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廟/姜女石-發現於1982年遼寧省葫蘆島/中被稱為姜女墳的三塊巨大礁石/因民間傳說為孟姜女投海自盡之處而得名/孟姜女記錄在《春秋左傳》和《禮記》裡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zWKQDX
后土-句龍,即后土掌管社稷、土地的社神+中國第一個世襲帝制皇朝—夏朝的圖騰即為“勾龍”/炎帝神農氏姜榆罔+姜太公的祖先/顓頊治理天下,設立了五官。句龍因治水土有功,被顓頊任命為土正官,稱為后土。后土,是主管土地的官職名稱,也是主管五土的總神,能生養萬物。 因后土能平水土,立下赫赫功勳,所以將祭祀后土的祭禮稱為社祭。古代凡是建立赫赫功勳的人,可與后土配享,附祀於廟,同受祭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k61Xwy
/炎帝神農氏姜榆罔+姜太公的祖先
「后土」就是大地之神-土地神。/作「尾牙」拜土地神-每逢月中的初二、十六日,民間拜土地神(也稱「土地公」),俗稱「作牙」。商人舊稱「牙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近來民間多在墓邊立石一方刻「后土」二字,有損神格至為不當,主管禮俗者,應予明令糾正,以重傳統,用維綱紀。
清明節了,相信大家都會上山掃墓,你們一定會看到祖先墳墓前有一個小小的碑,上面寫著「后土」,后土就是土地公,是保護墳墓的。公共墓地的入口處多數也有一尊高大土地公立像,他手裡拿著拐杖,留著長鬍鬚,他就是這個公共墓地的保護神,那麼為什麼死人要有土地公守護呢?且讓我道來;
話說,在公元前二世紀多的時候,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以阻擋北番的入侵。那時候秦始皇剛滅六國,他修築的長城只是把秦、燕、趙的長城連接起來,但工程相當浩大,徵召百萬勞工日夜趕工,終於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萬里長城。
修長城的勞工多數是犯人以及到處抓來的軍伕,其中有一對新婚夫婦萬喜良和孟姜女曾經是中國的故事中最感人的修長城故事。
萬喜良和孟姜女原本是住在蘇州的新婚夫婦,有一天萬喜良外出訪友,在路上被秦兵抓走,送到北方去修築萬里長城,萬喜良原是富家子弟,受不了這種艱難的工作,不久就因過勞而死,同伴就把他埋在長城牆底下,並且在城牆上做一記號,充做墓碑。
萬被抓走後,新婚不久的孟姜女傷心欲絕,她一天等過一天,除了思念丈夫外,更擔心他在北方受不了冬天的天寒地凍,她決定親自送寒衣去給丈夫禦寒,走呀走,走了三個月,終於抵達他丈夫修長城的地方,當她來不及高興時,做工的同伴告訴她丈夫已過勞而死,並且告訴她埋屍的地方,她當場傷心得伏地哀嚎大哭,也許她的傷心感動上天,她流出的眼淚終於淹倒萬里長城,也露出了她丈夫的屍骨。
丈夫既然已死,她就把丈夫屍骨用包袱布包起來,背在胸前準備帶回蘇州埋葬,她一邊走一邊哭,當眼淚滴在屍骨上,每滴一滴淚水就長出一點紅筋和白筋,當她來到徐州,遇到一個叫百姓公的人,百姓公告訴她說,妳盡量哭,盡量滴淚,骨骸就會長滿紅筋和白筋,紅筋會長出肉來,白筋會知道疼痛和動作,等他全長齊了,就會活起來,妳就不必再背他,可以和妳一起走回家,孟姜女就真的大哭,骨骸也幾乎快要長成一個人了。
這時候遇上一位老公公告訴她:妳哭什麼事,她就把原委告訴老公公,老公公就叫她放在地上讓他看看,她不疑有他就真的把丈夫放在地上,想不到這樣一放,骨骸全散開來,孟姜女又伏地哀嚎大哭,老公公就告訴她說,人死了不可把他哭活回來,否則人不會死就會人吃人,那就是人間的末日,我是奉玉皇大帝之命令來做這事件,現在妳丈夫既然又死了,妳就把他埋在這裡,妳盡管回蘇州去,我會在這裡永遠照顧他,孟姜女既然無法挽救丈夫,只好拜託這位老公公永遠照顧他,這位老公公就是土地公(后土),也就是我們今天墳墓上有土地公的由來。
