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台灣,更有將天照大御神和媽祖結合而成的新興宗教「天母教」與其衍生出的天母神社,當時使用的御神體媽祖神像,日本人教祖引揚遣返後,現置於天母三玉宮。

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

台灣日治時期1933年,中治稔郎在士林街三角埔東方山坡地(今中山北路七段一九一巷一帶)興建一座以奉祀天母(天照大神與天上聖母)為主神的「天母神社」,創立「天母教」,宣稱天照大神與天上聖母(媽祖)是同一個神的不同表現,類似基督信仰中三位一體之概念,因此神社周邊的地方就被稱為「天母」。依據歷史學者林衡道的口述,天母一名由「天媽」而來,是日本人為了順口雅正而別創的。依據林萬傳先生於八十年代前期的調查,「天母」原是指今之中山北路七段頂,公車天母站、圓環一帶,即土名「番婆嶺腳」或「三角埔頂」的地方,後逐漸取代三角埔、三玉(三角埔、玉潮坑)成為整個區域的名稱。
另一民間戲說,流傳甚廣,但只是謠言。即日本投降後,盟軍(美軍)進入天母,問當地人:「此地是何處?」當地人不通英語,以臺語答:「聽無!(Tyaa-Mou)」美軍以為是答案,故稱此地為Tyaa-Mou,後被翻譯官以漢語稱「天母」。
日治時代天母神社內附近設有溫泉,稱為天母溫泉。其泉水,以管線,取自二公里外的北投大磺嘴。引溫泉下山做附近的房地產開發,該「天母溫泉」當時生意興隆。天母神社養有馬匹,初期用以拉車載客,後期改用木炭汽車,並由天母旅館至士林圓環(現在士林分局前)行駛民營巴士,也方便了該地區的居民。1945年戰後改名(天母宮)還有地方廟會活動,所祀神像移祀於1947年成立的三玉宮(原奉祀福德正神五穀先帝),現今三玉宮的天上聖母殿與七仙真祖殿即為當時移入。其教會事務所改為台灣紙業公司宿舍,「天母里」的由來天母里現任簡里長文生描述:現址中山北路七段一九一巷二十二號(舊士林紙廠廠址)附近,日治時代許多由日本人所開設的商店皆以「天母」命名,例如:「天母巴士站」、「天母馬車站」、「天母溫泉」、「天母神社」、「天母旅館」等,且都集中在一九一巷,當時天母的名號非常響亮,遠近馳名。
1951年,臺灣省地方自治實施,每一屆縣議員選舉時,天母都有人出來競選,但都名落孫山,至1958年第四屆縣議員選舉前,當時的國大代表沈得亨、王藩庭和台灣省刑警大隊退休的楊啟源,召集三玉、芝山、蘭雅等里之里長及地方士紳聚會,認為該地區人口眾多,應該團結起來選出一個縣議員,並協議由三個里輪流,每一屆只可推出一人候選,而且限制擔任一屆,同時宣稱三芝蘭三個里為「天母」。經過協議第四屆縣議員選舉由蘭雅里的劉禮榕出來競選而順利當選。第五屆縣議員選舉,即輪到三玉里。推出莊阿螺出來競選,也順利當選,此後三芝蘭三個里也就順理成章的叫做「天母地區」
天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0d55t9

