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以勾龍配,稷以后稷配/封建君主堆土而建成社稷壇,舉行祭祀土地神的禮儀,其實是這種原始祭祀土地神習俗的延續。(不過,這個被祭祀的土地神,已經不是只管治一個地區的土地公地方神,而是管治天下土地的國家一級大神「后土」勾龍了/社以勾龍配,稷以后稷配/后土-句龍-玉豬龍-姜太公的祖先/句龍是神農氏(姜姓)的第十一代世孫, 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墳墓前的后土,土地公他的由來.起源在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雛形始於《左傳》,經過宋、元、明、清-孟姜女既然無法挽救丈夫,只好拜託這位老公公永遠照顧他,這位老公公就是土地公(后土),也就是我們今天墳墓上有土地公的由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后土-句龍/山西-介休后土廟【山西介休】 后土廟/山西萬榮后土祠+山西靈石后土廟/北京地壇-專祀后土+北京地壇公園/最早的龍-“C ”形大玉龍、玦形玉龍/中國第一個世襲帝制皇朝—夏朝的圖騰即為“勾龍”。夏朝為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個統一國家,夏朝的國家圖騰:“勾龍”,當然也為華夏民族的先祖圖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后土」就是大地之神-土地神。/作「尾牙」拜土地神-每逢月中的初二、十六日,民間拜土地神(也稱「土地公」),俗稱「作牙」。商人舊稱「牙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后土/神農氏後裔,共工之子句龍(后土),因善於治理水土,後來被尊奉為后土-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南投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山西萬榮的后土祠-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近來民間多在墓邊立石一方刻「后土」二字,有損神格至為不當,主管禮俗者,應予明令糾正,以重傳統,用維綱紀。


墓地旁的后土其實就是土地公。(圖/翻攝自中文百科)
后土神在台灣普遍被稱為「地母娘娘」,在道教中與玉皇大帝、天皇大帝、紫微大帝、長生大帝、青華大帝共稱為「六御」,在台灣多以慈祥婦人的形象出現,也被認為是統治整塊大地的「母親」,但在墓地旁邊的「后土」其實並非是指這一位「地母娘娘」,而是台灣人一般觀念中的「土地公」,土地公作為這塊墓地的管理者和神靈,不只是護佑這塊墓地的先人能平安順遂,對外也負責阻止邪靈入侵,可謂責任重大。長知識了!清明掃墓旁「后土」身分揭密 拜祖先前先拜祂 https://bit.ly/3sQI8d0

2021-04-04_090432


土地神含黃天社稷五榖神

尾牙拜土地公帶頭迎新年 蘊藏什麼意含?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20日, 2019
有德能安宅,有土必有神。圖為一尊黑面土地公。
攝像者: pixabay
傳統中華文化的過年習俗,不是年末跨歲初這一、二天的節慶而已,而是一連串的除舊歲迎新春的節祭與活動。傳統文化中,神州大陸從「臘日」擊鼓,以趕走不祥的疫鬼,祈求平安開始,就有過年的氣息了,而在南方,一般從黃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這一天啟動一連串的過年節俗。
作「尾牙」和傳統年俗
作「尾牙」有哪些內涵呢?為什麼作「尾牙」拜土地神,成了一連串年俗的一部分呢?
尾牙作牙圖興盛
作「尾牙」拜土地神——「社」神,是華人從遠古以來的傳統信仰,目前在台灣民間還是很盛行。
台灣一土地公廟神像。
攝像者: 寺人孟子/Wikimedia Commons
從黃曆二月二日土地公誕辰開始,每逢月中的初二、十六日,民間拜土地神(也稱「土地公」),俗稱「作牙」。「作牙」是感謝土地神保護、迎接福氣的祭儀。十二月十六日的「作牙」是一年中的最終回,所以就稱作「尾牙」,這在一整年的「作牙」中最是盛大。
民間公司行號、工廠在「尾牙」盛大祭拜土地公,同時「尾牙」是設宴酬謝員工一年辛勞的日子。根據《台灣省通志》的記載,土地公也是商人所崇拜的「財神」。「迎接福神、迎接財運」是做生意之人的願望。祭拜土地公事關生意的興隆,所以一般商人、店家、大公司廠商等等都很重視每月的作牙祭拜,逢年關之前的「尾牙」更是大日子。
尾牙這一天,做生意的公司行號、工廠具辦豐盛的祭品來祭拜土地公,報告一年的收穫成果,同時感謝一年來的庇護保祐。祭拜之後,接著設宴酬謝員工,以及幫忙牽線做生意的仲介商人——舊稱「牙商」。生意行號作尾牙感謝天地神明保祐和人員的用心努力,平安收成又一年:
尾牙作牙圖興盛 祭拜福德土地公
舊說雞頭示去留 老闆設宴謝員工[1]
全台灣最大的土地公廟——屏東縣車城鄉福安宮。(中央社)
尾牙「好過年」
尾牙」也是生意往來收款結帳的年關分界點。在傳統習俗中,商號、顧客之間往來的帳款,要在「尾牙」之前結算完畢。商號店家趕在「尾牙」之前催收一年中往來的債款,過了這一天的欠款就留到明年開工以後才收,以便讓人「好過年」。所以「尾牙」就帶有終結債務的「年關」意含,也顯現了古代中國社會的寬厚內涵。
尾牙迎新迎福
尾牙是一年的結尾,正逢除舊迎新之時,豐盛的尾牙祭帶著迎接來年福氣的意味。因為作「牙」的本字是「迓」,就是「迎福」的意思。因此,作「尾牙」就打響了傳統年俗的第一炮了。
歲終祭后土 謝土地神祐福
「尾牙」作為過年習俗,往上追溯可以找到祭拜「后土」的文化淵源。《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時舉八位賢德人士(「八愷」),使其「主后土」治理百事,受到天地福祐,人間無殃,百物豐收。
