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筆記] 東鯷是臺灣古名?-Solitary|痞客邦 https://bit.ly/40OUztC
從小就有愛挖東西的習慣。初接觸到東鯷時就有一股莫名的興奮,又加上是出現在漢書上的字眼,更激出尋寶的心。事實上,證明東鯷是否為臺灣的古名沒多大的意義,但是就好玩吧,也順便筆記一下。
《前漢書‧地理志》有「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以歲時來獻見云云」。
《後漢書‧東夷傳》有「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余國。又有夷洲及澶洲。傳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不得,徐福畏誅不敢還,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數萬家。人民時至會稽市。會稽東治縣人有入海行遭風,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絕遠,不可往來。」
連橫的《台灣通史》有「…然則臺灣之為瀛洲、為東鯷,澎湖之為方壺,其說固有可信…」。
市村瓚次郎在〈唐前之福建及臺灣〉一文,提到《前漢書‧地理志》中「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雲。」為實有其事,以此例他,推論「會稽海外有東鯷人」非憑空虛擬,市村瓚次郎東鯷應是指臺灣及琉球諸島[01]。
白鳥庫吉在《關於隋書琉球國言語之研究》一文提過,「鯷」的古音和「夷」輾轉相通,加上根據市村瓚次郎認為「夷州為臺灣」,因此推論東鯷應該是指臺灣[02]。
郭廷以在《臺灣史事概說》提及「漢朝時代,會稽(江、浙之交)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時來中國貢獻。夷州亦常至會稽通市,有人認為臺灣、琉球同在東鯷之內。」
梁嘉彬在《琉球及東南諸海島與中國》有詳細的描述[02],簡單描述重點如下:(一)假設東鯷確是指臺灣,則表示台灣在漢代已『分為
二十餘國』,而且『以歲時來獻見』,表示當時臺灣的文化不落後於日本或是琉球諸國,那為何之後文化反而會被孤立?另外『以歲時獻見』,是歲時通商之意,那會是以何物與中國通商?(二)以地理位置的角度來看,即以會稽為為立論之出發點,且古人在描述海外國家的方位時是以航海記錄為根據,因此臺灣應該為『南鯷』。另一個的例子是鄭成功稱臺灣為『東寧』或『東都』,是以廈門或是澎湖為出發點的。(三)「鯷」是一種魚類,即大鮎。因此東鯷人應該是會稽外海東方有個以「鯷」為生的民族,並以鯷類販來會稽交換布匹,所以東鯷並非單指一地,而指與會稽交通頻繁的日本或是琉球諸島地區。(四)白鳥博士以字音的分析說明東鯷即是夷州是有成立的可能性,但是否可再推論為東鯷即為臺灣,則大有問題。
林熊祥於《臺灣省通志稿》指出「而關於東鯷人,漢書以外不見他載,殆不足以供考證之資料云。」[02]。
楊雲萍教授認為,東夷未統治過台灣,甚至根本未到過台灣[03]。
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關於東鯷說的結論「若是硬要主張東鯷是指一個特定島嶼、據於漢代地理上、社會上的關係看來、把它推測為係指日本的一部份或者琉球的一個島嶼、更顯得自然。」 史明先生是以中國漢朝漢族的活動範圍作為推論基礎的,他認為當時漢族的主要活動範圍是在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附近,加上福建、廣東沿海附近是山岳,因此當時的人們要到福建沿海是件難事,更別說是要和台灣島上的居民有交流。
然而曹永和在《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中提到「…又漢武帝建元三年(西元前一三八年),閩越為東甌,東甌告急,武帝則派嚴助發會稽兵,浮海救急。元鼎六年(西元前一一一年)發兵分路擊南越時,橫海將軍韓說是初句章(今寧波),浮海從東方征。可知其時蘇、浙、閩、粵的沿海海道已暢通,會稽句章已是主要港口。綜合這些事實,可想東鯷並非憑空虛擬,似有指今日琉球或臺灣之可能。[05]」
高明士主編的《臺灣史》提到「日本學者認為可能是指今琉球或臺灣,也有人認為「東鯷」是想像的產物[04]。」
從以上這些解釋看起來,對於『東鯷是臺灣的古名』仍是個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過自己比較偏向「東鯷不是單指臺灣島,而是而是泛指東亞島鏈上的琉球群島,甚至臺灣島」的看法。
