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資料唐閻立本畫蕭翼賺蘭亭圖卷|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xmJaF4
類別古物 級別國寶 種類藝術作品 - 繪畫
此幅取材自唐代的歷史故實,描寫監察御史蕭翼奉唐太宗之命,巧取辯才和尚手中的王羲之書法名品─〈蘭亭序〉事蹟。畫家利用人物豐富的肢體語言,呈現這一幕鬥智的精采過程。三人成一個品字形,人物造形寫實,背景空白,烘染出一種古老的氣氛。從線條、人物結構而言,應是宋代摹本無疑。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12-03-26會授字第10120020772號
公告公文公告.pdf
公告表.pdf
評定基準1.具有特殊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2.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指定理由此幅取材自唐代的歷史故實,描寫監察御史蕭翼奉唐太宗之命,巧取辯才和尚手中的王羲之書法名品─〈蘭亭序〉事蹟。畫家利用人物豐富的肢體語言,呈現這一幕鬥智的精采過程。三人成一個品字形,人物造形寫實,背景空白,烘染出一種古老的氣氛。此作是宋代摹本,雖非閻立本所作,但保留著唐代古風,從中或可推測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的原貌。具有特殊之時代特色,具有特殊藝術價值。
法令依據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六十六條。
2.「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三、六款;第六條及第七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文化部
聯絡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聯絡電話:04-22177777
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典藏或財產編號故畫000975
古物保管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物保存所在地
保存單位
保存空間屬性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博物館、圖書館
歷史建築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數量1件
年代宋
尺寸27.4 x 64.7、拖尾 27.4 x 238(公分)
材質絹本
出處或來源既存(繼承)
保存環境庫房或展覽空間
保存現狀完整良好。
唐閻立本畫蕭翼賺蘭亭圖卷|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xmJaF4
唐何延之《蘭亭記》詳細記載了監察禦史蕭翼從辯才處智取《蘭亭序》真蹟的故事,明代李日華、近人餘紹宋皆認為不可信,但是據此畫成的《蕭翼賺蘭亭圖》在宋及以後多被反覆臨仿。
現存宋人摹《蕭翼賺蘭亭圖》計有三本,除北京故宮藏卷外,另兩卷分別藏遼寧省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其中遼博和台北故宮藏本較為完整,北京故宮藏本相對較簡略。
這張圖繪四人,左為一僧端正地坐於一竹篾坐墊、靠背的椅上,面部的笑容、捋起的衣袖及右手前伸的動態,表明他正在興致高昂的談論某事,較為端正的身姿似又暗示了他一貫的謹慎和克制。圖右繪一中年書生和僧侶相對坐於鼓形凳上,面容清瘦,專注的表情和身體前傾的動態,顯示了他對僧人談話的極力迎合。中年僧侶、書生身後各有一童子相隨。在人物動態與藝術風格上,本本和遼博本較為接近,但省略了僧人身後僕從烹調茶的情形,另在僧人坐姿、僕從及器物等上與遼博本也有不同之處。
徐邦達先生認為遼博、台北故宮藏本大致全是宋人臨本,北京故宮藏本衣紋帶方折而多頓挫,為南宋人作無疑。北京故宮藏本前後舊絹隔水鶴「南師中印」、「伯謙精鑑」、「龍有鑑賞」等收藏印五方,尾紙附舊拓《蘭亭序》帖,帖後有南宋王厚之,元王蒙、張翥題跋,三人題跋中均未談及圖畫,該帖鈐有收藏印二十九方。
蕭翼賺蘭亭圖卷- 故宮博物院 https://bit.ly/4cJ4l4e
《蕭翼賺蘭亭圖》傳為唐代畫家閻立本根據何延之的《蘭亭記》故事所作。描繪御史蕭翼從王羲之第七代傳人的弟子袁辯才的手中將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騙取到手獻給唐太宗的故事。畫的是蕭翼和袁辯才索畫,蕭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辯才張口結舌,失神落魄;旁有二僕在茶爐上備茶;各人物表情刻畫入微[1]。
作品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共有三種宋代摹本傳世,分別藏於中國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及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其中以遼寧省博物館跟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藏本較為完整,故宮博物院的藏本則相對較為簡略[2]。另外,五代十國南唐畫家巨然也據此創作了一幅同名的山水畫,為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收藏[3]。蕭翼賺蘭亭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3KD1yx
有一些故事,縱使歷經了時間的洗禮,卻依然為民間百姓所津津樂道。大家所熟悉的王羲之,就有很多相關的故事流傳於世。幾千年以來,他的傳世作品一直都是藝術愛好者所夢想的收藏,其中的〈蘭亭集序〉更是難得佳作。然而,唐朝初期,此作品卻不知下落何處,於是深愛其書法的唐太宗便派蕭翼四處查訪,原來這件天下至寶被一位辯才和尚藏於寺中。為了得到這件書跡,蕭翼扮成書生,設法結識辯才和尚。有一天,蕭翼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和辯才討論,大受刺激的辯才,終於耐不住性子地拿出〈蘭亭集序〉與之相較,蕭翼便趁機取走了這件作品。這戲劇裡的一刻,透過視覺圖像的具體表現,被畫家細心地描繪成〈蕭翼賺蘭亭〉。
蕭翼賺蘭亭圖 | 歷代名作 | 大紀元 https://bit.ly/3PTd2ix
為了突顯這精采的一幕,畫家省略了對背景的描繪,讓觀者將注意力集中於主角人物上。右邊身著黃衫的是騙取〈蘭亭集序〉的蕭翼,坐在他對面手執麈尾的正是辯才和尚,透過場景布置,故事中的一段彷彿又重生於我們的眼前。
閻立本(卒於西元六七三年),唐太宗時嘗奉詔畫諸夷、職貢、鹵簿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等圖。高宗總章初(六六八),拜右相。
