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在此地設立了「澳底御上陸紀念碑」-北白川宮征討紀念碑+「洩底」是澳底和鹽寮、舊社之總稱,即登陸地點──三貂灣的大部份區域。日治時改稱「澳底」,故日本人開闢宜蘭線時,在鄰近「舊社」的福隆設站,稱為「澳底」+日治時期的紀念碑早在戰後便被拆除, 現在佇立於鹽寮海濱公園內的其實是戰後改設的抗日紀念碑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bSfKKb

----------------------------------------------

六堆抗日紀念碑建公園 客委會支持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7-05-23
〔記者李立法/屏東報導〕屏東縣長治鄉爭取將紀念一八九五年「火燒庄戰役」的六堆抗日紀念碑現址改建為紀念公園,行政院客委會主委李永得昨天視察後強調,要做就要做好一點,包括軟硬體建設,客委會一定支持,經費沒有問題。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前排左四)與長治鄉親向六堆先烈上香致意,並對六堆抗日紀念公園案表達支持。(記者李立法攝)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前排左四)與長治鄉親向六堆先烈上香致意,並對六堆抗日紀念公園案表達支持。(記者李立法攝)
據史料記載,一八九五年日軍登台後在火燒庄一帶遭遇六堆義勇軍激烈抵抗,義勇軍死傷慘烈,當年戰場位於現在的長治鄉長興村活動中心旁,後人為紀念六堆客家先烈保鄉衛民的精神,興建六堆抗日紀念碑憑弔。
李永得表示,當地客家鄉親希望能將紀念碑現址改建為六堆抗日紀念公園,他非常贊成,除了硬體建設外,史料的保存一樣重要,請屏東縣政府妥善規劃,經費由客委會負責。
長治鄉長許玉秀感謝李永得為地方帶來好消息,鄉公所一定會全力配合縣政府作業,早日動工闢建。
縣府客務處長許麗萍表示,該處將著手規劃,軟硬體並重,除彰顯六堆客家文化及精神外,也要打造地方特色,吸引民眾親近,希望六堆抗日紀念公園設立後,地方能善盡維護之責。
長興村天后宮主委賴仁山表示,該紀念碑及周邊的涼亭、綠帶,長期以來都是由天后宮的志工協助整理,如果能改建成紀念公園,志工們將秉持一貫熱忱維護公園。


 

臺灣抗日遺址遺跡攝影展 還原歷史真相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2日, 2017
「臺灣抗日遺址遺跡攝影展」昨(2)日舉辦座談會,圖左起為遠望雜誌研究員程志寰、張瑋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李宗遠及遠望雜誌研究員張惠閔。圖/曾小芳
「臺灣抗日遺址遺跡攝影展」今(3)日至6日在中國時報大樓2樓藝文展廳開展。該展於昨(2)日舉辦開幕儀式暨座談會,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李宗遠擔任主談。李宗遠說,「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他期盼大眾討論歷史時,盡量全方面研究,勿以單一角度批判。
談到現今政治的暗潮,李宗遠也不斷的提醒大眾,隨著歷史真相的挖掘,不要被一時的亂象給迷惑了,要放亮眼睛來觀看歷史,「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也許會被人給扭曲利用,但時間終究會還它一個清白」。他奉勸民眾,討論跟觀看歷史時盡量全方面研究,別以單一角度批判,共同研究並共同努力。
座談會亦邀請遠望雜誌社研究員張瑋珊、程志寰、張惠閔與談。主持人張瑋珊以「台灣青年的抗日思想」為起始,談起台灣抗日的起源,以及台灣人民的思想改造跟認同問題;接續到程志寰的講題「外省人三代之間的矛盾與困惑」,以及張惠閔提及現今「台籍日本兵」的尷尬身分等,皆充滿張力及衝突。不過張瑋珊也表示,「現在引領出衝突及矛盾,就是為了可以讓台灣社會來感受、來醒悟,才有辦法及時解決」,並將這份思考帶給台灣一個新的討論。
臺灣抗日遺址遺跡攝影展詳述先賢烈士們為抵抗強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寧死不屈的堅毅精神以及勇赴沙場的愛國情操,讓參觀的觀眾可以藉由影像的傳達,感受到當年的驚心動魄。期間也會同步展示「清日講和條約」及《割台三記》的樣本及附圖,由歷史遺跡見證的載體,共譜抗日愛國精神的史詩。該展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遠望雜誌社主辦,並由工商時報、旺報、新同盟會協辦。


