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為忠庸則自從
「亂世用能,平則去患。盛世惟忠,庸則自從。」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民國時代多英才,現代多庸人。現在懂了。國家盛世穩定,不需要有才華有創意的人窮折騰,乖乖的享受太平就好。
看到這句話,感覺有人把書讀錯了。
亂世用能,平則去患。盛世惟忠,庸則自從。系引唐代《羅織經·控權卷四》,此書比兔子尾巴還要短,但其對人性的剖解,尤為驚心。
——此書既然剖解到人性,解讀就會重於文字本身。否則的話,一語之失,貽誤終生,後悔藥可不好買哦。
如何從這幾句話中,解讀出更有價值的人性呢?
(02)
《羅織經》說:
權者,人莫離也。取之非易,守之猶艱。智不足弗得,謀有失竟患,死生事也。
——控制自我與他人的能力,一刻也少不得。要獲得這種能力極不容易,守住這種能力更為艱難。智力不足,既控制不了自己,更控制不了他人。就算是你有成熟的控制力,但只要稍有疏忽,就會失控。總之這是人生大事,不可疏失馬虎。
如何才能獲得這種控制能力呢?
第一句話:亂世用能。
字面的意思,是指導帝王,在混亂崛起時代,重用有能力的人……可俺不是帝王耶,那還指導個毛?
——哲學家帕斯卡爾說:每個人都是被廢黜的帝王!
我們的心智認知,都是帝王式的,以自我為中心,縱橫捭閔,佈局天下。布明白了,就獲得經濟自由與心靈自由。沒布明白,那就有點慘:工作不好找,收入低又少,裁員必有你,出門狗也咬……總之活得不爽。
如何才能走出廢黜,步向經濟自由涅?
說過了-亂世用能!
(03)
在我們20郎當歲的年輕階段,在我們事業起步時期,在我們還缺乏足夠的生存資源的時候,這個世界,於我們而言就是亂世。
所以我們要崛起於草莽之間,從默默無聞走向缽滿盆滿。這是我們的亂世,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首先要知道什麼叫能,能是勝任,是本事,是才幹。其次要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懂得用才幹搭建平台的方法。然後才能夠借用他人之能,合眾人之力,將我們共同的事業,推向高潮。進而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滾雪球效應,讓我們的資源越來越雄厚,遠離匱乏與無助。
獲得能力最容易,只要我們踏實肯幹,能力就會成長。運用能力就比較難,這世上不乏有能力、卻得不到認可的人,就是因為他們的能力運用陷入孤境,沒有與他人融並彙合成平台的意識。而一旦能力衍生成為平台,又需要克制我們天性中的自我為中心,這更是難上加難。
正因為難,所以人生才變得饒有趣味,變得富有挑戰性。
(04)
獲得控制能力,獲得自由的第二階段是:
平則去患。
創業難,守成更難——難在「平則去患」這四個字上。
人生事業,是有個奇怪規律的:
事業之初,走出人生的低谷,大致80%依賴個人能力,只有20%才需要環境的助力。亂世用能,就是因為能力在這個階段扮演主要角色。
但當事業稍有小成,規律法就變了。
事業小成階段,能力的權重開始降低,人品的價值漸顯。這也是年齡在30歲左右的人,所面臨的局面。
30歲左右的人,再找工作,就不太好穿著牛仔褲四外遞履歷辣。這種玩法是初涉社會的年輕人的規則。 35歲左右的人,或是朋友引薦,或是獵人頭來挖,買家除了看你的專業能力,更多的看人品,看你團隊的管理能力。
這階段要拼的是人品,再不能把話說絕,要穩重,要莊嚴,毛病越少越好,越平和機會越多。這個狀態就稱為平則去患,隱患越少,抓住機會的概然率越高。
(05)
如果如願度過事業小成階段,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盛世惟忠。
這是人在40歲左右的事業概述。
盛年事業,講究一個忠字。
對誰忠?是不是找到隔壁老王,撲通跪倒:老王大哥,你天天練腰,腎功能比俺好,以後俺就忠於你辣…
當然不是這樣。
——人生要忠於自我,忠於內心。
這個自我,不是我們嘴上說的我,而是走出本能,超越情緒,回歸本質的自我。
這個內心,不是迷亂的情緒,而是我們來此世間的初心。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雄踞於食物鏈頂端,不是只做個吃貨,而是要探索生命的價值,追溯生命存在的意義。
這意味著人屆中年,不能泥陷三飽倆倒的頹廢人生,而是要回歸於少年的浪子情懷,讓自己如剛剛粹煉出來的寶劍,縱然是在暗黑之夜,光芒激射鬥牛。這意味著40歲左右的大叔,不可滿足於油膩的肥肚腩,要如少年那樣貪婪的努力學習,粹火再鑄,蛻化重生。
(06)
走過盛世惟忠的重生蛻變,進入了人生第四階段:
庸則自從。
——中年而後的人生,不惟是家庭的庇護,更應該成為年輕人的感召,成為時代的中堅。
學海無涯,事業無止。能夠如願完成前三個階段,就會進入個人能力只佔20%,而我們的人品影響,卻高達80%的階段。走到這一步,我們吃過苦,嚐過甜,有經驗,有人脈,有耐性,諳規法。正是大展身手,引領尚不成熟的事業者追隨的時刻。
這個階段,也是我們恪厲擄醒,步入智慧的幸運期。所需要我們做的,只是願意二字。
