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的名字,起初遵循行星的命名規則,以希臘羅馬神話的女神名為主,但隨著更多小行星被發現,規則也逐一被打破。編號45的尤金妮雅是拿破崙三世皇后的名字,後來也出現了俄羅斯、德意志、芝加哥等名字的小行星。1874年,美國天文學家詹姆斯.沃森在北京發現了編號139的小行星,命名為「瑞華」,意思是「吉祥中國」,是第一個以中文命名的小行星。
小行星的發現者,可以提交名字給國際天文聯合會審核,通過的話,就可以成為正式名稱。雖然發現小行星並不容易,但隨著望遠鏡技術的進步,以及大型天文望遠鏡的普及,小行星的發現數量,還是呈現了爆發性的成長。由於數量愈來愈多,許多人開始採用家人或故事人物為天上的星星命名,甚至用了寵物的名字,不過由於引起爭議,現在國際天文聯合會已經禁止用寵物替小行星命名了。
台灣在小行星的發現史上缺席多年。雖然編號2169的小行星名為台灣,卻是由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命名的。一直到中央大學成立鹿林天文台,才在2002年首度觀測到新的小行星,接著在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認可:第一顆由台灣發現的小行星,依照發現地命名為「鹿林」。之後鹿林天文台陸續命名數十顆小行星,「鄧雨賢」也是其中之一。或許今後,當您仰望星空,會覺得彷彿響起了「望春風」的歌聲呢。
小行星的發現與命名| - 科技大觀園 https://bit.ly/3zM0DZ1
------------------------------------------
為小行星命名的主要的權責機構是國際天文聯合會轄下之小天體命名委員會(Committee for Small Body Nomenclature,CSBN),該委員會有 15 人會員編制,且委員會成員都是全世界研究小行星及彗星的專家。當把小行星名稱提交出去之後,基本上要符合以下條件:
.長度不超過 16 個字母
.能夠發音
.不含冒犯言詞
.不要與現有存在的天體名稱過於相似
.與政治與軍事相關的活動與個人在事件發生後以及個人死亡後百年內不允許以其命名
.不鼓勵以寵物名稱命名
.不能以商標名稱命名(例如IBM、Coca – Cola)
天文學家發現百萬小行星,但真正有名的僅兩萬
目前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百萬顆以上的小行星,但有編號的才只有其中的一半,約 50 萬顆左右,在這其中像科博館小行星一樣已經有個真正名字的,更是只有兩萬顆左右。因為這中間要經過的程序實在太繁瑣了,以科博館小行星來說,它是在 2007 年就被發現了,但要經過 12 年的時間它才從編號升級成有「名」 階級。通常一顆小行星從被發現到完成命名大約要 10 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這些程序。
從科博館小行星談小行星的命名 – 博學多文 https://bit.ly/3TUrLfg
鄧雨賢紀念公園 落腳平鎮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文化紀念公園,將落腳平鎮區!市府客家事務局長蔣絜安昨表示,平鎮地方人士爭取設置鄧雨賢文化紀念公園,目前還在選址,鄧雨賢的出生地、平鎮山子頂地區也是選項之一。紀念公園內將有鄧雨賢的雕像、音樂文化地景裝置,讓民眾認識這位台灣歌謠之父。
出生地龍潭庄 現平鎮山子頂地區
蔣絜安表示,鄧雨賢生於一九○六年,一九四四年過世,享年三十九歲,英年早逝。他的出生地為龍潭庄,因此常被誤認是龍潭人,但早期的龍潭庄含括現在的平鎮山子頂地區,鄧雨賢為平鎮人才是正確的說法。
望春風、雨夜花等作品 傳唱至今
鄧雨賢以《大稻埕行進曲》闖出名號,再陸續推出《望春風》、《月夜愁》、《老青春》、《跳舞時代》、《雨夜花》、《青春讚》、《春宵吟》、《滿面春風》、《碎心花》、《南風謠》、《四季紅》等歌曲,其中《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等作品,更是傳唱至今。
日本人當時推動皇民化,將鄧雨賢最膾炙人口的三首作品《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填上日文歌詞,愛國的鄧雨賢極為憤怒,怒辭工作後遷居新竹,在芎林國小任教,後因心肺疾病過世;二○一三年時,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還將發現的小行星以「鄧雨賢」命名,紀念他在台灣藝文、歌謠界的貢獻。