如林熊祥所言的,東鯷一詞只出現在漢書,而後漢書出現東鯷的段落也幾乎可以讓人說是直接抄自前漢書的。而後來對於東鯷的解釋全是源自漢書再加上自己的見解。檢視最原始的資料,也就是漢書上的描述,對於東鯷人是怎樣的民族其實有很多大的模糊空間,更別說是下「東鯷是指臺灣島」的結論了。
細究「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以歲時來獻見云云」段落。
先看『會稽』位在何處,Wikipedia的解釋「會稽(音「桂吉」,一說「快吉」),中國古地名,曾是以今天的江蘇蘇州為中心的江浙地區,或今天的浙江紹興的一部份。西元前222年,秦始皇把從前春秋時期的吳國、越國的地域設為會稽郡,以吳(今蘇州)為郡治(首府)。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會稽郡的屬地,今紹興的「大越」,將其改名為山陰。」會稽是今日江蘇與浙江交界地帶,就地理位置而言如梁嘉彬所推論的,臺灣是位於會稽的南方,並不是東方,而位於東方的則是琉球群島或是九州島。史明也提到當時漢族主要活動地區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而會稽位於長江出海口附近,除非當時漢族的主要航海面積很大,不然應該是鮮少有漢人會到臺灣島。當然,也不能排除漢人沿著海岸航行『南』下遇到臺灣島的可能性。
「…分為二十餘國…」這表示當時東鯷這個區域有二十幾個國家,或是二十幾個部落,竊以為撰文者應該沒清楚界定『國家』與『部落』的差別,以琉球群島至九州島之間而言會有二十幾個國家或部落是可能的,以臺灣島而言當時也可能會有二十幾個部落的。
「…以歲時來獻見云云」代表東鯷人有至中國朝貢或是交易,正如梁嘉彬所說,文中卻未記載東鯷人帶什麼東西來中國交易。另外,對於東鯷人的描述也僅是短短幾句,林熊祥也提到除了漢書之外,均未見過『東鯷』一詞出現在其他史書。綜合這兩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班固認為東鯷這個地方乃是化外之地,不是他著書的重點。另一個可能性是班固對東鯷所知只是聽聞相傳有這麼個地方,他對東鯷所知甚少,所知甚少的原因可能是東鯷與中國交流很少或是僅止於會稽附近有交流,也就是東鯷非當時多數漢人所知的,加上當時資訊流通定是非常緩慢且易以訛傳訛的,因此對於東鯷的資訊可能在流傳過程中有誤傳或是漏掉許多重要訊息。
結論:對於東鯷是臺灣島的古名之說法,真實性與明確性有待商榷。較為中肯的描述是「東鯷為會稽外海東方島上民族,至於東鯷是否代表某一島則無法確定,較為可能的是東鯷代表東方外海某一區域」。
------------------------------
來自《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下》:東鯷 -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https://bit.ly/3PLN686
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以歲時來獻見云。
在會稽海外,居住著東鯷人,他們分成20幾個國家,每年都會來進貢。
來源2
來自《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
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又有夷洲及澶洲。傳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不得,徐福畏誅不敢還,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數萬家。人民時至會稽市。會稽東治縣人有入海行遭風,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絕遠,不可往來。
在會稽海外,居住著東鯷人,他們分為20幾個國家。又有說法是指夷洲和澶洲。傳說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攜帶數千童男童女飄洋過海,求蓬萊神仙的目的未達成,徐福怕被殺,而不敢回去,於是停留在此洲,世代在此傳承,而有數萬人口。人民有時會來到會稽進行交易。在會稽東治縣有人入海航行時遇到強風,漂流至澶洲。那個地方非常遙遠,不可能往返。