本幅題目,賺字的意思是騙。畫的是眾多王羲之寫成〈蘭亭序〉以後流傳的故事一則。故事的大意,據唐代何延之〈蘭亭記〉所述,唐太宗臨寫王羲之真草各體書法,徵求購買,無所不備,就是獨缺〈蘭亭序〉真蹟。〈蘭亭序〉經王家代代收傳,到了七世孫智永,將它傳給辯才和尚。這事為唐太宗所知道,於是派人召辯才入宮供養,招待賞賜,言談中問及〈蘭亭序〉下落,辯才卻說,往日侍奉智永老師,雖曾見過,智永死後,歷經變亂,現今已不知所在。唐太宗只好放辯才回越州。再經偵察,所得報告,還是存在辯才處。再召辯才進宮,重提〈蘭亭序〉事,如此三次,辯才總是堅持原來所說。唐太宗無奈之餘,臣下建議,派遣監察御史蕭翼前往求取。蕭翼奉命到了越州,打扮成一位潦倒的山東書生,穿著寬長的黃衫。蕭翼先是天天朝暮往還,流連於辯才寺中,觀賞壁畫。過辯才住處,自稱是北人,販賣蠶種。兩人一談,先是寒暄,既而相互飲酒作詩唱和。幾天過後,話一投機,成了性情相投的好友。一天暢談書畫,蕭翼自稱先世傳習王羲之、獻之書法,正好藏有二王的書帖。蕭翼出示了他所攜帶的皇宮中收藏品,與辯才一再相互討論其中的真假優劣,辯才乃說:「老僧有智永和尚所保有王羲之〈蘭亭序〉真蹟,不是你出示的這些所可比得上的。」蕭翼則說,〈蘭亭序〉早已消失,人間那有真蹟。過一日,辯才從屋頂的樑上,取下來出示蕭翼,蕭翼卻硬說只是一件摹本而已。如此一來,辯才竟將連同蕭翼所帶來的王羲之書帖,置放在几案上,不放回屋頂的樑上。蕭翼既與辯才熟稔,寺中出入自由,趁著辯才外出,妄稱前來取回遺忘留下的物品。寺中人開門不疑,蕭翼就輕易的從几案上取走〈蘭亭序〉。日後蕭翼又回來拜別辯才,出示太宗的命令。辯才一聽,當場昏倒,良久才甦醒。故事流傳有多種版本,說法就略有差異。
畫上人物共五位。老僧坐榻上,左手持麈尾是辯才。對面書生黃衫裝扮是蕭翼,上方一僧盤坐。畫幅左側,兩位侍者煎茶,一位臉滿鬚髯,一位垂髮小孩。畫描繪故事過程中的一段對談場面。畫是無法留聲,畫家卻用人物形象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辯才長眉圓顱,一臉憨厚。唇微啟,有所發言。說的是什麼呢?看他左手手掌,掌心向上,應是人們和盤托出時,話已說盡的「兩手一攤」,手掌的動作正是如此。告訴對方,他有蘭亭至寶。相對著,蕭翼「賺」的動作呢?蕭翼的雙手,藏在寬鬆的袖管裏,「袖裏乾坤」豈不是滿腹心機,臉上一雙鳳眼,配上上仰的眉毛,露出顴骨,更是一臉奸相。上方僧人蹙眉閉嘴,一臉不悅,又似洞穿這一場騙局。布局三人成品字形,左側僕人彎腰俯身,橫向發展。人物造形與線條結組,顯現高古的氣氛,的確是一幅好畫。
本幅無名款,標籤認為是閻立本畫,無法確信。原因之一,研究者指出,隋唐之際,流行的坐具為床、榻、胡床,交椅。畫上辯才所坐是有靠背樹根椅子,靠背坐椅,雖然在唐代已出現,本幅上的樹根椅子,郤流行於宋代。椅子旁地上的淨瓶也是北宋、遼的時代所多見。可見這已是晚唐五代以後了。根據、《圖畫見聞錄》、《宣和畫譜》,記有五代顧德謙〈畫蕭翼賺蘭亭圖〉,或許就是此幅。顧德謙五代南唐江寧(今南京)人,善畫人物,多寫道士像。雜工動植。李後主嘗說:「古有愷之,今有德謙,二顧相繼為畫絕矣。」(王耀庭)蕭翼賺蘭亭圖 | 歷代名作 | 大紀元 https://bit.ly/3PTd2ix
《蕭翼賺蘭亭圖》在宋時即多摹本。據史所載,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繪有此圖,此外,據《宣和畫譜》,唐吳侁亦作此圖一幅。其後,前蜀支仲元、南唐顧德謙、南宋僧梵隆、元趙子俊等畫家均以此題材繪圖,此卷為明代繪本。圖繪六位人物,畫左坐著的僧人即辯才,左手執《蘭亭序》,右手舉於胸前侃侃而談,畫面右側的蕭翼雙手籠於袖間,沉著冷靜,兩人中間有一盆假山石。畫面右下方為蕭翼的兩名隨從,衣冠整潔,左下幅辯才的童子正在備茶。圖右上側有樹石為背景,山石呈方塊狀疊加,造型獨特,全畫工筆重彩設色,人物及樹石等造型具有明代繪畫的特色。
唐代畫家閻立本繪《蕭翼賺蘭亭序》(共13張圖片)|史賜書法字帖
唐代畫家閻立本繪《蕭翼賺蘭亭序》(共13張圖片)
唐代畫家閻立本繪《蕭翼賺蘭亭序》
閻立本(?-673年),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尤其善畫人物肖像,官至右相,故當時有「右相馳譽丹青」之稱。取法張僧繇、鄭法士、楊契丹、展子虔,而能「變古像今」,筆力圓勁雄渾。他根據唐朝何延之所撰《蘭亭始末記》而繪製了《蕭翼賺蘭亭圖》,存世有兩摹本,北宋摹本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南宋摹本則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唐代畫家閻立本繪《蕭翼賺蘭亭序》
唐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序圖北宋摹本,遼寧省博物館藏。
《蕭翼賺蘭亭圖》是唐代大畫家閻立本根據唐何延之《蘭亭記》故事所作。描繪唐太宗御史蕭翼從王羲之第七代傳人僧智永的弟子辯才的手中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騙取到手獻給唐太宗的故事。唐代畫家閻立本繪《蕭翼賺蘭亭序》(共13張圖片)|史賜書法字帖 https://bit.ly/43KNTwn
唐代畫家閻立本繪《蕭翼賺蘭亭序》(共13張圖片)|史賜書法字帖
Yan Liben - - (MeisterDrucke-654612).jpg (1260×343)
Yan Liben - - (MeisterDrucke-654612).jpg (1260×343)
《蕭翼賺蘭亭圖》歷來傳為自初唐有「丹青神化」之譽的閻立本之手。此圖今存兩卷,一卷藏於遼寧博物院(下稱遼博本),另一卷藏位於台灣故宮博物院(下稱台灣故宮本)。這件古董取材自唐朝的一個歷史故實。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記載是唐何延之《蘭亭記》,講的是唐太宗酷愛王羲之刻字,收集有許多王的真跡,唯獨不見《蘭亭序》
據專家考證,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相傳上古神農時代,茶就已經出現,是神農遍嘗百草時發現的。如《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及唐朝陸羽《茶經》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茶書畫︰蕭翼賺〈蘭亭序〉(上) | 茶文化 | 大紀元 https://bit.ly/3xnxAJI
自古以來,「飲茶」便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活習俗,更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種生活藝術。茶文化其多樣而豐富的內涵,為書畫藝術的創作,提供了豐盛的題材。歷代文人與茶墨結緣,以詩詠茶、繪茶,而從眾多古詩畫作中發現,飲茶自神農開始,到唐朝就非常盛行了。
因此,唐朝的茶藝發展蓬勃,茶事活動這一主題,也不斷的被人以詩、碑帖、畫作等不同形式呈現,不僅反映出唐人的飲茶風尚,也使人感受到茶文化對繪畫藝術的深刻影響。
茶事活動在歷代繪畫作品中都有非常生動的描繪。據考古發現,唐朝名畫家閻立本是唐朝品茶圖繪畫創作的第一人,他一生的茶畫創作共十三幅,其中以〈蕭翼賺蘭亭圖〉最為傳神,在茶、畫界占有極高地位。
閻立本,唐朝萬年人,擅長書畫,尤其善畫人物肖像,官至右相,故當時有「右相馳譽丹青」之稱。他根據唐朝何延之所撰〈蘭亭始末記〉(簡稱〈蘭亭記〉)而繪製了〈蕭翼賺蘭亭圖〉,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畫作。賺,即詐騙之意,畫中描繪唐朝監察御史蕭翼,智取辯才和尚手中晉朝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帖,獻給唐太宗的故事。
〈蘭亭序〉的由來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正是修禊節。當時擔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請謝安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一起到會稽山陰的蘭亭過禊節。參加者引水環曲成渠,後環坐曲旁,以觴盛酒,放置在曲水上游,任其順水下流,停在何處,則由某人取觴而飲,曲水流觴,飲酒賦詩。修禊,是古代一種濯除不潔的節日,在黃曆三月上巳日,在水邊盥洗,藉以拔除不祥。