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

天母教(てんもきょう)是台灣日治時代的神道系新宗教之一。扶桑教之一派,1925年由中治稔郎創立。
教義
天母教的教義視天照大御神和海神媽祖(天上聖母)為同一神的不同表現,融合台灣民間宗教。教名「天母」指(天照・媽祖)女神。主張「母愛是人類最強之物」,母愛是神的「最大靈德」也代表仁愛,因此,神以女性之姿顯現。
天母地區的開發
教團的中心是位在台北士林街三角埔的天母神社(現中山北路七段191巷22號),御神體是湄州媽祖像。
布教的同時,也在本部所在地三角埔(之後的天母)採掘溫泉、經營旅館、巴士,並且計畫以教會為中心開發高級住宅地等開發事業。
天母教在終戰之後,教祖中治稔郎歸國後事實上消滅,資産全部被中國國民黨接收,並轉用為黨政高官的住宅等。之後,因為良好的居住環境成為美軍關係者、大使館等外國人的聚居地,最後發展成為天母教當初構想的高級住宅地。
略歷
大正14年(1925年),在台北市永樂町二丁目五十二番地(現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
大正15年(1926年),移轉至台北市元園町二五三番地(現成都路110號),建設教會、神殿、拜殿、付屬集會所和教主住宅。
昭和2年(1927年),為求台灣人和日本人的融合,設立台灣最初的結婚介紹所「御柱會」[1]。
昭和5年(1930年),教主中治稔郎為布教和募集資金開始全台灣行腳。
昭和6年(1931年),獲得台北州士林街三角埔湧出的溫泉權利。將本部設在當地,和重田榮治推進開發當地的共同事業。(開發的全用地約9萬坪)
昭和8年(1933年),著手引湯工事,引自紗帽山。
昭和10年(1935年),引湯工事終了。付屬公衆浴場、神苑、假神殿竣工,移轉。「天母溫泉」開始營業,往來溫泉和士林車站間的巴士開始運行。
昭和20年(1945年),終戰。教主引揚回日本,教團消滅。御神體媽祖像由天母東・西路交叉點付近的三玉宮保管。[2]
教祖
明治11年(1878年)1月13日,教祖中治生於兵庫縣。明治28年(1895年),成為兵庫縣朝來郡和田山(現朝來市)竹田尋常高等小學校尋常科准訓導。明治35年(1902年)左右渡台。明治39年(1906年),開始在台灣總督府民政部通信局勤務。大正10年(1921年),成為台南郵便局庶務課長。台北郵便局異動後,大正14年(1925年),依願退職。對扶桑教傾倒,和宗教思想家中西牛郎相識,為發展扶桑教的教義創設天母教[2]。天母教的營運受到台灣電力前社長高木友枝、台北第一高額納稅的綿布商重田榮治[3]等人的支援。
天母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gRh5XS
-----------------------------------
天母才不是「聽無」,地名之謎故事要從「天母教」說起
天母才不是「聽無」,地名之謎故事要從「天母教」說起 - every little d https://bit.ly/3ZTaQvx
天母才不是「聽無」,地名之謎故事要從「天母教」說起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被視為天母教教祖的中治稔郎在士林三角埔興建了天母神社,以及供信徒休憩的天母溫泉。慕名前來泡溫泉的天母教信徒愈來愈多,帶動了周遭的商業活動,亦出現不少以「天母」為名的商店與旅館。
文字:張哲生
你知道「天母」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嗎?
這要從「天母教」開始說起
話說清乾隆15年(1750年)的時候,來自福建漳州與泉州的移民在今日的天母三玉宮一帶墾荒務農,於田邊以石條疊搭成一福德祠以供奉田邊土地公一尊;此廟雖然小,但因神蹟靈驗,使得香火日益鼎盛,遂成為當地居民的主要信仰與精神寄託。
台灣進入日本時代後,日人中治稔郎於1902年到台灣發展,曾任台南郵便局郵便課通信書記的他在退休以後,結合了日本神道教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與台灣信徒眾多的「天上聖母(媽祖)」,於1925 年在台北永樂町通(今迪化街)創立了名為「天母教」的新宗教,將日本和中國的信仰裡均帶有「母性」與「守護」的天照大神和天上聖母,視為同一神明的不同表現。
主張「母愛是人類最強之物」,母愛是神的「最大靈德」亦代表仁愛;因此,神以女性之姿顯現,是謂「天母」,為該教奉祀之主神。
中治稔郎在創立「天母教」後,特地遠赴福建請回一尊湄州媽祖在台供奉,並獲得台灣總督府的認證,於是,他成為天母教信徒公認之教祖。
日本神道教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與台灣信徒眾多的「天上聖母(媽祖)」
原是供信徒休憩的商店與溫泉旅館
天母教信徒人數的快速成長,令中治稔郎決定要找塊土地來興建「天母教大本殿」,他在1931年得到台灣總督府的同意,獲准開發能湧出溫泉的台北士林「三角埔」地區(今台北市士林區三玉里、天玉里、天母里及天山里一帶)。
1933年,中治稔郎在士林三角埔興建了「天母神社」,裡頭有奉祀天照大神與天上聖母的「天母教大本殿」,以及供信徒休憩的「天母溫泉」;慕名前來泡溫泉的天母教信徒愈來愈多,帶動了周遭的商業活動,亦出現不少以「天母」為名的商店與旅館,於是這個地區開始被大眾喚作「天母」。
1936年,台灣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其中一項措施為「眾神升天」,亦即由警察強制將各地廟宇中的「多餘」神像集中焚燬,僅留下一尊,藉以削弱民間信仰的力量。當時,中治稔郎將天母地區民眾供奉的七尊大神像(七仙真祖)迎入天母神社,並聲稱祂們是日本的「七福神」,方助其逃過一劫。
1945年二戰結束,台灣的日本人被遣返日本,以致天母神社內的湄洲媽祖與七仙真祖等神像乏人照料,當地信眾眼見神像因神社遭到破壞而遭受風吹雨淋,於心不忍,便於1947年在文章開頭提到的福德祠旁,另建廟宇來供奉祂們
現在三玉宮裡的已非「天母」
1976年,天母地區進行道路拓寬,兩廟因位居路界內而被迫拆遷,遂選在三玉宮現址重建,並將之合而為一,於1979 年臘月落成;由於廟宇所處之地乃昔日「三角埔」與「玉潮坑」所合併的「三玉里」,故取名為「三玉宮」。
三玉宮落成之後,當地民眾為求稻穀豐收、風調雨順、無災無病,便決定供奉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為主神。目前該廟共分為六殿:正殿中央為五穀先帝殿,左邊為七仙真祖殿、觀音佛祖殿,右邊則是天上聖母殿、福德正神殿,西側二樓為新元辰殿。
所以說,「天母」這個地名乃源於日人中治稔郎在台創立的「天母教」,而非來自稗野所謂當地人用閩南語回應美軍詢問自身在哪的「聽無」二字。
天上聖母(媽祖)與天照大神在日人中治稔郎於1925年在台北創立的「天母教」中,被視為同一神明的不同表現,即該教奉祀之主神「天母」。
有些味道,就算最後離開這了,卻仍然讓我念念不忘——天母美食指南
從昔日榮景到今日清幽,天母人始終很做自己的在過生活
 - every little d https://bit.ly/3ZTaQvx