(07)
總結概述:《羅織經》是本講述如何運用人性的書。
我們當然不會利用人性,但必須洞穿人性。至少能夠從這本書中,萃取出人生​​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20歲左右的亂世用能階段,這個階段,你的能力佔你事業的80%。
第二階段,30歲左右平則去患,此時能力降至60%,人品價值上升至40%。
第三階段:40歲左右盛世惟忠,此時能力價值降至40%,但愈老。人品升至60%,就是所謂的以德服人。
第四階段:人生最美麗的時期,能力越來越強,但價值比重只佔20%,餘者80%全是德性與人品。
——不唯人生是這麼個規範,就連組織結構,比如說企業發展,也是遵循這個過程的。
(08)
企業發展,也逃不規律的限制。
小企業小老闆,講究亂世用能,不只員工主管能力強,老闆更要能力過人。
中下型企業老闆,想做大沒機遇,想死掉很容易。這階段講究平則去患。就是活下去,活到機會到來的春天。
接近大型的企業老闆,算是盛世了。在這樣的公司裡,一定要忠於自我內心,決不可有絲毫懈怠,要做最好的員工,最有價值的主管,最搶手的高階主管,才能夠再上層樓。
企業成為業界頂尖,社會資源自然雄厚,但最大的危險也來臨了。此時須得小心呵護自己的脈門死穴,求之於高則又高,才能夠將追逐而來的危險,遠遠拋在後面。
(09)
人生成長、企業發展符合人性,甚至連婚愛也是如此。
——戀愛之初,是亂世用能,你必須有一手,才能讓對方傾心相從。
——婚戀之始,是平則去患,縱容自己缺陷者,會把婚姻變成愛情墳墓。
——有了孩紙,是盛世惟忠,忠於內心,忠於家庭。
——此後就是庸者自從,就是別人看著羨慕,仿效你的人生觀念及生活方式。
總之人性自有規律,打掉隨著年歲漸長而生出來的怠惰、消沉與頹喪,保留我們心中的烈火與激情。絕對不是讓你做個喪失行動能力的呆萌蠢寶,如果有誰在書中讀出個結論,那不是書誤了你,是你誤了書!
(10)
人性其實很淺顯的。
事物的規律,也是很直白的。
——但我們迷亂的心,總是對抗人性自身,對抗規律。
正是這種對抗,讓我們脆弱到不堪一擊。
——如果我們不能夠回歸本心,仍然停留在古時代的語境中,我們就會失去自我,並在這種古舊的文本中,因為錯誤的解讀而再一次遭受傷害。
該覺醒了。
以我們的心,以我們的沉靜與睿達,對我們的本性做出簡捷的解讀,這個過程就是覺醒,而在古老的經典中,覺悟者被稱為佛。我們不敢擅言與佛陀比肩,但回頭是岸,我們還是可以努力的。走出昏澀,走出陰晦,走出迷妄而錯亂的情緒,回歸本心,澄明如月。亂世用能,平則去患。盛世惟忠,庸則自從。正如《羅織經》中所說,情多矯,俗多偽。如果我們仍未獲得自由,不過是矯情偽俗,與內心的優秀本質相對抗,才導致了我們步步艱危,壓力重重。只要我們走出迷亂昏妄,就會步入陽明先生所說的人皆可以為堯舜的自然之境,就會步入智慧,獲得快樂,與永恆的福祉。
作者:雾满拦江
链接:https://news.mbalib.com/story/242377
来源:MBA智库资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亂世用能,平則去患。盛事惟忠,庸則自從
2019-07-03 由 國學大智匯 發表于資訊
 權者,人莫離也。取之非易,守之尤艱;智不足弗得,謀有失竟患,死生事也。
 假天用事,名之順也。自絕於天,敵之罪也。民有其愚,權有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難附焉。
 亂世用能,平則去患。盛事惟忠,庸則自從。名可易,實必爭;名實悖之,權之喪矣。嗜權逾命者,莫敢不為;權之弗讓也,其求乃極。機為要,無機自毀;事可絕,人倫亦滅。利祿為羈,去其實害;賞以虛名,收其本心。若此為之,權無不得,亦無失也。
 權力,是人們不可以缺少的。獲取權力不容易,保住權力更加艱難;智能欠缺的人不能得到,謀略不當的人最終卻能帶來禍患,這是關係生死的大事。
 借用天意行 事,名義上纔適合正道。逆天而行,自作自受,這是敵人的罪名。讓老百姓愚昧無知,這是掌權者的聰明之處。恩惠不顯示出來,人們就很難依從了。
 混亂動盪的時代要使用有能力的人,天下平定了要剷除他們以絕後患。大治時期只使用忠於自己的人,平庸無才的人最易掌握和歸順。名稱可以改變,實權必須力爭;名稱和實權完全相反,權力就喪失了。酷好權力超過他 性 命的人,是沒有什麼不敢做;權力沒有主動讓給別人的,所以爭奪它的方法無所不用。時機十分重要,時機不當就會自取滅亡;事情可以做絕,尊卑長幼也能狠心滅殺。用錢財爵祿來拘束他們,以消除他們可能造成的實際危害;用虛假的名位來賞賜他們,以收買他們的人心。如果這樣行 事,什麼權力都可以獲得,也不會失去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klxooop.html
-----------------------------------

武大郎開店高人勿來/《羅織經·控權卷四》「亂世用能,平則去患武大郎開店高人勿來/《羅織經·控權卷四》「亂世用能,平則去患武大郎開店高人勿來/《羅織經·控權卷四》「亂世用能,平則去患
武大郎開店高人勿來
武大郎開店----高我者不用.
