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袁枚《隨園詩話》《祭妹文》《隨園食單》隨提倡女性文學「清代駢文八大家」乾隆三大家「江右三大家」清代三大尺牘-年廿四中進士-卅八歲即辭官還鄉-文藝取財萬貫。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天亦不能做主,而況於人乎?」/在縣內布有大量耳目,暗中將土豪惡霸、劣紳奸人名冊紀錄,每當有案件發生,他就一一核對名冊,並與當地的地方人士合作破案,他處罰壞人,用刑謹慎,但卻會將他們的敗行劣跡寫成文章,公告在縣衙,改過三年之後,方才撕毀布告,故惡人互相警戒,不敢犯法。兩江總督尹繼善稱讚他:「可謂宰相必用讀書人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0-03-09_073001

《子不語》,又名《新齊諧》,文言筆記志怪,清代袁枚著,共24卷,又有續集10卷。書成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以前,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一書齊名,兩人也曾在各自的著作中提起對方,有「南袁北紀」之說,而《子不語》與《閱微草堂筆記》也紀錄了許多相同的故事,如《關神下乩》、《鬼怕冷淡》等。
釋題
「子不語」一語取自《論語·述而》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意思是孔子絕口不談關於「怪異、暴力、悖亂、靈異」等事。《子不語》書成後,袁枚發現元朝人小說部中已有此書名,又改為《新齊諧》[1],取自莊子《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內容架構
《子不語》一書大多是記述鬼故事,大多來自袁枚親朋好友的口述;一小部份來自官方的邸報或公文,對此袁枚都會註明出處,如卷一《常格述冤》開頭即標注「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閱邸抄」。《子不語》敘事簡潔婉曲,魯迅謂:「屏去雕飾,反近自然。」,又說「然過於率意,亦多蕪穢。」[2]《子不語》記述之故事約有一千則,名篇有《兔兒神》、《蔡書生》、《李通判》、《關神下乩》、《成神不必賢人》、《窮鬼祟人富鬼不崇人》等。
除了鬼故事外,也記有奇異的故事,比如一篇詐騙集團的故事《偷靴》,曾被選入臺灣國民中學國文教材。


子不語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是清朝的大文學家,也是著名的詩人。他曾官任江寧知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他最膾炙人口的就是《祭妹文》,本篇《子不語》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子不語》是清朝大文學家袁枚的筆記小說集。全書二十四卷又續編十卷,共三十四卷。這本書是以《論語·述而》中提到「子不語怪力亂神」而得名。
    當這本書剛完成之際,意外發現元朝已有同樣的書名,遂以《莊子·逍遙游》中「齊諧者,志怪者也」之意改為《新齊諧》,但到了後期大家仍沿用《子不語》的書名。
    這本書是仿六朝志怪小說及《聊齋志異》,其中因果報應、荒誕迷信的成分居多。部分篇章從偶然、獵奇的角度來寫不用怕鬼怪的故事。袁枚的文筆行雲流水,十分酣暢,令人讀之愉悅。
袁枚自序/
    古人有云:「怪、力、亂、神」,子所不語也。但《繫詞》中卻提到了「龍血」、「鬼車」等一類超自然現象;而在古 書《雅》、《頌》中也記載了「玄鳥生商」,「牛羊飼稷」等一類不可思議的事物。左丘明是孔孟聖人的弟子,他對於內外傳語等此四者都非常地精通,又何故言說這些怪力亂神?其實,根本就是一場誤會,蓋聖人教人的重點無外乎「文、行、忠、信」而已,此外則「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此乃立人道之極也。
    《周易》取象幽渺,詩人自記祥瑞,左氏恢奇多聞,垂為文章,所以窮天地之變也,其理皆並行而不悖。
    我生平沒有什麼嗜好,舉凡飲酒、度曲、博弈等一類遊戲,我固然可以與大家同歡,但卻沒有一樣能精通。我除了文史可以自娛娛人以外,沒有什麼專長。
    我的興趣就是廣泛蒐集民間的奇聞軼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但並不為所惑;這就好比美食主義的人一定要吃遍山珍海味才能感到滿足,若不吃遍蟻卵野菜,脾胃就會覺得不能滿足;又好比喜歡音樂的人,基本上都聽過六藝中的《咸》、《韶》等一類古典的音樂,但若不能廣泛涉獵邊疆少數民族的音樂,那麼就未免太過偏狹或孤陋寡聞了。   
    我的座右銘就是以自信取代平庸,以驚險刺激來取代無聊慵懶。就好比下棋的人,他們如此精通棋藝,可以稱之為專業,像我這樣的嗜好或許也可以成為世間的一項娛樂吧。   
    古代的顏魯公、李鄴侯雖然對國家都有重大的貢獻,但是他們也都喜好談論神仙鬼怪一類的事;韓昌黎喜談待人接物的基本大道理,但他也喜愛談論各類怪誕無稽的事;徐騎省排斥佛教、老莊等一類的思想,但他也喜歡一些奇聞軼事,他門下有些弟子也會偽造一些異聞來討好他。   
    以上四位賢者的長處,我都不具備;但四位賢者的短處,我正好可以發揮。   
    這本書剛完成時,便取名為《子不語》,但後來聽說元代有同樣的書名,於是便改名為《新齊諧》。
選譯自《子不語》
原作者/袁枚
子不語 http://bit.ly/3cRAF6a

