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  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


國定古蹟石像生羊首遭竊 新竹市文化局立即通報文化部、鄭氏族人並報案處理
發稿時間:2024/05/04 11:05:08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04 11:05:08)新竹市文化局昨
國定古蹟石像生羊首遭竊前
國定古蹟石像生羊首遭竊 新竹市文化局立即通報文化部、鄭氏族人並報案處理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bit.ly/3QQzwRM
(3)日上午接獲國定古蹟分區專業服務中心通報,在例行訪視巡查時,發現國定古蹟鄭用錫墓前石像生羊首遭到破壞竊取。文化局立即派員前往現場察看並拍照記錄,也同步通報鄭氏族人、文化部(國定古蹟主管機關),並立即前往轄區分局報案,依違反文資法告發,將移送地檢署偵辦及查緝嫌犯。
文化局表示,由於目前尚未鎖定特定嫌疑犯,不了解嫌犯動機,但毀損古蹟的行為,已觸犯文資法第103條:「毀損古蹟、暫定古蹟之全部、一部或其附屬設施,可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金」,呼籲民眾應尊重文化資產價值,避免觸法。未來石像生羊首修復方式也將與主管機關文化部、鄭氏族人共同討論研商確認。
文化局說明,鄭用錫墓於民國74年指定為古蹟,現為國定古蹟,是清領時期當時墓塋興建的範例,並可與洋人興建墓的形式作比對,極為珍貴。外觀呈橢圓形,墓碑為盔頂形,由三片花崗石拼成,額刻「浯江」地望,左右拱以雙夔紋飾,碑文為:「清賜進士出身賞戴花翎禮部副郎晉封通奉大夫祉亭顯考鄭公塋」,為其一生的功績留下說明。
文化局補充,曲手包括欄杆柱與柱間的欄板,均以花崗石雕成,曲手欄杆柱頭分別為石印、石筆、石獅,左右對稱;墓前的石象生自內而外依次為石人、石馬、石羊、石虎以及石望柱等各一對,其雕刻細緻精美,石獸樸實可愛,石望柱刻著轉錄自咸豐元年閩浙總督王懿德所贈的柱帖,頗具有歷史價值。整體而言,這座背山面水、居高臨下、規模寬宏的墓地,是台灣官墓的佳構之一。國定古蹟石像生羊首遭竊 新竹市文化局立即通報文化部、鄭氏族人並報案處理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bit.ly/3QQzwRM