意思是,有的人憤世嫉俗,不敢用水平比自己高的人,
怕水平高的人搶了他的飯碗
功高震主:武大郎的困境
首先聲明,說《水滸》中那個武大郎開店隻找比自己個子矮的人,這是一個誤會。《水滸》中的武大郎並沒有開過店,而且他對待比自己個子高的弟弟親愛有加,對待比自己漂亮的老婆也頗為體貼,並不是一個忌賢嫉能的人物。所謂“武大郎開店不許別人比他高”,說的是另一個和他一樣個子矮而性格不同的炊餅店董事長“武大郎”。
中國曆史上最主要的“武大郎”就是皇帝,他們對那些水平高、功勞大、地位高的大臣將領的態度就是:“不許你比我高”。因此,如果一個將領“功高震主”,也就意味著他沒有安穩的日子可以過了。根據經驗,他隻有三條路:一是炫耀功績、展示權力。這條路的終點是被幹掉,典型人物就是韓信。(剛才我打“韓信”一詞,電腦跳出來的是“寒心”,這頗像韓信被殺時的感受。漢朝的天下,至少三分之二是韓信打下來的,在他有條件造反或自立的時候,他感懷劉邦的知遇而並沒有那樣做,很對得起劉邦了,最後自己的命運卻是慘死,怎麽不寒心?)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從文種、到馬援、到周亞夫、到嶽飛,再到明初被冤殺的功臣。二是功成身退、放棄權力。這條路的終點還好,往往可以保住性命。典型人物有張良,另外還有郭子儀、曾國藩等人。用這個方法還需要有時故意做一些缺德事情,比如霸占良田、欺壓百姓什麽的。比如蕭何本來是一個清官,但是因為怕劉邦疑心自己收買民心,故意去霸占百姓田地,於是劉邦就放心了。三是找機會造反。這條路比較冒險,成功了就登基當皇帝,失敗了全家老小死光光。成功者有少數,如趙匡胤等,失敗了的則多了去了。這三條路都不是很好,第一條不用說了,第二條太吃虧,第三條又太危險
把功臣們逼到這個份兒上,不讓人家過安穩的日子,並不是皇帝個人性格的原因,而是“勢所必然”。因為,這些功臣們能力和權力太大,有可能威脅皇帝的位子,皇帝不解決這個問題,覺都沒有辦法睡,怎麽能不趕快想辦法呢?讀者請試想,假如你自己身邊有一隻看起來很善良的、會說話的老虎,它說,請放心我完全沒有吃你的計劃,我會對你很好,睡吧。你能睡著嗎?如果有人給你一枝槍讓你打死這隻無辜的老虎,你幹不幹?但是這樣幹的結果,就又回到了“武大郎開店”的困境:“如果手下沒有本事,他無法把事情做好,如果手下有本事,我對他不放心。”武大郎的選擇隻好是,他可以有少許本事,但是不能比我本事大,不能威脅到我。但如果遇到很嚴重的外部威脅,比如什麽金兵人侵等大事,靠這樣的人卻又解決不了。
古代爛皇帝們的事情,和我們要是沒有關係,我們本也不需要替他們去操心,但是問題並非如此。實際上,武大郎開店的問題在今天依舊存在,有人指出:“功高震主”問題已經滲入中國傳統文化基因,造成中國人的精神平台狹小,缺少寬容。例如有些老板一看到有職業經理人才華出眾,威望超過了自己,馬上就心裏不痛快,必欲除之而後快。而在其他地方例如官場,此類現象更是比比皆是,它直接導致了大量的內耗,使得有才華的人受到壓抑,嚴重阻礙組織的發展。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如何破解這個困境。
這個困境是否完全沒有辦法避開呢?也未必,至少我可以舉出一個反例,那就是齊桓公和管仲的關係。管仲幾乎掌管了當時齊國的全部權力;管仲能力非常之高,齊桓公不能和他相比;管仲的功勞以及威望也是非常的大。但是齊桓公並沒有因為管仲功高震主而消滅他,管仲也沒有功成身退或起事造反。
為什麽呢?為什麽他們君臣之間就沒有那巨大的相互擔心、猜忌和恐懼心理呢?
