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山田長政(1590年—1630年),通稱仁左衛門,日本裔泰國商人、軍事將領。
簡介山田長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X1TyMA
山田長政出生在駿河國的富厚里,另有出生在駿河國馬場町、伊勢國和尾張國等說法。出仕於沼津藩主大久保忠佐,給他抬駕籠。此後於1612年乘坐朱印船,從長崎出發,經台灣前往暹羅。[1]此後,參加津田又左右衛門筆頭的日本人傭兵隊,在阿瑜陀耶郊外的日本人町中占領頭角,那裡的成為頭領。根據傳說此後他擔任了阿瑜陀耶王國的高官並與王女結婚,但泰國方面找不到相對應人物的記錄,此歷史實情仍然不明。
經歷
山田長政的軍隊
山田長政的軍船
因兩次擊退西班牙艦隊對阿瑜陀耶王國的侵略,山田長政獲得國王頌曇的信任,並與暹羅王女結婚。他獲得了握雅(泰語:ออกญา,皇家轉寫:Okya)爵位,獲賜泰語名「社那披穆」,此後被稱為握雅社那披穆(泰語:ออกญาเสนาภิมุข,皇家轉寫:Okya Senaphimuk),取得對進入昭披耶河的船隻收稅的權利。
頌曇王死後,山田遵從其遺言,與巴沙·通一起支持策陀繼位。然而策陀王對巴沙·通抱有懷疑態度,欲將其排除,但失敗,被巴沙·通殺死。
此後,策陀王之弟阿滴耶旺被擁立為王、但年幼,官員們希望讓巴沙·通登上王位。山田長政強烈反對,受到宮廷內的反感。此時不滿於日本人獨占阿瑜陀耶貿易的華人勢力的壓力也傳達到了宮廷,巴沙·通便以防禦六昆(即那空是貪瑪叻王國,在今那空是貪瑪叻府一帶)為理由,把他自朝廷調離。
1630年,山田長政在與北大年蘇丹國的戰鬥中腳上負傷,隨後因為傷口塗上有毒的膏藥而死去。根據荷蘭史料的記載,是巴沙·通密令將他毒殺的。此後,那空是貪瑪叻府尹由他的兒子繼承,但因為內部對立而被同為日本人的僱傭兵殺害。山田長政死的同年,巴沙·通以「日本人存在發動叛亂的可能性」為由,燒毀了阿育陀耶日本人町。日本德川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得知後,斷絕與暹羅的政治、貿易關係。此後,荷蘭獨占了東南亞與日本之間的貿易權。
此外,在日本文學中,山田長政以泰語名「握雅社那披穆」(Okya Senaphimuk)、巴沙·通則以「握雅甲叻洪」(Okya Kalahom)更為人所知。文學中,一些作品裡山田長政是南部王國的王,另一些作品裡任命為「知事」。產經新聞介紹說比1770年登陸詹姆斯·庫克更早登上澳洲大陸,但沒有決定性的證據。[2]而第一個到達澳洲大陸的歐洲人也不是庫克,而是1606年登陸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人威廉·揚松。
1915年(大正四年)11月10日,大日本帝國追贈其從四位的官位。
腳註
 根據《台灣通史》,山田長政赴暹羅途中,在台灣停留之年分為1604年
山田長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X1TyMA


Yamada Nagamasa(山田 長政 1590 – 1630)
大城王朝日本僱傭兵
山田長政,通稱仁左衛門,年少時即開始參與朱印船貿易,山田長政也出現在《台灣通史》,書中記載西元1604年山田長政乘坐朱印船從長崎出發,在台灣停留之後,前往並定居於大城王國(阿育陀耶王國 Ayothaya 今泰國),加入津田又左右衛門的日本僱傭兵隊,成為阿育陀耶日本人町(アユタヤ日本人町)首領。
西元1600年關原之戰後加上大坂之役一些失去了主家的日本浪人和受到迫害的日本天主教教徒離開了日本,定居於大城王國。
而暹羅的大城皇朝正受緬甸軍事威脅,正好聘用此批經驗豐富的日本流浪武士作僱傭兵,加入大城王朝日本僱傭兵約800人。
大城王朝用日本僱傭兵剋制葡萄牙人僱傭兵(1511年,大城王朝與葡萄牙開始來往)。1538年,大城王朝巴拉猜王在位時,雇用120名葡萄牙人組成了自己的私人衛隊,並讓他們教授暹羅人使用歐洲的火器。
山田長政2度成功抵抗西班牙任的攻擊,得到大城王朝國王頌曇(Songtham)的信任,也掌握對外貿易,並幾乎壟斷了東南亞與日本之間的貿易。
1628年年底,頌曇去世,山田長政與帕拉賽·東(Prasat Thong)支持其長子策陀繼位。
不久,帕拉賽·東趁山田長政出使日本之機,廢黜策陀,希望能夠自立為王。
大城王朝日本僱傭兵-山田長政 _e0040579_184257.gif山田長政聞訊後立即趕回,在他頑固地反對之下,帕拉賽·東不得不改立策陀之子阿滴耶王。
在宮廷內因貿易處對立關係中國人勢力排擠山田長政,造成他被降職到六昆。
1630年,山田長政被任命為軍隊統帥,南下攻打北大年蘇丹國。在戰鬥中,山田長政腳部負傷,旋即死去。
有一種說法稱是帕拉賽·東派人在山田長政的繃帶中塗上毒藥的緣故,這事來自荷蘭人記載的史料。
山田長政死後不久,帕拉賽·東終於自立為王,山田長政的兒子繼任日本僱傭兵領袖,但因內部對立被自己日本人所殺,帕拉賽·東借口日本衛隊有可能叛亂,下令燒毀整個日本人聚居區,並驅逐所有日本人。
日本德川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得知後,遂決定斷絕與大城的政治、貿易關係。此後,荷蘭獨佔了東南亞與日本之間的貿易權。
1915年(大正4年)11月10日、日本贈山田長政従四位官位。大城王朝日本僱傭兵-山田長政 : WTFM 風林火山 教科文組織 https://bit.ly/3AnAKyF
----------------------------------
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在臺灣建立商業據點,作為日本外貿市場的供應者之一,嘗試由東南亞各國進口鹿皮。他們發現,在臺灣向原住民收購鹿皮,不若暹羅有體制性阻礙。公司嘗試取代臺灣唐人商販地位與日本朱印船商競爭。雖然鹿皮貿易價值佔當地中日貿易總額不多,卻被當成立足大員港的正當性來源。荷日商人競爭迅速惡化,於1628年造成衝突。公司與日本之交易中斷。德川幕府在1634年起發佈鎖國命令禁止日人出境,並選擇基督教荷蘭人為交易伙伴,終止與西、葡天主教徒交往後,才改變局勢。在暹日人於 。1628至1632年間,臺灣當局容許在日唐人經營此一貿易,臺灣鹿皮之利潤逐漸追上暹羅鹿皮。1634年貿易局勢大變,公司當局決意大肆擴張臺灣鹿皮出口,遂數次征討中部原住民部落,開放鹿場。暹羅鹿皮出口於1640年後回穩,荷人擴張動力亦弛。大約1645年「村落承包制」設立,削減唐人與原住民接觸的同時,提供相當數量鹿皮。本文藉由釐清公司於臺灣發展鹿皮貿易的早期經緯,主張此一貿易有三項作用:作為暹羅鹿皮之補充、正當性的來源,並隔離公司官員及其所轄唐人以外的買主,與原住民接觸。