蔣絜安表示,文化紀念公園將規劃設置鄧雨賢雕像,並以音樂呈現,《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被合稱為「四月望雨」,也會以文學地景的方式呈現。目前在客家文化館也有鄧雨賢館,收藏他生前的文物,去年整修後,五月底將重新開放;市府也規劃在龍潭行政園區設立鄧雨賢影音圖書館,預計明年完工。未來,文化紀念公園也將設在台三線附近,透過三個點的近距離連結,提供探訪、懷念鄧雨賢故事的民眾一日遊。
蔣絜安表示,鄧雨賢留學日本,卻以閩南語創作,不能用母語創作,這是客家人的困境和悲哀;但客家人仍以他為榮,他是時代傳奇人物,更是台灣歌謠之父。
市議員黃敬平表示,鄧雨賢出生於平鎮山子頂地區,但鄧雨賢館、影音圖書館都在龍潭,讓平鎮客家鄉親覺得未受重視,建議市府在山子頂地區設置文化紀念公園,讓民眾加深鄧雨賢是在平鎮出生的正確知識。
----------------------------------------------------
編號555802小行星 中央大學命名證嚴(Chengyen)小行星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左)與前教育部部長蔣偉寧(右)今代表贈送「編號555802證嚴(Chengyen)小行星」小行星銘版給證嚴法師(中),感念其對世人的貢獻。(圖由慈濟基金會提供)
編號555802小行星 中央大學命名證嚴(Chengyen)小行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1yvdA
2024/09/30 15:46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中央大學將所發現編號555802小行星,命名為證嚴(Chengyen)小行星,校長周景揚及前教育部長蔣偉寧等一行人今(30)日前往花蓮,頒贈編號555802證嚴(Chengyen)小行星給證嚴法師。
周景揚說明,證嚴法師出生於1937年,秉持慈悲喜捨、感恩及尊重愛的理念,倡導眾生平等,創辦慈濟基金會,中央大學感念其奉獻,也期許證嚴法師的精神能夠繼續影響世人。
中大校方說明,證嚴小行星命名提出後,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天體命名工作組(WGSBN)審查通過,今(2024)年8月15日出版的第4卷第11期「小天體命名公告」正式發佈。
證嚴小行星編號555802,是在2007年6月6日,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專任助理林啟生及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葉泉志共同發現,大小約1公里,繞行太陽一圈3.63年(軌道週期),離太陽最近時(近日點)為2.77億公里,最遠時(遠日點)為4.31億公里。
周景揚表示,慈濟的精神根植於「慈悲」和「智慧」,以關懷之心對待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證嚴法師以身作則,將這一精神實踐於社會各個層面,無論是對於災後重建、醫療援助、環境保護,還是貧困弱勢群體的關懷,慈濟的足跡無處不在,此次小行星的命名,期許這份理念能高掛天空,世世代代傳承。
證嚴法師表示,得到這麼大的勉勵禮物,是全球慈濟人的投入,從日存五毛錢、從花蓮訪貧關懷開始,50多年後,每天面對國際間的事情,透過科技與全球慈濟人對話,了解慈濟人的慈善足跡,他也以自己曾與太空人的對話,以及全球慈濟人關懷擁抱受災者的故事,闡述佛法的真空妙有,很感恩大家共同感受到這份鼓勵,慈濟要更積極、邁向永續。
中央大學從2006年開始鹿林巡天計畫,曾發現台灣史上的第一顆彗星,也發現800多顆小行星,使台灣成為亞洲發現小行星最活躍的地方之一。
編號555802小行星 中央大學命名證嚴(Chengyen)小行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1yvdA
