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聲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UtVxsj
振聲社,1793年(乾隆58年)在府城三郊支持下創館[1],存續至今有231年歷史,是臺灣南管少數成立超過200年的南管社團之一,曾先後移駐於臺南水仙宮、普濟殿、祀典武廟。[2]:16—18
2000年(民國89年)年底赤崁清音南樂社大部分成員加入,將社團館址自祀典武廟六和堂移至臺南市中西區忠孝街。爾後振聲社經常舉辦南管音樂演出,以饗大眾,並曾數次獲得「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之殊榮。
歷史大事記
清治至日治
1793年(清乾隆58年),振聲社在三郊商人的支持設立,此時多由商人、仕紳所組成,館址設於臺灣府城西定坊北勢街臺南水仙宮。創辦負責人張大川從閩南地區聘請師資教授南管,全盛時期有社員超過百人。[2]:16 後部分社員遷至普濟殿。
1895年:曾一度遷入祀典武廟,後再回到水仙宮,後皆以水仙宮為舞台[3]:21 。
1915年(日本大正14年)社員江吉四離開振聲社,在多位振聲社社員的協助下,創立南聲社,成為該社首任社長與館先生[3]。
1930年2月15日:臺南開山神社祭典與六和境祀典武廟、十八境興濟宮送天師聯合舉辦,振聲社參與遶境[4][5] 。
日治時期也參與府城迎送北港朝天宮媽祖與南鯤鯓代天府鯤鯓王[6],以及大天后宮鎮南媽遶境[7]。
戰後
戰後再遷入祀典武廟,並以其六和堂為館閣所在地 [3]:21。
1956年:先賢李瓊瑤於六興境帆寮慈蔭亭創立同聲社,後約在民國67年,合併回振聲社,在武廟練習[2]:19。
1990年:因祀典武廟進行大修,社團物品皆由社員陳進丁保管,社團暫時停止活動。
1995年:祀典武廟整修完畢,搬回六和堂,開始重新運作。
1996年: 重新招生,張鴻明為館先生,另聘蔡小月為助教,每周六、日下午2點至5點,於六和堂進行教學與練習。並有來自屏東、高雄、台南、嘉義、澎湖等地弦友經常來此和樂,自有一番熱鬧。
2000年後
2000年:振聲社僅存館先生張鴻明和社員陳進丁,為維持館閣命脈之傳承,商請赤崁清音南管樂社的部分社員加入振聲社,在臺南市中西區忠孝街復辦活動。同年12月13日,重新向台南市政府登記負責人陳進丁、指導老師張鴻明、社長施炳華。[2]:16—17
2002年:在與赤崁清音南樂社整合期間,以赤崁清音南樂社之名義入選「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徵選。
2004年:振聲社首度獲得「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傳統戲曲獎;並於11月27日在國立臺南大學)雅音樓,舉行復社後的首次公演《南管清音梅花操》。[8]:7
2006年:再度獲得「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8]舉辦專場南管音樂會《南管古樂.百鳥歸巢:張鴻明與振聲社南管演奏會》。
2007年: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三慶與南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施炳華教授推動建置「台灣說唱數位典藏網站」,與振聲社、中國福建省藝術學校泉州分院(今福建省泉州藝術學校)李麗敏講師合作,針對南管音樂及戲曲文本進行整理、校釋,以及語詞彙釋和研究文獻補充[9]。