當天,流觴暢飲,一觴一飲,共得佳作三十七篇。有人提議將當日即興詩作彙編成集,這就是《蘭亭集》,眾人又推王羲之為其作序,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鬚筆在蠶繭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便是〈蘭亭集序〉,簡稱〈蘭亭序〉。
這篇〈蘭亭序〉是有塗改、修正的草稿,被譽為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又稱為〈臨河序〉、〈禊序〉、〈禊帖〉。序中記述蘭亭景色之美,眾人聚會的歡樂之情,發抒好景不長,感歎生死之無常。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精妙,其中「之」字有二十多個,千變萬化,無一雷同,不愧是中國行書的絕世佳作。
據說王羲之酒醒後又寫了數十遍,最終都不及第一遍所寫。他認為當時就如有神助般,一揮而就,所以他也非常珍惜,視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第七代孫智永。智永少年時就出家,善書法,草書尤勝。後來,智永和尚將〈蘭亭序〉傳給弟子辯才和尚。辯才和尚精通琴棋書畫,知道〈蘭亭序〉的價值,把它珍藏在臥室樑上一個特意鑿好的洞內。@*
茶書畫︰蕭翼賺〈蘭亭序〉(上) | 茶文化 | 大紀元 https://bit.ly/3xnxAJI
--------------------------------
茶書畫︰蕭翼賺〈蘭亭序〉(下) | 茶文化 | 大紀元 https://bit.ly/49oPZ6k
唐太宗非常喜愛書法,徵求蒐購很多王羲之的書法真跡,但獨缺珍品〈蘭亭序〉。經多方探尋得知〈蘭亭序〉在永欣寺辯才和尚手中。於是下令召辯才入宮,給予辯才特殊禮遇。幾天後,詢問辯才〈蘭亭序〉去處,辯才推說不知,於是讓辯才回寺。幾經推斷,太宗認為〈蘭亭序〉還在辯才手中,因此又敕命辯才入宮,不斷的勸誘追問〈蘭亭序〉的下落。
辯才如此往返三次,還是拒不承認在他手中。太宗知道無法從辯才口中得到結果,只能智取而不能強求。尚書房玄齡便推薦監察御史蕭翼,稱讚他有才藝、多謀略,必能從辯才手中取得〈蘭亭序〉。
於是,蕭翼隨身帶著幾件二王書法真跡,換上便裝扮成書生模樣,來到永欣寺。他假作觀賞寺院廊房上的壁畫,果然引起辯才的注意。一陣寒暄後,蕭翼自我介紹是賣蠶種的商人,二人相談甚歡,覺的很投緣。蕭翼與辯才一起彈琴、奕棋、賦詩,言談投機,不過數日,二人交往關係密切。
一天,蕭翼故意拿出二王的書法作品給辯才欣賞,辯才看後,不以為意的說︰「確實是王羲之的書法真跡,但不是最佳上品,我有一真跡,很不尋常。」經蕭翼一再追問,辯才神秘的告訴他是〈蘭亭序〉真跡。蕭翼假裝不信,辯稱此帖已失蹤。
辯才就從屋樑的暗洞取下真跡給蕭翼觀賞,蕭翼一看,果真是〈蘭亭序〉真跡。他不動聲色,想伺機取得〈蘭亭序〉。辯才把〈蘭亭序〉拿出後,不再放回樑上暗洞,與蕭翼拿來的字帖一起放在書案上,每天臨窗把玩、臨摹這些字帖。蕭翼也因來寺院次數多,與辯才的弟子、童僕日漸熟稔。
有一天,辯才進城作法事,蕭翼知道機會來了,就借故要進辯才禪房,童僕不疑開門讓他進去,蕭翼輕易的就從書案上取走〈蘭亭序〉和自己帶來的二王書帖。辯才回寺後得知情況,昏厥倒地,許久才甦醒。原本唐太宗很氣辯才秘藏〈蘭亭序〉,因為他犯了欺君大罪,後來考慮辯才年事已高,不忍再懲處他,並賜他綢緞三千匹,稻穀三千石。辯才不敢把賞賜歸為己有,就將賜物變賣,用所得的錢興建了一座三層佛塔,此寶塔建造精麗,留存至今。
唐太宗得到〈蘭亭序〉後,愛不釋手,讚其書「盡善盡美」、「置於座側,朝夕觀覽」,曾命拓書人各拓數本,分賜親貴近臣。太宗病重時遺命〈蘭亭序〉真跡陪葬昭陵,從此真跡失傳,現傳世的〈蘭亭序〉已不是王羲之真跡。〈蘭亭序〉真跡的下落,至今始終是一個謎。
〈蕭翼賺蘭亭圖〉重現唐朝煮茶風情
據專家考證,〈蕭翼賺蘭亭圖〉存世有兩摹本,北宋摹本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南宋摹本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此畫繪有五人,居中盤坐在靠背樹根椅子的是辯才,他的對面就是蕭翼,左下有二人在煎茶。
畫中老僧辯才長眉圓頰,嘴巴微啟,面露微笑,手持拂塵,盤坐在禪榻木椅上,似正侃侃而談。而儒生裝扮的蕭翼,一雙鳳眼,眉毛上揚,面帶機心,雙手籠在袖子裏,恭敬躬身坐在長凳上,屏氣凝神傾聽。二人之暢談透過無聲的肢體語言,躍然紙上。
畫中左下有一滿臉鬍鬚的長者蹲坐在風爐前,爐上置放一鍋,鍋中水似已煮沸,剛放下茶末,長者左手執鍋柄,右手持茶夾攪動茶湯。一旁,一童子彎身,雙手捧著茶托、茶碗準備分茶,以便向賓主奉茶。長者專注的備茶,童子小心翼翼的等待,表情傳神,刻畫入微。
另外,在爐邊的茶几上置有茶托茶碗、一枚碾磨茶葉的茶碾、一盛茶末的茶罐等用具。由畫中可看出,唐朝飲茶文化之盛,遍及民間,飲茶已成為日常生活所需,甚至寺院中不僅是僧眾飲茶,還以茶待客。此畫佈景簡單,人物神態生動,傳神記載了唐朝寺院的茶事禮儀,並重現唐朝烹茶、飲茶所用的器具,及飲茶的方法與過程。@*
茶書畫︰蕭翼賺〈蘭亭序〉(下) | 茶文化 | 大紀元 https://bit.ly/49oPZ6k
相傳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繪〈蕭翼賺蘭亭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誰盜走王羲之〈蘭亭集序〉給唐太宗?(組圖) 書法 | 蕭翼 | 辯才和尚 | 閻立本 | 蕭翼賺蘭亭圖 | 文化漫談 |靜容 | 看中國网 https://bit.ly/3J5NKtE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歷朝歷代的書法家不計其數,喜愛書法藝術的帝王也不少,其中,唐太宗是非常突出的一位。唐太宗酷愛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相傳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就是他派出蕭翼設法從辯才和尚住處找到的,而唐代畫家閻立本據此繪出〈蕭翼賺蘭亭圖〉。
蕭翼精心策畫 成功盜取〈蘭亭集序〉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節,王羲之、王獻之、謝安等人至會稽山陰郊外蘭亭集會,曲水流觴,賦詩風雅。時有26人,得詩37首,由王羲之以鼠鬚筆書寫序言於蠶繭紙上,一氣呵成,寫出流傳千古、無與倫比的行書名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
喜愛二王書法的唐太宗命御史蕭翼設法取來被辯才和尚藏於寺中的〈蘭亭集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收藏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傳世作品是無數藝術愛好者的夢想。但到唐朝初年,〈蘭亭集序〉已不知流落何方,喜愛二王書法的唐太宗命人四處查訪,得知這件名作的真蹟被辯才和尚藏於寺中,遂派御史蕭翼前往取來。
辯才和尚為王羲之七世孫智永之徒弟。博學工文,書畫精妙,對此幅作品極為喜愛,將之暗藏於寢室梁上。蕭翼打扮為書生模樣,穿著寬長的黃衫,特意接近辯才和尚,流連寺中觀賞壁畫,與之相談甚歡,飲酒作詩,情感甚為融洽。
一日,蕭翼得意洋洋地帶來數件王羲之、王獻之書法作品,與辯才和尚討論真假優劣。辯才受到刺激,忍不住取出〈蘭亭集序〉與之較勁。豈料,蕭翼趁辯才外出時盜走此件作品。八十餘歲的辯才返寺後聽聞此事,大為震驚,驚嚇倒地,良久方才甦醒。此故事雖有多種版本,說法略有不同,但〈蘭亭集序〉成功被盜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蕭翼賺蘭亭圖〉 筆觸細膩神態動人