實際上,上述困境的核心是皇帝無法保證功臣不反,因此皇帝先產生猜忌和恐懼,而功臣了解不到這一點,就會走第一條死路;而了解到了這一點,更會產生恐懼,因此隻好選擇第二或第三條路,前進或者後退,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如果皇帝可以基本相信功臣不會反,這個困境就有可能解決了。當然,對皇帝來說,讓自己相信功臣不反,是不容易的事情。口頭上說自己多麽忠心是不可靠的,因為篡位者誰都是自稱忠心耿耿。用“造反就誅殺九族”威脅,有點用但是用處也不大,一旦對方覺得自己造反很可能成功,而成功後獲益無比巨大,不造反卻隨時可能被找借口幹掉,這個威脅就毫無意義了。皇帝也不能相信自己的親戚,因為親戚搞政變的事情不勝枚舉。於是皇帝隻好“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把有能力造反者都幹掉為妙。
但是在西周的早期,卻有另一個條件,使國王能夠比較相信功臣,那就是世襲製度。在世襲製度下,非王族者不能成為王。如果全社會的信念都認可這一點,那麽,管仲不論多麽偉大,他也不能取代齊王的地位。這樣,齊王就可以對管仲放心,而管仲也會對齊王更為放心,隻要齊王有理智不糊塗,就不會把一個如此能幹的相國消滅掉。在這樣一個雙方都放心的局麵下,“武大郎開店”的現象就不需要出現了。
了解了這一點,對孔子為什麽要維護西周的“禮”就會有更深的理解了,因為那是在那個時代很有用的一種設計,破壞了這個設計就會帶來危害。
另外,如果臣子們的道德觀價值觀不允許他們“犯上作亂”,並且如果國王對臣子有仁愛,臣子對國王也有仁愛之心,這也可以成為一個輔助性的保護。
在春秋戰國時期,仁義和禮義都已經被嚴重破壞,禮和仁所帶來的信任感和愛心也不再了。隨後產生的法家思想代表了“禮崩樂壞”後的人心,並且強化了一種和“愛”沒有關係的價值觀,那就是把君臣的關係看作是赤裸裸的相互利用,而且相互沒有任何形式的愛,隻有相互算計。合作和鬥爭都隻是考慮自己的利益,這正是韓非的觀點,他說:“上下一日百戰”,這是說君臣之間的心態;“愛臣太親,必危主身;人臣太貴,必易(改變)主位”,是表達對臣的不信任,並為君不愛臣提供理論依據;“千乘之君(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君,指中等國家的君主)無備,必有百乘之臣在其側,以徙其民而傾其國;萬乘之君(指大國之君主)無備,必有千乘之家在其側,以徙其民而傾其國”。“有道之君,不貴其臣;貴之富之,彼將代之”,“人主之患在於信人。信人,則製(受製)於人”。這些也都是告訴君主不要相信別人。我們可以看到,剛才這個功高震主者危險的困境,實際上是法家思想占據上風,而且是法家的統治術占據上風的時候所必然產生的困境。如果我們簡化描述這個困境,可以這樣說:“當兩個人互不信任的時候,除非一方完全占據上風而另一方服從,否則雙方必然都會產生恐懼,並且因此導致爭鬥。”
有個心理學原理叫“自我實現的預言”:如果一個人堅信某種事情,就會產生一種力量,使這種事情更容易發生。如果我們欣賞某個學生,受到了欣賞的學生就會表現得更好;丈夫懷疑妻子有外遇,於是對她加強管束和監視,妻子感到越來越氣憤,決定找個外遇報複丈夫……你相信什麽,什麽就更容易發生。因此,當皇帝們相信法家所說的話,懷疑功臣肯定要作亂時,功臣作亂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如果說儒家的理論背後,是一個有些天真的理想家;法家的理論背後,則是一個對任何人都沒有愛,不相信任何人,隻相信自己,隻相信權利地位和獎懲的心理扭曲的人。
為什麽大多數皇帝都采用了法家的思想呢?果他們采納了儒家或者道家的思想,中國會怎麽樣呢?這裏隻指出其中一個原因,那就是秦始皇之後的皇帝,在先秦的中國文化傳統中都是“沒有合法性”的。他們都隻是憑借暴力獲得了皇帝的地位,實際上都並不能很好地證明自己“受命於天”。我認為這是一個關鍵,正因為皇帝的地位來自於暴力戰爭或者暴力政變,所以他們才會害怕功臣或者權臣也通過向樣的方式來一個改朝換代。當然他們也會使勁宣傳自己當皇帝的合理性,但是那一套方法能欺騙小百姓,而欺騙名臣大將卻十分的不可靠。皇帝權力無限利益巨大,怎麽敢保證功臣不動心篡位?因此困境產生的關鍵是,皇帝的地位得來的不正當。
言至於此,我們對如何解決此困境就有了一點頭緒:首先,我們不能把如此巨大的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裏,這樣,權力對人的誘惑會有所減少,功高震主者也就未必願意奪權了。過去的帝王權力大到幾乎可以對任何人生殺予奪,這樣的權力當然值得用全家人的命去搏取,而現代越來越民主的社會中,權力必須受到約束,即使是最高權力者也應當受到民眾的監督,這樣,權力的誘惑會有所減少。另外,人所得的地位應當有“合法性”,這樣他的地位就不會輕易被侵占。我們今天當然不可能也不應該恢複世襲製,那是一個笑話。但是我們可以采用現代的選舉製度或其他方法,並讓我們所有人都承認這樣獲得的地位才有合法性,那麽,就可以避免或減少相互猜疑,避免或減少功高震主者的困難,也可以避免或減少武大郎開店的困境了。當然,在不同的領域和職業,我們也許需要不同的方法,比如在私人企業,也許重要的就不是選舉製度,而是對投資人的權利的法律保障。如果投資人相信,自己的利益會受到法律保護,不會被自己所聘用的經理輕易侵奪,他也就不必要選擇“矮個子”做自己手下的經理人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才可以逐步告訴大家,法家所說的那些是不對的,人和人之間是可以在相互有信任的情況下合作的,人和人之間是應當有愛的,人類社會是可以更美好的。當人們相信這個世界有愛的時候,這個世界上就會有更多的愛。
閱讀頁 https://bit.ly/3QnlFlJ
武大郎開店 滿朝庸官 香港豈有未來?(圖) 警察 | 中共 | 時評 |顏純鉤 | 看中國网 https://bit.ly/3QhJF9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0年代,華君武先生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著名的漫畫《武大郎開店-比我高的不要》。在畫面上,武大郎已不再是《水滸傳》裡那個懦弱醜陋窩囊懼內的可憐角色。其人特徵有三:第一,雖平庸無德,卻居高位,霸要津,掌權柄;第二,心胸狹窄,憤世嫉俗,任用奴才;第三,為維護既得利益,壓制人才,排斥異己。 ——儼然是當代執掌某些基層單位大權的小國寡君的典型寫照。
