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國家無形資產的「大目降十八嬈」漢族不肯入境隨俗,卻抬出民俗宗教的媽祖與藝陣,以漢族父系社會假道學的征服姿態,羞辱平埔族母系社會的性自主習俗-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新化八堡七廟包括護安宮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新化八堡七廟包括護安宮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新化八堡七廟包括護安宮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新化八堡七廟包括護安宮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新化八堡七廟包括護安宮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新化八堡七廟包括護安宮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新化八堡七廟包括護安宮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新化八堡七廟包括護安宮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新化八堡七廟包括護安宮

早期普度曾拚場 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
台南市新化區「八堡七廟」聯合舉辦中元普度。(記者劉婉君攝)
早期普度曾拚場 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MqYhBE
2024/08/29 15:57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農曆7月,台南市新化區「八堡七廟」聯合舉辦中元普度,已有百年歷史,早期各廟之間還會以供品「拚場」。7間宮廟今(29)日在新化朝天宮前聯合普度,並計畫申請列入文化資產。
新化八堡七廟包括護安宮、朝天宮、北極殿、太子廟、觀音廳、武安宮與清水寺,除了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日共同舉辦「大目降十八嬈」之外,中元節也會聯合普度,今天下午7間宮廟分別準備香案、供品,於朝天宮前一同普度,許多信眾也到場一起參加。
新化朝天宮主委許滄淵表示,早期7廟聯合普度,各廟之間會以供品互相拚場,例如擺放供品的容器從臉盆變成水桶,50多年前還曾出現「摔桶」(稻穀脫殻用的大木桶),甚至透過豬隻、青蛙等牲禮,暗諷某人愛吹牛或逢迎拍馬,直到他上任後,請大家停止拚場,以維持彼此的和諧。
許滄淵說,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的歷史已超過百年,是在地珍貴的文化,將向文化局爭取登錄為文化資產,讓傳統可以一直傳承下去。早期普度曾拚場 台南新化「八堡七廟」聯合普度爭列文資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MqYhBE
-------------
朝天宮(臺南市新化區八堡七廟轄區)
「大目降十八嬈」傳說大穆降原為八卦蜘蛛穴地,每年年初婦女受影響放蕩不務家事,經媽祖明示,由諸神佛以聖火破蜘蛛網,使婦女得以平順,隨著經濟發展,逐年增加各種遊行,每至深夜始息,為地方三年一次之盛事,活動有繞境、七星八卦穴夜祭……等。朝天宮-大目降民俗活動-十八嬈(大演) - 大演 - 新化區 - 台南祀 百平安 Tainan 400 Religious Tour https://bit.ly/3TapOe9