2020-03-09_0732282020-03-09_073301

子不語


子不語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20-03-09_073457

「怪、力、亂、神」,子所不語也。然「龍血」、「鬼車」,《繫辭》語之;「玄鳥生商」、「牛羊飼稷」,《雅》、《頌》語之。左丘明親受業於聖人,而內外傳語此四者尤詳,厥何故歟?蓋聖人教人「文、行、忠、信」而已,此外則「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所以立人道之極也。《周易》取象幽渺,詩人自記祥瑞,左氏恢奇多聞,垂為文章,所以窮天地之變也,其理皆並行而不悖。
餘生平寡嗜好,凡飲酒、度曲、摴蒱,可以接群居之歡者,一無能焉,文史外無以自娛,乃廣采遊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非有所惑也。譬如嗜味者饜八珍矣,而不廣嚐夫蚳醢葵菹則脾困;嗜音者備《咸》、《韶》矣,而不旁及於侏㒧僸𠇱則耳狹。以妄驅庸,以駭起惰,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是亦裨諶適野之一樂也。昔顏魯公、李鄴侯功在社稷,而好談神怪;韓昌黎以道自任,而喜駁雜無稽之談;徐騎省排斥佛、老,而好采異聞,門下士竟有偽造以取媚者。四賢之長,吾無能為役也;四賢之短,則吾竊取之矣。
書成,初名《子不語》,後見元人說部有雷同者,乃改為《新齊諧》雲。

子不語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子不語》,又名《新齊諧》,文言筆記小說,清代袁枚著,共24卷,又有續集10卷。與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一書齊名。
「子不語」一語取自《論語•述而》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意思是孔子絕口不談,關於「怪異、暴力、悖亂、神鬼」等事。《子不語》書成後,卻發現元人新部中已有此書名,又改為《新齊諧》,取自莊子《南華經•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子不語》一書大多是記述鬼怪故事,大多來自袁枚的親朋好友口述;一小部份來自官方的邸報或公文,對此袁枚都會註明出處,如卷一《常格述冤》開頭即標注「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閱邸抄」。《子不語》敘事簡潔婉曲,魯迅謂:「屏去雕飾,反近自然。」《子不語》記述之故事約有一千則,名篇有〈兔兒神〉、〈關神下乩〉、〈成神不必賢人〉等。