中華民族相信,人立於天地間,皇天、后土都有神明。《白虎通德論‧五行》說「土為中宮……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后土」就是大地之神——土地神。
山東曲阜孔府后土神位。
攝像者: Shizhao/Wikimedia Commons
有土必有神 
從中國上古時代起天子在歲末年終之際領著百官祭祀「后土」在民間各地則祭拜當地的「社」神,感謝土地之神賜予平安。「作尾牙」帶著年終祭拜「后土」、「社神」的古早習俗餘風,表達對土地感恩的心意、迎迓福氣的心願。幾千年的朝代更迭,直到無神論處心積慮摧毀神州信仰之前,這種信仰深入於民間,一直沒有動搖。
漢代《風俗通義·祀典》就這麼說:社是土地的主人,感謝廣大土地上的土地神,不要遺漏、不要失敬,所以就作社——土地神壇來祭祀,報告收成感謝福祐。[2]
土地神「社」在神州中國大地,從公家到民間處處都有《禮記‧祭法》說到王有王社、各姓有大社、諸侯有侯社、諸侯為人民設國社、一群士大夫可有共同的社。另外民間二十家置一社(《風俗通義》)。《周禮.地官司徒》記載,國邦建「社稷」來祭祀「田神」(包含土地神和穀神)。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從天子到民間,都很重視祭祀土地之神。
北京社稷壇位於北京皇城的內部,北京中軸線西側,與太廟相對,是皇帝祭祀社神(土地)和稷神(五穀)的廟壇建築。現闢為中山公園。
攝像者: 用心閣/Wikimedia Commons
社稷是一高土壇,周邊圍繞著矮牆(「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這也就是土地神廟的前身了。在台灣山野、阡陌間還有許多小小的土地神「社」,展現樸素風貌和人間崇神的禮敬之心無所不在。
敬天謝地 迎新年
周代古人在年終祭祀社神的時候,也預卜來歲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穫情況(《春官宗伯》:「社之日,蒞卜來歲之稼。 」)。今天的人在尾牙時拜土地公,祈願來年迎福,此心願也是共通的。所以說,如果你還未聽到臘鼓,那麼就從尾牙「謝土地神」開始啟動中國新年吧!
-註-
[1] 傳統的宴請員工的尾牙宴一定有一道「白斬雞」料理,作為明年不續聘的暗示,雞頭對到的那人,被暗示明年不用來上班了。現在有的公司行號在這一天摸獎贈禮,解僱續僱與否,則交給另外的辦法了。
[2]《風俗通義·祀典》:「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徧敬,以為社而祀之,報功也。」 @*#
尾牙拜土地公帶頭迎新年 蘊藏什麼意含? | 土地神 | 作牙 | 年俗 | 大紀元 - https://goo.gl/bn6yHE


后土-句龍/山西-介休后土廟【山西介休】 后土廟/山西萬榮后土祠+山西靈石后土廟/北京地壇-專祀后土+北京地壇公園/最早的龍-“C ”形大玉龍、玦形玉龍/中國第一個世襲帝制皇朝—夏朝的圖騰即為“勾龍”。夏朝為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個統一國家,夏朝的國家圖騰:“勾龍”,當然也為華夏民族的先祖圖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AAPHox
后土-句龍,即后土掌管社稷、土地的社神+中國第一個世襲帝制皇朝—夏朝的圖騰即為“勾龍”/炎帝神農氏姜榆罔+姜太公的祖先/顓頊治理天下,設立了五官。句龍因治水土有功,被顓頊任命為土正官,稱為后土。后土,是主管土地的官職名稱,也是主管五土的總神,能生養萬物。 因后土能平水土,立下赫赫功勳,所以將祭祀后土的祭禮稱為社祭。古代凡是建立赫赫功勳的人,可與后土配享,附祀於廟,同受祭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BzcCWb
墳墓前的后土,土地公他的由來.起源在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雛形始於《左傳》,經過宋、元、明、清-孟姜女既然無法挽救丈夫,只好拜託這位老公公永遠照顧他,這位老公公就是土地公(后土),也就是我們今天墳墓上有土地公的由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ztN1pu
-------------------------
我們常說:「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古人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就漸漸地將「后土」的形象神格化為與玉皇大帝相配的女性形象- https://goo.gl/kH26hz
《禮記‧祭法》顓頊治理天下,設立了五官。句龍因治水土有功,被顓頊任命為土正官,稱為后土。后土,是主管土地的官職名稱,也是主管五土的總神。 https://goo.gl/eGAtc7
------------------------
孟繁仁_百度百科 - https://goo.gl/CxDrZ4
----------------------------

古代吉禮的一種,"社"代表土地神。"稷"為穀神。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東方青土,南方紅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黃土。五種顏色的土覆於壇面,稱五色土,實際象徵國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禮都叫社稷,指五穀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長五穀的土地神只,這是農業之神
