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津梁之鐘(日語:万国津梁の鐘/ばんこくしんりょうのかね)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時期鑄造的一口銅鐘。
萬國津梁之鐘於1458年鑄造,當時的琉球國是海上貿易的交通要道,因此十分興盛繁榮,號稱「萬國津梁」,「萬國津梁」的意思是萬個國家的橋樑,也就是世界的橋樑,這座橋樑指的就是這口古鐘的主人琉球王國。尚泰久王鑄造這口銅鐘,懸於首里城正殿,其銘文充滿對琉球繁榮的溢美之詞。整口銅鐘高154.9釐米,直徑93.1釐米,重721千克。[1]
首里城遺址在1945年沖繩島戰役中被炮火完全炸毀,萬國津梁之鐘卻奇跡般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是鐘再也無法被敲響了。[2]
1978年,萬國津梁之鐘被日本政府列為重要文化財,正式名稱為舊首里城正殿鐘,收藏於沖繩縣立博物館。而其複製品則被懸掛於重建後的首里城。[3]
萬國津梁之鐘[4]
琉球國者 南海勝地 而鍾三韓之秀 以大明為輔車 以日域為唇齒 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 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梁 異産至寶 充滿十方剎 地靈人物 遠扇和夏之仁風 故吾王大世主 庚寅慶生 尚泰久 茲承寶位 於高天 育蒼生 於厚地 為興隆三寶 報酬四恩 新鋳巨鐘 以就本州中山國王殿前掛 著之 定憲章於三代之後 戢文武於百王之前 下濟三界群生 上祝萬歲寶位 辱命相國住持溪隱安潛叟求銘 銘曰
須彌南畔 世界洪宏 吾王出現 済苦衆生 截流玉象 吼月華鯨 泛溢四海 震梵音聲 覺長夜夢 輸感天誠 堯風永扇 舜日益明
戊寅六月十九日辛亥
大工藤原國善
住相國溪隱叟誌之
-------------------------------
琉球:萬國津樑的往昔
欄目:陳景往事 2012年第4期
她是中日之間一個小小的島國,卻匯集萬千矚目。她的這個位置是“萬國津梁”,也是世界的橋樑。她與釣魚島有著明確的分界,卻被刻意混為一談。沈复的記載,比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對釣魚島的記載還早76年。她與中國海天相隔,卻有著相同的文化追求與民間習俗。琉球人結婚也跟中國人一樣,鼓樂小轎。
在今天日本沖繩縣博物館陳列著一口銅鐘,這口古鐘的名字叫“萬國津梁鐘”,上面鑄有如下的幾行漢字:“琉球國者,南海勝地也。鐘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梁,異產至寶充滿十方剎……”“琉球”,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名字,但她可不是我們小的時候玩的琉璃球,而是一個神秘的王國。這口“萬國津梁鐘”原本屬於這個神秘的王國,但時至今日,為什麼會掛在日本沖繩縣的博物館裡呢?這口古鐘背後擁有著哪些神秘的故事呢?
還是讓我們先來解讀一下“萬國津梁鐘”這個詞的意思。“萬國津梁”的意思是一萬個國家的橋樑,也就是世界的橋樑,這座橋樑指的就是這口古鐘的主人——琉球王國。過去的琉球王國散佈在中國台灣東北和日本九州島西南之間的琉球群島上,琉球群島地處東亞的海上交通要道,北連日本列島,隔海相望於中國,距中國香港1340公里,距中國大陸710公里,距台灣660公里,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這個位置那真是“萬國津梁”。
琉球群島由北、中、南三大島嶼群共100多個島嶼組成。北部島群包括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又稱薩南諸島;中部是大琉球群島(即沖繩群島);南部是宮古群島和先島諸島,面積共4600多平方公里。在先島群島之北的海中,還有由釣魚島、北小島、南小島、黃尾嶼、赤尾嶼等構成的釣魚島列嶼(日本稱“尖閣群島”)。
而琉球國包括琉球群島中的先島諸島、沖繩諸島和奄美諸島,總面積為3500平方公里,它的西側是中國東海,東側是太平洋。最大的島嶼是沖繩諸島中的沖繩島(即大琉球島),面積1210平方公里;其次是奄美大島,面積730平方公里。琉球群島最南端的與那國島,距台灣僅110公里,距釣魚島僅170公里。沖繩距東京970英里,距台灣410英里,距中國內地沿岸440英里,距中國香港830英里,距馬尼拉900英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戰略價值十分重要。