〈蕭翼賺蘭亭圖〉傳為唐代畫家閻立本根據何延之的《蘭亭記》故事所作。閻立本的父親閻毗是隋朝畫家,他和兄長閻立德耳濡目染,都善於繪畫、工藝和建築。閻立本師法張僧繇、鄭法士,擅長肖像畫、歷史人物畫。其繪畫作品線條剛勁,筆觸細膩,刻畫人物神態絲絲入扣。曾為唐太宗畫〈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等,名滿天下。
畫面以5個人物的動作、表情和布局,生動描繪這精彩的一幕。畫面中央,長眉圓額、手持麈尾,坐在椅子上的是辯才和尚。他左手掌心向上,兩手一攤,似乎是表明沒有真蹟,無可奉告。而右邊一襲黃衫的蕭翼,一雙鳳眼搭配上揚的眉毛,似笑非笑,暗藏心機,將雙手藏在寬鬆的袖管裡。後方站立的僧人一臉不悅,對蕭翼露出一副甚為嫌棄的表情。左方二位家僕,一為滿臉鬚髯的老者,一位垂髮孩童,身形較小,俯身煎茶,將畫面拉往橫向發展。
不過,由於此幅作品無名款,亦有研究者指出疑點:辯才和尚坐的是有靠背的樹根椅子,雖然唐代已出現靠背椅子,但這種樣式的樹根椅子卻流行於宋代,地上的淨瓶也多見於北宋時期。因此,或許這一幅正是《圖畫見聞錄》、《宣和畫譜》所記載的五代顧德謙畫作〈畫蕭翼賺蘭亭圖〉呢!無論作者是誰,此幅作品生動描述了蕭翼盜走王羲之〈蘭亭集序〉給唐太宗的故事,繪畫技巧高超,戲劇張力十足,堪稱難得的佳作。
誰盜走王羲之〈蘭亭集序〉給唐太宗?(組圖) 書法 | 蕭翼 | 辯才和尚 | 閻立本 | 蕭翼賺蘭亭圖 | 文化漫談 |靜容 | 看中國网 https://bit.ly/3J5NKtE
4e7eda13-41c5-4a76-b559-034d64c9885c.JPG (800×321)
4e7eda13-41c5-4a76-b559-034d64c9885c.JPG (800×321)
故事見於唐代何延之《蘭亭記》。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始終以得不到「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為憾。禦史蕭翼化裝成書生前往拜見收藏此作的辯才和尚,最終以巧計取得《蘭亭序》並受到皇帝重賞。以此為題的繪畫,較早見於記載的有閻立本之作,現傳世三卷宋人摹本,此為其一
蕭翼賺蘭亭圖介紹
唐代人物畫代表畫家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高清圖賞析-歷代名畫集 https://bit.ly/3TJtS4J
《蕭翼賺蘭亭圖》是唐代畫家閻立本創作的繪畫,原本已佚。現存三本宋代摹本,北宋摹本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南宋摹本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有一本宋代摹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北宋摹本和南宋摹本大致相同,都是以辯才和尚與蕭翼為中心,圖左一老一少正在煮茶。不同之處在於,北宋本畫一童僕手抱《蘭亭記》從右邊出來,而南宋本則是在辯才和尚與蕭翼之間,畫一侍立僧人。畫面簡單,若無畫題提示會以為是高僧與文士的茶會雅集而已,但實際上描繪的是蕭翼從辯才和尚手中騙取王羲之《蘭亭序》的故事。北京故宮藏本相對較簡略,左側沒有煮茶的人。
創作背景
《蕭翼賺蘭亭圖》是唐代畫家閻立本創作的繪畫,原本已佚。現存三本宋代摹本,北宋摹本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南宋摹本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有一本宋代摹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北宋摹本和南宋摹本大致相同,都是以辯才和尚與蕭翼為中心,圖左一老一少正在煮茶。不同之處在於,北宋本畫一童僕手抱《蘭亭記》從右邊出來,而南宋本則是在辯才和尚與蕭翼之間,畫一侍立僧人。畫面簡單,若無畫題提示會以為是高僧與文士的茶會雅集而已,但實際上描繪的是蕭翼從辯才和尚手中騙取王羲之《蘭亭序》的故事。北京故宮藏本相對較簡略,左側沒有煮茶的人。畫作內容台北藏本該圖無款印。畫後方有宋代紹興進士沈揆、清代金農的觀款,還有明代成化進士沈翰的跋文。老僧辯才約八十高齡,面目清秀,手持拂塵。前傾之身坐於禪榻之上。辯才和尚的位置處於畫面的正前方,與對面的蕭翼正侃侃而談。蕭翼恭恭敬敬袖手躬身坐於長方木凳之上,似正凝神傾聽辯才和尚的話語。一侍僧立於兩者之間。畫面的左下角為烹調茶的老者與侍童,形像明顯小於其他三人。右下角有方茶几,上面放著茶碾、茶罐等器物。遼寧藏本圖以辯才和尚與蕭翼為中心,圖左一老一少正在煮茶。一童僕手抱《蘭亭記》從右邊出來。北京藏本該圖繪四人,左為一僧端正地坐於一竹篾坐墊、靠背的椅上,面部的笑容、捋起的衣袖及右手前伸的動態,表明他正在興致高昂的談論某事,身姿較為端正。圖右繪一中年書生和僧侶相對坐於鼓形凳上,面容清瘦,專注的表情和身體前傾的動態,顯示了他對僧人談話的極力迎合。中年僧侶、書生身後各有一童子相隨。前後舊絹隔水鶴「南師中印」、「伯謙精鑑」、「龍有鑑賞」等收藏印五方,尾紙附舊拓《蘭亭序》帖,帖後有南宋王厚之,元王蒙、張翥題跋,三人題跋中均未談及圖畫,該帖鈐有收藏印二十九方。創作背景《蕭翼賺蘭亭圖》原本已佚,但原本的由來在唐代何延之的《蘭亭記》中有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書法,曾三次向辯才索要《蘭亭序》,均被他一再矢口否認。唐太宗無奈,只好按宰相房玄齡之計,派監察禦史蕭翼喬裝潦倒書生,與辯才結成忘年交,取得他的信任,然後乘辯才不備,偷取《蘭亭序》,回長安復命。相傳,唐代畫家閻立本根據這個故事,畫出了《蕭翼賺蘭亭圖》。而現存三本宋代摹本是根據已佚的《蕭翼賺蘭亭圖》描摹的。藝術鑑賞台北藏本台北藏本畫面上共有五人,二主三從。圖左側執揮塵據禪榻坐者為和尚辯才,戴幞頭與辯才對話者為蕭翼,侍僧在側端坐,執事者二人,作撥爐煮酒狀。圖中蕭翼面日清秀,濃眉美須,身穿寬衣長袍,正在敘談,為微服私訪、對方辯才長眉下垂,側耳恭聽,和顏相待。侍僧坐於二主中間,一方面聽敘,一方面侍從。二主一侍成三角形構圖,將畫中三人表情刻畫得淋漓致盡,有聲有色,神采弈弈。圖中無佈景,只從辯才的坐姿,手持揮塵,據禪榻及一長竹,知是在深深寺院,坐在彈榻上的辯才已是年邁體弱,一聽太宗要卷,滿口答應,頻頻點頭。作者以細勁的線條塑造人物形象,具有肖像畫的特徵,其畫面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畫筆著墨技藝高古,用色和階沉著。台北藏本描繪了佛門中以茶待客的情景,再現了一千多年前烹調茶、飲茶的部分細節。形像生動而妙趣橫生。畫中左下有一滿臉鬍鬚的長者蹲坐在風爐前,爐上置放一鍋,鍋中水似已煮沸,剛放下茶末,長者左手執鍋柄,右手持茶夾攪動茶湯。一旁,一童子彎身,雙手捧著茶托、茶碗準備分茶,以便向賓主奉茶。長者專注地備茶,童子小心翼翼地等待,表情傳神,刻畫入微。另外,在爐邊的茶几上置有茶托茶碗、一枚碾磨茶葉的荼碾、一盛茶末的茶罐等用具。遼寧藏本《蕭翼賺蘭亭圖》繪煎茶情景,筆致細微難得,尤在細節的刻畫。如遼博所藏之幅,圖中繪一“具列”,長方形的四足小矮床,上陳圓形器皿一,帶託的茶盞一,具列的編竹之跡宛然可見。北京藏本北京藏本在人物動態和藝術風格上和遼博本較為接近,但省略了僧人身後僕從烹調茶的情形,另在僧人坐姿、僕從及器物等上與遼博本也有不同之處。研究價值由畫中可看出,唐朝飲茶文化之盛,遍及民間,飲茶已成為日常生活所需,甚至寺院中不僅是僧眾飲茶,還以茶待客。此畫佈景簡單,人物神態生動,傳神地記載了唐朝寺院的茶事禮儀,並重現唐朝烹茶、飲茶所用的器具,及飲茶的方法與過程。