東鯷 -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臺灣古圖
1570年代明萬曆年初荷蘭人所繪之臺灣地圖
荷蘭人將臺灣畫成二個島嶼.


「地圖臺灣特展」參觀筆記(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99篇) - http://goo.gl/QfrGbE

-----------------------------------------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1597年西班牙人手繪台灣地圖位置

---------------------------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日治 台灣總督府 殖產局,所製作之地圖。

------------------

首先到達東方的葡萄牙人,在十六世紀中葉以後與遠東海上航運逐漸頻繁。當時葡萄牙的航海家多次經過台灣海面,由海上眺望台灣,看見島上山嶽連綿、林木蔥翠,忍不住贊道:「Ilha Formosa」(美麗之島),於是將台灣取名為Formosa,此後台灣的地理位置漸為歐洲人所知。

精通荷蘭語的台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曹永和,是目前台灣唯一對歐洲古地圖有研究的人。他指出,目前所知最早出現台灣島的歐洲古地圖,是一五五四年葡萄牙製圖家羅伯.歐蒙所繪的世界地圖。這張圖以八張羊皮繪成,地圖上華南沿岸的東方海上,繪有一灣Fremosa(為Formosa之誤)。此圖現藏於義大利弗羅倫斯的考古博物館堙C

在此之後,台灣島在歐洲地圖上以不同的面貌出現。有人將台灣畫成三塊方島,有人畫成南、北兩個島,有人只畫一個島。形狀也都不太一樣,有方形、長形、多角形……。位置也不同,有全島在北回歸線以北的、北回歸線在中間島通過的,還有北回歸線在最南島通過的。地名則或為Fermosa,或依當時中國人對台灣的稱法而標為小琉球。

曹永和表示,這個時期的地圖多根據航海記錄、遊記或傳教士的報告等摻雜融合繪成,雖不精確,卻可以看出當時歐洲人對台灣的認識程度。當時所以會誤把台灣畫成二個島或三個島,很可能是在海上看到很大的河口,誤以為島是分離的。

最早將台灣島畫在世界地圖上的人。在他1554年繪製的世界地圖上,標出1座稱為『I. Fremosa』的島嶼。這是西洋第1張繪出台灣島並標記名稱的地圖,現藏於弗羅倫斯考古博物館。原圖尺寸為149人230公分,係由8幅羊皮紙所併成的。這張地圖在遠東地區除了繪出中國大陸,並標示廣東市、漳州等地名外,還把日本畫成1個從亞洲大陸向南延伸的半島,有如今天朝鮮半島一般。從日本的南端,繪有1排弧形列島,其中1島名為『I. Fremosa』,當為Fermosa或Formosa之轉訛。在歐洲人繪製的地圖中,此為目前所知最早出現台灣島名的一幅。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荷属台湾历史_学衡n_新浪博客 - http://goo.gl/Hm2c90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八年所繪的台灣地圖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本來就是「橫躺的」~~~
1636 年的Formosa Map,現存於荷蘭海牙國家檔案館

----------------------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世界地圖 (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前所知最早繪出台灣的一張地圖。葡萄牙人是最早「發現」台灣的西方人,並將這座島嶼命名為「福爾摩沙」

「地圖臺灣特展」參觀筆記(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99篇) - http://goo.gl/QfrGbE

最早將台灣島畫在世界地圖上的人。在他1554年繪製的世界地圖上,標出1座稱為『I. Fremosa』的島嶼。這是西洋第1張繪出台灣島並標記名稱的地圖,現藏於弗羅倫斯考古博物館。原圖尺寸為149人230公分,係由8幅羊皮紙所併成的。這張地圖在遠東地區除了繪出中國大陸,並標示廣東市、漳州等地名外,還把日本畫成1個從亞洲大陸向南延伸的半島,有如今天朝鮮半島一般。從日本的南端,繪有1排弧形列島,其中1島名為『I. Fremosa』,當為Fermosa或Formosa之轉訛。在歐洲人繪製的地圖中,此為目前所知最早出現台灣島名的一幅。

-----------------------------------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日本江戶初期東洋諸國圖 (約1600年以後)

台灣在地圖中被命名為「高砂 」,由上中下三島構成。 上有經緯線、比例尺、八分儀等西方當時地圖測繪之符號, 推測為受十六世紀葡萄牙製圖學影響之海圖。

西元1609年,德川幕府命九州島原藩主有馬晴信征台,但遭到台灣原住民抵抗, 失敗而返。這是日本初次經略台灣的開始。其後,日本採鎖國政策,暫時退出了 東亞的角逐。

「地圖臺灣特展」參觀筆記(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99篇) - http://goo.gl/QfrGbE

-----------------------------------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坤輿萬國全圖 (明神宗萬曆30年,1602年) (局部圖)