由於國土疆域狹小,琉球無法建立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因此它憑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通過發展海外貿易來獲得財富。琉球的船隻往來那霸與福州之間,還北上日本、朝鮮,南下安南、呂宋、暹羅、亞齊、爪哇、馬六甲等,遍布整個南洋群島。琉球從這樣的“轉口貿易”中富裕起來。根據日本學者赤嶺誠紀1988年發表在《沖繩時報》的一篇文章《大航海時代的琉球》粗略統計,僅明代永樂到嘉靖幾十年間,琉球就派往暹羅(今泰國)、滿剌加(今馬來西亞一帶)、蘇門答臘、爪哇等國貿易船101艘,人員數量達到了11233人。正因如此,德國學者李斯博士才說:“葡萄牙人未到馬六甲海峽以前,琉球人獨占中國、日本、南洋間之貿易,那霸即為東亞貿易之一大市場。”人家琉球的海外貿易市場比荷蘭早多了,這才是最早的“海上馬車夫”。
中國對於琉球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海上馬車夫”可是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1404年,也就是大明永樂二年,有一艘外國船隻因為遇到颱風順流漂到了福州,當時福州的地方官經過詢問才知道這艘商船來自暹羅,也就是泰國。從泰國來的這艘船要去哪兒呢?它去琉球貿易。福建布政司就把這個情況匯報給了永樂皇帝,永樂皇帝朱棣就給福建布政司派了個使者——禮部尚書李至剛,派他來到福州傳達自己的聖旨。這聖旨說“暹羅國與琉球修好,是番邦美事”,不幸遇到風浪刮到咱這兒來了,那咱們就應當給予幫助。怎麼幫助呢?這是人家永樂皇帝的原文啊:“舟壞者為之修理,人乏食者,給之粟,候便風,其人欲歸或往琉球,導之去。”船壞了,咱給人修(不要錢);人家餓了,咱給人好吃的、好喝的帶著;等到風平浪靜了,他要想回家,或者繼續往琉球,咱來一條船引導他走入正途。要沒有這樣的皇帝支撐,要沒有這樣的國家為南來北往的人保駕護航,這琉球的貿易它能堅持多久?
琉球就是以這種特殊的位置,成為中、日、朝三國及南洋各國之間貿易的重要樞紐,富庶程度聞名海內外,於是,富裕起來的琉球在1458年尚泰久王統治期間,鑄造了一口銅鐘,命名為“萬國津梁”。
從古至今,名字對每個地方、每個國家都尤為重要。它不僅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意義的表達。那麼“琉球”這個名字又有什麼樣的含義呢?這“琉球”兩字兒是神仙給取的嗎?當然不是。取這兩個字,命名這片海上仙山島嶼的,是中國隋朝的隋煬帝。
早在成書於唐朝初年,也就是公元7世紀初的《隋書》中,便有專門的一段,叫“流求傳”。比較信而有證的第一次琉球群島的探索之旅發生在隋煬帝大業年間,即公元607年。隋煬帝不畏波濤險遠,令羽騎尉朱寬到海外尋訪異俗,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島,南至與那國島,與那國島在今天的釣魚島西南170公里。行至這一片海上,一片珍珠般的島嶼浮現在海中,“若虯龍浮在水面”,蜿蜒如長蛇,形狀如虯龍一般,所以他就給這一片島嶼起了個名字,稱為“流虯”。這個“虯”字左邊是虫字邊,右邊擱一個豎彎鉤。“虯”的意思是龍,在唐朝編纂《隋書》時,為避帝王諱,帝王是龍啊,為避帝王龍之諱啊,將該地更名為流求,這個“求”就是“求人”的“求”了。這樣,當然也有人寫成“留仇”、“求”、“流鬼”之類的,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最終給這塊地起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名字。這就是我們今日使用的“琉球”這兩個字的起源。