歷史傳承《蕭翼賺蘭亭圖》原本已佚,不可考,現存世有三摹本,北宋摹本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南宋摹本則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有一本宋代摹本藏於北京故宮。北宋摹本和另一宋代摹本不明其具體流傳過程。而南宋摹本在五代時在李後主內府所藏,宋太宗初定江南,將它賞賜給楊克遜。楊將其傳了五世,最後傳到了楊家的女婿周氏手中;周氏又傳到了周谷手中。北宋末年,與蔡京同為「六賊」之一的宦官梁師成,曾想用禮部度牒交換這幅畫,周谷沒有答應。後來周谷將這畫送給同郡人雪。明末為河南睢州人袁樞收藏,上有「袁樞之印」等多處收藏印記。崇禎十五年(1642),袁可立「尚書府」藏書樓內書畫及數萬卷藏書毀於一旦,僅此數幀為袁樞隨身珍藏得以流傳。圖版著錄於《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五冊,頁15—21。又見《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三冊,頁1354。重要展覽2019年10月7日至2020年1月5日,遼寧藏本在遼寧省博物館將舉辦大型文物特色展覽「又見大唐」中展出。作者簡介閻立本(601—673),唐代畫家,出身貴族,官至宰相。其父閻毗與兄閻立德均擅長繪畫、工藝、建築。閻立本秉承家學,尤擅長於繪畫,人物、車馬、台閣,無一不精,當中又以肖像畫和歷史人物畫最為出色,曾為唐太宗畫《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稱譽一時。其傳世畫作有《步輦圖》《古帝王圖》《職貢圖》等。
作者介紹
閻立本介紹
閻立本(601年—673年),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唐朝時期宰相、畫家,隋朝殿內少監閻毗之子。隋朝時,閻立本門蔭入仕,累遷朝散大夫、將作少監。唐武德年間,擔任秦王(李世民)府庫直。貞觀年間,歷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遷將作少監。繪製「昭陵六駿」和「凌煙閣」功臣圖,監修翠微宮。顯慶元年(656年),出任將作大匠,遷工部尚書。總章元年(668年),檢校右丞相,冊封博陵縣男。當時姜恪憑藉戰功擢任左丞相,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舉薦名臣狄仁傑,累遷中書令。咸亨四年(673年11月14日),去世,追贈司空。閻立本擅長工藝,富於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築都很擅長。兄長閻立德擅長書畫、工藝及建築工程。閻毗、閻立德、閻立本父子三人並以工藝、繪畫聞名於世。代表作品《步輦圖》《歷代帝王像》等。唐代人物畫代表畫家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高清圖賞析-歷代名畫集 https://bit.ly/3TJtS4J
馮承素.神龍本.蘭亭集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邱建一:為書法癡迷,朕是皇帝我騙我驕傲----「蕭翼賺蘭亭」 @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 痞客邦 :: https://bit.ly/3PSPGK5
為書法癡迷,朕是皇帝我騙我驕傲――「蕭翼賺蘭亭」
「賺」,就是「騙」。
王羲之五十歲寫蘭亭,五十八歲過世,時光悠悠,倏忽過了快三百年,蘭亭再次出現是在唐代。
唐太宗酷愛書法,登基後四處徵購王羲之的真跡,但一直沒能找到〈蘭亭集序〉。後來聽說在僧侶辯才的手上,又經歷了一段「蕭翼賺蘭亭」的曲折離奇過程,蘭亭才歸於唐太宗的收藏行列。
這則故事,分別被唐代的劉餗、何延之所記載,其中又以何延之《蘭亭始末記》的敘述較為詳盡可信。據傳,王羲之對〈蘭亭集序〉太滿意了,囑咐王家子孫要好好珍藏,代代相傳到了第七代孫智永禪師(編按:陳、隋時僧人,書法家,作品有〈真草千字文〉),智永後來將它傳給了弟子辯才和尚。辯才乃名門之後,書畫素養甚高,視若至寶,在屋內的樑上鑿了一個洞來祕藏〈蘭亭集序〉,只在無人時才敢取下把玩臨寫。
〈蘭亭集序〉在辯才手中之事,終於傳到了唐太宗耳裡。太宗派人將辯才召入宮中供養,重加賞賜。一日,召見辯才,言談中太宗不經意提起〈蘭亭集序〉下落:
太宗:「聽說〈蘭亭集序〉在你家?」
辯才:「皇上誤會了!絕對沒有這回事。當年侍奉智永和尚時,雖有幸曾得見,但很可惜,已在戰亂中不知所終。」
太宗東拐西繞,卻怎樣都問不出所以然來,只好訕訕然放辯才回越州。
唐太宗.JPG
上圖:唐太宗李世民(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太宗相當惆悵:「右軍之書帖,一向是朕的心中至寶,最遺憾的就是得不到〈蘭亭集序〉啊。辯才這老和尚也真是,年紀這麼大了,書帖留在身邊也沒用,怎麼就不肯放手!誰能想個辦法,替朕取得呢?」
主上求不得的苦,臣子們看在眼裡,時刻不敢或忘。尚書左僕射房玄齡靈光一閃:「臣推薦監察御史,蕭翼。蕭翼是梁元帝的曾孫,才華洋溢,智計多端,能說又擅書畫,一定可以達成這次任務。」
既然辯才不吃皇帝循循善誘這一套,蕭翼決定微服,假扮成潦倒的山東賣蠶種的商人,又跟太宗借了幾帖二王的書法,跟太宗打包票,一定會把〈蘭亭集序〉弄回來。
蕭翼打扮成潦倒商人,到了越州辯才所在的寺中,佯作觀賞壁畫,徘徊流連不去,一直到辯才終於注意到他,讓弟子請來一談,先是閒話寒暄,之後蕭翼談文吟詩說史、圍棋撫琴、投壺握槊,投辯才所好,辯才大感性情相投、相見恨晚,天天約蕭翼暢談,引為知己。
蕭翼賺蘭亭.png
上圖:蕭翼(蕭翼賺蘭亭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某日,蕭翼拿祖傳──梁元帝蕭繹繪製的〈職貢圖〉來與辯才鑑賞,辯才大讚,聊著聊著聊到了書法,又聊到了二王,蕭翼評論道,論畫而言王羲之(父)不如王獻之(子),但父子兩人都是畫不如書法。
辯才:「你對二王書法相當了解啊。」
蕭翼:「弟子雖落魄,當初也讀了些書,奈何十年寒窗一事無成,不得不改做生意,但手上還有幾件家傳的珍稀二王楷書書帖。」
辯才大樂:「二王書帖啊,明天帶來看看吧!」
隔日,蕭翼出示了他借自唐太宗處的二王書帖,辯才一看精神了!與蕭翼熱烈討論,爭辯其中的優劣真假。
蕭翼賺蘭亭.png
上圖:辯才和尚(蕭翼賺蘭亭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辯才:「你我既有這個緣分,實不相瞞,我有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蹟,你這些書帖確實不錯,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和〈蘭亭〉相提並論吧。」
蕭翼大驚:「不可能!〈蘭亭〉早已在無數戰亂後失蹤,哪可能還有真蹟!」
辯才:「你明天來看。」
隔日,辯才從屋樑洞裡取出祕藏的〈蘭亭集序〉。
蕭翼:「這是?」
辯才:「〈蘭亭〉啊!」
蕭翼不以為然輕笑:「不可能!一定是偽作!假的假的!」
辯才激動不服氣:「這是吾師智勇禪師臨終之際,親手交給我的,怎麼可能是假的。一定是現在天色昏暗,你眼花了,明天再來看吧!」
蕭翼賺蘭亭.png
上圖:蕭翼(蕭翼賺蘭亭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這天開始,辯才焦躁地將〈蘭亭〉和蕭翼帶來的二王書帖,就這麼並置在桌上,沒藏回屋頂的樑上。某日,趁辯才外出,蕭翼來辯才處,假裝是要取回遺忘在屋內的物品。寺中之人這些天來看慣了蕭翼,一點也沒起疑,蕭翼輕易取走了桌上的〈蘭亭集序〉。待辯才回來,發現〈蘭亭集序〉被竊,大叫暈倒,良久才甦醒,又得知蕭翼的真實身分,驚怒不已。