----------------------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左)、前教育部部長蔣偉寧(右)贈送小行星銘版給證嚴法師(中),感念她對世人的貢獻。(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1937年出生的證嚴法師,秉持慈悲喜捨、感恩及尊重愛的理念,倡導眾生平等,創辦慈濟基金會。中央大學感念她的奉獻,校長周景揚等一行人今(30)日前往花蓮縣,頒贈編號555802證嚴(Chengyen)小行星給她,期許她的精神能夠繼續影響世人。
中央大學感念證嚴法師大愛無痕 校長周景揚親自頒贈555802小行星 | 生活焦點 | 要聞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3BtILCQ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慈濟創立超過半個世紀,長期致力推動慈善服務與急難救助,不分國家、種族、宗教、政治信仰,迄今援助136個國家與地區,創辦人證嚴法師在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與環境保護工作不遺餘力,也讓國際看見台灣,促使許多民眾更加樂於行善。
周景揚表示,慈濟的精神根植在「慈悲」與「智慧」,透過關懷之心對待每個需要幫助的人,證嚴法師以身作則,實踐這個精神在社會各個層面,無論是對災後重建、醫療援助、環境保護,還是貧困弱勢群體的關懷善舉,慈濟的足跡無處不在,這次小行星的命名,則是期許這份理念高掛天空,傳承世世代代。
證嚴法師表示,何德何能接受這樣的榮耀,都是來自全球慈濟人的投入,才能得到勉勵禮物,慈濟創辦之初是從日存五毛錢、花蓮縣訪貧關懷開始,50多年後,如今每天面對著國際間的事情,透過科技,對話全球慈濟人了解慈善足跡。中央大學提到,證嚴法師透過自己曾與太空人的對話,以及全球慈濟人關懷擁抱受災者的故事,闡述佛法的真空妙有。證嚴法師也說,感恩大家共同感受這份鼓勵,慈濟要更積極、邁向永續。
中央大學指出,提出證嚴小行星命名後已通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的小天體命名工作組(Working Group Small Bodies Nomenclature, WGSBN)審查,正式發布今年8月15日出版的第4卷第11期《小天體命名公告》(WGSBN Bulletin Volume 4,#11),其中證嚴小行星,編號555802,2007年6月6日是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林啟生、美國馬里蘭大學的葉泉志博士共同發現,大小約為1公里,繞行太陽1圈3.63年(軌道週期),距離太陽最近(近日點)2.77億公里,最遠(遠日點)則為4.31億公里。
▲中央大學致贈編號555802證嚴小行星(Chengyen),期許證嚴法師的精神能夠繼續影響世人。(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中央大學感念證嚴法師大愛無痕 校長周景揚親自頒贈555802小行星 | 生活焦點 | 要聞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3BtILCQ
中央大學分享,2006年開始的鹿林巡天計畫,就曾發現台灣史上的第1顆彗星,同時發現800多顆小行星,也讓台灣成為亞洲發現小行星最為活躍的地方之一,而且卓越的天文研究成果,充份展現台灣人以小搏大、努力不懈的精神,期許透過證嚴小行星的命名與頒贈,感恩慈濟「大我無私、大愛無痕」精神,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鄧雨賢「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文化紀念公園,將落腳平鎮區-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蕭翔耀與美國馬里蘭大學葉泉志博士,共同發現編號336392小行星,並以「彰化」為這顆小行星命名
天上也有「彰化」! 編號336392小行星命名 紀念建縣300年 - 生活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TP6FPu
天空有顆以彰化命名的小行星 發現人蕭翔耀分享心得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有顆小行星名叫「嘉義」!中央大學天文所鹿林天文臺,去年觀測到一顆從未被發現的小行星,向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提出命名申請,日前獲得同意,把小行星命名為「嘉義小行星」,成為全宇宙第一顆以臺灣縣市命名的天體。臺灣讀報教育指南 https://bit.ly/3zIc57X
