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521383153  

臺中市后里區公所
神秘洞
神秘洞位在泰安國小東側之丘陵中,地道前為私人果園,內植番石榴、李子、柚子等果樹,園中果香、花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此地道,路寬約二公尺,長約二公里。從「水頭」入口,蜿蜒而西,為舊時人工所鑿之水利廢洞(早期開發之初,初由卓蘭大安溪橋下,引進溪水經過山腰築溝至水頭進入水道)。早在清乾隆及嘉慶元年時期,由墾戶潘大由仁、協佃等募請水戶姜勝智鑿築陂圳,引水灌溉石里台地一帶園埔,並議定費用由業戶、佃農四六平均分攤。由於水利之開發,漢人移民大量湧入,至嘉慶七年,麻薯舊社給墾漢佃內埔園地已有犁份一百五十張(七百五十甲)。光緒十六年由幫辦撫墾林維源修築之,以灌溉月眉、六分等莊之田地五百餘甲,但出水三年就為洪水所沖毀。日治初期,以其圳頭不堪修復,合併王厝圳進水,如今部分圳路地道遺跡尚存,亦及為「欽差圳」之緒。如今百年深洞,格外清冷,鐘乳石叢生,尤具珍貴。   來此探險者,走近洞口,便可見洞內積水,一片漆黑,深邃難測,往洞內喊話、唱歌立即可以聽到清脆的回音,非常有趣。

-----------------------------------------------------------------------------------------

后里一地迄今還有「老姜圳」或「劉姜圳」的傳說,《后里鄉志》本圳可能與姜勝智投資開圳有關。根據種種跡象推測,此圳應是姜家當初在此投資開圳的遺跡。針對「岸里大社」的古契與當地流傳的圳名線索進行推論。姜姓在中部並非大姓,會有「老姜圳」流傳下來,應是有其特殊意義。后里當地也有所謂的「欽差圳」流傳地方,根據劉澤民等考證,該圳與林本源家族曾投入當地開圳有關。  至於「劉姜圳」的稱謂,令人也懷疑是否意味姜勝智在九芎林的合伿夥伴劉承豪家族也有投資開圳。乾隆54年(1789)姜勝智與劉承豪家族曾合伿開築「高梘頭圳」、「五股林圳」,「九芎林下山圳」等,灌田約四百餘甲, 獲得豐碩成果,可能因為開圳經驗豐富,因此被岸裡社請到中部開鑿大安溪水圳。姜、劉兩家一向是事業合伿伙伴,會一齊南下投資並不令人意外。「老姜圳」被稱為是該地最早的人工開發圳。其灌溉範圍係由水尾今往卓蘭大安溪橋下一帶引進大安溪水,再經豆仔坪(今仁里村圳寮路邊)至圳寮,今日后里還留有部份當時的圳溝遺跡。從前引古契中我們也發現,姜勝智之後,其姪孫姜秀鑾也擔任過蔴薯舊社的水戶。根據道光12年(1833)閏九月姜秀蘭(姜秀鑾之誤)與蔴薯舊社公號「潘大由仁」 訂定合約字顯示,議定圳水到田每張犁分配田五甲照台灣則例:按每甲納大租捌石,每張納租谷40石,墾戶租谷20石,水戶收租20石。 「北埔姜家文書」中似乎沒有留下姜秀鑾至台中投資的相關證據。不過麻薯舊社請姜勝智前往開圳的是「地土枯燥,墾耕維艱」的缺水地區,由於圳路傍山,高脊多石,開圳工程難度頗高。該區乾隆28年(1763)即由大小租戶自行開築埤圳,因缺乏銀兩以致廢弛日久,乾隆41年(1776)又邀請薛文珩開圳,工費三萬餘兩,不過顯然是並未成功,嘉慶元年找上在頭前溪畔開圳有成的姜勝智南下投資

--------------------------------------------------------------------------------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竹塹九芎林庄佃首姜勝智立招佃墾耕字」


立招佃墾耕字竹塹九芎林庄佃首姜勝智穐九芎林庄田園于乾隆伍拾參年經蒙
泉州府憲徐奉文勘丈歸屯舉智充當佃首 69 按年催收屯租完繳所有該處未墾餘埔亦蒙
丈報准另招佃墾耕在案但九芎林庄田園乏水深慮屯租有誤議欲開圳引灌工本浩大
無項可出茲將丈報餘埔招佃開築水圳墾耕俾各田園得以接水灌溉寔屬兩全其美現
招楊帝佑前來認佃給出餘埔壹段內量丈貳甲參分柒厘貳毛伍糸東至孫家 給墾毗連為界
西至林家 給墾毗連院南至□大溪為界北至崁下大圳為界四至界址分明即日踏明交付楊
帝佑自備工本前去實力開圳墾田永為己業以補費用言約參年開荒第肆年田每壹甲
納屯租貳石第伍年納屯租肆石第陸年每壹甲納屯租殼捌石以此定例豊歉不得增減
其租殼務要乾淨遞年于早收之時照數車運到佃首倉口交納毋得延欠給墾之後即宜
竭力開墾庶租有所出地無荒棄今欲有憑合立招佃墾耕字壹紙付執為照批明此餘埔東西南北統圍界址內作伍股半均分
佑 得壹股內中作兩股其壹大段東至陳家為界西至楊家為界南至大溪為界北至崁下大圳為界又壹小段東至孫家為界
西至楊家為界南至大溪為界北至崁下大圳為界批照
乾隆五拾六年十月 日 給招佃字人 
----------------------------------------------
同立合約字
爰於乾隆二十八年,并四十一年,嘉慶元年經墾戶協佃等呈窊淡防
理番兩分憲給示:募窊姜勝智為水戶,備出工本雇陂圳引水灌溉東至旱溝,西至大
甲山頂界碑,南至大甲溪,北至大安溪為界舊社內一帶埔園免征番業,先年給佃墾
成熟園,因該埔土燥難種…議定圳水到田每張犁份分配田五甲照台灣則例:按每甲
納大租捌石,每張納租谷四十石,墾戶租谷二十石,水戶收租二十石。逐年各佃早
季納清,用港滿斗送運墾戶水戶倉中清交,不得拖欠晚季及抗納等情。
(頭年每張納大租八石、水租七石,次年十二石半,三年大租、水租俱照額清納議
的)
墾戶:潘大由仁
築陂圳水:姜秀蘭

-------------------------------------------

敦仔於乾隆二十五年立號大由仁報墾后里內埔後,即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請准「於報墾界內埔頭,依溪開築陂圳,引流灌溉」(中部史料1983(4):135);其家族並以大由仁之名先後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嘉慶元年(1796)和道光十二年(1832)邀請薛文珩、姜勝智和姜秀鑾出任水戶開鑿陂圳。雖然最後皆因「工程浩大,乏銀費用,中道廢止」(中部史料1983(4):136~37;岸文書943、945),但已充分顯示潘氏一族對追求水稻農業所做的努力。

清代台灣岸裡地域的族群轉換 - http://goo.gl/Nf2TV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