孟姜女的故事雛形始於《左傳》,經過宋、元、明、清的加油添醋,才有今天這樣感人的《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故事,可見中國人知道有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已有千年歷史
-----------------------------------------
鄉土的守護神—土地公
土地公是最基層的神明,其職位相當於人間的村里長。土地公也是鄉土的守護神,台語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布各地且無所不在,凡是人煙所至之處,無論城市鄉鎮、田野山林都有土地公的存在,因此土地公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
土地公信仰源自人民對土地的崇拜,土地載育萬物生成五穀,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中國的土地崇拜源起於上古時代的后土、社神信仰,所謂后土、社神即土地之神。《左傳》「君履后土而載皇天」孔疏:后土者,地之大名也。《周禮‧春官》「建邦國,先后土用牲帛」鄭注:后土,社神也。《禮記‧春官》「君舉而哭於后土」鄭注:后土,社也。此言后土即社神。《春秋‧莊公》:「秋,大水,鼓,用牲于社」《說文》:「社,地主也,從示土」是言社即土地之主,社神即土地之神。社神祭祀,早在《詩經‧小雅》「以我齊名,與我牲羊,以社以方」。已有記載。
土地遼闊不能遍祭,因此必須封社為社以祀之。《孝經諱》:「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闊不可盡敬,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白虎通》:「人非土不立,非谷(穀)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因土地廣闊故需封土立社分區祭祀,所以土地之神分布各地。在封建時代社祭也有階級之分,《禮記‧祭法》:「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為立社曰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而台灣幾乎各村里都有土地廟,且各廟宇無論供奉任何神明,也都會配祀土地公,因此土地公是勢力最龐大,「神口」最眾多的神祇。
土地公原本為對土地的崇拜,屬於自然崇拜爾後轉化為人格神。這種轉型其實是民間宗教普遍的的現象,台灣民間所奉的城隍爺、玄天上帝、三界公等,都是由自然神轉化成人格神。而土地神的轉型最早,按《左傳‧昭公》:「共工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國語‧魯語》「共工氏之伯九有社,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禮記‧祭法》「共工氏罷九州也,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禮記‧月令》「中央土,其成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鄭注:后土示顓頊氏之子,曰黎,兼為土官。《山海經‧大荒北經》「后土生信,信生夸父」此言后土乃夸父之祖父。《淮南子‧氾論》「禹勞力天下,而死為社」高誘注:託祀於后土之神。又按《中國古代宗教神話考》。以上之論,后土乃共公氏之子句龍或即大禹,是自然崇拜人格的結果。
中國歷代有許多關於土地神是由人轉化而成的傳說,其中大禹、三國的蔣子文、南朝沈約、唐代韓愈、宋代劉知常、岳飛等,都有成為土地神的記載,但在台灣民間人格神的土地公較普遍的傳說有兩種:一說土地公原是周代一位官員的忠僕名為張明德,因背負少主人赴任所會見其父,途中遇大雪,張明德脫衣護主而遭凍斃,臨終時空中出現「福德正神」字跡,此乃上蒼感念其忠義故封為福德正神。其二,土地公原名張福德,其生前樂善好施造福鄉土,死後受玉帝冊封為「福德正神」,因此土地公廟又稱福德廟、福德宮。
