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止安所(拉丁語:Requiescat in pace)是一種簡短的墓誌銘,或是希望逝者永享安寧的短句。此語的英文縮寫是「R.I.P.」,通常以全稱「Rest in peace」或縮寫的形式刻在墓碑上,作為碑銘的一部分。「R.I.P.」一般見於天主教墓園,[1],因為這句短語源於天主教會葬禮在開始和結束時所頌讀的的拉丁語禱告詞。
該段禱告詞見如下:[2]
“    Anima eius et animae omnium fidelium defunctorum per Dei misericordiam requiescant in pace.    ”
相應的中文禱文為:
“    望他的靈魂,和已亡諸信者的靈魂,賴天主的仁慈、息止安所。    ”
其含意為「願他的靈魂及所有已逝信徒的靈魂於主懷安息」。
為求令句子變成合韻的對句,刻於墓碑上,拉丁語禱告詞經縮短後如下:
“    Requiescat in pace    ”
而希伯來語版本的《依撒意亞先知書》57章第2節也有類似內容的語句。以下為聖經思高本的譯文:
“    而進入安息;躬行正直的人,將安眠於自己的處所。    ”
此節源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經文於貝特沙瑞姆(Beit She'arim)一個墓地裏的墓碑上發現,時間可追溯至公元前一世紀。此節經文談到一個因為無法忍受身邊邪惡而死的義人。後來,這句話在《塔木德》的禱文中變成「進入安息」(come and rest in peace),所用的語言是三世紀時希伯來語及亞拉姆語的混合體。時至今日,在傳統猶太教葬禮上仍有使用。[3]
西元八世紀以前,Requiescat in pace這句短語仍未見於墓碑。[4][5]在18世紀時於天主教的墓碑上則普遍起來以作為死者對靈魂於死後得享平靜的祈求。當這短語變成墓碑的一部分,由於句中並無提及「靈魂」一詞,令人以為得享平靜的是躺於墓中的肉身。[6]這種傾向涉及到天主教有關審判的教義——人在死後靈魂會與肉體分離但在最後的審判時,靈魂和肉體將會再結合[7]。
「息止安所」亦有其他寫法,包括「願她於平靜與愛中安息」(Requiescat in pace et in amore及In pace requiescat et in amore)。句中詞序有所變化,這是因為拉丁語的句法關係並非由詞序,而是由詞形變化表明。不過,如果「Rest in peace」是以祈使語氣表達,其拉丁語的對應將是「Requiesce in pace」(簡寫為R.I.P.),人稱屬第二身單數;而「Requiescite in pace」,人稱則屬第二身眾數。[8]
其它語言
西班牙語:Descanse en paz(DEP)
義大利語:Riposi in pace(RIP)
法語:Repose en paix(REP)
德語:Ruhe in Frieden (RIF)
俄語:Да упокоится с миром [Da upo'koitsʲa s 'mirom](希望他永遠安息);Покойся с миром [Po'koysja s 'mirom](願你安息)


「R.I.P.」不是人名,它是「Rest in peace」三個字的縮寫,意思就是「願死者安息」,在維基百科中則被翻作「息止安所」。「R.I.P.」最早可以追溯到拉丁語中的「Requiescat in pace」,這句話是一種簡短墓誌銘,常見於天主教墓園,目前已被非天主教徒、非英語、非拉丁語使用者廣泛使用

401px-Ainhoa_Croix1800px-Briton_Rivière_-_Requiescat_-_Google_Art_Project800px-R.I.P.2020-01-03_1918492020-01-03_1921102020-01-03_192045401px-Ainhoa_Croix1 (1)


壽序-墓誌銘/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她是男人永遠的夢中情人,即令到她離開人世,她的墓誌銘仍自傲的留下:「37,22,35,R.I.P」文縮寫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長眠/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善寫墓誌銘,李漢的《昌黎先生集序》載韓愈計有碑誌75篇。韓愈曾為石洪作墓誌,石洪官僅止於縣尉,無奇偉之事蹟,日後宋人修《新唐書》竟收此「諛墓之文」。韓愈文名日盛,達官貴人常求其為先人撰墓誌銘,潤筆酬金甚高,韓愈亦來者不拒。其門客劉叉甚覺眼紅,取其黃金數斤而去/蘇軾還是代張方平作〈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墓誌銘---有一碗飯吃其死後必有墓誌銘

