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1-052008_U20102_M652526_6ae0_temp_160799067942230443_temp_1607995014279_temp_160799516919430241130721088_3694891440549724_5170015775085152084_o131286128_1259755531068332_137842888601774265_n130301488_3536925066361618_4069819650212118372_o3024020201111-052008_U20102_M652528_1e5720201111-052008_U20102_M652527_0d2420201111-052008_U20102_M652526_6ae0 (1)

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5):民俗篇(上)
徐宗懋圖文館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5):民俗篇(上)-風傳媒 https://bit.ly/37cAY9I
中央社
此時正值日本殖民初期,民間仍保存著與晚清時期一致的風貌。(圖/徐宗懋圖文館)
清朝時期的台灣是一個典型的移民社會,所以在宗教、民俗、飲食、服飾、傳統工藝等方面與大陸內地無異,尤其是延續了福建傳來的閩南文化,以及閩西和越東遷移過來的客家文化。本期是約1907年左右日本人所拍攝的臺灣民俗人物照片,包括了販賣食物的兒童、傳統的紡紗、販賣、理髮以及大戶人家的相貌和穿著。此一時期,日本在臺灣的殖民尚未深化,民間基本上仍然是清朝時期的風貌,因此這些影像實際上與晚清時期的臺灣完全一致,也得以讓我們一窺臺灣被割讓予日本前的風土人情。
這座島嶼上的居民自陸或其他島嶼遷移漂洋而來,渡過暗潮洶湧的「黑水溝」驚險地上岸,來到人稱「福爾摩沙」的寶島上。形形色色的人群和其所屬文化來來去去,其中,漢人與中華文化在17至19世紀間在此地深耕,最早一批的渡臺移民大多來自福建、廣東兩省的閩南人和客家人。他們一開始的匯聚地區在西邊沿海,隨後在府城(安平)、諸羅(嘉義)、鳳山(高雄)等地形成大小聚落,後來又有港口城市安平、鹿港與淡水。
閩粵移民多為窮困的農民和漁民,來到臺灣尋找新的耕地和漁場,經歷開山墾荒、篳路藍縷,他們在這片遼闊的墾地出產豐富的作物,使得台灣與中國沿海形成了區域分工,也就是農產品與手工品的交換,貿易組織「郊」,或稱「行郊」、「郊行」出現,或在兩地城市來往,或在多處城市進行單一商品的貿易,港口繁榮起來,便有了「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諺語,不但代表了台灣自南而北的開發順序,更隱約能看出台灣自農轉商的趨勢。
只是在繁華興盛的經濟背後,社會的根基卻不太安定,移民社會同鄉互相扶持的情義,促成同一祖籍的人們集中住處、幹活、做生意在一塊。但越來越重的人口壓力自然造成土地、資源的爭奪或是糾紛,再牽扯上族群間語言、習俗、信仰的殊異,以閩、客及漳、泉之間的械鬥最為常見,次數頻繁,著名的「頂下交拼」甚至影響了取代艋舺商業地位的大稻埕興起。身處異鄉的移民為了尋求心靈上的安定,將生活的中心寄託在家鄉的信仰與廟宇,大小廟宇從此出現於南台灣鄉里之間,而保佑海上航行的媽祖也成為最受崇信的神明之一,而王爺信仰以及玉皇大帝、關公、城隍、觀音與土地公也廣受人民祭拜。
01  販賣果物零食的兒童
一條舖滿石子的街上,四名兒童提著籃子或托著竹篩,上面放著水果與雜貨,沿街叫賣,所賺取的金額可以貼補家用。
歡迎走入徐宗懋的時光隧道,帶您看見世界的全貌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都在這些老照片》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3):臺北篇(上)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4):臺北篇(下)
02  製作木桶的師傅
一名木工師傅蹲坐在騎樓下,留著清代辮子頭,身穿漢人服飾,以傳統工藝製作日常生活用的木桶。
03  紡紗的婦女
一名腳蹬三吋金蓮的中年婦女,用傳統的紡紗機紡織紗布。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5):民俗篇(上)-風傳媒 https://bit.ly/37cAY9I
--------------------------------------

