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阿斯佩接受訪,呼籲全球科學家站出來對抗民族主義(nationalism),他說:「在世界不那麼美好、民族主義橫行許多國家之際,科學家團結起來是很重要的。」/獨裁者之子何以登上王座?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蕾莎:我們遺忘了歷史,這是一記警鐘-菲律賓於1986年透過人民力量推翻貪腐獨裁的馬可仕政權,諷刺的是,36年後獨裁者之子小馬可仕以壓倒性勝利當選總統-「殖民主義並未死亡,只是從實體轉為線上。全球共同面對社群媒體浪潮,這些科技平台從美國到中國都有。」/蕾莎指出,謊言說了一百萬遍之後,可以假亂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2/10/10 07:51:27
中央社 記者林育立柏林9日專電
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烏克蘭終將戰勝 | 國際焦點 | 國際 | 經濟日報 https://bit.ly/3RSfRPh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俄國人權組織「紀念」創辦人雪巴科娃表示,俄國人沒有從歷史學到教訓,導致蘇聯發生過的屠殺如今在烏克蘭重演,她相信這場戰爭烏克蘭終將勝利。
紀念1989年導致柏林圍牆倒塌的大示威今天在德國萊比錫(Leipzig)登場,甫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創辦人雪巴科娃(Irina Scherbakowa)在紀念儀式演說時首先表示,「紀念」成立30年來,主要任務是收集政治檔案和證明蘇聯共黨當權者的罪行。
但她坦言自己身為歷史學者,經常感到絕望和無力,因為現在許多俄國人的行為「沒有從歷史學到教訓」。
雪巴科娃說,獲得諾貝爾獎的心情其實十分沉重,因為「紀念」創辦的宗旨是檢討蘇聯的國家罪行,希望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個目標沒有達成,俄國社會不想知道蘇聯發生過的屠殺,結果一如當年,烏克蘭的布查鎮(Bucha)等地再度發生屠殺。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流亡德國、目前在耶納(Jena)大學任教的雪巴科娃強調,她堅信這場戰爭烏克蘭最後一定會勝利,唯有如此歐洲才有真正的和平
雪巴科娃現年73歲,1970年代末開始收集史達林恐怖統治受害者的文獻。1989年東歐各地掀起民主浪潮,她在莫斯科與蘇聯異議人士沙卡洛夫(AndreiSakharov)
等人成立「紀念」。
「紀念」如今擁有龐大的歷史文獻庫,發展成俄國最大的人權組織,因此成為政府的眼中釘。去年12月,俄國法院以「紀念」接受外國資助、違反有關「外國代理人
」的法律為由,宣判解散「紀念」,不過莫斯科的總部仍繼續運作。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7日宣布「紀念」獲頒和平獎後數小時,俄國檢察官指控這個組織「為納粹罪犯洗白、抹黑當局,製造蘇聯虛假形象」,法院下令將總部充公
1989年10月9日深夜,東德大城萊比錫數萬民眾走上街頭,呼喊民主口號,在場軍警從頭到尾沒有開槍,撼動共黨政權的權威,公認是1個月後柏林圍牆倒塌的前奏曲。
從此,萊比錫每年都會在這一天舉辦大型紀念活動。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烏克蘭終將戰勝 | 國際焦點 | 國際 | 經濟日報 https://bit.ly/3RSfRPh