2009年:舉辦專場南管音樂會《踏花歸去馬蹄香》。
2010年:三度獲得「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舉辦專場南管音樂會《振聲社復社10週年紀念音樂會》。於北區玉皇玉聖宮開設「南管研習班」[8](至2013)。
2011年:四度獲得「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舉辦專場南管音樂會《四時傳古韻.大曲透遺音》。
2012年:五度獲得「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舉辦專場南管音樂會《來去聽南管》。
2013年:振聲社Blog因奇摩Blog停止服務,故遷移至Blogger至今[10],並六度獲得「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並輔導玉皇玉聖宮成立南管社團御音聖樂社。舉辦專場南管音樂會《一紙相思》。
2015年:辦理Instagram官方帳號「臺南振聲社」,2018年正式啟用。
2018年:創社225週年慶,舉辦專場南管音樂會《月照芙蓉》。
先賢&人物
振聲社創館至今231年,經歷過數代人物的發展,館閣中存有一份「先賢圖」,上謄有對振聲社有功之先賢。先賢圖的最上方為「五少先賢之位」,下方是「振聲社先賢之位」,現有記載135名先賢,每年春秋二祭,先祀郎君爺,再祭先賢,以享先賢之精神。以下參照振聲社先賢圖之簡介。
理事長\社長
社長為館閣的代表人,對內負責行政事務,對外負責交際工作;在不同館閣有不同相對應稱呼,如「理事長」、「社長」、「館東」、「管理人」等。
黃天補:武廟時期理事長[11],同時也是延平詩社成員。
曾再貴:武廟時期理事長[11]。
陳進丁: 武廟時期最後一任理事長,西元2000年10月,邀請臺南市文化基金會的南管研習班(赤崁清音南樂社)大部分成員入社,同時並將館址自武廟搬移至中西區忠孝街112號,再為振聲社開啟新頁。振聲社社長。
施炳華: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退休,赤崁清音南樂社創辦人、振聲社社長。
蔡芬得: 赤崁清音南樂社社長、振聲社社長同時兼任振聲社館先生、2021年登錄為臺南市市定南管保存者。
先生
先生(sian-sinn)是對於駐館傳授音樂的教師,學界稱為「館先生」,是館閣的核心人物之一。南管音樂史上有多位知名南管樂人曾在振聲社傳承音樂藝術。
林老顧:臺南人,是人稱「老顧先」的南管名師,曾任教海寮普陀寺清和社、總郊振聲社、頂茄萣賜福宮振樂社[11]。
王雨寬:人稱「雨寬先」的南管名師,曾任教於鹽水港清平社、南聲社[11]。
許道全:嘉義人,知名南管名師,善洞簫、指譜;曾任教嘉義鳳聲閣、湖內鳳聲社、梓官聚雲社[11]。
胡罔市:臺南人,女性館先生,自幼學習南管,善唱曲、琵琶,亦是同聲社社員[11]。
張鴻明(1920-2013):福建省同安縣人,臺灣第一位重要傳統藝術(南管音樂)保存者。1948年來臺,定居臺南,1978年開始受聘於振聲社,曾經活躍於振聲社、南聲社、金聲社、同聲社、和聲社等館閣傳師授藝[12][13]。