土地原本沒有所謂的性別,但在上古時代由於陰陽觀念,天為乾父為陽,地為坤母為陰,且土地「吐生萬物」因此,后土應為女性,《禮記‧郊禮》「社,祭土而主陰氣也」。「祀天就陽位,則祭地就陰位矣」言明土地之神屬陰性。至周代父系社會建立之後,土地神才能轉化為男性,由句龍、社會等記載可見當時土地神已成為男性。在道教信仰中的后土與民間信仰的土地公又是截然不同,后土是道教「四腳」之一,稱為「承天效法后德光大后土皇地祇」,簡稱為「后土娘娘」,后土相對於玉皇大帝(天帝)乃執管大地山川,是謂「天公地母」。台灣民間信仰則以土地公、后土為一體,而土地公當然是男性。
土地公雖官小位卑,卻是業務最繁忙的基層神明,舉凡守護鄉里、庇佑鄉民、照顧田園、牲畜、守護山林、橋樑、道路、堤防、水閘門(如豐原葫蘆墩圳),連看守墳墓都是祂的職責,可見其業務量之繁重。土地公原本是土地之神,後來工作量卻愈搞愈大,漢蔡邕《獨斷》之言:「先儒以社祭五土之神,五土者,一曰山林,二曰川澤,三曰丘陵,四曰墳衍,五曰原隰」,自此,土地公已身兼數職業務繁忙。
台灣俗語:「得失土地公會飼沒雞」表示得罪土地公會連雞都養不活。「土地公沒做號,虎不敢亂咬人」,表示土地公沒做記號連老虎都不敢傷人,可見土地公勢力之龐大。
台灣民間除了廟宇、家中供奉土地公之外,一般商店也供奉土地公為財神,每逢初二、十六「做牙」祭拜土地公希望能蔽佑生意興隆。商人所供奉的土地公通常手持元寶象徵財富。一般的土地公廟並為配祀土地婆,因傳說土地婆乃心胸狹隘的婦人,土地公原本要保佑人人富裕,但因土地婆擔心人人富有將來女兒出嫁無人抬轎,而堅決反對,而土地婆在每月初二、十六固定回娘家,因此商人就趁其回娘家之日向土地公祈求財利,據說此乃初二、十六「做牙」的由來。此外,台灣的採礦業者也是供奉土地公,因為礦業是埋藏在地下,屬於土地公管轄,因此要祭拜土地公才能挖到礦產,台北縣瑞芳、九份一帶土地公廟林立即為此因。
土地公也是墳墓的守護者,台灣地墳墓的左前方都有供奉后土牌位或土地公像。土地公看守墓園之俗源自《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都故稱幽都。因為后土管轄幽冥地府,而人死歸陰司且埋葬地,必需供奉后土或土地公。
民間傳說土地公充當守護神則是源自孟姜女的故事。傳說:孟姜女之夫萬杞良被秦始皇徵修築萬里長城,不幸客死異鄉,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萬里長城,祇見白骨遍地,土地公示其咬破手指血滴枯骨,能滲入則為其夫骨骸,孟姜女尋獲夫婿遺骸返鄉途中,白骨受其血淚滋潤竟使膚髮重生有復活之象,此時,孟姜女聽信土地公之言,以布袋裝置骨骸背負返家,竟使其夫無法起死回生,孟姜女不肯罷休,土地公只好為其夫守墓以示謝罪,此為民間版的土地公守墓之由來。
由於土地公是最基層的神明,因此凡是地方宗教信仰、婚喪喜慶活動,都會迎請當地土地公參與。舉凡廟會繞境遊行都是由土地公擔任前導開路,建醮、廟會、喪葬、做法事、牽亡時土地公要「列席」,民眾入厝、娶新婦、做彌月也不會忘記請土地公參加。
在《西遊記》小說中土地公還得應付孫悟空的召喚,簡報當地情勢。在民間戲劇中每當好人遇難生命垂危之際,土地公便會出來救援。明代《土地寶卷》中,土地公大鬧天宮與諸神鬥法的故事,在台灣則並無此傳聞。
台灣民間土地公的造型大概登是身才肥胖短小,銀髮白鬍,手執拐杖滿面笑容的造型,不像一般神明威嚴、肅穆。土地公神像通常頭戴圓型布帽,但如經皇帝冊封(如車城福安宮)或地方子弟考取功名(如楊士芳),當地土地公則改戴官帽,地方子弟有成就連境內土地公都能得到庇蔭,可見土地公與百姓的關係是何等親近。由於土地公是階級最低的神祇,因此在宜蘭地區流傳一則傳說,據說楊士芳在考取進士之前,每次在下田除草時,前方土地工祇市人間得村里長,而進士相當於民間信仰中的王爺,宜蘭俗語:「楊老爺拜土地—要勿 堪哩」表示讓進士跪拜,土地公承受不起之意。