3864399-PH (1)AA12NLU4.img


獨裁者之子何以登上王座?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蕾莎:我們遺忘了歷史,這是一記警鐘
 2022-05-30 
獨裁者之子何以登上王座?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蕾莎:我們遺忘了歷史,這是一記警鐘-風傳媒 https://bit.ly/3EpMznV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蕾莎(Maria Ressa)29日應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邀請,以「危城警鐘--被圍攻的新聞專業」為題,線上發表演說。
菲律賓於1986年透過人民力量推翻貪腐獨裁的馬可仕政權,諷刺的是,36年後獨裁者之子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以壓倒性勝利當選總統。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蕾莎 (Maria Ressa) 29日引用知名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名言「人類對抗權力的抗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抗爭。」她說,「我們遺忘了歷史,這對菲律賓人民是一記警鐘。」
蕾莎應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邀請,29日透過視訊方式參加亞洲新聞專業論壇,以「危城警鐘—被圍攻的新聞專業」為題,發表專題演講。由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擔任與談人。
蕾莎為菲律賓獨立媒體Rappler共同創辦人,曾擔任CNN亞洲首席調查記者、CNN馬尼拉、雅加達分社主任。2012年與多位資深記者共同創辦獨立媒體Rappler,最初僅12名記者與程式人員,如今成為菲國第4大媒體,旗下記者100名。2009年,蕾莎與25位學者、記者、社運人士成立媒體改革組織「真實臉書監督委員會」,盼對臉書發揮有效監督。
近年蕾莎與Rappler因為刊登多項調查報導批評政府,成為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的眼中釘,2020年6月因網路誹謗罪名被判有罪,面臨最高6年有期徒刑,她堅持自己是清白的,多項司法案件仍在上訴中。
「未來的日子可能在監牢裡度過 這個世界太瘋狂」
人權律師估計,蕾莎面臨的司法案件刑期加總起來近100年。她說,「自己未來的日子可能在監牢中度過。這個世界太瘋狂。」她目前正在寫一本書,《How to Stand Up to a Dictator: The Fight for Our Future》,預定11月出版。
小馬可仕預計6月底就任菲國總統。菲國過去是美國的殖民地,蕾莎指出,「殖民主義並未死亡,只是從實體轉為線上。全球共同面對社群媒體浪潮,這些科技平台從美國到中國都有。」
「為追求真相,你願意做多大的犧牲?」
「新聞透過社群媒體傳播,科技平台主導一切。」蕾莎指出,「謊言說了一百萬遍之後,可以假亂真。現在最大問題是,新聞傳播平台選擇了謊言,而謊言傳播的速度比事實來得快。因此,我們必須為真相而奮鬥。」
「為追求真相,你願意做多大的犧牲?」蕾莎指出,「如果沒有事實,不可能有真相;沒有真相,就沒有信任;如果沒有事實、真相與信任,那麼人們就沒有共同的空間,無法透過這個共同的空間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棘手問題如氣候變遷、新冠肺炎等。」
「如果沒有真相,如何產生正直的選舉?」
「如果沒有真相,如何產生正直的選舉?如果沒有真相,選民如何做出選擇?」蕾莎指出,「今年還有30多個國家舉行選舉,這是全球性的問題,不只是菲律賓面臨的問題。」「我們必須擺脫監控式資本主義,全球必須共同合作,讓有品質的新聞能夠存活下來。」