日本對琉球覬覦已久。公元698年,日本文武天皇派了一支探險隊到達琉球,並聲稱其為日本範圍的一部分;12世紀,日本九州的統治者被天皇冠以“南部島嶼領主”的稱號;明朝中後期,日本豐臣秀吉北侵朝鮮時,曾派諸侯島津氏發兵三千征伐琉球,在俘虜了國王尚寧後,又令其向日本南部九州的薩摩藩輸送錢財糧食,以供軍餉之需。1609年,薩摩藩主島津家久率兵侵略琉球,強迫琉球進貢,並強佔北部奄美5島為薩摩藩的直轄地。1871年7月,明治政府“廢藩置縣”,將薩摩藩改稱鹿兒島縣,並單方面將琉球划歸鹿兒島縣管轄。第二年,日本又強置琉球為琉球藩,從而完全控制了琉球。1879年4月,為了徹底將琉球納入日本統治之下,日本悍然廢除琉球藩,將奄美群島及以北的島嶼全部劃由鹿兒島縣管轄。同時,日本將奄美群島以南至台灣以北諸島劃為第47個縣,即沖繩縣。沖繩縣的範圍包括以沖繩本島為中心的沖繩群島,以宮古島為中心的宮古群島,以石垣島、西表島為中心的八重山群島和沖繩本島以東400公里處的大東群島。從此,琉球被鹿兒島縣與沖繩縣一分為二,“沖繩”一詞也就取代了原來的“琉球”稱呼,曾經叱吒海上的“萬國津梁”也就消失了,這也就是我們開始講的那口“萬國津梁鐘”現在在沖繩縣博物館裡的原因了。
----------------
-------------------------------
萬國津梁鐘
万国津梁の鐘(ばんこくしんりょうのかね)
此鐘於西元1458年懸掛於首里城的正殿內,鐘身長為154.9公分,直徑為93.1公分,重量為721公斤。西元1978年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收藏於沖縄縣立博物館內,目前設置在供屋內的鐘為複製品。
在鐘身上有「琉球國者,南海勝地也。鐘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涌出之蓬萊島也。以舟楫為萬國津梁,異產至寶,充滿十方剎,地靈人物,遠扇和夏仁風。」之銘文。敘述著琉球是南海上美麗的地方,位於朝鮮、中國、日本之間,以船作為連接萬國之橋,
--------------------
萬國津梁鐘(琉球語:萬國津梁ヌ鐘,日語:萬國津梁の鐘)鑄造於公元1458年,鑄有漢字,本懸掛於琉球國首里城的正殿內,鐘身長為154.9公分,直徑為93.1公分,重量為721公斤。“萬國津梁”指琉球王國,意為“萬國的橋樑”。1879年琉球國被日本所滅。二戰時該鐘被美軍獲得。1978年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收藏於沖繩縣立博物館內。
“萬國津梁鐘”上面鑄銘文如下:
書寫著萬國津梁鍾銘文的屏風(存沖繩縣府)
書寫著萬國津梁鍾銘文的屏風(存沖繩縣府)
琉球國者南海勝地也鐘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梁,異產至寶充滿十方剎地靈人物遠扇和夏之仁風故吾王大世主庚寅慶生尚泰久茲承寶位於高天育蒼生於厚地為興隆三寶報酬四恩新鋳巨鐘以就本州島中山國王殿前掛著之定憲章於三代之後※文武於百王之前下済三界群生上祝萬歳寶位辱命相國住持溪隠安潛叟求銘々曰
須彌南畔世界洪宏
吾王出現済苦眾生
截流玉象吼月華鯨
泛溢四海震梵音聲
覚長夜夢輸感天誠
堯風永扇 舜日益明
戊寅六月十九日辛亥
大工藤原國善
住相國溪隠叟誌之[4]
名稱的由來編輯
“ 政通人和 ”是每一個國家追求的目標,但有時候擁有一個絕佳的地理位置,卻是人和的先決條件。琉球正是因為具備了永久的地緣優勢,才能一直保持著與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各國的貿易往來,從而確立了自己的文化地位。
琉球王國古地圖
琉球王國古地圖
“萬國津梁”的意思是一萬個國家的橋樑,也就是世界的橋樑,這座橋樑指的就是這口古鐘的主人琉球王國。過去的琉球 王國散佈在中國台灣東北和日本九州島西南之間的琉球 群島上,琉球群島地處東亞的海上交通要道,北連日本列島,隔海相望於中國,距中國香港 1340公里,距中國大陸 710公里,距中國台北 660公里,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萬國津梁”名副其實。
琉球群島由北、中、南三大島嶼群共一百多個島嶼組成。北部島群包括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又稱薩南諸島;中部是大琉球群島(即沖繩群島);南部是宮古群島和先島諸島,面積共4600多平方公里。在先島群島之北的海中,還有由釣魚島、北小島、南小島、黃尾嶼、赤尾嶼等構成的中國領土釣魚島列嶼。
而琉球國包括琉球群島中的先島諸島、沖繩諸島和奄美諸島,總面積為3500平方公里,它的西側是中國東海,東側是太平洋。最大的島嶼是沖繩諸島中的沖繩島(即大琉球島),面積1210平方公里;其次是奄美大島,面積730平方公里。琉球群島最南端的與那國島,距中國台灣僅110公里,距釣魚島僅170公里。沖繩距東京 970英里,距中國台北410英里,距中國內地沿岸440英里,距中國香港830英里,距馬尼拉 900英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戰略價值十分重要。[6]