「嘉義小行星」是在去年十月二十五日,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臺長林宏欽、中國大陸廣州中山大學的葉泉志共同發現。這顆小行星位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直徑約二點四公里,當它循著橢圓形軌道繞行太陽時,最接近太陽的距離約二點八億公里,離太陽最遠有四點二億公里,繞太陽一圈大約三年多;與地球最近的距離是一點三億公里,最遠是五點七億公里。
小行星是目前唯一可以由發現者命名且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除了用校名、地名命名外,採用華人名字的也不少,例如有的叫「林青霞」,有的稱「金庸」。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仰望浩瀚星空,如果有一顆由自己命名的小行星,感覺就特別親切,但滿天閃亮的星斗,科學家如何發現一顆小如宇宙塵埃的小行星?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臺長林宏欽說:「這就像大海撈針一樣難!」
去年十月一個晴朗的夜晚,玉山鹿林天文臺的望遠鏡在不同時間,對準同一個區域的天體,拍攝到三張畫面,林宏欽和葉泉志檢視畫面時,發現「有一顆星星在移動」。經過和國際天文聯合會資料庫比對、確認軌道後,一顆新的小行星誕生了。
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塵土。林宏欽說:「太陽系最早像一袋麵粉,其中一部分做成一個最大的饅頭,就是太陽,其餘揉成較大的八個麵團,就是八大行星(較小的冥王星去年被排除在外),剩下的麵粉就是一些小行星和彗星。」小行星大都位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跟八大行星一樣,一邊自轉,一邊循著橢圓形的軌道繞著太陽公轉。它們本身不會發光,只會反射太陽的光。
林宏欽說,分辨小行星和彗星的差異很簡單。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冰、水、甲烷等,當它接近太陽時,冰就會揮發,形成一道長長的尾巴。小行星主要成分是岩石和一些金屬礦物,接近太陽時不會拖著長尾巴。
小行星大小、形狀不一,目前人類發現最大的小行星,直徑九百一十八公里,命名為「穀神星」;最小的小行星甚至不到一公里,只有幾百或幾十公尺。
林宏欽表示,發現小行星後,通報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該會就會發給小行星一個暫時編號,等確定軌道週期,再給一個永久編號。小行星有了永久編號,發現者就擁有小行星的永久命名權,名稱經委員會同意和公告後,成為永久名稱。被人發現的小行星近百萬顆,已有永久編號的小行星約二十萬顆。
鹿林天文臺去年三月啟動「巡天計畫」,到現在共發現四百多顆小行星,其中六顆小行星的軌道已獲確認,擁有四顆小行星的命名權。預估二○一○年四月左右,透過直徑兩公尺以上的望遠鏡,就可看到小行星「嘉義」。
編輯臺觀點
在遙遠的天際,有一顆由國人發現、以臺灣縣市命名的小行星,照耀著全世界,這是臺灣的榮耀。天文科學家藉由宇宙天文觀測,幫助人類了解生命和地球的源起,探索未知世界,也像探測船一樣,替人類的未來鋪陳出一條可能的道路。從他們身上,我們看見大膽假設、細心研究,並在扎實的研究基礎上一步一步推進,值得每個人學習。
臺灣讀報教育指南 https://bit.ly/3zIc57X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最近正式通過,將一顆2008年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賴和」,這是中央大學從2006年開始的,鹿林巡天計畫,他們除了發現臺灣第一顆彗星,也找到800多顆小行星,並陸續完成50多個命名,攤開資料更可發現,除了最近通過,以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命名以外,以客家代表人物命名的小行星,其實還不少呢。
「我們大家要團結起來,跟日本政府爭取我們應該有的權利。」