喜歡看奇幻或鬼怪故事的朋友,一定也對《聊齋誌異》感到非常有興趣。但今天要向大家介紹一本同樣離奇又詭異的奇書,那就是《子不語》!裡面不但有好兄弟,甚至還有「人獸雜交」的瘋狂故事。
《子不語》,又名《新齊諧》,作者為清代的袁枚。取名為此,是由「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話而來,可想而知這本書是走什麼風格啦
《子不語》中的篇章,大多數都是情節詭異、題材離奇的鬼故事,虛構的成分較多,但其中也有少部分是由作者親耳聽聞的,人們流傳的鄉野傳說也被記載在裡面,《子不語》的〈卷十九‧熊太太〉就是一例──
熊不吃人,還幫治傷
在康熙年間,北京城裡住著一位姓伍的三等侍衛。有次他跟著皇上到獵場打獵,因故墜入山澗,受傷很重,他覺得恐怕是死定了。
他餓了三天,就在他快死的時候,忽然有一隻熊路過,把他帶回了居住的山洞。熊不但沒有吃他,還摘了新鮮水果給他充飢,並大方地把抓回來的獵物分給他吃,怕他不吃生肉,還生火將肉弄熟餵給他吃,還以為自己要變成盤中飧的伍先生,一整個受寵若驚啊!
▲動物,熊,棕熊,。(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伍侍衛在野外餓三天,沒想到卻被熊給救活了。(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偷看他下體,露出詭異笑容
伍先生的傷一天天好轉,對熊也不再害怕。但他覺得很奇怪,為何他在小便時,熊會看著他的私處,露出讓人發寒的笑容呢?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頭熊是母熊!於是他們就……啪上了。
人與熊之間純潔的友誼,在此三觀盡毀!成為夫妻的他們,還有了三個健康的兒子(不要問我怎麼生的),個個都身強體壯。他們就以山洞為家,過了十幾年的愉快日子。雖然熊不同意伍先生回去故鄉,但當兒子長大後,表示想到外面見見世面時,熊倒是欣然接受了。
人們都叫他熊太太
大兒子的體魄過人,在京城考中了武舉,官至藍翎侍衛。孝順的他,就把父母接回京城享福了。而這位熊媽呢,就被人們稱作「熊太太」。因為牠不會說話,就以雙手交叉胸前的方式來向大家答禮。到了京城十多年後,牠壽命已盡,安詳地過世了。
以上就是《子不語》其中一篇的故事啦。腦洞大開的劇情,一點都不像很久以前的人寫的,根本每一篇都值得被畫成短篇漫畫!喜歡古風異色題材的朋友,快去圖書館找來看吧~清朝人太會玩!皇帝侍衛落難娶了「救命恩熊」生三子  http://bit.ly/2IsF1CE


子不語[清朝文學家袁枚著筆記小品]:《子不語》,清代文學家袁枚的筆記小說 -百科知識中文網


下載 (44)ace33b9f592d252864bbad8cee69b1a5e4ed67b2images (56)images (55)8948740孔子遇鬼anBnauM3XxMTOwMjM5EzM1gTM3QTM3IDO1gzMxADMwAzMxAzLxM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

志怪雜談社:《子不語》聊齋之外的鬼怪小說集大成者
​《子不語》(又名《新齊諧》),是清朝中葉著名文學家袁枚撰寫的一部筆記小品,共二十四卷。其得名源於《論語·述而》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表明所記正是孔子所「不語」者。多記述奇聞異事、奇人鬼怪,全篇行文流暢。
​在《子不語》自序中,袁枚鮮明地提到了自己的創作主旨:「文史外無以自娛,乃廣采游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以妄驅庸,以駭起惰」。
​《子不語》內容博雜,而且大多借鬼神怪異故事來針砭時世,一般都很形象生動,入木三分。這是《子不語》的一大寫作特點。如《全姑》一文就頗有代表性。縣令是個以「他人皮肉博自己聲名」的無恥之徒,當他得知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並私通,就把他們抓起來,各打了四十杖,而且把少女頭髮剪掉,鞋子扒去,後來得知二人竟結為夫妻,大怒,又把二人抓來,把男子打死,女子發官賣,還振振有詞:「全姑美,不加杖,人道我好色;陳某富,不加杖,人道我得錢。」這就把一個理學家不通人性的面目栩栩如生地勾勒了出來