20201118-052221_U20102_M654037_19da20201118-052221_U20102_M654039_abf420201118-052221_U20102_M654038_5e1720201118-052221_U20102_M654037_19da (1)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6):民俗篇(下)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6):民俗篇(下)-風傳媒 https://bit.ly/2KHOSJn
臺南安平是臺灣最早漢人移民聚居的地方,也是第一個漢人政權的政治中心,所以無論是中華文教以及民間禮俗都充滿了傳統的色彩。尤其嘉南平原開發很早,所有富裕的人家全部集中於此,他們優越的經濟能力充分地表現在生活層面上。本期照片反映晚清時期臺灣富裕階層的生活情況,包括他們華麗的穿著、屋內高檔的家具以及各種講究的打扮,都讓我們看到晚清臺灣物質生活豐裕的一面。
成功踏上福爾摩沙的漢人們,首先在西岸沿海聚集。向來注重家庭人倫的漢族,從獨自的住屋慢慢發展成聚落。福建、廣東有幾種較典型的建屋類型:合院、土樓、圍村與街屋,實際台灣早期社會中以合院與街屋為主。在開墾階段,缺乏資金及有技巧的造屋匠師,住屋建築規模往往不大,通常就地取材。農村與漁村間以中小型的合院為主,街屋則常見於較商業的城鎮中。後來社會安定繁榮之後,臺灣首間孔廟建於台南,富商士紳與進士舉人日漸增多,其經濟能立足以興建較大而且規模的宅邸,較為大型的院落住屋漸多,有些宅院裡頭還有花園(園林)的設計。如板橋林本源園邸、桃園大溪李騰芳古宅、彰化馬興益源大厝、臺中霧峰林宅與蘆洲李宅都是傳統閩南式的大型合院住屋。
1860年臺灣開港通商後,對外貿易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繁榮,茶葉、糖以及樟腦等業興起。糖廠和製糖的原料─甘蔗,主要產地為台南附近一帶,茶葉和樟腦產地則分部在北部丘陵區,當時大稻埕成為茶行最集中且興盛的地方,又是富商、文人雅士雲集之處。而這些因商致富之人,發展成功後貢獻鄉梓,受到官府禮遇,往往晉陞成望族巨賈,像是板橋林家便因經營米業、鹽業致富,崛起成為地方望族。
1885年臺灣建省,巡撫劉銘傳以及沈葆楨等官員引入現代化的建設,不過未擴及全島。至此,在台灣的漢人已有一定的聚落規模,且閩南和客家的族群大致分布地區抵定,爭鬥的狀況減少。直至1894年,中日間發生甲午戰爭,清廷將臺灣割讓給了擴張中的大日本帝國,經歷短暫的抵抗後,臺灣就此進入日據殖民時代。
01  富裕家庭的合影
一戶富裕家庭人家的合照,婦女與小孩穿著中國傳統服飾。晚清時期,臺灣由於開港通商,經營商品進出口貿易的商人日益增加,這些商人的家境與生活品質通常也較一般人好。
歡迎走入徐宗懋的時光隧道,帶您看見世界的全貌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都在這些老照片》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3):臺北篇(上)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4):臺北篇(下)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5):民俗篇(上)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6):民俗篇(下)-風傳媒 https://bit.ly/2KHOSJn
02  士紳家庭的母子
02(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一對臺灣士紳家庭的母子合照,衣著光鮮,打扮得宜。
03  婦女傳統髮飾
03(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三名臺灣婦女展示其傳統髮飾。最左邊這位似乎是勞動階級,僅以簡易的頭巾包覆著長髮。由於臺灣漢人大多來自福建泉州或漳州,中間及左邊兩位婦女的髮飾,則近似福建婦女的髮飾。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6):民俗篇(下)-風傳媒 https://bit.ly/2KHOSJn


