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布施經--布施37種功德佛說布施經--布施37種功德 -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https://bit.ly/3SVjxly
布施功德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說布施法。有三十七種: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當得離眾嫉妬,人所崇敬;
二、依時施,得三業清淨,四時安隱;
三、常行施,得身心適悅,無散亂失;
四、親手施,得手指纖長,身相端正;
五、為他施,復得他人行大捨施;
六、依教施,心離取相,得無為福;
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嚴,眾所愛樂;
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養;
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體;
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隱快樂,眾人喜見;
十一、以廣大心施,得無量廣大之福;
十二、以美食施,得離飢饉,倉庫盈溢;
十三、以漿飲施,得所往之處無諸飢渴;
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莊嚴身相;
十五、以住處施,得田宅寬廣,樓閣莊嚴;
十六、以臥具施,得生貴族,資具光潔;
十七、以象、馬車輦施,得四神足,無擁妙用;
十八、以湯藥施,得安隱快樂,無諸疾病;
十九、以經法施,得宿命等通;
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覺支花;
二十一、以花鬘施,得脫貪、瞋、癡垢;
二十二、以香施,得離煩惱臭穢;
二十三、以傘蓋施,得法自在;
二十四、以鈴鐸施,得言音美妙;
二十五、以音樂施,得梵音深妙;
二十六、以然燈施,得天眼清淨;
二十七、以繒綵、疋帛施,得解脫衣服;
二十八、以香水灑如來塔廟;
二十九、以香水浴如來身;
三十、以香油塗飾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三十一、以香水施浴眾僧,得富貴家生,少病安樂;
三十二、以慈心施,得顏貌和悅,無諸瞋恨;
三十三、以悲心施,得離殺害;
三十四、以喜心施,得無所畏,遠離憂惱;
三十五、以捨心施,得離罣礙,證寂滅樂;
三十六、以種種施,得種種福;
三十七、以無住無相心施,得無上正等正覺。
佛告諸苾芻:「如是三十七種,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
爾時舍衛國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
佛言:「大王!若求勝妙福報而行施時,慈心不殺,離諸嫉妬;正見相應,遠於不善;堅持禁戒,親近善友;閉惡趣門,開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復次行施,隨自心願,獲其報應。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軟觸,親手布施,得眾人尊重、眷屬圓滿、富貴安樂之報;或以飲食布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燈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樂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湯藥布施,而得長壽;或以住處布施,而得樓閣、田園;或以法說布施,而得甘露。」
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復得十種報應。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婬欲、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不瞋、不癡而得命不中夭,財無散失,眷屬清潔,所言誠諦,離諸嫉妬,人所喜見,親友和睦,不墮貧賤,顏貌端正,智慧相應,獲報如是。」
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身相端嚴、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隱、成就辯才。如是南贍部洲一切眾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屬——如上布施,隨願所求,無不圓滿。」
說此法已,皆大歡喜,作禮而退。
佛說布施經--布施37種功德 -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https://bit.ly/3SVjxly


文/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施受平等 https://bit.ly/48EZmhM
在佛教裡,講到修行,有所謂「六度萬行」;「六度」就是六種自度度人的方法。第一度就是布施,又分為三類,例如,你肯得把金錢、財物布施給人,這就是「財施」;你把道理、法義布施給人,就是「法施」;或者你從精神上給予支持、施予力量,讓人不畏懼,就是「無畏施」。這三種布施的內容,都能讓人受益,進而得度。
除了六度法以外,佛教裡還有四種攝受眾生的法門,稱為「四攝法」,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法也是以布施為首,所以「布施」就成為佛教廣結善緣的最佳方法,也是接引眾生進入佛門的重要方便。