450px-屏東公園光復紀念碑 (1)1378728423-34052432651378728423-22541658711378728424-3634144084

『光復紀念碑』為日治時期的忠魂碑。忠魂碑的設置,是為了紀念當時遭抗日原住民所殺害的軍人或警察人員。
國府接收台灣後碑體改為「光復紀念碑」,基座上的碑文為當時屏東市長龔履端所撰。
『光復紀念碑』基座是由石頭砌成的,仍然保有戰後基座的原貌,沒什麼改變,上方原刻有『忠魂碑』字樣的石柱改成了『光復紀念』
屏東縣 屏東市 阿緱神社 @ Joy and Tom :: 痞客邦 :: https://bit.ly/3f6cBh9

屏東縣 屏東市 阿緱神社 @ Joy and Tom :: 痞客邦 ::

原為日本時代之忠魂碑,忠魂碑的碑體原貌不詳,基座為石砌,戰後保留基座原貌,於1947年改為光復紀念碑。光復紀念碑的基座為矩形,高度有200多公分,立面分為4段,最底部為最大的矩形,以岩石作磚砌狀斜上收分,中段為較小的矩形體,由石板及較粗糙的岩石兩部分構成,上段也是岩石材質,但質地較為細緻,並由許多線腳裝飾而成。基座上碑文為當時屏東市長龔履瑞所撰。光復紀念碑為日本時代碑碣建築的紀念碑,基座為典型西式碑碣形式,極富保存價值。
公告日期2003/12/15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20133622 號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屏東縣 屏東市
地址或位置中山公園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屏東縣政府
聯絡單位:文化處
聯絡電話:08-7365012
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大連路69號
土地使用分區都市地區 保存區
所在地地號屏東市公園段三小段0017-0000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公有屏東縣政府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姓名/名稱
管理人屏東縣政府
外觀特徵光復紀念碑為日本時代碑碣建築的紀念碑,基座為典型西式碑碣形式,極富保存價值。
室內特徵無
使用情形基座上碑文為當時屏東市長龔履瑞所撰。
現  狀光復後碑體改為光復紀念碑,基座仍保存原貌。在此碑的西方20公尺左右,另有一無名石碑,但碑文均已被毀,僅留基座部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 可美化周圍植栽,加強紀念碑之歷史神聖意義,亦避免其他人為之損害,。2、 石逢中小植物應清除,避免破壞碑體結構。3、 破損處應做修補。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kJSo2c

2020-11-17_1028201378728423-2254165871299px-屏東公園-光復紀念碑

光復紀念碑
忠魂碑為石砌,高度約兩公尺,其底部為矩形並以磚砌狀斜上收分。1947年被改為光復紀念碑,有時任屏東市長龔履瑞所撰的碑文。其在2003年被登錄為屏東市歷史建築

屏東公園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0-11-17_103333

光復紀念碑這座碑原本是紀念「四林格事件」戰歿軍警的「忠魂碑」,這是發生在 明治45(1912年) 排灣族 四林格社的武裝衝突事件

城鄉雜記---164.屏東公園 @ Hsu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04021155001I0104021155001I0304021155001I02

光復紀念碑
古蹟所在縣市:屏東縣
古蹟名稱:光復紀念碑
古蹟等級:歷史建築
建立年代:民國36年(1947)
古蹟位址:屏東市中山公園內
壹、歷史沿革
光復紀念碑創建於民國36年(1947),其前身為位於阿猴神社旁的「忠魂碑」。光復後各地神社大多拆除,而「忠魂碑」的碑體原貌不詳,由於戰後保留石砌的基座原貌,於民國36年改建為光復紀念碑。
基座上碑文為當時屏東市長龔履瑞所撰。另一石碑則約有一百多公分的高度,同樣為矩形,規模較小,碑身樣式也較為簡單。兩石碑基座均保持良好,無名石碑之碑頂已破損。
貳、建築特色
光復紀念碑石碑的基座為矩形,高度約有兩百多公分,規模大約須有四人合抱之。立面可分為四段,最底部是最大的矩形,材質為岩石做磚砌狀斜上收分之後,接著由另一個較小的矩形體,材質的部分有石板及較粗糙的岩石兩部分構成中段,上段亦為岩石材質,但質地較為細緻,且由許多線腳裝飾而成。光復紀念碑為日本時代碑碣建築的紀念碑,基座為典型西式碑碣形式,極富保存價值
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8657 https://bit.ly/3f4t9Gm