期刊篇目查詢-詳情 https://bit.ly/3YIScI4
------------------------------------
「日本因想禁絕天主教而鎖國,一六三四年起,逐漸排除了信奉天主教的西、葡兩國人參與日本貿易, 一六三五年更禁止朱印船繼續出國。這給了改奉基督新教的荷蘭人一個擴張中日轉口貿易的大好機會。此外,暹羅在一六三○年發生政變,為舊皇室傭兵的日本僑民領袖山田長政(1590-1630)失勢,引發新王撲殺日人,並導致原先由日人壟斷的暹羅鹿皮出口戛然而止」
「對於好不容易在一六三二年重啟對日貿易的荷蘭人來說,卻是天賜良機,開始積極開發由其他產鹿地區銷售鹿皮至日本的市場。一六三三至一六三六年間,荷蘭人在臺持續征伐原住民的各個村落,其實都是為了不讓原住民阻礙唐人前往內陸獵鹿」
《墨西哥叢林中,失落的馬雅白豹城》
https://neanderthaldna.pixnet.net/blog/post/224035683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希望趁暹羅鹿皮出口中止時,快速從臺灣取得鹿皮以供應日本市場,於是保護唐人大舉進入臺灣原住民的獵場獵鹿。為了取得更多鹿皮,僅僅是開放台江內海周邊這些原住民村落的獵場已經不夠,唐人不斷北進到現在的雲林、嘉義,大約於一六三六年進入了位於濁水溪沖積扇虎尾壠人的獵場」
「虎尾壠人積極阻擋唐人進入他們的獵場,甚至集結戰士前往魍港,警告在芙列辛根堡駐紮的荷蘭士兵。不只如此,虎尾壠人也與少數不服從荷蘭人的唐人合作,將鹿皮、鹿肉出口走私出去,以打破荷蘭人的壟斷收購政策,這些都是因為虎尾壠村「從水路難以侵入」,所以居民有恃無恐的關係」
「虎尾壠村所在的彰化平原,當時是從水路很難抵達的地方......必須供應鹿皮的壓力之下,熱蘭遮城的荷蘭長官分別於一六三七年與一六三八年,兩度率軍發動遠征,長途跋涉」
「第一次是強行燒毀當地原住民秋收後的稻穀(包括二千二百座房舍),第二次則是逮捕了為首反抗的四位原住民領袖和一個唐人領袖,以制止他們繼續殺死唐人,保衛鹿場」
一六四一年發動第三次征討,這次征討迫使虎尾壠派出代表前往熱蘭遮城簽訂條約,保證日後不再傷害公司的員工或公司結盟的對象。一六四二年,公司再度發兵第四次遠征虎尾壠」
「當時從大員出征虎尾壠,由水路迫近到底有多困難?以一六三八年出征的情況為例,當初遠征共派出二百一十名士兵,乘坐在四十八艘舢舨上,也就是每艘舢舨約乘坐四到五人。在路途中尚須將舢舨拖行越過淤淺的水道」
「一六四二年那場遠征,出動三百一十人,乘坐三十三艘舢舨,亦即每艘約乘載九到十人,船型較上次征伐稍大但吃水仍很淺。兩次征伐都是從北港溪口上溯至水深無法航行的地區後,再走至少一天的行程。這就說明了,虎尾壠村無法由沿岸沙灘靠岸後即登陸進入」
一六四二年前後,公司藉由與暹羅當地唐人合作,而能取得暹羅所出口的鹿皮。暹羅鹿皮本來就較臺灣鹿皮的品質更好,在日本的售價更高。既然已經沒有擴大臺灣鹿皮出口的強烈需要,公司此後就沒有很強的動機要繼續往北擴張其影響力」
Facebook https://bit.ly/46Ih44F
除了劍道器材大量使用之外,鹿皮 (尤其是小唐皮) 的皮制品在日本自古以來一直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有興趣買的話,可以 google「印傳屋」
鹿皮能幹麻?荷蘭對日的鹿皮貿易政策如何影響台灣——《島嶼歷史超展開》
台灣的第四種鹿--獐,遲至200-400年前滅絕,牠的生存史一直淹沒在台灣人類近代史中,沒人探究
Facebook https://bit.ly/46Ih44F

鹿皮產品-日本印傳|官方網站Official Website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日本印傳|官方網站Official Website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VIORZA肩包 印傳屋 7304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RYUORA鬱金香包 印傳屋 7709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免費保養 | 日本印傳 | Inden Taiwan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商品 | 印傳屋 | INDEN-YA

長夾B型 籃底 白武田富士 印傳山本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女性包款 | 日本印傳 | Inden Taiwan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春山)WT07001-島嶼歷史超展開-立體書封_dpi-scaled

今日當我們購買衣飾時,會考慮是否使用「真皮」物件,但這在二十世紀之前是不用思考的事情。
日本的鹿皮需求鹿皮能幹麻?荷蘭對日的鹿皮貿易政策如何影響台灣——《島嶼歷史超展開》 - PanSci 泛科學 https://bit.ly/3M70q52
二十世紀塑膠化學產業的革命性進展,幾乎完全取代了人類數千年來所使用的包覆物質。今日許多以塑膠製作的包覆材料、衣料等,過去都必須使用生物材質製作。十六世紀晚期,隨著日本戰國邁入大型會戰時代,上至公侯統帥,下至一般步兵,都需披盔戴甲投入作戰之中。鹿皮為種種此類武裝用具的基本材料,從鋪墊、包覆,到製作成皮繩、靴襪、刀柄等,都能應用。而這樣的武具本身,除戰爭耗損外,也需時時更新。這就導致日本產生了空前大量的鹿皮需求。日本列島本身難以完全供應,於是商人便前往東南亞產鹿地區收購,將本求利
江戶時代的盔甲。圖/Wikimedia
十七世紀時,合法的出海貿易商船均有領取朱印狀(蓋上紅色印章的官方許可狀),因此稱作朱印船。這些商船前往暹羅、柬埔寨、呂宋甚至爪哇,除了藉此取得中國貨物之外,當地所產的鹿皮,也成為必買之物。鹿皮量體較大,頗為笨重,非金銀、香料、絲綢等奢侈品可比。前往暹羅、柬埔寨的日本朱印船,因航程較遠,故船體較大,才堪勝任。西、葡人則較荷蘭人更早投入此一貿易。
西、葡搶佔先機,荷蘭該如何重啟對日貿易?