客家戲劇,《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以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筆下的,五部經典作品改編,呈現出日治時期庶民的生活樣貌。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悲哀,我們一直期待這種悲哀會消失。」 中央大學發現小行星命名賴和 盼其人文關懷精神普照世人 | 公視新聞網 PNN
今年適逢賴和130年冥誕,日前賴和文教基金會,與中央大學共同舉辦,"賴和小行星頒贈儀式",將一顆2008年發現大小1.9公里,編號597966的小行星命名為賴和。
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 呂興忠:「他一生追求自由平等,一生追求公平正義,今年的2月,在國際天文聯合會的國際期刊,通過了這個賴和的命名。」
事實上過去就有不少小行星,是以臺灣著名人物命名,其中也閃耀著許多客家身影,過去就曾以客家作家鍾理和,客籍作曲家鄧雨賢等人命名,中央大學也表示,小行星雖然是科學研究,但命名以人文內涵為原則。
中央大學校長 周景揚:「那我們很希望這個賴和小行星,在天上普照世人,能夠傳遞人文關懷的這個精神。」 小行星獲命名賴和 賴清德:宇宙有光芒來自台灣 | 政治 | 中央社 CNA
中央大學從2006年開始鹿林巡天計畫,除了發現臺灣第一顆彗星,同時也找到了800多顆小行星,使臺灣成為亞洲發現小行星,相當活躍的地方之一,而卓越的天文研究成果,透過命名也讓全世界都能看到客家。
編號597966小行星 IAU正式命名為「賴和」 - 客家電視台 https://bit.ly/3ZL7FYF
---------------
今年是賴和130年冥誕,賴和文教基金會與國立中央大學30日在台灣文學基地舉辦「賴和小行星」國際命名發表會,緬懷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對台灣的貢獻。副總統賴清德(左3)、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左4)、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右2)、賴和長孫賴悅顏(左5)等人出席。圖/賴和基金會 小行星獲命名賴和 賴清德:宇宙有光芒來自台灣 | 政治 | 中央社 CNA
舉頭仰望星空,「看見」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小行星(597966 Lai He),看顧臺灣這一片土地。3月30日賴和文教基金會與國立中央大學於台灣文學基地(簡稱臺文基地)共同舉辦「賴和小行星頒贈儀式」,特地邀請賴清德副總統見證,緬懷賴和先生對台灣的卓越貢獻。今年適逢賴和先生130年冥誕,亦是賴和文教基金會成立30年,意義非凡! 中央大學發現小行星命名賴和 盼其人文關懷精神普照世人 | 公視新聞網 PNN
賴和小行星(597966 Lai He)的命名,緣自彰化高中圖書館退休主任呂興忠與游大立老師合作,向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申請,以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的啟蒙者賴和先生為名,最終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 通過,正式命名為「賴和(Lai He)」,期許透過小行星的命名,看見台灣更多可貴的人文價值。
國立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表示,從2006年開始鹿林巡天計畫,不但曾發現台灣史上的第一顆彗星,同時也發現了800多顆小行星,使台灣成為亞洲發現小行星最活躍的地方之一。卓越的天文研究成果,充份展現台灣人以小搏大、努力不懈的精神。小行星雖是科學研究,但命名以人文內涵為原則,是為彰顯台灣價值與普世精神。
賴和長孫賴悅顏,在1994年結合文學界、醫界和學界成立賴和文教基金會,涵養青年認同臺灣、付諸行動實踐,深化台灣民主,今年正滿30年。基金會長期推廣高中台灣文學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系所成立等,培育青年人才無數,也出版「賴和全集」。賴和長孫賴悅顏表示賴和小行星的命名,代表後人對賴和的感念,也是對基金會長期推廣台灣文學、行動實踐的肯定。