 「武大郎開店」賞析
天津著名學者來新夏先生曾在雜文《我好想'考博'呦》中寫道:「我則因命運多蹇,遇人不淑,先是遇到武大郎,總怕我比他高。」(刊於《中華讀書報》2001-5-23 )來老此文為當代雜文之精品,廣為流傳。妙在嬉笑怒罵,詼諧俏皮,當年讀時令我大笑三聲,至今仍記憶猶新。去年出席建築文保天津論壇會議時,與來老相會,我談到這篇雜文的題目,「考博」、「武大郎」等詞語以及我的感受。來先生聽後,頷首微笑。 
在高校任教的一位好友對我說:「來老是享譽海內的學界泰斗,尚遭遇如此。我等才疏學淺,但從教多年來,先後遭遇武大郎者頗有幾位。只是程度不同、手段各異罷了。他偏狹嫉妒,卻色厲內荏;能力平平,卻搗鬼有術;恨不得單位所有榮譽好處甜頭,內舉不避,一人獨吞,捨我其誰!若部下若有一兩位比他高的學者,或成果豐碩,或業績斐然,或小有威望,輒令他妒火中燒,寢食不安。但五內隱私豈可告人,只能玩兒蔫的──下絆小鞋,刁難挑剔,暗壓明貶,必欲除之或擠走為快。劉禹錫詩雲:“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即此之謂也!
給當代“武大”贈言:“君莫舞,玉環飛燕皆塵土!”
對那位好友說:“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武大郎開店」賞析_譚汝為_新浪博客 https://bit.ly/4b619ho
_________________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8月26日訊】習近平24日召集9名經濟學者商討對策。有美媒說,這是習的9人「國師級」智囊團首次曝光,由中共常委王滬寧、韓正等人帶領,執掌經濟的李克強被排除在外。有學者嘲諷,此舉基本就是「武大郎開店」。
習近平日前在安徽合肥專門主持召開了「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回京後,習近平24日又在中南海召開了「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
《新聞聯播》畫面顯示,座談會上,9名專家代表先後發言,就「十四五」規劃編制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美媒自由亞洲報導說,这是習近平的經濟智囊團隊首次曝光。9人「國師級」名單中,在台灣出生的林毅夫排行榜首。
作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的林毅夫在座談會說,在外面除了中共病毒(新冠肺炎)疫情之外,很重要的就是,美國到底會採取什麼樣的貿易政策,或者是採取什麼樣的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施壓。
他認為,只要中國國內把疫情控制住,把中共有利的增長發展條件挖掘出來,保持定力,相信是能應對的。
北大官方資料顯示,林毅夫是「十四五」規劃編制專家諮詢委員會的副主席。曾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2013年9月,曾被聘任為國務院參事。
台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曾志超分析說,林毅夫身為在國際上知名的經濟學家,早年在中國大陸被視為有國際視野,但林毅夫早已偏離一個學者應有的本質。
曾志超說,從首席經濟學家下來之後,林毅夫的理論有所改變,開始朝向以共產黨為基礎的去調整,變成標準的「御用學者」。更糟糕的是,林毅夫用他很擅長的經濟理論去包裝中共官方想要做的事情,比較容易說服西方社會。
林毅夫在座談會發言。(視頻截圖)
9名專家代表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北大念書時曾親身經歷八九民運,後來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報導說,近年鄭永年轉為支持中共發展價值觀,被視為新左派人物。去年香港反送中期間,《人民日報》曾引述鄭永年的話說,香港人成不了氣候,只需要威脅斷水就可以終結亂局,引起輿論反彈。
曾志超分析說,林毅夫是有中共官方色彩的,而鄭永年他還是有在國外的角色。以共產黨的角度來看,他們是希望不是只有中國經濟學家來出謀獻策,還有其他國家的學者。現在最受爭議的是,鄭永年提到「斷水」,還是站在中共官方角度看問題。
鄭永年曾形容「普世價值」是帶有侵略性的政治口號。曾志超說,鄭把共產黨所作所為正當化,把共產跟市場制度混在一起,理論基本上還是以西方的發展模式為主,但是加重了對政策的管制,實際上跟現在領導人的思維是一致的。
被習近平委以重任的中共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視頻截圖)
9名專家代表還包括:中共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中共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等人。
9名專家代表來自不同背景,但都受到習近平的青睞。9人智囊團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韓正,和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帶領。而被認為懂經濟和執掌中國經濟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被排除在外。
對此,中國問題專家王劍在直播節目中分析說,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危機,9人智囊團成員,以及習近平的思路,還都是馬克思主義經濟政治學的那一套,沒有超出高中生學習的政治經濟學的範疇,指望這些人走不出什麼新路子,就是典型的武大郎開店。