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她是男人永遠的夢中情人,即令到她離開人世,她的墓誌銘仍自傲的留下:37,22,35這組三圍數字。「37,22,35,R.I.P」文縮寫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長眠

莎士比亞:看在耶穌的分上,好朋友,切莫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讓我安息者將得到上帝祝福,遷我屍骨者將受亡靈詛咒。

這塊墓碑在設計上相當詼諧,某某人在此長眠,請在這裡填入你的姓名

名人墓誌銘 瀟灑表一生
04:142014/07/21
名人墓誌銘 瀟灑表一生 - 生活 - 工商 http://bit.ly/2vZGx9f
 世界最偉大的戲劇家,英國詩人莎士比亞逝世後,墓碑上刻著他臨終前自撰的四行詩體。(圖摘自網路)
曾經,一位老外的墓碑上刻著:「我沒有信仰,死後既沒上天堂,也不下地獄,所以請不要從我上頭踩過,因為……我是真真實實的住在這裡。」
而這位仁兄,在他的墓碑上寫著:「他從前是個胖子,現在和所有躺著的人一樣骨感!」
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因大腸癌辭世,他坦然面對死亡,生前連自己的墓誌銘都已寫好了:這裡躺著一位小老頭,終其一生未完成他「建立兩百人的全職劇團」以及「興建一座屏風專屬劇團」的夢想。在墓碑前,無需放上一束鮮花,你只需要放上一張你曾經觀賞過的屏風戲票
相傳所羅門王在臨終的時候,曾經這樣交代他的大臣,在他死了以後,要把他的雙手伸出棺木之外,然後在城中繞行一圈。
他的臣子們都覺得很奇怪,認為這樣做將辱及所羅門王的君王權威,只聽所羅門王淡淡說道:「我要讓世人都知道,即使像我這樣擁有無比權力的君王,死到臨頭之時,依然只能如升斗小民般兩手空空的死去。」
死別是人世間最痛苦的事,人如果連死亡都可以自我幽默解嘲,那麼,面臨死亡也就不會有所恐懼,而是真的解脫了人生。
以下就為您列舉數則古今中外有名的墓誌銘,您將發現這些人是活得多麼自我,直到兩手一伸時仍有多灑脫。
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她是男人永遠的夢中情人,即令到她離開人世,她的墓誌銘仍自傲的留下:37,22,35這組三圍數字。(圖摘自網路)
「37,22,35,R.I.P」文縮寫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長眠。,這是男人的夢中情人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的墓誌銘,許多人都搞不懂這是什麼意思,最終這個謎是由夢露研究會揭開,而這三個數字就是夢露的胸圍、腰圍和臀圍,後面3個英文縮寫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長眠。
世界最偉大的戲劇家,英國詩人莎士比亞逝世後,葬在故鄉斯特拉福鎮,墓碑上刻著他臨終前自撰的四行詩體:看在耶穌的分上,好朋友,切莫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讓我安息者將得到上帝祝福,遷我屍骨者將受亡靈詛咒。
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刁蠻都,他的生平人們所知甚少,但他的墓碑上的碑文,卻清楚提示人們藉此瞭解他的生平要事,而且還留下一道數學難題
「過路人,這座石墓裏安葬著刁蠻都。他生命的1/6是幸福的童年,生命的1/12是青少年時期。又過了生命的1/7他才結婚。婚後5年有了一個孩子,孩子活到他父親一半的年紀便死去了。孩子死後,刁蠻都在深深的悲哀中又活了4年,也結束了塵世生涯。過路人,你知道刁蠻都的年紀嗎?」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的精力,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後35位,這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著: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大作曲家貝多芬的墓誌銘則是:「他總是以他自己的一顆善心,善待所有的人。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20世紀大作家海明威的墓誌銘,雖十分簡短,卻寓莊於諧、飽富哲理:「恕我不起來了!」
英國當代文豪蕭伯納一直活到94歲,他給這世間最後留下的是: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英國詩人濟慈,生前為自己撰寫的墓誌銘是:裡面躺著一個人,他的名字是寫在水上的。
英國約克郡有一名牙醫約翰凡朗,他的墓誌銘也夠傳神:我一輩子都在為人填補蛀牙,現在這個墓穴得由我自己去填補了。
中國大文豪魯迅生前豎敵無數,人生卻是愈鬥愈勇、毫不手軟,臨終時還意猶未盡,留下遺言:一個也不寬恕。
中國著名書法家、古典文獻學家啟功自撰的墓誌銘,敘述生平極其詼諧生動:「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臉微圓,皮欠厚。妻子亡,並無後。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諡曰陋。身與名,一齊臭。」
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統一全國的武將豐臣秀吉,死後寫給自己:人生如浪花,我將消失如露珠。
一位英國酒鬼的墓碑上刻著:我頭向哪邊都無妨,腳一定要朝埋有酒窖的一方。
有對美國夫妻為出生兩周便夭折的孩子,刻了一個碑:他來到這世上,四處看了看,不太滿意,就回去了。
切腹自殺的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曾說過的名句:「生如夏陽亮麗、死似秋葉淒美。」想想這網路世代,真要找句最符合現代人特色的墓誌銘當是:系統已崩潰,等待修復重啟……。
這塊墓碑在設計上相當詼諧,某某人在此長眠,請在這裡填入你的姓名。(圖摘自網路)
名人墓誌銘 瀟灑表一生 - 生活 - 工商 http://bit.ly/2vZGx9f