頒贈儀式特地邀請賴清德副總統出席,賴清德副總統與國立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共同致贈「賴和小行星(597966 Lai He)銘版」給賴和家屬及賴和基金會留念。
賴清德副總統致詞表示,賴和是醫界典範,除妙手如春、視病如親,對於推動台灣文學發展也有顯著貢獻,更是民主運動先驅,曾與蔣渭水一起參加台灣議會請願團、參與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可說是上醫醫國、造福民眾,更影響國家方向,台灣社會對賴和都非常景仰。
賴副總統特別提到,感動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成千上萬發亮的星星裡,有來自台灣的光芒,是一位仁醫盡心盡力照顧貧窮民眾,在那樣辛苦的年代不忘為台灣民眾發聲。他未來就任總統後,也將師法賴和照顧弱勢、重視教育與文化,並捍衛台灣民主、深化台灣民主,讓台灣成為國際稱羨的國家、成為世界民主MVP。
賴副總統為棒球迷,基金會與家屬特地致贈國立台灣文學館藏品開發「『一桿秤仔』球棒(標號第16號)給賴副總統,祝福賴副總統新任總統後持續以公義捍衛台灣。
賴和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說,賴和的作品是寫實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結合,作品中充滿對社會底層小人物深切的關心,關懷社會,體恤弱勢,反映台灣社會現象,在台灣文壇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影響力更是無遠弗屆。賴和小行星獲得國際命名通過,除彰顯其文學、文化成就獲肯定外,更盼賴和精神,如星星光芒普照世人,傳遞人文關懷的精神。
賴和小行星,編號597966,2008年1月12日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林啟生及美國馬里蘭大學的葉泉志博士共同發現,大小約1.9公里。賴和小行星繞行太陽一圈3.61年(軌道週期),離太陽最近時(近日點)為2.9億公里,最遠時(遠日點)為4.16億公里。
當世人舉頭仰望賴和小行星,除了象徵賴和在天空,炯炯不滅的光芒,且具垂視看顧台灣土地,並在民主自由遭受內外挑戰的當代,陪伴台灣人勇敢前進的時代意義。
臺文基地「賴和小行星」命名發表會 台灣人文價值閃耀星空 | 藝開罐 | 琅琅悅讀 https://bit.ly/4eR6X0h
國立中央大學代理校長李誠,恭賀鍾家、鍾理和文教基金會,小行星能以鍾理和為名是令台灣人引以為傲的事。他說,小行星以「鍾理和」為名,主要是因鍾理和當年探尋原鄉的過程,精神就像天文家致力追尋新的天文知識,探尋太陽系的起源一般。
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表示,鍾理和小行星的命名,代表人文與科技的結合,做為以研究、典藏、推廣台灣文學為目標的台灣文學館,能參與辦理這項活動,他有一種撿到寶的感覺,非常高興。包括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貴海、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等人都上台致詞,對於小行星以台灣文學家命名感動不已。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葉永烜教授更直言,鍾理和當年前往大陸再返回故鄉,追尋原鄉,他的原鄉就是台灣文學。
鍾理和,高雄美濃人,自小熱愛文學,貧困中成長,仍堅持文學志業,至死不渝,被譽為「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他的作品記錄農村生活樣貌,流露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台灣當代重要文學家。另外於活動中現場播放十七分鐘的記錄片《鍾理和文學路》,片中專訪作家鍾肇政,以及鍾理和已故夫人鍾台妹、長子鍾鐵民,暢談他們對鍾理和的點滴回憶,珍貴的畫面,令在場觀眾動容,該片由彭啟原導演費時十年拍成。
全球第一顆台灣當代文學家命名小行星 「鍾理和小行星」正式命名通過 https://bit.ly/3Nh5oN7
260元就能買小行星命名權?