20201013-032627_U19741_M645521_d29720201013-032627_U19741_M645523_9cea20201013-032627_U19741_M645522_b46720201013-032627_U19741_M645521_d297 (1)

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1):安平篇
徐宗懋圖文館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1):安平篇-風傳媒 https://bit.ly/2V1kOdA
中央社
長老會牧師巴克禮在台南神學院與本地信徒合影。(圖/徐宗懋圖文館)
長老會牧師巴克禮在台南神學院與本地信徒合影。(圖/徐宗懋圖文館)
早期台灣影像已成台灣文化史的顯學,目前有關著作都把愛德華茲和約翰‧湯姆生作為台灣攝影史的鼻祖,時間大約在1865到1873年之間,他們的作品都已經曝光了,而且被多次引用,甚至有不少台灣研究者甚至為約翰‧湯姆生作研究專著。至於這兩位攝影家之後,就跳到1895年日本小川一真現象所沖洗的日軍攻佔台灣的影像,這中間當然還有一些馬偕醫生行醫的照片,不過那是零散的私人照,在攝影史上沒有嚴肅看待,簡單說,從1873年到1895年,這22年台灣攝影史幾乎是空白的。不過,現在徐宗懋圖文館創下了新的紀錄,用119張的底片填補了這個空白,這後面是一段台灣攝影史追尋的傳奇故事。
我們找到了影像包括最早的安平和打狗的紀錄,包括著名的巴克禮牧師和台南士紳的合影,這是目前看到最早有關巴克禮牧師的照片,而且是玻璃底片,等於是台灣攝影史收藏的最高等級。此外,還有甘為霖牧師的夫人、台南士紳的家居生活、早期的象皮病、台南運河、大清海關等,這些都是珍稀的早期台灣影像,前所未見。這中間有一個背景,這些底片總共有119張,一部分是濕版玻璃底片,主要是乾版,攝影者有包括約翰‧湯姆生、愛德華茲、奧爾末以及一些佚名的本地牧師所拍攝的。當年,約翰‧湯姆生從廈門到台灣以後,主要由馬雅各接待,在今天的高雄縣等地拍攝了大約50多張的照片。由於他在廈門拍攝了許多漢人的照片,到了打狗和安平後,對同樣講閩南語的漢人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兩者並沒有基本的區別,所以他拍攝的都是平埔族的影像,造成早期台灣的影像闕如。不過,在這一批底片中,本地牧師所拍攝的影像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漢人的紀錄,非常珍貴。根據推斷,保留這些底片的海斯汀家族在台灣一直待到1930年代才回到加拿大,後來這批底片就安放在家裡倉庫的某個角落,直到10年前才被發現,我們在2016年支付一筆可觀的費用,請了3位同仁專程前往加拿大,小心翼翼地把這119張底片帶回台灣。我們請了影像處理的台灣第一高手周慶輝先生,經過一年多的掃描、修片等整理功夫,把這批底片妥善保存起來,並使用高清晰的檔案來作視覺呈現。接著又請王雅倫教授對內容深入研究,大致上已經理出一個知識的系統,總的來說花了四年的時間,在技術和知識層面上,深耕了底片的內涵與價值,並準備分享於眾。
毫無疑問,這批底片的出土,無論在知識和視覺上,都將改寫台灣攝影史,並成為台灣官方和民間本土收藏的第一奇寶,影響極為深遠。
01最早最清晰的巴克禮牧師影像
(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1875-77,長老會牧師巴克禮在台南神學院與本地信徒合影。這是至今巴克禮牧師最早以及最清晰的影像,目前網路的影像都是模糊不清,而且是巴克禮在日據時代所拍攝的。巴克禮在台南行醫傳教,照片顯示當時信教的安平居民,主要是中上階層的仕族和商人。他們和外商以及傳教士生活圈子接近,也容易接受西方的事務,是第一批接受基督教洗禮的台灣人。反而是更內地的台灣人因為長期受到傳統信仰的影響,與強調「不拜偶像」的基督教發生摩擦和衝突。
歡迎走入徐宗懋的時光隧道,帶您看見世界的全貌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都在這些老照片》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1):安平篇-風傳媒 https://bit.ly/2V1kOdA
02改寫台灣攝影史的視覺震撼
(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這張巴克禮牧師的照片是目前最早最清晰的,由徐宗懋圖文館修飾和製作,它的進一步研究,無論在影像效果和知識上,勢將改寫台灣早期攝影史。
03甘為霖夫人
(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1875-77,甘為霖牧師夫人在台南神學院留影,甘為霖牧師是眼科專家,也是早期來台灣傳教行醫的重要人士。照片中的台南神學院操場上是網球場,反映了即使是來台傳教的牧師,追求最少物欲的生活,但他們的生活水準依然是西方的標準,有著基本的體育休閒活動。


