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
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 https://bit.ly/3MlSRrg
類 別古蹟
種 類縣(市)定古蹟
公告日期2014-01-21
名稱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
縣市區域嘉義縣
地址圳頭段194-914地號
所屬主管機關嘉義縣政府
來源單位文化資產局
來源網址來源網址
約1681至1735年間(清康熙年至雍正年間),因人口壓力造成閩、粵地區人民遷移來臺,隨著漢人來臺日增,清朝的統治逐漸跟不上漢人開拓之勢,漢人侵占番地,越界開墾,導致漢番之間的衝突時有所聞。
梅山地區在先民開墾之前,原住民就在此處生活,後來隨著漢人的開墾,原住民才漸往深山發展,不過也因此衍發出許多漢番間的紛爭。所以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就設有民番界碑,來重申「以大山脊分水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番」的舊令,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用以區別民番界限,來杜絕漢番越界引起紛爭。本界碑之界址效力範圍包括雲林縣古坑鄉古坑村至嘉義縣梅山鄉
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 https://bit.ly/3MlSRrg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立於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由諸羅縣笨港縣丞李倓給示,藉此杜絕漢人與原住民之間的衝突與紛爭。此碑共109字,可作為臺灣清治時期漢人開墾的歷史佐證。2014年1月21日經嘉義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公告為縣定古蹟。
據碑文內容,界址的效力範圍涵蓋當時的大湖、頂寮、三渡水、蟾蜍嶺、奇里岸、庵古坑等地,今日約為雲林縣古坑鄉古坑村至嘉義縣梅山鄉圳南村、太平村一帶。以大山脊分水為界,山前歸漢人管轄,山後則屬原住民的活動範圍。
碑碣原文
諸羅分縣李 准
本縣正堂陶 關移奉
本府正堂鄒 憲票遵卽檢查 前縣徐 勘詳
原案大湖頂寮三渡水蟾蜍嶺奇里岸庵古坑等
處以大山脊分水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番請豎
界碑區別民番界限等因准此合行豎立碑界以
杜匠民越界私墾須至界碑者
乾隆參拾參年參月   日立
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g4nAHi
-------------------
公告資料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4fVYiLr
類別古蹟 級別縣(市)定古蹟 種類碑碣
歷史沿革約1681至1735年間(清康熙年至雍正年間),因人口壓力造成閩、粵地區人民遷移來臺,隨著漢人來臺日增,清朝的統治逐漸跟不上漢人開拓之勢,漢人侵占番地,越界開墾,導致漢番之間的衝突時有所聞
梅山地區在先民開墾之前,原住民就在此處生活,後來隨著漢人的開墾,原住民才漸往深山發展,不過也因此衍發出許多漢番間的紛爭。所以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就設有民番界碑,來重申「以大山脊分水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番」的舊令,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用以區別民番界限,來杜絕漢番越界引起紛爭。本界碑之界址效力範圍包括雲林縣古坑鄉古坑村至嘉義縣梅山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嘉義縣縣定古蹟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結案報告
公告
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14-01-21府授文資字第1030002735號
公告公文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公告」2014.01.21.pdf
評定基準1.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理由臺灣自鄭氏時期以來,漢人渡海來台開墾人數遽增,致原住民生活空間縮減,雙方屢生紛爭,為規範原住民與漢人間之人物事權,常劃設界線已避免糾紛。本界碑立於清乾隆33年,界址效力範圍包含大湖、頂寮、三渡水、蟾蜍嶺、奇里岸、庵古坑等地(即現今雲林縣古坑鄉古坑村至嘉義縣梅山鄉圳南村、太平村一帶),以大山脊分水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番。因本碑見證清領初期開發歷史,且僅剩本碑仍立於原址,經本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因本界碑具稀少性與具歷史意義,因此指定為縣定古蹟
法令依據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
2、「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3、4條。
所屬主管機關嘉義縣政府
現況地址
縣市行政區地址
嘉義縣
梅山鄉
圳頭段194-914地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嘉義縣政府
聯絡單位: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聯絡電話:05-3628123*310
聯絡地址:嘉義縣太保市太子大道158號
地籍資料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地籍圖」2013.10.28.pdf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嘉義縣 - 梅山鄉 - 圳頭段 - 194-914公有非都市區山坡地保育區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嘉義縣梅山鄉圳頭段194-914地號內部份土地
所有權屬
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公有
中華民國
建築所有人公有
中華民國
管理人/使用人
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嘉義辦事處
使用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嘉義辦事處
外觀特徵石碑材料為當地取材之原石,材質為砂岩,碑碣本體之原石高度約350公分,碑碣範圍 約80公分乘以160公分之矩形,可見人工打鑿、研磨痕跡,此矩形範圍中刻有碑文共109字,「諸羅分縣李 准 本縣正堂陶 關移奉 本府正堂鄒 憲票遵即檢查 前縣徐 勘詳 原案 大湖頂藔三渡水蟾蜍嶺奇里岸庵古坑等 處以大山脊分水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番請竪 界碑區別民番界限等因准此合行竪立碑界以 杜匠民越界私墾須至界碑者 乾隆參拾參年參月 日立」每字高度約 7 公分。
使用情形閒置
現  狀現況碑體及碑文皆有苔蘚、地衣、黴菌及植栽危害等自然現象劣化狀況,並於碑體原石上碑文四周有較多蝕孔現象,除上述自然劣化現象外,並無發現如裂縫或破損等較嚴重之損壞。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 碑碣表面所有植栽危害清除復原
2. 依碑碣所在範圍內及步道四周環境除草整理
參觀類型完全開放參觀
是否收費否
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4fVYiLr