----------------------------
墓誌銘為文體名,在墳墓中或墳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蹟所寫的一份簡介,尤其對於偉大或值得紀念的人其墓經常有墓誌銘,在中國和西方都有這種習俗的存在,另外中國古代還有祭文、行狀的寫法。但是近代中國已不流行寫墓誌銘。
濫觴
唐朝太史傅奕自為墓誌曰:「傅奕,青山白雲人也。因酒醉死,嗚呼哀哉!」是中國寫墓誌銘之始。宋代曾鞏說:「夫銘志之於世,義近於史,而亦有與史異者。蓋史之於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後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或納於廟,或存於墓,一也。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此其所以與史異也。」[1]
東漢蔡邕曾因撰寫諛墓之文受到非議。[2]其實收人之財,難免要在碑誌中說人好話,[3]「以為諛墓之文,例多溢美。」[4]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善寫墓誌銘,李漢的《昌黎先生集序》載韓愈計有碑誌75篇。韓愈曾為石洪作墓誌,石洪官僅止於縣尉,無奇偉之事蹟,日後宋人修《新唐書》竟收此「諛墓之文」。[5]韓愈文名日盛,達官貴人常求其為先人撰墓誌銘,潤筆酬金甚高,韓愈亦來者不拒。[6]其門客劉叉甚覺眼紅,取其黃金數斤而去,云:「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7]歐陽修也寫過《范文正公神道碑》、《尹師魯墓誌》、《杜祁公墓誌》,但其子孫皆不滿意歐的文章[8]。曾鞏曾對歐陽修為其祖父作墓碑銘深表謝意說:「銘志之著於世,義近於史」[9]。蘇軾本人則少作行狀、碑誌。[10]不過蘇軾還是代張方平作〈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這是由於張方平當時已病故。清人魏象樞也發表過意見:「為人作墓志銘甚難,不填事跡,則求者多不甘;多填事跡,則見者不信;甚至事跡無可稱述,不得已而轉抄匯語及眾家刻本以應之。譬如傳神寫照向死人面上,脫稿已不克肖,況寫路人形貌乎?世人生前行些好事,做個好人,勿令作墓志銘者,執筆躊躇,代為遮蓋也。」[11]
文體架構
一般而言,墓誌銘分為志和銘兩部分,志多用散文記敘死者姓氏、籍貫和生平,銘使用韻文概括全篇,對死者的讚揚、悼念或安慰之詞。中西方皆然,但也有例外。


unnamed-file-5

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經》中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往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便是念佛的由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南無阿彌陀佛」/如果希望家庭平安、兒女孝順、超度祖先等等,你只管念佛。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佛門的精華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念阿彌陀佛,願生極樂者”,“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 @ (祕密主)的blog :: 隨意窩 Xuite日誌

