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周春米訪美國會圖書館 見證斯卡羅「南岬之盟」歷史文件
屏東縣長周春米(右)參訪美國國會圖書館見證「南岬之盟」李仙得的國會報告文件。(屏東縣政府提供)
周春米訪美國會圖書館 見證斯卡羅「南岬之盟」歷史文件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IRjkLO
2024/03/24 09:29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1867年恆春半島發生美國商船「羅妹號」事件,當時美駐福爾摩沙領事李仙得與斯卡羅原住民協議「南岬之盟」和平協定,此為台灣與美國第一次訂立的國際約定,也是第一次以台灣人民為主體簽署的國際協議,相關文件現今存放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現正訪美的屏東縣長周春米特地前往參觀調閱相關文件,見證屏東在台灣史上與國際來往的重要地位,讓世界從屏東開始認識台灣。
屏東縣長周春米等人參訪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會圖書館,為美國國會的主要研究機構,首次以台灣人民為主體簽署的協議「南岬之盟」李仙得的國會報告文件即收藏在其間。
屏東縣政府表示,「羅妹號」事件是美國與台灣原住民族之間爆發的外交事件,美國籍商船羅妹號在外海觸礁,倖存的船長及船員等人在墾丁一帶上岸,因誤闖排灣族領地而遭「出草」,引發美國出兵,而後李仙得與瑯嶠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口頭協議,秉持人道精神,以紅旗作為識別求援的海難生還者,是為「南岬之盟」,近年史詩大戲「斯卡羅」就是以「羅妹號」事件為歷史背景
李仙得於1869年再度來台,與卓杞篤進一步以書面立下非正式的諒解備忘錄,李仙得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收錄全文。看到150多年前的歷史文件,周春米頗有感觸,透過歷史文件來見證屏東在國際上的定位別具意義,大航海時代因文化語言產生的衝突誤解,也為日後文明世界帶來相互尊重與交流,屏東當時作為世界認識台灣的入口,此次參訪美國也將持續為台灣與國際奠定合作的基礎,讓屏東成為世界的屏東。
除了「羅妹號」事件,1874年恆春半島又發生「牡丹社事件」,都是影響台灣的重要歷史事件,今年適逢牡丹社事件150週年,屏東縣政府規畫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將事件發生地石門古戰場macacukes登錄為屏東縣史蹟,在落山風風景特定區發起「恆春半島走讀-尋訪琅嶠故事」計畫,培訓牡丹社事件專業導覽人員等,未來帶領民眾走讀歷史,共同見證屏東作為世界的入口所為台灣帶來的歷史意義。
屏東縣長周春米(右)參訪美國國會圖書館見證「南岬之盟」李仙得的國會報告文件。(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長周春米(右)參訪美國國會圖書館。(屏東縣政府提供)
周春米訪美國會圖書館 見證斯卡羅「南岬之盟」歷史文件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IRjkLO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李仙德-當時對台灣人的分類