土地公的誕辰祭典分別是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和八月十五~此乃源自古代社祭春社、秋社兩祭,亦即「春祈秋報」之故,並非土地公有兩個生日。為感謝土地公的庇佑,台灣農民每逢土地公誕辰,都會以竹枝夾福金(即土地公專用之金紙),插立田中,俗稱為「土地公拐」,意即製造拐杖供土地公巡視田園之用。
土地公信仰淵遠流長,它源自人民對土地的感恩與尊敬。土地公雖然神格最低卻是與民眾關係最密切的神祇,由於官小位卑土地公大都簡陋矮小,家徒「三壁」,且大多沒有廟門,但土地廟卻像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商店一樣,全年無休全天開放,隨時接受百姓祈求,聆聽人民的心聲。土地公沒有豪華住宅,沒有威嚴的造型,甚至沒有神像,但卻是最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鄉土守護神,土地公沒有幫手,也沒有部屬,但祂的業務卻最繁重,擔負的職責也是最繁多,其辛勞可想而知。
在台灣的每一片土地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土地公就會隨時隨地守護者人們的家園,庇佑著祂的子民,民眾在感恩之餘,更應愛護鄉土,關心我們所生長的這片土地,效法土地公守護鄉里、關懷社區的精神。
-------------------------------
墓前后土由來
墳墓前的后土,土地公他的由來.起源在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故事.........孟姜女想到萬杞良出門時,沒有帶冬衣,因此,她決定萬里跋涉,為先生送寒衣.
沒有想到萬杞良早已被繁重的勞役折磨死了,埋骨長城牆下.孟姜女不但見不到丈夫的面,連他的屍骨也難以辨識,一時悲痛難抑,就大哭起來.這一哭,就把一截長城給哭倒了,牆下,白骨無數,孟姜女沒有辦法確定先生的屍骨何在,惶然不安,忽然有一位老先生(就是土地公)出現,教她把手指咬破,滴血白骨上,如果血能滲入的就是丈夫的骨骸.孟姜女就用這個方法找到了萬杞良.
孟姜女拾起先生的骨骸,決定返鄉,豈知白骨受到孟姜女血與淚的滋潤,竟然有了毛髮復生的跡象,孟姜女大喜.
土地公認為此事太違反天理,因此決定干預,他告訴孟姜女應該把骨頭裝進袋子裡,揹回家.孟姜女並不知道這麼做會抑制萬杞良的復活,等到她發現之後,先生已無法起死回生,孟姜女氣極了,絕不肯罷休.
土地公只好答應為萬杞良守墓,這就是土地公守墓的開始;而以袋裝骨骸也是民間撿骨習俗的由來.
----------------------------------------
駁斥后土為孟姜女的無稽說法 - 玄燁 行運諮商顧問公司 (正式網站重新建制混亂改版中) - http://goo.gl/fep4E9
-------------------------------------------------
黃曆臘(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作牙」──祭祀土地公的最後一回,所以稱為「尾牙」,也正是迎新歲年俗中除舊迎新的前奏。實際上,祭祀土地神自古以來在公家與民間的歲末祭中就是很重要的一環。黃曆臘(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作牙」──祭祀土地公的最後一回,所以稱為「尾牙」,也正是迎新歲年俗中除舊迎新的前奏。實際上,祭祀土地神自古以來在公家與民間的歲末祭中就是很重要的一環。
黃曆二月二日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誕辰,民間在這一天祭拜土地公稱為作「頭牙」,到了臘月十六日的「作牙」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就稱作「尾牙」。作「牙」的本字是「迓」(音yà ),就是迎接,「作迓」具有祭祀迎福的意思;而且一般公司行號會在尾牙這天招待員工感謝其一年的辛勞付出。一到尾牙,讓人明顯感到一年將盡了!
