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淨其意;人生生而沒法平等,政治與宗教最大意義,就是要改變所有不平等現象,然大部份政治家與宗教家,常因一己之私,往往沒法真正落實自己初衷。一念間究竟差別有多大呢 ? 是善是惡,往生就是天堂地獄之差,希望大家謹記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所有佛法中的百千法門,無非不為「自淨其意」而施設,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從「諸惡莫作」的自律中,使行為舉止端正、清白,在「眾善奉行」的實踐中使心意柔軟良善,在「自淨其意」的反省內觀下,歇下妄心,不斷地淨化、昇華,找回人人本具清明的自性,造福社會。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Oct 31 Thu 2019 13:24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灶神在改過而能積善者,額頭寫「奉行 」從一殿直到十殿,最上更生。次等者在額頭寫遵、順、改,在第一殿讓其罪減半
- Oct 31 Thu 2019 12:05
福井康順《道教》擯棄了傳統的儒、佛觀點,把道教作為一個獨立的真正的宗教信仰系統來研究,並且從個別的研究發展為帶有一定的綜合性的研究。他對道教和道教經典的研究也從道教本身擴大到了歷史、考古、文獻、方誌和年表等領域。他們的治學方法比較嚴謹,明顯地受到中國乾嘉學派的影響。
1441夜“道教”福井康夫,山崎宏,木村榮一,酒井忠雄|千岡之夜
自淨其意;人生生而沒法平等,政治與宗教最大意義,就是要改變所有不平等現象,然大部份政治家與宗教家,常因一己之私,往往沒法真正落實自己初衷。一念間究竟差別有多大呢 ? 是善是惡,往生就是天堂地獄之差,希望大家謹記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葉名琛(1807年-1859年4月9日[1]),字崑臣,中國清朝中後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漢陽人,籍貫江蘇溧水[1]。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兩廣總督。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軍所俘,卒於印度。葉名琛「尚稱愛國、也有氣節;精於官場,老練持重;心狠手辣,殘忍嗜殺;權傾兩廣,壓制異己;守城無方,抗敵無力;喪權辱國,終至 清廷敗亡。」是 其一生的寫照
生平
“ 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