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Apr 16 Fri 2021 12:20
竹北伍福宮/文化福德宮/十三伯公福佑宮
中國西南地區曾出現歷時長久的非漢政治體系,但其社會結構的變化往往在明清土官政治與華夏中心的歷史架構下遭到掩蓋。連瑞枝教授此次演講主要從聯姻關係談起,以大理南方之蒙化左氏以及北方之麗江木氏二位土官為例,討論跨族群的政治體系如何透過強化聯盟來適應明清帝國制度,並透過文字書寫來鞏固並維持身分。經由闡述白人世家與鄰近「倮夷」與「麼些」土官聯姻結盟的故事,連教授探討白人如何將歷史建構的知識與技術推展到這些新興土官的歷史敘事之中,並以此重新檢視帝國邊緣政治與社會整合的文化機制。
連教授的演講主要分為三個部份。首先從實地考察的個案談起,大理洱海玉几島有一座趙氏宗祠,宗祠原是傳達父系價值的機構,但仔細分析牆上所刊刻的世系起源故事,説的卻是一套女性招婿並且成為趙氏大宗的故事。再者,宗祠裡供奉的也不是一般所認知的祖先,而是觀音老爹與本主(白人的村落守護神)。不論是宗祠外表、內部的文字表述或是崇祀之神明,説明其社會慣常以一種互為表裡的雙重策略來處理內外關係。趙氏宗祠視其始祖女兒及贅婿為大宗,不僅反映地方長期以來的贅婿風俗,而身為妻舅的趙氏卻仍然成為具有支配性的文化框架。顯然,這座宗祠內部所呈現的妻舅關係和宗祠所想要表達的文化理想,互為表理。這也說明文化的外在型式是社會為適應政治所創造出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