斯卡羅吹起台史小說熱 但歷史小說不該有「蝶妹」?
2021-09-27 02:05 聯合報 /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前衛出版社出版的李仙得「台灣紀行」節錄本—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為圖片中央左一。記者陳宛茜/翻攝
斯卡羅吹起台史小說熱 但歷史小說不該有「蝶妹」?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ASjtbt
公視夯劇「斯卡羅」上周寫下大結局,不僅引發全民對「羅妹號事件」的熱議,也帶動台灣歷史小說熱潮。歷史小說在台灣一向是相當冷門的文類,2015年成立的台灣歷史小說獎,雖祭出120萬元的首獎獎金,舉辦五屆以來卻只頒出一次首獎。擔任五屆決審的作家李敏勇認為,台灣形塑與閱讀歷史小說的社會氛圍並不成熟,期待「斯卡羅」為台灣歷史小說開創新的局面。
兼營新書和二手書的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表示,此劇兩位主角—李仙得著的「台灣紀行—南台灣踏查手記」與必麒麟著作「歷險福爾摩沙」皆因此熱銷,新書月銷量是「斯卡羅」未上映前年銷量的數倍,二手書則一書難求。除了原著「傀儡花」作者陳耀昌系列歷史小說熱銷,以台灣史為主題的歷史小說也將陸續出版,如以西班牙在台歷史為主題的「艾爾摩沙的瑪利亞」便將在10月出版。
故宮院長吳密察是台灣最早研究「斯卡羅」主角李仙得的學者之一;陳耀昌寫斯卡羅原著小說「傀儡花」時,也是透過吳密察介紹相關史料。
吳密察於1980年代專注於研究改變台灣命運的「牡丹社事件」,李仙得是牡丹社事件的關鍵人物。吳密察赴日留學時認識一位琉球學者,與美籍學者費德廉與東海大學外文系教授蘇約翰等人攜手追蹤李仙得散落在日本和美國的史料,最終找到李仙得日記「台灣紀行」的完整版本—包括英文原版和日文版。「台灣紀行」完整版2012年由台灣歷史博物館出版英文版和中文版,前衛出版社則出版節錄本「南台灣踏查首記」。
「歷史學者研究了30多年的李仙得,卻不如一部小說和戲劇帶來的影響力。」吳密察表示,「台灣紀行」這類歷史著作「賣到500套就很厲害」,一部「斯卡羅」卻讓李仙得突然變成歷史名人。有人因「斯卡羅」批評政府不重視原民歷史,但吳密察說,這段歷史的研究沒斷過、故宮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都展過相關史料,但一般讀者沒有意願閱讀,最後是靠戲劇的力量變成「顯學」。
吳密察和陳耀昌相交多年,陳耀昌多本歷史小說也都是找吳密察作序。吳密察形容陳耀昌是「用小說的形式寫歷史」,「傀儡花」中的時空資料如幾點開船、戰爭經過皆依照正史所寫。據此改編的「斯卡羅」做了更多調整、被認為與史實不合。「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英國歷史,難道就合於史實?」吳密察認為,現代歷史學派重分析、失去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敘述魅力,像陳耀昌這樣的歷史小說家,反而可以拉近讀者和歷史的距離。
但李敏勇認為,如果以日本對歷史小說或大河劇的標準,「斯卡羅/傀儡花根本不會有『蝶妹』」。因為不管是「台灣紀行」中的記載或當時的社會環境,都不允許一個女性可以跟著李仙得趴趴走。他分析,日本歷史小說的主角一定是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小說家只是用文學家的想像創造史料中不可能出現的人物對話和心理狀態。
寫了多本以中國歷史為舞台的小說家謝金魚也認為,歷史小說還是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是「時代小說」標準可以更寬鬆;但不管是哪種,小說的文學性相當重要。李敏勇期待,台灣也許可以經過這一次「斯卡羅」的刺激,開出嶄新的歷史小說派別。
「斯卡羅」讓劇中男主角李仙得大紅,有人認為「斯卡羅」美化李仙得。研究李仙得多年的故宮院長吳密察認為,李仙得就是「19世紀的帝國主義者」,從不同事件解讀李仙得會得到不同的形象,如在「羅妹號事件」中他是鴿派,在「牡丹社事件」卻是鷹派。有歷史學者評價李仙得「可能是西方涉台事務史上最多姿多彩、最具爭議性的人物」,吳密察則鼓勵讀者閱讀「台灣紀行」等第一手史料,自己解讀李仙得。
吳密察指出,「斯卡羅」讓民眾了解台灣一百多年前在世界版圖上的地位以及族群的複雜,但在台灣歷史中,斯卡羅之後的牡丹社事件才是關鍵歷史。1871年,一艘來自琉球的船在返鄉途中漂流到恆春遭排灣族殺害。三年後,日本以此一遇害事件為藉口發起「征台之役」攻打恆春半島。琉球因此失去獨立地位成為「沖繩縣」,清朝也因此事「開山撫番」開始重視台灣。此一船難和征台之役便是改變台灣命運的「牡丹社事件」。
羅妹號事件之後,李仙得來台至少八次。他因為喜愛攝影,來台皆攜帶攝影師拍攝原民聚落景觀。陪同他來台的美籍攝影師愛德華茲,拍攝的一系列台灣原住民的肖像,被認為是台灣最早的攝影照。年初成立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便收藏這些照片,並曾在創館首檔攝影展「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台灣攝影首篇」中展出李仙得的照片。
牡丹社事件發生在「斯卡羅」結局「南岬之盟 」數年之後。當時李仙得被聘為牡丹社事件重要顧問,將他處理羅妹號船難事件過程的台灣印象寫成「台灣紀行」,成為日軍攻打恆春半島的重要參考資料,牡丹社事件也埋下日本日後殖民台灣的種子。「台灣紀行」收錄李仙得來台所拍攝的大量台灣影像,出版此書的台史博館長張隆志在「台史博x斯卡羅」線上論壇透露,台史博預計明年出版「台灣紀行」的圖文濃縮版。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首檔攝影展「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台灣攝影首篇」,曾展出李仙得(左二)照片。這批照片為美國攝影師愛德華茲於1869至1870年拍攝的一系列台灣原住民的肖像,被認為是台灣最早的攝影照。當時愛德華茲陪李仙得來台蒐集人文風俗與地理資訊。記者陳宛茜/翻攝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首檔攝影展「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台灣攝影首篇」,曾展出李仙得(左二)照片。這批照片為美國攝影師愛德華茲於1869至1870年拍攝的一系列台灣原住民的肖像,被認為是台灣最早的攝影照。當時愛德華茲陪李仙得來台蒐集人文風俗與地理資訊。記者陳宛茜/翻攝
故宮文獻大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此刻正展出「牡丹社事件」相關史料。圖上的原民照片中,有一位是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之子朱雷。記者陳宛茜/攝影
斯卡羅吹起台史小說熱 但歷史小說不該有「蝶妹」?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ASjtbt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牡丹社事件」+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或譯李讓禮、李善得,1830年8月26日-1899年9月1日),為法裔美國人,曾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羅發號事件,協助日軍出兵台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0zRxa
屏東的牡丹社事件改變了東亞世界整體情勢與臺灣以及臺灣原住民的命運…,對於後來臺灣、琉球、清朝與日本的命運有重大影響/盼還給土地真正的歷史與臺灣人民應有的尊嚴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DlxG4x
牡丹社事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RRo8SS

最早來台的客家人HAKKA-臺灣島史與客家族(客家人)的遷移+里斯指稱客家移民台灣的時間1368~1600年及荷蘭殖民時期,客家人擔任過原住民酋長與荷蘭當局之翻譯(通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e6qvOn

====================================

李仙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WDyJ0t

File:File- Charles Legendre Grave.JPGFile:Charles William LeGendre.jpg

當時日本有海外擴張企圖,又因為明治維新後大量士族(舊武士)失業造成巨大社會問題,更積極謀求以對外戰爭轉移內政問題。適有琉球宮古島漂民五十四人在同治十年(1871年)於琅(王喬)遭原住民殺害,日本打算以保護國民、質問生番為藉口出兵台灣

李仙得以處理羅妹號的經驗指出,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出兵台灣的大義。李仙得提供台灣的地圖與照片,並說只需兩千兵力便可輕易佔領台灣。副島聞言大感興奮,外務省遂在當年十一月以準二等官聘任李仙得為顧問。李仙得並為日本規劃詳細的出兵、殖民計畫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明治七年),日本政府成立台灣蕃地事務局,任命西鄉從道為事務局都督,率兵三千六百攻打台灣琅(王喬)地區以牡丹社為主的原住民部落,是為牡丹社事件,日方稱為「台灣出兵」(ja:臺灣出兵)。

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為日本擬定外交策略以矇蔽國際視聽,並幫日本僱用外籍軍人、承租船艦、購買軍火。其目的在於日本佔領台灣後,美國人可獨佔貿易利益,甚至擁有實際的殖民權。