《詩經.周頌》中的《載芟》、《良耜》兩篇,即為周人春祈秋報時所唱的樂歌。當時,周天子所祭社,代表中原及四方土地;諸侯所祭冖,代表封國領土;大夫至百姓所祭的公社,代表封邑或鄉里的土地,其神民間稱為土地公社,代表封邑或鄉里的土地,其神民間稱為土地公公,每年仲春種秋祭祀的節日,舊稱"社日"。天子社稷由五色土築成,中央黃、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象徵天子擁有天下廣土,堵侯的社壇則按其方位僅一色土,歷代沿之。今北京中山公園清代社稷壇,仍保存完好。《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職,......以血祭社稷。"鄭玄:"社稷,土谷之劉,有德者配食焉。"《明史.禮志三》:"漢高祖立官太社、太稷,一歲各再祀。光武立太社稷於洛陽宗廟之右,春秋二仲月及臘,一歲三祀。唐因隋制,並建社稷於含光門右,仲春、秋戊日祭之。玄宗升神稷為大祀,仍令四時致祭。宋制如東漢制......(明)遂改作於午門之右,社稷共為一壇。
-----------------------
梁海燕:社稷壇與宗廟同為國家重要禮制建築
2017-01-06 由 光明網頭條號 發表于文化
中國歷代帝王在「父天母地」觀念之下,都非常重視社稷壇的建造和祭祀。社稷祭禮屬於祭地之禮的範疇。金代的社稷祭禮不僅繼承了中原農業民族祭社稷的精神實質,而且注重進行他們認為具有實用意義的祈雨活動(注:陳戍國.中國禮制史·宋遼金夏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楊志剛為金熙宗於皇統六年改建會寧府的宮殿亭台……「後又興建太廟、社稷」。中國禮儀制度研究[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216;徐潔吉林大學歷史系 ) 。
社、稷是「太社」與「太稷」的合稱,社神即土地之神,稷神即五穀之神,兩者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根基。關於「社」《說文》:「社,地主也。」《禮記·郊特牲》:「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注: 禮記[M]崔 高維,校.沈 陽: 遼寧 教 育出 版社,1997:87)。
社稷之祭即祭土、谷之神,《白虎通·社稷篇》:「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求福報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穀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注:[清]陳立.白虎通疏證:卷三,社稷篇[M]吳則虞,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4:83)。社稷從原初的土地崇拜轉變為國土、江山的象徵。對帝王而言,祭祀社稷之神對維護君主四海之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社稷壇與宗廟同為國家重要禮制建築,歷代帝王建國之初,都必按照「右社稷而左宗廟」的古禮原則建造本王朝的社稷與宗廟。「社稷五祀是對與人們生產和生活有密切關係的土、谷、金、木、水、火等神祇的祭祀,其中土、穀神是古代最重要的生產部門的神祇,所以演變成了象徵國家的守護神」(注: 郭守信.周代祭祀初論[J]中國史研究,1986,(2) )。
明成祖永樂皇帝營建北京城以南京為範本,據《明太宗實錄》云:「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癸亥,初營建北京,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注:李時勉,等纂修. 明太宗實錄. 卷二三二. 永樂十八年十二月癸亥條.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2244.)。《續通志》載「永樂十九年建北京社稷壇,壇制祀禮一如南京舊式。」( 11)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欽定續通志》卷一百十二,第9-10頁。另參見《明史》卷四十七:「永樂中,建壇北京,如其制。」《古今圖書集成·社稷祀 典部匯考》:「成祖永樂三年建社稷壇於北京」)。
社稷壇是一個由漢白玉砌成的三層正方形平台。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稱,社是土地神,稷是五穀神,這兩者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根基,在古代社會,社稷的地位很高,《周禮·春官·小宗伯》曰:「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建國以宗廟社稷為先,於是「社稷」一詞也成為國家的代稱。
在我國古代,一直存在著「社稷祭祀」的制度。社稷祭祀禮是我國古代「五禮」之一「吉禮」中的一項重要禮儀制度。主要內容是對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禮。中山公園的社稷壇就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的地方。
興建北京宮殿時建造,依據《周禮·考工記》「左祖右社」的規定,置於皇宮之右(西)。
社稷壇是嚴格遵照古制而築的,壇上層鋪五色土: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也象徵東、南、西、北、中五方。壇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又名「江山石」,象徵江山永固。石柱半埋土中,後全埋。
社稷壇的五色土在歷史上都是由各地進貢而來,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歷史記載,北京社稷壇的五色土主要由四個地方進貢,分別是涿州和霸州兩個州,房山和東安兩個縣以及全國各地的土。
在古代,不僅五色土的進貢有限制,五色土的多少也有限制,因此厚度也不一,根據記載,社稷壇上的五色土在明弘治五年(1492年)以前為兩寸四分,弘治五年時,明孝宗將其改為一寸,後皆遵制。每年春秋時節,皇帝都要親自到社稷壇祭祀,祭祀前都要換新土,而每次需要的土都是110 袋。
