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於芎林國小創校百年紀念特刊
鄧雨賢(1906年7月21日-1944年6月11日),出身桃園龍潭地區的客家裔作曲家,畢生創作近百首曲目,關鍵作品為《大稻埕行進曲》,以《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為代表作,合稱『四月望雨』[1],被譽為「台灣歌謠之父」與「台灣民謠之父」。亦有日文筆名「唐崎夜雨」。
1908年鄧雨賢3歲時隨其父遷居臺北,因父親鄧盛猶應聘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漢文教師(助教授)。鄧雨賢1914年就讀艋舺第一公學校(今老松國民小學)。1920年,15歲時進入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就學師事一條慎三郎(又名一條真一郎)學習音樂,鄧雨賢在這段期間接觸了風琴、曼陀林等西式樂器。1925年畢業,鄧雨賢曾在臺北大稻埕日新公學校(今日新國民小學)服務;1926年,21歲,與鍾有妹結婚。1929年,遠渡日本學習作曲。1932年,鄧雨賢27歲,江添壽在大稻埕成立文聲曲盤公司,邀請鄧雨賢加入該公司,創作了《大稻埕行進曲》。1933年,鄧雨賢28歲,古倫美亞唱片第一任文藝部長陳君玉力邀鄧雨賢加入該公司任專職作曲;同年,鄧雨賢創作了《望春風》、《月夜愁》等歌曲。
1940年,34歲時,因《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等歌皆被強迫改編成日本軍歌,憤而辭去工作,遷居新竹芎林,在芎林公學校任教。1944年6月,因心肺疾病於竹東去世。
戰後初期,《四季紅》、《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因政治因素曾被列為禁歌。
鄧雨賢有子四人、女一人、孫十二人,長子鄧仁輔(1927年-2013年)、次子鄧仁侃(1931年-2017年)、三子鄧宰輔(1941年生,定居美國)、四子鄧健作(1944年鄧雨賢逝世後出生)、長女鄧富美惠(1936年生,1939年因痢疾逝世)[2],孫鄧泰成、鄧泰超(臺灣鄧雨賢音樂文化協會理事長)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06222676226303/permalink/1823510684497490/

181291944_10224391611568703_6148541585488656885_n181458555_10224391611288696_174327166934914659_n181329923_10224391611168693_7398373219826912789_n182060310_10224391610848685_6067079874033796080_n


芎林公學校(芎林國小)-作曲家鄧雨賢任教過的芎林公學校(芎林國小)

123433275_10223063927497431_890223298440725878_n2020-11-07_134956


鄧雨賢紀念公園 落腳平鎮
2017年12月09日 04:10 中國時報 (呂筱蟬)
桃園:桃園市政府計畫在平鎮區山子頂地區都市計畫公二公園用地,打造鄧雨賢紀念公園,8日相關單位前往會勘,希望考量周遭環境,賦予公園更多人文意義。另為配合地方需求,該處也將打造里民活動中心等,提供民眾多元使用空間。
(中國時報)


鄧雨賢紀念音樂會 回味台灣歌謠
By 莊旻靜,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12日, 2017
新竹縣政府連續15年舉辦鄧雨賢紀念音樂會活動,今年首場為12日在芎林鄉鄧雨賢紀念公園登場的「夏夜‧三線行」音樂會,除了由曾獲金曲獎的客家歌手謝宇威、知名歌手殷正洋等人演唱鄧雨賢作品,鄧雨賢家族後代十餘人也到場,合唱客語版《十八姑娘》,彰顯鄧雨賢的音樂及客家文化。
芎林鄉長莊雲嬌在音樂會中,特別宣布,今年由鄧雨賢次子鄧仁侃遺孀梁瑞娥代表,捐贈芎林鄉公所100萬元,作為鄉內獎助學金、鼓勵學子,鄉公所也特別設置專戶管理。鄧雨賢與妻子鍾有妹過去曾在芎林公學校、現今的芎林國小任教,由後人捐贈獎助學金,別具意義。
縣長邱鏡淳表示,鄧雨賢對台灣歌謠貢獻之大,連航空公司都在機上放送代表台灣的音樂,應盛大紀念鄧雨賢的貢獻,梁瑞娥、鄧雨賢四子鄧建作等家屬,也與邱鏡淳、副縣長楊文科、祕書長蔡榮光及文化局長張宜真、在場人士大合唱客語版的鄧雨賢作品《十八姑娘》,為現場帶來一波高潮。
謝宇威與樂團也演唱鄧雨賢經典作品,包含挑擔歌、月夜愁、山歌、歲心花等,鄧雨賢是出身桃園的客家人,不過在當年時空背景下,歌詞多為閩南語,謝宇威自2000年後,陸續為鄧雨賢作品譜上客語歌詞,也藉此傳遞客家文化。
謝宇威、殷正洋等人演出,揚音樂集也演唱今年新竹縣客家新曲得獎作品,在地的芎林社區妃鳳舞團、永興社區舞蹈團、石潭社區婦女合廠團、五龍社區舞蹈團也上台演出。新竹縣政府所舉辦系列音樂會還有13日下午登場的「春風‧話雨情」音樂會,邀請長榮交響樂團、殷正洋、二胡演奏家蔡炫沅等接力演出。