2023-07-22 15:07:01 來源: 長江日報
為致敬著名學者樊錦詩為敦煌研究所做的奉獻,一顆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樊錦詩星」。 「樊錦詩星」於2021年5月14日獲得批准,近日經媒體報道後備受關注。
前不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張昊也獲得了小行星命名,編號為34714的小行星定名為「張昊星」。身為行星遙感探測領域專家,張昊曾作為「嫦娥3號」和「嫦娥4號」的科學團隊成員參與了我國深空探測並帶領研究小組發表了研究成果。
小行星命名具有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這使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崇高榮譽。由於記者近日多次搜索行星命名信息,很快,大數據便向記者推送了一條購買鏈接,“命名一顆星,來自宇宙的禮物”。記者點開連結後發現,只要260元就能擁有一顆星星命名權。
網路上能買到星星命名權
網路上有販賣星星命名權的商家打出「美國國家太空總署官網永久登記」的宣傳語。
記者看到,某購物平台上銷售的星星命名權種類繁多,價格有260元、299元、399元、499元、568元、699元、768元、999元、1299元等不同價位。價格越貴,星星越亮,配套的相框、證書也更精緻。
為滿足情侶購買需求,有賣家也推出了「情侶雙星」款,主打浪漫。
有商家的宣傳海報上宣稱「美國國家太空總署官網永久登記」「全球認證現實可見APP可查」。當記者詢問客服能否在美國國家太空總署官網查詢時,客服又顧左右而言他,不願正面回應。
網路上有販賣星星命名權的商家打出「全球認證」的宣傳語。
其中一位客服告訴記者,太空中總共有88個天文星座,顧客付款後,只能選星座,商家會在星座中隨機選擇一顆星星為顧客命名。之後,顧客可以在商家提供的客戶端輸入編碼,查看屬於自己的星星。
「這是浪漫又有紀念意義的禮物。」這位客服介紹,他們的生意熱銷全球,許多「粉絲」會買星星送給自己的偶像。這名客服稱,一名當紅女明星就擁有上百顆星星的命名,「都是粉絲花錢在我們這兒買的」。
記者了解到,一些網紅主播也會給自己命名一顆超亮星,再把周圍普通亮度星買下來送給“粉絲”,意為“粉絲”圍繞在自己身邊。
近日,記者在某電商平台上搜尋發現,有44家店鋪銷售“星星命名權”,其中有24家店鋪為家居百貨店。其中一家店舖內,商家一邊賣桌椅板凳、煙灰缸,一邊販賣星星命名權。
個人花錢在網路上買星星命名權,可靠嗎?這不僅是記者的疑問,不少網友也在問:花錢買的星星,誰會認同?
有網友在留言中說,這就是“浪漫稅”,承認星星以你名字命名的只有你自己。也有網友在留言中直言,花錢買星星命名權就像自己指著天上的雲說「這朵雲以後就叫李狗蛋了」。
記者註意到,中國科學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科學大院」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要花錢買的星星都不是好星星。文章說,所有能在市場上買到的星星命名權,只是一種帶有娛樂性的商業行為。
小行星命名權不能販賣
7月10日,樊錦詩(左)領取「樊錦詩星」命名證書。來源:新華社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張昊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提到,他也曾看到網上售賣星星命名權的鏈接,“大家買回來就是圖一個好玩”。
目前,小行星的命名權屬於發現者或發現機構,但無論是發現者或機構都不能出售小行星命名權。
以「樊錦詩星」命名過程為例,「樊錦詩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2007年10月9日發現,國際天文聯合會於2013年12月給予其永久編號,並確認紫金山天文台擁有該天體的發現命名權。
202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向國際天文聯合會申請,將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樊錦詩星”,並於2021年5月14日獲得批准。
和「樊錦詩星」命名過程略有不同的是,「張昊星」則由國外一位天文學教授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推薦。
今年年初,來自美國一所高校的教授尼爾·布里特給張昊發了一封電子郵件,郵件中提到,在過去十多年的研究中,張昊團隊做出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同領域專家們的認可,基於此,他會向國際天文聯合會推薦,將一顆小行星以張昊的名字命名。
尼爾·布里特教授是一位享有小行星命名權的小天體研究專家,他曾多次到中國,曾為張昊團隊的科學研究工作提供過幫助。
張昊介紹,尼爾‧布里特教授請他提供了一份英文履歷。履歷中,張昊介紹了自己的教育背景、計畫成果和科學研究經驗等。之後,尼爾布里特教授又以郵件的方式詢問了張昊的出生年月。
張昊告訴記者,除此之外,他沒有再提供過其他資訊。半年過去,一位好友在上個月忽然提醒他,「國際天文聯合會公佈的小行星命名名單中有你」。