奇!嘉縣梅山百年老宅門板浮現「老人臉」 安靖村長提議保存 安靖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嘉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一處百年老宅門板,木節紋理經光影折射宛如浮出一張老人臉。(記者王善嬿攝)
奇!嘉縣梅山百年老宅門板浮現「老人臉」 安靖村長提議保存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dWAll8
2024/08/28 18:29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一處楊姓家族百年三合院,正房門板的木節紋理宛如一張老人臉,成為當地鄉野奇談;該屋保有彩繪壁畫、傳統木榫工藝,然而楊姓子孫移居外地,房屋腐壞嚴重,安靖村長黃坤水將向楊家子孫及嘉義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提議保存,希望爭取資源整修,打造社區新景點。
年逾6旬的黃坤水表示,該間老宅距今100餘年,因門板下方一處木節紋理經光線折射,遠看宛如浮出一張老人臉,從小聽村內耆老所言,此門板呈現額頭突出、緊皺眉頭、高挺鼻樑及嘴唇等「人臉」紋路,貌似楊家祖先。
黃坤水表示,楊家原還有一名第4代子孫住在老宅旁鐵皮屋,近幾年過世,老宅沒人住,缺乏管理維護,嚴重傾頹腐壞。
前安靖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羅清洲說,門板老宅何時出現「人臉」已不可考,曾問過楊家子孫都說不像,純粹是木紋在光影折射下被人們想像而成,數年前經媒體披露,還曾吸引遊覽車載客造訪參觀,該座百年老宅牆壁留有已褪色彩繪壁畫,屋簷採傳統木造榫接,百年前能建造如此規模建築,家族興旺可見一斑。
黃坤水說,安靖村包含南靖寮、樟普寮、詔安寮、錦湖腳、水井仔等五大聚落,除了村內百年古梅、安靖步道等景點,詔安寮百年老宅若能保存,可增添村莊觀光亮點。
奇!嘉縣梅山百年老宅門板浮現「老人臉」 安靖村長提議保存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dWAll8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安靖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諸羅縣笨港縣丞李倓所頒布的告示〈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
諸羅分縣李    准本縣正堂陶關移:『奉本府正堂鄒憲票,遵卽檢查前縣徐勘詳原案,大湖頂寮、三渡水、蟾蜍嶺、奇里岸、庵古坑等處,以大山脊分水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番,請豎界碑區別民番界限    等因。准此合行豎立碑界,以杜匠民越界私墾。須至界碑者。    乾隆参拾参年参月    日立。
此碑用以區別漢、「番」界限,於今嘉義縣梅山鄉太坪村山林之中;另一片則在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福華宮。為現存最早有笨港縣丞題字之石碑。笨港縣丞所遺留的石碑(一) 〈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 - 新港奉天宮世界媽祖文化研究暨文獻中心 | Facebook https://bit.ly/3X6wN90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庵古坑民番界碑
濁水溪文化記憶庫|庵古坑民番界碑 https://bit.ly/3MmHxLB
時間分期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庵古坑民番界碑位於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福華宮前。圖中可見外觀為三塊石碑,原置在龜仔頭竹林中,在華山村文史工作者蔡顯勇的協助下,將三塊石碑拼合並放置於現址。因早年缺乏妥善維護和人為的破壞,故碑體已風化且碑文無法閱讀。
臺灣納入清朝版圖後,來臺者多,原有住民受到侵擾,時而發生許多摩擦,為使漢民不再發生糾紛,自清康熙61年(1722)起,清朝政府採漢番隔離政策,官府於入山的重要路口,以立碑、立界方式來規範漢人生活區域,嚴禁漢人超越其區域。古坑地區共有三座民番界碑,分別是庵古坑口、麻園山腳、小尖山腳,目前僅尋有位於庵古坑口的庵古坑碑被安置,另二塊石碑仍遍尋不著。除了庵古坑民番界碑仍保留外,位於嘉義縣梅山鄉太平村的太平山也置有梅仔坑民番界碑(梅仔坑民番界碑整體較之完整,立於清乾隆33年〔1768〕,其碑碣由國家圖書館命名為「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兩碑碑文相同,碑文明確提及在大湖、頂寮、三渡水、蟾蜍嶺、奇里岸、庵古坑這塊區域,以大尖山為界,漢人與原住民均不得越過此山,漢人也不得私自開墾。