利瑪竇所編繪的著名世界地圖。圖中並未明確標示出台灣的位置。 在小琉球與大琉球下方有一無名島可能就是台灣。

利瑪竇(Matteo RICCI),明神宗萬曆11年(1583年)來華,明神宗萬曆38年(1610年)卒於北京。 他是第一個 將當時西方先進的知識,例如天文學、地理學、曆法、數學、醫學等知識引進中國的歐洲人。

-----------------------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皇明大一統總圖(明思宗崇禎9年,1636年)

地圖中台灣一帶被畫成北為雞籠澹水,中為北港, 下連澎湖的上下相接三島。顯示明代官方對台灣地理認知的模糊。

此時的台灣南部已經被荷蘭人統治了12年,但當時北台灣的基隆及淡水為西班牙人所控制。這張地圖倒是 反映了當時台灣「南北分治」的政治情勢。


義大利製圖師 Urbano Monte便藉由閱讀當時的水手們或是海上冒險者所有遺留下的文本,親自手繪了一本60頁的世界地圖手冊,手冊除了記載大陸與海洋位置外,最讓人莞爾的事用許多想像的奇珍異獸來代表未知世界。目前全本繪本已經Ddavid Rumsey Map Collection網站上供免費瀏覽與下載

航海大冒險時期手繪地圖!人魚、妖怪、精靈都在上面,日本疆域竟然形似橢圓形 Search Results: Pub List No equal to '10130.000' - David Rumsey Historical Map Collection
航海大冒險時期手繪地圖!人魚、妖怪、精靈都在上面,日本疆域竟然形似橢圓形
從15至17世紀被喻為「地理大發現」時期,也就是所謂的大航海時代,許多歐洲國家派出大量船隊到遠洋探索,也因此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在學術上更幫助了地圖學研究的發展。
義大利製圖師 Urbano Monte便藉由閱讀當時的水手們或是海上冒險者所有遺留下的文本,親自手繪了一本60頁的世界地圖手冊,手冊除了記載大陸與海洋位置外,最讓人莞爾的事用許多想像的奇珍異獸來代表未知世界。目前全本繪本已經在Ddavid Rumsey Map Collection網站上供免費瀏覽與下載。
 Urbano Monte原本是想著60頁的地圖,再經過縫合後會變成一長約3公尺長的世界地圖。但由於書本的珍貴性,所以一直沒有人去嘗試過是否如此,直到地圖收藏家 David Rumsey將其數位化後,這個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地圖才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Search Results: Pub List No equal to '10130.000' - David Rumsey Historical Map Collection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11172636-螢幕快照-2019-11-11-下午44743_article_772x578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Hermosa+formosa「福爾摩沙」由來翁佳音認為,葡萄牙人對臺灣島,大部分稱為小琉球,他們提到福爾摩沙島時,多是模糊地指臺灣本島北鄰之島嶼。直到1580年代,西班牙人才更明確將福爾摩沙用來指稱臺灣本島。 最後,西班牙人神父 Alonso Sanchéz於1583年8月15日以西班牙文所寫的《船難述略》,有提到「航經臺灣海峽(golfo)途中,有一島名叫Hermosa」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台灣第一張古地圖 1625年,荷蘭占有大員的次年,在台行政長官即派遣高級舵手雅各‧諾得洛斯(Jacob Noordelcos),率領兩支探測隊,環航全島一周,繪製台灣地圖(名為「北港圖」)可說是台灣第一張具備全島輪廓的地圖。 資料來源:蕭瓊瑞著,《渡台讚歌(荷西‧明清篇)》,藝術家出版社,2005,頁12~13.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
CE 1625年:(明熹宗天啟5年)