施與受平等,無有差別。圖為2014年佛光山供僧法會。圖/陳碧雲
但是布施有一個先決的條件,你想布施給人,必須要有人接受。就一般人的想法,都以為布施的人重要,接受的人渺小;因為我是能布施的,你是接受我利益的。認為我布施的人有辦法,你接受布施的人沒有辦法,這其實是錯誤的想法;佛教裡的「施」與「受」,是同等的利益。你布施,有功德;我接受,同樣也有功德。
就例如,你請我吃飯,我吃過飯以後,你還要謝謝我的光臨,肯得賞光。因此,受者不也是很重要嗎?像在佛門裡,齋主打齋供僧,供養僧眾珍饈美味外,齋主還要拜齋,在大齋堂裡禮拜。意思就是感謝大家的光臨,讓自己有機會能供養,這說明了「施」、「受」之間,是沒有分別的。
現在的人常有一些錯誤的看法,認為我能布施,我就是老大,你接受我的布施,就應該對我感恩;如果是這樣的想法,就不符合佛教布施的原理。你發心布施,也要我發心接受;你發心布施,我卻不肯接受,你又能奈何。佛教裡的布施,是「施者、受者,等無差別」,相互尊重,沒有彼此,不分人我的。
《金剛經》裡講到布施,要「三輪體空」,不能對「施者、受者、施物」三者生起分別、執著。也就是說,布施者不能有我執,不可以認為我是能布施的人;也不可以覺得你是受我恩惠、受我布施的人;更不可執著自己布施了什麼物品、價值如何,那就成了世間法,是不合佛法的。就是一般社會的人我交際,也都是你謝謝我、我謝謝你,這就合乎佛教的「三輪體空」:施者、受者、所施物品,一切平等,相互都有關係。
二○○八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曾經代表佛光山,前往捐獻兩所學校、兩所醫院、七十二部醫護車及其他物品等等。當地民眾對我這樣的布施很感謝,希望我講講話,我就在千人大眾面前講:「各位四川的同胞們,我今天來到這裡,不是做施捨的,我是來報恩的!」
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成長受益於四川很多。例如詩人杜甫、李白、蘇東坡,都是四川人,他們的詩文孕育我成長,給我很大的恩惠。另外,在我青少年的時期,對於桃園三結義的關雲長等人,他們的行為、舉止、智慧,都讓我非常的欣賞。如劉備在四川立國,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諸葛亮在此貢獻多少的計策,三國時期精采的空城計、連環計、美人計,讓青少年的我,真是廢寢忘食的閱讀這許多歷史書籍。
施者受者  同等功德
在那個時候,沒有報紙可看,也沒有電視可看,只有這許多與四川有關的才子書,陪我度過青少年時期。所以仔細算來,我的人生,四川人對於我的恩惠,可說奇大無比。因此,現在四川人受災難了,我是來報恩的,並不是來救災的。我如果是來救災的,就有我大你小、我有你無的這許多分別,那便不符合佛法了。
由於我出家數十年,我是以報恩的心情前來,並不感覺四川需要救濟,而是我需要回報四川人。甚至我對於過去全國同胞們施捨給我的恩惠,我都應該有所回報。我們大家,應該你來我往,彼此關聯一體,施者與受者,同等功德,我是這樣子的想法。就如佛門中的修行,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能夠做到「布施無相,度生無我」,平等對待一切眾生,這才合乎佛法。
信受奉行
在我出家弘法的數十年期間,經常到各地講經;不管講說《法華經》也好,《金剛經》也好,《阿彌陀經》也好,乃至其他的各部經典,經文一開始,幾乎都是以「如是我聞」頭;到了最後整部經結束的時候,則是說:大眾歡喜踴躍,「信受奉行」!
但是就我多年來講經的經驗來看,我發現一般的信徒,大多只有受持「半部經」。也就是說,他有前面的「如是我聞」,但沒有後面的「信受奉行」,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所謂「知行合一」、「行解並重」、「福慧共修」,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要有始有終、有頭有尾,不能只有一半。
好比,你穿衣服只穿半身;你盥洗只洗一半;你建房子只有半邊;你寫文章只有半篇,這樣能嗎?沒有恆心毅力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從始至終完成,都是一種遺憾。
民初楊仁山居士,寫了一部《佛教三字經》,一開頭就說「無始終,無內外,強立名,為法界」。這是從修行的境界來說,當你修行有所證悟的時候,時間上是無始無終的;空間上也沒裡外、遠近之分。但是當你還在修行的階段,還是要從「有始有終」做起,完成了以後,才能到達「無始無終」;從有內有外,到了修證功力夠的時候,自然就「內外一如」了。
因此,對於聽經聞法,「如是我聞」固然重要;聽聞以後,更要「信受奉行」。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後面的圓滿,才更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唯有聞法之後,如實的踐行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發心、自己的願力,才能有所受益。
只是現在許多信仰宗教的人士,可以說都只想要佛祖、神明賜福給我們,為我們消災增福慧,卻不知道自己要先去力行實踐;你有所付出,才能有所收穫。就好比你不播種,哪裡有收成?你不結緣,哪裡會有好的待遇?所以,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頭尾要相顧,前後要一致,所謂「全始全終」;能夠「信受奉行」,才是學佛的要務。
【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㉖ 施受平等
星雲大師:施受平等 https://bit.ly/48EZmhM
-----------------------
施食原來這麼殊勝,為你獲取五大功德,福報來的太快了!