---------------
台南新化十八嬈夜祭登場 炮炸特製大蜘蛛消災祈福
新化大目降十八嬈夜祭,以吊車將特製大蜘蛛吊在半空中,在神轎及陣頭祈福後,炮炸蜘蛛精。(記者劉婉君攝)
台南新化十八嬈夜祭登場 炮炸特製大蜘蛛消災祈福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m7dOI
2024/02/26 00:33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南市市定民俗新化「大目降十八嬈」今(25)日登場,上午文武陣頭遶境新化區八堡七廟轄內,下午藝陣表演,晚上在新化中正路與中山路口,吊起特製的大蜘蛛,炮炸蜘蛛象徵消災祈福。
遶境隊伍今天上午從新化朝天宮出發,沿途都有民眾擺設香案迎接,下午文武陣頭在夜祭地點演出,也吸引大批民眾圍觀,十分熱鬧。
晚上7點重頭戲夜祭登場,現場出動吊車將特製的大蜘蛛吊到高空,蜘蛛腳上綁上鞭炮,在神轎及陣頭祈福後,隨後點燃鞭炮,現場炮聲隆隆,活動達到最高潮。
新化朝天宮表示,大目降十八嬈迄今已有超過百年歷史,是地方傳統信仰的年度盛事,今年有包括台南大天后宮、安定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新化七廟等十多間廟宇神轎及陣頭參加,活動圓滿落幕。
新化昔稱「大目降」,地方有「八卦蜘蛛穴」及七星墜地的傳說,今中正路與中山路口即是八卦中心,「七星」則指包括武安宮、北極殿、護安宮、太子廟、觀音廟、清水寺和朝天宮等七座廟宇。相傳曾有蜘蛛精作亂,導致婦女不做家事,放蕩形骸,居民求助七廟神明出巡遶境祈安,於農曆正月十八日利用夜晚,藉助神威,清除蜘蛛絲後,婦女恢復正常,之後即為「十八嬈」
台南新化十八嬈夜祭登場 炮炸特製大蜘蛛消災祈福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m7dOI
---------------
臺南市新化區在古時稱為「大目降」,是西拉雅語Tavocan音譯,意為「山林之地」。
原為平埔族聚落,但早在明鄭時期就已有漢民來此屯墾,所以「台灣縣志」中,於清康熙年間便已經有「大目降庄」的記載。
不過,傳說當初先民來此開墾時,隨行的風水師就曾說此地乃位於「八卦蜘蛛穴」上,而此穴中心正好在之前的「三角湧仔」,也就是現今中正路與中山路交叉路口,向四面八方呈輻射狀延伸八條道路出去,分別通往臺南、關廟、玉井、新市,以及大灣、唪口、虎頭埤、礁坑,剛好構成一幅八卦蜘蛛網的圖形,風水師雖說此乃是吉穴,但穴中會有隻蜘蛛精出來作亂。
因此,風水師便指示先民在此地七處興建廟宇,構成「七星墜地」之勢,以鎮壓蜘蛛精。
於是,先民分別興建了以天上聖母為主的「朝天宮」,還有以觀音菩薩為主的「觀音亭」,以及以玄天上帝為主的「北極殿」(今上帝廟)、以三太子為主的「太子宮」、以清水祖師為主的「清水寺」、以武安尊王張巡為主的「武安宮」、以護國尊王謝安為主的「護安宮」,共同組成了「降內七廟」,合力鎮守新化地區的安全,使蜘蛛精一直被鎮壓在穴中無法出來作亂。
但不幸到了清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二年)五月十一日,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六的「台南大地震」,造成當時台南及嘉義地區至少造成一千七百人死亡,超過八千七百三十五間房屋全倒,「降內七廟」也因此嚴重受損,因而導致蜘蛛精趁機出來作亂,使整個新化地區的婦女如同中邪一般,不但不操持家務,還放蕩形駭,浪漫不羈,尤其是農曆新年過後,更是行為怪異,不受控制,所以在束手無策之下,只好求助於「朝天宮」的天上聖母。