惟,儘管清朝政府嚴格將漢民區分開來,但漢人仍不顧官方禁令,持續越過番界向東推進,不時發生摩擦及殺戮。濁水溪文化記憶庫|庵古坑民番界碑 https://bit.ly/3MmHxLB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本件碑記係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諸羅縣笨港縣丞李倓所頒布的告示,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用以區別漢、「番」界限。本碑以巨石雕鑿,立於今嘉義縣梅山鄉太坪村山林之中,正是見證昔日漢人與原住民分界的最佳史料。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 https://bit.ly/3T8LDe3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相同年代,不同命運:記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大湖底─『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新雲林縣采訪錄》暨 《文化烽報》|痞客邦 https://bit.ly/3AHRr88
    現今被人們所發先斷成三截的『民蕃地界碑』,雖然後來所幸為地方上有心研究的人們所發現,得以保留下來;並將此已經斷成三截的石碑捐獻給了華山村的『福華宮』廟方;但是正因為過去人們不知是為古物﹝約有二百四十一年歷史﹞,甚至將古碑分裂為三段做為石材建築。
    在歷經人為破壞,乃至於風雨時光摧殘之下,當時早期所刻在石材上的文字,已然有部份風化而看不甚清楚的。然而大家所更企盼的是,希望政府文化相關單位能更重視這雲林古碑之寶。
    至於有關於古坑鄉華山村此塊殘破不堪的『民蕃地界碑』,於國家圖書館,關於「臺灣記憶」中有關『臺灣碑碣拓片』有加以收錄。因為另有ㄧ面位於現今嘉義縣梅山鄉太平村坪路162甲公路11公里550公尺處,上坡第32彎道標示牌左轉750公尺處的竹林內。
    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當時諸羅縣笨港縣丞李倓﹝ㄊㄢˊ﹞所給示,當時國家圖書館並不知曉雲林縣古坑鄉也有ㄧ面;只曉得梅山鄉太平村有ㄧ面石碑碣,縱140公分、橫80公分,原碑無題,石高172公分。國圖將其取命名為『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
    碑碣原文為「諸羅分縣李    准本縣正堂陶關移:『奉本府正堂鄒憲票,遵卽檢查前縣徐勘詳原案,大湖頂寮、三渡水、蟾蜍嶺、奇里岸、庵古坑等處,以大山脊分水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番,請豎界碑區別民番界限    等因。准此合行豎立碑界,以杜匠民越界私墾。須至界碑者。    乾隆参拾参年参月    日立。』
    相關論述參見清代陳文達《臺灣縣志》「嘉義梅山乾隆民番界碑」,載於臺灣文獻第三十七卷第三期﹝民國75年9月﹞。
 然而想要問的是,當嘉義縣政府早於民國七十幾年便積極整理地方文物、古蹟之時,而雲林縣現今之『民番地界碑』卻是如此處境;更誇張的的事情是,時至今日所謂的擴大內需方案,用在雲林縣者,竟然爲了年底選舉考量,中央限制祇能申請『看得見的建設』,甚至於2006年指定為歷史建築之斗六市中山路『斗六郡守官邸─警察宿舍群』至今仍不整修,卻將無意義的經費,用在虎尾郡守官邸地面的水泥鋪面,雖然比這本人是現今住在虎尾,但那又如何?古坑鄉中山路的古坑鄉公所附近的ㄧ棟木造日式鄉長官邸,至今任其倒塌。
    不是只有一個鄉鎮好就好,要20鄉鎮市都各具特色;更不是塗脂抹粉似地東施效顰,那又有何用呢!
    華山村的石碑,根據其內文,應加以更正為『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界碑』。然而去看雲林縣政府的『訪客留言版』,關於此主題的留言,文化處卻置之不理。除此之外,當民間文史團體ㄧ再要求文化處將歷年的出版品,不要只會浪費人民納稅血汗錢,拿去作公關書,然後自家鄉鎮市圖書館不但嫌麻煩之外,外縣市圖書館還不見得要。
    希望能標價,像宜蘭縣、台北市、台北縣、苗栗縣、台南縣、高雄縣、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金門縣等一般,反正出版品賣出的錢,議會監督之下,也只能專款專用於文化處與教育處。這也難怪,無怪乎最近又被媒體和民眾批說,雲林縣政府對教育不重視。
《相同年代,不同命運:記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大湖底─『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新雲林縣采訪錄》暨 《文化烽報》|痞客邦 https://bit.ly/3AHRr88