星雲大師 喪葬禮儀篇  臨終關懷星雲大師


佛教:往生咒

阿彌陀佛的接引像,是坐著,還是站立?接引像是站立的樣子,象征急引終生遠離娑婆世界,哪裡還能坐等呢?
往生咒,全稱《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又稱四甘露咒、往生淨土神咒、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是佛教淨土宗的重要咒語。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顧名思義,此咒包含兩種功效:「拔一切業障根本」與「得生淨土」。淨土宗認為,誦持此咒能拔除一切業障。誦持此咒者,阿彌陀佛會在其頭上護持,使他離苦得樂,並在其命終之時,接引其入西方淨土。由於「往生」二字易使人誤以為此咒只與往生有關,只能讓念誦者或所祈求的特定對象「得生淨土」,而忽略了另一重要意義,即「拔一切業障根本」,即消除業障的現世利益部份。
簡史
《往生咒》此咒由劉宋時的求那拔陀羅所譯,原文註明本咒出自《小無量壽經》,是部已失佚的《阿彌陀經》之異譯本。
西方淨土經典中,原來少有咒語;而約於西元440年譯出的《往生咒》的出現,在淨土的發展史上有重大意義,因為修行者開始重視咒語,且由對來生利益的追尋(得生淨土),轉向也兼顧現世利益的獲得「拔一切業障根本」。
咒文
往生咒
namo amitābhāya tathāgatāya 南無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歸命無量光如來)
tadyathā 哆地夜他(即說咒曰)
amṛtod-bhave 阿彌利都婆毗(甘露 生者)
amṛta-siddhaṃ bhave 阿彌利哆 悉耽婆毗(甘露 成就 生者)
amṛta-vikrānte 阿彌唎哆 毗迦蘭帝(甘露 撒播者 )
amṛta-vikrānta 阿彌唎哆 毗迦蘭多(甘露 灑遍者)
gāmine gagana 伽彌膩 伽伽楉(遍滿 虛空者)
kīrta-kare svāhā 枳多 迦利 娑婆訶(聲名 宣揚者 成就)

陀羅尼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令怨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隱,臨命終時任運往生。
“    《阿彌陀經不思議神力傳》
隋錄未詳作者
昔長安僧睿法師。慧崇。僧顯。慧通。近至後周。實禪師。景禪師。西河鸞法師等數百餘人。並生西方。西河綽禪師等。因見鸞法師得生淨土。各率有緣。專修淨土之業。綽師又撰西方記驗。名安樂集流行。又晉朝遠法師。入盧山三十年不出。乃命同志。白黑有一百二十三人。立誓期於西方。鑿山銘願。至陳天嘉年。盧山珍禪師。於坐時見有數百餘人。共乘七寶華舫往西方。珍禪師遂求附載。其船上人報雲。法師雖講得涅槃經亦大不可思議緣。法師未誦得阿彌陀經及咒。所以不得同去。法師遂廢講業。日夜專誦彌陀經及咒。計應滿二萬遍。未終四七日前。夜向四更有神人。從西方送一白銀台來空中。明過於日。告雲。法師壽終當乘此台往生阿彌陀國。故來相示令知定生。終時白黑咸聞空中如奏音樂。並聞異香。數月聞香氣不歇。其夜峰頂寺僧眾。咸見一谷內有數十炬火大如車輪。尋驗古今。得生安樂世界者非一。多見化佛徒眾來迎靈瑞。如傳廣明不可繁錄。因珍禪師於此經有驗故。略述此一條以悟來哲。助成往生之志。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者乃宋元嘉末年。求那跋陀重奉制譯。合計五十九字一十五句。龍樹菩薩願生安養。夢感此咒。耶舍三藏誦此咒。天平寺鏽法師。從耶舍三藏口受此咒。其人云。經本外國不來。若欲受持咒法。嚼楊枝澡豆漱口然香。於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時各誦三七遍。即滅四重五逆十惡謗方等罪。悉得滅除。現世所求皆得。不為惡鬼神所惑亂。若數滿二十萬遍。即感得菩提牙生。若至三十萬遍即面見阿彌陀佛。
中國大陸
往生咒往往用在超渡亡靈,多半在人死時,延僧為之誦念。如清朝袁枚《子不語》:「替我告知城中施家作道場,請高僧多念往生咒,我便可託生。」民間相傳亦有求亡靈冥福之效果。平常亦可以使用煙供粉燃燒和一杯清水供養,配合儀軌施食。
臺灣
臺灣民間信仰者,誦念往生咒以超渡亡魂,且書寫往生咒在寺廟焚燒,以求亡靈之冥福。另有一種紙錢,上以紅字印著往生咒,號稱往生錢,但佛教法師認為燒毀真言咒語為不宜,應改為助印流通經典,或者布施。

