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 年取締違禁圖書辦法八條+摧毀日治時期所立石碑,塗銷寺廟公共場所之 明治、大正、昭和等年代改為民國年號,造成文化大浩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rmRy9T
潛園/新竹市舊稱竹塹城/拆除了忠孝橋高架引道,總算還給這個被遮蔽了39年的國家一級古蹟應有的公道/新竹文化發展可說遠早於台北。新竹甚至還在清道光三年(1823年)出了全台第一位進士鄭用錫,這可是台灣入清一百餘年來,本地考生首次登科,人稱「開台進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AtwGdY
1954年-民國43年竹東中學北埔分校師生遊獅頭山紀念
曹洞宗獅頭山 勸化堂開善寺
2015年12/20拍攝
獅頭山在日本時代是屬於日本曹洞宗(此碑背面刻有「皇紀兩千六百年」)
獅頭山在日本時代是屬於日本曹洞宗(此碑背面刻有「皇紀兩千六百年」)
----------------------------
---------------------------
獅頭山於勸化堂--台灣十二勝景之一
台灣省立大甲中學四十五學年度上學期旅次行軍攝影留念四十六年元月五日/(1957) 提供人/陳家隆
獅頭山,昭和二年(1927)獲選為台灣十二勝景之一,橫跨新竹與苗栗兩縣。為臺灣著名的佛教聖地,更是當年各校旅行、遠足及行軍的名勝。大甲中學四十五學年度的全校行軍,由大甲坐火車至竹南,再從竹南車站行軍約二小時至獅頭山,到達目的地後在獅頭山入口合影留念。據在此次行軍行列中,日後回母校任教的張仲堅老師說,圖中掌旗同學右邊臉朝左望的羅明教官,在校可說一言九鼎,處事公正嚴明,且身材高大魁梧,同學對他又敬、又怕、又愛,日後據說調至中興大學任總教官。
-------------------------------
作品類型:老照片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媒體類型:照片
數量單位:1張
尺寸大小:3 x 5吋
作品名稱:1 :獅頭山勸化堂
內容主題:宗教禮俗
關鍵詞:宗教禮俗 | 獅頭山勸化堂
摘要:民國四十三年位於苗栗縣南庄鄉獅頭山腹的勸化堂,由於正堂就坐落於大型岩壁的前方,更加展現出勸化堂的雄偉壯觀,而來去飄邈的雲霧也讓遊客感到置身於仙境一樣。
保存狀況:褪色
收藏取得方式:借用
角色/頭銜:拍攝者
姓名:劉日燕
日期類型:創作日期
日期:1954
地點類型:內容地點
地點:南庄鄉
檔案名稱:-251-0001-w.jpg
詮釋資料識別碼:hp-093-100036-hp0251
著作財產權人:
著作權授權狀態:〔20040830,〕
使用限制:網際網路公開展示與檢索
典藏單位國家:中華民國
典藏單位:本數位作品由苗栗縣文化局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分別典藏
其他貢獻者:照片提供者:劉日燕
勸化堂建堂規制由勸化堂、輔天宮、開善寺三大聖剎所構成,勸化堂主祀玉皇大帝,代表天堂;左近的輔天宮主祀地藏王菩薩,代表地府;較遠處的開善寺,主祀西方代表淨土。
南庄 獅頭山 獅山古道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這座山門建於昭和十五年(1939),是為了慶祝日本皇族2600週年而興建的。同年,獅頭山的前山開始鋪設石板路,直到翌年才完工。南庄線-獅頭山古道口站牌標示。前山登山口處,有一典雅的山門,建於昭和15年(1940),為了慶祝日本皇族2600週年而興建。上頭鑲著金色大字「獅頭山」
建於昭和15年(1940),為了慶祝日本皇紀兩千六百年-皇族2600週年而興建。兩支石柱「勸化堂開善寺」、「曾洞宗獅頭山」後方分別有石柱之一的背面刻字『紀元二千六百年紀念』. 石柱之二的背面刻字『住職田中應萬代』
------------------
南庄 獅頭山 獅山古道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皇紀2600年就是從第一位天皇即位算起的第2600年,也就是日本開國兩千六百年的意思,而兩千六百年正值昭和15年(2600-660=1940,1940=昭和15),昭和是日本第124位天皇(註一),遇上2600年這個開國整數,對日本國來講,當然是非常 重大的日子。
日本的「皇紀」有時也會直接以「紀元」稱呼,而這個紀元當然不是指西曆的紀元,是指天皇紀元的意思。以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即位的年份當基點計算。