五色土的顏色排列也非常有講究,古人認為,五個方位與五方尊崇的神物結合:東方尊太嗥,輔佐為木神;南方尊炎帝,輔佐為火神;西方尊少昊,輔佐為金神;北方尊顓頊,輔佐為水神;正中尊皇帝,輔佐為土神。五種顏色的位置剛好與五方神代表的五行相應。
社稷壇台為三層方台,總高1米。每層用白石欄杆圈圍,中間填足三合土。最上層每邊長為16米,中層每邊長為16.8米,下層每邊長為17.8米。祭台的地基全部用的是漢白玉,雪白明亮,氣派非凡。壇的最上層鋪墊五色土。依據天干地支和五行的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的五種物質,它們代表五方五色:東為青色土,南為紅色土,西為白色土,北為黑色土,中間為黃色土,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寓含了全國的疆土。象徵著全國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五色土厚2寸4分,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改為一寸。祭壇正中是一塊5尺高、2尺見方的石社柱,一半埋在土中,每當祭禮結束後全部埋在土中,上邊加上木蓋。
祭壇四周有壝牆環護,牆上青紅白黑四色琉璃瓦按東南西北的方向排列,每面牆上正中有一座漢白玉石的欞星門。每年春秋兩次皇帝要親自來此祭社神和稷神。
現在北京的社稷壇(中山公園)基本保留著明代遺留的社稷壇。社稷壇的最上層鋪著五色的土壤: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五色土象徵著中國大地上在不同地理位置上不同的土壤顏色。而黑色,便是北方的色彩,也是黑龍江土壤的顏色。
-----------------
「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它們合起來比皇帝還重要
2016-10-26 由 小萌寶 發表于歷史
社,就是土地神,老百姓習慣稱之為「土地老爺」。古代幾乎每個村子都會建一個土地廟,供奉土地神。土地廟前面通常有一個較為空曠的地方,形成一個小廣場,這個廣場周圍會種上一些大樹,很適合小孩子們在這裡玩耍、做遊戲。不光是小孩子,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大人們也都要舉辦十分隆重的祭祀儀式。儀式完畢之後,大家開懷暢飲,一直喝到傍晚才東倒西歪地往家走。很多時候還要舉辦十分熱鬧的晚會,主要是上演一些雜耍、滑稽戲之類的節目,大家都可以參與,特別熱鬧,有點像現在西方的狂歡節。不過不叫狂歡節,而叫「社火」。青年男女利用這個機會相親、約會,也有不少趁機私定終身的,這叫做「社會」。
看來,這個「社」,既是人們賴以立足的土地之神,又象徵著在土地上生活著的富有生命活力的人群。其實,這已經暗含了國家的意思了。而「稷」則是穀神。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了農業生產,在黃河流域,先民們最早種植的糧食之一就是稷,也叫糜子、黃米。這種糧食產量比較穩定,吃起來口感很好,先民特別喜歡,就把它作為「五穀之長」。久而久之,稷就成了五穀之神,可以保佑糧食豐收。對於古代統治者來說,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東西,無非就是土地、人口、糧食,有了這些,就有了一切。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在建立自己的政權的時候,第一件事甚至不是修建宮殿,而是建立社稷壇,他們認為只要獲得了土地之神和五穀之神的庇佑,天下差不多就穩當了。
同樣,如果要推翻一個政權,也首先要毀掉它的社稷壇,讓它失掉最重要的神靈的支持。現在北京的中山公園還保留著過去明清兩朝的社稷壇。據說當年每逢春分時節,皇帝都要親自到社稷壇來拜祭,在五色土上象徵性地「耕種」一番,以便向天下宣示國家對農業的重視。 實際上,「社稷」很早就已經成了國家的代名詞了。例如孟子就曾經說過一句讓人很震驚的話,他說:「老百姓最重要,國家政權(社稷)次之,皇帝最不重要。」
這話現在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是早在兩千五百年前,說出這樣的話實在是需要一點勇氣的。因為他明確提出了社稷(國家)和皇帝不是一回事,老百姓是國家的根本,保佑我們的神靈也非常重要,而皇帝在百姓和國家面前,只能說是次要的了。當皇帝非常昏庸的時候,如果當朝有一個正直的太后或果敢的大臣的話,他們時常會說為了「社稷江山」,為了祖宗基業,不得已而廢除皇帝,另選他人繼位。可見,社稷的確比皇帝還重要。很多大臣,也會在自己受到來自皇帝或上級的不公正待遇時,仍然對國家懷有赤誠之心,這種大臣常常會被寫進史書,成為所謂的「社稷之臣」。


黃曆臘(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作牙」──祭祀土地公的最後一回,所以稱為「尾牙」,也正是迎新歲年俗中除舊迎新的前奏。實際上,祭祀土地神自古以來在公家與民間的歲末祭中就是很重要的一環。黃曆臘(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作牙」──祭祀土地公的最後一回,所以稱為「尾牙」,也正是迎新歲年俗中除舊迎新的前奏。實際上,祭祀土地神自古以來在公家與民間的歲末祭中就是很重要的一環。
黃曆二月二日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誕辰,民間在這一天祭拜土地公稱為作「頭牙」,到了臘月十六日的「作牙」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就稱作「尾牙」。作「牙」的本字是「迓」(音yà ),就是迎接,「作迓」具有祭祀迎福的意思;而且一般公司行號會在尾牙這天招待員工感謝其一年的辛勞付出。一到尾牙,讓人明顯感到一年將盡了!