武大郎開店」是漢語裡歇後語,意思是「不請個子高的」。
武大郎是人人皆知的《水滸傳》中的人物之一,是打虎英雄武松的哥哥,既無武松的能耐,也無弟弟的高大英俊,而是個五短身材又醜又矮賣燒餅的一介凡夫。
不過,武大郎在小說中並沒開店,只是人們以其個子極矮的特徵,造出一些詞語。人們常常用「武大郎開店——不請個子高的」,譏諷主掌人事者或公司老闆,不請能力、水平高於自己的人參與工作
習近平9名「國師」曝光 學者諷武大郎開店 | 五大郎開店 | 智囊團 | 李克強 | 新唐人电视台 https://bit.ly/3UxiBpy
-------------------
羅織經
閱人卷第一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子日:「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其匿而友人也。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聖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但有機變,孰難料也。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家衰;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恆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姦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事上卷第二
為上者疑,為下者懼。上下背德,禍必興焉。上者驕,安其心以順。上者憂,去其患以忠。順不避媚,忠不忌曲,雖為人詬亦不可少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於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窺上意,愚者固持己見,福禍相異,鹹於此耳。
人主莫喜強臣,臣下戒懷妄念。臣強則死,念妄則亡。周公尚畏焉,況他人乎?上無不智,臣無至賢。功歸上,罪歸己。戒弗↑棄,智勇勿顯。雖至親亦忍絕,縱為惡亦​​不讓。誠然也,非徒上寵,而又寵無衰矣。
治下卷第三
甘居人下者鮮。禦之失謀,非犯則篡耳。上無威,下生亂。威成於禮,恃以刑,失之縱。私勿與人,謀必闢。幸非一人,專固害。機心信隱,交接靡密,廬下者知威而畏也。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進,遷​​之宜緩,速則滿矣。上有所欲,其神若親,禮下勿辭,拒者無助矣。人有所好,好誘之無不取。人有所懼,以懼迫之無不納。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隱忍。其不可製,果大材而亦誅。賞勿吝,以墜其志。罰適時,以警其心。恩威同施,才德相較,苟無功,得無天耶?
控權卷第四
權者,人莫離也。取之非易,守之尤艱。智不足弗得,謀有失竟患,死生事也。假天用事,名之順也。自絕於天,敵之罪也。民有其愚,權有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難附焉。亂世用能,平則去患。盛世惟忠,庸則自從。名可易,實必爭;名實悖之,權之喪矣。嗜權逾命者,莫敢不為;權之弗讓也,其術乃極。機為要,無機自毀;事可絕,人倫亦滅。利祿為羈,去其實害;賞以虛名,收其本心。若此為之,權無不得,亦無失也。
制敵卷第五
人皆有敵也。敵者,利害相衝,死生弗容。未察之無以辨友,非制之無以成業。此大害也,必絕之。君子敵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名為虛,智者不計毀譽。利為上,愚者惟求善。眾之敵,未可謂吾敵;上之敵,雖吾友亦敵也。親之,故不可道吾親;刑之,故向吾親亦棄也。惑敵於不覺,待時也。制敵於未動,先機也。構敵於為亂,不赦也。害敵於淫邪,不恥也。敵之大,無過不知;禍之烈,友敵為甚。使視人若寇,待親如疏,接友逾仇,縱人之惡餘,而避其害,何損焉?
固榮卷第六
榮寵有初,鮮有終者:吉兇無常,智者少禍。榮寵非命,謀之而後善;吉兇擇人,慎之方消愆。君命無違,榮之本也,智者捨身亦存續。後不乏人,榮之方久,賢者自苦亦惠嗣。官無定主,百變以悅其君。君有幸臣,無由亦須結納。人孰無親,罪人慎察其宗。人有賢愚,任人勿求過己。榮所眾羨慕,亦引眾怨。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減。大仇必去,小人勿輕,禍不可伏。喜怒無蹤,慎思及遠,人所難圖焉。
保身卷第七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短也。君子惜名,小人愛身。好名羈行,重利無虧。名德不昭,毀謗無損其身;義仁莫名,姦邪不以為患。陽以贊人,置其難堪而不覺;陰以行私,攻其諱處而自存。庶人莫與官爭,貴人不結人怨。弱則保命,不可作強;強則斂翼,休求盡善。罪己宜苛,人憐不致大害。責人勿厲,小惠或有大得。惡無定議,莫以惡為惡者顯;善無定評,勿以善為善者安。自憐人憐,自棄人棄。心無滯礙,害不侵矣。
察姦卷第八
姦不自招,忠不自辯。姦者禍國,忠者禍身。無智無以成姦,其智陰也。有善無以為姦,其知存也。智不逾姦,伐之莫勝;知不至大,姦者難拒。忠姦堪易也。上所用者,姦亦為忠;上所棄者,忠亦為姦。勢變而人非,時遷而姦異,其名難恃,惟上堪恃耳。好惡生姦也。人之敵,非姦亦姦;人之友,其姦亦忠。道同方獲其利,道異惟受其害。姦有益,人皆可為姦;忠致禍,人難以為忠。姦眾而忠寡,世之實也;言忠惡姦,世之表也。惟上惟己,去表求實,姦者自見矣。
規劃卷第九
上不謀臣,下或不治;下不謀上,其身難晉;臣不謀僚,敵者勿去。官無恆友,禍存斯須,勢之所然,智者弗怠焉。料敵以遠,須謀於今;去賊以盡,其謀無忌。欺君為大,加諸罪無可免;枉法不容,縱其為禍方懲。上謀臣以勢,勢不濟者以術。下謀上以術,術有窮者以力。臣謀以智,智無及者以害。事貴密焉,不密禍己;行貴速焉,緩則人先。其功反罪,彌消其根;其言設謬,益增人厭。行之不輟學,不亦無敵乎?