陳鍾燦(1873-1933)
陳田(1898-1966)
吳再全(1911-1991)
站山
站山是為南管館閣出錢出力的贊助者,但並不一定有學習南管。
張炎:臺南舊永瑞珍餅舖創辦人。
許世祿
家私腳與曲腳
家私腳為專攻南管樂器演奏者;曲腳則是專攻南管樂曲之演唱。
文物
清代琵琶「寄情」:琴身刻有「丁巳年」,為嘉慶2年(1797年),以金石銅線聲聞名。
指譜籤筒:
樂譜:日治時期先賢手抄之樂譜。
羅秀惠對聯:「振鐸維雅音不墜,聲情寄古調獨彈。」書於1931年。
古匾「振以成聲」:頂茄萣振樂社贈,年代不詳(現藏於六和堂)。
古匾「聲徹靈衢」:頂茄萣賜福宮贈,年代不詳(現藏於六和堂)。
振聲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UtVxsj
您知道為什麼南管師傅有「御前清客」的雅號嗎? Facebook
在南管界排場佈置場景不可少的「御前清客」彩牌、涼傘、宮燈,據林鴻《全南指譜重編》中記載:「清康熙五十二年〈西元一七一三年〉六十大壽,普天共慶,因皇帝愛好管絃,四方笙歌畢集,皇帝問宰相李光地說:「卿你是南方人,可有什麼好的音樂可以欣賞嗎?」李光地即馳書回泉州,選出五位精通唱和博學音律的知音妙手,有晉江的吳志、陳寧,南安的博廷,惠安的洪松,安溪的李儀五人上京朝見,設在御花園裡合奏。皇帝欲試他們的真才實學,特別設幔幃,果然還是管絃齊奏,聲調和諧,帝心大悅,特恩賜優待,加官封祿,都被他們婉辭,皇帝對他們的清高品德更是欣敬,一直 留連不離。有一天皇帝聆賞了一首有別過去的曲子,就問此曲尚未曾聽過,叫什麼曲名,五人回說「歸巢」之譜,皇知道五人有回鄉的意願,不忍久留,封為「御前清客」,並賜曲柄黃帷傘、金絲登宮,傳驛榮歸,在當時是一大盛傳的 典故,後人尊進京的五人為「五少芳賢」、「五少先生」。
正式的南管音樂演出可以看到在演出者的座椅附近擺設有宮燈、涼傘,上面寫著或繡著「御前清客」或社團名稱的字樣;演奏者則身穿長袍、頭戴瓜皮、腳踩金獅,端坐 在太師椅上;主要使用的樂器有琵鈀、洞簫、二絃、三絃, 以及拍板。
Q2.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演出擺設呢?
因為學南管的人常自稱為「御前清客」。傳說在清朝康熙年間,閩南有五位精通南管的藝人進京為皇帝演奏,樂音高雅動人,配上泉州古腔娓娓唱來,別有一番細膩纏綿的韻味,充分流露出民間的豐富情感。康熙皇帝聞之大為讚賞,便賜其「御前清客」之封號,並賜予宮燈、涼傘。所以直到現在,他們演出時總會擺上宮燈、涼傘,表示皇帝賜封的尊榮。
Q3.為什麼腳踏二隻的金獅?
至於身坐太師椅、腳踩金獅的由來,傳說是五位南管藝人進京演奏時,演奏琵琶、二絃的藝人因為演奏技巧的要求必須盤起腿來,但是在皇帝面前盤腿非常的不敬,於是康熙皇帝就把他的龍椅下方二隻踏腳的金獅賜給他們。而身穿長袍馬褂乃是沿襲清朝的服飾習慣。
TOP
南管演奏內容
一.清奏曲
指套-蕭指
傳統的南管樂項目分為「指」「曲」「譜」三種各具特色及內 容。南管所謂的「指」是成套的曲子,又稱「指套」,有詞 有譜,可以歌唱,也可以用於樂器演奏。自清代以來,現保存有套內三十六套,套外十二套,共四十八套,每套由二至八個 樂章組成,每套演奏時間最短十四分鐘,最長約四十五分鐘。 在演奏程序中是居於起式序的引子。演奏樂器由琵琶、三絃、 洞簫、二絃組成,稱為「蕭指」。
指套-曖仔指