蕾莎去年12月初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之後,網路上對她的攻擊事件並未減少。Rappler記者在今年1月發表調查報導系列,幾天之後,推特悄悄刪除了300個可疑帳戶。Rappler記者調查去年下半年臉書網頁支持馬可仕家族與杜特蒂政府的帳戶大增,同時攻擊、汙名化記者的次數也大增,這些網路攻擊主要目的是削弱大眾對媒體的信任。
蕾莎指出,去年耶誕節過後,12月29日當天來自小馬可仕相關網絡的攻擊突然暴增,調查同時發現,特推上面支持小馬可仕與杜特蒂的帳戶數量也同時大增,這些帳戶主要推廣、美化小馬可仕的活動,並攻擊批評者。
「科技成為新的守門人 平台透過演算法散布謊言」
「科技成為新的守門人。」蕾莎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新翻轉的科技世界,他們先餵你糖,接下來餵你毒藥。科技平台透過演算法選擇散布謊言而非事實,科技平台散布的資訊流使得社會更加分裂與極端化。」
菲律賓人民在36年前以人民力量推播貪腐的馬可仕政權,如今卻選出獨裁者之子小馬可仕為新任總統,反映出假訊息改變現實世界的力量。蕾莎分析,「由於世界變化太快太複雜,人們產生懷舊心態,期盼有強人領導。我們透過科技平台創造了新的資訊生態系統,帶來的卻是數位化殖民。類似的現象,在印尼和印度都發生過。」
「數位化殖民時代 新的殖民力量就是科技」
新的殖民力量就是科技,殖民主義不會消失,只是轉為線上。」蕾莎問,「在社群媒體平台上,人們有自由意志嗎?」「臉書演算法如何影響民主?」
2016年,菲律賓是第一張倒下的骨牌。當時Rappler 曾發表網路攻擊的調查報導,網路平台成為宣傳戰的武器。蕾莎指出,「記者發現26個臉書假帳戶,最後產生的漣漪效應竟影響了300萬個帳戶,我們每分鐘接到90多則恐嚇仇恨訊息,他們無所不用其極醜化我的形象。
科技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可以成為獨裁者或民主政府的武器。獨裁者之子小馬可仕當選新任總統,菲律賓可以算是一個民主國家嗎?蕾莎回答《風傳媒》提問時指出,「小馬可仕當選是一記警鐘。他勝選後首次發表演說時,只邀請了3家媒體。老馬可仕在1972年頒布戒嚴令,並且把菲律賓當時最大的新聞集團ABS-CBN關掉。」對於菲律賓的未來,蕾莎認為有待觀察,「希望新政府能夠團結分裂的社會,朝向良好的治理。」
網路暴力等同真實世界的暴力 臉書責無旁貸
「網路暴力等同真實世界的暴力。」蕾莎以美國國會大廈去年1 月6日暴動事件為例指出,相關的論述早在2019年8月就出現在網路上,經過不同的人轉傳、強化,當時的川普總統則在2020年11月發表言論火上加油,最後使得網路暴力變成真實世界的暴動。
臉書透過演算法打造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網路暴力演變成真實世界的暴力,創辦人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該如何解決問題?蕾莎回答《風傳媒》提問時指出,美國去年1月6日發生國會大廈暴動事件,當時臉書公布一項新聞生態系統品質評分(News Ecosystem Quality ,NEQ) ,結果許多大型主流媒體如CNN、紐約時報、NPR等新聞的出現頻率大增,這些主流媒體的內容較有可信度、合法性。
遺憾的是,這項計畫只維持幾個星期,因為臉書發現品質好的新聞不一定吸引較多參與者,廣告收入也變少了。蕾莎指出,一段時間後,臉書平台又出現製造仇恨、憤怒與陰謀論的內容,直接影響閱聽大眾。從臉書的吹哨者釋出的大量訊息可以得知,臉書這樣的科技平台掌握立即、直接的力量可以解決問題,但它們不做。(相關報導:謝錦芳專欄:國際智庫點名台灣為全球第3大俄羅斯煤炭進口國,淪為侵略者幫凶?|更多文章)
要解決社群媒體、科技平台成為武器,散布謊言、假消息威脅民主政治,蕾莎建議,應該立法加以規範,例如歐盟最近通過《數位服務法》、《數位市場法》對科技巨頭加以規範,是一個正確的作法。
獨裁者之子何以登上王座?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蕾莎:我們遺忘了歷史,這是一記警鐘-風傳媒 https://bit.ly/3EpMznV