因此以這種方法計算的年代,又稱「神武紀元」、或「神武曆」(所以總共有:皇紀、紀元、神武紀元、神武曆這幾種稱法),因為是以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算起,所以皇紀元年等於神武元年。
史學家從「日本書紀」(日本的史書)的編年法去推算年代,神武元年大約相當於西元前660年,也就是說,神武曆與西曆相差有660年, 把西元年份加上660就等於神武曆的年份,例如西元2000年就是神武 2660年(即皇紀 2660年)。
因此皇紀2600年就是從第一位天皇即位算起的第2600年,也就是日本開國兩千六百年的意思,而兩千六百年正值昭和15年(2600-660=1940,1940=昭和15),昭和是日本第124位天皇(註一),遇上2600年這個開國整數,對日本國來講,當然是非常 重大的日子。
苗栗獅頭山的山門是為紀念皇紀兩千六百年而建
獅頭山在日本時代是屬於日本曹洞宗(此碑背面刻有「皇紀兩千六百年」)皇紀2600年
當年在日本全國各地,以及台灣都舉辦了許多的慶祝活動。除活動之外,另藉由2600年的名義,還提出了許多的建設計畫。但當時正處於中日戰爭中期(昭和 12 年到昭和 20 年是戰爭期),戰事膠著,多少也希望藉由國家慶典,提高軍心士氣,凝聚人民的向心力。
台灣在當年仍屬於日本統治,所以為了皇紀兩千六百年,台灣也免不了必須配合舉行相關的活動 。然而隨著時間的消逝,人們也忘記了過去台灣也曾有過這麼一段「皇紀兩千六百年」,這些在台灣的「皇紀兩千六百年」遺跡是愈來愈少。
它們有的毀於自然天災,但大多數仍是毀於人為破壞。在台灣現存的任何一座「皇紀兩千六百年」遺跡,都十分珍貴,它們代表著台灣這塊土地在過去所歷經的總總,活生生的見證。
這幾年來密集地拜訪日治時期的古蹟,發現不少的古蹟解說牌上,當遇上日治年代的時候,常改稱以毫不相干的「民國」,或刻意用西元避開, 都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事件的年號一變,時空就全錯亂掉,事件的年代感不見了,它們背後所代表的時代精神也通通沒有了。
塗塗改改可以用來對付教科書、碑文、任何的文字記錄。但塗改無法將歷史倒轉從頭再來,畢竟發生過的事情就是發生過了 ,不是改掉了就代表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人生短短數十寒暑,一生很快就從地球上過去了,塵歸塵土歸土,什麼都不留下,但石碑可以將我們的故事展現在後代的眼前。所以做人不要小鼻子小眼睛,義氣用事地毀壞石碑。好好地對待前朝遺物,我們的歷史才不會出現空白章節,或是如同碑文一樣,出現被人刻意修改塗抹的段落。
我目前蒐集到的與皇紀兩千六百年相關的遺跡有:
苗栗獅頭山山門(位於124縣道上22公里的那座老山門)
位於新竹靈隱寺的石燈籠、手水缽(這些東西是從新竹神社搬過來的)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附近的「草庵創建」碑(不過上面是寫皇紀兩千六百一年)
汐止神社石燈籠(汐止忠順廟)
更多有關台灣當時慶祝皇紀兩千六百年的事物,我還在持續地蒐集調查中。
獅頭山於勸化堂--台灣十二勝景之一/苗栗獅頭山的山門是為紀念皇紀兩千六百年而建,獅頭山在日本時代是屬於日本曹洞宗(此碑背面刻有「皇紀兩千六百年」)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2AtS5qA
日本的「皇紀」有時也會直接以「紀元」稱呼,而這個紀元當然不是指西曆的紀元,是指天皇紀元的意思。以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即位的年份當基點計算。
因此以這種方法計算的年代,又稱「神武紀元」、或「神武曆」(所以總共有:皇紀、紀元、神武紀元、神武曆這幾種稱法),因為是以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算起,所以皇紀元年等於神武元年。
史學家從「日本書紀」(日本的史書)的編年法去推算年代,神武元年大約相當於西元前660年,也就是說,神武曆與西曆相差有660年, 把西元年份加上660就等於神武曆的年份,例如西元2000年就是神武 2660年(即皇紀 2660年)。
因此皇紀2600年就是從第一位天皇即位算起的第2600年,也就是日本開國兩千六百年的意思,而兩千六百年正值昭和15年(2600-660=1940,1940=昭和15),昭和是日本第124位天皇(註一),遇上2600年這個開國整數,對日本國來講,當然是非常 重大的日子。
苗栗獅頭山的山門是為紀念皇紀兩千六百年而建
獅頭山在日本時代是屬於日本曹洞宗(此碑背面刻有「皇紀兩千六百年」)