三玉宮位於中山北路七段與天母東路口,中山北路七段走到底,再向左走就是以前天母教經營的天母溫泉,天母教解散後,「天母」就移駕到中山北路的另一邊。
日本媽祖「天母」。
天母教的天母在何方? | 保庇網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49UpDLg
三玉宮主祀五穀先帝,也就是神農大帝,媽祖娘娘在側殿,但也好幾尊,再經由廟方人員的協助,終於找到了當年天母教敬拜的「天母」。
照片中這尊臉型較為修長的媽祖神尊,就是當年天母教的「天母」。
1945年天母教教祖回日本並沒有帶著「天母」神尊一起回去,地方居民不忍神尊受風吹雨打,就將「天母」請入三玉宮。
三玉宮七仙真祖。。
另一間側殿供奉的「七仙真祖」也有些故事與天母教教祖中治稔郎有關。
當年日本「皇民化運動」進入末期,統治當局為了增加統治力道,大力的推廣神道信仰,導致許多本土的神明金身被破壞。在當時算是「有力人士」的中治稔郎將天母當地的七尊大型神像迎入天母神社(當時天母教大本殿與天母溫泉的統稱),並稱呼這七尊神明是日本的「七福神」,才避免了神尊被破壞的危機。
三玉宮主神神農大帝。
也許是中治稔郎當年出手相助,所以在他離開後,天母當地居民也出手相助天母教的「天母」也說不定。
雖然日本方面的資料認為天母溫泉跟天母教已經沒有留下任何遺跡,但是我考據與田野調查的老症頭又犯了,就花了好幾個小時在天母教的舊址附近做調查(現中山北路七段191向附近)。
靠近天母溫泉舊址的天母公園。
很遺憾的,在被太陽曬了好幾個小時後,我真的什麼都沒有找到,天母教跟天母溫泉真的被拆得一乾二淨。
天母教經營的天母溫泉大約在照片中便利商店的那個區塊。
天母教經營的天母溫泉大約在照片中便利商店的那個區塊。
能把一段存在過的歷史與文物完全抹除,一絲不留,該說是「很努力」還是「很可怕」?
幸運的是,天母教的「天母」,現在還看顧著台灣人,也作為歷史的見證。
天母教的天母在何方? | 保庇網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49UpDLg

