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國招諭文書
1593
豐臣秀吉入侵菲律賓的野望
豐臣秀吉 高山國招諭文書
1592年,日本威脅菲律賓俯首稱臣並要求向日本進貢,菲律賓總督與天主教、政府和殖民政府軍隊首領在召開諮商會議之際,決定派遣使節團往日本,此使節團領隊為高母羡神父,使節團將呈上善意書信給豐臣秀吉。
高母羡覲見豐臣秀吉後並與他交談,這些事都在皇家壯觀典禮中完成,他此次任務可謂相當成功,據說至少豐臣秀吉打消侵略菲律賓的計劃。
可惜高母羡無法親身菲律賓總的西班牙督向報告此次壯舉,在他回航馬尼拉途中,船隻在台灣海觸礁,高母羡和隨行人員被台灣原住民所殺。
翌年日本的文祿2年(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使者前往台灣要求納貢所攜帶的諭令文書,但是因為當時不得其門而入。該文書現藏於加賀前田家之尊經閣文庫。
散佈在新竹沿海的「大佳臘」號稱「道卡斯」,音近日本語「高砂」的訓讀「Takasago」;臺南縣沿海特多與「鯤身」有關的地名,雲嘉南沿海的笨港(北港)、魍港(布袋)、赤崁(臺南)等港素來就是日本、荷蘭等國與明朝閩粵商人交易的場所,「鯤身」音叶「高山」、「高砂」、「狗沙」,因此日本在豐臣秀吉當政時,就把臺灣稱作「高砂」或「高山國」。
西元1624年荷蘭入台後台灣始有歷史記載,後世才知當時台灣已有王國,拍瀑拉平埔族(沙鹿、龍井、清水、大肚Tatutum)為首,史家稱為「大肚王」(King of Middag),原住民則稱之為Lelien,意思是「白晝之王」或「太陽王」,勢力涵蓋中彰投的貓霧拺族(Babuza)、雲嘉的洪雅族(Hoanya)、豐原、東勢的巴宰海族(Pazeh)及竹苗的道卡斯族(Taokas)等。
亦即,從新竹到嘉義的平地,都是這個王國的範圍。大肚王國很可能就是豐臣秀吉想招諭的「高山國」。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內文:
「夫日輪所照臨,至海岳山川草木禽蟲,莫希不受此恩光也。予際欲楚慈母胞胎之時,有瑞夢,其夜已日光滿室,室中如晝,諸人不勝驚懼,相士相聚占巫之曰,吉壯年,輝德色於四海,發威光於萬方之奇異也,故不初十年中,而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異邦遐陬嚮風者,忽出鄉國,遠泛滄海,冠蓋相望,結轍餘道,爭先而服從矣,
朝鮮國者自往代,於本朝友牛耳之盟,久背期約,況又予欲征大明之日,有反,此故命諸侯將伐之,國王出奔,國府付一炬也,聞事已急,大明出數十萬援兵,雖及戰鬥終依不得其利,來敕使於本邦肥之前州,面乞降,搖之築數十個格城營,收兵於朝鮮域中慶尚道,而屢決真偽也,
如南蠻琉球者,年年獻土宜,海陸通舟車,而仰我德光,其國未入幕中,不進庭,罪彌天。雖然不知四方來享,分為其地疏志,故原田氏(注:原田孫七郎),奉使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征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者亦日也,思之,不具。
文祿歲集 十一月初五日
日本國 前關白 豐臣印
高山國」
首先說他豐臣秀吉初生之時,母親有瑞夢,且滿室霞光,眾人皆驚懼,認為其將能平定四海,臣服異邦。
現在四方來朝,而朝鮮不臣服,在派兵征伐後,明朝派了數十萬援兵幫助也打不贏他,朝鮮已派人乞降,南蠻琉球也年年來貢。
現在派原田孫七郎招諭高山國,若不來朝,則將征伐之。
末了日本太陽王還想恐嚇台灣太陽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者,日也;思之。」
豐臣秀吉招諭高山國是入侵菲律賓的計劃的一環。
原田孫七郎找不到可以傳遞國書給高山國的人而無功而返。(而且寫漢文,大肚王國的人可能也看不懂)
但是豐臣秀吉準備征服台灣的計畫因此洩密,讓明朝與在菲律賓的西班牙對東亞的局勢感到緊張。
尤其恐怕緊張的是西班牙,菲律賓高層一直開會,組織台灣遠征軍準備率先攻占臺灣,以防日本南下,明朝廷也加強防禦澎湖,以防日本由臺灣侵擾沿海。
不久,豐臣秀吉死亡,日本對外武力擴張告一段落,東亞恢復平靜,西班牙也打消占有臺灣的意念,明朝東南沿海的防禦也再度鬆懈,荷蘭與葡萄牙火拼澳門失敗,改打澎湖又失敗。
不過明朝告訴荷蘭,台灣不是中國領土,不干涉荷軍佔領台灣。
荷蘭於1624年8月26日(天啟四年七月十三日)轉移至「大員」(台灣島),攜同駐台灣第一任長官馬蒂孫克從台江的鹿耳門(現時的安平港口,當時荷蘭人稱為Walvis Been)登陸,開始殖民台灣南部38年。
荷蘭在台灣南部往北部發展時也發現了「大肚王國」。
但因拍瀑拉是一強大的族群,對荷蘭人的反抗相當頑強而激烈,故荷蘭人無法順利地由南往北拓展。
----------------------------------
1593年(日本文祿2年)11月,豐臣秀吉遣人攜帶其親筆信函,向所謂的高山國─臺灣─發出招諭,但此計畫卻在事前被洩漏,亦仍引起周邊國家震驚。明朝為此增強了澎湖島的衛戍,呂宋島的西班牙人更計畫要佔領臺灣。不久,秀吉、原田相繼去世,此計畫無法實行而告失敗。
招諭書以堅硬的蛋黃色和紙為底,上用金箔繪有圖案之豐光寺之承兌書。蓋有豐臣秀吉之豐臣二字之印。燒痕是1882年(日本明治15年),金澤屋被燒毀時蒙害之結果。
-------------------------------
一場古早遙爭的戰爭傳說~