施食原來這麼殊勝,為你獲取五大功德,福報來的太快了!--台灣學佛網 https://bit.ly/3V0Rns3
  施食是佛法中的佛事,我們也可以把它稱為放蒙山。施食一般是布施食物給餓鬼道、畜生道眾生,墜入餓鬼道的都是生前貪欲重的人,餓鬼道的眾生,皮包廋骨、喉細如針,肚大如球,終年不得以飲食,這樣的果報太慘烈。
  施食和放生功德一樣,卻能比放生花更少的時間和財力。可以快速的獲得大家都渴望也經常祈願五種的殊勝功德。
  《施食獲五福報經》記載,施食可得命、色、力、安、辯五種大福功德。
  1、施食可延壽增財,用施食救助眾生,延長它們的性命,施食者也可得壽得財。
  2、施食可得氣色相好;施食給其它人或物命眾生,它們得到營養氣色好轉,這個福報也會轉到我們身上。
  3、施食可得精力充沛;施食也能讓我們獲力無盡,精神飽滿。
  4、施食可得心靜安樂;消除心中恐懼煩雜。
  5、施食可得辯才聰慧,口慈心善,更能得眾人敬仰。
  因為因果,生活中,不論我們讓其他的生命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最後都會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出現。佛經上告訴我們,施食,也就是給人吃飯給動物吃飯,有五種功德。
  我把它概括為五個字:“命、色、力、安、變”。命,就是命運的命;色,就是顏色的色;力,就是力量的力;安,就是安全的安;辯,就是辯才的辯。施食給我們帶來的功德,就是因果規律的充分體現。
  第一,命,施食可以使我們壽命延長。施食原來是延壽法。動物常常挨餓,它的壽命就會縮短,甚至有些動物因為沒有可吃的食物就餓死了,我們布施給他們食物,是不是它的壽命就延長了?
  我們幫助其他生命延長壽命,在我們身上就會得到相同的作用。塑料袋多用幾次,不隨意浪費,這也會延壽哦。這個世界上延壽的方法很多,不僅是放生。萬物都有生命,我們讓萬物不提前作廢,就是放生。
  比如我們的手機,還能用的時候不要把它扔掉;我們的包包,能背就不要扔掉。
  《弟子規》告訴我們: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要把這幾句話琢磨一下。很多學佛的人過分執著,既然說要節儉,就穿得很爛,像丐幫的成員。別人一看,學佛分人都這麼窮,還是不學佛了,這樣的影響太不好了。
  第二,色,臉色會變得光潔、紅潤。大家認為一個餓著的人膚色好、氣血充足還是一個食物很充足、營養豐富的人臉色好,氣血好呢?當然是食物充足,營養豐富的人的膚色和氣色好。
  當我們施食的時候,我們讓其他的人或者動物吸收了營養,膚色好,氣血充足,我們的臉色也會變得很好。所以女性要多施食,慢慢地就發現自己面如桃花、白裡透紅。
  第三,力,就是有力量。大家覺得人和動物是餓著的時候力量大還是吃得很飽的時候力量大?肯定是吃飽的時候力氣大。當我們給動物施食的時候,它會增長力量,反過來我們也會增長力量。
  行腳的時候,雖然很不方便帶很多的東西,但是我手裡多少會會拿著一些東西,比如帶著小米,邊走邊給,如果在任何一個地方停下來,絕對會為這個地方冥陽兩界的眾生皈命。
  我給眾生布施小米的時候,我也看不見啊,咱也沒開天眼。雖然天眼沒開,但是我們知道,看不見的生命有無量無數無邊,可以把他們都請過來,布施食物給他們吃。
  第四,安,心中安詳,安寧,不焦慮,不焦躁。我們發現小貓、小狗等等各種動物吃飽了,就會感覺非常舒服,非常惬意,它就安了。大家想像一下,小狗吃飽了,舔舔嘴,趴在地上,用爪子把它的耳朵扒下來,把眼睛蓋上,像眼罩一樣,好的,睡覺!非常安!