荷蘭人進入臺灣時,目標是推展中日轉口貿易,與澳門、馬尼拉、廣南等中日會合貿易港競爭。但荷蘭人與中國供應商關係的好壞,起初有一段時間是隨著鄭芝龍的官運起伏升降,直到一六三四年之後才穩定下來(參見第四章)。對日貿易關係方面則要面對日商末次平藏、濱田彌兵衛一黨的競爭,兩方在「大員事件」(又稱「濱田彌兵衛事件」)武裝衝突中,受到幕府責怪。因此,荷蘭人在一六二九至一六三二年間,幾乎被逐出日本。
荷蘭人在 1629~1632 年間,幾乎被逐出日本。圖/Giphy
豈知日本因想禁絕天主教而鎖國,一六三四年起,逐漸排除了信奉天主教的西、葡兩國人參與日本貿易, 一六三五年更禁止朱印船繼續出國。這給了改奉基督新教的荷蘭人一個擴張中日轉口貿易的大好機會。此外,暹羅在一六三○年發生政變,為舊皇室傭兵的日本僑民領袖山田長政(1590-1630)失勢,引發新王撲殺日人,並導致原先由日人壟斷的暹羅鹿皮出口戛然而止。這對於好不容易在一六三二年重啟對日貿易的荷蘭人來說,卻是天賜良機開始積極開發由其他產鹿地區銷售鹿皮至日本的市場。一六三三至一六三六年間,荷蘭人在臺持續征伐原住民的各個村落,其實都是為了不讓原住民阻礙唐人前往內陸獵鹿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鹿皮壟斷行動
在一六三二年,新港人曾想攻擊目加溜灣人而向熱蘭遮城的荷蘭當局請求援助,卻遭到回絕。可是當一六三三年日本再度開放荷蘭人前去貿易的消息傳到臺灣,荷蘭當局隨即開始計劃攻打目加溜灣背後的靠山麻荳。一六三三年底,荷蘭當局藉由出征小琉球的軍事行動,已先拉攏了新港人與蕭壠人(容許他們在聯軍出征時,砍取小琉球人頭顱)。
一六三五年夏季,巴達維亞派赴臺灣的增援兵力抵達,加上麻荳與蕭壠此時正受到疫病肆虐,荷蘭人遂決定在同年十一月出征麻荳,燒毀房舍田園,擊垮了整個村落。消息傳遍臺南一帶,大武壠人聞風後立即表示願與荷蘭結盟。不久,台江內海周遭的新港、蕭壠、麻荳、目加溜灣、哆囉國,都承認了荷蘭當局的權威,將其土地讓渡給荷蘭共和國。在所有這些村落的獵場範圍內,獲得荷蘭東印度公司允許的唐人都可以獵鹿剝皮取肉。而早在一六三四年底,公司即規定唐人除了公司以外,不得向其他對象出售鹿皮。
荷蘭人燒毀麻荳的房舍田園,擊垮了整個村落示威。圖/Giphy
如前文所述,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希望趁暹羅鹿皮出口中止時,快速從臺灣取得鹿皮以供應日本市場,於是保護唐人大舉進入臺灣原住民的獵場獵鹿。為了取得更多鹿皮,僅僅是開放台江內海周邊這些原住民村落的獵場已經不夠,唐人不斷北進到現在的雲林、嘉義,大約於一六三六年進入了位於濁水溪沖積扇虎尾壠人的獵場。結果,虎尾壠人積極阻擋唐人進入他們的獵場,甚至集結戰士前往魍港,警告在芙列辛根堡駐紮的荷蘭士兵。不只如此,虎尾壠人也與少數不服從荷蘭人的唐人合作,將鹿皮、鹿肉出口走私出去,以打破荷蘭人的壟斷收購政策,這些都是因為虎尾壠村「從水路難以侵入」,所以居民有恃無恐的關係。
虎尾壠村所在的彰化平原,當時是從水路很難抵達的地方,但由二林(前述加哩林)的一小片海岸南下走水路到魍港的話,仍能利用魍港進出口貨物。荷蘭人的勢力依靠芙列辛根堡據守,僅能顧及魍港周邊,卻難以到達虎尾壠。
獵場爭奪,鹿死誰手?
結果在必須供應鹿皮的壓力之下,熱蘭遮城的荷蘭長官分別於一六三七年與一六三八年,兩度率軍發動遠征,長途跋涉。第一次是強行燒毀當地原住民秋收後的稻穀(包括二千二百座房舍),第二次則是逮捕了為首反抗的四位原住民領袖和一個唐人領袖,以制止他們繼續殺死唐人,保衛鹿場。
鹿皮。圖/臺灣歷史博物館
一六四○年,唐人與原住民之間因為獵鹿問題又起爭端,荷蘭東印度公司於是在一六四一年發動第三次征討,這次征討迫使虎尾壠派出代表前往熱蘭遮城簽訂條約,保證日後不再傷害公司的員工或公司結盟的對象。一六四二年,公司再度發兵第四次遠征虎尾壠,足足破壞了彰化平原的九個村社,以盡量將滯留於彰化平原、不受公司管控的唐人走私者、盜獵者掃除。
約略與此同時,亦即一六四二年前後,公司藉由與暹羅當地唐人合作,而能取得暹羅所出口的鹿皮。暹羅鹿皮本來就較臺灣鹿皮的品質更好,在日本的售價更高。既然已經沒有擴大臺灣鹿皮出口的強烈需要,公司此後就沒有很強的動機要繼續往北擴張其影響力。後來,因為中國明清交替的緣故,沿海控制不穩,開始有海盜於臺灣沿海出沒、甚至進入島內,公司於是決定趁著鞏固了雞籠與淡水的基地,派軍深入貓羅溪流域企圖掃蕩唐人海盜。
西台灣最後防線——水路難及之地
一六四四年,公司派出彭恩(Pieter Boon)上尉率軍進入大肚人的領域,搜捕唐人海盜,並希望將該區域納入統治之中;但最後於一六四五年僅換得大肚領袖承諾讓公司人員安全通過這個區域而已。大抵而言,除了必須阻擋不受公司控制的唐人進入此一區域以外,大肚人仍然維持自治狀態。
由上述可知,與小琉球人相比,位於水路難及之處的虎尾壠人與大肚人,手中握有更多與荷蘭人對抗的籌碼。荷軍四度出兵攻打虎尾壠,這是因為虎尾壠人四度違抗荷蘭當局保衛他們的獵場。當時從大員出征虎尾壠,由水路迫近到底有多困難?以一六三八年出征的情況為例,當初遠征共派出二百一十名士兵,乘坐在四十八艘舢舨上,也就是每艘舢舨約乘坐四到五人。在路途中尚須將舢舨拖行越過淤淺的水道,可見這是吃水非常淺、可能不足一公尺的小船。
由於水道淤淺,荷蘭人難以由水路進入虎尾壠。圖/Giphy
同樣的,一六四二年那場遠征,出動三百一十人,乘坐三十三艘舢舨,亦即每艘約乘載九到十人,船型較上次征伐稍大但吃水仍很淺。兩次征伐都是從北港溪口上溯至水深無法航行的地區後,再走至少一天的行程。這就說明了,虎尾壠村無法由沿岸沙灘靠岸後即登陸進入。相反的,由於無法由海灘進入,不得不採取溯溪的做法,而其位置距離舢舨溯溪停止處都還有一天的步行距離,不可謂距海不遠。
至於後來一六四五年彭恩上尉率隊進入大肚人居地的路線,並非由大員北上,而是由淡水南下,走水路先進入大甲溪,才進入其領域。倘若不考慮東岸的情況,就整個西海岸來說,大肚人的領域是最後才被荷蘭人所壓制。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水路難以接近此地。鹿皮能幹麻?荷蘭對日的鹿皮貿易政策如何影響台灣——《島嶼歷史超展開》 - PanSci 泛科學 https://bit.ly/3M70q52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山田長政-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4472563)


本物件為臺灣紙芝居協會表紙(昭和17年):紙芝居《リゴール総督・山田長政》,為以「山田長政」為主角的彩繪印刷紙芝居,總共14張,包含第二至第十四景與第十七景。臺灣紙芝居協會表紙紙芝居《リゴール総督・山田長政》第10景 - 藏品資料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https://bit.ly/3yEdcFa