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資產查詢

F003新竹市鄭用錫墓(二級)(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2SHIrGL
鄭用錫墓位於現在新竹市客雅段四四七之三六號,建於同治八年(1869年),是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進士,禮部鑄印局員外郎鄭用錫死後依品秩而建的官墓。鄭用錫,譜名文衍,名蕃,字在中,號祉亭,原籍福建浯江(今金門),祖父鄭國唐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攜子崇和來臺,初居苗栗縣後龍,其後崇和攜眷遷於竹塹。用錫為崇和次子,生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卒於咸豐八年(1858年),享年六十五歲。生子三人,長子如松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舉人,以孝友題准旌表建坊;次子如梁,候選同知;三子如材,生平不詳。鄭用錫少時天資穎異,嘉慶十五年(1810年),一試而中秀才,取進彰化縣學附生;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為恩科舉人;道光三年(1823年)中進士,是為開臺百餘年臺灣本籍進士第一人,又稱「開臺黃甲」。竹塹浯江鄭氏家族日後因而得以晉身為士紳階層,社會地位驟昇,產業拓展,家聲遠播。鄭用錫博讀經史,尤精於易經,曾任明志書院講席八年,提拔後進無數,又自行纂修《淡水廳初志稿》,雖然未曾刊行,卻成為日後陳培桂《淡水廳志》之稿本。用錫熱心公益,舉凡竹塹大小公益事務無不參與。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倡建文廟,道光七年(1827年)竹塹改築竹城,與林國華、林祥麟等任城工總理督建塹城,因督建有功,獲加同知銜。其後,又捐京秩,籤分兵部武選司,補授禮部鑄印局員外郎;道光十七年(1837年)因不慣官場陋習,以母親年邁為由,告歸鄉里。道光十八年(1838年)築進士第,讀書自娛。除參與公共工程的捐造外,在維護地方秩序上,用錫更是不遺餘力。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時,英船滋擾大安港,用錫率先募勇赴援有功,賞戴花翎;又在土地公港擄獲草鳥船和洋匪因而立功加四品銜。咸豐三年(1853年)淡北漳、泉、粵分類械鬥,撰寫「勸和論」一篇,勒石於後龍,勸息紛爭。四年(1854年),在籍協辦團練,並勸捐米糧運往天津賑濟,因而恩給二品,並推恩二代。
用錫晚年另築北郭園為應酬遊憩之所。此園建於咸豐元年,前後歷時三年始完成,與潛園並列為竹塹兩大名園。咸豐初年與詩友組成詩社「斯盛社」,開竹塹詩社之先;又自著「北郭園全集」,包括文鈔一卷、詩鈔五卷,制藝及試帖各二卷。咸豐八年(1858年)鄭用錫去世,翌年葬於香山之麓。同治八年(1869年),改葬於竹塹南邊竹仔坑現址,坐北朝南。墓的形式,依二品例,有頭曲手、二伸手、三伸手。伸手間之石望柱分別為石印、石筆、石獅,左右對稱。墓地前之石象生依次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以及石望柱等各一對,雕刻相當細緻精美,藝術價值頗高。墓的外觀呈橢圓形,盔頂形的墓碑,由三片花崗石拼成,墓碑碑文題:「清賜進士出身賞戴花翎禮部侍郎晉封通奉大夫祉亭顯考鄭公塋」,字跡清晰可見。后土位於墓的左前,坐西朝東略偏北,形式宛若一座小墳。遠處成對的石望柱刻著轉錄自咸豐元年(1851年)閩浙總督王懿德所贈的柱帖。可惜石虎一座被盜,石羊也被破壞毀損。但整體看來,鄭用錫墓背山面水,居高臨下,規模寬宏,是臺灣官墓中的佳構之一。
公告日期1985/08/19
公告文號七四台內民字第338095號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理由鄭用錫墓是清代當時墓塋興建的範例,並可與洋人興建墓的形式作比對,極為珍貴。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新竹市 東區
地址或位置光鎮里客雅段447-36地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文化部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局
聯絡電話:04-22295848#123
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地籍資料e721121c-8476-45d7-b441-b5b94ef797b6.jpg
土地使用分區都市地區 保護區
所在地地號東區光鎮里客雅段447-36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姓名/名稱
建築所有人私有鄭清奇土地所有人公有新竹市 政府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姓名/名稱
管理人新竹市政府
外觀特徵整體看來,鄭用錫墓背山面水,居高臨下,規模寬宏,是臺灣官墓中的佳構之一。
室內特徵墳墓在風水上又稱為陰宅,意即為人死後居住的地方,由於中國人相信風水的好壞會影響後世子孫的發展,因此對於喪葬禮俗以及墓地的風水均極為重視。一般而言,漢人的墳墓因受到風水觀念影響,多選擇背山面水、左環右抱的地理環境,而墓塚的形式本身也受到風水觀念的影響而呈現橢圓形的包被狀態。
  墓塚以墓碑為中心,後方的墓穴用土堆成小丘,有如龜背,稱為墓龜;墓龜周邊有塚溝以排水,塚溝的後方才是墳;墓碑前有券臺,是放置供品的地方;墓塚前方兩側有如椅子扶手一般的曲手,向外伸展呈包被狀,也是為了達到風水上藏風聚氣的目的;而墓塚前方定有平坦的明堂,也就是子孫祭拜的地方,其大小隨著墓塚的規模而愈深愈寬,甚至分成內、外明堂,同樣的也是風水觀念的延伸。墓地旁邊會有一個「后土」的石碑,意思是看管墓地、指引道路的土地公,祭祖前必先祭拜后土,以感謝其對祖先的照顧。
  鄭用錫墓外觀呈橢圓形,墓碑為盔頂形,由三片花崗石拼成,額刻「浯江」地望,左右拱以雙夔紋飾,碑文為:「清賜進士出身賞戴花翎禮部副郎晉封通奉大夫祉亭顯考鄭公塋」,為其一生的功績留下說明。曲手包括欄杆柱與柱間的欄板,均以花崗石雕成,曲手欄杆柱頭分別為石印、石筆、石獅,左右對稱;墓前的石象生自內而外依次為石人、石馬、石羊、石虎以及石望柱等各一對,其雕刻細緻精美,石獸樸實可愛,石望柱刻著轉錄自咸豐元年閩浙總督王懿德所贈的柱帖,頗具有歷史價值。整體而言,這座背山面水、居高臨下、規模寬宏的墓地,是臺灣官墓的佳構之一。
使用情形已修護完成,新作石虎一隻,原存家廟石虎復原。石羊頭新作。
現  狀鄭用錫墓位於現在新竹市客雅段四四七之三六號,建於同治八年(1869年),是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進士,禮部鑄印局員外郎鄭用錫死後依品秩而建的官墓。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草地景觀應定期維護。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資產查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2SHIrGL


翁仲專指墓前的石人二品官以上才能設置/一級古蹟-王得祿墓/清朝台灣最高官階是王得祿一品官/石虎/鄭崇和墓+-二品官/新竹公園內-李錫金墓-石翁仲-威揚千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翁仲專指墓前的石人二品官以上才能設置/一級古蹟-王得祿墓/清翁仲專指墓前的石人二品官以上才能設置/一級古蹟-王得祿墓/清

文武馬虎羊
忠勇義節孝
《明會典》記載:公侯及一二品官員可以擺放石人,石馬,石羊,石虎,石望柱
三品不能有石人,六品不能有石像生!