元月(天啟4年農曆12月),在臺灣本島大員沿岸沙洲,以15疋棉布(康甘布/勘幹布cangan)的代價,與新港社易地(新港人認係租借)赤崁一塊土地搭蓋宿舍、醫院、商館和倉庫,並興建城堡,從事轉口貿易與農業殖民,同時開啟了臺灣的信史時代
宋克被任命為首任臺灣長官(Governor/Gouverneur),並決定於赤崁(Sakam)設立新街市,也稱普羅民遮/普羅文西亞/普魯岷希亞Provintia城(赤崁省/英語Province「省」),安排華人與日本人到那邊定居(CE 1653年設省)
2月4日,穆色(Pieter Muysert)艦長航抵甲米地海岸,再度封鎖馬尼拉,其主要目標在劫掠中國戎客船
3月5日至25日,荷蘭人派遣新港Sinckan號(後在北岬de Noortcaep,似在野柳角或富貴角附近,遭遇暴風船破遇難)、北港Packan號兩蓬船junco/戎克船(船長雅各•伊斯布朗特生•諾得洛斯Jacob Ijsbrandtsz. Noordeloos率領,25日返回大員),進行臺灣環島測繪與偵察,完成荷蘭人第一張日本紙,無彩色之實地測繪的臺灣島圖《北港圖》(《又名北港》)。其中包括鵝鑾鼻附近註記之Suijte Caep(南岬)、Matteijsen eijlant(馬泰森島,今小琉球嶼)、「堯港」、「臺江」、鯤身島、北線尾島、Tayowan/Taijowan(大員,今台南市安平)、Wanckan(魍港,今台南市北門嶼一帶)、Vissers Caep(漁夫角,今高雄市茄萣)、Tansuij(淡水,即下淡水,今高屏溪一帶)等地,卻無雞籠、淡水地名註記,而似由於在西班牙據北部臺灣以前,故盧伯以為CE 1624、25年間繪製,並編入地圖目錄第304號
4、5月間,鄭一官(I-quan)離開荷蘭人自立門戶,後將部將分為18先鋒稱「18芝」,從此亦改名芝龍,開始亦商亦盜之海上生涯。其間曾受泉州(Chinchew)巡海道蔡繼善招撫未成,至CE 1628年(崇禎元年)底始被招安,計鄭芝龍以臺灣魍港為基地,先後縱橫臺海凡2年6個月
依據《巴達維亞城日誌》4月6日對大員附近村社壯年男子之統計:麻豆有2,000人、蕭壟1,000人、目加溜灣1,000人、新港400人
7月1日,臺灣評議會決議:日人從臺灣輸出貨品應繳出口什一稅(荷蘭人鞏固其宗主權之另一步),此乃近現代臺灣稅政的開端。但日本貿易商則反駁他們擁有幕府將軍之朱印狀(乃得以前往臺灣進行匯合貿易),並且來臺灣與中國商船貿易亦先於荷蘭人,而荷蘭商館於平戶亦無需繳稅為由,拒絕支付此項稅款,於是宋克便沒收日本人末次平藏所購生絲
7月3日,李旦啟程離開臺灣回平戶,8月12日,逝世於平戶。10月,顏思齊感染風寒致死(日人岩生成一博士認為李旦之經歷,與後代所說之顏思齊者極似,故對於顏思齊之存在深為懷疑)
9月14日,宋克於進入大員水道時,座船遭海浪掀翻而不慎落水溺斃。19日,德•韋特暫任司令官和駐大員長官。CE 1627年6月28日,退職。此後率船經中國海岸返回巴城
12月,宋克本人於離職返回荷蘭途中,溺死於南非好望角?
新西班牙(今墨西哥)國王代理人(總督)(Vurrey de Nueva España)任命斯瓦爾(施爾瓦/舍望誹/Fernando de Silva)為菲律賓臨時總督(CE 1624〜1626年)
荷蘭人向李旦強徵貨物出口什一稅
近代台灣劄記 1 @ shihhung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s://bit.ly/3syRKtc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你有看過「倒過來」的台灣地圖嗎?最近入手一張昭和16年,台灣日治時期的「東亞鐵道案內」,整個東亞(中國,朝鮮,滿洲國,台灣)也都被塞在一張狹長的地圖內。
有趣的是,因為是有種類似鳥瞰圖的畫法,因為「俯瞰角度與方向?」的關係,其中當時的台灣被「倒著」畫了出來,且形狀被壓縮成,你我可能不太認識的台灣:)
但是上面的相對位置也都還是正確的。鐵路的描繪,各地的資源名所的記述,加上連中國的鐵路都全部被畫了上去,上海,北京,香港、全部都以一個很奇妙的距離存在著,突然有種以前在唸國中地理的感覺。笑。
如果國中時,有類似這樣的地圖的話,可能會更方便背誦吧?!笑。
這樣有歷史味道的地圖,真的看再久都不會膩啊!Nobuhiro的台日任意門 - 你有看過「倒過來」的台灣地圖嗎?最近入手一張昭和16年,台灣日治時期的「東亞鐵道案內」,整個東亞(中... | Facebook https://bit.ly/3K653fp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