土地神.后土
「尾牙」祭中的神主土地公即是社神、土地神,也稱「福德正神」。查《康熙字典》,「社」乃是「土地神主」,土地神是守護一方境界的社神。在台灣的各村各莊常見土地神廟,這種傳統華族的信仰傳自遠古,往上追溯則可以連繫「后土」的文化淵源。
《康熙字典》說「后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謂社爲后土」。《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時代舉了八位當時的賢德人士──「八愷」,讓他們主管后土,掌理百事,他們的賢德受到天地福祐,在他們的治理下,百事順序而動,人間無殃,百物豐收,造福各地方百姓。周代禮制,就稱土神或地神為「后土」,也是五方神之一,主掌中央土。見《禮記.月令》記載:「中央土,其日戊已。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中華民族崇敬天地神明,相信人立於天地間,頭所載的皇天,足所履的后土都有神明。故而,土地神社從古代到民國的神州大地上處處可見。依周朝禮制,從公家到民間,處處都有社:王有王社,王為群姓立大社;諸侯有侯社,諸侯為百姓立國社;一群士大夫可有共同的社;民間一里二十五家可置一里社(見《禮記‧祭法》 ),各地都有自己的土地神。看那大地上一里又一里,土地神社里里相接,展現人們對土地神的崇敬信仰。可能因為人間「后土」官和土地神之間有連繫,因此今人「作牙」祭拜土地神也特別具有人間情味。
歲祭
從上古時代起,天子必在歲末年終之際領著百官祭祀「后土」,在民間各地則祭拜當地的社神,感謝土地之神賜予國邦寧靖、百姓平安。漢代《風俗通義·祀典》說:社是土地的主人,感謝廣大土地上的土地神,不要遺漏、不要失敬,所以就作社——土地神壇來祭祀,報告收成,感謝福祐。(《風俗通義·祀典》:「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徧敬,以為社而祀之,報功也。」 )
當今的「作牙(迓)」遺留著年終祭拜「后土」、「社神」的古早習俗餘風,表達對土地感恩的心意和迎迓福氣的心願。隨著幾千年的朝代更迭,這種禮制也代代相傳。
然而,無神論處心積慮摧毀神州百姓對神的信仰,使得人心道德墮落,人心需索無度的肆虐也造成大地滿目瘡痍。神州大陸上的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受到嚴重破壞令人心驚,這無神論帶來的惡果一直在吞噬著未來的生機。地上的人人若因此而得不到養護的資源,甚或自食惡果,也是自然中之事。傳統敬神文化的失落,取而代之的將是無窮的禍患。
相對地,在台灣從流傳歌頌土地公的對聯中,展現對神的信仰,對德的堅信之傳統:「福而有德千家敬 正則為神萬世尊」,橫幅為「福德正神」;另有一幅是:「有土必有神 安仁自安宅」。對聯中流露誠敬土地神的精神,同時展現正信,惕勵世間人,心存「仁」德自能得神護,德在福在不假外求
黃曆二月二日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誕辰,民間在這一天祭拜土地公稱為作「頭牙」,到了臘月十六日的「作牙」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就稱作「尾牙」。作「牙」的本字是「迓」(音yà ),就是迎接,「作迓」具有祭祀迎福的意思;而且一般公司行號會在尾牙這天招待員工感謝其一年的辛勞付出。一到尾牙,讓人明顯感到一年將盡了!