高山國,日本古代對台灣的稱呼。日本戰國時代大名豐臣秀吉在文祿二年(1593年)派遣原田孫七郎赴台灣,以其親筆信致「高山國王」,要求「高山國」向日本朝貢。文書中之「高山國」與「高砂」同樣音譯自日文「タカサグン」(Takasagun)一詞。
16世紀末,豐臣秀吉平定日本內部動亂之後,開始計畫將國力往外擴張,曾出兵朝鮮、招諭琉球,同時也派人招諭高山國(臺灣)。1593年12月27日派人攜帶高山國招諭計畫的書翰前往。內容有如古代中國聖王征討的文書,首先說他初生之時,母親有瑞夢,且滿室霞光,眾人皆驚懼,認為其將能平定四海,臣服異邦。現在四方來朝,而朝鮮不臣服,在派兵征伐後,已派人乞降,南蠻琉球也年年來貢。現在派人招諭高山國,若不來朝,則將征伐之。末了還恐嚇「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者,日也;思之。」豐臣秀吉對高山國招諭文書讓明朝與在菲律賓的西班牙對東亞的局勢感到緊張,西班牙準備率先攻占臺灣,以防日本南下;明朝廷也加強防禦澎湖,以防日本由臺灣侵擾沿海。不久,豐臣秀吉死亡,日本對外武力擴張告一段落,東亞恢復平靜,西班牙也打消占有臺灣的意念,明朝東南沿海的防禦也再度鬆懈。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_1593年
夫日輪所照臨,至海岳山川草木禽蟲,莫希不受此恩光也。予際欲楚慈母胞胎之時,有瑞夢,其夜已日光滿室,室中如晝,諸人不勝驚懼,相士相聚占巫之曰,吉壯年,輝德色於四海,發威光於萬方之奇異也,故不初十年中,而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異邦遐陬嚮風者,忽出鄉國,遠泛滄海,冠蓋相望,結轍餘道,爭先而服從矣,朝鮮國者自往代,於本朝友牛耳之盟,久背期約,況又予欲征大明之日,有反,此故命諸侯將伐之,國王出奔,國府付一炬也,聞事已急,大明出數十萬援兵,雖及戰鬥終依不得其利,來敕使於本邦肥之前州,面乞降,搖之築數十個格城營,收兵於朝鮮域中慶尚道,而屢決真偽也,如南蠻琉球者,年年獻土宜,海陸通舟車,而仰我德光,其國未入幕中,不進庭,罪彌天。雖然不知四方來享,分為其地疏志,故原田氏(注:原田孫七郎),奉使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征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者亦日也,思之,不具。
文祿歲集 十一月初五日
日本國 前關白 豐臣印
高山國
-------------------------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1635年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與周邊國家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日語:豊太閤の高山国勧降状[1]),為日本戰國時代文祿2年(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使者原田孫七郎前往臺灣(當時日本人稱為高山國)要求納貢所攜帶的諭令文書,但是因為當時使者找不到可以傳遞文書給高山國的人而不得要領。該文書現藏於加賀前田家之尊經閣文庫。
16世紀末,豐臣秀吉平定日本內亂之後,開始計畫向外擴張勢力。先是於1592年出兵朝鮮,再於1593年12月27日派遣使者原田孫七郎攜帶《高山國招諭計畫書》前往臺灣。其內容有如中國古代帝王征討的文書,除了宣揚國力及豐臣秀吉的功業外,文末並以「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征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者,日也;思之。」威脅及恫嚇臺灣人納貢[2]。因為當時原田孫七郎找不到可以傳遞文書給高山國的人,無法如願而返回日本。
影響
豐臣秀吉招諭臺灣的作為,讓西鄰的明朝與佔有南鄰菲律賓群島的西班牙感到緊張。明朝加強防禦澎湖,以防日本侵擾沿海;西班牙則準備率先攻佔臺灣,以防日本南下。不久,豐臣秀吉死亡,日本再度陷入內戰。[2]。
全文
夫日輪所照臨,至海岳山川草木禽蟲,悉莫不受他恩光也。予際欲處慈母
胞胎之時,有瑞夢,其夜已日光滿室,室中如晝;諸人不勝驚懼。相士相聚占筮之,曰:及壯年輝德色於四海,發威光於萬方之奇異也。故不出十年之中,而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異邦遐陬嚮風者,忽出鄉國遠泛滄海,冠蓋相望結轍於道,爭先而服從矣。朝鮮國者,自往代於本朝有牛耳盟;久背其約。況又,予欲征「大明」之日,有反謀。此故,命諸將伐之。國王出奔,國城付一炬也。聞事已急,「大明」出數十萬援兵;雖及戰鬪,終依「不得其利」,來「勅使」於本邦肥之前州,而乞降。繇之築數十箇城營,收兵於朝鮮域中「慶尚道」,而屢決真偽也。如南蠻琉球者,年年獻土宜,海陸通舟車,而仰予德光。其國未入幕中,不逞之罪彌天。雖然不知四方來享,則非其地疎志;故原田氏奉使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攻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亦日也。思之,不具。文祿二歲.星集癸巳.十一月初五日。日本國.前關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