土地神.后土
「尾牙」祭中的神主土地公即是社神、土地神,也稱「福德正神」。查《康熙字典》,「社」乃是「土地神主」,土地神是守護一方境界的社神。在台灣的各村各莊常見土地神廟,這種傳統華族的信仰傳自遠古,往上追溯則可以連繫「后土」的文化淵源。
《康熙字典》說「后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謂社爲后土」。《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時代舉了八位當時的賢德人士──「八愷」,讓他們主管后土,掌理百事,他們的賢德受到天地福祐,在他們的治理下,百事順序而動,人間無殃,百物豐收,造福各地方百姓。周代禮制,就稱土神或地神為「后土」,也是五方神之一,主掌中央土。見《禮記.月令》記載:「中央土,其日戊已。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中華民族崇敬天地神明,相信人立於天地間,頭所載的皇天,足所履的后土都有神明。故而,土地神社從古代到民國的神州大地上處處可見。依周朝禮制,從公家到民間,處處都有社:王有王社,王為群姓立大社;諸侯有侯社,諸侯為百姓立國社;一群士大夫可有共同的社;民間一里二十五家可置一里社(見《禮記‧祭法》 ),各地都有自己的土地神。看那大地上一里又一里,土地神社里里相接,展現人們對土地神的崇敬信仰。可能因為人間「后土」官和土地神之間有連繫,因此今人「作牙」祭拜土地神也特別具有人間情味。
歲祭
從上古時代起,天子必在歲末年終之際領著百官祭祀「后土」,在民間各地則祭拜當地的社神,感謝土地之神賜予國邦寧靖、百姓平安。漢代《風俗通義·祀典》說:社是土地的主人,感謝廣大土地上的土地神,不要遺漏、不要失敬,所以就作社——土地神壇來祭祀,報告收成,感謝福祐。(《風俗通義·祀典》:「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徧敬,以為社而祀之,報功也。」 )
當今的「作牙(迓)」遺留著年終祭拜「后土」、「社神」的古早習俗餘風,表達對土地感恩的心意和迎迓福氣的心願。隨著幾千年的朝代更迭,這種禮制也代代相傳。
然而,無神論處心積慮摧毀神州百姓對神的信仰,使得人心道德墮落,人心需索無度的肆虐也造成大地滿目瘡痍。神州大陸上的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受到嚴重破壞令人心驚,這無神論帶來的惡果一直在吞噬著未來的生機。地上的人人若因此而得不到養護的資源,甚或自食惡果,也是自然中之事。傳統敬神文化的失落,取而代之的將是無窮的禍患。
相對地,在台灣從流傳歌頌土地公的對聯中,展現對神的信仰,對德的堅信之傳統:「福而有德千家敬  正則為神萬世尊」,橫幅為「福德正神」;另有一幅是:「有土必有神  安仁自安宅」。對聯中流露誠敬土地神的精神,同時展現正信,惕勵世間人,心存「仁」德自能得神護,德在福在不假外求
黃曆二月二日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誕辰,民間在這一天祭拜土地公稱為作「頭牙」,到了臘月十六日的「作牙」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就稱作「尾牙」。作「牙」的本字是「迓」(音yà ),就是迎接,「作迓」具有祭祀迎福的意思;而且一般公司行號會在尾牙這天招待員工感謝其一年的辛勞付出。一到尾牙,讓人明顯感到一年將盡了!
土地神.后土
「尾牙」祭中的神主土地公即是社神、土地神,也稱「福德正神」。查《康熙字典》,「社」乃是「土地神主」,土地神是守護一方境界的社神。在台灣的各村各莊常見土地神廟,這種傳統華族的信仰傳自遠古,往上追溯則可以連繫「后土」的文化淵源。
《康熙字典》說「后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謂社爲后土」。《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時代舉了八位當時的賢德人士──「八愷」,讓他們主管后土,掌理百事,他們的賢德受到天地福祐,在他們的治理下,百事順序而動,人間無殃,百物豐收,造福各地方百姓。周代禮制,就稱土神或地神為「后土」,也是五方神之一,主掌中央土。見《禮記.月令》記載:「中央土,其日戊已。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中華民族崇敬天地神明,相信人立於天地間,頭所載的皇天,足所履的后土都有神明。故而,土地神社從古代到民國的神州大地上處處可見。依周朝禮制,從公家到民間,處處都有社:王有王社,王為群姓立大社;諸侯有侯社,諸侯為百姓立國社;一群士大夫可有共同的社;民間一里二十五家可置一里社(見《禮記‧祭法》 ),各地都有自己的土地神。看那大地上一里又一里,土地神社里里相接,展現人們對土地神的崇敬信仰。可能因為人間「后土」官和土地神之間有連繫,因此今人「作牙」祭拜土地神也特別具有人間情味。