土地神.后土
「尾牙」祭中的神主土地公即是社神、土地神,也稱「福德正神」。查《康熙字典》,「社」乃是「土地神主」,土地神是守護一方境界的社神。在台灣的各村各莊常見土地神廟,這種傳統華族的信仰傳自遠古,往上追溯則可以連繫「后土」的文化淵源。
《康熙字典》說「后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謂社爲后土」。《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時代舉了八位當時的賢德人士──「八愷」,讓他們主管后土,掌理百事,他們的賢德受到天地福祐,在他們的治理下,百事順序而動,人間無殃,百物豐收,造福各地方百姓。周代禮制,就稱土神或地神為「后土」,也是五方神之一,主掌中央土。見《禮記.月令》記載:「中央土,其日戊已。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中華民族崇敬天地神明,相信人立於天地間,頭所載的皇天,足所履的后土都有神明。故而,土地神社從古代到民國的神州大地上處處可見。依周朝禮制,從公家到民間,處處都有社:王有王社,王為群姓立大社;諸侯有侯社,諸侯為百姓立國社;一群士大夫可有共同的社;民間一里二十五家可置一里社(見《禮記‧祭法》 ),各地都有自己的土地神。看那大地上一里又一里,土地神社里里相接,展現人們對土地神的崇敬信仰。可能因為人間「后土」官和土地神之間有連繫,因此今人「作牙」祭拜土地神也特別具有人間情味。
歲祭
從上古時代起,天子必在歲末年終之際領著百官祭祀「后土」,在民間各地則祭拜當地的社神,感謝土地之神賜予國邦寧靖、百姓平安。漢代《風俗通義·祀典》說:社是土地的主人,感謝廣大土地上的土地神,不要遺漏、不要失敬,所以就作社——土地神壇來祭祀,報告收成,感謝福祐。(《風俗通義·祀典》:「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徧敬,以為社而祀之,報功也。」 )
當今的「作牙(迓)」遺留著年終祭拜「后土」、「社神」的古早習俗餘風,表達對土地感恩的心意和迎迓福氣的心願。隨著幾千年的朝代更迭,這種禮制也代代相傳。
然而,無神論處心積慮摧毀神州百姓對神的信仰,使得人心道德墮落,人心需索無度的肆虐也造成大地滿目瘡痍。神州大陸上的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受到嚴重破壞令人心驚,這無神論帶來的惡果一直在吞噬著未來的生機。地上的人人若因此而得不到養護的資源,甚或自食惡果,也是自然中之事。傳統敬神文化的失落,取而代之的將是無窮的禍患。
相對地,在台灣從流傳歌頌土地公的對聯中,展現對神的信仰,對德的堅信之傳統:「福而有德千家敬 正則為神萬世尊」,橫幅為「福德正神」;另有一幅是:「有土必有神 安仁自安宅」。對聯中流露誠敬土地神的精神,同時展現正信,惕勵世間人,心存「仁」德自能得神護,德在福在不假外求黃曆臘(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作牙」──祭祀土地公的最後一回,所以稱為「尾牙」,也正是迎新歲年俗中除舊迎新的前奏。實際上,祭祀土地神自古以來在公家與民間的歲末祭中就是很重要的一環。
黃曆二月二日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誕辰,民間在這一天祭拜土地公稱為作「頭牙」,到了臘月十六日的「作牙」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就稱作「尾牙」。作「牙」的本字是「迓」(音yà ),就是迎接,「作迓」具有祭祀迎福的意思;而且一般公司行號會在尾牙這天招待員工感謝其一年的辛勞付出。一到尾牙,讓人明顯感到一年將盡了!
土地神.后土
「尾牙」祭中的神主土地公即是社神、土地神,也稱「福德正神」。查《康熙字典》,「社」乃是「土地神主」,土地神是守護一方境界的社神。在台灣的各村各莊常見土地神廟,這種傳統華族的信仰傳自遠古,往上追溯則可以連繫「后土」的文化淵源。
《康熙字典》說「后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謂社爲后土」。《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時代舉了八位當時的賢德人士──「八愷」,讓他們主管后土,掌理百事,他們的賢德受到天地福祐,在他們的治理下,百事順序而動,人間無殃,百物豐收,造福各地方百姓。周代禮制,就稱土神或地神為「后土」,也是五方神之一,主掌中央土。見《禮記.月令》記載:「中央土,其日戊已。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中華民族崇敬天地神明,相信人立於天地間,頭所載的皇天,足所履的后土都有神明。故而,土地神社從古代到民國的神州大地上處處可見。依周朝禮制,從公家到民間,處處都有社:王有王社,王為群姓立大社;諸侯有侯社,諸侯為百姓立國社;一群士大夫可有共同的社;民間一里二十五家可置一里社(見《禮記‧祭法》 ),各地都有自己的土地神。看那大地上一里又一里,土地神社里里相接,展現人們對土地神的崇敬信仰。可能因為人間「后土」官和土地神之間有連繫,因此今人「作牙」祭拜土地神也特別具有人間情味。