紙芝居《リゴール総督・山田長政》第10景,為以「山田長政」為主角的彩繪印刷紙芝居。正面描繪的是第10幕的場景,為穿著鎧甲的山田長政騎著馬凱旋歸來,周邊暹羅人民夾道歡迎的景臺灣紙芝居協會表紙紙芝居《リゴール総督・山田長政》第10景 - 藏品資料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https://bit.ly/3yEdcFa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1593年(文祿2年)11月,豐臣秀吉遣人攜帶其親筆信函,向所謂的高山國(臺灣)發出招諭,但此計畫卻在事前被洩漏,亦仍引起周邊國家震驚。明朝為此增強了澎湖島的衛戍,呂宋島的西班牙人更計劃要佔領臺灣。不久,秀吉、原田相繼去世,此計畫無法實行而告失敗。 招諭書以堅硬的蛋黃色和紙為底,上用金箔繪有圖案之豐光寺之承兌書。蓋有豐臣秀吉之豐臣二字之印。燒痕是1882年(明治15年),金澤屋被燒毀時蒙害之結果。高山國招諭書 -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臺史博線上博物館) https://bit.ly/3SRWtVJ
-------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日語:豊太閤の高山国勧降状),為日本戰國時代文祿2年(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使者原田孫七郎前往臺灣(當時日本人稱為高山國)要求納貢所攜帶的諭令文書,但當時臺灣北部處於巴賽族主導的多邦聯政權並存之貿易文化圈,各邦聯之上並無更高的單一統治者,使者因而無法找到符合「高山國國王」身分的招諭傳遞對象。該文書現藏於加賀前田家之尊經閣文庫。
概述
16世紀末,豐臣秀吉平定日本內亂之後,開始計畫向外擴張勢力。先是於1592年出兵朝鮮,再於1593年12月27日寫置招諭文書,派遣使者原田孫七郎攜帶《高山國招諭計畫書》前往臺灣北部。其內容有如中國古代帝王征討的文書,除了宣揚國力及豐臣秀吉的功業外,文末並以「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征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者,日也;思之」威脅及恫嚇臺灣人納貢[1]。但由於當時台灣北部西起桃園、東抵宜蘭均屬於由巴賽族主導商貿文化圈,彼此均以巴賽語作為通用語,政治上處於多個邦聯政權並存的狀態(如淡水國、雞籠國與噶瑪蘭族等),原田孫七郎在臺灣北部無法找到符合「高山國國王」形象的跨邦聯統治者作為招諭對象,只得無功而返[2]。
影響
豐臣秀吉招諭臺灣的作為,讓西鄰的明朝與佔有南鄰菲律賓群島的西班牙-葡萄牙聯邦感到緊張。明朝加強防禦澎湖,以防日本侵擾沿海[3];西班牙則準備率先攻占臺灣,以防日本南下。不久,豐臣秀吉、原田相繼去世[3],日本再度陷入內戰[1],「招諭」一事遂無疾而終。
全文
夫日輪所照臨,至海岳山川草木禽蟲,悉莫不受他恩光也。予際欲處慈母胞胎之時,有瑞夢,其夜已日光滿室,室中如晝;諸人不勝驚懼。相士相聚占筮之,曰:及壯年輝德色於四海,發威光於萬方之奇異也。故不出十年之中,而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異邦遐陬嚮風者,忽出鄉國遠泛滄海,冠蓋相望結轍於道,爭先而服從矣。朝鮮國者,自往代於本朝有牛耳盟;久背其約。況又,予欲征大明之日,有反謀。此故,命諸將伐之。國王出奔,國城付一炬也。聞事已急,大明出數十萬援兵;雖及戰鬪,終依不得其利,來勅使於本邦肥之前州,而乞降。繇之築數十箇城營,收兵於朝鮮域中慶尚道,而屢決真偽也。如南蠻琉球者,年年獻土宜,海陸通舟車,而仰予德光。其國未入幕中,不逞之罪彌天。雖然不知四方來享,則非其地疎志;故原田氏奉使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攻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亦日也。思之,不具。文祿二歲.星集癸巳.十一月初五日。日本國.前關白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bybCd


1593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豐臣秀吉入侵菲律賓的野望
豐臣秀吉 高山國招諭文書
1592年,日本威脅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俯首稱臣並要求向日本進貢,菲律賓總督與天主教、政府和殖民政府軍隊首領在召開諮商會議之際,決定派遣使節團往日本,此使節團領隊為高母羡(Juan Cobo)神父,使節團將呈上善意書信給豐臣秀吉。
高母羡覲見豐臣秀吉後並與他交談,這些事都在皇家壯觀典禮中完成,他此次任務可謂相當成功,據說至少豐臣秀吉打消侵略菲律賓的計劃。
可惜高母羡無法親身菲律賓總的西班牙總督向報告此次壯舉,在他回航馬尼拉途中,船隻在台灣海觸礁,高母羡和隨行人員被台灣原住民所殺。
翌年日本的文祿2年(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使者前往台灣要求納貢所攜帶的諭令文書,但是因為當時不得其門而入。該文書現藏於加賀前田家之尊經閣文庫。
散佈在新竹沿海的「大佳臘」號稱「道卡斯」,音近日本語「高砂」的訓讀「Takasago」;臺南縣沿海特多與「鯤身」有關的地名,雲嘉南沿海的笨港(北港)、魍港(布袋)、赤崁(臺南)等港素來就是日本、荷蘭等國與明朝閩粵商人交易的場所,「鯤身」音叶「高山」、「高砂」、「狗沙」,因此日本在豐臣秀吉當政時,就把臺灣稱作「高砂」或「高山國」。
西元1624年荷蘭入台後台灣始有歷史記載,後世才知當時台灣已有王國,拍瀑拉平埔族(沙鹿、龍井、清水、大肚Tatutum)為首,史家稱為「大肚王」(King of Middag),原住民則稱之為Lelien,意思是「白晝之王」或「太陽王」,勢力涵蓋中彰投的貓霧拺族(Babuza)、雲嘉的洪雅族(Hoanya)、豐原、東勢的巴宰海族(Pazeh)及竹苗的道卡斯族(Taokas)等。
亦即,從新竹到嘉義的平地,都是這個王國的範圍。大肚王國很可能就是豐臣秀吉想招諭的「高山國」。
1593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_e0040579_7284877.jpg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內文:
「夫日輪所照臨,至海岳山川草木禽蟲,莫希不受此恩光也。予際欲楚慈母胞胎之時,有瑞夢,其夜已日光滿室,室中如晝,諸人不勝驚懼,相士相聚占巫之曰,吉壯年,輝德色於四海,發威光於萬方之奇異也,故不初十年中,而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異邦遐陬嚮風者,忽出鄉國,遠泛滄海,冠蓋相望,結轍餘道,爭先而服從矣,