曲折的命運
萬國津梁鐘的命運和琉球王國的命運緊密相連。該鐘鑄造完成之後,原本懸掛在琉球王國首里城(Shurijo )正殿
沖繩戰役被美軍發現的萬國津梁鐘
沖繩戰役被美軍發現的萬國津梁鐘
門前。
據琉球國史及各種史料記載,自1383年(洪武十六年)起,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正式確定君臣關係。這種關係延續了整整5個世紀。但是到了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一成立,天皇在詔書中就宣稱“日本乃萬國之本”,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從此日本不斷侵略琉球,終於在1879年3月8日,日本政府悍然宣布了“ 琉球處分 ”,改琉球為沖繩縣,任命鍋島直彬為沖繩縣令。琉球王國滅亡了。
1945年二次大戰後期,美國進攻琉球本島,日本兵強迫琉球人跳崖自殺,或乾脆被打死以減少山洞中缺少食物的壓力,又或因為說琉球人被認為是間諜慘遭殺害。戰爭使琉球人口減少四分之一。[6] 首里城遺址在1945年沖繩島戰役中被炮火完全炸毀,萬國津梁之鐘卻奇蹟般完整地保留了下來。[2] 但是鍾再也無法被敲響了。戰爭結束了,美軍繳獲萬國津梁鐘。[6]
1945—1972年琉球為美國占領,美國在琉球實行異化政策。1972年5月15日,日本重新恢復對琉球群島的行使行政管理權。[6]
1978年,萬國津梁之鐘被日本政府列為“重要文化財產”,正式名稱為舊首里城正殿鐘,收藏於沖繩縣立博物館。而其複製品則被懸掛於重建後的首里城。[1]
----------------------
蓬萊山 (日本),位於日本滋賀縣大津市的一座山,亦有「蓬萊山」就是指富士山的說法。
蓬萊島,明清文人對臺灣的雅稱。
【投書】施柏榮:帝國的島、東海的國──沖繩高江事件與「琉球處分」
By 作者: 施柏榮,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進入7月中旬後,似乎是因為暑假的緣故,那霸市即使入了夜,還是能夠感到喧囂。走在國際通、一銀通一帶,仍然可以聽見從店家傳來沖繩特有的「琉樂」,是由鼓樂敲擊聲,以及「三線」此種群島特有的樂器所組成的樂音。除了東方臉孔外,也還能不時看得見手拿了啤酒的白人臉孔在巷弄中穿梭著,從他們略顯拘謹的神情來看,應該是駐紮在沖繩的美軍。這個「國」的消失,正演繹著一片大洋的歷史,先是「東海」,再是「太平洋」。
▋這裡曾經是東海的「國」
西元1872年,歷經4年劇烈革新的日本明治政府,宣布將「琉球王國」改為「琉球藩」,並且冊封琉球國王──尚泰為藩王,將關於琉球的所有事務,納歸在內務省下管轄。這在歷史上稱為「第一次琉球處分」。
2年之後,與台灣有關的「牡丹社事件」發生,清國承認了日人出兵是保護琉球人的「義舉」,等同於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了與琉球的藩屬關係。在1874到1879年這段時間中,琉球王國雖多次派要員前往清朝尋求國際干預,但始終乏力,在1879年3月,日本廢除琉球藩,設置「沖繩縣」。史稱「第二次琉球處分」。
第二次大戰之後,美軍代表盟軍接管了琉球,並且在1946年成立了「沖繩民政府」;1949年在宮古、八重山地區則成立了「群島政府」。這段期間,美軍為了防止東亞全面受到共產勢力的「赤化」,因此在沖繩當地徵收了大量土地作為軍事基地;也正因為此舉,出現了沖繩「復歸」日本的輿論。加上日本政府的大力干預,1969年沖繩本島以及群島又復歸日本。而在日本本土,也有部分學術論述,將這次復歸稱為「第三次琉球處分」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第一次、第二次的琉球處分,是清國與日本在東海權力關係的重構;第三次的處分則較為特殊,可以從中看見另一種權力關係的鞏固或構成。也就是說,如果第一、二次是意味著清國、日本權力的消長,但第三次並未發生這樣的情況;以這個角度看來,沖繩復歸反而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美國、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政治或國族矛盾,而更加鞏固了以美國為首的西太平洋戰略格局。