歲祭
從上古時代起,天子必在歲末年終之際領著百官祭祀「后土」,在民間各地則祭拜當地的社神,感謝土地之神賜予國邦寧靖、百姓平安。漢代《風俗通義·祀典》說:社是土地的主人,感謝廣大土地上的土地神,不要遺漏、不要失敬,所以就作社——土地神壇來祭祀,報告收成,感謝福祐。(《風俗通義·祀典》:「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徧敬,以為社而祀之,報功也。」 )
當今的「作牙(迓)」遺留著年終祭拜「后土」、「社神」的古早習俗餘風,表達對土地感恩的心意和迎迓福氣的心願。隨著幾千年的朝代更迭,這種禮制也代代相傳。
然而,無神論處心積慮摧毀神州百姓對神的信仰,使得人心道德墮落,人心需索無度的肆虐也造成大地滿目瘡痍。神州大陸上的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受到嚴重破壞令人心驚,這無神論帶來的惡果一直在吞噬著未來的生機。地上的人人若因此而得不到養護的資源,甚或自食惡果,也是自然中之事。傳統敬神文化的失落,取而代之的將是無窮的禍患。
相對地,在台灣從流傳歌頌土地公的對聯中,展現對神的信仰,對德的堅信之傳統:「福而有德千家敬 正則為神萬世尊」,橫幅為「福德正神」;另有一幅是:「有土必有神 安仁自安宅」。對聯中流露誠敬土地神的精神,同時展現正信,惕勵世間人,心存「仁」德自能得神護,德在福在不假外求
墓地旁的后土其實就是土地公。(圖/翻攝自中文百科)
后土神在台灣普遍被稱為「地母娘娘」,在道教中與玉皇大帝、天皇大帝、紫微大帝、長生大帝、青華大帝共稱為「六御」,在台灣多以慈祥婦人的形象出現,也被認為是統治整塊大地的「母親」,但在墓地旁邊的「后土」其實並非是指這一位「地母娘娘」,而是台灣人一般觀念中的「土地公」,土地公作為這塊墓地的管理者和神靈,不只是護佑這塊墓地的先人能平安順遂,對外也負責阻止邪靈入侵,可謂責任重大。長知識了!清明掃墓旁「后土」身分揭密 拜祖先前先拜祂 https://bit.ly/3sQI8d0
后土娘娘的來歷
聊一聊后土娘娘的來歷 - 人人焦點 https://bit.ly/3RFPCOD
在中國神話體系中,世間分為三等,天,地,人。在諸多的影視劇裡,玉皇大帝是世間的主宰,掌管三界,統領六道,而幽冥地府的掌控者是十殿閻君,管理十八層地獄以及世間鬼魂,甚至是輪迴投胎。
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閻君真的是地府的主宰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地府的主宰者按說應該是東嶽齊天泰聖仁聖皇帝,以後在另外說說這些大神,這裡就不細說了,今天主要就跟大家說道說道這位有名而不火,與玉帝並駕齊驅,掌管著人間界的大佬——后土!
后土皇地祇,又稱地母元君、尊稱后土娘娘。源於母系社會自然崇拜中的土地與女性崇拜。全稱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陰陽,滋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
常說到三清四御,這三清是道教地位最高的神,而四御是治理三界依順三清的神,在這之前,四御叫做六御,因為要符合道經的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才將玉皇大帝和青華大帝分裂出來,形成了如今的四御。四御並不是玉帝的屬下,玉帝只是當了天上老大,管理天界神仙而已。而四御的職責是輔助玉帝統領三界。
再說后土,有關於后土的記載很多,大多都集中在《左傳》、《禮記》、《山海經》、《淮南子》中,文意大致稱后土為共工氏之子,為中央之神。如:
《山海經·海內經》:"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山海經·大荒西經》:"黎(后土)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看完這些文獻,問題就來了,承天效法土皇地衹,簡稱后土,俗稱后土娘娘,這位在《山海經》以及各類文獻中頻頻露臉的天神,早在道教神話體系完善前,就已經存在上古巫家大神,共工的後人,祖巫之一的后土,怎麼就成了道家的四御之一呢?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講的是道教文化之前的巫文化。其實吶,這后土娘娘根本不是道教原有的神仙,而是從巫教神裡吸收而來的!