我們不是天使:諾貝爾和平獎為何頒給新聞記者?
我們不是天使:諾貝爾和平獎為何頒給新聞記者? | 黃哲斌 / 反作用力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06khwq
2021-11-09
瑞薩與穆拉托夫提醒世人:獨立而勇敢的報導者是政治腐敗、政客濫權的最大敵人,也是開放社會的最後防線。 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美國長大、求學的CNN記者,為何回到父母的亞洲故鄉,挑戰民粹總統的殺人指令?蘇聯時代宣傳機器《真理報》的編輯,如何轉身變成普丁畏懼的反對者?這兩位地理相隔8,200公里的新聞人,為何一同獲頒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對於台灣讀者,或許更重要的問題是:全球媒體信任度、記者職業聲望谷底徘徊之際,諾貝爾委員會為何在329人的超長候選名單中,挑出不討喜的新聞從業者,作為人道與勇氣的桂冠象徵?
兩位得主中,(Maria Ressa),歷任CNN駐馬尼拉、雅加達分站主任,2012年,她感受數位浪潮來襲,在家鄉菲律賓創辦新聞網站《拉普勒》(Rappler),以尖銳的調查報導,不斷揭露政商勾結內幕,同時批評總統杜特蒂濫權濫殺的掃毒行動,兩度遭羅織逮捕,並以充滿爭議的「網路毀謗」定罪。
同獲獎的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年輕時任職共青團黨報,蘇聯解體後,與同事創辦《新報》(Novaya Gazeta),也是在任最久的總編輯。,期許《新報》監督轉型後的俄羅斯。1993 年迄今,《新報》嚴厲報導普丁政府暗殺政敵、迫害人權的黑幕,以及黑金階級崛起的腐敗現象,代價是,社內6名記者陸續遭到謀殺。
,瑞薩與穆拉托夫「因在菲律賓和俄羅斯為言論自由進行勇敢奮鬥,獲得和平獎。」此外,「他們也代表民主與新聞自由的全球逆流中,為此一理想挺身的所有記者。」
區區數十字,顯然不足解釋評審選擇的重量,此時此刻,如何看待今年和平獎的涵義?或許,當我們拉開時空卷軸,更能理解現在。
有哪些新聞記者,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過往,諾貝爾和平獎多次頒發給新聞工作者,各有其豐富的歷史肌理及時代意義。
1907年一次大戰前夕,義大利記者莫內塔(Ernesto Moneta)倡議創立國際聯盟與仲裁法院,避免區域衝突引發戰爭,因而獲獎。他提出的口號「多元一體」(United in diversity),如今是歐盟的精神標語。
1933年,歷任美國《舊金山紀事報》記者、英國《每日郵報》編輯的安格爾(Norman Angell),轉往政壇後獲獎。他批評歐洲區域強權的黷武氣氛,並出版《大幻影》一書,探討戰爭與人道主義,後來被改編為經典電影。
最知名的是德國記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二次大戰前,他撰文憂心崛起中的法西斯主義,犀利批評尚未掌權的希特勒:「一個民族要在精神上淪落至何種程度,才能在這名無賴身上看出一個領袖的模樣,看到讓人追隨的人格魅力?」納粹上台後,奧西茨基被關進集中營,1935年在獄中獲頒和平獎,希特勒大怒,禁止所有德國人領取諾貝爾獎。兩年後,奧西茨基因肺結核去世,成為令人尊敬的先知,他與劉曉波也是和平獎揭曉之際,唯二身陷囹圄的獲獎者。
最近一次是2011 年,葉門的女權工作者卡曼(Tawakkol Karman),她創立(Women Journalists Without Chains),串連女性記者,以報導、靜坐、示威作為非暴力抗爭手段。
新聞記者往往是、世界的切片,或像是琥珀裡的蟲子,努力以文字影像的屍體,記錄、展示歷史變動不居的面貌。有時,他們終究徒勞,只留下掙扎痕跡;有時,改變並未在當下發生,而像是風蝕砂岩,在緩慢歲月裡重塑地貌。
若以此角度,瑞薩與穆拉托夫獲獎,凸顯當代文明社會面臨哪些挑戰?從他們身上,可以看見新聞業乃至於全人類遭逢哪些危機?
德國記者奧西茨基1935年在獄中獲頒和平獎,希特勒大怒,禁止所有德國人領取諾貝爾獎。圖為1934年他在集中營的照片。圖片來源:
在民主的大旗下實施獨裁
首先,是一個民主扭曲的世界。
俄羅斯與菲律賓各有不同程度的選舉,形式上,普丁與杜特蒂各以不同選制贏得政權。然而,俄羅斯政治充滿恐嚇、暗殺、利益黑箱、迫害政敵,讓普丁得以長期掌權。主要反對者納瓦尼(Alexei Navalny)去年遭下毒、今年回國後入獄,就是顯例。