  我在非洲的時候,發現最不怕人的動物就是獅子了,其他動物都怕人。獅子吃飽了,我們的汽車正好開過獅子旁邊,獅子只是斜著眼睛瞟我們一眼,根本不理睬我們,直接把眼睛閉上,非常悠然。
  安,就是心中很安詳、安寧、自在。施食就可帶來心安,無有恐懼、焦慮。
  第五,辯,辯才無礙。請問大家,是吃飽了說話有力氣還是餓著說話有力氣?當然是吃飽了。你看小鳥吃飽了,跳上枝頭唱歌,宛轉悠揚。我們施食,讓其他的生命有力氣說話,就會幫助我們自己感招辯才無礙的果報。
  施食,就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卻會感召這麼多的果報。所以我們內心要感恩佛陀,佛陀不給我們分享,我們怎麼知道呢?我們要感恩佛陀這一位無私的老師,同時還應該認真的向他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長。
  我們不管是放生布施或是施食,不能以我能從中獲得什麼功德為發心,而是以平等慈悲心度化眾生為本心,這樣的功德才最為殊勝具大。
施食原來這麼殊勝,為你獲取五大功德,福報來的太快了!--台灣學佛網 https://bit.ly/3V0Rns3
-----------------------------------
布 施 功 德
依經所言,布施之功德,可令施者於今世及來世,感得「色」(妙好容貌、膚色、體態及健康)、「力」(身體有力)、「命」(長壽)、「資財」(生活饒裕)。布施之功德尤其可助施者本人袪除三毒中之貪毒,從而助於克服及除滅三毒心及一切煩惱,終至究竟無上菩提。
(以下錄自《優婆塞戒經》)
智者行施:
智人行施,不為報恩,不為求事,不為護惜慳貪之人,不為生天人中受樂,不為善名流布於外,不為畏怖三惡道苦,不為他求,不為勝他,不為失財,不以多有,不為不用,不為家法,不為親近。
智人行施,為憐愍故,為欲令他得安樂故,為令他人生施心故,為諸聖人本行道故,為欲破壞諸煩惱故,為入涅槃斷於有故。
菩薩布施──遠離四惡、五法:
「善男子!菩薩布施,遠離四惡:一者破戒,二者疑網,三者邪見,四者慳悋。
復離五法:一者、施時不選有德無德,二者、施時不說善惡,三者、施時不擇種姓,四者、施時不輕求者,五者、施時不惡口罵。
三事施已,不得勝妙果報:
復有三事,施已不得勝妙果報:一者、先多發心後則少與,二者、擇選惡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
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
善男子,復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見受者過,二者、施時心不平等,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讚歎,五者、說無,後乃與之,六者、施已惡口罵詈,七者、施已求還二倍,八者、施已生於疑心。
如是施主,則不能得親近諸佛賢聖之人。
何謂「淨施」?