歲祭
從上古時代起,天子必在歲末年終之際領著百官祭祀「后土」,在民間各地則祭拜當地的社神,感謝土地之神賜予國邦寧靖、百姓平安。漢代《風俗通義·祀典》說:社是土地的主人,感謝廣大土地上的土地神,不要遺漏、不要失敬,所以就作社——土地神壇來祭祀,報告收成,感謝福祐。(《風俗通義·祀典》:「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徧敬,以為社而祀之,報功也。」 )
當今的「作牙(迓)」遺留著年終祭拜「后土」、「社神」的古早習俗餘風,表達對土地感恩的心意和迎迓福氣的心願。隨著幾千年的朝代更迭,這種禮制也代代相傳。
然而,無神論處心積慮摧毀神州百姓對神的信仰,使得人心道德墮落,人心需索無度的肆虐也造成大地滿目瘡痍。神州大陸上的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受到嚴重破壞令人心驚,這無神論帶來的惡果一直在吞噬著未來的生機。地上的人人若因此而得不到養護的資源,甚或自食惡果,也是自然中之事。傳統敬神文化的失落,取而代之的將是無窮的禍患。
相對地,在台灣從流傳歌頌土地公的對聯中,展現對神的信仰,對德的堅信之傳統:「福而有德千家敬  正則為神萬世尊」,橫幅為「福德正神」;另有一幅是:「有土必有神  安仁自安宅」。對聯中流露誠敬土地神的精神,同時展現正信,惕勵世間人,心存「仁」德自能得神護,德在福在不假外求黃曆臘(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作牙」──祭祀土地公的最後一回,所以稱為「尾牙」,也正是迎新歲年俗中除舊迎新的前奏。實際上,祭祀土地神自古以來在公家與民間的歲末祭中就是很重要的一環。
黃曆二月二日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誕辰,民間在這一天祭拜土地公稱為作「頭牙」,到了臘月十六日的「作牙」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就稱作「尾牙」。作「牙」的本字是「迓」(音yà ),就是迎接,「作迓」具有祭祀迎福的意思;而且一般公司行號會在尾牙這天招待員工感謝其一年的辛勞付出。一到尾牙,讓人明顯感到一年將盡了!
土地神.后土
「尾牙」祭中的神主土地公即是社神、土地神,也稱「福德正神」。查《康熙字典》,「社」乃是「土地神主」,土地神是守護一方境界的社神。在台灣的各村各莊常見土地神廟,這種傳統華族的信仰傳自遠古,往上追溯則可以連繫「后土」的文化淵源。
《康熙字典》說「后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謂社爲后土」。《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時代舉了八位當時的賢德人士──「八愷」,讓他們主管后土,掌理百事,他們的賢德受到天地福祐,在他們的治理下,百事順序而動,人間無殃,百物豐收,造福各地方百姓。周代禮制,就稱土神或地神為「后土」,也是五方神之一,主掌中央土。見《禮記.月令》記載:「中央土,其日戊已。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中華民族崇敬天地神明,相信人立於天地間,頭所載的皇天,足所履的后土都有神明。故而,土地神社從古代到民國的神州大地上處處可見。依周朝禮制,從公家到民間,處處都有社:王有王社,王為群姓立大社;諸侯有侯社,諸侯為百姓立國社;一群士大夫可有共同的社;民間一里二十五家可置一里社(見《禮記‧祭法》 ),各地都有自己的土地神。看那大地上一里又一里,土地神社里里相接,展現人們對土地神的崇敬信仰。可能因為人間「后土」官和土地神之間有連繫,因此今人「作牙」祭拜土地神也特別具有人間情味。
歲祭
從上古時代起,天子必在歲末年終之際領著百官祭祀「后土」,在民間各地則祭拜當地的社神,感謝土地之神賜予國邦寧靖、百姓平安。漢代《風俗通義·祀典》說:社是土地的主人,感謝廣大土地上的土地神,不要遺漏、不要失敬,所以就作社——土地神壇來祭祀,報告收成,感謝福祐。(《風俗通義·祀典》:「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徧敬,以為社而祀之,報功也。」 )
當今的「作牙(迓)」遺留著年終祭拜「后土」、「社神」的古早習俗餘風,表達對土地感恩的心意和迎迓福氣的心願。隨著幾千年的朝代更迭,這種禮制也代代相傳。