朝鮮國者自往代,於本朝友牛耳之盟,久背期約,況又予欲征大明之日,有反,此故命諸侯將伐之,國王出奔,國府付一炬也,聞事已急,大明出數十萬援兵,雖及戰鬥終依不得其利,來敕使於本邦肥之前州,面乞降,搖之築數十個格城營,收兵於朝鮮域中慶尚道,而屢決真偽也,
如南蠻琉球者,年年獻土宜,海陸通舟車,而仰我德光,其國未入幕中,不進庭,罪彌天。雖然不知四方來享,分為其地疏志,故原田氏(注:原田孫七郎),奉使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征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者亦日也,思之,不具。
文祿歲集 十一月初五日
日本國 前關白 豐臣印
高山國」
首先說他豐臣秀吉初生之時,母親有瑞夢,且滿室霞光,眾人皆驚懼,認為其將能平定四海,臣服異邦。
現在四方來朝,而朝鮮不臣服,在派兵征伐後,明朝派了數十萬援兵幫助也打不贏他,朝鮮已派人乞降,南蠻琉球也年年來貢。
現在派原田孫七郎招諭高山國,若不來朝,則將征伐之。
末了日本太陽王還想恐嚇台灣太陽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者,日也;思之。」
豐臣秀吉招諭高山國是入侵菲律賓的計劃的一環。
原田孫七郎找不到可以傳遞國書給高山國的人而無功而返。(而且寫漢文,大肚王國的人可能也看不懂)
但是豐臣秀吉準備征服台灣的計畫因此洩密,讓明朝與在菲律賓的西班牙對東亞的局勢感到緊張。
尤其恐怕緊張的是西班牙,菲律賓高層一直開會,組織台灣遠征軍準備率先攻占臺灣,以防日本南下,明朝廷也加強防禦澎湖,以防日本由臺灣侵擾沿海。
不久,豐臣秀吉死亡,日本對外武力擴張告一段落,東亞恢復平靜,西班牙也打消占有臺灣的意念,明朝東南沿海的防禦也再度鬆懈,荷蘭與葡萄牙火拼澳門失敗,改打澎湖又失敗。
不過明朝告訴荷蘭,台灣不是中國領土,不干涉荷軍佔領台灣。
荷蘭於1624年8月26日(天啟四年七月十三日)轉移至「大員」(台灣島),攜同駐台灣第一任長官馬蒂孫克從台江的鹿耳門(現時的安平港口,當時荷蘭人稱為Walvis Been)登陸,開始殖民台灣南部38年。
荷蘭在台灣南部往北部發展時也發現了「大肚王國」。
但因拍瀑拉是一強大的族群,對荷蘭人的反抗相當頑強而激烈,故荷蘭人無法順利地由南往北拓展。1593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 WTFM 風林火山 教科文組織 https://bit.ly/4fKD56N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作者:豐臣秀吉 日本戰國時代文祿2年
1593年        
夫日輪所照臨,至海岳山川草木禽蟲,悉莫不受他恩光也。予際欲處慈母胞胎之時,有瑞夢,其夜已日光滿室,室中如晝;諸人不勝驚懼。相士相聚占筮之,曰:及壯年輝德色於四海,發威光於萬方之奇異也。故不出十年之中,而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異邦遐陬嚮風者,忽出鄉國遠泛滄海,冠蓋相望結轍於道,爭先而服從矣。朝鮮國者,自往代於本朝有牛耳盟;久背其約。況又,予欲征「大明」之日,有反謀。此故,命諸將伐之。國王出奔,國城付一炬也。聞事已急,「大明」出數十萬援兵;雖及戰鬪,終依「不得其利」,來「勅使」於本邦肥之前州,而乞降。繇之築數十箇城營,收兵於朝鮮域中「慶尚道」,而屢決真偽也。如南蠻琉球者,年年獻土宜,海陸通舟車,而仰予德光。其國未入幕中,不逞之罪彌天。雖然不知四方來享,則非其地疎志;故原田氏奉使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攻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亦日也。思之,不具。文祿二歲.星集癸巳.十一月初五日。日本國.前關白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s://bit.ly/4dEW4hf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在這張出於1626年的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左側有明顯的三棟長條形房屋,原文「Lugar-de-los-japones」的意思是「日本人在這裡」,也再一次證明,在1624年荷蘭進入臺南地區之前,已經有日本商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
--------------------
神秘的「高山國」
那是距今約四百多年前的日本,豐臣秀吉終於平定了日本內部的戰亂,集大權一身的他開始思索向外擴張的可能性。
1593 年,豐臣秀吉將一紙《招諭書》交付給長年於東南亞沿海一帶經商的原田孫七郎,同時賦予其一項重要的任務── 務必要使「たかさご」(高山國)臣服於日本的統治之下。
這份史稱「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的文書,是以淡黃色和紙為底、上頭以金箔繪有圖案,文末出現斗大的「豐臣」字樣,象徵這份文書是由日本當時權力最高者所發布。其中,內文那句「原田氏奉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征伐之」的恐嚇用語,更是完整地展現出宣揚國威的意圖。
就在原田孫七郎踏上臺灣北部的土地後,這才發現當時的臺灣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高山國」,觸目所及之處也沒有一個可以代表交涉的對象,只好在百般無奈下返回日本。
儘管這次的任務以失敗收尾,但豐臣秀吉這看似不具戰略性質的舉動,卻像是在太平洋西岸投下了一顆震撼彈。週邊受到刺激的政權也紛紛作出回應,明朝開始派兵進駐澎湖,並加強東南沿海的海防設備;在呂宋(今日的菲律賓)殖民的西班牙政權更是將算盤打到了臺灣的身上,只不過,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書」曾經在 1882 年的一場大火中慘遭祝融,所幸當時上存有一些原形,後人才得以補上缺損的文字。(Source:轉引自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圍繞臺灣的日蘭關係--濱田彌兵衛的荷蘭人攻擊〉,《臺灣風物》46:2(1996.06),頁 17。)
德川家康持續探詢「高山國」
隨著豐臣秀吉、原田孫七郎等人相繼過世,招降「高山國」的事情也漸漸被眾人所遺忘。
