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是所有的佛經一開始都有這四個字,是指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佛陀回答道:「你們每個人都要發心,把我說過的話結集成經典,流傳於人間,如要取信於人,就用『如是我聞』吧!」「如是我聞」就是遵佛遺教/紀曉嵐-乾隆年間的進士-擔任《四庫全書》總妙解乾隆是「老頭子」。圖為清代朗世寧所繪乾隆皇帝像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金剛經中的「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金剛經中的「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金剛經中的「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

金剛經中的「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如何理解?
2017-12-05 金剛經中的「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是什麼意思?
大日明王上師:
原文是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 應當這樣安住,這樣修行降伏自心。
前半句不能少: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發了菩提心的人,應當這樣安住,這樣修行降伏自心。
上師說: 經文大部分都是研究語言用法了,我講法都是把精髓提煉了。很多人讀誦經文認為好像是修行,其實都不知道學什麼。
所以, 一部經文隨便斷章取義, 拿出其中一段話,放在其他地方還會誤導信眾。因此學佛一定要有明師的指引。
金剛經還有一句「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這句經文, 之前沒有跟隨上師修行的時候,看了很多地方的開示都不明白, 包括網上看到南懷瑾老師的, 後來祈請上師開示,立刻茅塞頓開。。。
大日明王上師:
當你到達智慧的彼岸時, 就連佛法的度舟都要舍掉, 何況世間的這些貪執掛礙和錢財名利嗎?
金剛經是大乘的教法, 一般信眾讀誦或者抄寫是很難理解經文中的妙處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z2ay223.html
---------------
南師懷瑾先生
來源:《金剛經說什麼》
分割線
如何把煩惱降伏下去,佛答復得那麼輕鬆:「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這樣住,就是這樣降伏你的心。換言之,你問問題的時侯,你的心已經沒有煩惱了,就在這個時侯,就是禪宗所謂當下即是,當念即是,不要另外去想一個方法。
  譬如我們信佛的,或者信其他宗教的人,一念之間要懺悔,這麼一寧靜的時侯,就是佛的境界,你的煩惱已經沒有了,再沒有第二個方法。如果你硬要想辦法把這個煩惱怎麼降伏下去,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擾亂,並不能夠使你安住,這是又進一步的道理。
  再進一步的道理,《金剛經》的內容是大乘佛法的大智慧成就,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之處,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這個智慧包括了一切的功德,一切至善的成就,所以般若是智慧的成就。
  現在講大乘的智慧,「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你那個時侯,已經安住了;不過剎那之間你不能把握而已,因為它太快了。如果你能夠把握這一剎那之間的安住,就可以到家了。這個是重點,整個《金剛經》全部講完,就是教我們如何住,也就是無所住,不需要住。前面我們提到過,一個學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幾個月,你看他很有功夫,但是他的功夫是慢慢累積來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可是,此心本來不住。怎麼說呢?譬如我現在講話,從八點鐘開始講到現在,二十分鐘了,每一句話都是我心裡講出來的,講過了如行雲流水都沒有了,「無所住」。如果我有所住,老是注意講幾分鐘,我就不能講話了,因為心住於時計。諸位假使聽了一句話,心裡在批判,這一句話好,那一句亂七八糟,你心在想,下一句也聽不進去了,因為你有所住。
  所以大乘佛法,如何才能安住?無所住即是住。拿禪宗來講,住即不住,不住即住。無所住,即是住。所以人生修養到這個境界,就是所謂如來,心如明鏡,此心打掃得幹乾淨淨,沒有主觀,沒有成見,物來則應。事情一來,這個鏡子就反應出來,今天喜怒哀樂來,就有喜怒哀樂,過去不留,一切事情過去了就不留。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他是學禪的,他的詩文境界高,與佛法、禪的境界相合。他有個名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這是千古的名句,因為他學佛,懂了這個道理。人似秋鴻來有信,蘇東坡要到鄉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個地方,答應了今年再來,果然來了。事如春夢了無痕,一切的事情過了,象春天的夢一樣,人到了春天愛睡覺,睡多了就夢多,夢醒了,夢留不住,無痕跡。人生本來如大夢,一切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如江水東流,一去不回頭。老年人常回憶,想當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尋煩惱,因為一切事不能回頭的,像春夢一樣了無痕的。
  人生真正體會到事如春夢了無痕,就不須要再研究《金剛經》了。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這個心無所謂降,不需要降。煩惱的自性本來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樂,憂悲苦惱,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坐下來的時侯,一切都沒有了,永遠拉不回來了。  https://is.gd/BK6MEd
---------------
"應如是。bai。住,如是降伏其心「出自後秦時期鳩摩。du。羅什所翻譯的。zhi。《金剛經》,直譯是:應當象這樣去。dao。安住,去降伏自己的心。
如是,意為如此,這樣。 事物的本來面目。 "實事求是"一詞,就是說要如是(如實、客觀)的做事。
關於"如是",佛家認為是用來表述真如佛性(真如實相)的用語。 根據佛光山星雲大師監修、慈怡法師主編《佛光大辭典》:"【如是】...... 為表示諸法實相之語。 例如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的《法華經·卷一·方便品》所舉之'十如是',即是一例。 "
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
《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 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
所謂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 所說發菩提心,這個心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一大藏教人只說此心。
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覺時,嘆曰:
"奇哉! 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
可見人人本來是佛、都有德相,而我們現在還是眾生者,只是有妄想執著罷了,所以《金剛經》叫我們要如是降伏其心。
佛所說法,只要人識得此心。
-------------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bai。其心"出。du。自後秦時期鳩摩羅什所翻譯的《金剛經》zhi。,直譯是:應當象這樣。dao。去安住,去降伏自己的心。
如是,意為如此,這樣。 事物的本來面目。 "實事求是"一詞,就是說要如是(如實、客觀)的做事。
關於"如是",佛家認為是用來表述真如佛性(真如實相)的用語。 根據佛光山星雲大師監修、慈怡法師主編《佛光大辭典》:"【如是】...... 為表示諸法實相之語。 例如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的《法華經·卷一·方便品》所舉之'十如是',即是一例。 "
這句話是佛陀回答須菩提長老的「雲何應住? 雲何降伏其心?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佛陀講到此處時,明顯地放慢了語速:「對於那此已經發心修行、誓願成佛的善男子、善女人們——"佛陀停頓了一下後說,"應這樣住,應這樣降伏其心。 "說完佛陀閉上了眼睛。
擴展資料。
《金剛經·善現啟請分》雲: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 須菩提! 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汝今諦聽! 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
釋義。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這時,眾僧中年長德高、解空第一的須菩提長老,從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來,他用最尊貴的禮儀,虔誠恭敬地向佛行禮並對佛說道:世間希有難得的世尊! 您善於護持眷念諸菩薩,善於囑咐指導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
世尊,倘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發願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那麼他們應如何使這個菩提心常住不退呢? 如果他們起了妄念的時候,又要怎樣去降伏他的妄心呢?