於是,媽祖顯靈指示,在「降內七廟」還沒修復之前,要解決此問題,必須由祂集結觀音媽、玄天上帝、三太子、清水祖師、武安尊王、護國尊王等「七星眾神」遶境巡庄,再配合信眾們手持火把,隨神轎隊伍助陣,才能齊心滅除蜘蛛精。
因此,就在元宵節過後的農曆正月十八日,利用夜晚時間,所有人集結在「朝天宮」,點燃俗稱「擔仔火」的煤油燈,以三太子打頭陣,媽祖娘娘押後,眾人手持火把,隨著七神隊伍,一同繞街遊行,藉由眾神的神威,以及鑼鼓喧天和火把的烈焰,共同合力清除蜘蛛絲,驅趕蜘蛛精回到蜘蛛穴中。
此法果然使當地婦女恢復正常,後來新化居民便依循此例,在每年農曆元月十八日晚間,擧行「十八嬈」遊行,迎請「降內七廟」眾神一同遶境,逐漸形成新化當地的習俗,現更成為台南市定的民俗活動。
十八嬈:新化降內七廟 - 浪人齋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4g5qwmY
------------------------------
新化降內遊蹤:南圳綠堤尋訪八保七廟~~ https://bit.ly/473dsdJ
從久以前就來想來新化一遊,尤其是那條洋樓街屋外觀精美程度幾可媲美大溪老街建築群的新化老街,日治時期的街役場、武德殿也有完整保留下來,還有那片成功轉型觀光用途的日式宿舍群,光這樣就已很值得一遊,還有降內七廟的故事,更讓新化增添不少傳奇色彩~~
搭乘綠17來到新化,原來新化也有轉運站 !! 現在台南公車運輸基礎建設做得很好嘛~~完全巔覆念大學時的印象 @_@ 裡邊關於新化的介紹直接用圖示,一看就知武德殿、街役場、老街堪稱新化觀光三本柱,至於那個水果圖案也很有意思,新化三寶的鳳梨、竹筍、地瓜全都在上邊耶 !! 就看什麼時候會將胡麻、 橄欖加進來,成為更知名的新化五寶 ^ ^ 較令人意外的是發現興南客運的名字 !! 現在公車展露在外的形象名稱都是大台南公車,還能見到這個大學時期超熟悉的名字,有些感動呢~~
新化舊稱大目降/大穆降/大木降(Tavacan),意思山林之地,相傳名稱來自原居此地的西拉雅族大目降社,荷治時期曾在此設立教堂、學校教導人民識字與接受基督信仰,後來為了方便管理,將人民遷往新港社,留下的土地售予漢人開墾,明鄭時期官兵在此駐守移墾並落地生根,使其逐漸發展成聚落,時稱感化里,後沿用平埔族名而稱做大目降庄,《康熙臺灣輿圖》已能見到大目降的名字,嘉慶12年(1807年)的《續修臺灣府志》記載大目降庄規模已成街市,進入日治時期改制成為臺南廳大目降支廳大目降區,大正九年(1920年)合併灣裡支廳、噍吧哖支廳升格新化郡,原本的大目降區因是郡治所在而變成新化街~~
轉運站左轉就會見到護安街,後南走沒多久就會遇到新化護安宮,一般遊客沒事不會來,因為對降內七廟身份與大目降十八嬈祭典感到興趣才想來此朝聖。護安宮算是今天走訪的諸多廟宇中人氣最旺的,廟前聚集許多攤販,顧客人潮熙攘,一群老人家坐在三川殿前發呆,廟貌雖新但仍保有咸豐年間的古香爐與石碑,不過這一切都比不上廟門石獅的風采,不像傳統石獅,猛一看還以為是獵豹 !!!
大目降庄早期因施行保甲制度而分成八保,大約是現在的武安里、東榮里、護國里、太平里、中央里、觀音里、竹林里、清水里,除了竹林里外,每個里內都有一座廟宇,分別是武安宮、上帝廟、護安宮、太子宮、朝天宮(後遷至太平里)、觀音亭、清水寺,即所謂的八保七廟(朝天宮為公廟,甚它六間為角頭廟),由於這八保所含區域約是新化市鎮中心,所以稱做降內,以與這之外被稱做降外的新化地區分別,故又稱降內七廟,相傳新化市中心是擁有八卦蜘蛛穴的絕佳地理,使得大目降庄成為地靈人傑的風水寶地,但因蜘蛛精會作怪,所以建了七座廟宇來鎮壓,同治元年(1862年)台南地震,震毀包含朝天宮在內的多間寺廟,導致蛛蛛精出來作怪,吐絲結網來擾亂地方,以致每逢春節過年後,當地婦女會開始出現難以管束的放蕩不羈行為,請示神明得到媽祖指示,需請出七間廟宇神明並由信徒手持火把繞境祈福,象徵將蜘網燒盡,後來婦女行為果然恢復正常,從此演變成正月十八舉辦活動,稱做十八嬲,雅稱十八嬈,當地從此流傳"盤籬笆,爬豬稠,沒嬈凍未條"的俗語~~