中國方面得知李仙得在此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欲做釜底抽薪之計。李鴻章上總理衙門「論日本圖攻台灣」一函中便指出,日本依賴美國人,促美撤回人員船隻,即能迫使日本罷兵。於是清廷向美國提出抗議。九月十二日,李仙得前往廈門與清廷談判時,遭到美國水兵逮捕。同年十一月日軍撤離臺灣,美方遂以李仙得未帶兵為由予以釋放

郊商

17世紀中,台灣進入清治時期後,台灣與中國的兩岸貿易開始盛行。一般來說,貿易的形式為從中國沿海的福建,廣東兩地運送日用品至台灣,然後將台灣糖,米,樟腦,茶等特產運回中國。為避免惡性競爭,進而寡占或獨占,從事兩岸貿易或交易的商號聯合成立公會,而此公會即為郊,而這些參與公會的商號則一般通稱為郊商。


「斯卡羅」劇中由法比歐飾演帥氣的美國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Gendre),實際上本人是戴著眼罩的獨眼龍嗎?
1869年,李仙得來到安平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遺址進行挖掘,由攝影師聖朱利安.愛德華士(St. Julian Hugh Edwards)拍下珍貴影像,左邊酷酷獨眼大叔就是李仙得本人!(影像經數位上色)
李仙得為具有軍事背景的人物,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失去一隻眼睛。1866來到廈門擔任美國領事,之後積極涉入臺灣事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ldtwcolor/permalink/856664144960126/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FireShot Capture 042 - 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 - 聚珍臺灣 - www.gjtaiwan.com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1869李仙得挖掘熱蘭遮城遺址 - 聚珍臺灣

FireShot Capture 043 - 臺灣古寫真上色 - 聚珍臺灣 - www.gjtaiwan.com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1869李仙得挖掘熱蘭遮城遺址 - 聚珍臺灣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74年出兵台灣,聘任李仙得為顧問。李仙得並為日本規劃詳細的出兵、殖民計畫/台灣番地所屬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1.本物件為美國領事李仙得與陶德及福爾摩沙南部原住民。照片下方寫著「...Le Gendre(U.S consul)…Dodd, and aborigines of south formosa.」大致可辨識出內容為美國領事李仙得與陶德及福爾摩沙南部原住民。照片中可見兩人坐在一群原住民中間,其中一人抽著菸斗。
2.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1830-1899),美國人,曾任美國駐廈門領事與日本明治政府顧問,羅發號事件時曾來臺與原住民領袖交涉。陶德(John Dodd,1838-1907),英國人,李仙得友人,在臺灣從事茶葉出口貿易。美國領事李仙得與陶德及福爾摩沙南部原住民 - 藏品資料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https://bit.ly/3mbZPUb


19世紀中的台灣通(一) | 電台放送中!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牡丹社事件」+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或譯李讓禮、李善得,1830年8月26日-1899年9月1日),為法裔美國人,曾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羅發號事件,協助日軍出兵台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9世紀中的台灣通(一) | 電台放送中!


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或譯李讓禮、李善得,1830年—1899年),為法裔美國人,曾參加美國南北戰爭之北軍,以陸軍少將退伍。

中文名稱
李仙得
外文名稱
Charles W. Le Gendre
國籍
法國
出生地
法國羅納省
出生日期
1830年
別名
李讓禮、李善得
逝世時間
1899年

簡歷
夏爾·威廉·勒讓得爾Charles William Le Gendre(1830年-1899年)中文譯名李仙得,李讓德。原籍法國,巴黎大學畢業,後認識美國知名律師的女兒克拉拉·維多利亞,兩人在布魯塞爾結婚後,勒讓得爾隨妻子移居美國,並成為美國公民。美國內戰爆發後,他參見了紐約第51步兵團,1862年負重傷,傷愈後晉升中校,在第9軍指揮一個團,在格蘭特手下參加維克斯堡戰役,後來在莽原之役中再次負傷,在醫院養傷的時候還經歷了南軍最後一次突襲,戰後退役的時候是準將。

李仙得
清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出任美國駐廈門領事。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美國商船羅妹號(the Rover,又譯羅發號)在台灣東部外海紅頭嶼(今蘭嶼)觸礁沉沒,其生還者被琅嶠(清季鳳山縣下林邊以南,今恆春 地區)原住民殺害,引發美國與清政府交涉,以及美軍自行前往攻擊原住民部落的「羅發號事件」。李仙得于此期間奉命來台察看,但因為琅嶠位在屬于「生番」地界的土牛線外,台灣官員不願介入,李仙得與官方的交涉無任何成果,于是在同治八年(1869年)10月10日自行進入琅嶠與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談判,協定原住民不再傷害漂流于此的西方船難人員。也因為這番經歷,並能說台灣話,李仙得遂被視為「台灣番界」通。

李仙得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辭去廈門領事之職,搭船返美途中過境日本橫濱,在美國公使介紹下,與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會面。當時日本有海外擴張企圖,又因為明治維新後大量士族(舊武士)失業造成巨大社會問題,更積極謀求以對外戰爭轉移內政問題。適有琉球宮古島漂民五十四人在同治十年(1871年)于琅嶠遭原住民殺害,日本打算以保護國民、質問生番為藉口出兵台灣。對這個送上門來的幫手如獲至寶。日本許諾給他以陸軍大將相應的官銜,如果佔領台灣,還可以讓他當台灣總督。

李仙得
李仙得以處理羅妹號的經驗指出,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出兵台灣的大義。李仙得提供台灣的地圖與照片,並說隻需兩千兵力便可輕易佔領台灣。副島聞言大感興奮,外務省遂在當年十一月以準二等官聘任李仙得為顧問。李仙得並為日本規劃詳細的出兵、殖民計畫。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明治七年),日本政府成立台灣蕃地事務局,任命西鄉從道為事務局都督,率兵三千六百攻打台灣琅嶠地區以牡丹社為主的原住民部落,是為牡丹社事件,日方稱為「台灣出兵」。