看似不複雜的命名過程背後,其實要花天文學者數十年的努力。目前各類天體中只有小行星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是經國際天文聯合會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
命名小行星的第一步是要發現一顆小行星。當一名觀察者連續兩個晚上第一次觀察到小行星後,可以將結果發送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可獲得一個臨時名稱。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如果能夠在4次回歸週期中觀測到小行星軌道數據,小行星就能獲得一個國際永久編號,並會在《國際小行星通報》中發布。發現者就可以提出命名申請。
今年2月,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學生付熙哲發現了一顆小行星,並收到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頒發的確認證書。付熙哲解釋,收到確認證書只是小行星擁有了臨時編號,順利的話,需要6年左右才能獲得正式編號和被命名的權利。
誰能夠為小行星命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張昊教授。本人供圖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副研究員羅興波曾撰文解釋,小行星的命名,遵照誰發現誰擁有提名權的規則,一般授予在某一領域裡有突出貢獻的人物,或機構、地名、事件、其他發現者願意的對象。
1928年,中國現代天文學家張鈀哲在美國留學期間,發現了1125號小行星,後來將其命名為“中華”,這是中國人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科學大院」在2021年3月的一篇文章中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用中國元素命名的小行星有80多顆。
為科學家、學者命名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小行星命名方式,例如「袁隆平星」「吳孟超星」「屠呦呦星」等。也有用古代著名人物命名的小行星,如“張衡星”“祖沖之星”“孔子星”“老子星”“司馬遷星”等。
作家金庸、歌手周杰倫、導演許克、演員林青霞也曾被愛好天文的「粉絲」無私贈送小行星命名。
2011年,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周杰倫星”,這顆小行星是兩岸天文愛好者蔡元生、林啟生、陳韜和金彰偉於2009年發現。因4人都是周傑倫粉絲,因此將小行星命名為“周杰倫星”,編號257248。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工作人員曾經講過「金庸星」命名的故事。天文學家的工作十分辛苦,每當下雨或是雲多的天氣時看不到星星,很多工作人員就會坐在一起聊金庸的書,聊聊中的英雄人物,因此決定將2001年發現的小行星以「金庸星」命名。
張昊告訴記者,國內外推薦的小行星命名對象會有所不同。同張昊一批獲得小行星命名的人共有196位,其中,80%的獲得者都是「90後」年輕人,多為天文學或小行星領域的科研新星。
張昊自嘲說:「我是一名'70後',在名單上顯得非常老。」他解釋,國外多會將小行星命名的榮譽獎勵給勵志於從事天文學研究的青年工作者,以鼓勵他們繼續探索星空。
不拿小行星搞商業命名
小行星的命名範圍非常廣泛,不限於人物命名。
記者註意到,多顆小行星以中國地名、城市命名,如以省級行政區命名的小行星有“山東星”“江蘇星”等,“湖北星”的小行星編號為2547,“武漢星”的小行星編號為3206。
還有用中國神話傳說或發生的大事命名,例如「女媧星」「嫦娥星」「燭龍星」「神舟星」「奧運志工星」「北京奧運星」「汶川星」等。
中國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工作人員曾透露,隨著小行星命名影響的擴大,有國內實業人士主動向天文台出資,以換取小行星命名,但都被拒絕。一位內地知名明星數次託人找到紫金山天文台,希望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小行星,也被拒絕。
「小行星命名很嚴肅,不搞商業活動。」工作人員表示,商業命名會褻瀆科學家的研究。
對於小行星命名,國際天文聯合會曾發布具體要求。例如,對於政治或軍事人物,必須在去世100年之後才能被命名,但如果是有爭議的政治人物,無論去世多久都不能命名;發現者不能將小行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但兩位發現者可以互相交叉命名;名字中不得帶有攻擊性詞語;名稱不能與現有小行星名字太過相似;不允許為寵物命名;不允許商業性質的命名。
即使獲得小行星命名,獲得者也很難看到星空中屬於自己的星。
張昊說,小行星是肉眼看不到的,用天文愛好者的望遠鏡也很難看到。以觀測「張昊星」為例,望遠鏡的口徑至少要達到110公分以上,這已遠遠超出天文愛好者望遠鏡所能擁有的最大口徑。
一名網友說,小行星離我們雖遠,但卻連結人類的精神世界,用小行星命名是致敬我們最尊敬的人的一種方式 小行星獲命名賴和 賴清德:宇宙有光芒來自台灣 | 政治 | 中央社 CNA
260元就能買小行星命名權? -中國科技網 https://bit.ly/3XTLTi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