散步復興路,遇見姑姑的茶葉蛋,是很有名的美食店家嗎 ? 居然大排長龍,湊近看菜單,真的主打茶葉蛋,這麼受歡迎 ?? 茶葉蛋也能扛起一片天 !!! 看這樣子,不知要排多久,應該要早點來,只好放棄囉~~
繞道民生路,隨即就能見到新化上帝廟,又稱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廟內碑文記載嘉慶22年(1817)興建,《臺灣縣志》曾提到"在大目降莊.....上帝廟,偽時建",若其指的就是這間廟,代表明鄭時期就已存在,歷史相當悠久。原址位於對面的新化國中,因參與西來庵事件的蘇有志曾是管理者,所以在昭和11年(1936年)被日方藉故興建學校而拆廟並佔用一甲多的廟產土地,戰後由管理人楊木竹等人要求政府還地,經協調及訴訟爭取,最後政府以近五十萬元的價格買下土地的方式來結案,1972年在現址重建,廟名仍為上帝廟,不過神桌上的石香爐卻是寫著北極殿,與廟名不同步這點似乎有什麼玄機~~
新化國小外邊有兩座造型典雅的建築,其中之一是原奉安殿,建於昭和六年(1931年),原位於新化尋常小學校旁(現在的新化國中),後因興建文化中心拆除舊校舍而移位,再因文化中心改建成演藝廳而遷至現址,其功能是用來存放御真影(天皇夫婦合影照片)、教育敕語,因其是全台僅存的三座奉安殿之一,所以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至於與其相鄰的是校舍講堂小舞臺,同樣都在2004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中山路、中正路交會處的三角湧是新化最熱鬧的菁華地段,包含中正路新化老街及和平街武德殿在內的日式宿舍群是遊客們的最愛,這幅地圖除了那些地方還有降內七廟也納入其中,還有琳琅滿目的美食,大概是內容太擠,所以南圳綠堤被排除掉了 @_@
沿著民生路往北走,穿越中山路即是新化公會堂,建於1936年,因屬於郡級,又稱新化郡公會堂,戰後更名新化中山堂,先是做為新化國小及國中做為禮堂使用,國府來台後一度成為軍隊棲息場所,後來成為國民黨新化民眾服務站,主要做為會議空間,並在前方興建辦公室,後來民間文資保存觀念提升,2008年指定為歷史建築,耗資2500萬元整修,配合一旁新化區圖書館擴大空間,而在2018年啟用成為青少年圖書館~~
中正路往南過了和平街,也就是以新化武德殿為界的南方,基本上就已看不到遊客的身影,但這裡有座亦屬降內七廟之一的新化武安宮,很有一探的價值,新化區武安里的名稱因它而來,著名的西邊街、蘇家古厝、蘇有志故居、南圳綠堤、學仔巷都位於其中,重要性不言可喻~~
新化武安宮因廟中有座嘉慶24年(1719)的古香爐,所以後人便依此認為其為創建年份或是在此之前便已出現,不過依照《續修臺灣縣志》記載"張睢陽廟:在大穆降莊祁唐張巡,俗呼大使公。乾隆年間,張興宗倡修;嘉慶九年,歐黃鸝等複修",興建年代或許更早,主祀武安尊王(張巡)、文安尊王(許遠)、南霽雲,分別稱為大使、二使、三使,因此昔日廟名為大使公廟,連帶曾出現在廟前的埤塘也喚做大使公埤,有著武安王戴面具大戰虎神後卻無法取下的鄉野傳說,廟前空地亦曾是第一代新化牛墟遺址(當地流傳大目降牛墟,先喊先贏,可見其交易之熱絡與激烈),亦是新化市區與西拉雅文化最接近的廟宇,就算沒有暫時沒有大目降八保七廟頭銜的加持,光這幾點就很有一探的價值~~
武安宮供奉的武安尊王因其面容猙獰而衍伸出一段鄉土傳奇,據說早期東邊虎頭埤有虎神盤踞,經常危害村民,當時武安尊王為保民與其對戰,卻始終不勝,便向新化上帝廟的玄天上帝借了一副青面獠牙的面具法寶--玄天面,因其具有神奇法力可保戰無不勝,玄天上帝出借時吩咐若打勝後回廟前至少要過了大使公埤才能談話或說笑,不然面具會永遠取不下來~~