日本蠢蠢欲動之際,奇特的一幕出現了:美國官方正式表態,不鼓勵日本侵台,可李仙得和另幾位退休的美國外交官卻使勁慫恿,向日方鼓吹出兵台灣的重要性。日本出兵後,李仙得擔任隨軍輔翼官,製定規劃,還介紹美國軍人參加。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為日本擬定外交策略以蒙蔽國際視聽,並幫日本僱用外籍軍人、承租船艦、購買軍火。其目的在于日本佔領台灣後,美國人可獨佔貿易利益,甚至擁有實際的殖民權。

中國方面得知李仙得在此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欲做釜底抽薪之計。李鴻章上總理衙門「論日本圖攻台灣」一函中便指出,日本依賴美國人,促美撤回人員船隻,即能迫使日本罷兵。于是清廷向美國提出抗議。九月十二日,李仙得前往廈門與清廷談判時,遭到美國水兵逮捕。同年十一月日軍撤離台灣,美方遂以李仙得未帶兵為由予以釋放。于是他又跑到北京當日本議和大使大久保利通的參贊,回東京後,擔任日本政府的外交顧問。1890年經日本政府推薦,當上了朝鮮外衙門協辦,同年轉任內府協辦,1899年死于漢城。著有《關于廈門和福摩薩島的報告》。

第一次侵台
1874年日本以琉球難船事件為由出兵"征台",拉開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國的序幕。此事件與美國人李仙得有著密切的關系。李仙得時受僱于日本政府,充任"準二等出仕"。他向日本政府提出幾十件備忘錄及意見書,教唆日本政府接受台灣番地為無主之地的主張,並幫助副島種臣使用奸計騙得了出兵台灣的口實。他還僱船僱員協助日本出兵"征台",所以,日本此次侵台,從策劃到實施,李仙得都積極參與,起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第一次侵台,是台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開創了近代以來中日關系的第一個篇章。這次事件,與美國人李仙得關系密切。研究中日關系史和台灣史的學者,以往對這次事件有所關註,但往往語焉不詳。不管是從中日關系史角度還是台灣史角度,這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日本關于李仙得的文章主要是介紹性的,如吉野作造的《日本外交的恩人將軍李仙得》、小說家裏見淳的《李仙得年譜》、我部政男、傈原純編纂的《李仙得台灣紀行》等。研究性的文章最早應當是中村尚美的《李仙得》、《李仙得外交意見--英俄的遠東政策和日本外交》等。《李仙得》一文篇幅極短,主要指出李的最大功績是在台灣事件上,同時,認為台灣事件後,李為大隈重信提出的諸如"日本富強策"、"日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華士族秩祿處分"、"蝦夷地開拓意見"等很多的意見書,起到了作為外交顧問的作用。就李仙得與侵台的關系而言,所見隻有庄司萬太郎的《1874日本征台時Le Gendre將軍的活躍》一文。此文對李仙得與侵台之役的發端等都有涉及,但隻停留在對事件的敘述上。出于日本人的立場,此文認為李仙得的台灣番地所屬論,在國際法上是沒有疑義的,由于李的策劃奔走,竟使清廷承認日本的軍事行動為義舉,對李的這些努力,就日本人而言,不能不表示感謝。在台灣方面,關于台灣近代史的著作凡涉及到此階段的,一般都會簡單地提及李仙得與日本"征台"的關系。論述較為詳細的是黃嘉謨的《美國與台灣》和藤井志津枝的《近代中日關系史源起》。就專題性研究論文來說,隻有吳蕤的《李仙得C.W. Le Gendre與台灣》和林君成的《李仙得與日軍侵台》兩篇。吳蕤的文章發表得較早,視角雖是從台灣人的立場出發,但僅停留在敘事上,史料方面也沒有超越庄司萬太郎的文章。林君成的文章主要從琉球問題的由來等方面進行了論述,沒有使用新的史料,更沒有對李仙得教唆日本政府出兵、使用奸計騙得出兵口實的過程、李僱船僱員協助出兵等進行詳述。大陸還沒有一篇專文論及李仙得,《日本侵華七十年史》、《台灣歷史綱要》等一些涉及中日關系史和台灣史的論著中,隻是簡單地提及李仙得與日本侵台的關系。本文將使用第一手檔案資料,對李仙得與台灣的關系、日本侵台之役策劃中李仙得所起的作用,以及中日、中美關系等,進行新的全面分析探討,嘗試使日本謀取佔領台灣的過程真實地再現出來,並從中探尋美國與此事件的關系。

================================

五二七不是樂透彩的明牌,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到的一個歷史時日。三百廿二年前,一六八四年(康熙廿三年)的今天─五月廿七日(農曆四月十四日),滿清帝國正式將台灣併入其領土。
這個日子,是台灣首度被併入「中國」的開始。在此之前,台灣不曾經是中國任何一個王朝統治下的領土。中國北京當局動輒宣稱:「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是欺世之言。可歎的是,中國國民黨的學者也口徑一致相互唱和。

但是只要看看康熙皇帝的兒子雍正的這句話─「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拓入版圖。」就可以戳破他們的妄言。再不然,看看《皇清職貢圖》卷三也有記載:「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這個「始入版圖」的日子,就是五二七。

台灣原本住著遍佈全島的南島民族,達數千年甚至數萬年。直到十七世紀二○年代中期起,才開始有荷蘭、西班牙,鄭氏相繼進佔台灣。一六八三年八月,滿清帝國消滅了鄭家在台灣建立的東寧王國,但是並沒有將台灣立即納入其領土,中間隔了將近八個月的觀望,經過一番「台灣棄留」的爭議,才在翌年的五月廿七日,下詔台灣隸屬福建省。

台灣雖被中華帝國併吞,但大部分的時間都沒有受到中華帝國的眷顧,清廷長期厲行海禁措施,採取不信任的治台政策,甚至將許多原住民區視為「政教不及,野蠻無主」,而國際上更有「台灣番地無主論」之說。