杜特蒂則是民粹政治抬頭的代表,他以聳動口號與煽動語言崛起,利用網路散播不實指控、組織網軍攻擊對手,讓軍警踰越法律授權射殺民眾,製造恐怖氣氛,。一方面,他們是近年民主概念遭扭曲的實證;另一方面,他們也是新聞自由、獨裁政治的衝突最前線。
瑞薩曾,杜特蒂政府不但試圖吊銷《拉普勒》的經營許可,更在14個月內發動11次司法指控,她歷經8次保釋,幾乎9成時間精力花在司法攻防上。
至於俄羅斯,穆拉托夫獲獎當下,普丁發言人表面公開道賀;隔天,莫斯科政府卻,進一步限縮打壓他們的採訪自由。
新聞自由是政治自由的溫度計,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的,在180個國家中,菲律賓名列138名、俄羅斯150名,都屬於媒體空間飽受威脅的國度。
真假難辨、多數暴力的社群網路
其次,是一個暴虐社群網路的世界。
除了傳統的司法騷擾、人身侵害,當代獨裁者多了一項武器「網路攻擊」。俄國政府是操縱駭客與網軍的「先行者」,《新報》在內的多家獨立媒體,,組織大量網軍散布假訊息,。
菲律賓則是另一種險惡風景,杜特蒂上台後,,在選舉期間不斷散布假訊息,質疑與杜特蒂陣營有關。此後,瑞薩不斷遭受網路霸凌,她與同事為「妓者」(Presstitute),網軍公開威脅暴力攻擊或性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份調查指出,臉書每一則支持瑞薩的留言,平均會招來14則攻擊留言。
瑞薩曾,高達97%菲律賓人使用臉書,對該國而言,「臉書幾乎等同網路」,她邀請祖克柏理解臉書對菲國民主的負面影響,進而擔負更多社會責任。據稱,祖克柏似乎無動於衷,戲謔反問她「剩下3%(菲國人)在做什麼?」
因此,瑞薩成為,認為該公司「放任謊言與事實佔據同一空間,玷污了整個公共領域。」她加入名為「」(Real Oversight Board)的組織,仿擬官方監督委員會,糾舉揭發臉書的治理缺失。
即使面對子彈,他們還是堅持講真話
最後,是一個真相與死亡為鄰的世界。
身為台灣的媒體工作者,日常苦惱是題材選擇、採訪障礙、點閱流量、營收模式;然而,我們不能忘記,這是一個「真相經常與死亡為鄰」的世界。,1992 年以來,已有58 名俄羅斯記者因工作遇害,87 名記者在菲律賓被奪去生命,同一時期,全球有1,416名記者因報導喪生。
早在穆拉托夫獲獎前,,曾深深撼動我。她出生於1958年,世紀之交,先後前往車臣39次,以追根究柢的頑固報導,揭發俄國軍隊殘暴的戰爭罪行。
波麗特柯芙斯卡雅不斷遭受死亡威脅,一度在飛機上被下毒,曾遭車臣俄軍刑求並威脅性侵,但她不為所動。2006年,波麗特柯芙斯卡雅在住家電梯裏,遭殺手連開四槍殺害,留下兩名子女,以及《骯髒的戰爭》、《地獄的一角》、《普丁的俄羅斯》等書。
殺手及其同夥被捕判刑,但法院始終不曾揪出主使者,《新報》要求記者學習開槍自衛。即使如此,該報另一位報導車臣戰爭的記者埃斯蒂米洛娃(Natalia Estemirova),2009年在公寓外遭綁架並殺害。《新報》記者仍然前仆後繼,不屈不撓。2017年,記者米拉西娜(Elena Milashina)接獲明確死亡威脅,只好逃往國外。
諾貝爾和平獎公布前一天,恰巧是波麗特柯芙斯卡雅遇害15週年。穆拉托夫接受俄國媒體採訪時,,他表示,自己只是代表他們受獎,他的部分獎金,將用來支持受政府迫害的記者。
即使面對各種壓力,瑞薩與穆拉托夫都透過(ICIJ),參與巴拿馬文件等。作為一種職業,他們並非天使,更不是惡魔,只是一群努力講真話的人,即使他們的辦公室門口,偶爾會被丟置葬禮花圈、血淋淋羊頭,或汽車炸彈,仍然不肯放棄發聲的權利。
或許,這正是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最大意義,在一個假訊息充斥、政治報導黨派化、網軍與酸民佔領社群空間、民粹政治與媚俗語言當道的年代,瑞薩與穆拉托夫提醒世人:獨立而勇敢的報導者是政治腐敗、政客濫權的最大敵人,也是開放社會的最後防線。正如諾貝爾委員會的:
自由、獨立、基於事實的新聞,有助於防止濫權、謊言與戰爭宣傳……,言論自由和資訊自由,有助於確保公眾知情。這些權利,是民主與避免戰爭衝突的先決條件。
(文中提及《新報》記者波麗特柯芙斯卡雅,台灣並無她的專書譯本;若想閱讀她的文章,可參閱精選各國調查報導的《》一書(已絕版),書中收錄波麗特柯芙斯卡雅的多篇車臣報導,包括2002年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期間,她涉險入內與車臣游擊隊談判的實錄。)
我們不是天使:諾貝爾和平獎為何頒給新聞記者? | 黃哲斌 / 反作用力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06khwq