〈蘭亭集序〉被快馬加鞭地送到了太宗手上,蕭翼也加官進爵。太宗原本很氣辯才,但想到他年紀這麼大,就不處罰了,還賜予財物。辯才怎敢私藏這些財物,於是拿來蓋了精美華麗的三層寶塔。但委屈悲憤的辯才,吃不下睡不好,一年多後就病逝了。
這就是鼎鼎大名「蕭翼賺蘭亭」的故事。傳說唐太宗臨終前,吩咐太子李治將真蹟陪葬在昭陵。
唐太宗昭陵.png
上圖:唐太宗昭陵
【文章出處】
《博客來》
〈為書法癡迷,朕是皇帝我騙我驕傲――「蕭翼賺蘭亭」〉
(轉引自:《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聯經出版))
(本文為〈耍廢是一種時尚,其實很療癒──王羲之〈蘭亭集序〉〉一文節錄)
作者:邱建一
【作者簡介】
邱建一,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畢業,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助理教授,講授藝術史與古代文明等相關課程,專長為藝術史學與藝術考古學,誠品書店誠品站駐站作家,新月社負責人,創辦新月藝文,活躍於各私人講堂、社教機構、各電視節目講授中國及西洋藝術鑑賞。
▲邱建一:為書法癡迷,朕是皇帝我騙我驕傲----「蕭翼賺蘭亭」 @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 痞客邦 :: https://bit.ly/3PSPGK5
《蕭翼賺蘭亭圖》為唐代畫家閻立本根據何延之的《蘭亭記》故事所作。描繪御史蕭翼從王羲之第七代傳人的弟子袁辯才的手中將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騙取到手獻給唐太宗的故事。畫的是蕭翼和袁辯才索畫,蕭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辯才張口結舌,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爐上備茶;各人物表情刻畫入微
國家元首為了從私人藏家手中奪取珍寶,不惜派出高智商間諜前去偷取,結果間諜圓滿完成任務,失去珍寶的原主吐血身亡..「設計騙取蘭亭集序」的這段故事記錄在唐代何延之撰寫的《蘭亭始末記》,作為中國古代史奇聞異事的重要一章,歷代畫家都有著墨,所以《蕭翼賺蘭亭圖》也有很多版本。
在眾多版本的里,不管人臉怎麼變,場景怎麼變,左下角仍然畫了一幕煮茶的場景。
既然聊到茶了,那就開始說說圖中的煮茶說起吧。
初唐•煮茶
熟悉茶葉歷史的人應該知道,從唐代陸羽煎茶法興起,中國的飲茶變成了一件有體系的事情,在這之前呢,人們對於煮茶的方式還是比較豪放的。
閻立本版本的《蕭翼賺蘭亭圖》裡,左下角有兩個僕人──童子正彎腰,端著一個大茶碗,等待身前的老僕人把茶煮好,端給客人喝。
老僕人坐在藤蒲團上,攪拌著茶湯。他面前有一個落地的風爐,炭火正旺,爐上有一個有流嘴的茶釜,茶湯咕嚕咕嚕咕嚕的冒著熱氣。腳邊還放了一張茶席,上面還有一個茶碗、一個攆茶的茶碾和裝碎茶的茶盒。
茶釜是當時烹飪茶葉的重要工具,多用陶、石或銅製成,放入碎茶末進行熬煮。而茶碾用於碾碎茶葉,在法門寺出土的唐代茶具中,就有一個金光流璃的茶碾。
由此可見,初唐時候的煮茶法非常簡單──將茶葉碾碎,放入茶釜中熬煮,有點煎中藥的感覺,有時還會加點蔥薑蒜鹽調味,現在看來似乎別有情調,不過相較於陸羽的煎茶法,煮茶法的確顯得更加粗放、隨性。
而這幅畫也顯示在初唐時,茶葉就已經作為招待賓客的重要食物了,但如果早知道這次招待的賓客是個國家級間諜,可能茶葉就會偷偷的換成瀉藥了吧。
間諜身負國任務潛入和尚圈為哪般?
先來介紹下人物關係,右邊帶冠的男子叫蕭翼,是本次故事的男主角,左邊坐在木椅上的和尚就是《蘭亭集序》的藏主辯才和尚,中間那個是打醬油的,不認識。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的國家元首唐太宗非常喜歡王羲之的筆墨,但惟獨沒有王羲之的傳世名帖——《蘭亭集序》。後來打聽到,這幅名帖在王羲之後人的弟子——辯才和尚的手中,派眾人重金求之,辯才卻一直聲稱“已佚”,唐太宗也毫無辦法。
於是唐太宗的愛臣房玄齡提議說,不然找個間諜去偷吧?便招來監察禦史,一個名叫蕭翼的人去完成這次國家任務。
蕭翼智商極高,盤算一下後找唐太宗拿了兩幅王羲之的字帖,便出發去浙江找辯才去了。
和所有電視劇劇情一樣,辯才在寺廟裡「偶遇」了蕭翼,當時蕭翼背著手,端詳著牆上的壁畫。幾經交談後辯才十分驚訝,想不到一個來浙江賣「蠶種」的山東商人(蕭翼這樣自我介紹的)能有這番詩書氣,非常欣賞,於是與他「共圍棋撫琴,投壺握朔,談文史,意甚相得。」當晚還留宿禪院,晚上又設「藥酒茶果」款待蕭翼,兩人詩歌相和,一副相見恨晚的知(ji)己(you)模樣。
「相處」一段日子後,有天蕭翼故意說,我有兩幅王羲之的墨寶。
辯才說,明天就帶來看看。
第二天,辯才看完蕭翼帶的墨寶,評價到,好帖是好帖,但是不是最頂級的。
蕭翼裝傻問道,何為王羲之的頂級字帖?
辯才笑著說,《蘭亭集序》!並邀約隔日展示給蕭翼看。
明日,蕭翼果真見到傳說中的《蘭亭集序》,那個心內澎湃啊,你想你要是執行國家任務,看見這傳說中的任務物品就在眼前,一般人早就嘴角抽動雙眼放光露出了破綻。
但蕭翼心理素質極好,笑著說,《蘭亭集序》早就失傳了,你這肯定是拓本。
辯才雖極力證明手上的這幅就是真跡,但蕭翼舉例子、講道理,一口咬定辯才手上的就是拓本,最後一擺手說,你拿著我帶的王羲之真跡自己對比看看吧。
辯才想難得爭論,便再也沒說什麼,也對蕭翼的防範值降到0。
於是,《蘭亭集序》和蕭翼帶的兩幅墨寶就放在辯才的書桌上,再也沒有收起來。
於是,在一個萬裡無雲,又飄著多多白雲的晴天,趁著辯才不在,蕭翼一手便拿走了《蘭亭集序》。
於是,唐太宗很高興,賞了蕭翼,又大賞辯才,但辯才難過啊,沒多久就鬱鬱而終了。
聽到辯才過世的心情,不知道蕭翼是何等心情呢?
再回頭看這幅畫,你會覺得人物刻畫得非常霸道——左邊的蕭翼一臉精明,正在細細打算著什麼,畫面右手邊,坐在木凳上的辯才埡口無言、神色驚慌,中間坐著的禪師愁眉苦臉,似乎察覺到有什麼重大事情發生又無能為力。
哎,所謂男人何苦為難男人?只怪君子之命不可違啊。
看畫說茶| 《蕭翼賺蘭亭圖》_茶七網茶葉商城 https://bit.ly/49pp6iz
現存傳是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圖〉是一般公認世界最早的茶畫,這張畫是一副橫軸,而賺其實是騙的意思。這個題目的背後是有一個故事的,唐太宗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可是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怎麼找也找不到。原來真跡在王家流傳七代子孫後,傳給了一位辯才的老和尚,但老和尚怎麼樣也不肯交出來,堅持沒有有這幅墨寶。
唐太宗便派出了御史蕭翼去探聽虛實,他接到命令之後,變假裝成一個準備科舉的書生,請辨才讓他在廟裡住下,可以在安靜的地方念書。蕭翼常常和辨才談論詩文,漸漸談到王羲之的字。
蕭翼大誇自己的收藏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是獨一無二的。辨才卻說他的收藏無足為奇,並告訴他蘭亭集序真蹟就在自己手裏,並取出給蕭翼驗看。
畫裡面共有五位人物,正是表現一段情節,畫面的中心為坐在椅子上的辯才老和尚,手裡拿著一根麈尾,對面的書生是蕭翼。辯才的動作是打開左手手掌,掌心向上,好像就是在告訴蕭翼,他有蘭亭集序,好讓他開開眼界。而蕭翼的雙手,躲藏在袖子裡面,好像在暗暗盤算,「袖裏乾坤」可是滿腹心機的肢體 語言。
二、茶與器物
畫幅的左邊,有兩位僕人在煎茶,一位是滿臉鬍鬚的老先生,左手持茶鐺置於風爐上,右手持茶筴,正在煮茶。另一個是小孩子一雙手捧茶碗,碗下面有黑色的茶托,正等著老先生人將煮好的茶倒進茶碗裏。因為唐代的喝茶法是將茶葉碾碎後煮茶的,在小孩子前面有著茶一具茶碾和茶碗,還有一個紅色的小罐子。