然而,無神論處心積慮摧毀神州百姓對神的信仰,使得人心道德墮落,人心需索無度的肆虐也造成大地滿目瘡痍。神州大陸上的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受到嚴重破壞令人心驚,這無神論帶來的惡果一直在吞噬著未來的生機。地上的人人若因此而得不到養護的資源,甚或自食惡果,也是自然中之事。傳統敬神文化的失落,取而代之的將是無窮的禍患。
相對地,在台灣從流傳歌頌土地公的對聯中,展現對神的信仰,對德的堅信之傳統:「福而有德千家敬  正則為神萬世尊」,橫幅為「福德正神」;另有一幅是:「有土必有神  安仁自安宅」。對聯中流露誠敬土地神的精神,同時展現正信,惕勵世間人,心存「仁」德自能得神護,德在福在不假外求

2021-01-28_105142


2023-01-20_0856072023-01-20_0856572023-01-20_0856402023-01-20_0856312023-01-20_085619

尾牙的今與昔
作者 楊玉君2023-01-07尾牙的今與昔 | 楊玉君 / 民俗轉運站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r1tzs
在制式菜單和大型尾牙當道的現代,農業社會那種由頭家娘親自下廚、頭家親自勸酒的尾牙光景已不復可見,仿佛大魚大肉、觥籌交錯,還有摸彩獎金等才是重頭戲。
在制式菜單和大型尾牙當道的現代,農業社會那種由頭家娘親自下廚、頭家親自勸酒的尾牙光景已不復可見,仿佛大魚大肉、觥籌交錯,還有摸彩獎金等才是重頭戲。
尾牙一詞,指的是農曆12月16日最後的一次牙祭。所謂的「牙」字,一說應是訛傳,原為「迓」字,迓祭意思是迎神,祭拜土地公稱為「做迓」,後來訛傳為「作牙」。而尾牙則是與頭牙相對的說法,二者各在農曆2月2日與12月16日,框起了農業時代一年的生產工作時序,是民間、商家一年之中例行祭祀土地神的牙祭起始及結束的端點。
 牙祭的起源雖不可考,但至少在清代就已經遍布各地。每個月初二、十六作牙時準備牲禮,祭畢就將牲禮的肉品分贈員工,或作菜進餐,因為這一餐吃得比平常豐盛,也就叫做「打牙祭」。《儒林外史》第18回中,刻書商請匡超人批文章準備出版,所提供的日常飲食,「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飯,初二、十六跟着店裡吃牙祭肉」,指的就是商家牙祭的習俗。
  祭拜土地公就叫做「做迓」,後來訛傳成「作牙」。圖片來源:Wikipedia
 食尾牙,面憂憂;食頭牙,撚喙鬚
尾牙是最後一次牙祭,要備辦牲禮對土地公進行隆重的獻祭。以台灣習俗而言,要在傍晚時分準備三牲、水果、香燭、紙錢,在自家廳堂神桌或是附近的福德正神祠致祭。祭過土地公,還要在門口犒軍、拜好兄弟、地基主,然後才是晚間的尾牙宴。尾牙宴主要宴請的是營業單位的自家員工,以及生意上有往來的客戶,感謝眾人一年來的幫忙和惠顧,原本的性質應該較接近慶功宴。然而,民間商號的僱傭關係也以尾牙作為工作契約的終始點。台灣俗諺有云:「食未到尾牙,換二十四个頭家。」即以一個人未到尾牙就換了24個雇主,誇張的形容了工作很沒有定性的人。
 勞工挑雇主畢竟是少數,更多時候是雇主視勞工表現來決定下一年度是否續約。俗話說「食尾牙,面憂憂;食頭牙,撚喙鬚」,形容吃尾牙宴時,來年工作契約狀況未明,心中忐忑,不免面帶憂容。但頭牙打牙祭時,這一年的工作已經篤定,心情輕鬆,就可以蹺起二郎腿,悠哉悠哉的拈髭鬚微笑。原意在歲末宴請員工以慰勞一年辛苦的尾牙宴,因為這樣的背景,反而對某些人而言,成了令人緊張的鴻門宴,而有「食尾牙,頭垂垂」的說法。
 應節食品,讓你財源廣進
不論對員工是否續約,頭家(雇主)都會在尾牙以宴席款待員工過去一年的辛勞。過去農業社會,商號僱用的「辛勞」(勞工、學徒)不多,可能就由頭家娘自己下廚,備辦海陸各色佳餚。若是稍具規模的工商行號,僱用的人手較多,就得請外燴業者前來「辦桌」。可想而知,這一天的辦桌業者業務量繁重,而且蔬菜肉類的流通量也很大。
 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就曾經報導1926年的尾牙,當天各種蔬菜銷量很大,冬筍批發價每百斤賣35圓,漲了5圓,而豆菜3圓50錢,也漲了50錢。唯有荷仁豆(豌豆)因為南部來的貨陸續運抵,價格反而降了。豬肉銷量也因為尾牙的關係,平日大稻埕屠宰場一日殺豬80頭,尾牙日增加到200頭。到了1940年,尾牙當天殺豬的數目更達到400頭。
 上引的報導顯然都是北部觀點,因為內文雖然沒有明言,但冬筍、豆芽菜以及豌豆均是北部常見的潤餅餡料,而潤餅正是北部尾牙的應節食品。除了潤餅,很多人也在尾牙吃刈包。尾牙當天的豬肉的用量大,除了祭祀土地公時準備的牲禮外,想必也支應當天應節的刈包中包的滷肉,以及尾牙宴的其他菜餚需求。潤餅作為節日飲食,在台灣有南北的差異。北部在尾牙、冬至時吃潤餅,中南部則在清明掃墓時準備潤餅。
  圖為北部在尾牙時,會食用的潤餅。