石像生,為古代墓地神道兩側的石雕武將、文臣、馬、羊、虎等,其中武將和文臣又稱「石人」、「翁仲」。
明代,朝廷對官員墳墓都有明文規定,如石人四,文武各二,石虎、羊、馬、石望柱各二」。明朝《會典》卷二百三·九也有相關記載。因此,
有石翁仲的墓等級都很高,墓主人應為二品官以上
--------
神道柱又稱望柱、石望柱、神道石柱[1]:83、神道立柱[2]:93,是中國陵墓神道旁所立的石質柱狀雕刻。通常由柱頭、柱身、柱基三部分組成。是神道標識[1]:83。
神道柱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實例可追溯至東漢時。漢代以前,包括地下墓室、地面建築在內,墓葬建築材料多使用木材。漢代,磚石成為地下墓室的主要材料。地面建築材料亦從木材向磚石材料轉變。東漢神道柱的實例樣式束竹柱、瓦稜柱[2]:93。南朝時,神道柱上部柱頭之下有柱額,雕刻墓主官職、爵位封號,標示身份[1]:83。明初功臣墓的神道柱柱頭一般為蓮花座上置壽桃,寓意吉祥
神道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vihaRH
-------------------

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鄭用錫墓左側石望柱南京明孝陵墓道石礼柱_-_panoramio 墓望柱-石筆/照「大清會典」的規定,墓前可設立翁仲、石馬坐騎墓望柱-石筆/照「大清會典」的規定,墓前可設立翁仲、石馬坐騎墓望柱-石筆/照「大清會典」的規定,墓前可設立翁仲、石馬坐騎墓望柱-石筆/照「大清會典」的規定,墓前可設立翁仲、石馬坐騎

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
類別古物 級別一般古物 種類生活及儀禮器物 - 其他
鄭其仁墓前石望柱|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S7VZuU
尺寸:(長)251公分*17公分(柱身六面體之寬);又柱上石獅高約 42 公分。
特徵:整體為六角面立柱,柱上有石獅。柱身正面刻有傳統陰刻楷書「勳昭東港千秋勇氣壯山河」等字;柱上石獅則為傳統古拙的立體雕。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15-05-11府文資處字第1040415095B號
公告公文鄭其仁墓前石望柱公告-104.05.11.pdf
鄭其仁墓前石望柱公告表-104.05.11.pdf
評定基準1.具有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2.具有史事淵源3.具有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指定理由本件文物為前清鄭其仁墓前石望柱,民國65年(西元1976年)出土於永康洲仔尾一帶。鄭其仁,府城西定坊武生,在林爽文事件率義軍協助清軍作戰,後於乾隆五十三年(西元 1788 年)殉難於屏東放索(林邊),事後清廷「加都司銜、賜諡忠勇,予祭葬,祀於京城昭忠祠」,因鄭氏死後受賜都司銜,為四品官,依照「大清會典」規定,墓前石象生可安置石望柱、石馬、石虎各一對,此一石望柱乃因此而設;其墓址位於「府治小北門之洲仔尾」;據其墓碑落款「嘉慶丁卯花月」,可知其墓築於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二月,此一石望柱應置於同時。
本件石望柱,原置於林爽文事件重要義首鄭其仁墓前,其上書鄭氏功績,為見證重要歷史事件之文物。
法令依據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 1、2、6款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政府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臺南市政府
聯絡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聯絡電話:06-2213569
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典藏或財產編號公告無資料
古物保管單位鹽行天后宮
古物保存所在地
保存單位
保存空間屬性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鹽行天后宮
其他
無文資身分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臺南市
永康區
中正南路690號
數量1件
年代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
尺寸251公分*17公分(柱身六面體之寬);又柱上石獅高約 42 公分。
材質花崗岩
出處或來源發掘
保存環境戶外空間
保存現狀公告無資料
鄭其仁墓前石望柱|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S7VZuU


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孔廟,鄭用錫/鄭用錫墓-石仲翁+仲翁石

新竹公園石象生


竹塹新竹城隍廟印度衛兵石刻/憨番扛廟角-北港朝天宮/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福建地區廟宇開始出現旁遮普人(依鬍子的型態可分辨族別)石雕/在金門的老洋房中也有印度傭兵的元素, 是19世紀末, 20世紀初到東南亞(南洋)經商致富, 回來光宗耀祖蓋洋房, 也把在東南亞經歷"統治"階級會擁有的元素帶回老家, 以示"成就"+新加坡的Bukit Brown墓園有大批金門移民,許多較有勢力的大家墓地會有這種錫克教衛兵。倒不是這些人生前聘得起,而是當時的英殖民政府官衙前很自然會有這些來自其他殖民地的士兵。生前沒辦法逞威-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