往生咒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念往生咒,拔除業障根本(仁煥法師) @ 顏琁有 :: 痞客邦 ::

漫談往生咒 /法致 | 寂光寺

念誦往生咒的好處   - 念覺學佛網

1 (2)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往生咒)


【 往生淨土神咒 】
「往生咒」全名為「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因而讓人誤以為此咒只適用於與往生有關的場合。事實上,《往生咒》是《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的通行名稱,此咒包含現世及來生的雙重利益,為《阿彌陀佛根本咒》。與「阿彌陀佛」有關的二十多個咒語中,此咒為最早出現的咒語。任何與「阿隬陀佛」有關的修持,都非常適用。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出自小無量壽經,是龍樹菩薩在夢裡得到阿彌陀佛傳授的。往生咒是佛語,謂誦念此咒,可以使死者超生,免除輪迴之苦。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不令冤家為害,現世常得安隱,臨命時任運往生極樂世界,何況晝夜受持誦讀,功德不可思議!
此咒功能利益不可說盡。若欲受持咒法,洗浴漱口燃香,於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時,各誦三七遍,即滅四重五逆十惡謗方等罪,悉得滅除,現世所求皆得,不為一切惡鬼神所惑亂。若數滿二十萬遍,即感得菩提芽生,得不退轉。若至三十萬遍即面見阿彌陀佛,決定得生極樂淨土。
往生咒並非僅適用於往生者,意涵今世及來生的雙重利益加持,人世間任何與佛結緣的修持,諸事皆宜適用。
晉時遠法師誦此咒。有神人。從西持白銀臺來云。法師壽終。當乘此往生阿彌陀佛國。眾人聞空中如奏音樂。異香數日不歇。
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所以者何?
「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而說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  
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聖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受無比樂。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追病患之苦。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怨家變(無)恨。得子孫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故其)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
往生淨土神咒 : (梵文)
namo amitabhaya tathagataya tadyatha
amrto-dbhave
amrta-siddhajbhave
amrta-vikrante
amrta-vikranta
gamine gagana kirta-kare
svaha
==========================
往生淨土神咒 :
南無阿彌跢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他。阿彌唎都婆毗。
阿彌唎哆。悉耽婆毗。
阿彌唎哆。毗迦蘭帝。
阿彌唎哆。毗迦蘭哆。
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隸。娑婆訶。
==========================
南(ㄋㄚ)無(ㄇㄛ)阿(ㄚ)彌(ㄇㄧ)多(ㄉㄚ)婆(ㄅㄚ)夜(ㄧㄚ)。
哆(ㄉㄚ)他(ㄊㄚ)伽(ㄎㄚ)多(ㄉㄚ)夜(ㄧㄚ)。
哆(ㄉㄚ)地(ㄉㄧ)夜(ㄧㄚ)他(ㄊㄚ)。
阿(ㄚ)彌(ㄇㄧ)利(ㄌㄧ)都(ㄉㄡ)婆(ㄆㄚ)毗(ㄈㄧ)。
阿(ㄚ)彌(ㄇㄧ)唎(ㄉㄚ)哆(ㄉㄚ)。
悉(ㄒㄧ)耽(ㄉㄢ)婆(ㄆㄚ)毗(ㄈㄧ)。
阿(ㄚ)彌(ㄇㄧ)唎(ㄌㄧ)哆(ㄉㄚ)。
毗(ㄈㄧ)迦(ㄐㄚ)蘭(ㄌㄢ)帝(ㄉㄝ)。
阿(ㄚ)彌(ㄇㄧ)唎(ㄌㄧ)哆(ㄉㄚ)。
毗(ㄈㄧ)迦(ㄍㄚ)蘭(ㄌㄢ)多(ㄉㄚ)。
伽(ㄍㄚ)彌(ㄇㄧ)膩(ㄌㄧ)。
伽(ㄎㄚ)伽(ㄎㄚ)那(ㄋㄚ)。
枳(ㄎㄧ)多(ㄉㄚ)迦(ㄎㄚ)利(ㄌㄧ)。
娑(ㄙ)婆(ㄈㄚ)訶(ㄏㄚ)。
一心念佛憶佛 ,求生極樂淨土 。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安那般那念(梵文:ānāpāna-smṛti,巴利文:ānāpāna-sati),又譯為阿那般那觀、念阿那般那、阿那波那、念阿般,義譯為入出息念、入出息觀、數息觀、安般守意,佛教術語,是以觀察呼吸作為修習禪那的方法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在僧團中教授不淨觀,但因產生修行者自殺等問題,故而教授了安那般那念[4],並於不殺生戒中禁止自殺、勸死、讚死[5]。安那般那念修行穩妥,能快速成就四念處[6],契經中滿足四念處的安那般那念,可總結為十六勝行[7]。安那般那念,是有學者應得、應到、應證之法,是無學者現法樂住之法,故而稱為:聖住、天住、梵住、學住、無學住、如來住
安那般那念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QAYAfy