20201030-041928_U18469_M649855_b811

臺北石坊街
1895年,臺北石坊街樣貌。人行道路上,可見以花崗石建造的「急公好義」牌坊,一批民工聚集在牌坊底下,另有居民穿梭其間。較遠方中國式建築,則為臺北西門。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期間,從上海、蘇州等地募資,成立興市公司,並在臺北城內建造石坊街、西門街等,打造成一條繁榮的商店街。

20201030-041928_U18469_M649853_37ed20201030-041928_U18469_M649852_65b520201021-051507_U10931_M647656_935c

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3):臺北篇(上)
徐宗懋圖文館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3):臺北篇(上)-風傳媒 https://bit.ly/2UVPVam
中央社
晚清時期,臺北府的影像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1895年日軍佔領北台灣後,隨軍記者所拍攝的照片,後來由小川一真寫真館所沖洗編印的寫真帖,也有實體的蛋白照片。這一年剛好是台灣割讓給日本的年份,小川一真所沖洗的照片如實地反映晚清時期的臺北城,包括著名的承恩門(北門)、小南門、石坊街、布政使司等著名的城市景觀。另外,1901年,在台灣的日本寫真館也沖印了一批台灣寫真帖,雖然離日本佔領臺北已經有六年了,但殖民當局尚未充分展開殖民建設,日式房屋仍然不多,晚清時期臺北的主要建築都在,包括東門、文武廟、登瀛書院等等,這些後來都拆掉了,所以所記錄的都是非常珍貴的影像。
晚清台灣的發展重點逐漸由南部遷往北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茶業貿易的興起,種茶的主要區域集中在北部苗栗、新竹、桃園三個地帶,以及臺北縣的山區。由於這些山坡或高地位於北回歸線以北,所以氣溫較寒,適合種植茶葉。茶葉出口主要是經過北部的河運和路運,集中到臺北艋舺和大稻埕兩個地方,因此中外商人紛紛在這兩個淡水河港口設置洋行,將集中到此地的茶葉,進行處理和包裝,再裝到較大的輪船,循淡水河運送到海外。由於茶業貿易的盛行,艋舺和大稻埕逐漸成為人口聚居地,商業繁榮帶來了各行各業的興起,包括餐廳、旅館、戲院、南北貨店以及各種輕工業產品的買賣,至於由大陸祖居地遷移到臺灣北部的廟宇更不乏其數。1879年,臺北正式開府,由於因應人口的增長所帶來的行政管理問題,1882-1884年之間,由北部仕紳出資,在艋舺和大稻埕之間的平地上蓋了臺北城。剛好1884年爆發了中法戰爭,法國攻擊福州港、基隆港以及淡水港,在這三個港口,中法兩軍出現激烈的戰鬥。由於戰場都是在北部,不似過去敵人都由南方進攻,這使得北部不僅在經濟地位上提升,連國防的重要性也遠高於過去。1885年,為了因應西方列強由海上侵略,清廷決定加強臺灣的防衛地位,將臺灣由福建省臺灣府提升為臺灣省,並將省城設於臺北城,這是臺北成為臺灣首府之始。我們這一期所提供的影像主要是小川一真所留下的臺北府城的景觀,透過高端的數位上色技巧,一百多年前的臺北城重現眼前,令人心動不已。
01臺北府城北門原貌
1895年,臺北府城北門樣貌,進城門內的中間建築為臺北府城隍廟,此外可清楚看見晚清臺北城的建築景觀。北門又名「承恩門」,是臺北府城的正門,主要通往大稻埕。清末,隨著北臺灣茶葉生產和貿易興起,清政府在大稻埕和艋舺之間興建臺北城,於1884年落成。
歡迎走入徐宗懋的時光隧道,帶您看見世界的全貌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都在這些老照片》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1):安平篇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2):打狗篇
02北門及城牆
臺北城北門及保留十分完整的城牆,進出城門之居民絡繹不絕;本照片由城內往外拍攝,極為珍貴。北門為臺北城正門,除作為大稻埕居民進城與出城的主要通道,也因城門方位面向淡水河,也著重防禦功能。此外,還在城門北側增建一道方形的外廓(俗稱「甕城」),將城門半面包圍,主城門和外城門的位置在不同軸線上,以防止敵軍破門後直接衝進主城門。
03臺北石坊街
1895年,臺北石坊街樣貌。人行道路上,可見以花崗石建造的「急公好義」牌坊,一批民工聚集在牌坊底下,另有居民穿梭其間。較遠方中國式建築,則為臺北西門。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期間,從上海、蘇州等地募資,成立興市公司,並在臺北城內建造石坊街、西門街等,打造成一條繁榮的商店街。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3):臺北篇(上)-風傳媒 https://bit.ly/2UVPVam