一直到 1600 年,德川家康取得關原之戰的勝利後,掌握了實質的政治大權。相對於豐臣秀吉那種略帶有侵略式的擴張政策,德川家康傾向與外國勢力的和平共處──透過和平的商業貿易締結親善關係,並藉由對外貿易的實質利益,強化日本境內各項經濟發展。
有趣的是,出於明朝政府長期以來對日本投以不信任的態度,使得德川家康的「對中政策」始終無法獲得善意的回應,為此,德川家康決定要尋找日本、中國以外的「第三地區」來進行交易──高山國、呂宋、交趾(今日越南南部)等地遂成為日本向外探索的首要目標。
1609 年,德川家康將這項艱鉅的任務交付給麾下的商業巨賈、同時也是對東南亞海域相當熟稔的「有馬晴信」來處理。
儘管從有限的史料中,無法得知有馬晴信一行人究竟有沒有成功地找到各處的代表人物,但頻繁出現於文獻當中的「たかさくん」、「たかさくん國」字樣 [1],至少可以確定有馬晴信等使者確實有來過臺灣,據說,還帶了幾名原住民回日本「晉見」德川家康。直至今日,這些「被晉見」的原住民到底是誰,仍是一個歷史上的謎團。
在十七世紀初期風光一時的有馬晴信,卻不時與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商人起衝突,甚至有鬥毆、焚船的事件。晚年則因為捲入幕府內鬥,遭德川家康所流放,命喪異鄉。在日本殖民統治的末期,知名作家佐藤春夫曾根據有馬晴信的生平故事撰寫了一本文學小說。(Source:佐藤春夫,《有馬晴信》,東京:三田文學出版部,1943,無頁碼。)
此後的 20 年的不到,歷史出現大轉彎,一個由日本商人、新港社頭目、漢人通譯所組成的 16 人團體從臺灣南部出發前往日本,向當時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告狀」兼「獻臺」。
日本、荷蘭與「臺灣王」的愛恨糾葛 
《熱蘭遮城日誌》裡頭一則紀錄寫到:「新港(Sincan),又名打好汝汝(Tagloeloe)社:理加(Dika),先前在日本被封為臺灣王(coninck van Formosa),不久前過世…。」
這裡的「臺灣王」指的就是當時西拉雅族新港社的頭目、同時也是間接促成 1628 年濱田彌兵衛事件的關鍵人物──理加(Dika)。這則紀錄是怎麼來的?我們得先回溯至 1625 年。
在這張出於 1626 年的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左側有明顯的三棟長條形房屋,原文「Lugar de los japones」的意思是「日本人在這裡」,也再一次證明,在1624 年荷蘭進入臺南地區之前,已經有日本商人在臺南一帶進行貿易。(Source:收錄於José Maria Álvarez著,黃建龍等譯註,《福爾摩沙詳盡的地理與歷史》,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7,頁。)
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佔領臺灣南部一年之久,面對隨時有可能入侵的外來勢力,防衛、築城的經費讓東印度公司大喊吃不消,在經過嚴密的斡旋後,除了向地方居民課徵各種稅賦外,也將算盤打在日本商人的頭上──凡是在此地經商者,都必須繳納進出口十一稅。
此項政策立刻引發日本商人的不滿,表示絕對會抵抗到底,不過東印度公司也不是省油的燈,1625 年 7 月,荷蘭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沒收了日本人的金錢與生絲,同時要求日方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交出人犯。
沒想到日方並不退怯,平野藤次郎、末次平藏為首的代表們,拒絕了東印度公司的一切要求,甚至還公開撕毀告示、宣稱絕對不承認荷蘭人在臺的行政司法權以及領土所有權。另一方面,日方多次派員向幕府將軍控訴東印度公司的各項暴行,為的就是要運用國家的力量來箝制蠻橫的荷蘭人,根據史料記載,當時位處平戶的荷蘭商館確實受到空前的影響。
眼見局勢一發不可收拾,東印度公司只得立刻派遣官方代表赴日本說明,希望德川家光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後可以不計前嫌,繼續維持日、荷兩國的貿易往來。
「臺灣王」晉見幕府返途遭囚
就在同一時間,一位名叫濱田彌兵衛日籍商人卻再度與荷籍長官發生商業糾紛。
適逢東印度公司準備出發去日本交涉之際,濱田彌兵衛眼見機不可失,馬上以「臺灣人要向幕府將軍獻地」的名義,糾集對荷蘭人積怨已久的新港社頭目理加與數名西拉雅族青年,希望搶在荷蘭人之前趕回平戶,大告「御狀」。
試想,在這種場地、裁判、人證都是日本人的狀態下,荷蘭人又怎麼可能鬥得贏他們呢?
不僅是末次平藏動用各種人際網絡去阻撓荷方代表晉見德川家光,日本國內也針對荷蘭代表的「資格」大興文章,有論者皆認為此行的代表只是一般公司的使者,而非荷蘭政府的「大使」(ambassadeur)、「使節」(legaat),儘管東印度公司很快地請荷蘭歐蘭尼親王(Prince van Orangien)以「國王」的身份行文,但此趟最終仍是以失敗收尾。
相反的,濱田彌兵衛一行人就順利許多,不僅促成理加與德川家光的面談,甚至還收到了幕府將軍豐厚的回禮,唯一美中不足者,就是德川家光並沒有接受理加等人「獻地」的要求。
1628 年春天,濱田彌兵衛以護送臺灣代表為由,率領約莫 400 多人的武裝戰隊再度來臺,沒想到遭到埋伏已久的荷蘭軍所劫,理加一行人立刻從「臺灣王」淪為「階下囚」,同時,德川家光贈送的禮品也全數被沒收。
此舉無疑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忿忿不平的濱田彌兵衛馬上召集 12、13 人到長官官邸理論,雙方在一言不合之下,雙方竟爆發嚴重的肢體衝突,其中一名日本代表甚至拿出暗藏已久的兵刃砍向荷蘭人,不出一刻,東印度公司長官奴易茲(Pieter Nuyts)及其子淪為濱田彌兵衛等人的俘虜。
就在僵持了數日後,日、荷終於達成協議:
雙方各提 5 名人質,以荷蘭人質搭乘日本船、日本人質搭乘荷蘭船的方式航行回日本,待抵達長崎後互換人質並和解。
荷蘭方必須要賠償日本所有的損失。
荷蘭方要把受到監禁的西拉雅族族人全數釋放。
就在一切看似要落幕的時候,日本方面卻突然以奴易茲冒犯幕府將軍(扣留「臺灣王」、沒收將軍饋賜的贈品)為由,將荷蘭籍人質全數扣留,同時也停止了商館的貿易行為。
眼看日本翻臉比翻書還要快,東印度公司終究是作出了讓步。除了在 1629 年將奴易茲撤職外,之後更是將他以罪犯的身份「引渡」至日本,任憑幕府處置。這起堪稱是十七世紀東亞重大國際事件的「濱田彌兵衛事件」(或「臺灣事件」),這才告一個段落。
在這一幅相當經典的畫作中,畫面右方明亮處即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三任長官 Nuyts 與濱田彌兵衛,中間以及左方者為前往救援的荷蘭士兵。(Source:轉引自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圍繞臺灣的日蘭關係〉,《臺灣風物》,46:2(臺北:1996),頁 28。)