 潤餅包饀的長條造型,像是紙張包起成串的銅錢,有人就賦與「包金銀」、「包錢銀」的美稱,是十分吉祥的節日食品。刈包的麵皮呈半月形,據說代表一年的最後半個月,以這麵皮包裹一片滷肉,再加上鹹菜、花生粉、香菜,由於看起來像一個飽滿的錢包,具有包金、包銀、包發財的好采頭。又因為形狀像一張大口咬住一片豬肉,也被戲稱為「虎咬豬」。
 客家人尾牙祭土地公時多用糯米粉及在來米粉混合的粄來作菜包,饀料則有炒香的蘿蔔絲、香菇、蝦米及瘦肉,再包成元寶的形狀。這幾種應節食品都反映了商家、民間求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的願望。
  刈包呈半月形,外形看起來像飽滿的錢包,具有包金、包銀、包發財的好采頭。圖片來奧運:Wikipedia
 屬於員工的日子──尾牙宴
除了潤餅、刈包、菜包這種應節小吃外,尾牙飲食的重頭戲就是尾牙宴。上述頭家娘自己下廚,或是外燴業者到府/店辦桌的情形,已不能完全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首先是尾牙的時間,雖然日曆上尾牙的日期一定是農曆12月16日,但因應工商社會以一週7天為準的工作週期,尾牙的日期如果不是落在週末,就會使得吃尾牙時,賓主都還記掛著次日的工作,而未能盡興飲食。同時,如果全台灣的公司行號都在12月16當天辦尾牙,可能也沒有足夠的外燴及餐廳業者來承接這工作量。所以,儘管名義上保留了「吃尾牙」的說法,但雇主犒賞員工的日期則各自錯開,總之不外乎在歲末這一兩個月前後,挑選一週末假日進行。
 近幾年,媒體都會報導科技大廠的企業尾牙宴。這種大型尾牙動輒席開數百桌,連一般餐廳都坐不下,得另覓體育館一類的大型場地。一次得請上好幾家餐廳前來外燴,更延請演藝人員專場演出,歌舞娛樂之餘,還舉辦獎品獎金摸彩活動,熱鬧非凡。這種萬眾矚目的尾牙宴,大型企業多半視為一次塑造企業形象的公關機會,也被社會大眾視為當前景氣的指標,景氣好公司獲利豐,尾牙宴就更澎湃,反之就較低調。在這樣的場合中,尾牙整體的豪奢成為報導的焦點,尾牙宴的菜色反而少有人注意。
  萬眾矚目的尾牙宴,大多是大型企業視為塑造企業形象的公關機會。圖為鴻海集團某年的尾牙表演。圖片來源:Wikipedia
 白斬雞的意義不再
尾牙宴的菜色固然豐儉由人,但台灣傳統的尾牙宴卻有一道必備的菜色──白斬雞。
 關於這道白斬雞還有個相當有趣味的民俗:由於尾牙是一年最後一次祭土地公,三牲之中多半會有一隻雞,祭過土地公後這隻雞就成為晚上尾牙宴的佳餚。舊時相傳,頭家如果想要辭退某位員工,就會把那一盤雞的雞頭朝外對準那個人的座位。反之,假使來年所有員工都照舊,那雞頭就會朝內指向盤中。萬一有員工收到「雞頭的暗示」,就知道來年不能續約,得另覓「頭路」,此時不免就有「食尾牙,頭垂垂;食尾牙,面憂憂」的黯然了。
 現代的勞資關係常態早已不是每年續約,而是視工作配合情況來決定員工何時去留。且勞資法對於解僱員工有明確的條文規定,不致於要用雞頭暗示,再加上社會公私面的運作均依陽曆進行,解僱員工也不必專挑農曆的尾牙這一天。所以現代的尾牙宴就算有白斬雞這道菜,雇主也多半會將雞頭挾起放到自己的碗中,或是立起,使雞頭朝天,以便使員工放懷領受盛宴。雞頭不但不再造成席間尷尬,反而成為輕鬆閒聊的題材。
 現代的尾牙宴,多半仍然保存一道全雞的菜色,但鮮少會是白斬雞。或許因為飲食日趨精緻化,白斬雞雖然美味,卻相對的陽春、樸素,在食不厭精的現代人眼中,算不得高級食材,也漸漸失去吸引力。既然雞頭失去了原本的民俗意義,尾牙宴也不再需要整盤全雞,所以現代尾牙宴的雞,多半以燉雞湯的形式上菜。更有餐廳為求菜色變化,跳脫傳統,而以雞翅、雞球等料理取代全雞的情形。
 關懷弱勢的街友尾牙宴
原本作為雇主犒賞員工辛勞的尾牙宴,由於現代社會日趨多元,職業五花八門,工作上往來的對象並不只限於勞資雙方那樣的單純。所以尾牙宴也不盡然都是企業勞資的歲末慶功,不管是什麼職業的同仁或朋友,都會藉著尾牙的名義在歲末聚餐聯誼。
 台北就有一種別開生面的街友尾牙宴,其一由創世基金會主辦,為街友、低收入戶及獨居老人辦尾牙宴,每年都招待2、3萬人次。其二由萬華一間賣刈包的攤商廖榮吉先生主辦。廖先生自1987年起,共為街友們辦了17次尾牙宴。起先自掏腰包辦幾十桌,後來陸續接受小額捐款,近年來已成長到400~500桌,2012年「刈包吉」的尾牙宴席更開700桌,來自台灣北中南各地的街友紛紛趕到萬華,參加這場歲末「打牙祭」的盛宴。
 在制式菜單、大型尾牙晚會當道的現代,農業社會時,由頭家娘親自下廚、頭家親自勸酒的尾牙光景,已不復可見。大魚大肉、觥籌交錯及摸彩獎金等彷彿才是尾牙的重點。多虧這種新式的慈善尾牙宴,把尾牙從資本主義的耽於物欲提昇到關懷社會邊緣人的層次,已為尾牙的意義寫下了歷史的新頁。尾牙的今與昔 | 楊玉君 / 民俗轉運站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r1tz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