2021-11-09_1956332021-11-09_195643


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 波蘭、奧地利作家獲獎
分享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 波蘭、奧地利作家獲獎到Facebook分享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 波蘭、奧地利作家獲獎到Line
https://is.gd/CN3UEr
瑞典學院今(10)日揭曉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由波蘭女作家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獲得諾獎桂冠。(圖取自諾貝爾獎官方推特)
2019-10-10 19:0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瑞典學院今(10)日揭曉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在台灣時間晚間7時許宣布得主,由波蘭女作家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獲得諾獎桂冠。
波蘭女作家奧爾嘉·朵卡萩。(路透)
https://is.gd/CN3UEr
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歐新社)
一向被視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今年則再度飲恨。
諾貝爾文學獎每一個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2900萬元)。
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以來已頒發110次,共114位得主,大多數文學獎都一人獲獎,僅4次是2人共享殊榮。歷屆得主有14名女性,最年輕得主是1907年獲獎的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當時他41歲。最年長得主是萊辛(Doris Lessing),2007年以高齡88歲獲獎。
另外,至今有2人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是1958年獲獎的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和1964年獲獎的沙特(Jean-Paul Sartre)。
去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機構瑞典學院捲入性侵醜聞,迫使頒獎單位、有233年歷史的瑞典學院進行改革,因此2018年沒有公布獲獎者,今年同時公布2018年和2019年的獲獎者。
2019年諾貝爾系列獎項已依序揭曉生理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2018年及2019年文學獎得主。明天將在挪威奧斯陸揭曉和平獎得主,最後是經濟獎,14日在瑞典宣布得主 https://is.gd/CN3UEr

----------------------------------

塔利班血洗學校 馬拉拉心碎
2014年12月16日 21:46
甫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譴責塔里班血洗學校的行為。圖為她得知自己得獎,高興到雙手掩面。(美聯社)
巴基斯坦北部大城白夏瓦一所軍方設立的學校,16日遭恐怖組織「塔里班」武裝分子血洗,造成至少130人死亡的慘劇。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獲悉後,表示感到心碎。

馬拉拉發表聲明稱,「對於白夏瓦發生泯滅人性的冷血恐怖攻擊事件,我感到心碎」,並稱「強烈譴責這起駭人且殘暴的行為,並與巴國政府及軍方站在同一陣線,讚許他們為救人而做的努力」。

馬拉拉致力提倡女子受教權,2012年,當時17歲的她在校車上遭到塔里班成員攻擊,差點命喪黃泉,之後送往英國治療,現已在英國求學生活。她更於今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殊榮,成為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培養出最年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瑪拉拉父親居功厥偉
www.storm.mg查看原始檔
瑪拉拉(Malālah Yūsafzay)201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當時她年僅16歲,成為了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得主。瑪拉拉長年鼓吹女性的受教權,一切的開端除了來自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邀請撰寫部落格之外,瑪拉拉的父親居功厥偉。

 寫實的部落格寫手

BBC希望能報導神學士(Taliban)在巴基斯坦的影響程度,藉由部落格的方式記錄神學士對當地的壓榨,BBC聯繫了任教於當地的教師齊亞烏丁.尤瑟夫扎伊(Ziauddin Yousafzai),當他在校詢問是否有學生願意擔負此任務時,由於學生們均害怕神學士的報復而拒絕,齊亞烏丁只好推薦自己的女兒瑪拉拉來完成此一重任。

神學士對女性下達禁令,禁止女性上學,並炸毀數百間女子學校,雖其後再次開放,卻已嚴重打壓當地女性的受教權。

瑪拉拉在部落格忠實記載了這些過程,並讓全世界了解此地區女性所受到的迫害,當神學士的壓迫略趨平靜後,瑪拉拉在電視上表明自己即是部落格寫手,某天放學後在校車上遭到神學士的暗殺,頭部中了三槍,卻奇蹟似的存活下來。

— Thought Catalog (@ThoughtCatalog) 2015 8月 10日

打破舊觀念的父親

培養出諾貝爾得主女兒瑪拉拉的父親齊亞烏丁,擁有與一般傳統父親不同的思想。他提到在傳統的巴基斯坦文化中,教導男孩需要具備「榮譽」,而女孩只需要「服從」,他認為這種價值觀看似積極,但在父權社會的體制中卻是擁有極大問題,男性可以隨意的殺害女性,只要女性有不正常的男女關係或者不符合社會期望。