「若以具足色、香、味、觸施於彼者,是名淨施;若能如法得財施者,是名淨施;觀財無常不可久保而行布施,是名淨施;為破煩惱故行布施,是名淨施;為淨自心因緣故施,是名淨施;若觀誰施,誰是受者,施何等物,何緣故施,是施因緣得何等果,如是布施即十二入,受者、施主、因緣、果報皆十二入,能如是觀行於施者,是名淨施。
若行施時,於福田所生歡喜心,如諸福田所求功德,我亦如是求之不息。施於妻子、眷屬、僕使,生憐愍心,施於貧窮,為壞苦惱。施時不求世間果報,破憍慢施,柔軟心施,離諸有施,為求無上解脫故施,深觀生死多過罪施,不觀福田非福田施。若能如是行布施者,報逐是人,如犢隨母。
「若求果施,市易無異。如為身命耕田種作,隨其種子獲其果實;施主施已,亦復如是,隨其所施獲得福報。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辯,施主亦得如是五報。若施畜生得百倍報,施破戒者得千倍報,施持戒者得十萬報,施外道離欲,得百萬報,施向道者得千億報,施須陀洹得無量報,向斯陀含亦無量報,乃至成佛亦無量報。」
------------------------------------------------------------------------------------
兩種布施:財施與法施
「善男子,施有二種:一者法施,二者財施。法施則得財法二報,財施唯還得財寶報……財施名下,法施名上。
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聞、智慧,若以紙墨令人書寫,若自書寫如來正典,然後施人令得讀誦,是名法施。
如是施者,未來無量世中得好上色。何以故?眾生聞法斷除瞋心,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得成上色。眾生聞法慈心不殺,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得壽命長。眾生聞法不盜他財,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多饒財寶。眾生聞已開心樂施,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身得大力。眾生聞法斷諸放逸,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身得安樂。眾生聞法斷除癡心,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得無礙辯。眾生聞法生信無疑,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信心明了。戒、施、聞、慧,亦復如是;是故法施勝於財施。」  
(以上錄自《優婆塞戒經》)
新逍遙園譯經院│臺灣 https://bit.ly/49BDghy
-------------------------------
星雲大師 https://bit.ly/3P6tPyk
佛教主張欲求福報,首先要布施。布施可分為資身用物的「財布施」;以知識、技術、真理教化他人的「法布施」;維護正義法理、讓人無所畏懼的「無畏施」。布施的功德就如播種,將一粒種籽播於泥土中,經過灌溉施肥,就能結出纍纍的果實,所謂「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就是布施功德的最好證明。有關布施的功德,有四點說明:
  第一、施命能得長壽:長壽是世人共同的願望,但即使是錢財富可敵國,也無法買到壽命;即使是位高權重的天子,也無能讓壽命增長。人,要如何才能福壽增廣呢?《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云:「施命者,壽命延長而不夭傷。」「施命」,是指不殺生,進而放生、護生。《譬喻經》裏記載一位小沙彌救螞蟻,因而得讓自己壽命延長的果報。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個人要得長壽,不但要救濟貧困,而且要慈心不殺;有了惜生、護生的因,自然能得長壽的果報。
  第二、施色能得端正:施色,就是布施飲食讓他人吃得很健康,不再面貌憔悴;布施衣物讓他人很莊嚴,不再形體猥瑣。《法苑珠林》云:「施色者,世世端正,顏色暐曄,人見歡喜。」我們布施衣服、飲食、醫藥等日用所需,讓他人身強體健,顏容光鮮,不再受飢渴貧病等痛苦,將得暇滿端正的果報。
  第三、施安能得無懼:施安,就是讓他人獲得安穩的生活。例如對於餐風露宿的人,我布施房舍、臥具,讓他不再流浪街頭、寒熱交迫;你因颱風、地震,失去家園,我布施居住場地,讓你不再愁身危坐、霑體塗足;你因困頓厄事,坐起不安,我給予你心靈慰問,讓你身心安詳、無有恐懼,這種「施安」的功德,能讓自己將來身心安穩、無有畏懼。
  第四、施力能得勝利:施力,就是為人服務,給予他人助力,讓他人的工作得以順利完成。例如見人事業失敗,自動給予鼓勵,讓他有東山再起的力量;見人踽踽不前,給予關心、慰問,讓他不畏孤獨,沒有恐懼的勇敢向前。所以,施力者,將來必能獲得勝利。
  布施不一定要施錢,有時候為人說一句好話,能為他人帶來不可思議的因緣;有時候只是幾口飯的布施,卻給他人帶來生命的重生與希望;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微笑,也能給人帶來溫暖的感受,所以布施的功德是無量的。布施的功德有四點:
  第一、施命能得長壽。
  第二、施色能得端正。 
  第三、施安能得無懼。
  第四、施力能得勝利。
星雲大師 https://bit.ly/3P6tPyk
-------------------------
過去佛陀與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離的獼猴林中。當時,有一位名叫師子的大將軍前往拜見佛陀。將軍見到佛陀,便五體投地頂禮佛足,然後恭敬的坐在一旁。佛陀問師子大將軍:「師子!你平日仍然持續布施嗎?」
師子大將軍回答:「是的,世尊!我還是常在四城門外及城內各處布施,讓眾生無有匱乏。需要飲食的人就布施飲食,另外還有衣服、香花、車馬、坐具,只要對方有需求,就提供給他們。」
佛陀讚歎師子將軍:「你能如此勤於惠施,心中不懷慳吝,非常難能可貴。若能保持隨時惠施的善行,便能獲得五大功德:第一,名聞四海,受到大眾的稱譽:『某村落有一位施主,常恭敬供養沙門、婆羅門所需,讓他們無有匱乏。』這就是施主所獲得的第一種布施功德。」
「其次,檀越施主若至沙門、剎帝利、婆羅門、長者眾中,都不會感到畏怯,能夠處眾無畏,猶如萬獸之王獅子處於鹿群當中,無有畏懼和困難。這就是施主所獲得第二種布施的功德。」
「再者,檀越施主因布施而受眾人敬仰,每一位遇見他的人都心生歡喜,如子見父,恭敬瞻仰而不厭倦。這就是施主所獲得第三種布施之功德。」
「第四,檀越施主命終之後,將投生天上或人間二善道。如果投生到天上,則為諸天人所敬重;如果出生在人間,必是令人尊敬的顯貴者。這就是施主所獲得第四種布施之功德。」
「最後,這位施主的智慧必超越眾人,如果發心出家修行,現世即能斷盡一切煩惱,不再輪迴生死。這就是施主所獲得第五種布施之功德。只要是發歡喜心恆常布施,必定獲此五種布施功德。」
接著,佛陀以偈語開示大眾:「心常喜惠施,功德具足成,在眾無疑難,亦復無所畏。智者當惠施,初無變悔心,在三十三天,玉女而圍遶。」並提示:「檀越施主投生到人間或天上後,若能出家學道、精進修行,便能現身漏盡煩惱,證得涅槃。」
佛陀繼而開示一偈:「施為後世糧,要至究竟處,善神常將護,亦復致歡喜。」並進一步為師子大將軍開示:「如果行布施善行之時,常懷歡悅,意志堅定,便能具足諸善功德,得清淨三昧,並清楚明白這個真理。什麼是清楚明白這個真理呢?就是清楚明白苦的來源、苦的終了,以及如何離苦得樂。所以應當時時刻刻精進努力,修種種布施善行,若能如此實踐,定能隨心滿願,證得阿羅漢果及緣覺聖果。師子大將軍!你當如是踐履。」
師子大將軍聽聞佛陀所開示的布施五大功德,心生歡喜,發願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四.善聚品第三十二》
省思
布施是一種「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的利他發心。以他人為考量,捨去自己的身命財,乃至法的布施。在捨的當下,不僅能去除慳貪的習氣,亦能幫助他人擺脫困境,自己也能因無我的清淨心而得到歡喜自在。
修布施波羅蜜的行者,還要進一步了達「三輪體空」的道理──沒有布施的人、布施的物和受施的人。雖行布施,而不執著布施之相,心始終安住在不動、清楚明白的覺性當中;種種布施中,心不生執著,便能成就「摩訶般若波羅蜜」最清淨的菩薩願行。
【中台世界】佛典故事 ─ 布施的五大功德 https://bit.ly/3V4MfDA

布施功德-施受平等-「布施無相,度生無我」命、色、力、安、辯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聖賢千言萬語叫讀書人安平樂道/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佛教佈施/《雜阿含經》裡面有一首偈語說:「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意思是說:假如你每一個月有十萬元的收入,應該拿出四萬元來經營事業;兩萬元做為家庭生活所需;兩萬元儲蓄以應不時之需;剩餘之兩萬元用以布施,回饋社會,救濟貧乏。《三世因果經》說:「有衣有食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文。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僧人;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採花供佛前。」能找出今生貧窮的原因,然後加以改進,為時不晚。 國家厚實經濟,富國裕民,慈悲道德獲得重視/什一奉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八大福田功德-八福田分為敬田、恩田及悲田三種/功德-是以勞力時間從事個人修行、行作義工、講法度眾、勸人學佛、聽經聞法、護持三寶等。 福德-是以金錢物質布施救濟貧困、施藥施衣、供養僧眾、孝養父母、印經放生、造橋修路等。 功德是無量性的,是解脫法,可斷生死輪迴。  福德是有量性的,是生滅法,福盡輪迴生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不住相布施/有相布施(住相佈施)/一切的布施都會有福德,卻不一定有功德。住相布施只有福德,沒有功德;而不住相布施,既有福德,也有功德。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