做為中華帝國心目中的邊疆尾省的台灣,到了一八九五年,被清廷在馬關條約中割讓給日本。台灣得以脫離中華帝國,但淪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長達半世紀。二次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代表聯合國(盟軍)接管台灣,台灣又受中國政權管轄。但是四年後(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面對共產革命敗退來台,但此時台灣地位尚未解決,等到一九五一年九月八日盟國在舊金山簽訂對日和約,規定日本應放棄對台澎的主權,但沒有說明台澎歸屬何國。當然,此後的台灣,是由敗逃來台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有效統治。

時序的發展,局勢的遞嬗,使得台灣逐漸走上獨立的態勢。姚嘉文在其近著《台灣條約記》中,透過幾個條約─一八九五的馬關條約、一九五一的舊金山和約、一九五二的台北和約(對日和約)、一九五四的台美協防條約,以及八二三砲戰時的「蔣杜聯合公報」… 的觀察,替台灣的獨立走向,做出獨到的歷史解釋:「由於台灣歷史及地位的特殊性,所以台灣國家地位及身分的取得是演進的,不是突變的。」

這種漸進式的台灣獨立,可以套用柳宗元〈封建論〉中的話:「勢也,非聖人之意也」。歷史的發展演進,造就了台灣獨立的局勢,值此五二七的歷史時日,我們當有一番體會。

〈作者為世新大學教授〉

一個台灣史教授與時代的對話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cEulCC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

 

 年度事件:日本入侵台灣1871年12月,琉球按例遣使向清廷進貢,途中遭遇暴風雨,船迷失航向,漂蕩至台灣南部,與當地高山族人發生衝突,五十四人被殺,十二人在當地漢人的幫助下脫險轉移到福州,後由清廷送歸琉球。

  1872年,日本脅迫琉球成為其“內藩”,“冊封”尚泰為琉球藩王。

  1873年,日本外務大臣副島種臣一行來華,以交涉《中日修好規條》為幌子,刺探清廷對台灣主權認識的虛實。副使柳原前光欺總理衙門大臣毛昶熙不懂近代西方“主權”理念,言辭間賺得“生番化外,未便窮治”四字,遂曲解台灣東部“番社”非中國主權所有,於1874年5月由海軍中將西鄉從道為首,以1871年“日本國民(實際上是琉球民衆)”被“生番”殺害為由,率四艘軍艦及陸海軍官兵三千六百多人,進攻台灣。

  自鳴得意:清廷給自己挖坑而不自知

  日本侵台的藉口是“番地無主論”,即將清廷官員所表述的“生番化外,未便窮治”四字,曲解成“番地無主”,非中國領土,故日本可據而有之。

  這誠然是詭辯。但日本政府這一詭辯,卻有歷史淵源可以追溯——1867年2月,美國商船“Rover號”在台灣東海岸洋面失事,登岸人員為當地“生番”所殺。美國駐廈門領事Charles Williain Le Gendre找到閩浙總督衙門交涉,清廷地方官員為了推托責任,即提出了當地土番“非歸王化”的說法。

  Le Gendre無法認可清廷地方官的推托之辭,責備道:“兩百年來,中國人在台灣的活動地區,配合著中國政府施及台灣的行政權力,由西岸以至東岸,逐步擴張。事實上從未承認生番領有其現住土地的主權,西岸的居民,經常販購生番地區的物産,而生番地區出産的樟腦,且成為台灣官府的專賣品,不容外人自由採購輸出,違者則嚴行懲治。所謂生番地區不屬中國管轄的說法,實毫無依據。”

  與Le Gendre直接交涉的福建台灣鎮總兵劉明燈、福建台灣道兼學政吳大廷,則在針對此事給朝廷的奏摺裡開頭即稱:“(生番之地)鳥道羊腸,箐深林密,自來人跡所罕到,亦版圖所未收。我朝設土牛之禁,嚴出入之防,所以戢凶殘而重人命,用意固深遠也。”

  這些深受中國傳統“天下觀”熏陶,而對近代世界“領土主權”概念一無所知的地方官們,自鳴得意地以為自己找到了一條極好的推托事件責任的理由,於是在奏摺裡一廂情願地認為:“特以人非華民,地非化內,克日圖功,萬難應手,準理度情,洋人亦當見諒。

  事情最終捅到總理衙門。會商之後,總理衙門並未否定閩浙地方的交涉措辭,但同時密函指示閩浙各相關官員,特意強調了台灣“生番”地區的版圖歸屬問題:“告以生番雖非法律能繩,其地究系中國地面,與該國領事等辯論,仍不可露出非中國版圖之說,以致洋人生心。”

  在總理衙門的政治話語體系裏:1 台灣“生番”地區屬於“中國地面”,是中國疆土無疑;2 “生番”未歸“王化”,中國法律無法管轄“生番”。這兩者是可以並存不悖的,後者並不是對前者的否定。前者近似於近代西方的“領土主權聲明”;後者則是基於傳統中國的“天下觀”。

  在傳統的“天下觀”體系中,總綱乃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歷代中央王朝自視為文明的中心。自中心向外輻射,依照“開化”程度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層級。依次包括:世居其地,為國守疆的番、苗、夷及地方土司;代守門戶、納貢稱臣的四裔藩屬;藩屬之外,則是未知之地。其經典描述則是:中國居天下之中,四夷居天下之偏。中國與夷蠻戎狄五方之民共為“天下”、同居“四海”。這種“天下觀”裡沒有具體的領土主權界限,一切視“文明開化”程度而定。

  1683年清廷將台灣納入版圖之後,其“理番”政策始終基於這種“天下觀”理念——台灣全島雖屬版圖之內,但其民衆依受教化程度高低,被劃分為民、番兩級;“番”又分兩種:1 “其深居內山未服教化者為生番”;2 “其雜居平地,遵法服役者為熟番”。前者屬於“化外”,後者則須納“番餉”,朝廷教化所及,“生番”也可以向“熟番”轉化。