此類傳統僅造成痛苦,太多太多的男女因違反「榮譽」與「服從」遭到殺害,女性尤其嚴重,但許多男性也深受所苦。

「遵循既有價值觀比改變容易。」他認為許多人不願改變的理由,就是能較輕易的生活,無論在何種社會都相同,要衝撞這種違反基本人全的傳統價值是很困難的。

 而對於神學士的威脅,他仍堅持女兒要依照自己的心過生活,雖然冒著極大的風險,他提到,在一次演講中,他詢問台下群眾,若只有兩個選項,不是死就是讓自己的女兒愚蠢無知,台下群情激憤,認為寧願死也要捍衛女兒的受教權,這大大了鼓舞齊亞烏丁推動改革的決心。

而他也萬萬沒想到神學士會派遣殺手刺殺瑪拉拉,以他們的文化,殺害無辜的女人與小孩是可恥的,瑪拉拉擁有這樣的雙重條件卻還是遇刺,實在令他始料未及。

在接到BBC的邀約時,瑪拉拉父親將這份邀請當成使命,希望透過文字讓其他受害者能有逃脫的希望,讓侵害個人基本權益的暴行消失,如同《古蘭經》所說,正義真理會到來,而謊言將會消退。


@MalalaFund @ZiauddinY @haikakar #Malala with Syrian refuhees in #Lebanon pic.twitter.com/FWJZKzAoGy


— Sidiq Dummar (@SidiqDummar) 2015 7月 26日
若現在有其他與瑪拉拉相同處境的父親與孩子,瑪拉拉父親認為面對恐怖主義絕不可低頭,當談到孩子的權益,要勇敢捍衛,因為此為父母的責任,而非孩子的責任

----------------------------

台灣離諾貝爾獎有多遠(周祝瑛)
2014年10月14日 更多專欄文章
因藍光二極體(LED)而獲得諾貝爾獎物理獎、堪稱「異類」得主的美籍日裔中村修二,在得獎後召開記者會坦言:在日本做研究沒什麼前途;至於獲獎的動力,是出自對日本社會的「憤怒」。
為什麼中村會如此表述?中村在美國任教時,也因為沒有博士學位,曾經遭歧視。而國內LED燈的專家也發出「中村不是天才,也非大物理學家,只是一位碩士畢業,在日本日亞化學公司「燒玻璃」的工藝員等言論。如果中村只是一個日本小公司的技術員,那為何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校區的華裔前校長楊祖佑會如此獨具慧眼,願意支持這匹千里馬?以此來反省:台灣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首先,台灣的企業或學術界能否容忍像中村這樣:「能自己研發獨特設備和不停改良,在沒人願意做、也做不出來的領域中,予以支持?」尤其能夠不以出身論英雄,不再只重視出身名校或名門,不再看有無博士學位或論文發表的多寡?諾貝爾獎評委會近年來已兩度頒獎給類似名不見經傳,卻對人類貢獻卓著的沒博士學位的「專注科學家」了。如2002年的田中耕一與今年的中村修二,都反映出連階層制度森嚴的日本社會和學術界,都能出現這樣熱愛科學、熟悉製造技術、耐得住孤獨的「小人物」,那台灣呢?

應努力培養下一代
台灣也曾出現過諾貝爾獎得主,但他們都是基於美國的研究自由風氣,而選擇美國作為研究據點。相對在東方世界如日本,則較易受性別、年齡等因素所限制。加上日本企業不擅長拓展國際市場,連發明的手機市場都敗北。相對之下,台灣是否都有合宜的法規和系統,讓類似人擁有創業與出頭機會?
中村在日本曾多次訴訟,且為法庭「審判長是否理解科學」而感到憂心。不怕官司纏身,他仍坦承:沒有比當科學家更有意思的工作!他更希望告訴年輕人,科學是非常有趣的,希望有更多孩子願意立志當科學家的夢想。走筆至此,不禁讓人慚愧:國內中研院、大學之高堂,有那麼多的科學家、社會學家,但有多少人會將中村對於下一代的夢想,當成終身職志?
最後,我們這些大多數人與諾貝爾獎無緣的高教工作者,面對許多連課堂上都還掛在網路聊些言不及義的八卦,把時間心力耗損在少具創意的遊戲和影片上,無法集中課堂專注力,找不到人生夢想、燃不起對於生活的熱情與周遭事物興趣的大學生們,如何重燃他們對於生命方向的火把?還有,我們的教育能否不要再迷信考試與標準答案。考試考得好,卻對於學習不感興趣、缺少主動探索的動機與好奇,還是很難在人生的馬拉松大賽中,活出自在與脫穎而出。
中村修二成為另類諾貝爾獎得主,其實像面鏡子,提醒我們:台灣離諾貝爾獎有多遠?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諾貝爾  