恢復原有台灣地名

推文到plurk
2016-05-18 06:00

◎ 陳宜群
台灣歷史學會主辦的「『歷史。轉型。正義』學術研討會」,學者戴寶村教授極力呼籲「恢復原有台灣地名」,推動歷史轉型正義,筆者感同身受並深表贊同。舉筆者家鄉東北角來說,「澳底」是大家都知道一八九五年日本軍領台登陸之地,但為何日本軍要挑選「澳底」?真正原因卻沒有幾人知曉!普遍在台灣國內聽到學者專家與民間說詞,多半是「基隆港或淡水港的台灣兵力防備嚴謹」之類,但這種說法還是不夠周延。
其實,日本軍挑選「澳底」登陸是有其歷史意義,「澳底」本名是「琉球澳」,當地從唐宋元明清時期,便一直有琉球人居住,在當地從事農漁業及海上貿易,跟台灣東北角當地平埔族原住民也相處融洽,所以才稱之「琉球澳」,後來清代吳沙開蘭及設置淡水廳,迫使當地琉球人的勢力日漸淡出。
因此,一八九五年日本軍選擇在昔日琉球人居住過的「澳底」登陸上岸,有其極大的歷史意義,一方面是收復琉球人村落故土,及較孰悉當地山海地形有利其軍事行動,一方面是宣示台灣跟琉球及日本三國之關係密切,故日本軍從澳底開始攻打,不完全是考量當地防務薄弱,有其務實軍事與政治戰略目的。
可見,「恢復原有台灣地名」,推動歷史轉型正義與大和解,實在大有必要。昔日威權統治年代,由於統治者本身有其極端仇日立場,刻意抹去台灣任何跟日本有關的歷史記憶,因此「澳底」鹽寮一地僅有抗日紀念碑,時至今日,貢寮當地也鮮少有人知悉「澳底」本名是「琉球澳」這一段史實。新政府推動轉型正義,盼未來可在「澳底」加註「琉球澳」,藉此來保存當地固有歷史記憶之原貌。
(台灣北社社員)
下七張犁遺址
◎ 黃豐隆-------------------「安和路遺址」正名為「下七張犁遺址」------------------
臺中市近期發現的「安和路遺址」,屬於大坌坑遺址年代,約有四千八百年,是考古界的重大成果,顯示臺中至少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母親節前夕發佈「臺中人骨化石 母嬰相擁四千八百年」頭版標題,配合骨骸照片,搶佔全國性媒體版面,引起社會的重視。然而,這處遺址為何取名為「安和路遺址」?
當地的協和國小慶祝創校五十週年,為使里民與學童認識文化與開發歷史,正規劃撰寫一本在地的文史專書,其中包含這個遺址的介紹,因此校方召集里民、社區、校友會與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等各界參與討論,文化學會提出「安和路遺址」名稱的探源。
檢視當前臺灣四個代表不同年代的遺址中,大坌坑遺址因位於淡水河、觀音山北麓的大坌坑而命名,牛罵頭遺址因位於牛罵頭(今清水鎮)命名,營埔遺址位於大肚的營埔,而較晚期的番仔園遺址則因位於大甲的番仔園而命名的。就以目前臺中市發現的遺址來看,早期發現的文山里山仔腳遺址位於南屯山仔腳,軍功寮遺址在北屯軍功寮,惠來遺址在西屯惠來厝,近期發現、同樣位於重劃區內的南屯麻糍埔遺址,因位於麻糍埔而命名。由此可見,臺灣遺址的命名多以發現地區當地的原來地名命名,如此具有分辨性、在地性與延續性。
數年前當地辦理市地重劃,因範圍包含北側水堀頭的福安里與下七張犁的協和里,由兩個里名各取一字而命名為安和自辦重劃區,當地南北向的安和路則經過水堀頭與下七張犁,不僅在下七張犁而已。另從地方的情感認同而言,當地自古以來一直稱為「下七張犁」,居民均以這個古地名為稱呼而沿用迄今。
「安和路遺址」?必也正名乎。希望臺中市文化局應將不適當的「安和路遺址」正名為「下七張犁遺址」,以符合史實與慣例,以及在地文化的延續與認同。
(作者為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

