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資料二結圳|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4ffQeDN
類別文化景觀 級別文化景觀 種類其他場域
簡要描述二結圳的歷史沿革
萬長春圳源起清領時期東勢清水溝堡,當時長慶源圳圳戶林金興、陳奠邦與邱吳成圳圳戶邱德賢、吳國珍等,因二圳戶所開水圳為同一圳頭水源。每逢乾旱之際,未免有競爭之虞,且一源分二圳,歷年工資耗費龐大,因此二圳戶經議妥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共合為一,共同換立圳號「萬長春」。
萬長春圳為五結圳、二結圳(舊稱三結圳)、四結圳之總稱,源自清水溝堡、清水溪及附近湧泉。民國42年6月因水源逐漸枯竭,為充沛灌溉水源,台灣省農田水利會於歪仔歪(冬山鄉柯仔林)設施萬長春圳渠首工、及其附屬工程。並自安農溪導入水源,經溪底涵洞(615.3公尺)穿越廣興溪,出羅東仁愛里(羅東運動公園附近)二結圳在此與五結圳、四結圳分支,流經羅東復興里(復興橋)後進入大二結地區。早期二結圳水源清澈,除灌溉外為兩岸附近居民提供飲水、浣衣、洗滌、蘊育稻苗、水牛泡水、孩童戲水等空間,在當時的生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兩岸護堤均由圓石砌成,水中也有相當豐沛的魚蝦與生物,釣魚、抓蝦、摸蜆,都成為附近兒童的共同記憶,甚至二結圳還提供了居民年老壽終的「請水」(入殮前一項民間習俗)儀式空間。
公告
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06-12-15府文資字第0950006828號
公告公文二結圳公告文.pdf
評定基準1.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登錄理由二結圳屬萬長春圳灌溉系統的一環,源於清領時期即已開闢,目前功能尚存。二結聚落密佈歷史空間,由水圳貫穿串連,二結居民與二結圳建立深厚的人與自然的親水情感,成為集體記憶與生活的一部分,而當地居民也發揮愛圳精神進行守護,充分展現人與自然互動,深具人文意義,因此依據「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登錄為文化景觀。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4條暨「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宜蘭縣政府
現況地址
縣市行政區地址
宜蘭縣
五結鄉
大二結社區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3-9322440#604
聯絡地址:宜蘭市復興路二段101號
所有權屬
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公有
宜蘭縣政府
管理人/使用人
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宜蘭農田水利會
使用人
宜蘭縣五結鄉大二結社區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早期公告無此資料
內容與範圍從羅東鎮仁愛里與五結鄉鎮安村交界處起至二結火車站鐵路橋,全長計2,120公尺,在多次的踏勘過程中發現全程依環境現況及可利用的地形地景之特色,大致可根據路線上一些跨越水面的橋樑為界,將全線分為九個提報段落。
特殊價值萬長春圳源起清領時期東勢清水溝堡,當時長慶源圳圳戶林金興、陳奠邦與邱吳成圳圳戶邱德賢、吳國珍等,因二圳戶所開水圳為同一圳頭水源。每逢乾旱之際,未免有競爭之虞,且一源分二圳,歷年工資耗費龐大,因此二圳戶經議妥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共合為一,共同換立圳號「萬長春」。
萬長春圳為五結圳、二結圳(舊稱三結圳)、四結圳之總稱,源自清水溝堡、清水溪及附近湧泉。民國42年6月因水源逐漸枯竭,為充沛灌溉水源,台灣省農田水利會於歪仔歪(冬山鄉柯仔林)施設萬長春圳渠首工、及其附屬工程。並自安農溪導入水源,經溪底涵洞(615.3公尺)穿越廣興溪,出羅東仁愛里(羅東運動公園附近)二結圳在此與五結圳、四結圳分支,流經羅東復興里(復興橋)後進入大二結地區。早期二結圳水源清澈,除灌溉外為兩岸附近居民提供飲水、浣衣、洗滌、蘊育稻苗、水牛泡水、孩童戲水等空間,在當時的生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兩岸護堤均由圓石砌成,水中也有相當豐沛的魚蝦與生物,釣魚、抓蝦、摸蜆,都成為附近兒童的共同記憶,甚至二結圳還提供了居民年老壽終的「請水」(入殮前一項民間習俗)儀式空間。
現況二結圳屬萬長春圳灌溉系統的一環,源於清代即已開闢,目前功能尚存。
特徵二結圳緩緩流經大二結地區,沿著河岸附近保存著特殊的人文環境與歷史空間,讓大二結地區擁有豐富的文自然資源。
定著土地之範圍(文字描述)宜25線二結火車站鐵道至羅東鎮仁愛里交界處,全長2,120公尺。
與該文化景觀直接關連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口傳、文獻資料或生活、儀式行為一段小時候的共同記憶,往往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共同話題,更是人與人、人與社區唯一而重要的臍帶,同時二結圳沿岸處處充滿數不完、說不盡的集體記憶,更是大二結地區兩岸居民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空間。
長久以來在圳溝上從事灌溉、洗衣、抓魚、摸蜆…水上活動。讓二結居民與二結圳建立深厚的人與自然的親水情感。隨著時代的演進,為了方便疏浚改善水利設施,近年來宜蘭農田水利會將境內所有灌溉水圳全部改成水泥U型溝渠,但同時也切斷了社區居民與河圳的親水關係,二結居民在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過程中,更注重社區生活空間的規劃,除強調美觀與安全性外,最重要的是必須與社區生活相結合,如果脫離了生活即使有再好的規劃,再美的設計,對社區來講「它」還是陌生的。「它」無法提供一段共同的記憶,「它」無法滿足居民的需要。
因此一條充滿親水空間傳統記憶及非常生活化的圳溝是二結人心中的期待,更期望營造一段充滿想像的環境,提供給下一代二結子弟一個創造共同記憶的空間。
二結圳|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4ffQeDN