南管演奏的噯仔指型態是以消指的樂隊加上撩鍾、響盞、鮫 叫、四塊外加玉噯、扁鼓等樂器合稱「什音合奏」,有開場或 序幕的性質。
TOP
二.清唱曲
(一)【慢頭】
加在整取錢引子叫做慢頭,它的記拍法是以琵琶的點「、」 「/」「+」,遇輪不打拍,或落擂,也稱三浪至偉運用急拍 結束。這是有拍無聊的散板記法。(範例)<長滾>「手倚 欄杆」
(二)【正曲】
南管的唱曲與指套是由門頭(詞牌、曲牌)、管位(調名) 、唱詞所構成,它的取名都取自第一句歌詞,分別在於指套可 做樂器演奏,也可詠唱;「曲」是一首為一單元,只可吟唱,不能做演奏歌曲,
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1.通常一首曲子的組織是由一個主韻(牌調)為段落,反覆重疊 的方式連成一首曲子;最後一句重唱一次,有保存詩詞吟唱遺 風。例如<雙閏>「喜今宵」:
⊙喜今宵會佳期,正式因緣月老結紅絲。鴛鴦全鸞鳳雙,做卜 如魚游水。
⊙君邀妾妾邀君,歡歡阮不甘拆分離。花露滴阮雲鬢,阮身都 顧得些厘。
⊙千叮嚀問囑咐, 莫掠只花心採了過別枝;如莫掠只花心採了又過別枝。
2.犯調有兩種組合方式
(一) 同一管位(調式)兩種以上,不同的門頭,例如<中滾 >「去秦邦」:是四空管的管位,三遇反由中滾、水車歌、 青陽、中滾煞。
(二)不同管位,不同門頭:例如歸屬<中滾>的「十三腔」是由四 空管、五六四管、五空管、倍士管四個管位,及中滾、玉交枝 、望遠行、福馬郎、潮陽春、短相思、北相思、疊韻悲、雙閏 、駐雲飛、風潺北、南北交、北青陽、中滾煞等
(三)「過枝」:
過枝曲是一首曲子裡面包括兩個門頭,分前半段一個門頭,後 半段一個門頭,可分成三種形式:
一、同一管內,不同的門頭:例如【錦板過福馬】「心頭思想」 ,同是五空管的調式,分為:【錦板】心頭思想、心頭思想,憶著伊,自君去後,並無封書寄返鄉里(過)【福馬】望天保庇, 保庇我君,保庇我君伊人早日歸里,免我朝思暮想只處難過長暝。
二、不同管位,不同的門頭:例如【短相思過潮陽春】「暗想暗猜」,前【短相思】是五空管,後【朝陽春】是倍士管,分為: 【短相思】暗想暗猜,思想情人,阮今思想情人真是瀟灑體態, 幾遭你去了又再來,莫必是為著約鶯期,即為惹動得我相思悶, 恨月老,那恨著月老何不早早摧排比,東園桃李西園柳,西園桃李東園柳,為何不共移來一處栽。【朝陽春】阮身,阮身恰似牡 丹花含蕊,未遇著蜂蝶來採,須等待探花郎,阮故意準作欄杆遮 界。
在絃管演唱中,凡要換不同管位或門頭的曲子,必先唱一首 「過枝曲」,以告訴絃友們以上的門頭結束了,接下來就跟這首 過枝曲後段「門頭」續唱。這是南管界一套演唱程序的成規,也 是它的特色。
三、破腹慢
還有一種是穿插在曲中劃分前段門頭與後段門頭的一個散板樂段, 稱為「破腹慢」。例如【長滾過中滾】,「中秋時節」。【長滾】 中秋時節月正光, 阮思君只處心越酸,記得當初叮嚀,須著早早 歸期,伊曾共阮須約定往信返,誰知到今旦,那是書信絕斷,必想 伊有新人通倚傍,誤阮青春只處空守單【破腹慢】床。聽見孤雁聲 浪,卜是失伴了離遠,親像阮思君不見返,空誤阮日等暝長。【中 滾】空誤得阮日等暝長,翻來共覆去,卜怎會得到天光,害得阮, 害得阮,割吊得阮顏色青黃,阮腸肝寸斷,恨冤家,恨冤家,彼做 伊有新人情意長,去後掠阮舊人,都是一般樣心腸,投告天香保庇 ,保庇阮夫郎,伊早日歸得身返,到許時,許時返來宵金帳內做卜 如魚邀水,許時返來宵金帳內做卜如魚邀水。
整絃演唱流程表:
起指↓起曲↓落曲↓過枝↓落曲↓過枝↓落曲↓煞曲↓煞譜
四.慢尾