---------------------------

鹽寮抗日紀念碑

鹽寮海濱公園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sHOqHU

File:鹽寮抗日紀念碑.JPG

鹽寮海濱公園是中華民國於1998年建立的國家風景區[1],屬於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其鹽寮至福隆之間長達3公里以上的金黃色沙灘,被譽為台灣最棒的沙灘,並且為鹽寮沙雕節的舉辦之處。[2][3]
2011年沙雕節
2011年沙雕節中的一座沙雕
位在新北市貢寮區仁里里的鹽寮海濱公園,是東北角海岸風景區四大濱海公園之一,園內有海水浴場、民俗館、景觀親水池、海濱生態步道等區。其中鹽寮至福隆之間長達3公里以上的金黃色沙灘,是台灣長度最長的沙灘。[4]
鹽寮海濱公園擁有台灣最長的金色石英沙沙灘,沙灘面積達80公頃,是東北角幅員最寬廣的地方,由於沙質柔軟白細和水後可塑性佳、易膠著,被世界沙雕協會認定,為台灣最適合進行沙雕及玩沙活動的沙灘[2][5],此地也舉辦過多次的國際性沙雕競賽[4][3]。
鹽寮沙雕節已走向國際,如美國沙雕大師柯克蓋瑞,就曾創作大型沙雕作品如故宮紫禁城與水晶宮等;其他國際大師,也曾於此海灘雕出魔幻城堡的巨型沙雕。[3]
在自然生態方面,海濱植物如林投、木麻黃、馬鞍藤、文珠蘭、單花蟛蜞菊、琉球松、月見草、濱防風、濱箬草、白茅等等。[6]
核四興建影響
興建中的核四鄰近鹽寮海濱公園,近年來因為核四重件碼頭於鹽寮設置的關係,使鹽寮與福隆之間的沙灘的沙開始流失,致使南端福隆沙灘需要卡車運沙補以維持原狀[2][7]。貢寮鄉鹽寮反核自救會在抗議核四重件碼頭工程時,曾引用台電內部資料說明核四趕工對鹽寮海濱公園造成破壞。[8]
鹽寮抗日紀念碑
由於鹽寮海濱公園是1895年乙未戰爭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所率領的接收台灣部隊首先登陸的地點,日治時期在此興建「北白川宮征討紀念碑」,碑身高約8.8公尺。此碑在台灣光復後遭民眾搗毀,之後為紀念臺灣民主國抵抗日本之歷史,在1975年改建為「鹽寮抗日紀念碑」。[9]。

--------------------------------

占領台灣者在鹽寮抗日紀念公園當主角? (
圖片說明:鹽寮抗日遺址竟有率軍登陸的侵略者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大幅照片鐫刻在玻璃板上。

很多人參觀過位於台灣東北角海岸的「鹽寮抗日紀念碑」,都知道這是甲午戰爭台灣割讓日本後,日軍占領台灣的最初登陸地點,也是台灣先烈犧牲抗日的紀念地,此後全台灣陷於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鹽寮當然有其紀念價值。

台灣光復30周年時(民國64年),政府在台北縣貢寮鄉的鹽寮海灘建立一座「鹽寮抗日紀念碑」,鐫以碑文,斑駁的石材,迎著海風,站立碑前,緬懷台灣先烈,令人肅然起敬。

五年前,觀光局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在這裡增建了新的解說設備─總計五組玻璃板鐫刻的畫像、示意圖,搭配「全新觀點」的文字說明,讓到此一遊的台灣觀光客,乍看之下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因為這五組新的解說板,不談大角度的歷史,刻意從小角度切入。比如避談侵台、抗日,而側重日軍登陸部隊的背景(是天皇的近衛師團)、來台前的「出征」路線、在旅順碼頭登船前的忙碌景象、以及對攻台登陸指揮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特寫介紹(早年留學普魯士,是個性嚴謹的軍人),並將其大幅照片鐫刻在玻璃板上。