LED造福人類 3人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方家敏 2014/10/07 18:56 點閱 239 次
3位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開發的藍光技術,7日拿下諾貝爾物理獎。(photo by Nobel Prize on Twitter)
3位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開發的藍光技術,7日拿下諾貝爾物理獎。(photo by Nobel Prize on Twitter)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由3位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開發的藍光技術7日拿下諾貝爾物理獎,成為應用層面最廣泛、生活實用性最強的獎項。除了手機、藍光DVD、電視,整個LED產業也因為3人研發的藍光技術翻轉,在學術與產業界都有極高的地位,甚至能夠減緩地球暖化現象。

日本電子工程學家中村修二被稱為「藍光之父」,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其與
工程專家、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和赤崎勇共同發明的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中村修二另研發了青紫色雷射二極體,不只能用在路燈、手機螢幕上,中村修二發明的紫藍光,無論是儲存密度或波長效能都極佳,使得產品壽命與耗電性增強5倍以上。

中村修二2006年就曾獲得諾貝爾獎提名,2007年初則拿下芬蘭千禧發明大獎,獎金高達100萬歐元。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傳統由紅、藍、綠光組成的白光如今可以用LED技術取代,不僅能廣泛用於各種電器用品、水質監測等,也比傳統燈泡更持久,目前全球有4分之1的節電成果都是仰賴LED燈的發明,有助於節能減碳,減緩全球暖化。
這種省電的LED燈能夠幫助非洲、東南亞等電力仍不普及的發展中國家,讓孩子們在夜間仍能夠持續閱讀。

7日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得獎名單之際,天野浩正從日本搭機前往法國,因此不能接受訪問。諾貝爾委員會現場與遠愛美國的中村修二連線,在睡夢中聽聞好消息的中村修二興奮接起電話,他對得獎表示「非常高興、不敢置信」。

在歷史上21位得到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中,共有10位都獲得物理獎殊榮,第1個獲得物理獎的亞洲國家。早期因諾貝爾評委主張「別讓黃種人太早獲獎」,1926年的生理或醫學獎物頒給菲比格的錯誤學說,忽略最初人工誘發癌症的山極勝三郎、市川厚一;1929年化學獎也忽略世界最早成功提取硫胺的鈴木梅太郎。由於日本科學實力直至21世紀仍被低估,讓日本多次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諾貝爾和平獎 馬拉拉與薩蒂雅爾希共同獲得

諾貝爾和平獎由巴基斯坦的馬拉拉獲得。(路透)

2014-10-10  17:19

〔本報訊〕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剛剛出爐,由來自巴基斯坦的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以及印度兒福組織BBA創辦人薩蒂雅爾希(Kailash Satyarthi)共同獲得,馬拉拉以積極爭取女性受教的權利而聞名,薩蒂雅爾希則是長年倡導反奴役童工為廣為人知;諾貝爾官方表示,這是表彰他們對提倡兒童權利的貢獻,將可共分8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新台幣3479萬元)。

  • 諾貝爾和平獎另一位獲獎人為印度兒福組織BBA創辦人薩蒂雅爾希。(法新社)

    諾貝爾和平獎另一位獲獎人為印度兒福組織BBA創辦人薩蒂雅爾希。(法新社)

2013年的和平獎得主為「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獲得,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表示,這是為了表彰「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為消除化學武器所做的大量貢獻,並始終監督《化學武器公約》的履行狀況。

今年諾貝爾已頒發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以及最受關注的和平獎,13日將會公布諾貝爾經濟學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