進入日治時期後,不管是從 1902 年《臺灣日日新報》漢文部主任籾山衣洲以全漢字的形式將〈濱田彌兵衛傳〉發表給公眾閱讀、或是從 1903 年日本勸業博覽會在「臺灣館」展出濱田彌兵衛的歷史解說,我們都可以看出日本對於此次歷史事件的詮釋角度,在皇民化運動勃興的 1940 年代,地方人士更是在安平古堡豎立「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的紀念碑,畫家佐藤正持也手繪了一幅〈濱田彌兵衛奮戰の番〉的畫作,以茲響應。
這場曾經引起日、荷衝突的國際事件並沒有隨著時間被淡忘掉,如今,我們依然可以從史料、教科書、立碑當中探詢其各方角力的過程,但至於整起事件孰是孰非,就交給各位讀者自己評判囉。
(Source:濱田彌兵衛記念の碑(T020302_05_0305)。最後查閱日期:2018.08.25。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1]根據學者的考究,相對於豐臣秀吉時期的「たかさご」,1609 有馬晴信派遣家臣去視察的心得書上出現的「たかさくん」字樣,極有可能是將「高山國」用訓音讀的方式來呈現,之後為了要讓日本人更容易親近,遂將「高山國(たかさくん)」轉成「高砂(たかさご)」或是「多加佐古」等。詳見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圍繞臺灣的日蘭關係--濱田彌兵衛的荷蘭人攻擊〉,《臺灣風物》,第 46 卷 2 期,頁 18。
「臺灣王」情歸何處?十七世紀一場在高山國上演的國際搶人事件 https://bit.ly/3SMAbEO


豐臣秀吉的目標還不只中國,還有整個「天下」,即亞洲。
他遣使往琉球國、呂宋(時為西班牙殖民地)、高砂國(台灣大肚王國)、暹羅、南掌、大越、廣南、占城、莫臥兒帝國、葡屬印度(今印度果阿)及葡屬澳門等地,要求各國俯首稱臣。這和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之後,四處派人「招撫」,要求各國臣服,一模一樣。可以說,豐臣秀吉與朱元璋一樣,企圖開創一個「萬邦來朝」的帝國景象。這種認為天下只能有一個中心的思想,毫無疑問與「華夷秩序」思想同出一轍。但明朝當時在東亞國際關係中的處於主導地位,要成為亞洲的中心,就必須擊敗中國。於是,先征服朝鮮,再假道朝鮮征服中國,就是其擁有「天下」不得不為的手段了。
可以認為,如果光是征服朝鮮,還有一定的日本歷史傳統,也有某種現實意義(比如打下朝鮮可以分封群臣),那麽豐臣秀吉要借道朝鮮攻打明朝,要把首都搬到北京,這只能歸咎於豐臣秀吉自己的野心(或妄想了)。
豐臣的計劃當時雖然受其一部分親信的支持,因為覺得可以在朝鮮獲得封地,但反對者更多,包括他異父弟秀長也勸諫不要出兵。根據傳教士佛洛伊斯(Luis Frois)記敍,當時人人厭惡此戰爭,仍為此去送死,日本國内充滿不安和慨嘆。(註2)
在第一次戰爭受挫後,中日本來可以議和,日本各大名也戰意不高。之所以有第二次戰爭,完全是因為中國要「冊封」豐臣為日本國王。這不但與豐臣成為天下中心的理想差距極大,就連「平等」的關係也未能做到;而朝鮮也不肯派王子赴日和談,更對日本「不敬」,不肯臣服。這當然激起豐臣的怒火。可以說,第二次戰爭,更是豐臣的一意孤行的為面子的行為。
豐臣去世後,日本各大名無一願意繼續他發動的戰爭,立即安排退兵。可見如果不是豐臣力主開仗,日本侵略朝鮮的行為根本難以發生,更不用說征服中國了。
豐臣秀吉最重大遺產:亞洲征服論
朝鮮戰爭的影響巨大。明朝雖然取得勝利,但損失巨大,滿洲乘機崛起建國,成為明朝的勁敵。幾十年後,滿洲征服中國,建立清朝。日本一方,豐臣去世,德川家康乘機攻滅豐臣政權,建立德川幕府,直到明治維新。德川幕府完全沒有豐臣的野心,中日在此後二百多年和平共處。
這再次證明中日之間的第三次戰爭乃個人慾望多於國家意志。
但豐臣建立起的亞洲征服論,從此在日本扎根。19世紀,豐臣的理論被重新翻出來,成為中日第四次戰爭的理論基礎之一。這留待以後篇章分析。
中日關係再認識(四):萬曆朝鮮之役,豐臣秀吉的權慾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YMX5zW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日語:豊太閤の高山国勧降状),為日本戰國時代文祿2年(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使者原田孫七郎前往臺灣(當時日本人稱為高山國)要求納貢所攜帶的諭令文書,但當時臺灣北部處於巴賽族主導的多邦聯政權並存之貿易文化圈,各邦聯之上並無更高的單一統治者,使者因而無法找到符合「高山國國王」身分的招諭傳遞對象。該文書現藏於加賀前田家之尊經閣文庫。
概述
16世紀末,豐臣秀吉平定日本內亂之後,開始計畫向外擴張勢力。先是於1592年出兵朝鮮,再於1593年12月27日寫置招諭文書,派遣使者原田孫七郎攜帶《高山國招諭計畫書》前往臺灣北部。其內容有如中國古代帝王征討的文書,除了宣揚國力及豐臣秀吉的功業外,文末並以「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征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者,日也;思之」威脅及恫嚇臺灣人納貢[1]。但由於當時台灣北部西起桃園、東抵宜蘭均屬於由巴賽族主導商貿文化圈,彼此均以巴賽語作為通用語,政治上處於多個邦聯政權並存的狀態(如淡水國、雞籠國與噶瑪蘭族等),原田孫七郎在臺灣北部無法找到符合「高山國國王」形象的跨邦聯統治者作為招諭對象,只得無功而返[2]。
影響
豐臣秀吉招諭臺灣的作為,讓西鄰的明朝與佔有南鄰菲律賓群島的西班牙-葡萄牙聯邦感到緊張。明朝加強防禦澎湖,以防日本侵擾沿海[3];西班牙則準備率先攻占臺灣,以防日本南下。不久,豐臣秀吉、原田相繼去世[3],日本再度陷入內戰[1],「招諭」一事遂無疾而終。
全文
夫日輪所照臨,至海岳山川草木禽蟲,悉莫不受他恩光也。予際欲處慈母胞胎之時,有瑞夢,其夜已日光滿室,室中如晝;諸人不勝驚懼。相士相聚占筮之,曰:及壯年輝德色於四海,發威光於萬方之奇異也。故不出十年之中,而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異邦遐陬嚮風者,忽出鄉國遠泛滄海,冠蓋相望結轍於道,爭先而服從矣。朝鮮國者,自往代於本朝有牛耳盟;久背其約。況又,予欲征大明之日,有反謀。此故,命諸將伐之。國王出奔,國城付一炬也。聞事已急,大明出數十萬援兵;雖及戰鬪,終依不得其利,來勅使於本邦肥之前州,而乞降。繇之築數十箇城營,收兵於朝鮮域中慶尚道,而屢決真偽也。如南蠻琉球者,年年獻土宜,海陸通舟車,而仰予德光。其國未入幕中,不逞之罪彌天。雖然不知四方來享,則非其地疎志;故原田氏奉使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攻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亦日也。思之,不具。文祿二歲.星集癸巳.十一月初五日。日本國.前關白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bybCd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鹿皮貿易戰/山田長政(1590年—1720px-1635_Map_of_Formosa_(Taiwan)_and_Surrounding_Countries_by_Dutch_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臺灣