楊南壽在日治時期擔任「保正」,相當於現在的村長,正房大廳保存完整的壁畫,不難想像楊家早年風光;安靖為鄉內較早開發的村落,清代屬原住民居住的「番地」,隨著漢人移墾與詔安客家族群遷入,原住民族漸往深山發展,當地現存「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界碑」見證這段文史。鄉野奇談!百年古宅門板 浮現老翁臉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e2eYPm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古道今昔-探訪嘉義縣梅山.竹崎.詔安鄉-秀珍的美食.旅遊.藝文天地|痞客邦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嘉義安靖古道-茵茵weity的部落格|痞客邦


昭和三年五月二十日詔安寮之搜查隊照片,可見當時警察脫下制服後吃飯的輕鬆樣貌,其拍攝背景為梅山詔安寮之倒孔山溪溪谷附近。日治時期,為了協助政策的實行,日本政府在台灣建立了警察制度,當時的警察
詔安寮之搜查隊照片 - 藏品資料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https://bit.ly/3Xj0YeG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鄉野奇談!百年古宅門板 浮現老翁臉 安靖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一間130年三合院楊氏古宅正房右側門板,在未經人工雕琢下,浮現一張神似老人的臉。(記者曾迺強攝)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一間130年三合院楊氏古宅正房右側門板,在未經人工雕琢下,浮現一張神似老人的臉。(記者曾迺強攝)
2018/04/22 06:00
〔記者曾迺強/梅山報導〕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古宅,三合院正房右側門板,未經人工雕琢,浮現一張神似老人的臉,安靖村長羅清洲及村民咸認木材節眼處,與建造房子的先祖楊南壽的臉部特徵,如額頭突出、眼睛緊閉、鼻梁高挺與木頭紋路形成的鬍鬚等相似,成為鄉野奇談。
村民認為神似楊家先祖
羅清洲說,屋子位在鄉道嘉115線5.5公里處,百餘年前建造後,歷經中國清代光緒及宣統、日治大正及昭和、民國時期迄今,結構完整,只是門板何時浮現老翁像,已不可考,古厝現有一名第四代子孫獨居,其餘子孫開枝散葉。
竹藝師、當地耆老劉明智表示,楊南壽在日治時期擔任「保正」,相當於現在的村長,正房大廳保存完整的壁畫,不難想像楊家早年風光;安靖為鄉內較早開發的村落,清代屬原住民居住的「番地」,隨著漢人移墾與詔安客家族群遷入,原住民族漸往深山發展,當地現存「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界碑」見證這段文史。鄉野奇談!百年古宅門板 浮現老翁臉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e2eYPm