有系統的整演唱,在結束時,最後一首曲子後面加上尾聲散版 ,稱做「慢尾」
例如:四空管長、中、短的唱法,最後一首曲子「謝天地」: 【短滾】謝天地,謝天地,子兒身成器,望祖宗,望祖宗個積德 所致,十年勤苦讀疏失,一舉成名天下知,白衣脫去換錦衣,真 個都是月理嫦娥伊人愛得少年時。 【慢尾】狀元及第稱人意,今日錦堂慶雙喜,祈求繼世,永齊眉。
五.唸唱法
南管曲詞是以全槍的發音演唱,濃化了它的鄉土色彩,而泉州 語言據考證是中原古音,如康熙字典切音即採用泉其演唱技巧,當不覺有何困難。
南管樂曲的唱唸分析如下:
1.撩拍:我國古月在音節段落的地方叫做「節拍」,唐時拍內 小音節稱為「撩」,南管音樂承續漢、魏、晉、六朝、隋、唐、五代、兩宋之名,打節奏時叫打「撩拍」由唐崔道融羯鼓詩: 「華清宮裏打撩聲,供奉絲簧束手聽」可以考證。學習南管時, 無論是唱曲或吹彈、拉奏,都要雙腳(暗地裡)踏撩、打拍,才 不致差錯,俗話說:「失撩難為拍」。
2.咬字:南管唸唱注重「分析字音」的唱法,每字「頭、腹、 尾」音必須要清晰,「為和諧的聲韻」每一個字都有四聲(平上 去入)陰陽(清濁)的分別,講究「字正腔圓」,聲氣要圓潤, 妥善處理喉、舌、齒、鼻、唇五音,配合開、齊、扁、合等口腔的 生理變化,不但表現在口唇上極盡誇張,無論是收聲歸韻,務必做到抑、揚、頓、挫的韻味,讓人聽起來有優美的旋律感。
3.用心:「用心」並不只是「專心」的意思,而有出神入化的 要求境界,就是說,當你唱一手曲詩,一定要全心全意將你的整 個人,你的情感,你的思想都溶進了你的歌聲裏,這樣才能詮釋 你所唱的樂曲,不但能使聽的人感動,你自己更會感動的陶醉其中。
4.自然:歌喉是天賜人類的現成樂器,雖然不像樂器能有較寬廣 的音域與美妙的演奏技巧,但是只要是「自然的」歌聲就更能表 達人的情感、傳達詩、詞的意境。音樂是一種傳達感情的藝術, 為了動人的歌唱得體傳神,更應講究節奏、速度、音韻……等樂 理規則,如快、慢要有節度,高音要能唱的輕鬆,低音要能唱的 沉重、圓厚,重唱不一定音高,清唱不一定音量弱。區區以上經 驗,提出拙見與我南管樂同好相互切磋。
【註】
1.所謂開、齊、扁、合分類是配合泉槍發音的口形。 「齊」:聲母後接「」的口形稱【齊口】
例:今旦的「今」是「」齊口,障般的「障」是(Chiunn)
2.齊口「扁」:聲母後面接「」的口形稱【扁口】
例:許處的「許」是(hir)扁口
3.「合」:聲母後面接(u)的口行稱【合口】
例:拙時的「拙」是(cua)合口。
4.其他的韻皆稱開口
六、南管的特色
南管古樂曲韻清雅典麗,意境樸拙,樂器演奏形態保存古制,樂府「相和」遺和風的拍板,上四管的琵琶、洞簫、三絃、二絃、於清唱及指、譜演奏時使用,若加上鐘、響盞、鮫叫、四塊等下四管的演奏樂器及噯仔﹝嗩吶﹞一齊合奏,更能顯示其鏗熞悠揚,明亮開朗的另一番嘉慶鬧意。
南管樂曲內容分:指、曲、譜三部門。指:屬器樂演奏曲,有詞、有骨﹝譜﹞,由數居組成一套,共四十八套。曲:屬清唱曲,有詞、有骨,或獨立曲調,或由數種門頭﹝曲牌、詞牌﹞構成,有古曲千首以上。譜:屬標題音樂演奏曲,由數節樂章合成一套,套內十二套,套外四套共十六套。
南管古樂由於時代、社會變遷,逐漸的在消失,我們該如何讓聆聽者啟發、認識它的文學、音樂、母語的淵源,讓他的藝術價值永植民間,也不「時者韻律改,古調無人識」。
御前清客 https://bit.ly/4bm0pW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