天方指阿拉伯,夜譚也是「夜談」,指夜晚談話講故事,所以天方夜譚也就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裡面記載了許多荒誕不經、離奇誇飾的故事。《論語》: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所不語者,正是奇聞異事、神魔鬼怪。
子不語
《子不語》是清朝乾嘉時期的代表詩人、散文家袁枚所著。袁枚是「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他在乾隆四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後調江蘇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為官勤政愛民,但是仕途不順,在乾隆十四年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自號隨園老人。他在隨園廣收弟子,尤其是女弟子眾多,詠詩園中。《子不語》共24卷,內容博雜,記錄了袁枚所見所聞的鬼神怪異故事,堪稱中國的《天方夜譚》,我吃西紅柿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篇鬼怪故事。
小鬼
一、九夫墳
據說句容城內有個女人長得很美,可是沒幾年丈夫就死了,葬在南城門外,留下了豐厚的家產和一個年幼的兒子。於是女人又招贅了一個丈夫,在生了個兒子後新丈夫又死了,女人就把他安葬在前夫的旁邊。然後又招贅了一個丈夫,可是也跟以前兩個丈夫一樣死了。就這樣,女人嫁了九個丈夫,生了九個兒子,九個丈夫都死了,城南門外就有了九座環形排列的墳墓。這個女人死了之後,埋在九座環形墳墓中間。每天太陽落山的時候,墳墓周圍就陰風陣陣,夜裡還有呼喊爭鬥的聲音,好似相互嫉妒爭奪這個女人。人們都不敢從這裡過路,旁邊的村子因此不得安寧,就上告到縣令那裡。縣令感覺很奇怪,就帶著衙役來到九夫墳,讓穿著黑制服的衙役按照升堂判案的樣子排列好,在每個墳頭上重打了三十大板,從此後,這片墳地就太平了。
女鬼
魂魄圖
二、蔣廚
常州一位蔣姓官員,家裡有個姓李的廚師,一天廚師在取水時,忽然中邪倒地,就找了巫師來解決,巫師說廚師是夜晚出門沖犯到城隍的人馬,被鬼卒勾了魂,需要準備紙錢祭品祈求城隍廟裡西邊的黑臉鬼卒才行。李家人照著去做,果然廚師醒過來了,廚師說:「我在取水時,忽然被兩個黑臉鬼卒押走,他們說我沖犯到他家老爺,把我綁在樹上等候發落,後來我聽到他們說李家人已經盡孝敬之禮,可以放人了,不用跟城隍老爺報告,他們解開繩子把我推進水裡,我就醒過來了」。蔣姓官員聽說這件事後笑著說:「看這情況,抓人時城隍爺不知情,放人時城隍爺也不知情,都是黑臉鬼卒在作祟討好處,誰說陰間的官員就比陽間清廉呢?」
城隍廟
三、洗紫河車
四川有個縣吏叫丁愷,有一天被派去送文書,路上看見有塊石碑,上面寫著「陰陽界」三字。丁愷走至碑下,不禁用手去摸,不覺到了境界變換,他連忙想要回去,可是已經找不到路,只好摸索前行。一直走到一座古廟前,看見神像剝落,旁邊的牛頭鬼上蛛絲滿目。丁愷憐惜廟裡沒有和尚打掃,就用袖子拂去牛頭鬼臉上的蛛網後離開。又走了二里地,聽到水聲潺潺,一條長江橫在面前,一個婦人臨水洗菜。他走近一看,竟然是他已經去世的妻子。亡妻看到先夫,也不由大驚。兩人駐足攀談,原來亡妻死後,嫁給了陰間的牛頭鬼。她正在洗的東西,其實就人的前胎,俗名叫「紫河車」。前胎洗了十次,生的孩子就會清秀貴達,洗兩三次,就只是中等之人,不洗一次的,就是昏愚濁穢之人。閻王把此事交給牛頭,牛頭又讓妻子來洗。
丁愷問可否有辦法回陽界。亡妻說:「我回去和丈夫商量。但是新夫舊夫齊在,總有點難以開口呀」。丁愷隨亡妻到家,不一會,外面就響起敲門聲。丁愷一時害怕,趕緊鑽到床底。牛頭鬼進來後,把面具一摘,和平常人並無兩樣。牛頭鬼說:「今天好累,站了很久,你去備點酒給我喝」。剛一說完,臉色突變:「我聞到了生人味」。妻子只好把先夫拉出來,告之實情。牛頭鬼說:「這個人於我有恩,先前我在廟裡蒙灰滿面,是這個人幫我擦凈。明天我去判官那查查他陽數如何。」於是兩個人坐在一起飲酒。丁愷伸筷去夾菜,牛頭鬼與妻子連忙阻止。原來喝鬼酒沒有關係,鬼肉卻不能吃,不然就回不了陽間了。第二天晚上,牛頭鬼回來告訴丁愷:「你的陽數沒盡,我正好有出關之差,可送你出界」。牛頭鬼手上還拿著一塊紅肉,隱隱有臭。牛頭把肉遞給丁愷說:「這個給你,可以發大財」。丁愷問其故。牛頭鬼說:「這是河南首富張某背上的肉。張某作了壞事,閻王把他鉤在鐵錐山。半夜裡肉潰爛脫勾,他便逃了出去。現在他在陽間患背疾,你將這肉研碎敷在他背上,就會好了。他必定會重謝你。」丁愷拜謝,用紙把肉包好,與牛頭鬼一起出關。一出關,牛頭鬼便不見了。丁愷到了河南,果然有個張姓首富患背痛。丁愷將其醫好,收了五百兩黃金。

4nqo00049o6oq202r83q6p3s0004757qsq53qs9o6p3r0005759o9s5250736rq400002q60rnq7s9506rq50000120r712qp76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