武安王戴上面具與虎神對決,果然獲勝並砍下一隻虎腳落於埤內,回程時忘了玄天上帝的警告便大聲笑出聲,導致面具無法取下,因此神像才會變成現今這段醜惡樣貌~~
供奉張巡的廟宇在北部多以三忠、雙忠,集順、集應為名,且是安溪人的守護神,神像多為清秀面容,南部則常見目露凶光、嘴露尖牙的猙獰外貌,典故或許來自《舊唐書‧張儀傳》所提到"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有關,後世以其為驅魔辟邪的神明,形象多為青面赤髮、面貌凶惡,但在新化武安宮則又多了一則與虎頭埤神明對戰的故事,背後原型很有可能是早年漢人與西拉雅族人爭奪生存空間的那段不能說的秘密往事~~
意外發現南圳綠堤 !! 是將流經新化市區的嘉南大圳南幹支線改造成綠境天地,即便是凜冽冬日也難掩其翠林綠意,伴著藍天綠樹漫步其間,真是很讚的悠閒散策 ^_^
圳道水流潺潺、路樹綠蔭蔽天,緊鄰水圳的步道規模不大,卻有一種想讓人一直走下去的fu,不只是高大挺直的小葉橄仁,還有燦然花開的九重葛,都將此地點綴成清新悠然的河畔小徑,為數不少的拱橋涼亭橫跨圳道,或走或停都OK,不論駐足賞景或是賞花追蝴蝶都是那麼地恬適自然,好似來到八堡圳綠色廊道迷你版,真想牽台腳踏車來此縱橫奔馳~~
回到南堤綠圳與中正路交會處,向北走途中發現筱庭杏仁豆腐冰,碗與店名相同的杏仁豆腐冰,再加個紅豆,菜端上桌後才知原來長這樣,整片豆腐直接覆藝在清冰上,第一次見到,竟是超乎預期的好吃,透著淡淡杏仁香味的豆腐滑嫩可口,配著清冰享用更能感受到其綿密口感,搭配紅豆又是一番不同風味,CP值很高呢~~巧遇的美食道也能如此令人難忘 ^ ^
能夠位於新化太平里太平街的廟,就只有里內最具代表性的角頭廟---新化太子宮,道光年間初建於西邊的皇帝堀,毀於同治元年(1862年)的地震,直到光緒七年(1881年)才在中協廟遺址重建,同時亦將中協廟原本祭拜的保生大帝奉祀廟中,1946年的新化地震將其震垮,隔年重建完工,1981再次重建,今次拜訪的八保七廟曾歷經多次修建,太子宮最具古廟采風,寬廣的廟埕讓人散步其間很有它心情平靜的fu~~
位於太子宮龍邊外側的倪公修築大埤碑記,立於雍正九年(1731年),不僅是整座廟最重要的文物,也是舊臺南縣時期年代最久遠的古碑,石碑上方有雙龍拱珠圖案,中央有一行大字,絕大部份都是倪公官銜,最後幾字才是重點,碑名亦是由此而來,內容記述雍正八年庄內大埤堤岸傾圮,溢流廣儲諸里,時任臺灣知府倪象愷動用帑金修築大埤,次年三月完工,成功杜絕旱澇、造福百姓,鄉民感念功德而立碑紀念,碑面久歷風霜,文字幾乎難以辨示,基座下方有簡介,大致可知其原先是位於太子宮舊址旁,1985年才遷來此處~~
新化朝天宮是降內七廟之首,身為八保公廟的地位非同一般,但因多次搬家而使廟貌古意不再,其與新化太子宮距離甚近,僅隔了一條中正路,初建於嘉慶12年(1807年),原址在下港(俗稱豬灶,位於信義街,鄰近廣儲東里),同治元年(1862)因地震毀損而在同治11年(1872)在新化老街中心地段重建,日治時期配合市街改正,幸得太子宮捐地而搬遷至現址,1946年的地震使得前殿毀損、僅存後殿,1972年修建,隔年竣工,遂成今貌~~
朝天宮有兩塊石碑,分別是同治12年(1873年)的《大穆降移建朝天宮碑記》、昭和二年(1927年)的《重修朝天宮碑記》,記錄其在清代與日治時期的遷建過程,內文都有提到新化朝天宮當時就已是八保公廟,前碑提到同治元年被震毀後沒立即重建的原因,與戴潮春事件有關;後碑則敘述因配合大正12年(1923年)的市街改正,而在大正15年(1926)遷至太子宮所提供的土地重建,昭和二年(1927年)完工,這方石碑或許是年代較近,裡邊有不少較為熟悉的名字,像是梁道、蘇光訓,甚至車路墘製糖所也來捧場 !! 完全沒想到,居然會在這兒看到仁德糖廠的名字 !!! 很有可能是善化糖廠新化線南接仁德糖廠埤子頭線,途中會經過新化民生路,因為這層關係,才會見到它的名字 ?
