長年入不敷出,去年12月29日由彰化地方法院宣告破產,經地院選定律師何崇民擔任破產管理人,今天在彰化地院召開第1次債權人會議,老人會所剩財產不到500萬元,但欠2763名老人共7億3700多萬元債務,原本老人家寄望的不動產已經落空,現金僅有420萬5000多元,其他能變賣的只剩老人會館的辦公家具和運動器具、卡拉OK,所得有限。
 和美鎮老人會互助會於1990年成立,遇有1名會員往生,其他會員就繳100元,若當月有5人往生就繳500元,依此類推,而往生者則依年資領喪葬互助金,隨著老人凋零,互助會發出的喪葬互助金愈來愈多,去年3月共有23名老人往生,爆發財務危機,向法院提出破產聲請。
 今天會中公布2763名債權人名單及債權金額,共有逾200多人出席,律師何崇民面對法庭內爆滿的債權人時強調,自己不是「和美老人會」的委任律師,而是法院指定的「破產管理人」,現今和美老人會已停止運作,但每月仍有水電、電話、電梯保養費要繳納,會裡還有一名支薪的員工(月薪1萬9000元),從去年3月事件爆發以來,平均每月需4萬元的支出,清算早日確定,就可省下支付的費用。
 何崇民說,和美老人會館所在位址,當初由和美老人會募款興建,但土地所有權人是和美鎮公所無償提供使用,因此地上物的所有權人是和美鎮公所,「和美老人會」並無任何不動產。
 他說,債權人還能獲得償金的管道僅剩動產部分,這些動產都擺放在老人會館,將來拍賣所得分潤,大家所得有限,另一管道為向老人會負責人提出刑事訴訟及連帶民事賠償,這部分已由會員代表提出,但他不是該案委託律師,偵審進度如何,他並不知道,將來他會向承辦的檢察官提出列席申請以掌握進度。
 今天除了公布的債權人名單也附帶列出債權人金額,2763名債權人中有1820人請領30萬元,551人請領20至27萬元,其餘為10多萬元。
 出席的會員不解,老人會運作30年,為何一夕之間破產?有會員希望能清查過去30年和美老人會的往生人數及歷年財務紀錄,從中比對就能算出是否有人謀不臧。但律師強調,這需要有公權力介入,這部分已有會員提出訴訟,若有不法,檢方也會調查。
棺材本沒了!和美老人互助會破產 欠7億只剩420萬現金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8ennf
-----------------------------------------
互助會結算繳多年「棺材本」沒了 300多老人陳情請公權力幫忙
 彰化市老人會附設互助會自救會成員,今持布條、海報到彰化縣政府陳情抗議,要求他們棺材錢。(記者張聰秋攝)
互助會結算繳多年「棺材本」沒了 300多老人陳情請公權力幫忙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0LuRma
 2020/02/27 12:17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還我棺材本!」300多名彰化市老人會附設互助會自救會成員,今持布條、海報到彰化縣政府陳情抗議,指控成立30多年的附設互助會無預警宣布結算,會員措手不及指涉互助會有惡意倒閉之虞,自助會要求縣府公權力介入查帳,幫幫長年來「儉腸捏肚」存老本的可憐老人家,要回應該拿回「棺材本」。
 大批陳情民眾聚集縣府廣場,警方調優勢警力到場維護秩序,會員們把多年已繳納的會費收據擺出,密密麻麻,他們說,互助會當初成立的宗旨,希望為老人家存一筆喪葬費用,以利家人處理後事,會員人數最多接近4000多人,目前還有1、2000多人,最高齡99歲,會員每月平均繳納1700元互助金,平均繳納互助金約20萬元到30萬元左右。
 自救會表示,受害會員多數都是經濟弱勢也有夫妻檔,有夫妻長年省吃儉用已繳了100多萬元,也有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獨居老人、資源回收者,每個人辛苦省下吃飯錢按時繳納會費,互助會卻突然宣布要解散結算,結算後每人初估可分回的金額才幾萬元,完全違背互助會成立的宗旨,老人家的心崩潰。
 80多歲阿嬤心痛不已,她說,2003年加入互助會,已繳了30多萬元,一夕間棺材本全沒了,情何以堪!
 老人家聲淚俱下,哀求縣府可憐他們,公權力介入討公道,對此,社會處王蘭心表示,互助會當初成立,沒有依照「內政部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處理原則」規定,完成法令登記程序,縣府請示中央並依照中央指示,經查若是未立案組織、個人從事往生互助會,會員權益受損,可循法律途徑移請司法或警察機關偵辦,調查有無涉及不法,司法訴訟這部分縣府免費法律諮詢服務,可以協助自救會,至於會員和互助會之間的金錢私權,縣府會再函請內政部釋示,協助維護會員的權益。
 彰化市老人互助會新聞稿指出,彰化市老人會和彰化市老人會附設互助會的財務各自獨立,老人會1979 年成立,附設互助會1989年成立,互助會歷經30年時代變遷,大家想法不同,逼不得已之下必須進行清算。
 新聞稿表示,附設互助會日前經代表大會決議結算及處分財產,係因老人會所轄之互助會人數從過去3600餘人迄今減少至2100人,每月約8到11人往生,倘依現存會規每位會員往生,該會向會員每員收取100元,總收取金額21萬元,並由互助會專戶補足最高30萬4000元予往生者家人,每月透支金額超過上百萬元,長年虧損,不堪運作。
 新聞稿強調,為保障現有2100餘位會員權益,會員代表大會決議處分財產淨額併入分配,決議委請會計師辦理互助會結算事宜。
互助會結算繳多年「棺材本」沒了 300多老人陳情請公權力幫忙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0LuRma

3081823_1_13081823_3_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