在唐代的繪畫人物表現上,會將畫面中重要的人物放大,以凸顯出他身份地位的不同。由六朝時強調一樣粗細人物的線條,轉變為稍有粗細變化的線,是由鐵線描法轉變為唐代中期吳道子所創蘭葉描法過程中,一種過渡時期的繪畫表現。閻立德、閻立本兩兄弟,都是唐代初期傑出的人物畫家。
三、疑問
這一幅畫上沒有作者的簽名及印章,雖然被摽示為閻立本的畫作,但沒有辦法確定。因為辯才所坐是有靠背樹根椅子,有靠背的坐椅,雖然在唐代已出現,但畫中的樹根椅子,郤是宋代的流行品。而椅子旁地上的淨瓶也是北宋時代普及瓷器。根據北宋編載著名畫家記錄的《宣和畫譜》,記錄有五代顧德謙〈畫蕭翼賺蘭亭圖〉橫幅作品,很可能就是這張畫。
四、唐代泡茶法
根據陸羽《茶經》的記載,唐朝的茶葉生產過程,是在晴天的時候將茶葉採下來,蒸一下以除去青草味,然後將蒸軟的茶葉搗成茶末,放在鐵製的茶模中壓成一個個茶餅,再將茶餅穿起來,進行烘焙,最後封存。
飲用時,先將茶餅烘烤,然後用茶碾將茶餅碾碎成為粉末狀態,再用篩子篩出細末,直接丟在鍋子的開水裡面,在火爐上直接加熱,也稱煎茶。水剛開的時候,出現小氣泡像魚眼一樣,稍微有點聲音時,稱為一沸,這時候加一點鹽來調味。當鍋子裡的氣泡,像泉水一般湧出時,稱為二沸,這時要用瓢舀出一瓢開水備用,用竹筴在鍋中心打,再將茶末從中心裏加進去,等到水再一次沸騰時,稱為三沸。這時候,要將剛剛舀出來的那瓢水,再倒進鍋裡降溫,一鍋茶湯就煮好了,可以準備將茶湯舀進碗裡飲用。畫裡的老先生,手持茶筴,就是描寫這個情境。而茶煮的好不好喝,關鍵也在於二沸的時候,將茶末倒進去的這一刻。這一瞬間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一刻也是無可挽回的一刻。
如前段所提到的這幅畫是橫幅的作品,過去在觀看作品時可不像今天整張攤開,整張圖看過去一目了然,而是由右至左邊捲邊看,一次只出現一段畫面,這樣出現在眼前的畫面,就是像電視鏡頭般移動,人物依序出境,由蕭翼、辯才至煎茶的僕人做結束。這樣的手法,好像在讀一篇短文,有啟承轉合的秩序,畫面的結束,畫家安排著老先生作為結尾,暗示一切已經無可挽回,結局已經註定。
在今天全唐詩中有蕭翼與辯才的詩句,摘錄如下:
答辨才探得招字 蕭翼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彌天俄若舊,初地豈成遙。酒蟻傾還泛,心猿躁似調。誰憐失群雁,長苦業風飄。
設缸面酒款蕭翼探得來字 辨才
初醞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披雲同落寞,步月共裴回。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
由以上的詩句中”酒蟻傾還泛、初醞一缸開”可以得知,兩人是把酒言歡而不是喝茶,以煮茶作為畫面的結尾,是出於畫家所營造強化的視覺效果與暗示。
節錄全唐詩中有蕭翼與辯才的原文: 何延之蘭亭記云:太宗購右軍書,獨未得蘭亭真蹟。初此記在右軍七代孫智永所,永傳才師。才鑿梁上貯之,保惜甚至。太宗嘗敕召才,而問數四,固以亡失對。帝知不可奪,以翼多權謀,令充使詭取。翼改服,稱山東書生。攜二王雜帖數通赴越州。徑造才院,才一見款密。留宿,設缸面酒。江東缸面,猶河北稱甕頭。蓋初熟酒也,各探韻賦詩。經旬朔,談論翰墨。出所攜帖示之。才云,此未佳,因言藏有蘭亭于梁上。出視之,翼故疑為響搨。駁辯,留置几案。一日,俟其不在,徑取之,乘驛歸。上太宗報命,授翼員外郎。仍賜才物三千段,穀三千石。才驚惋,歲餘卒。
唐代蕭翼賺蘭亭圖 @ 博物館學堂第八處 :: 痞客邦 :: https://bit.ly/4aDH3e4
蕭翼賺蘭亭,指的是唐太宗御史蕭翼從王羲之第七代傳人僧智永的弟子辯才的手中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騙取到手,獻給唐太宗的故事。唐代大畫家閻立本據此創作了《蕭翼賺蘭亭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蕭翼賺蘭亭_百度百科 https://bit.ly/4cIyuRh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於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同當時名士謝安等41人會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之蘭亭,修祓禊之禮(在水邊舉行的除去所謂不祥的祭祀)。當時王羲之用絹紙、鼠須筆作蘭亭序,計28行,324字,世稱蘭亭帖。王羲之死後,蘭亭序由其子孫收藏,後傳至其六世孫僧智永,智永圓寂後,又傳與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得序後在樑上鑿暗檻藏之。
唐太宗喜歡書法,酷愛王羲之的字,唯得不到蘭亭序而遺憾,後聽説辨才和尚藏有蘭亭序,便召見辨才,可是辨才卻説見過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唐太宗召見羣臣,毫不掩飾地説:“朕夢寐以求右軍蘭亭帖,誰能用計從辯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賞。”尚書僕射房玄齡向唐太宗推薦梁元帝的曾孫,多才善謀的監察御史蕭翼擔當此任。
事件經過
唐太宗召見蕭翼,蕭翼奏道:“陛下!我若作為公使去取蘭亭帖是行不通的,請陛下給幾件王羲之父子的雜帖,讓我私自行動。”
蕭翼換上了黃衫,打扮成山東書生的模樣,隨商船來到山陰永欣寺。他選擇太陽快落山進寺,緩步而行,裝着若無其事的樣子觀看寺中的壁畫。當他來到辯才的寺院時,故意停步不前。辯才見這位氣宇不凡的遊客,便上前施禮問道:“何處施主光臨寒寺?”蕭翼彬彬有禮上前拜道:“弟子是北方人,賣完蠶種順道遊歷聖寺,在此有幸遇上高僧大師,快哉!快哉!”當晚辯才請蕭翼進房用茶,兩人下棋撫琴,談天論地,評文述史,探討書法,兩人情投意合,皆覺相見恨晚。辯才見蕭翼不同常人,便心生疑竇,酒後賦詩,以探虛實。詩云:
初醖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披雲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
蕭翼為了打消辯才的疑慮,當場也和了詩,兩人盡歡通宵。臨別時,辯才依依不捨,請蕭翼方便時再次光臨寒寺。
隔了幾天,蕭翼帶來美酒看望辯才,如此往返兩三次,辯才羨慕蕭翼滿腹經綸,疑團也就漸漸消失了。有一次,蕭翼拿出梁元帝書寫的《識貢圖》書帖請辯才指教,辯才讚歎不已。從這以後辯才對蕭翼更是無話不説。閒談時,蕭翼對辯才説:“弟子自幼喜歡臨帖,現在還珍藏着幾件王羲之父子的真跡。”辯才聽説是王羲之父子的真跡,連忙請蕭翼帶來看看。第二天辯才看過蕭翼帶來的二王的字帖後説:“真跡倒是真跡,可惜不是佳品。貧道有一王羲之的真跡,頗不平常。”蕭翼追問是何帖,辯才毫不猶豫説是蘭亭帖。蕭翼見辯才上了鈎,故意裝出若無其事地説:“數經戰亂,王羲之的蘭亭帖怎麼還會在世呢?一定是贗品。”辯才怕蕭翼不相信,連忙將藏在屋樑檻內的蘭亭帖拿下來給蕭翼觀看。看後,蕭翼故意説是假的,於是引起二人爭論不休。
辯才自從將蘭亭帖給蕭翼看後,就不再藏在屋樑上了。把它和蕭翼帶來的御府二王雜帖一起放在書桌上。一天,蕭翼趁辯才外出做客,來到了方丈室,他請小和尚打開門,謊稱自己將書帖遺忘在牀上了。小和尚見是經常出沒在大師房的蕭翼,沒加思索就開了門。蕭翼將蘭亭帖和和御府二王雜帖放進衣袋內,轉身就走了。
人物結局
蕭翼智取墨寶回到京城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擺宴席招待蕭翼及羣臣。宴席上唐太宗當眾宣佈:房玄齡薦人有功賞錦彩千尺。蕭翼加官五品,晉升為員外郎,並賞住房及金銀寶器。辯才犯欺君之罪,本應加刑,因年邁獲免。唐太宗寬大為懷,還賜給他穀物三千石。辯才深感皇恩,將賜物變賣,建造了一座精美的三層寶塔放置在永欣寺內。他因蘭亭帖一事欺君受嚇,身患重病,一年後便去世了。