據說噍吧年事件發生時,總督府為了報復打算對新化屠庄,經由梁道及區長鍾天德向時任糖業試驗所所長金子昌太郎請託,請他向日軍求情,才逃過一劫,這個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如今又能在碑上見到他的名字,至少代表他與臺灣人的關係是相當和諧友善~~
從廟內文物來看,朝天宮被稱做大穆降媽祖,碑文亦使用大穆降,不知這是否新化廟宇傳統,應該要再多去幾間當地廟宇,如果能找到廟內文物是使用大目降的名字,那就很有意思啦~~
今天的新化老街之旅額外加碼降內七廟行程,逐一走訪期間,也慢慢了解新化市街發展歷程,七廟還剩下清水寺與觀音亭,先去逛逛大目降文化園區,再去探訪老街,途中再去拜訪清水祖師與觀音娘娘,希望接下來新化趴趴走能更加不一樣的體驗
新化降內遊蹤:南圳綠堤尋訪八保七廟~~ https://bit.ly/473dsdJ
-------------
新化朝天宮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https://bit.ly/3XxSzEt
地址: 臺南市新化區中正路534號
電話: 06-5989807 06-5982456
創立起始年: 1666
創立年代 (台灣寺廟概覽): 清朝年間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永曆20年(1666)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3月)
清朝年間 (林衡道,《台灣寺廟概覽》,台灣省文獻會,1978)
建立沿革:
朝天宮為新化街內八個里共有的「八保共有廟」,俗稱「媽祖宮」,其建廟年代說法有二,據《台南州祠廟名鑑》所載,朝天宮創立於清康熙丙午年(1666),隨鄭成功軍隊入台,定居於大目降,此由今日廟中正殿之天上聖母神像可證。而據《台灣寺廟概覽》記載,其建廟於嘉慶12年(1807),在昔日舊名「豬灶」附近建朝天宮媽祖廟。同治元年(1862)廟毀於大地震,後來「太子宮」信徒捐獻現今廟地,於日治大正15年(1926)乃遷建現址,至昭和2年(1927)遷建完成。民國35年(1946)因大地震前殿傾倒只剩後殿,直至民國61年(1972)眾議修建,民國63年(1974)竣工,舉行首例甲寅科落成祈安清醮。
傳說
1.「八卦蜘蛛穴」傳說
據傳早年新化為「八卦蜘蛛穴」之地理風水,蜘蛛精經常於夜間在當地作亂,後經朝天宮媽祖指點,請境內眾神遊街祈福,配合善男信女齊心協助,消除蜘蛛絲。
2.「七星墜地」傳說
新化境內街庄古時分為八堡,其信仰中心分別為護安宮、朝天宮、北極殿、太子廟、觀音廳、、武安宮與清水寺等,這七座宮廟被認為是「七星」,遂有「七星墜地格局」之說,相傳新化「七星墜地」是護衛大目降成為風調雨順、地靈人傑的福地。
3.寺廟重建時,廟內中庭雕刻的一座龍石堵,曾於龍喉湧出「龍喉水」供民眾乞飲,據傳喝了可治病、保平安。
民俗活動
1.新化十八嬈
新化舊稱大目降,新化街市中心有八個里,有八條道路從街心呈放射狀之交通路線,分別通往玉井、台南市、關廟、新市,以及附內的礁坑、大灣、唪口、大坑等地,此地形地貌據傳是風水師口中的「八卦蜘蛛穴」,八卦裡的蜘蛛精會定期作怪,造成地方上不安寧,為掃除地方禍害,遂請示神明,經朝天宮媽祖的指示,若要破解地靈上所引起的災厄,須於正月15日元宵節晚上,恭請坐落於境內七星位上的宮廟眾神巡境遊街,並請各部落庄頭頭助陣,由庄民手持火把、遶行境內大街小巷,方可消除蜘蛛精,保地方平安,於是境內居民便聽從神明指示,於農曆元月18日晚間舉行遶境活動,各廟陣頭及信眾踴躍參與,十分熱鬧,名為「十八嬈」。