  這種編民—熟番—生番的分類治理的方式,及其所衍生出來的“化外”、“化內”的政治話語體系,所依據的都是教化禮儀所及的程度與界限,而與疆界無關。故而,在清廷看來,將台灣東部“番地”描述成“未歸王化”、“生番化外”,並無不妥,而且可算是一次很值得借鑒的“成功交涉”。

  但美國領事Le Gendre卻無法“見諒”。他理解不了清廷官員的“天下觀”,只能將“(番地)未歸王化”理解成清廷地方官的狡辯:“番地非中國領土,故中國對番人殺害美國船員不負責任”。在Le Gendre看來,這種推托責任的方式,簡直不可理喻。

  心懷叵測:日本玩弄清廷陳舊的“天下觀”

  Rover號事件最終以Le Gendre與台灣當地土番自行締結約定告終,清廷自以為得計,在其中充當了面目模糊的“保人”角色。

  殊不知,曾強烈要求清廷承認對台灣“番地”擁有主權的Le Gendre,在此事件之後,即着手開始炮製“台灣番地無主論”,並多次進入台灣,按需搜集各種資料。在其計劃得不到美國政府的支持之後,轉而受雇於日本政府。

  Le Gendre在提交給日本政府的首個備忘錄裡如此描述自己的“台灣番地無主論”:“如果說中國政府自己發現了此島,也可以說又由中國政府自己放棄了此島。清國政府對一部分的島民施以布政教化,那麼按道理清國政府也應管轄另一部分,但清國政府卻不能拿出事實上的有效證據。”

  長期受中國文化熏染的日本,顯然是了解清廷的“天下觀”理念的,曾幾何時,它也是這“天下”的一部分——明嘉靖年間,傳教士沙勿略試圖以基督歸化日本,但卻遭到了拒絶,日本人的理由是:“如果基督教確實是真正的宗教,那麼聰明的中國人肯定會知道它並且接受它。”這使得稍後來到東方的利瑪竇深刻認識到:要歸化東方,必須先歸化中國。

  深悉中國傳統“天下觀”的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全面西化。這種身份在清廷面前於是乎就成了巨大的優勢:他們了解西方的近代外交理念的同時,又深悉清廷傳統“外交觀”的種種漏洞,及其與西方近代外交理念的種種衝突之處。如何利用這種優勢在清廷身上獲利,成了明治政府維新之後工作的重中之重。征韓論與奪取琉球,在19世紀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甚囂塵上。台灣自然也不能倖免。

  1873年2月,日本政府任命副島種臣為全權大使出使中國,名義是與中方交換《中日修好條規》。其時,清廷正因為外國使節覲見禮儀問題而焦頭爛額,出於某種幼稚的政治好感,副島種臣被獲准與各國使節一起覲見了同治皇帝,而且受到清廷的破格禮遇,不僅沒有行跪拜禮,甚至也沒有像各國公使們一樣行五鞠躬禮。

========================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 1830-1899),為法裔美國人。美國外交官。曾參加「美國南北戰爭」之北軍,以陸軍少將退伍。清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出任美國駐廈門領事。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美國商船「羅發號」(The Rover)由汕頭赴牛莊之際,在台灣東部外海紅頭嶼(今蘭嶼)觸礁沉沒,其船長「懷特」夫婦及生還者在潭仔灣登陸,卻被琅𤩝(清治鳳山縣下林邊以南,今恆春地區)龜仔角社(Qunans)土番殺害,引發美國與清政府交涉;六月美國軍鑑兩艘抵達現場直接攻擊卻失利受挫。「羅發號事件」讓李仙得不滿清廷當局延宕拖延,同年八月再度來臺察看,但因為琅𤩝位在屬於「生番」地界的土牛線外,臺灣官員不願介入,李仙得與官方的交涉無任何成果,於是在同治八年(1869年)1010日自行進入琅𤩝與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談判,協議原住民不再傷害漂流於此的西方船難人員。也因為這番經歷,並能說台灣話,李仙得遂被視為「台灣番界」通。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李仙得將在台灣的見聞寫成《南台灣踏查手記》一書,此書資料的珍貴之處,無非是替台灣留下極為罕見的紀錄史料之外,他擺脫清朝官員或漢人對台灣住民的成見,從第三者的角度記載,以不同於漢人心態的19世紀台灣觀察史料。