佛言:善哉,善哉。 須菩提! 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佛言:善哉,善哉。 須菩提! 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佛陀贊許道:很好,很好。 須菩提,正如你所說的那樣,佛善於護持眷念諸位菩薩,善於囑咐指導諸位菩薩。
汝今諦聽! 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汝今諦聽! 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釋義:你們現在認真地細心靜聽,我將為你們宣說。 善男子、善女人,發願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就應該如此這般地保住菩提心,就應該要這樣去降伏妄念心。


持經功德者,意即是「受持此經,功德無量」之謂也。
修持《金剛經》一共有十種方法,也就是「十法行」。
(一)書寫,恭敬書寫本經,這就是修行;
(二)供養,將經典供奉在塔裏、佛殿裏,以此誠心供養,也是修行;
(三)施他,就是印經布施他人,使經典能夠廣為流傳;
(四)諦聽,用心地聽聞經義,這也是修行之一;
(五)宣說,聽聞了經義之後,能夠為別人講解經文,解除文字障礙;
(六)受持,自己能持這個道理,在生活之中,廣大地發揮,也是修行;
(七)開演,把義理詳細地宣說,令他人也能徹知徹悟;
(八)諷誦,讀誦《金剛經》也是修行;
(九)思惟,就是深入義理,靜默思想,以發衍經義的甚深奧妙之理;
(十)修習,也就是因思而行,證入聖果。
----------
《金剛經》第十五品持經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解讀】持經作佛要知佛的心,釋迦傳心不傳文。經中法語在心語,苦口婆心、用有為福報無量數目比明心。梁武帝佛教治國、宗教倡宏的形式古今無二人。福德修的似天大,廣修外佛形式不悟心、持經理明透徹悟明心,抱著經中法語不放,誤已誤人負世尊。真經是拋經棄文、捨掉一切、抱住自我如來心。先在有為天地萬物窮追不捨,窮盡源根。因為什麼忽而有個無量虛空天地人?明心是用心觀照,用覺徹悟,別死摳經中法語文。經中要的是大徹大悟大覺的心,不是觀經寫論文,不考物理不考分,棄經自佛問自佛。自佛聞問題,自佛答問題,自佛釋未知,自佛解根底。要的是說不完的理,寫不盡的文,要有一語一字就不給分。這是人類無字真經,出在不二門。打開心靈窗,敞開金剛法眼門。應無所住就入門,四句偈語不哄人,真經在心不文。自佛自尊是供養,自佛祥光瑞彩、圍繞花香塔,周遍法界處處有天人。持經聞法者,個個是佛根,天人阿修羅,全都是個人。佛法真宗理,不神不秘不迷人,以經書法相法語佛號諸幻為真,是自迷自心的自迷人。勿怨佛法,因為你不悟理不明心,處處地地拜佛去求神,根源是神相佛相迷住心,因此失佛根,回過頭來快悟心!
【解說】佛說:「須菩提!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於一日之間,早晨以相當於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中午又以相當於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晚上也以相當於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如此經百千萬億劫之久,一日三次皆如此布施,自當得布施之福。如果有人,聽說此經,而能篤信不違逆,那麼他所得的福德則勝過前面說的以身命布施的人。何況是手書口誦,為人解說此經的意義,不但明自性,還要使人人見性,善根純熟,其所得的福德之無量,更不用說了。須菩提!簡而言之,因為此經所得的福德不以心思口議,不可以多少稱量,實是無邊際的功德。而此經在於讓我們妙用本性,是大乘菩薩的最上乘,所以我為啟發大乘人,說明此真空之妙;為啟發最上乘的人,說明此般若之法。如有大慧根的人,持此大乘經典,廣為人闡發妙旨,印契佛旨,所成就之功德,我全部知道,也全都看得到。這種人既能成就此功德,就足以能擔任如來無上菩提正法。這就是為什麼喜好小乘法的人,局於妄心,不免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等私見,對此大乘最上乘法,不能理解,不能聽受讀誦,更不能為人解說此經。須菩提!無論是什麼人,在什麼地方,講解此經,那麼無論天、人、鬼神都會齊來護衛法身,皆來供養。當知此經所在之處,即等於是佛塔的地方。皆應尊敬法身,作禮圍繞,並帶香花來此處供奉。」
《金剛經》第15品持經功德 https://bit.ly/2F7phH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