問罪卷第十
法之善惡,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罰罪也,乃明罪焉。人皆可罪,罪人須定其人。罪不自昭,密而舉之則顯。上不容罪,無諭則待,有諭則逮捕。人辯乃常,審之勿憫,刑之非輕,無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釋耳。人無不黨,罪一人可舉其眾;供必無缺,善修之無違其真。事至此也,罪可成矣。
人異而心異,擇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潰。身同而懼同,以甚其畏而刑之,其人固屈。憐不可存,憐憫者無證其忠。友宜重懲,援友者惟招其害。罪人或免人罪,難為亦為也。
刑罰卷第十一
致人於死,莫逾構其反也:誘人以服,非刑之無得焉。刑有術,罰尚變,無所不施,人皆授首矣。智者畏禍,愚者懼刑言以誅人,刑之極也。明者識時,頑者辯理;勢以待人,罰之肇也。死之能受,痛之難忍,刑人取其不堪。士不耐辱,人患株親,罰人伐其不甘。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證不可得,偽其證率真。刑有不及,陷無不至;不患罪無名,患上不疑也。人刑者非人也,罰人者非罰也。非人乃賤,非罰乃貴。賤則魚肉,貴則生死。人之取捨,無乃得此乎?
瓜蔓卷第十二
事不至大,無以驚人。案不及眾,功之匪顯。上以求安,下以邀寵,其冤固有,未可免也。榮以榮人者榮,禍以禍人者禍。榮非己莫恃,禍惟他勿縱。罪無實者,他罪可代;惡無彰者,人惡以附。心之患者,置敵一黨;情之怨者,陷其姦邪。官之友,民之敵;親之友,仇之敵,敵者無常也。榮之友,敗之敵;賤之友,貴之敵,友者有時也。是以權不可廢,廢則失本。情不可濫,濫則人忌。人不可密,密則疑生。心不可托,托則禍伏。智者不招己害。能者尋隙求功。餌之以逮捕,事無悖矣。
羅織經- 知乎 https://bit.ly/3xQ3nTL
----------------------------------
羅織經(原文) (2009-09-06 09:42:29)下一個
閱人卷一
       人之情多矯,世之情多偽,豈可信乎?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其匿怨而友人也。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
       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
       且聖人不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
       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但有機變,孰難料也。
   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
       桓公溺臣,身死家哀;夫差存越,終喪其吳。
       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
       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
       信人莫若信己,防人勿存幸念。
       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事上卷二
       為上者疑,為下者懼。
       上下離心,禍必興焉。
   上者驕,安其心以順。
       上者憂,去其患以忠。
       順不避媚,忠不忌曲,雖為人詬亦不可少為也。
       上所予,自可取,生死於人,安可逆乎?
       是以智者善窺上意,愚者固執己見,福禍相異,鹹於此耳。
   人主莫喜強臣,臣下戒懷妄念。
       臣強則死,念妄則亡。
       周公尚畏焉,況他人乎?
   上無不智,臣無至賢。
       功歸上,罪歸己。
       戒惕弗棄,智勇弗顯。
       雖至親亦忍絕,縱為惡亦不讓。
       誠如是也,非徒上寵,而又寵無衰矣。
治下卷三
       甘居人下者鮮,禦之失謀,非犯,則篡耳。
   上無威,下生亂。
       威成於禮,恃以刑,失之縱。
       私勿與人,謀必辟。
       幸非一人,專固害。
       機心信隱,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
   下附上以成誌,上恃下以成名。
       下有所求,其心必進,遷之宜緩,速則滿矣。
       上有所欲,其神若親,禮下勿辭,拒者無助矣。
   人有所好,以好誘之無不取,人有所懼,以懼迫之無不納。
       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隱忍。
       其不可製,果大材而亦誅。
       賞勿吝,以墜其誌。
       罰適時,以警其心。
       恩威同施,才德相較,苟無功,得無天耶。
控權卷四
       權者,人莫離也。
       取之非易,守之猶艱;智不足弗得,謀有失竟患,死生事也。
   假天用事,名之順也。
       自絕於天,敵之罪也。
       民有其愚,權有其智。
       德之不昭,人所難附焉。
   亂世用能,平則去患。
       盛世惟忠,庸則自從。
       名可易,實必取;名實悖之,權之喪矣。
       嗜權逾命者,莫敢不為;權之弗讓也,其求必極。
       機為要,無機自毀;事可絕,人倫亦滅。
       利祿為羈,去其實害;賞以虛名,收其本心。
       若此為之,權無不得,亦無失也。
製敵卷五
       人皆有其敵也。
       敵者,利害相衝,死生弗容;未察之無以辨友,非製之無以成業。
       此大害也,必絕之。
   君子敵小人,亦小人也。
       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
       名為虛,智者不計毀譽;利為上,愚者惟求良善。
   眾之敵,未可謂吾敵;上之敵,雖吾友亦敵也。
       親之故,不可道吾親;刑之故,向吾親亦棄也。
       惑敵於不覺,待時也。
       製敵於未動,先機也。
       構敵於為亂,不赦也。
       害敵以淫邪,不恥也。
       敵之大,無過不知;禍之烈,友敵為甚。
       使視人若寇,待親如疏,接友逾仇,縱人之惡餘,而避其害,何損焉?
