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鬮書」「鬮分書」清朝光緒19年的鬮(音同糾)書,證明契約

靠一張「清光緒契約」 三房後代爭贏千萬房
2025-10-29
"獨家/靠一張「清光緒契約」 三房後代爭贏千萬房|東森新聞" 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519615
一份從清朝光緒19年留下的分管契約,成功證明屋主有居住權。(圖/東森新聞)
一份從清朝光緒19年留下的分管契約,成功證明屋主有居住權,這是發生在新北市板橋的拆屋還地官司,這處五棟透天鐵皮屋,在清朝時由大房、二房、三房說好,各自建屋居住,百年來相安無事,但三房後代突然被大房子孫提告要他們走人,三房後代找出清朝光緒19年的鬮(音同糾)書,證明契約為真,成了司法史上罕見判例,成功保住房子。
新北市板橋有民眾為了保住住了一輩子的房子,靠的就是這一張紙,從清朝光緒留下來的分管契約,而且法官認定這契約是有效力的,最後讓屋主不用拆屋還地。
真的沒看錯,光緒19年2月的鬮(糾)書,還是用毛筆寫下的契約,儘管紙張泛黃,還有破損,但當時大房二房三房,就是因為這紙契約,在同一塊土地各自蓋房子生活後代相安無事百年,而原本的房子經過日治時間,後來到了民國70年也從三合院,變成五棟透天鐵皮,但突然三房後代被有土地持有權的大房子孫告了。
三房委任律師黃柏榮:「他說祖先住在這邊百年,從清朝到日本時代到民國,都住在那邊大家也都講好,各自會在的區域是哪邊,那怎麼會突然被(大房子孫)告了,就是說這樣很不公平,土地沒有登記給他們,以外就算了結果(三房)還被告。」
被告的是最右邊這棟透天厝,大房是土地所有權人也是其中一棟屋主,他們主張這連棟建物,過去因為道路興建而拆除加上三房已經領過建物補償金,所以無權佔有土地,請他們拆屋走人,但反轉官司關鍵證據就是清朝分管契約,加上律師積極舉證。
三房委任律師黃柏榮:「舉證上要先證明,這鬮書是否為真,我們證人就傳喚了兩個,另外就是證人,以及鬮書上這些祖先,去做一個查詢確認說確定這三房延續下來的子孫,就是這樣子(分管)的狀況。」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目前正展出200年前的地契真品,見證當時漢人與平埔族交易的故事;新竹縣黃姓民眾也有一份151年前、清同治年間的「分鬮書」,契約書上載明派下子孫赴大陸趕考的盤纏花費,悉由家族公費支付,可見先祖為了照顧後代多方設想。
▲151年前的分鬮書,指示由家族公費支付子孫赴大陸趕考的盤纏花費。(圖/記者常似虎攝)
黃成修表示,來台祖黃文義公在1748年(清乾隆13年)帶著妻子與兩個兒子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到台灣墾拓,陸續向平埔族原住民購買田地種稻、種茶,經過百餘年發展成140餘人同住的大家族,「誇耀當時」;1867年(清同治6年)家族決議開枝散葉分家,除了做為祭祀公業的共有產業外,其餘分成4份,由4房子孫「拈鬮」抽籤分配,立下「分鬮書」作為憑證。
▲151年前的分鬮書,指示由家族公費支付子孫赴大陸趕考的盤纏花費。(圖/記者常似虎攝)
鬮書最左側的騎縫文字只有四分之一,表示當時共有一式4份,經歷151年如今只剩下這張保留完善,其他3張已不知去向;狀紙上特別明訂「房內舉庠貢監赴試盤資花紅年年就簿清算」,指示由家族公費支付子孫赴大陸趕考的盤纏花費,足見當時兩岸往來密切。
▲黃家先祖185年前向平埔族購地的書契,見證漢人在台發展歷程。(圖/記者常似虎攝)
此外,黃成修手邊還有先祖185年前(道光13年)向平埔族錢姓原住民購買田地的契狀、日據時代的戶口名簿等珍貴文件,一一見證先民來台篳路藍縷的歷史。
▲黃成修妥善保存家族151年前處置家產的分鬮書,指示由家族公費支付子孫赴大陸趕考的盤纏花費。(圖/記者常似虎攝)
名詞解釋:
鬮【拼音】:jiū 【注音】:ㄐ一ㄡ
註釋:作成暗籤的紙捲 
用來抓取以決勝負的器具或抽取以卜可否的紙條。如:「抓鬮」、「拈鬮」。
鬮書:
凡關於分家、分財的文書契據,均包括在內。一般傳統家庭,每當家長或戶長年老時,總會聚集相關親族,依據諸子均產原則,分配家產與田產;為求公平起見,採取作鬮分產的方式,由各房輪流抽取,取得應分得的財產。並依拈鬮結果,訂立「 鬮書」,以為析產憑藉。析產時鬮書中常會析出部分田產作為春秋祭祖之用,由各房輪流管理,稱祭祀公業;客籍人士則稱為蒸嘗田。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 數位文化中心"百年書契「分鬮書」 見證先祖為子孫赴陸趕考備盤纏 | NOWNEWS今日新聞 | LINE TODAY" https://today.line.me/tw/v3/article/ZY81n7

「分鬮書」「鬮分書」清朝光緒19年的鬮(音同糾)書,證明契約「分鬮書」「鬮分書」清朝光緒19年的鬮(音同糾)書,證明契約


畫押+花押/鬮書又稱鬮分字-鬮分書/開墾執照-墾照/一份清光緒19年的土地買賣契約,因當時大家都不識字,由代筆人撰寫後代為簽名/古書契又稱「古文書」兩個大的黑色左手印,手印裡寫著「福手印甘愿」及「祿甘愿手印」,立契人是被稱為「白番」的阿福與阿祿兩人-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1775年姜仕俊派下(姜朝鳳宗族)七子分家書(鬮書)/姜朝鳳宗族七子鬮分書(分家書)(鬮書)-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