20201103-051838_U19741_M650611_a82020201103-051838_U19741_M650613_7e4620201103-051838_U19741_M650612_3f4c20201103-051838_U19741_M650611_a820 (1)

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4):臺北篇(下)
徐宗懋圖文館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4):臺北篇(下)-風傳媒 https://bit.ly/3nUzo2R
中央社
在125年前的大稻埕碼頭,有臺灣婦女正在河邊洗衣服。(圖/徐宗懋圖文館)
在125年前的大稻埕碼頭,有臺灣婦女正在河邊洗衣服。(圖/徐宗懋圖文館)
1901年,在台灣的日本寫真館所出版的台灣寫真帖中,反映了仍然是晚清時期的台灣,當時日本殖民建設尚未真正開始,所以寫真帖所呈現的都是清朝的建築,本期主要介紹的是大稻埕和淡水港一帶的景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稻埕德商洋行的建築,當時也作為德國領事館,處理領事事務。在我們這一期所提供的照片中,德國領事館前方有劉銘傳時期留下的火車鐵軌,這個畫面頗令人震撼。因為劉銘傳建設鐵路由臺北到新竹,臺北的終站就在大稻埕,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歷史照片中有劉銘傳建造的鐵軌的真實畫面。
除此以外,淡水的建昌街也躍入眼前,從畫面看這一條街好像不怎麼樣,可是在晚清時期,這是淡水最繁榮的一條商業街。這是劉銘傳和北部富商林本源一起設置建商公司後所開闢的一條西式街道,街的兩邊有洋行、商店以及各種商業設施,在當時是全台灣最有規劃的西式道路,從照片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建商街原始的面貌。當然,隨著大稻埕其他市街的興起,尤其到了1920年代的全盛時期,建商街許多商家紛紛遷出,難免步入沒落的結局。此外,大稻埕的港口照片也非常吸引人,遠處我們可以看到晚清時期的石橋,是非常罕見的歷史畫面,這張照片由徐宗懋圖文館的高級數位工藝師著色,色彩鮮豔古樸,猶如梵谷的油畫,可以說是早期台灣歷史影像的經典作品。除了大稻埕和淡水河港外,林家花園也是北部的勝景,這裡貼出了兩張林家花園的照片,拍攝時間約在1905年左右,當時林本源家族已有一部分遷往廈門,可是建築的風貌依然,尤其代表中華古風的祠堂更是反映了晚清臺灣漢人文化的風貌。
總體來說,除了臺北城區之外,在周邊的大稻埕、淡水和板橋,以及這些地方中間的農田,都是晚清時期的典型臺灣景觀,透過攝影師留下的影像記錄以及我們數位工藝師精湛的技術,得以完整重現、歷歷在目,對於重建早期臺灣歷史影像具有重要的意義。
01淡水河大稻埕碼頭
1895年,右方為臺北大稻埕地區的民居,左方為跨越淡水河的木製鐵道橋。近處是大稻埕的渡船口,並有臺灣婦女正在洗衣服。較遠處的山,是淡水山脈的一部分。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4):臺北篇(下)-風傳媒 https://bit.ly/3nUzo2R
02大稻埕德商公泰洋行
(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光緒年間,大稻埕德商公泰洋行臨近鐵路,大稻埕車站在其附近。1861年9月起,德國在北臺灣開辦領事業務,在大稻埕設立公泰洋行作為貿易之所,後來再轉變成德國領事館。而臨近公泰洋行的大稻埕車站,為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期間興建,隨著基隆到新竹的鐵路通車後而啟用。這個車站臺灣第一個火車站,也是第一代的臺北車站。
03筆直的大稻埕建昌街
(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大稻埕建昌街街景,是臺北最早的洋樓街。晚清時期,臺灣巡撫劉銘傳邀請板橋林家林維源與大稻埕富紳李春生合資成立「建昌公司」,並開闢建昌街,廣設洋樓店鋪供外商使用居住,洋行紛紛設立,臺灣第一所電報學堂亦設於建昌街。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4):臺北篇(下)-風傳媒 https://bit.ly/3nUzo2R


20201021-043900_U10931_M647636_bbab20201021-051507_U10931_M647656_935c20201021-051507_U10931_M647653_191620201021-051507_U10931_M647652_bbab