固榮卷六
       榮寵有初,鮮有終者;吉凶無常,智者少禍。
       榮寵非命,謀之而後善;吉凶擇人,慎之方消衍心。
   君命無違,榮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續。
       後不乏人,榮之方久,賢者自苦亦惠嗣。
       官無定主,百變以悅其君。
       君有幸臣,無由亦須接納。
       人孰無親,罪人慎察其宗。
       人有賢愚,任人勿求過己。
   榮所眾羨,亦引眾怨。
       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減。
       大仇必去,小人勿輕,禍不可伏。
       喜怒無蹤,慎思及遠,人所難圖焉。
保身卷七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之;人之道,人不自恕己而自恕也。
   君子惜名,小人愛身。
       好名羈行,重利無虧。
       名德不昭,毀謗無損其身;義仁莫名,奸邪不以為患。
       陽以讚人,置其難堪而不覺;陰以行私,攻其諱處而自存。
   庶人莫與官爭,貴人不結人怨。
       弱則保命,不可作強;強則斂翼,修求盡善。
       罪己宜苛,人憐不致大害。
       責人勿厲,小惠或有大得。
   惡無定議,莫以惡為惡者顯;善無定評,勿以善為善者安。
       自憐人憐,自棄人棄。心無滯礙,害不侵矣。
察奸卷八
       奸不自招,忠不自辯;奸者禍國,忠者禍身。
   無智無以成奸,其智陰也。
       有善無以為奸,其知存也。
   智不逾奸,伐之莫勝;知不至大,奸者難拒。
       忠奸堪易也。
       上所用者, 奸亦為忠;上所棄者,忠亦為奸。
   勢變而人非,時遷而奸異,其名難恃,惟上堪恃也。
       好惡生奸也。
       人之敵,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道同方獲其利,道異惟受其害。
       奸有益,人皆可為奸;忠致禍,人難為忠。
       奸眾而忠寡,世之實也;言忠而惡,世之表也。
   惟上惟己,去表求實,奸者自見矣。
謀劃卷九
       上不謀臣,下或不治;下不謀上,其身難晉;臣不謀僚,敵者勿去。
       官無恒友,禍存斯虛,勢之所然,智者弗怠焉。
       料敵於遠,須謀於今;去賊以盡,其謀無忌。
       欺君為大,加諸罪無可免;枉法不容,縱其為禍方懲。
   上謀臣以勢,勢不濟者以術。
       下謀上以術,術有窮者以力。
       臣謀以智,智無及者以害。
       事貴密焉,不密禍己;行貴速焉,緩則人先。
       其功反罪,彌消其根;其言設謬,益增人厭。
       行之不掇,不亦無敵乎?
問罪卷九
       法之善惡,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罰罪也,乃明罪焉。
   人皆可罪,罪人須定其人。
       罪不自招,密而舉之則顯。
       上不容罪,無諭則待,有諭則逮。
       人辯乃常,審之勿憫,刑之勿輕,無不招也。
       或以拒死,畏罪釋耳。
       人無不黨,罪一人可舉其眾;供必不缺,善修之毋違其真。
       事至此也,罪可定矣。
   人異而心異,擇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潰。
   身同而懼同,以其至畏而刑之,其人固屈。
       憐不可存,憐人者無證其忠。
       友宜重懲,援友者惟其害。
   罪人或免人罪,難為亦為也。
刑罰卷十一
       致人於死,莫逾構其反也;誘人以服,非刑之無得焉。
       刑有術,罰尚變,無所不施,人皆授首矣。
   智者畏禍,愚者懼刑;言以誅人,刑之極也。
       明者識時,頑者辯理;勢以待人,罰之肇也。
   死之能受,痛之難忍,刑人取其不堪。
       士不耐辱,人患株親,罰人伐其不甘。
       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證不可得,偽其證率真。
       刑有不及,陷無不至;不患罪無名,患上不疑也。
   人刑者非人也,罰人者非罰也。
       非人乃賤,非罰乃貴。
       賤則魚肉,貴則生死。
       人之取舍,無乃得此乎?
瓜蔓卷十二
       事不至大,無以驚人;案不及眾,功之匪顯。
       上以求安,下以邀寵,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榮以榮人者榮,禍以禍人者禍。
       榮非己莫恃,禍惟他勿縱。
       罪無實者,他罪可代;惡無彰者,人惡以附。
       心之患者,置敵一黨;情之怨者,陷其奸邪。
   官之友,民之敵;親之友,仇之敵,敵者無常也。
       榮之友,敗之敵;賤之友,貴之敵,友者有時也。
       是以權不可廢,廢則失本,情不可濫,濫則人忌;人不可密,密則疑生;心不可托,托則禍伏。
       智者不招己害,能者尋隙求功。
       餌之以逮,事無悖矣。
羅織經(原文) - 博客 | 文學城 https://bit.ly/3Ql64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