早在先秦以前,中國的主要宗教,是巫教,那時候人們生活繁衍都依賴於土地,因此有了「后土」崇拜文化,從而產生了后土這麼一個大神。
《禮記·都特牲》曰:"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
在巫蠱之風盛行的楚國時期,巫教就已經將冥界劃分給后土掌管,這也是最早記載后土為大地之主的朝代,那時候人們相信,人死了以後,魂魄會去到一個叫做幽都的地方,這個幽都,就是現在的冥界。
古人們講究死後入土為安,那時候人們認為,死後的世界是充滿黑暗和恐怖的,正如《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秋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
人們通過這樣的記載,想像著作為死後去往的世界是什麼樣的,而后土娘娘,會派出自己的得力手下「土伯」 為幽魂們保駕護航,傳言,土伯虎頭牛身,有三隻眼睛,頭上生有利角,能驅逐那些孤魂野鬼,為保障魂魄不被惡鬼欺負,墓葬不被侵害,所以土伯一般是作為鎮墓神獸被安放在墓室中的。這裡已經說明,后土不但掌管人間土地,還統治者冥界的生死輪迴,和各路幽魂神仙。
作為巫教的執掌大地和冥界的神,在漢朝以前,后土的便是掌管著大地和冥界的最高掌權者,一直到漢朝,道教發展壯大,這裡有個小故事:
「 在商湯時期,巫教是主要宗教,而當時的神界主宰還是巫教的天神,掌權者是女媧娘娘,當時的道教修士一般是被稱為練氣士,巫教的修士們一開始是不把這些「 異類」修士放在眼裡的。商朝滅夏以後,巫教開始走下坡路,很多巫教的神,也是在那以後開始銷聲匿跡,道教的三清開始和女媧娘娘分庭抗禮,周滅商之後,巫教徹底衰敗,大勢已去,女媧娘娘將封神榜交給元始天尊,周朝建立,巫教神也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無從得知,周朝以後的神話故事,已經跟巫教的天神們沒有了多少關係,女媧娘娘身為大地之母,也淡出了人們是的視野,大地之主也更換成了祖巫后土娘娘,姜子牙奉命封神之後,道教天庭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諸多巫教神開始融入新天庭勢力。
道教鼎盛時期,神話體系已經是基本完善,按照那時候的文獻記載,人死之後會到地府去轉世投胎的魂魄,以及仍在人間遊蕩,不能去往地府的孤魂野鬼,這些都是由大地之主后土來統一安排,正如人間朝代更換一般,新朝代掌權,巫教的神被吸納融合,各自權利自然也被削弱,
直到玉皇大帝上位,后土在也沒有權利掌管冥界,反而成了輔佐玉帝管理三界的四御之一,只管轄地上的神。
玉帝是管理天界的老大,而后土則是主宰大地的女性神,她掌管陰陽育萬物。雖然地位被削,但依然是跟玉皇大帝並駕齊驅的,這一點也可以從渣男渣女們經常發誓的時候就可以看出:「 皇天在上,后土為鑑......」 當然,這是玩笑話~~~。
最後再說一點,后土作為巫教神,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是不低於女媧娘娘的,也許是這個原因,她才沒有和其它巫教神一樣銷聲匿跡,雖然已經成了道家神,依然被尊為"中華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而且根據民間的習俗,農曆三月十八是后土娘娘的誕辰之日。百姓在這一天都會去后土祠祭祀后土聖母,感謝她滋生萬物、哺育人類,祈禱五穀豐登、子孫繁盛、國泰民安。
后土娘娘在有些地方也有一個身份,叫做鐵樹娘娘,家裡有剛出生的寶寶的應該都有注意到,寶寶睡覺時,有時候會突然很開心的笑起來,有時候又會毫無預兆的大哭,但是依然不會醒過來,聽老巫師說,這是因為后土娘娘在讓寶寶爬建樹呢,爬得高的寶寶長大後會更聰明,還會得到娘娘的獎勵,所以就會開心在娘娘身邊嬉鬧。
聊一聊后土娘娘的來歷 - 人人焦點 https://bit.ly/3RFPCO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