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2):打狗篇
徐宗懋圖文館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2):打狗篇-風傳媒 https://bit.ly/36435Z8
中央社
在早期台灣開發史中,除了安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打狗港,日據時代根據日本的發音改為高雄,儘管如此,提到早期台灣的發展史,一般人使用的仍然是打狗港。鄭成功率軍由廈門攻打據守安平港的荷蘭人,當時安平是台灣第一大港,由於有著嘉南平原的腹地,可以種植各種農產品,也可以往中央山脈一帶獵捕獸類,因此就經濟條件來講,自然是台灣第一大港。鄭成功率兵驅除荷蘭人之後,使用荷蘭人所留下的熱蘭遮城,成為自己東寧府的府邸。接著施琅將軍率兵攻打台灣,鄭成攻的孫子鄭克塽投降,台灣正式劃入中國版圖。
整整兩百多年的大清歷史中,安平都是首府,也是台灣的政治、經濟和文教中心,不過到了晚清時期,安平港淤泥,大船無法停靠,於是打狗港興起。最早明鄭也在今天的高雄一帶設鳳山縣,並且派兵駐守,但港口主要還是使用安平港作為對外貿易的港口。在安平港不堪使用後,所有船隻都停靠在打狗港。不過這裡就產生一個問題,港口雖然是在打狗,可是重要的經濟和人口中心卻是在台南,也就是當時的台灣府。因此,一般的作法就是在打狗靠岸登陸,並經由陸路再轉往台南,這是由大陸來台灣的基本途徑。譬如巴克禮牧師、馬雅各牧師,以及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等,都是由廈門搭船,先抵達打狗港再由陸路轉往安平。1860年英法聯軍之後,中國五口通商,許多港口紛紛開放給洋商進駐,打狗港也成為開放行列的新城市,旗津一帶有了外商定居的地區,帶來了洋行以及傳教士,興建了教堂,打狗也開始接受近代商業和文化的影響。到了日據時代,打狗港變成高雄更進一步發展蓬勃,一躍為台灣第二大城市,台灣光復以後,高雄更成為國際港都,最高排名時,港口進出口量名列世界第三。
我們收藏的玻璃底片中也有許多打狗的影像,過去都是使用愛德華茲以及約翰‧湯姆生在高雄縣內所拍攝的平埔族照片,鮮少有打狗港本身的畫面,這裡我們發表一百五十多年前打狗港的風貌,包括旗津港以及英國領事館下方的建築和沙灘,當然還有遠自高雄縣臨海一帶的地形以及人文景觀,這些都是台灣攝影史最早期的稀世影像,畫面亮麗華美,無不令人心動不已。
01安平碼頭邊的德記洋行
光緒初期,英商德記洋行座落於安平碼頭邊的建築,僱用當地人搬運貨物,主要輸出品為米、茶及糖,輸入品為鴉片。
歡迎走入徐宗懋的時光隧道,帶您看見世界的全貌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都在這些老照片》
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1):安平篇
02旗津海岸的商業貿易
光緒初期,旗津海岸處商船貿易往來的情景。清政府在1862年在此地設立旗後海關分關,並正式開港通商,當時外國商貿往來於此匯聚。(約翰‧湯姆遜攝影)
03平埔族民居