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

台北冷知識!「天母」這個地名怎麼來的?竟然是和宗教有關 | 食尚玩家


智慧文化三玉宮 - 2020網界博覽會 - 三玉國小

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

智慧文化三玉宮 - 2020網界博覽會 - 三玉國小


天母三玉宮位於台灣台北市天母東路,為主祀五穀先帝之廟宇。該建物興建於1947年,今為位於台北士林區之仿古廟宇建築。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九月十五。
沿革 Facebook
三玉宮開元於清乾隆年間(約於西元1750年),距今二百四十年前,從福建漳州、泉州移民入此墾荒務農,於田邊以石條疊搭小土地祠,供奉田邊土地公一尊,當時廟宇、神祇雖小,神威顯赫,靈感奇異,經年累月,香火鼎盛,遂成本地區居民唯一信仰與精神寄託之源泉。 台灣光復後,地方熱心人士,於民國三十六年間將斯小祠遷至今中山北路六段尾、七段頭,與天母東、西路交界處,始成一間較完整的福德正神小廟。現分為六殿:正殿中央為五穀先帝殿,左邊為七仙真祖殿、觀音佛祖殿,右邊是天上聖母殿、福德正神殿,西邊二樓新元辰殿 Facebook
天母三玉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9Rx0TE

800px-天母三玉宮夜景_-_panoramio

Facebook

天母的地名原至於:天母教-天母本宮
臺灣神道-最早派別
由臺灣發展出的,臺灣神道信仰,統稱為廣義上的:臺灣神道。
狹義臺灣神道定義:臺灣神道指臺灣史前神話之採用神道系統改制而成的原生宗教。 臺灣神道還包含去除日本皇族政治色彩與臺灣信仰相融,並加入在地風土民情結合的神道信仰也稱作臺灣神道。除此之外臺灣任何信仰諾是融入了神道祭祀也包含在臺灣神道之中。
臺灣神道-天母教
神道宗教化時代,扶桑教傳入臺灣後,於1925年改制創教天母教,而天母教本宗正是位於臺灣的天母本宮(又名:天母神社)。天母教的最高神祇為天母,為天照大御神與海神媽祖的習合化身。主張神德「母愛是人類最強之物」,母愛是神的「最大靈德」也代表仁愛,因此神以女性之姿顯現。明日繼續更新
臺灣の神社遺跡 | 天母的地名原至於:天母教-天母本宮 | Facebook https://bit.ly/41Qq5bp
據臺灣日日新報記載,天母教在1925年3月時,曾請來「眉洲天上聖母,福建全省都城隍爺神像」,於永樂町進行安座 。並在約1個月後,舉辦遶境。而天母教另外還「備有湄洲媽祖令旗四支,以應地方各信徒,迎請賽祭」。目前看來除了媽祖之外,當初請來的城隍爺神像,以及四枝令旗仍不知去向。參考文獻:臺灣日日新報,〈天母敎神安位式〉,1925年3月10日,日刊4版。〈天母教媽祖祭〉,1925年4月13日,夕刊4版。臺灣の神社遺跡 | 天母的地名原至於:天母教-天母本宮 | Facebook https://bit.ly/41Qq5bp