清代各埤圳之圳戶戳記,原則由官方製作、發給,主要係收繳水租穀時於串單(收據)上蓋記為證之。從圳戶名稱「萬長春」、「泰山口」、「金結安」、「金大成」、「金大安」、「金豐萬」、「金同春」,不難發現其中負載著先民對「圳水長流,圳岸永固;旱澇無虞,田禾大熟」的期待,深具宜蘭特色。https://www.facebook.com/share/uX6frK6qiDN5dt6d/
宜蘭城的外衛──泰山口圳
泰山口圳從員山流至宜蘭城外與城濠合流,形同宜蘭城的外衛。給您強大的保護力!
嘉慶7年(1802),五圍(約今宜蘭市區)一帶並無水源。佃戶們遂合力鑿圳,從一結開至員山仔、大三鬮頂築埤引水(今宜蘭河)。後再於嘉慶12年(1807)請簡勇、陳奠邦等人合股「泰山口」,鑿圳引水灌溉田地。《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終記錄本圳灌溉員山堡(約今員山鄉平原地區)一至七結、金結、金包里古、員山結、擺里等地,面積約537甲。
以「結」為名──金結安圳
「結」是宜蘭早期移民組成的拓墾組織,其成員共同開拓、分配土地,也參與興築水利事宜的討論或投資。讓您隨時感受有人相挺的溫暖!
嘉慶13年(1808),鄉勇圍(約今壯圍鄉及一部分宜蘭市)結首江萬琴、林明盞等人鳩集佃友合議引五圍埤圳水源(即泰山口圳),並請五圍結首掌理,圳號「金泰安」。嘉慶17年(1812)因遭洪水沖塌而解散,翌年由李裕等人另組「金結安」。《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中記錄本圳灌溉民壯圍堡壯三、壯四、壯七、五結等地,面積約380甲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KidvcubZknYvFzxV/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二結圳_A998576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

Facebook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

Facebook


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追溯宜蘭灌溉埤圳歷史文化
埤圳是具有傳統歷史文化的水利設施名稱,亦是臺灣常見的農業地景元素。「埤」(陂、塘)是指人工或天然蓄水池,「圳」是指引水灌溉之水路;水圳自溪水、湧泉或埤塘引水,有時也扮演排水功能,在田園之間形成綿密的灌溉水網 。
清代宜蘭埤圳開築
蘭陽平原居住者為噶瑪蘭族(Kavalan),由於清代劃設番界,禁止墾民往臺北盆地以東移動,加上雪山山脈的阻隔,直到嘉慶17年(1812)清廷設置噶瑪蘭廳,即自此宜蘭進入國家設官治理的歷史發展階段;隨著漢人的拓墾,開埤築圳在宜蘭早期開發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今年(2022)正逢宜蘭設治210年,本展覽從水圳有關的地理空間與社會組織演變視角,來認識宜蘭發展歷史脈絡。
清代宜蘭水圳開圳時間
從19世紀初開始宜蘭平原納入清朝政府統治範圍,也隨著越來越多臺灣西部漢人入蘭拓墾,開始合資開圳,不斷擴大灌溉面積及提高農業產量。(圖表由宜蘭縣史館整理繪製
日治初期宜蘭廳公共埤圳一覽
明治34年(1901)臺灣總督府公佈臺灣公共埤圳規則,凡是有關公眾利害者皆認定為公共埤圳,受政府監督管理。宜蘭廳下陸續整合傳統傳統埤圳管理組織,陸續設立四個公共埤圳。
《臺北州管內埤圳調》
臺灣總督府於大正9年(1920年)進行行政區劃改革,廢廳設州,原臺北廳合併宜蘭廳及桃園廳的三角湧支廳設立為臺北州;並於大正10年(1921)公佈水利組合令,官方積極於各地鼓勵設立水利組織。大正12年(1923)成立宜蘭第一水利組合、宜蘭第二水利組合、羅東水利組合、三星水利組合、蘇澳水利組合。也持續進行埤圳水利資源調查,這一份典藏於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的《臺北州管內埤圳調》資料,則是記錄昭和11年(1936)3月宜蘭各水利組合轄管之埤圳名、灌溉面積、取入水量、取入期間、取路河川或湖沼名及取入口位置等資訊。
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追溯宜蘭灌溉埤圳歷史文化 | 開放博物館 https://bit.ly/4eJEERH

