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不興—臺灣民間信仰對水難的因應
金長和講堂/后來其蘇媽祖婆眼下的新竹事系列講座第39場 波瀾不興—臺灣民間信仰對水難的因應
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位於長和宮後棟三樓,2020年7月開幕,館內設「長和宮史話」及「新樂軒風華」兩大展區,展出建廟以來重要文物近百件。除文物展示及典藏之外,每月最後一周舉辦金長和講堂,以館藏及竹塹的歷史文化為核心,聘請相關領域研究專長講師演講。
5月開始以信仰為核心安排4場講座,這個月進入系列的第三場。依慣例仍然於月底的最後一個周六早上舉辦。活動訊息如下,歡迎報名參加。
一、講題:波瀾不興—臺灣民間信仰對水難的因應
二、時間:113年7月27日(六)上午10:00-12:00
三、地點: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9樓演講廳(暫定,視場地許可與報名狀況調整)
四、人數上限 :100人(暫定,超額部分由主辦方篩選通知)
五、講師:林培雅 老師
六、講師簡介:
現任國立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林老師的研究主題在於台灣民間信仰、民俗文化、無形文化資產與民間文學等。著作頗多,出版品計有《慶讓海宇:癸卯年后湖海醮紀實》、《臺南文學史-神話傳說、民間文學卷》、《金門瓊林蔡氏祭祖文化:小宗、墓祭、開別族》、《金門瓊林聚落民間信仰》、 《金門瓊林聚落民間文學集》、《山海揚聲:滿州民謠傳唱人身影採集》、《山海揚聲:滿州民謠傳唱人作品採集》、《臺南市民間文學集》1~25集、《臺南縣民間文學集》1~20集、《高雄縣民間文學集》、《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民間故事卷》、《南投縣松柏嶺受天宮玄天上帝進香期》等。
七、演講內容簡介:
臺灣本島與離島地區,不論是河川流經之地,或是濱海地區,都曾發生水災。早期氣象預報與水利工程均不發達,民眾大多仰賴民間信仰的庇佑,因而產生許多防治水難的民俗文化,包括功能性的祭祀、厭勝物的設置、醮典的舉辦等等。本次演講將分享臺灣南部曾文溪流域、八掌溪流域的防洪民俗文化,以及金門弭平海難的信仰文化。波瀾不興—臺灣民間信仰對水難的因應 https://bit.ly/3zOl1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