書中所述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明末為荷蘭與西班牙分南北佔領,後荷蘭人驅逐西班牙人,經營台灣西南部。鄭成功在中國抗清失利退守金廈,聽從漢人荷蘭通事「何斌」建議攻取台灣為根據地,清康熙年間被鄭氏王朝降將施琅」所滅,台灣開始才被納入中國管轄版圖,管轄範圍並不及全台,只在「番界以西」。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也因此,18世紀初耶穌會教士馮秉正德瑪諾繪製的台灣地圖台灣看起來好像只有西半部,而且沒有台灣尾的屏東,原因也在此。清台灣道台吳大廷」對羅發號案發出的聲明信函就寫到「然羅發號案中之美國人,並非被殺於中國領土或海域,而是化外生番群聚之地,依條約規定,不得要求中國救濟。」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牡丹社事件」,之後台灣原住民慘遭清政府「開山撫番」對待。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李仙得記載了不只一個地方的平埔族與原住民體態健壯、外貌俊俏,行為勇敢並且樸實有禮,非常信守承諾;他們對於家屋及附近整潔的程度,幾近一塵不染,可以與歐洲的模範農場相比。相對於漢人的不守信用、狡猾與貪心的人格特質,原住民倒不想和漢人有太多的牽扯。客家人居住在平埔族和漢人之間,與平埔族的關係不錯。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李仙得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辭去廈門領事之職,搭船返美途中過境日本橫濱,在美國公使介紹下,與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會面。當時日本有海外擴張企圖,又因為「明治維新」後大量「士族」(舊武士)失業造成巨大社會問題,更積極謀求以對外戰爭轉移內政問題。適有「琉球國宮古島」漂民五十四人在同治十年(1871年)於琅𤩝遭原住民殺害,日本打算以保護「國民」(當時琉球同時向清朝和日本朝貢)、質問生番為藉口出兵台灣。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李仙得以處理羅發號的經驗指出,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出兵「台灣」的大義。李仙得提供台灣的地圖與照片,並說只需兩千兵力便可輕易佔領台灣。副島種臣聞言大感興奮,外務省遂在當年十一月以准二等官聘任李仙得為顧問,並為日本規劃詳細的出兵、殖民計畫。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明治七年),日本政府成立「台灣蕃地事務局」,任命「西鄉從道」為事務局都督,率兵三千六百攻打台灣琅𤩝地區以「牡丹社」為主的原住民部落,稱為「臺灣出兵」(中方稱「牡丹社事件」)。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為日本擬定外交策略以蒙蔽國際視聽,並幫日本「僱用外籍軍人、承租船艦、購買軍火」。其目的在於日本佔領台灣後,「美國人」可「獨佔」貿易利益,甚至擁有實際的殖民權。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中方得知李仙得在此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欲做釜底抽薪之計。「李鴻章」上總理衙門「論日本圖攻台灣」一函中便指出,日本依賴美國人,促美撤回人員船隻,即能迫使日本罷兵。於是清廷向美國提出抗議。九月十二日,李仙得前往廈門與清廷談判時,遭到美國水兵逮捕。同年十一月日軍撤離臺灣,美方遂以李仙得未帶兵為由予以釋放。189991日逝於「大韓帝國漢城」。

1874年日本於出征台灣之前,聘用李仙得為外交顧問,參與出征台灣的計劃,他向日本政府進言:「除非將北自『樺太島』、南至『台灣』的一連串列島加以佔有,把『中國大陸』以半月形勢包圍,再以『朝鮮』與『滿州』兼持立足點,否則不足以保障帝國之安全、制御東亞」。他的建言給與日本政府很大刺激,影響所及種植了日本侵略台灣,佔為殖民地的決心。日本後來的大陸政策,幾乎都是根據李仙得的建議而訂的。「美、蘇冷戰」時期,美國也是採用此一策略外加「菲律賓」駐軍,防止「中、蘇」兩國經由「太平洋」進攻美國西岸,直至今日美國之東亞戰略亦復如是

部分文字及圖片取自網路及前衛出版社之《南台灣踏查手記》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斯卡羅」劇中由法比歐飾演帥氣的美國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Gendre),實際上本人是戴著眼罩的獨眼龍嗎?
1869年,李仙得來到安平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遺址進行挖掘,由攝影師聖朱利安.愛德華士(St. Julian Hugh Edwards)拍下珍貴影像,左邊酷酷獨眼大叔就是李仙得本人!(影像經數位上色)
李仙得為具有軍事背景的人物,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失去一隻眼睛。1866來到廈門擔任美國領事,之後積極涉入臺灣事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ldtwcolor/permalink/856664144960126/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FireShot Capture 042 - 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 - 聚珍臺灣 - www.gjtaiwan.com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1869李仙得挖掘熱蘭遮城遺址 - 聚珍臺灣

FireShot Capture 043 - 臺灣古寫真上色 - 聚珍臺灣 - www.gjtaiwan.com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1869李仙得挖掘熱蘭遮城遺址 - 聚珍臺灣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74年出兵台灣,聘任李仙得為顧問。李仙得並為日本規劃詳細的出兵、殖民計畫/台灣番地所屬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1.本物件為美國領事李仙得與陶德及福爾摩沙南部原住民。照片下方寫著「...Le Gendre(U.S consul)…Dodd, and aborigines of south formosa.」大致可辨識出內容為美國領事李仙得與陶德及福爾摩沙南部原住民。照片中可見兩人坐在一群原住民中間,其中一人抽著菸斗。
2.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1830-1899),美國人,曾任美國駐廈門領事與日本明治政府顧問,羅發號事件時曾來臺與原住民領袖交涉。陶德(John Dodd,1838-1907),英國人,李仙得友人,在臺灣從事茶葉出口貿易。美國領事李仙得與陶德及福爾摩沙南部原住民 - 藏品資料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https://bit.ly/3mbZPUb


19世紀中的台灣通(一) | 電台放送中!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牡丹社事件」+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或譯李讓禮、李善得,1830年8月26日-1899年9月1日),為法裔美國人,曾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羅發號事件,協助日軍出兵台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9世紀中的台灣通(一) | 電台放送中!


 