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追溯宜蘭灌溉埤圳歷史文化 | 開放博物館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

Facebook


清代官方發給圳戶之戳記_金結安圳 | 開放博物館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


清代官方發給圳戶之戳記_萬長春圳 | 開放博物館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

清代官方發給圳戶之戳記_萬長春圳 | 開放博物館


同治十年九月圳戶萬長春竹林庄田心庄掃笏庄五結庄鼎橄社庄武烟庄圳戶等首事仝立合約字
同治10年9月,由竹林、田心、掃笏、五結、鼎橄、武烟等各庄首事及眾佃,與圳戶萬長春之間,為關於修繕義務所立的合約。
同治十年九月圳戶萬長春竹林庄田心庄掃笏庄五結庄鼎橄社庄武烟庄圳戶等首事仝立合約字|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dXFc56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


嘉慶二十三年十一月圳戶林國寶詹阿闕合立約字
嘉慶23年11月,詹阿闕把水圳的一半賣給林國寶即林寶春,其水源,兩圳應對半均分。
嘉慶二十三年十一月圳戶林國寶詹阿闕合立約字|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3YvIPuO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


臺南地區的請水儀式泛指以瓷甕、陶缽、茶壺、銅爐、水桶、酒瓶等各種容器(俗稱「水爐」)汲取溪、河、埤、湖、海、井及魚塭等水域的水,藉此達到某種特定的目的。廣義的「請水」包含歲時端午的取午時水、喪葬禮俗的乞水沐屍,以及民間信仰的請水招軍、遙祭請水、迎神請水、取王船水等儀式。
        狹義的「請水」則是專指一般宮廟前往某特定的水域請水招軍、遙祭請水或請水迎神等儀式,即在儀式中有向司水之神請領、招募水兵水將,或是迎接神明上岸的目的,因屬迎靈上岸的性質,另帶有「朝謁水神」之意涵,因此又有「謁水」、「舀水兵」、「請水神」、「請賢」的說法。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前言
        「請水」一詞在南臺灣的民間信仰廟會活動中經常耳聞,也因為各地民情風俗的不同,各地賦予請水有不同的定義及說法。在屏東地區,「請水」多指「迎王」,也就是在海邊恭請代天巡狩蒞臨的儀式,如東港、小琉球等地的請水迎王,但並未進行實際的汲水儀式。屏北地區隘寮溪流域附近的長治鄉番仔寮惠迪宮、鹽埔鄉彭厝建安宮、仕絨三聖宮等廟在3年1科的迎王祭典中,卻有進行實際的汲水儀式,透過陶缽或磁甕汲取聖水,象徵恭請代天巡狩降臨,故屏東地區迎王祭典的「請水」又分為實際請水及不請水兩種類型。
        臺南地區三爺宮溪的田厝水明殿王醮所稱「請水」,係指前往高雄永安「烏林投」海邊迎請3尊代天巡狩蒞臨;而二仁溪流域下游的南區喜樹、灣裡及高雄茄萣地區亦有「請水」等於「請新王」或「請親王」的說法,但兩地均未進行實際的汲水行為。
        臺南地區的請水儀式泛指以瓷甕、陶缽、茶壺、銅爐、水桶、酒瓶等各種容器(俗稱「水爐」)汲取溪、河、埤、湖、海、井及魚塭等水域的水,藉此達到某種特定的目的。義的「請水」包含歲時端午的取午時水、喪葬禮俗的乞水浴屍,以及民間信仰的請水招軍、遙祭請水、迎神請水、取王船水等儀式。狹義的「請水」則是專指一般宮廟前往某特定的水域請水招軍、遙祭請水或請水迎神等儀式,即在儀式中有向司水之神請領、招募水兵水將,或是迎接神明、幽魂上岸的目的,因屬迎靈上岸的性質,另帶有「朝謁水神」之意涵,故又有「謁水」、「舀水兵」、「請水神」、「請賢」的說法。其他臺南地區同為民間信仰儀式中的請水行為,如王船醮祭造船儀式中的取王船水、清淨醮場聖域的請水儀式,則多以「取水」稱之,但許縣溪流域當地亦有「請聖水」的說法。
        一般民間信仰的請水儀式有每年歲時例祭的請水,也有固定科期或不定期的請水,由於臺南一般宮廟的請水儀式多以招募水兵水將為主要目的,而位處八掌溪流域附近的白河、後壁等區宮廟,則是透過「刈水火」(或稱「請水火」)的儀式來達到招募兵將的目的,部分宮廟雖然未有實際的汲水行為,但同樣在水域邊進行豎旗招軍的儀式,均可視為臺南請水招軍儀式的範疇。因此,本書主要以臺南地區民間信仰的請水儀式進行田野調查及介紹,收錄範圍北至八掌溪流域,南至二仁溪之間,至於三爺宮溪的田厝水明殿王醮所稱之「請水」,與二仁溪流域下游南區喜樹、灣裡的「請新王」儀式,因其未有實際的汲水行為,故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內。臺南請水儀式之歷史與發展 - 藝文 - 作家生活誌 https://bit.ly/40ayHsF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