安那般那數息法/呵、呬、呼、嘻、噓、吹、除病「六字口訣」/甘露/四禪八定/五蘊皆空/三類色法/三十四觸/知時知量/百法。即:心法八種、心所有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種、無為法六種。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白骨觀/不淨觀/釋迦牟尼時代以不淨觀為主,後來以安那般那/白骨觀又稱骸骨想,或簡稱骨想,佛教修行方法之一,為佛教五門禪法之一種,源自不淨觀中的九想觀,是通過對人的骨相的觀想,對治世間法的貪愛執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安般守意經》,東漢安世高所譯之坐禪佛典,收於《大正藏》經集部,論述以觀察呼吸作為修習禪定的方法。此安那般那念與不淨觀合稱二甘露門,為後漢到東晉時期所流行的禪法
安般,為數息觀的異譯,經文謂:「安名為入息,般名為出息」,故此經所論,首在透過控制數出入息以達『守意』的目的。
基本觀念
入息:吸氣到呼氣之間的短暫休息的身心狀態。
出息:呼氣到吸氣之間的短暫休息的身心狀態。
安般守意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36myROT


為一種修行禪定的調心方法。他們會藉由觀想人類身體的組成,以及人體在過世之後,成為屍體,並逐漸毀敗的過程,被認為是對治欲界貪欲特別有效的一種方式。也是五停心觀之一。因修行不淨觀,產生了不良影響,造成自殺等事件,釋迦牟尼改而教授了安那般那念[7],並於不殺生戒中禁止自殺、勸死、讚死-在白骨觀中,最後階段,由不淨觀轉為淨觀。不淨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35mH5VG

