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重要古物」文資身分的法國軍官嘉諾(Eugène GermainGarnot)《1884~1885年法國人遠征福爾摩沙》全書及地圖手稿,是目前已知最為詳盡的清法戰爭紀錄。 https://bit.ly/3VW3A1d
1885年清法戰爭期間,法軍於基隆高地進行砲擊影像(經手繪上色,黑白原圖由Salles André所拍攝),收錄於新書《彩繪福爾摩沙探險島:19世紀臺灣的歷史色彩》。
1883年清法兩國因越南糾紛爆發戰爭,隔年1884年法軍對清國治下的臺灣澎湖展開一系列軍事行動,臺灣民間俗稱「西仔反戰役」。加入法國海軍的攝影師Salles André(安德烈·薩勒斯)在戰役中拍下許多珍貴影像。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776591647820631&set=a.408065754673224
日治時期澎湖馬公法國中將孤拔紀念碑舊照----清佛(中法)戰爭
基隆.法軍公墓(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175篇) - https://goo.gl/r7969b
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
清佛(中法)戰爭之文史拼圖
繪葉書、台灣基隆、孤拔海濱(二沙灣)紀念碑。
現存、市定古蹟、周邊有民族英雄墓。
馬公城內孤拔紀念碑
1884年馬祖列島-東引細部觀察(八) - https://goo.gl/FMb0bl
孤拔(Anatole-Amédée-Prosper Courbet,1827年6月26日-1885年6月11日)是一名法國的海軍將領。他曾任法國殖民地新喀里多尼亞行政長官;後率領遠征軍出兵越南阮朝、促成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的建立;又出任遠東艦隊司令,於中法戰爭期間擊敗清帝國南洋水師、一度攻佔台灣基隆,並試圖封鎖台灣海峽,最後攻佔並將所部由台灣方面轉移至澎湖。1885年六月因病在《中法新約》簽訂後兩天死於澎湖媽宮(現澎湖縣馬公市)
1884年8月29日,中國海艦隊與李士卑斯的東京灣艦隊完成合併,組成遠東艦隊,由孤拔率領,並被下令攻打基隆,計畫取得當地的煤礦作為船隻燃料,並佔領台灣以威脅清國。9月2日孤拔乘凡得號(Triomphante)巡視基隆,然後於9月4日又搭船前往馬祖,並發電報告知法國政府,希望能轉而攻打煙台、威海衛等地。但9月17日部長回絕其建議,只好繼續攻打基隆。9月30日孤拔集合11艘戰艦,命李士卑斯率領4艘戰艦攻打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自己率領7艘戰艦攻打基隆;在台灣督戰的清國大員劉銘傳放棄基隆、退守臺北。法海軍陸戰隊於10月2日佔領基隆,隨即又以水兵攻滬尾但被清軍擊退;孤拔轉而從10月23日起對台灣實行海上封鎖,企圖切斷對台兵糧支援。
=========================
歷史上的125年前,清光緒10年8月〈西元1884年〉,法國將清法在越南戰事,引燃至中國東南沿海福州、基隆、滬尾一場戰事,稱為清法戰爭。
法國海軍中將孤拔率領遠東艦隊十數艘軍艦,突擊中國福建福州閩江口岸、馬尾造船廠,擊沉大清國9艘船艦後,轉攻臺灣基隆、滬尾港。
是年8月5日, 法軍攻打基隆,法軍砲轟口岸大砲等設施後,海軍陸戰隊從安瀾橋大沙灣一帶沙灘登陸(日本人一度使用大沙灣的名字叫孤拔海濱及孤拔海水浴場),為守將蘇得勝、章高元等防禦擊退。
10月1日法軍再犯基隆,攻勢凌厲,他們使用先進武器及強大火力,很快的就佔領著整個基隆市區,清軍被迫退守在獅球嶺、紅淡山 、月眉山 、圓窗嶺、深澳坑、大武崙、暖暖、六堵、五堵外圍一帶山區防線固守,整個戰事歷時10個月才完全結束。
清法戰爭期間,法軍戰死病死在臺的戰士共約700人,集中埋葬在昔日基隆海水浴場旁,今日的安瀾橋中正路邊400多坪的一塊土地上。
戰事結束後,法國公使巴特納照會清國政府,請求希望能對埋葬在該處的法軍公墓加以保護。清政府李鴻章照復:「所有基隆前陣亡法兵墳墓,自應飭該地方官弁日後代為保護;已咨行閩浙總督楊昌濬,福建巡撫劉銘傳轉飭遵辦。復請澎湖、馬祖二處所葬法國兵弁水手墳墓,按基隆一體保護,並將中國前斃北圻〈越南北部〉墳墓一律照料,勿任居民殘毀,互昭睦誼」,致而清廷對該墓地未加破壞,一直保留原貌維持原狀。
公墓園內中央斜立有一紀念碑,碑上載記法文,略以....說明這是1884年至1885年法國於基隆陣亡的海軍官兵。
清光緒21年〈1895年〉,臺灣因甲午之戰戰敗割讓給日本,臺灣遭受日本人統治。
清光緒23年(1897年),法國政府遣公使與日本外相訂立保護法國軍人在臺墳墓協定書。
日本人佔據臺灣時期,曾對法國軍人公墓區作如下之形容:「佛國人為了國家,到達遠地戰死攜牲,孤拔在海濱行館後面的松林間作墓,將陣亡戰士集中埋葬在那。佛國很重視,每年的6月11日 (孤拔卒日)都舉行墓前祭安魂,還請託英國轉請臺灣總督府出面,請基隆市多加照顧」。
法國公墓內另有兩座紀念碑,一是日據時期的明治42年(西元1909年)所立,漢字「佛國(佛國是日本人對法國的譯名)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該碑座正反面都刻有中法紀念文,其碑文如下:「西元1884年及5年佛清之役,葬佛軍將卒戰死者於此,本年重修建立紀念碑以傳後世,西曆1909年10月立」。另一紀念碑的年代較晚,立於民國43年,其碑文如下:「基隆法軍公墓內葬有於1884年至1885年間,為國殉職的法國海陸軍官兵約七百人,由中國官民妥為保護。該公墓於1953年至1954年間,承中華民國政府之協助,經法國政府重予整修,1885年死於馬公及葬於該地之海軍事務長戴爾及海軍陸戰隊中尉若漢德遺骨,1954年3月27日 由法國軍艦遷葬於此,花蓮教區費聲遠主教主持葬禮,並由法海軍一小隊向中法兩國紀念碑致敬禮,中國軍政當局、法國大使館代辦全體館員,法國軍艦官兵,法國僑民以及法國之友多人均在場」,該碑文沒標點符號,需自行斷句。
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臺灣歸還中華民國,中法經多次協商,民國43年8月5日終於擬訂出基隆法國軍人公墓及法國人葬於澎湖地權租賃辦法,以9年為一期,1元租金,租予法國政府。1965年法國與我國斷交,我政府按國際慣例收回地權,責交基隆市政府管理。
法國軍人公墓存在基隆已有125年歲月,該墓地被列為市定古蹟所保護。
每年的7月15中元節,是中國人弔慰亡魂普渡日,基隆市民們並沒把這些在125年前的好兄弟給忘記給遺棄,同時每年也都伸出愛心的手,按例供上法國麵包、法國葡萄酒,饗慰這些戰死埋葬在異國的孤魂讓他們安息。
基隆人這種寬大為懷,豪不吝嗇,完全不記舊日法國政府侵略基隆受害之仇恨,在每年的中元節普渡日,為死在異地的法國亡魂們供饗法國食品之舉,真是懷有深厚的人情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