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推行,此項民俗活動才被日本政府禁止。戰後,直到1995年因地方文化逐漸受到重視,才又恢復舉辦,然活動時間已由晚間改為白天。後來2000年也舉辦過1次。這2次都因文建會的重視與經費挹注,活動內容更顯多元化,除傳統遶境之外,並結合普渡誦經、蒙山施食、虎頭埤放水燈、花車遊行等,時間也延長為三天。十八嬈活動定今已列為縣定民俗活動。
2.八卦橋活動
八卦橋之橋面呈八卦形,一邊懸掛代表12生肖及分別書寫著「消災」、「解危」、「驅邪」、「渡厄」、「押煞」、「合家」、「平安」等文字的旗幟,橋的中央豎立一座「火焰台」,並請出「火王星君」坐鎮,台上方張掛著一面八卦圖,台下兩旁點燃七星燈,信眾登橋後,再鑽過朝天宮天上聖母的神轎底,由道士驅邪祈福,即完成儀式。


豬八戒醜化蜘蛛精嬈:《大目降十八嬈傳奇》省思
2013/03/22
漢族侵佔平埔族領地,消滅人家的文化,更否認平埔族的存在。漢族不肯入境隨俗,卻抬出民俗宗教的媽祖與藝陣,以漢族父系社會假道學的征服姿態,羞辱平埔族母系社會的性自主習俗。這好比豬八戒侵入盤絲洞,不思自我檢點,反而指責蜘蛛精嬈(放蕩、偷情、嬲)。試問蜘蛛精住在盤絲洞裡,嬈不嬈干妳媽祖與豬八戒屁事!由此也可見,在台灣只有漢族征服者才握有詮釋權與話語權。
廟會的藝陣也能搬到布袋戲裡演出。讓我們可以從布袋戲表演,認識台灣全盤藝陣文化。台南市新化區原是西拉雅族大目降社社址,如今漢族每三年舉辦「新化大目降十八嬈祈福夜祭」。台語詩人陳建成根據這項民俗活動,編寫劇本《大目降十八嬈傳奇》,由王藝明掌中劇團演出七廟神明擊潰蜘蛛王的傳說故事。劇中媽祖顯靈,聯合七頂廟施展各式陣頭(乩童、武轎、舞獅、宋江陣對打、八家將出巡收妖等),也演出元宵節傳統節慶特色(街道牌樓場景、施放煙火、雜耍、提燈籠夜遊)。
《大目降十八嬈傳奇》劇情取自新化區漢族民間傳說。滿清末期,大目降形成「八卦蜘蛛穴」與「七星墜地」好風水。不料引來蜘蛛精盤據作怪,蠱惑婦女放蕩形骸。農曆正月十八情況最嚴重,婦女「嬈尬凍不住」。居民到朝天宮媽祖廟請示。媽祖指示,必須奉請座落於七星位上的宮廟眾神巡境遊街,才能化除危機。於是居民提前於正月十五元宵節晚間,開始舉行繞境祈安活動,直到十八日晚間結束。七廟神明聯合布陣作法,擊敗蜘蛛精,破解蠱咒。「十八嬈」或可詮釋為「壓制婦女正月十八的超嬈放蕩行為」。1937年日本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幾乎禁止一切民俗宗教活動。1995年新化區才恢復這種遶境活動。
簡文敏教授指出:「大目降十八嬈中所指『偷情、嬲』的行為,是女性追求性歡愉的性質。與目前台灣廟會,特別是農曆七月份祭祀好兄弟時,聘請歌舞團女性裸身助興不同。台灣廟會的性歡娛文化常具有原始性、全民性與反規範性的特質。其基本性質是將女性視為祭品的一部分,既娛神明也悅觀眾。與十八嬈所指女性能自主追求性歡樂而言,差異不言可喻。」
其實從文化人類學的文化接觸(cultural encounter)角度來觀察十八嬈,更可窺其堂奧。西拉雅族原是母系社會。漢族男系社會侵入後,壓制婦女性自主權。在漢族假道學眼中,原住民婦女行為乃是「嬈」。奇怪的是漢族平時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神明慶典時卻邀請辣妹大跳清涼鋼管秀。她們難道不更嬈?