五停心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那般那念」(ānāpānasati簡稱「安般念」或譯為「持息念」)是佛教修行法門中最簡單有效的,純然只以呼吸為觀照對象,訓練正念力和覺知力。
在此過程中,不只強健身軀,同時也柔軟心靈,使身心獲得莫大益處,經典亦記載佛陀親身力行此持息念。
既然觀呼吸對身心安頓相當重要,時時練習就顯得必要;我把觀呼吸藉下面六個比喻來形容:
一、呼吸是喜樂門
呼吸是通往喜樂的門道,若要打開快樂之門,只需握住此鑰匙。所謂喜氣洋洋、神清氣爽,人若呼吸順暢,氣息飽滿,心情自是無比舒暢。
二、呼吸是照明燈
專注呼吸使人注意力拉回到當下,呼吸的同時即是進行覺知,不只覺知自己身心,也覺知周遭一切,猶如舉燈照明所在之處,看清楚所做所為,而非處於黯昧無知的狀態。
三、呼吸是保護網
呼吸既是覺知,即可善護自己的身口意,不致造作惡業,反而為所當為。此外,心思處於安和平靜,善念同感善緣,亦得龍天護法護持,所以呼吸是保護網。
四、呼吸是救生圈
生命危急時,呼吸自然緊促,令使精神提振,在全神貫注下找尋出口,求得生存。因此,回到呼吸即是喚起生命本能,特別心情低落乃至徹底絕望時,強力、剛猛的呼吸,將助於突破困境。
五、呼吸是量測儀
從呼吸的狀態、品質,可看出一個人心境如何,所謂「心平氣和」或「心浮氣躁」即是,包括氣質、氣色、氣勢等,都是量測自己(和他人)的一個路徑,因此時時注意呼吸,即是時時量測當下的身心現象。
六、呼吸是萬靈丹
人最重要的養份來源是呼吸,人可以不吃不喝好幾個小時,但就是不能不呼吸。呼吸是不只是一種飲食,一種能量的來源,其本身也一種藥方,許多的疾病都是氣息不調所致,因此練好呼吸調好氣,可說是治百病的萬靈丹。
生命在呼吸之間,知覺呼吸,即是知覺生命的存在,並從知覺中淨化、昇華身心;我想人世間沒有比呼吸更好、更有效的健身法和煉心術了。



人往生後,佛教與道教最大的不同,在於佛教是接引西方淨土,因此要唸阿彌陀佛佛號,而道教卻是請東方青玄上帝來接引〔一東一西〕,佛教認為人往生後,一切皆歸空,道教卻認為,人往生後七天才知道自己死亡〔頭七〕,因此,在頭七時,要請法師唸經,使亡者隨著經文開識,跟著神明到仙界去修行,人有三魂七魄,冥界有十殿冥王,因此從頭七到七七.百日.周年.三年共有十個冥期,每一個冥期所做功德,各有不同〔依照往生者性別與如何往生及生前生活而取用不同的經典與科儀〕簡單來說,道教因為是傳統的宗教,所以跟民俗較契合,也重視慎宗追遠,這是與佛教的空性論不大相同的


往生咒 (道教往生咒)
太上敕令,超汝孤魂,鬼魅一切,四生沾恩。
有頭者超,無頭者升,槍誅刀殺,跳水懸繩。
明死暗死,冤曲屈亡,債主冤家,討命兒郎。
跪吾台前,八卦放光,站坎而出,超生他方。
為男為女,自身承當,富貴貧窮,由汝自招。
敕救等眾,急急超生,敕救等眾,急急超生。
(咒心:太上敕令,超汝孤魂。可以只念此八字。若能加上:脫離苦海,轉世成人。更好)


道教與葬儀
道教與佛教在為人治喪、送葬的觀念與習俗上,有相似之處。佛教講求超度亡靈,以求早日轉生。道教則講求煉度「薦亡」,早日練成「真形」。因此,台灣道教強調「薦亡」的儀式。由於台灣地區之道教接近天師道,為喪家所做的功德以課誦經懺為主。在恭請三清做主的情形下,請亡魂至壇前,為他課誦「度人經」「太上三元慈悲減罪水懺」「冥王經」等,透過「給牒」、「過橋」以示亡魂已被超拔渡化,不會沉淪於地獄之中。
道教追求長生久視,透過形神雙修,或進一步的性命雙修,而
與天地共長久。道教認為人的死亡,是魂飛魄散,精去神竭的結果。
應透過煉度薦亡,超度亡魂,還陰魂於體魄以獲新生。

道教喪葬禮儀流程 - 圓滿禮儀社

參拜「三清」或「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等道教眾神,請求諸天尊讓亡者早登天界  https://t.ly/wmKrM

2020-01-03_200708

要怎麼說再見/道教喪儀 請天尊「頒赦」早登天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