19世紀末,一處平埔族傳統民居,門口放置簡單的農具,左側為用竹子搭建的牛棚,右前方則種植木瓜。這樣的住宅型式在當時經常可見,在攝影師眼中算得上是乾淨、整潔、舒適。(約翰‧湯姆遜攝影)世界時光走廊》晚清台灣稀世影像系列(2):打狗篇-風傳媒 https://bit.ly/36435Z8


(1)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127243580_3651653044855453_8693612915214497130_n126315402_3651671711520253_3641532638173152500_n127033817_3651653154855442_2128292307536983681_n126906171_3651653734855384_842600735309078703_n127002576_3651653394855418_346742947422320239_n127484239_3651653594855398_7083293199984196807_n127001018_3651653028188788_1899410218538116690_n126906294_3651653214855436_5295811447965623271_n127237442_3651653264855431_7882663501799727554_n126958533_3651653624855395_5063785541466005378_n127034469_3651653694855388_6936420595026675862_n126933145_3651653504855407_7346543189889784149_n


1311658293339713119280331004


2020-12-09_092742

294152942629425294242942329422294212942029419294182941729416


晚清老照片:安定門甕城很壯觀,五品文官與妻子合影

0DC67AC0447Aw900h634EF8FA0E60A7Dw900h5636FC1346195F8w900h6162103BACB03AEw900h649E1B0DBF11698w900h633B78668D85DB6w900h583F1E1ECEBD525w900h628AE3F055B6613w900h617446668FF1D3Cw900h628tempFileForShare_20221021-131910tempFileForShare_20221021-131740

晚清老照片:安定門甕城很壯觀,五品文官與妻子合影


 

晚清人物老照片:勞動婦女在鏡頭前很緊張,直隸總督表情威嚴

75ACA9FCE69Ew700h8001C3B21792CC7w700h9743F4E1E710B13w700h921FEEF80A1B677w700h99046821577118Aw700h9856CC3399F4E1Dw900h631DDA308B28D43w900h624C5DDB49C47AAw700h986362E3D5E29D3w700h947BC8B24796131w700h843

晚清人物老照片:勞動婦女在鏡頭前很緊張,直隸總督表情威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