1.安靖村地理位置:本村位於梅山鄉中央部分淺山區的最南端,北接半天村,東鄰太平村,南接竹崎鄉,西鄰大南村。 安靖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沿革: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屬於嘉義知縣「打貓東頂堡」。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官方行政權力到達,本村屬「南勢坑區」;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年),日本統治台灣,本村納入大草埔庄南靖寮。民國九年(西元1920年),梅仔坑區改設小梅庄,本村屬大草埔第三保;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十月,台灣光復,改名為安靖村迄今。
3.人口及面積:人口約1100人,面積4.02平方公里。
4.包含聚落及小地名:本村包含南靖寮、樟普寮、詔安寮、錦湖腳、水井仔等五個聚落;及柿仔寮、湖底、坑仔坪等三個散居部落;另有小地名水波林一處。
5.人文特色:安靖國小、漳武宮、真武宮、百年古梅、古厝及老龍眼樹等。已故的書法家吳萬哲先生為安靖村人,其子也是書法家的吳朝熙先生克紹其裘,今仍定居在本村柿子寮故居。
6.產業特色:檳榔為主、蘭花及龍眼等。
7.觀光景點:位於樟普寮的百年古梅遠近馳名,老龍眼樹也有不少,三合院古厝有多處,安靖古道適合登山健行。
(資料引用梅山文教基金會梅山地名誌一書)   +++ 社區通各社區網站-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社區 +++


詔安慈惠堂
地址: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紹安寮32之3號
電話: 05-2624364詔安慈惠堂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https://bit.ly/3yMtHiH
主祀神明: 王母娘娘
陪祀神明: 安靖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紫微大仙
孚佑帝君
創立起始年: 1972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民國98年(2009)(雷家驥,《嘉義縣志‧卷九‧宗教志》,嘉義縣政府,2012 )
建立沿革:
詔安慈惠堂沿革
民國四十九年(1960),本地居民官連振、官良輝堂兄弟聞知花蓮慈惠堂金母聖靈,所以特請金母降靈保佑,三年之中,風雨無阻,未曾間斷。至五十二年(1963)底,其堂姊始將由總堂乞得之令符,呈獻案堂奉祀。越三年,獲悉「竹崎慈惠堂」每年均組朝聖團返花蓮總堂進香,乃召集族親多人,參加進香行列,當即叩請令旗,暫奉於祖寮山場工寮中,以金母神威遠播,雲嘉地區聞風前來祈示迷津者與日俱增,方續往總堂求乞金身,於民國六十一年(1972)三月十八日返鄉安座奉祀,正式成立「詔安慈惠堂」,信眾公推官連振為首任堂主,官良輝為副堂主,自是香火愈盛,信眾愈增,鑑於堂屋狹小,經眾善信與契子女決議,重建新廟堂,俾利善信朝拜,官家親族乃毅然遷出祖宅,奉獻為建堂用地,眾信徒亦傾心捐緣,終於六十七年(1978)落成,擇吉於四月十日奉金母聖尊入火安座。
簡介與相關圖片:
詔安慈惠堂外觀
詔安慈惠堂三川
詔安慈惠堂正殿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詔安慈惠堂主祀神明
詔安慈惠堂配祀神明
詔安慈惠堂配祀神明 (2)
祭祀活動:
農曆七月十八日:恭祝「瑤池金母」聖壽無疆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慈惠堂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人
負責人: 官良輝
詔安慈惠堂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https://bit.ly/3yMtHiH


詔安寮為當地村落之一,以其先民祖籍大陸福建詔安命名,詔安寮真武廟的廟產相當龐大,為避免遭私人佔用,就在錦湖山古道的岩石上直接刻碑文,記載廟產「詔安寮公山」範圍。
這塊巨石長滿青苔,碑文多已模糊不清,地方人士早將碑文拓印,重新刻在安靖真武廟牆上,昔日詔安寮公山的山林美景,如今開闢休閒步道,沿途的「詔安界碑」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
梅山鄉安靖村錦湖山古道上,這塊巨石上面刻著「詔安界碑」錦湖山步道 詔安界碑當道 https://bit.ly/3T4OUek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有一粒大石頭為詔安寮廟產界址石,石頭頂部刻有「詔安寮莊石公山」及此石沿革資料,「此石係清光緒12年(西元1887年)時期所立...........」,增添了此條古道的古蹟文化與歷史價值。照相後續上。
安靖古道 https://bit.ly/4dFE6vI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安靖古道20210508 - 健行筆記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安靖古道 - 健行筆記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安靖古道 - 健行筆記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詔安寮(詔安客家人)有間130年歷史的楊氏

舊警察宿舍 將變身詔安客家講古屋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二崙鄉是目前台灣詔安客家古厝保存最完善的鄉鎮,鄉內的來惠社區是相當有特色的詔安客庄,社區內還保留有百年詔安古厝回頭屋
詔安客家文化真心色 古厝巡禮飲食紀錄齊登場 https://bit.ly/3ySHqV7


老照片交流─回憶時光歷史的故事屋 | 大溪 詔安客 江夏堂 | Facebook


詔安客家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