當年在日本全國各地,以及台灣都舉辦了許多的慶祝活動。除活動之外,另藉由2600年的名義,還提出了許多的建設計畫。但當時正處於中日戰爭中期(昭和 12 年到昭和 20 年是戰爭期),戰事膠著,多少也希望藉由國家慶典,提高軍心士氣,凝聚人民的向心力。
台灣在當年仍屬於日本統治,所以為了皇紀兩千六百年,台灣也免不了必須配合舉行相關的活動 。然而隨著時間的消逝,人們也忘記了過去台灣也曾有過這麼一段「皇紀兩千六百年」,這些在台灣的「皇紀兩千六百年」遺跡是愈來愈少。
它們有的毀於自然天災,但大多數仍是毀於人為破壞。在台灣現存的任何一座「皇紀兩千六百年」遺跡,都十分珍貴,它們代表著台灣這塊土地在過去所歷經的總總,活生生的見證。
這幾年來密集地拜訪日治時期的古蹟,發現不少的古蹟解說牌上,當遇上日治年代的時候,常改稱以毫不相干的「民國」,或刻意用西元避開, 都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事件的年號一變,時空就全錯亂掉,事件的年代感不見了,它們背後所代表的時代精神也通通沒有了。
塗塗改改可以用來對付教科書、碑文、任何的文字記錄。但塗改無法將歷史倒轉從頭再來,畢竟發生過的事情就是發生過了 ,不是改掉了就代表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人生短短數十寒暑,一生很快就從地球上過去了,塵歸塵土歸土,什麼都不留下,但石碑可以將我們的故事展現在後代的眼前。所以做人不要小鼻子小眼睛,義氣用事地毀壞石碑。好好地對待前朝遺物,我們的歷史才不會出現空白章節,或是如同碑文一樣,出現被人刻意修改塗抹的段落。
我目前蒐集到的與皇紀兩千六百年相關的遺跡有:
- 苗栗獅頭山山門(位於124縣道上22公里的那座老山門)
- 位於新竹靈隱寺的石燈籠、手水缽(這些東西是從新竹神社搬過來的)
-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附近的「草庵創建」碑(不過上面是寫皇紀兩千六百一年)
- 汐止神社石燈籠(汐止忠順廟)
更多有關台灣當時慶祝皇紀兩千六百年的事物,我還在持續地蒐集調查中。
紫陽門的石刻楹聯
紫陽門,昔日僅為輔天宮的山門,自從獅頭前山的設施,經過多次整建,民國60年代闢建龍門口至南天門之登山車道後,紫陽門成為由前山進入獅頭山必經之路。
紫陽門屬重簷穿堂式建築,格局巍峨堂皇,為獅頭山最具歷史意義的古蹟建築之一。門楣兩側的石雕對聯:「麈外不相關幾閱桑田幾滄海,胸中無所得半是青山半白雲。」對仗工整,辭義高潔,深涵禪意,沁人心扉,出自何方高手?廟方未留下文獻資料,遊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經多方查證,應以出自自虛雲法師之說,最被認同。
虛雲法師(1866〜1959),籍貫湖南,生於福建泉州。1886(光緒12年),19歲在福州鼓山湧泉禪寺剃度,1959年(民國48)在大陸圓寂。一生兼禪門五宗法派,整頓佛教叢林,為現代中國禪宗傑出高僧。晚年以一副「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力魔石難,了知世事無常」對聯自況。湧泉禪寺護法神殿楹聯:「塵外不相關幾閱桑田幾滄海,胸中無所得半是青松半白雲。」傳說即出自虛雲法師手筆。
日據時期1913年(大正2),湧泉禪寺覺力法師來臺創建大湖法雲禪寺,後為法雲法派的祖師,與獅山勸化堂有極深的淵源。獅山紫陽門建於大正5年(1916),門上楹聯,應是源自湧泉禪寺,只將「青松」改為「青山」而已。此外,大陸多處寺院懸掛此聯,如南京獅子嶺兜率寺藏經閣,上款註明「虛雲上人舊句」。虛雲重建廣東雲門大覺禪寺,寺前也題書此聯。(黃鼎松,2019,頁201-202)。《一方天地:恆久流傳的獅山故事篇》。苗栗:財團法人苗栗縣南庄鄉獅山勸化堂。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DTEStqs9/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AcJ914kt/
(836) 獅頭山古道 03 細說勸化堂(上) -林老師導覽 - YouTube https://bit.ly/3EZ2qMy
(836) 獅頭山古道 04 勸化堂(下) -林老師導覽 - YouTube https://bit.ly/41AmvS6
左側:人到登堂須入室,道雖未徹要旁通
右側:石上清泉堪洗耳,洞中無事足延年
門印 傳常 登回
大正五年-1916年-門印-「塵外不相關,幾閱桑田幾滄海;胸中無所得,半是青山半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