關於蕭翼的結局,有兩種説法,一是,蕭翼把蘭亭集序帶回長安後,太宗予以重賞。二是蕭翼因騙的蘭亭集序而內疚,出家做了辨才的徒弟。《貞觀之治》用的是第二種説法,但史學界認為第一種説法更可信一些。
相關畫作
《蕭翼賺蘭亭圖》唐閻立本作。唐代大畫家閻立本根據唐何延之《蘭亭記》故事所作。描繪唐太宗御史蕭翼從王羲之第七代傳人的弟子袁辯才的手中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騙取到手獻給唐太宗的故事。畫的是蕭翼和袁辯才索畫,蕭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辯才張口結舌,失神落魄;旁有二僕在茶爐上備茶;各人物表情刻畫入微。
《蕭翼賺蘭亭圖》橫寬65 釐米,高28釐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蕭翼賺蘭亭_百度百科 https://bit.ly/4cIyuRh
(遼寧省博物館版/蕭翼賺蘭亭圖)蕭翼賺蘭亭 @ 李大羊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s://bit.ly/4cJEPMi
話說唐太宗深愛王羲之書法,大肆收購其真蹟以為臨摹及欣賞,雖然各體書法無所不備,
但獨缺〈蘭亭序〉這件稀世珍品。這一天早朝結束,他把監察御史蕭翼喚來書房。
「我說老蕭啊!我聽說蘭亭序王家代代相傳,到了七世孫智永,把它傳給了辯才和尚,
我把他找來了好幾次,他都說幾經戰亂早就不見了,你給我想想辦法啊!」
蕭翼回答:「嗯~若要取得這寶物,首先必須要讓它現身,要讓它現身,必須老和尚肯拿出來。」
唐太宗:「廢言!問題是要怎麼做。」
祇見蕭翼捻鬚數根,搖頭晃腦良久後,眼睛一瞪:「皇上~有了!請把耳朵借我……」
數日後,蕭翼悄悄出現在越州(山東),假裝成潦倒書生模樣,投宿在辯才寺中,他原本飽學之士,
與辯才討論寺中壁畫,古今風騷,幾番茶敘後,相見恨晚,幾成莫逆。一日,他拿出宮藏王羲之墨寶,對著辯才說:
「老和尚,你別看我一副窮途末路的樣子,在下區區敝人我好歹也是出自書香門第,現有祖傳右軍墨寶一幅,
與您老鑑賞,請過目!」
辯才瞇著的老花眼突然放大十倍,仔細端詳後,開口道:
「嗯~~此帖果是王羲之真蹟,但未臻神品,汝可曾聞蘭事….」
「屁ㄌㄟ!……..啊!對不起,…小生一時激動,口出穢言…。我是說,
出家人不打誑語,你沒有真憑實據,怎可下此論斷!更何況蘭帖早已佚失。」
此時,辯才中了蕭翼的激將法,遂將隱藏心中多年的秘密說出來,甚至還把屋頂樑上的「蘭亭序」拿了出來。
「喏!你看,這才叫高級貨色!」
「什麼嘛!這根本是贗品,响拓摹本而已。」蕭翼心中竊喜,但還是故意激他。
「你…你..根本是有眼無珠!…..。」和尚青筋暴起,原本低垂的慈眉,一下子變成張飛的怒眉。
兩份書帖就這樣被放在几案上,準備來日再辯。
就在隔日,蕭翼趁辯才外出,輕易進入門房,取走了這兩件作品,連夜趕回京城。
這流傳已久的故事出自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被畫家細心地描繪成〈蕭翼賺蘭亭〉。存世有二本,
一藏遼寧省博物館,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據專家考證,一為南宋摹本一為北宋摹本)。
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相傳為唐代閻立本所寫,閻為當代傑出的人物畫家,他的畫法比起東晉顧愷之那種春蠶吐絲的鐵線描法,
更富變化,線條已有粗細之分,有人認為這是轉化為其後吳道子所創蘭葉描法的過渡期。細看此畫,人物表情深動,
(尤其是蕭翼那張賊賊的臉和辯才那副老實的模樣,真是引人發噱。),著色細緻,尤重內在精神,實為初唐人物畫風之代表。
另外一幅台北故宮院藏之〈蕭翼賺蘭亭〉則相傳是南唐巨然所畫。巨然師承董源,世稱「董巨」。南唐亡於北宋後,
於河南開元寺為僧,是以他的畫風高曠超然,無塵烟之氣。本畫以其擅長之披麻皴畫土石山巒,有一種柔和清淡的味道,
間接輔以礬頭於山峰之巔,一派清幽,難怪他被譽為「南方畫派始祖」。畫中騎馬奪橋而去的正是蕭翼。
蕭翼賺蘭亭-故宮 (3)
(台北故宮院藏版/蕭翼賺蘭亭圖) ;(局部)
故事還有餘波,後來隔沒多久蕭翼又回到越州,並差官府召來辯才,告知他是奉了皇帝的敕命才這樣做的,
現在蘭亭已取得,特地請老和尚前來告別。辯才聽了,氣的當場昏倒,此後鬱鬱寡歡,隔年便告圓寂。
而得到這份珍寶的唐太宗,龍心大悅,遣人臨榻數本,分送皇戚重臣,不但如此,臨終前還叫太子以此書帖陪葬,
這”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的「天下第一行書」就此灰飛煙滅,只剩各版摹本,流傳於世。
「人無私心,天誅地滅」,現今功利社會如此,古代禮儀之邦亦無例外。這個故事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只有辯才是唯一受害者,
其實不然!李世民和蕭翼固然居心叵測,以詭計賺取(賺就是騙的意思)蘭亭,辯才「和尚無罪,懷璧其罪」,
出家人無法勘破物相與「捨」的精神,要羽化成佛,談何容易,而後世萬代再也無法目睹蘭亭真蹟,辯才和尚,
多少要付一點責任吧!
註:响拓,一種複製書帖的方法,就是把紙或絹覆在字墨之上,對著光線鉤描填
寫,雖幾可亂真,終屬僞作。 蕭翼賺蘭亭 @ 李大羊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s://bit.ly/4cJEPMi
張大千
蕭翼賺蘭亭圖
設色/水墨紙本 扇面 一九四九年作
17.8 x 51.5 cm. (7 x 20 ¼ in.)
題識:蕭翼賺蘭亭圖。己丑(1949年)六月,蜀郡張大千爰。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
背面書法釋文:唐太宗以蕭翼為監察御史,先使取羲之蘭亭序真跡於越僧辯才處。翼初作北人南游,一見款密留宿,設缸面酒,江東缸面猶河北甕頭,蓋初熟酒也。酣樂之後,探韻賦詩,才探來字,詩云:初醞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披雲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非君有妙術,誰照不然灰。翼探(字)招字詩云:邂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彌去俄若舊,初地豈成遙。酒蟻傾遠泛,心猨躁似調。誰憐失羣翼,長苦業風飄。既而以術取其書以歸。
題識:蕭翼蘭亭圖舊傳為閻右相本,不可復見,往在故都曾見錢舜舉及趙松雪所作,並皆真跡,既寫此圖,遂書本事於後。蜀人張爰大千。
鈐印:張爰長壽
張大千, 蕭翼賺蘭亭圖 | Christie's https://bit.ly/4aG26gg
五代南唐巨然蕭翼賺蘭亭圖軸|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公告資料
類別古物 級別國寶 種類藝術作品 - 繪畫
巨然活動於十世紀後半,南唐鍾陵人,隨李後主北上汴京而畫名大盛。畫上鈐元順帝鑒藏印「宣文閣寶」,屬元人所認識的巨然風格之一。畫作描繪群峰高低環繞山間谷地,明人推測此為唐人巧取〈蘭亭序〉真跡的故事。畫中叢樹枝幹多簡樸線條,兩側再加墨點。不論是高低相倚的山峰,或河岸水際,皆有大小圓弧石塊一再出現。此類江南風格的重要母題,因黃公望等元代後續者運用,遂成重要古代典範 。五代南唐巨然蕭翼賺蘭亭圖軸|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J81VP3
五代南唐巨然蕭翼賺蘭亭圖軸|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天仁茗茶+茶故事/茶業歷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