台灣東部差點成為美國領土-哈里斯Townsend Harris寫了「合眾國應該收購台灣的東半部」建議書,於1854年呈美國國防部長-如果哈里斯的意見被採用的話,台灣東部的原住民就會像其後不久夏威夷諸島的玻里尼西亞人一樣,在不知不覺之中被收編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國民了/江戶時代的日本,稱這個島為「高砂國」塔伽沙谷位於唐土東南海中,乃一島國,本無主,農民廣種甘蔗,用以製糖。山中住民若年少者,如猿猴然,晨昏持矛獵捕麋鹿,食其肉,持其皮赴市,易酒食,養育妻小並以此為產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黎蝸藤專欄:李仙得論證台灣不屬中國,改變台灣命運、牽動東亞大勢
黎蝸藤 + 追蹤 2021-09-05 黎蝸藤專欄:李仙得論證台灣不屬中國,改變台灣命運、牽動東亞大勢-風傳媒 https://bit.ly/3BBOqBs
李仙得藉敏銳的國際法意識,論證台灣原住民地不屬中國管轄,而改變了台灣命運,牽動了東亞大勢(圖/美國國會圖書館)
台灣歷史改編劇《斯卡羅》好評連連,劇中的關鍵人物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也成爲討論熱點。李仙得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原是法國人,後來去了美國加入美國籍,參加南北戰爭,戰後又向亞洲進發。他以私人身份、憑一己之力影響十九世紀後期的東亞局勢:他當過美國駐廈門領事,單槍匹馬地到台灣與原住民簽訂「南岬之盟」(即《斯卡羅》的主題);做過日本的顧問,力主日本攻打台灣,即牡丹社事件;後來還成爲朝鮮國王的顧問。
説來有意思,與李仙得幾乎同時,美國還有若干個經歷非常相像的人,都憑一己之力撬動世界各區域的進程。其中一個正與最近世界焦點相關──哈蘭(Josiah Harlan)。哈蘭在19世紀中期單人匹馬到阿富汗,游走於幾大勢力之間,最後幫助阿富汗國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汗(Dost Mohammad Khan)復辟和抗擊英軍,推遲了英國侵略阿富汗的日程,左右了英俄「大棋局」(The Great Game),最後因有功而被封爲「古爾王子」(Prince of Ghor Province)。這裡強調一己之力,就是説他們雖然都是美國人,有的甚至曾是美國駐外官員,但他們主要活動背後都沒有美國國家支持,甚至國家明確反對。比如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的角色,美國政府就相當反對並一再強調與己無關,他最終也辭去了外交官才為日本服務。這是當時美國在亞洲謹慎外交政策的反映。
宣稱台灣無主地,把台灣拉入大國競爭視野
李仙得所著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翻拍自網路)
李仙得所著《中國主權及於台灣番地嗎?》是研究台灣歷史和國際法不可忽視的著名文獻(翻拍自網路)
李仙得生涯的最得意的時光還是在牡丹社事件,正是他向日本力主台灣東部在國際法上是無主地,又向日本提供台灣東南部的資料,日本才發兵攻打牡丹社。這個事件是繼17世紀荷西中日競逐台灣之後,第二次把台灣拉入大國競爭的視野,成爲台灣近代史的開端。他在1874年撰寫的《中國主權及於台灣番地嗎?》(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也成爲研究台灣歷史和國際法不可忽視的著名文獻。本文主要討論這個主題。(相關報導:黎蝸藤專欄:緬甸危機升高成中國燙手山芋|更多文章)
李仙得的獨到之處就是首先從國際法闡述了反面意見,寫出了《中國主權及於台灣番地嗎?》,認爲台灣中的「台灣番地」(Aboriginal Formosa)不屬中國。
台灣在東亞歷史中很獨特。台灣長時間是一塊在國際法意義上的無主地。這裡強調國際法意義,是要強調台灣不是沒有主人,台灣原住民是台灣最早的主人,只是在「國際法意義上」算不上主人:西方起源的國際法一開始就把「未開化民族」摒棄在「主人」之外。管現在中國說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但中國第一次佔領台灣還是17世紀末期清朝康熙年間的事。考慮到台灣是這麽大的島嶼,距離中日兩個大國並不遠,而且在鄰近的琉球群島上也早有國家──當時台灣被稱爲「小琉球」( Lequeo pequeno),儘管台灣島的面積遠遠大於琉球列島──此外,與台灣島不遠的澎湖列島上也曾有過建制,台灣長期處於無主地狀態的確非常獨特。黎蝸藤專欄:李仙得論證台灣不屬中國,改變台灣命運、牽動東亞大勢-風傳媒 https://bit.ly/3BBOqBs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FireShot Capture 083 - 黎蝸藤專欄:李仙得論證台灣不屬中國,改變台灣命運、牽動東亞大勢-風傳媒 - www.storm.mg


《斯卡羅》完結篇「蝶妹穿回族服」突中彈!全網茫然陷哀嚎
《斯卡羅》完結篇「蝶妹穿回族服」突中彈!全網茫然陷哀嚎 https://bit.ly/2ZaA7pA
記者林明柔/綜合報導
史詩旗艦戲劇《斯卡羅》昨晚(18日)播出大結局,清朝台灣總兵劉明燈(黃健瑋)在堅決發動攻擊的情況下,導致清兵、生番、熟番全打成一團,死傷慘重,而目睹一切的李仙得(法比歐飾演)試圖想要阻止戰爭發生,卻還是來不及,不過也終於向大股頭(查馬克・法拉屋樂飾演)重新談判,李仙得也終於對受到傷害的人道歉,蝶妹(温貞菱飾演)則穿回斯卡羅的族服回到部落,沒想到卻突然中槍死去,引來網友一片茫然。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大股頭擔任代表與清兵、洋人重新談判。(圖/公視提供)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在完結篇中,蝶妹協助完成琅𤩝十八社和李仙得以及清兵方的談判,而蝶妹也在弟弟阿杰(黃遠飾演)的提議下,穿回族服回到部落,雙方離開前,蝶妹還對著李先得必麒麟(周厚安飾演)唱起媽媽生前最愛唱的歌,留下微笑後各自離開,而她也到了睦親墳前表示自己已經回到部落,不過就在涉水過程,她突然被人射了兩槍,當場倒在溪中死去。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蝶妹在《斯卡羅》完結篇中死去。(圖/翻攝自公視YouTube)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下一幕回到吳慷仁所掌管的社寮港口,還有雷洪掌管的柴城,最後則有一位客家人跑去和夏靖庭說了幾句話,蝶妹倒在溪水中,以族語說了一聲「母親」,最後的結尾,連必麒麟和李仙得都不知道是誰殺害了蝶妹,網友們似乎也看得一塌糊塗,忍不住在PTT上哀嚎「蝶妹好不值得喔」、「蝶妹突然死了問號」、「劇情太破碎,可惜一票演員」,同時一邊猜測殺害蝶妹的兇手「兇手看來是保力跟社寮都有出人」、「看似保力出手」、「是社寮還是保力?兩邊聯手」。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網友瘋狂猜測誰才是殺害蝶妹的兇手。(圖/翻攝自公視YouTube)
《斯卡羅》完結篇「蝶妹穿回族服」突中彈!全網茫然陷哀嚎 https://bit.ly/2ZaA7pA

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李仙得: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