天母和三玉宮 - i-note 生活筆記 - udn部落格

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

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

日本時代後,日人中治稔郎於1902年到臺灣發展,曾任臺南郵便局郵便課通信書記的他在退休以後,結合了日本神道教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與臺灣信徒眾多的「天上聖母(媽祖)」,於1925年在臺北永樂町通(今迪化街)創立了名為「天母教」的新宗教,將日本和中國的信仰裡均帶有「母性」與「守護」的天照大神和天上聖母,視為同一神明的不同表現;主張「母愛是人類最強之物」,母愛是神的「最大靈德」亦代表仁愛;因此,神以女性之姿顯現,是謂「天母」,為該教奉祀之主神。
中治稔郎在創立「天母教」後,特地遠赴福建請回一尊湄州媽祖在臺供奉,並獲得臺灣總督府的認證,於是,他成為天母教信徒公認之教祖。
天母教信徒人數的快速成長,令中治稔郎決定要找塊土地來興建「天母教大本殿」,他在1931年得到臺灣總督府的同意,獲准開發能湧出溫泉的臺北士林「三角埔」地區(今臺北市士林區三玉里、天玉里、天母里及天山里一帶)。
1933年,中治稔郎在士林三角埔興建了「天母神社」,裡頭有奉祀天照大神與天上聖母的「天母教大本殿」,以及供信徒休憩的「天母溫泉」;慕名前來泡溫泉的天母教信徒愈來愈多,帶動了周遭的商業活動,亦出現不少以「天母」為名的商店與旅館,於是這個地區開始被大眾喚作「天母」。
1936年,臺灣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其中一項措施為「眾神升天」,亦即由警察強制將各地廟宇中的「多餘」神像集中焚燬,僅留下一尊,藉以削弱民間信仰的力量。當時,中治稔郎將天母地區民眾供奉的七尊大神像(七仙真祖)迎入天母神社,並聲稱祂們是日本的「七福神」,方助其逃過一劫。
1945年二戰結束,臺灣的日本人被遣返日本,以致天母神社內的湄洲媽祖與七仙真祖等神像乏人照料,當地信眾眼見神像因神社遭到破壞而遭受風吹雨淋,於心不忍,便於1947年在文章開頭提到的福德祠旁,另建廟宇來供奉祂們。
1976年,天母地區進行道路拓寬,兩廟因位居路界內而被迫拆遷,遂選在三玉宮現址重建,並將之合而為一,於1979年臘月落成;由於廟宇所處之地乃昔日「三角埔」與「玉潮坑」所合併的「三玉里」,故取名為「三玉宮」。
三玉宮落成之後,當地民眾為求稻穀豐收、風調雨順、無災無病,便決定供奉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為主神。目前該廟共分為六殿:正殿中央為五穀先帝殿,左邊為七仙真祖殿、觀音佛祖殿,右邊則是天上聖母殿、福德正神殿,西側二樓為新元辰殿。
所以說,「天母」這個地名乃源於日人中治稔郎在臺創立的「天母教」,而非來自稗野所謂當地人用閩南語回應美軍詢問自身在哪的「聽無」二字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XcYofvcu/


天母神社 - Google 地圖

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

天母神社 - Google 地圖                Facebook


臺北, 台北市 - Google 地圖

天母神社(現中山北路七段191巷22號)

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臺灣神道天母教/台灣1925年迪化街一段附近創設教團-將天照

天母神社(現中山北路七段191巷22號)

臺北, 台北市 - Google 地圖


瑪莉亞觀音像-聖母子圖-騎龍觀音/日本平戶「潛伏基督徒」與禁教之下的混成祭祀文化-九州地區登錄為世界遺產,被稱為「長崎與天草地方的潛伏基督徒相關遺產」1550年,平戶正值國際貿易興盛的時期,也迎來葡萄牙船入港開始從事貿易與傳教事宜。也是這時,在鹿兒島的天主教會宣教士聖方濟.沙勿略(San Francisco Xavier,フランシスコ・ザビエル)來到平戶,開始傳教工作-在1587年發佈要求基督教離開日本的「伴天連追放令」/觀音形象中的「騎龍觀音」,其原始圖像也有可能來自於聖母像的表現-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