據稱 1636 年時有一千名住民信仰天主教,還有許多村落希望能有傳教士前往,這可視為西人治台的巔峯。然而隨後,因為政治、經濟的因素,如下述西人逐漸將台灣忘卻,終被荷人輕易地征服,走入歷史。
三、荷西決戰與荷蘭獲得台灣全島主權
當馬尼拉政廳占領台灣之初,西班牙人預計中國商船可能多數航來雞籠貿易,同時也希望冷卻已久的日菲關係(自 1628 年西班牙人在暹羅湄南河發生燒毀日本船事件後,日本對馬尼拉政廳之感情極度惡化),能以此港為媒介,再度復活起來。然而,事與願違,最接近中國的淡水雖已開港,但中國商船仍寥寥無幾。再加上日本於1635年發布海外渡航禁令,使得雞籠做為貿易中繼港的價值大減,西人占領台灣之目的,已失其大半。且雞籠氣候不順,移民與駐留的士兵因罹患風土病而死亡者頗衆,故自 1633 年有多數自由移民,紛紛回歸馬尼拉,西人據台的熱情,日漸冷淡。
1635 年 6 月,柯奎拉(S. H. de Corcuera)被任命為馬尼拉總督。他從在日本的傳教士得到情報,知道對日貿易的希望已落空,認為占領台灣徒增馬尼拉政廳的經濟負擔,已屬不必要。乃決意專心征服菲律賓諸島,而將台灣守備兵員減少,導致西班牙的台灣統治力相當薄弱。
1636 年淡水散拿(Senar)村民發生叛變,他們不但殺了神父、燒毀村莊和教堂,同時也向淡水堡壘附近的西班牙士兵偷襲,西人士兵 12 名及一些工人、婦女、小孩死亡,其他的人逃入淡水堡壘,死屍散在原地十二天,西班牙人不敢前去處理,因為「我們人數如此少,而敵人如此多」。
儘管如此,柯奎拉總督仍無意守護台灣, 1638 年他再下令破壞淡水的聖多明哥城,並精簡雞籠港一帶的堡壘,最後甚至縮小聖薩爾瓦多城的防備。如此,於 1640 年左右,雞籠城只留有西班牙兵 50 人、Pampang土人士兵 30 人、奴隸 200 人、中國兵 130 人,獨守主城及堡壘一所而已。
1641 年,西班牙斷絕與葡萄牙的政治同盟,荷蘭認為必須把握此一大好時機,乃再度決心要將西班牙勢力趕出台灣。荷蘭的台灣長官確認能占領基隆的可能性之後,即向西班牙駐軍招降,但遭到西班牙雞籠守將波特里奧(G. Portillo)斷然拒絕。波特里奧立將事態急報馬尼拉政廳,並請求援軍馳赴增援,但由於柯奎拉總督幾乎不關心台灣問題,因此僅同意補充火藥 2 樽、青年 4 人、土民 10 人、士官 2 人和水手若干人。此舉使得守軍士氣大為低落,也導致敵軍更易進行攻擊。
荷蘭與西班牙於雞籠的海戰圖。1642年8月21日至1642年8月26日。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此時,荷軍已準備大舉攻占雞籠。 1642 年 8 月 17 日,荷軍艦隊司令官哈勞榭(H. Harousé)率戰艦 5 艘及帆船數艘殺奔雞籠,兵員共計為 690 人。同月 21 日,荷軍於社寮島東北角登陸,攻擊聖薩爾瓦多城。當時,西班牙守軍不過百人,加上Pampanga原住民傭兵 150 人和城內居民 80 人,在奮勇堅守 6 日之後,終於寡不敵眾。 1642 年 8 月 26 日,西班牙雞籠守將波特里奧被迫投降,而與荷蘭締結和約。條約內容如下:
城主與士兵均解除武裝,出城至修道院(當時社寮島上有聖多明尼奧教堂和聖法蘭西斯教堂)放置武器。
個人除攜帶一至二包衣物外,不得搬走任何物品。
傳教士亦只能攜帶衣物出城。
在其他命令下達之前,所有人等均宿泊於修道院。
所有人等(計 446 人)均送往大員,並在接獲進一步命令之前滯留當地,等待巴達維亞總督決定關於釋放西班牙士兵之補償金問題。
如此一來,西班牙遂結束其對台灣北部長達 16 年的占領。
此時,從荷蘭所使用的文字(如釋放西班牙士兵是否要求補償金問題等),即知是依據國際法上所謂的「征服」(conquest/subjugation),而使其成為台灣唯一的統治者。台灣島嶼爭奪史——那些年美麗島福爾摩沙被爭先恐後搶佔 – 芋傳媒 TaroNews https://bit.ly/3WOHM6Y


《近世台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航》參考荷蘭文獻在一九五一年寫成《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論文/許家維〈武士與鹿〉〈武士與鹿〉是以17世紀的貿易體系為切入點、鹿皮的流通為引線,「講述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日本及柬埔寨等東南亞及東亞的海上貿易網,鹿皮的交易串起了武士文化、柬荷大戰與台灣的複雜關係」/「鹿因三年間不絕的被捕獲,非常減少,再六年間就不能達到原數,於是從一致的決議,一年間禁止不得掘穴、張網、期土人不會因貪慾的漢人榨取至盡。」 —荷屬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城日誌》-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豐臣秀吉 高山國招諭文書/豐臣秀吉當政時,就把臺灣稱作「高砂」或「高山國」從新竹到嘉義的平地,都是這個王國的範圍。大肚王國很可能就是豐臣秀吉想招諭的「高山國」。(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使者前往台灣要求納貢所攜帶的諭令文書,但是因為當時不得其門而入。該文書現藏於加賀前田家之尊經閣文庫。/1624年荷蘭入台後台灣始有歷史記載,後世才知當時台灣已有王國,拍瀑拉平埔族(沙鹿、龍井、清水、大肚Tatutum)為首,史家稱為「大肚王」(King of Middag),原住民則稱之為Lelien,意思是「白晝之王」或「太陽王」-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南蠻屏風/火繩槍/南蠻貿易是安土桃山時代(西元十六世紀中期至十七世紀初期)日本與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商人之間實行的貿易。-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