博客來-臺南請水儀式研究


三年一科 迎王平安祭典 -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22°52'06.3"N 121°13'05.4"E - Google 地圖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

22°52'06.3"N 121°13'05.4"E - Google 地圖


只為看那一條小水溝的水往上流,那麼一小段,然後沒了」。
島國拾影: 【台東縣】水往上流.都蘭國小.金樽陸連島 https://bit.ly/4eXjcbS
台灣哪個「景點最爛」不會想去第2次!鄉民一面倒選「這」:是去看水溝
法國籍YouTuber「酷的夢」也曾到訪台東「水往上流」。(圖/翻攝自YouTube「酷的夢」)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水往上流」風景極佳,點出「經過台11線可以短暫停留,沒有網上說的如此無聊,蠻特別的視覺錯覺效果」、「很簡易的遊憩區,很適合帶小小孩體驗水往上流的遊戲」。事實上,依據台東觀光旅遊網介紹,「水往上流」奇觀是一處因地形傾斜度而造成視覺錯覺之地理奇觀,此奇觀是因溝渠旁道路是下坡路,但溝渠本身卻並非是下坡,而是坡度很小的上坡,因此當站在低處時放眼望去,就像是溝渠中的水沿著下坡道路往上流,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是遊歷東海岸必經的小小私房景點。
2020台東/台東海線景點/台東親子景點:水往上流,小朋友會覺得很有趣的一個景點。(都蘭景點/台東景點/台東必去/東河景點) - LINE旅遊 https://bit.ly/4fgWJ9o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圳戶/圳號/請水儀式/二結圳-文化景觀/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

島國拾影: 【台東縣】水往上流.都蘭國小.金樽陸連島

水往上流-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潘大由仁、姜勝智+清乾隆及嘉慶元年時期,由墾戶潘大由仁、協佃等募請水戶姜勝智鑿築陂圳,引水灌溉石里台地一帶園埔,並議定費用由業戶、佃農四六平均分攤-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1805年姜勝智、姜勝美、姜勝略兄弟於芎林+嘉慶十年竹塹九芎林庄佃首姜勝智立招佃墾耕字+姜勝智九芎林開發始祖/割地換水-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圳戶/圳號/請水儀式/圳水長流:從圖像史料追溯宜蘭灌溉埤圳歷史文化-/文化景觀/埤圳是具有傳統歷史文化的水利設施名稱。「埤」(陂、塘)是指人工或天然蓄水池,「圳」是指引水灌溉之水路;水圳自溪水、湧泉或埤塘引水,有時也扮演排水功能,在田園之間形成綿密的灌溉水網 -清代宜蘭埤圳開築-蘭陽平原居住者為噶瑪蘭族(Kavalan),由於清代劃設番界,禁止墾民往臺北盆地以東移動,加上雪山山脈的阻隔,直到嘉慶17年(1812)清廷設置噶瑪蘭廳,即自此宜蘭進入國家設官治理的歷史發展階段-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