所謂的「處分」,始終是富含著意義的──沖繩的處境並不是由生活在當地的人所決定,而委身於國際政策利益之下。
在黃昏的時候,經過一家賣著琉球手工藝品的店家,店內的牆壁上貼著一張過期的宣傳單,上頭用漢子寫著「高江」兩個字,也許是因為我看了許久,又看似在一旁拿著手機查了些什麼,店員走了過來,用簡單的英文對我說:「這個活動已經過期了。」
在短暫的交流之中,明確可以感覺到沖繩人對於美軍駐守在此的負面心情。有意思的是,她說:「美軍基地非常破壞這個地方的生態。」
▋高江事件──第四次琉球處分?
這張傳單所說的是發生在2016年秋末的「高江事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2016年底,要在高江地區完成直升機坪的興建,但受到高江當地居民的大力反彈。日本政府有鑑於當地警力不足,便從大阪府調動人員來高江地區,但在現場,少部分年輕的警員卻用「土人」、「支那人」來辱罵抗議的民眾。
瞭解這個事件之後,我一直在心裡回想,是不是曾經有相似的事件可以比擬?雖然在某些元素類似1966年「三里塚事件」(同樣與徵收民間土地、興建機場設施有關),但高江事件,似乎又多了許多「國族」的元素,尤其在這個帝國的邊緣。去年「土人事件」發生之後,高江地區成為了沖繩輿論關注的地方,然而美軍直升機的機坪工程,卻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持續興建著。
今年7月11日,大約上午11點,高江居民目睹一架美軍魚鷹直升機,首次在這個新設的機坪起降,直到下午3點左右才又飛離。但相關的各種輿論中,讓人感到最有「刺點」的文字卻是「第四次琉球處分」這個用語,隨著2016年秋末的「高江事件」,成為極富政治意涵的語彙。
▋所謂的和平?
與店員交談之後,走在那霸最熱鬧的街道之上,想起全球大概少有一個地方的道路,曾重複歷經右駕、左駕(美軍接管)再到右駕(沖繩復歸)。
辱罵的詞語中,「土人」反映的是日本國內長期存在的族群位階,直到如今,日本國內仍然藉由某些論述,來給予沖繩人一種「類他者」的形象,包括如今在日本學術上仍然興盛的「人種學」。而「支那人」則是更深層的矛盾。會以這樣的詞彙來指涉抗議的高江居民,則是因為日本本島認為此次的事件,背後是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與煽動,因此更被賦予了「不忠」、「背叛」的形象。
何以一個島如今會乘載東亞最深層的歷史情緒?這裡,曾經是東海上的國。
隔天步行到那霸市區東南的「与儀公園」,這裡被視為是那霸市最好的賞櫻之地,在盛夏的此時,則盛開著扶桑花。我在公園一隅看見一塊石碑,上頭寫著:「恆久平和」,並刻著日本憲法第9條: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突然之間,我明白了為何去年秋天發生的「高江事件」這種如此富含國際政治意涵的事件,反而會把「環境保育」視為論述的核心(高江地區沿海一帶,有大片未被破壞的原始林,而基坪新建地區則會將原始林相抹去)。也許,對於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來說,已然瞭解無論是何種方式,最後都可能導向某個「大國角力」的權力結果。
記敘到最後,當要從夏天的那霸離開了,才突然發現「帝國的島、東海的國」──這個為文章所下的主標,似乎也如此適合台灣。聽著遠遠的「琉樂」,我想,如果琉球王國還在,那她將會是如今離台灣最近的國家吧。
晚安,沖繩王國。
(作者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東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大文學獎、花蓮文學獎等。)
【清歷史的今天】1718年6月30日、清康熙十七年:調度翰林院檢討海寶、編修徐葆光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敬為王。
琉球國位於台灣與九州之間,曾向中國的明、清兩代朝貢,受中國(明清兩朝)的冊封,屬於明清的藩屬。
尚敬王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三代國王,1713年至1752年在位。為沖繩縣(Okinawa-ken)。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6月30日,派遣翰林學士海寶、徐寶光為正、副使出使琉球,冊封尚慶為國王。