其中第五組玻璃解說板,主題竟是「能久親王登陸後留影」,說明日本派駐台灣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和能久親王在鹽寮會晤的歷史性意義(當然是對日本),強調親王在惡劣的沙灘環境下紮營設帳,甚至對兩名侵略者當時所坐的椅子都有介紹,「沙發椅是從船上搬來,另一張座椅則以畚箕覆蓋斗篷權充」,恍如在介紹本國的歷史名將,加以英雄化。

記者仔細記錄下碑文及玻璃解說板的文字後對照,發現這兩者的史觀完全衝突,「鹽寮抗日紀念碑」的碑文當然是中華民國的史觀無庸置疑,但五組玻璃解說板的介紹,也絕非「主權獨立」的台灣史觀,似乎比較像日本史觀。想像你是一位日本觀光客或日本官員,站在這些玻璃解說板前,緬懷這段歷史,對於這些「開疆闢土」的皇族及前輩軍人,一定會感到無比的驕傲與感動,但台灣人看了卻哭笑不得。為了存真,全文登錄,讓網友自行比對。

紀念碑文全文如下:

「光緒二十年甲午之役,日人肆虐。翌年乙未三月,索割我台灣及澎湖群島,臺胞聞耗,上書清廷,哀籲請止,不報;乃自組義軍,以圖死守。

是年五月,日人遣其大將樺山資紀率師侵台。先以軍艦窺淡水、基隆二港,以我戒備森嚴,未敢入犯,遂沿海東向,見澳底鹽寮沿岸,兵力薄弱,乃於月之六日下午,由其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所率之近衛師團,潛師此處登陸。守軍寡不敵眾,小戰即退,鹽寮遂陷。

日軍乘我部署未定,兼程疾馳。十五日,陷台北府城。時義軍蠭起,殊死抵抗。十一月十七日,相約圍攻台北府城。本鄉烈士林李成首先發難,遂復頂雙溪及三貂一帶,致基隆至宜蘭之交通,斷絕者數日。一時北臺義幟,爭先奮起;日軍遂疲於奔命。

自是之後,義士赴難,烈士灑血,於日人據台五十年中,無時或歇,直可驚天地而泣鬼神,誠我偉大之民族精神,有以致之。適值本省光復三十週年,緬懷先烈,爰立碑於此,以資紀念。台北縣貢寮鄉長洪進添謹誌,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立。」

至於五年前新設的玻璃解說板,則只談登陸,呈現完全不同的史觀。

玻璃解說板七個主題的大標題是:「日軍登陸澳底情景」、「近衛師團出征路線」、「近衛師團由旅順搭船出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日軍登陸澳底紀念碑」、「日軍登陸澳底情景」、「能久親王登陸後留影」。

以下是七個主題之下的文字介紹,其中第一段只是導覽說明,第二段至第七段則明顯呈現日本史觀,彷彿從日本近衛師團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角度描述該次侵略行動,至於台灣的立場和台灣人的對抗則完全看不到。文中將日軍「侵華」說成「前往遼東半島備戰」;「出兵占領台灣」叫做「選派近衛師團擔任台灣屯駐軍,登陸台灣」;甚至描述能久親王「完成登台任務」,最後還「在攻台戰役中客死異鄉」,似乎不勝唏噓,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一、「1895年日軍就是由本公園外側海灘登陸後統治台灣五十年,為了說明當年登陸景象,本園區在周邊場景設立五座玻璃解說板,遊客觀覽時,請參考各玻璃解說板旁小解說板,將玻璃板上人物與視線前方場景融合在一起做現場情境體驗。」

二、「近衛師團是日本天皇的親衛軍。中日戰爭末期,近衛師團奉命前往遼東半島備戰。不久,中、日兩國達成和議,簽訂馬關條約;日軍大本營遂選派近衛師團擔任台灣屯駐軍,部隊自旅順、大連南下,在琉球中城灣集結後,登陸台灣。」