「十八嬈」代表原住民婦女進行文化抗拒(cultural resistance),企圖恢復性自主權,遭到漢族打壓與撲滅。西拉雅族崇拜的阿立祖之靈力,終究不敵漢族的媽祖等神明,象徵著西拉雅族文化垂死掙扎失敗。這好比蜘蛛精住在自己的盤絲洞裡,無緣無故遭到豬八戒侵占與性騷擾、殺害,更被豬八戒醜化為嬈。後記:本文刊載於《台灣守護聯盟週刊》第期2013/3/21第62期第七頁。本文出自尚未出版的《廟簷下的沉思:台灣民俗宗教回顧與現況,前瞻》第二講第五節。也請指教《芭蕾舞魅影》http://www.ktw01.org/news_contentx.php?cid=1&eid=171
據傳,大目降的地理風水是屬「八卦蜘蛛穴」,引來蜘蛛精的盤據和作怪,蠱惑地方婦女行為放蕩不檢。每到元月十八日,婦女會放浪冶遊(俗稱「嬈」),經追查得知是蜘蛛精作祟,於是地方七大廟宇神明聯合布陣作法,派出乩童轎班、獅陣、宋江陣、八家將等各式陣頭攻打蜘蛛精,當地婦女才得以恢復正常,地方回歸太平。
王藝明表示,「大目降大八嬈」已列入國家無形文化資產,經過七個多月的鄉里調查,由擔任劇本創作和藝術總監的台語詩人陳建成,將民間 傳說編寫成劇本。這是繼《決戰西拉雅》之後,原班人馬再度合作打造新戲,是百分之百原創劇本、原創音樂,木偶也是原創造型。
在布景上,從元宵節傳統街道牌樓場景、施放焰火、雜耍、提燈籠夜遊節慶特色;以及廟宇乩童轎班遶境巡查、舞獅陣頭、宋江陣對打表演、八家將出巡收妖等橋段,令人耳目一新。
王藝明強調,《大目降十八嬈傳奇》目標是發揚傳統演藝和台南藝陣文化,將朝「觀光定目劇」的發展方向構思,劇情設計相當緊湊,對白更簡潔幽默,希望將來有助於在地觀光的行銷。
原住民族裡女權為大的文化,仍在某些部落以其他形式存留。
台南新化曾是西拉雅族的大目降部落。在這裡,每年元宵節仍會舉辦「十八姚」(「姚」為閩南語「囂張」之意);在「十八姚」這天的節日上,女人可以盡其所能地瘋狂玩樂,誇張到這裡有句話笑說,十八姚當天:「爬籬笆、撞豬寮,查某凍未條(女人受不了)。」
重現「查某暝」時,很多阿嬤還笑說:「你們表演得太含蓄,人家我們以前玩得更瘋咧!」
列入國家無形資產的「大目降十八嬈」漢族不肯入境隨俗,卻抬出民俗宗教的媽祖與藝陣,以漢族父系社會假道學的征服姿態,羞辱平埔族母系社會的性自主習俗-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https://bit.ly/3X2TyuQ


列入國家無形資產的「大目降十八嬈」漢族不肯入境隨俗,卻抬出民俗宗教的媽祖與藝陣,以漢族父系社會假道學的征服姿態,羞辱平埔族母系社會的性自主習俗-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