琉球的地理位置位於台灣和九州之間。它曾向中國明清兩朝進貢,並接受中國(明清兩朝)的冊封,成為明清兩朝的藩屬國。
尚慶王是琉球王國第二尚王朝的第13代國王,在位時間為1713年至1752年。明治維新後,琉球王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來更名為沖繩縣(Okinawa-ken)。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X9o12Aj55bgdSNXs/?mibextid=xfxF2i
2021 年 7 月,沖繩獲得了兩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世界遺產景點。現在,沖繩總共有九座世界文化遺產。這些景點均位於沖繩本島,鄰近那霸機場的位置。若您打算探訪全部九個景點,建議您至少花費兩天的時間進行。這個地區的迷人歷史、文化及藝術,讓沖繩成為日本必訪的景點之一。
琉球王國約於 15 世紀中期建立,並延續了 450 年左右。這段被稱為沖繩黃金時代的文化位置以那霸的首里城為中心。1879 年,日本侵佔了沖繩半島,也終結了琉球王國的統治。
這個島嶼王國在全盛時期時,發展出了特獨的文化與信仰。他們的文化受到了當時與之交易的許多亞洲文明所影響。首里城遺跡有著獨特的建築風格,讓您擁有大好機會瞭解琉球王國的歷史以及當時人民的智慧。 琉球王國 | 關於首里城 | 表明首里城-琉球王國的榮華的世界遺產首里城
琉球王國和御城遺址及相關建築均被認定為同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這代表整座島上處處都有值得探訪的景點。透過拜訪全部共九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景點,深入瞭解日本最南端縣的歷史與景緻。沖繩必訪的琉球王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景點 - 日本航空 (JAL) https://bit.ly/45QsFhp
琉球王國 | 關於首里城 | 表明首里城-琉球王國的榮華的世界遺產首里城
存在於日本的西南諸島經歷約450年的君主制度的國家 琉球王國 | 關於首里城 | 表明首里城-琉球王國的榮華的世界遺產首里城
琉球王國在1429到1879年間,統治了日本南西諸島450年的時間。
從三萬二千多年前,自北方的奄美大島至南方的八重山群島,即有人類居住在琉球群島上。自十二世紀日本鐮倉時代開始,政治力介入這些島嶼。被叫做"按司"(竹莢魚)的澳大利亞族出現在各地,一邊他們互相重復對抗和爭奪和和好,一邊被漸漸淘汰了清理。不久巴志向(shohashi)在1429年依然統括主要的按司,初次確立了統一權力。用使房子(shoke)依然當做頂點的琉球王國的開端有這個。
之後琉球王國日漸壯大,藉由與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進行貿易及外交合作,琉球成為一個強大的海洋王國,首里城為其政經文化中心。琉球成為一個強大的海洋王國,首里城為其政經文化中心。
在琉球王國的歷史中,僅發生過一次重大的政權移轉。在約40年之後的1469年,統一王朝成立之後伊是名島(izenajima)的農夫出生的金丸(變鈍)根據政變奪取政權,打開了新王朝。金丸服從前例,另外,也考慮與中國皇帝的關係,依然繼承王家,依然自稱了日圓王(shoeno)。在琉球王國的歷史中,政權移轉分衍出「第一尚氏王統」與「第二尚氏王統」。
第一代國王從日圓(shoen)起這個第2依然依然數他帝王統治,第19代的國王的到泰(shotai)時代(約400年)依然繼續了。1609年,日本薩摩藩派遣三千名的軍隊攻打琉球,奪下了首里城。自此之後的270年間,琉球王國仍與中國維持表面上的從屬關係,而事實上則是受到薩摩及德川幕府的控制。1879年經歷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政府,派遣軍隊放逐了國王尚泰,宣布正式立成沖繩縣。琉球王國自此不復存在。琉球王國 | 關於首里城 | 表明首里城-琉球王國的榮華的世界遺產首里城 https://bit.ly/45QsL8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