三、「1895(明治28)年5月21日起,包括旅團司令部、步兵第一旅團及騎、砲、工、錙重隊等近衛師團的首批部隊,自旅順、大連出發,準備先到琉球的中城灣集結,再轉往台灣。這張照片即是旅順碼頭上紛亂忙碌的情形。」

四、「早年留學普魯士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個性嚴謹的軍人。1895(明治28)年,能久親王擔任近衛師團長,於四月奉命出征預定攻擊北京。中、日簽訂合約後,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前往台灣,完成登台任務;最後並在攻台戰役中客死異鄉。」

五、「1896(明治29)年4月,營地上的木標改造為花崗石打造的北白川宮征討紀念碑;其上的圓錐物,係以得自清軍的戰利品砲身,改鑄而成。昭和年間,台灣總督府指定為史蹟。光復後遭民眾搗毀,到民國64年,始改建為今天的抗日紀念碑。」

六、「1895(明治28)年5月29日下午,近衛師團在三貂灣定位停船隨即分批登陸。前進部隊探查周邊地區,往內陸挺進;人馬物件則陸續上岸,形成這幅人馬雜沓的景象。」

七、「5月31日上午,能久親王率部登陸,在環繞林投樹的沙原上紮營設帳;親王的座椅,係從船上搬來的沙發。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來訪探視,近侍弄來兩張畚箕,覆蓋斗篷,權充座椅。日軍離去之際,豎木標為誌,以紀念日本皇族首登之地。」

炎炎夏日,不妨全家到濱海公路的鹽寮抗日紀念公園走走,親自體會我們的公務員為國家做了什麼事!

宣揚台灣民主 武漢大學生被送精神病院

2016-03-30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國武漢一名大學生只因為認同台灣的政治,在即時通的同學群組中宣揚民主理念,就被校方在未經醫生鑑定下,以「人格缺陷和思想偏激」為由,強行送進精神病院。

  • 中國武漢一大學生,因為認同台灣的政治宣揚民主理念,就被校方在未經醫生鑑定下,強行送進精神病院。(圖擷取自《新唐人》)

    中國武漢一大學生,因為認同台灣的政治宣揚民主理念,就被校方在未經醫生鑑定下,強行送進精神病院。(圖擷取自《新唐人》)

「人格缺陷」「思想偏激」強行送院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廿七日報導,這名化名「黎同學」的學生廿五日被送進精神病院,他表示因為認同台灣的政治,將自己在即時通帳號大頭照設定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就遭群組內某些同學質疑反共,向學校投訴;校方得知此事後,找他父母談話,指他有人格缺陷和思想偏激,便在未經醫生鑑定下將他送到精神病院。

「黎同學」未透露就讀大學名稱,只說「武漢某高校」;他廿七日受訪時說,他在醫院拒依院方要求接受藥物治療,只接受不會有後遺症的物理、足療,療程預計廿九日完成,屆時「應可以出院」。

黎同學︰盼像台灣一樣 民眾選出領導人

這名學生說,盼中國像台灣一樣,由民眾選出領導人,「因此向同學宣揚民主,但想不到同學間會有人向學校投訴」;被強關入精神病院後,也曾當面向校方領導階層說明他的理念,還說「大學本來應該是思想自由的,你這樣辦大學,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不了大師,只有中華民國才會出大師」。

自由亞洲電台的報導引述四川「六四天網」創辦人黃琦說法,將維權人士強行關入精神病院作法很常見,但是很少聽說大學生被學校送進去;送入精神病院治療須先徵得家長意見,同時要有相關部門的精神病鑑定,他批評校方此舉是「嚴重違法」、「不合理」,呼籲學校儘快改正、賠償該名學生。

根據維權網站「民生觀察」消息,這月初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期間,也有湖南陳情民眾辜湘紅遭警方扣押、「被精神病」,強關入精神病院,直到廿六日獲釋出院。根據辜湘紅說法,當時跟她一起被關進同一家精神病院的還有十名陳情民眾,目前還有三男、兩女關在裡面。


13044067378220

台南火車站與牛車

130424043716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