 

鄧雨賢紀念公園 落腳平鎮

2016-04-13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文化紀念公園,將落腳平鎮區!市府客家事務局長蔣絜安昨表示,平鎮地方人士爭取設置鄧雨賢文化紀念公園,目前還在選址,鄧雨賢的出生地、平鎮山子頂地區也是選項之一。紀念公園內將有鄧雨賢的雕像、音樂文化地景裝置,讓民眾認識這位台灣歌謠之父。

  • 「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文化紀念公園,將落腳平鎮區,圖為桃園市客家文化館鄧雨賢館存放鄧雨賢雕像及自畫像。(客家事務局提供)

    「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文化紀念公園,將落腳平鎮區,圖為桃園市客家文化館鄧雨賢館存放鄧雨賢雕像及自畫像。(客家事務局提供)

出生地龍潭庄 現平鎮山子頂地區

蔣絜安表示,鄧雨賢生於一九○六年,一九四四年過世,享年三十九歲,英年早逝。他的出生地為龍潭庄,因此常被誤認是龍潭人,但早期的龍潭庄含括現在的平鎮山子頂地區,鄧雨賢為平鎮人才是正確的說法。

望春風、雨夜花等作品 傳唱至今

鄧雨賢以《大稻埕行進曲》闖出名號,再陸續推出《望春風》、《月夜愁》、《老青春》、《跳舞時代》、《雨夜花》、《青春讚》、《春宵吟》、《滿面春風》、《碎心花》、《南風謠》、《四季紅》等歌曲,其中《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等作品,更是傳唱至今。

日本人當時推動皇民化,將鄧雨賢最膾炙人口的三首作品《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填上日文歌詞,愛國的鄧雨賢極為憤怒,怒辭工作後遷居新竹,在芎林國小任教,後因心肺疾病過世;二○一三年時,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還將發現的小行星以「鄧雨賢」命名,紀念他在台灣藝文、歌謠界的貢獻。

蔣絜安表示,文化紀念公園將規劃設置鄧雨賢雕像,並以音樂呈現,《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被合稱為「四月望雨」,也會以文學地景的方式呈現。目前在客家文化館也有鄧雨賢館,收藏他生前的文物,去年整修後,五月底將重新開放;市府也規劃在龍潭行政園區設立鄧雨賢影音圖書館,預計明年完工。未來,文化紀念公園也將設在台三線附近,透過三個點的近距離連結,提供探訪、懷念鄧雨賢故事的民眾一日遊。

蔣絜安表示,鄧雨賢留學日本,卻以閩南語創作,不能用母語創作,這是客家人的困境和悲哀;但客家人仍以他為榮,他是時代傳奇人物,更是台灣歌謠之父。

市議員黃敬平表示,鄧雨賢出生於平鎮山子頂地區,但鄧雨賢館、影音圖書館都在龍潭,讓平鎮客家鄉親覺得未受重視,建議市府在山子頂地區設置文化紀念公園,讓民眾加深鄧雨賢是在平鎮出生的正確知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