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獸形玉玦-這塊大小約2公分的玉玦被發現,也證實早在3000人獸形玉玦-這塊大小約2公分的玉玦被發現,也證實早在3000人獸形玉玦-這塊大小約2公分的玉玦被發現,也證實早在3000人獸形玉玦-這塊大小約2公分的玉玦被發現,也證實早在3000人獸形玉玦-這塊大小約2公分的玉玦被發現,也證實早在3000

比中樂透還難! 清大學生到花蓮實習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
比中樂透還難! 清大學生到花蓮實習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 - 蒐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kZoFh
比中樂透還難!清華大學人社學院大二學生寒假到花蓮實習,在北花蓮秀林鄉的北山棧遺址進行地表踏查時,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也顯示3000年前的花蓮國際貿易史。(圖由清大提供,本報合成)
2024/02/01 16:18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比中大樂透還難但卻更開心!清華大學人社學院學士班大二學生林嘉樂、利恩得前往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時,與團隊前往北花蓮秀林鄉的北三棧遺址區進行地表踏查時,竟發現2500-3000年前的國寶級人獸形玉玦,雖該玉玦的頭部已斷掉,但可證明是花蓮壽豐鄉的玉礦所出產,更代表花蓮考古重大發現!
有清大網友表示,這兩名學生才剛到花蓮實習第一天就發現這樣的國寶級考古文物,直呼太驚人了,且有種「新人剛出道就直接得奧斯卡獎」的感覺,而兩名學生也直呼簡直比中大樂透還開心,因為很多考古學者考古數10年才能發現的玉器,兩人很幸運第一天就看到,實在太幸運了。
花蓮考古博物館長溫孟威也說,兩名學生真的很幸運及不容易,而這塊大小約2公分的玉玦被發現,也證實早在3000年前,當時的台灣花蓮就有很強的貿易交流活動,甚至跟南海越南菲律賓有所交流,顯示當時台灣的航海技術已有一定的水準,也符合當時的人文社會現況。
溫孟威提到,清大學生發現的玉玦屬於威望商品,也就是有威望或是達官顯貴之人才會配戴的玉器從其玉器的配戴推論,當時台灣與鄰國的交流很頻繁,也證實是來自花蓮壽豐鄉的玉礦所生產的玉玦,目前在台灣僅在台東卑南及宜蘭和花蓮等零星地點發現過,可說相當珍貴與罕見,更證實花蓮早在3000年前就與鄰國的貿易交流很發達。
溫孟威說,兩名學生發現這塊玉玦後,正由考古博物館進行清整和紀錄,未來有機會也會進行展示,讓民眾了解這塊國寶級玉玦背後的人文活動歷史,同時也肯定兩名學生實習的成果,直呼很多人一輩子考古不一定能發現重要考古文物,但清大學生因是人社學院學生,也選修考古相關課程,因此具備一定的考古常識,能夠在行走踏查過程中發現國寶級考古文物,可說是千載難逢的好運,且有識貨能力,能找看到珍貴的國寶文物。
比中樂透還難!清華大學人社學院大二學生寒假到花蓮實習,在北花蓮秀林鄉的北山棧遺址進行地表踏查時,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也顯示3000年前的花蓮國際貿易史。(圖由清大提供)
比中樂透還難!清華大學人社學院大二學生寒假到花蓮實習,在北花蓮秀林鄉的北山棧遺址進行地表踏查時,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大約2公分的玉玦,也顯示當時花蓮與鄰國的國際貿易熱絡,且玉玦有威望商品之稱,可說是威望者配戴的飾品。(圖由清大提供)
比中樂透還難!清華大學人社學院大二學生寒假到花蓮實習,在北花蓮秀林鄉的北山棧遺址進行地表踏查時,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直呼實在太幸運了。(圖由清大提供
比中樂透還難! 清大學生到花蓮實習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 - 蒐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kZoFh)


好眼力!清華女大生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 專家:機率簡直像「中樂透」
2024-02-01 15:59 聯合報/ 記者
王燕華/花蓮即時報導好眼力!清華女大生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 專家:機率簡直像「中樂透」 | 大學研究所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SpRV7Y
清華大學兩名女大生在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前往北三棧遺址地表調查時,意外發現一片珍稀的人獸形玉玦。圖/花蓮考古博物館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兩名女大生寒假到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在秀林鄉北三棧考古遺址一處休耕農地調查,眼尖發現一片不到3公分大的人獸形玉玦,館方帶回清洗測量,確認是距今約2700年前以花蓮豐田玉製成的史前文物。館長溫孟威說,這塊玉玦屬於珍貴且稀有的「威望商品」,可能是翻土露出地表,被女大生一眼發現。
兩名女大生林嘉樂、利恩得就讀清大人文社會院2年級,選修考古相關課程,利用寒假到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工作項目包括整理及測量標本、導覽等,昨天由館內工作人員帶領,到北三棧考古遺址做地表調查。
考古博物館館長溫孟威說,該處屬於北三棧考古遺址範圍內,是一塊休耕農田,還沒有經過考古發掘,兩名女大生好眼力,一眼看到地上這塊小小的人獸形玉玦,這種機率簡直像是「中樂透」。
館方將玉玦帶回清洗測量,高2.9公分、寬1.5公分,厚0.3公分,玉石來自花蓮產的豐田玉。溫孟威說,這塊玉玦頭部已毀損,有趣的是,胸部再被鑽了一個洞,推測因為珍貴稀有,雖然受損,所有人也捨不得丟棄,再鑽洞當成項鍊配戴。
溫孟威說,距今年代約3500到2200年前,一群人在奇萊平原生活的文化現象,被定名為花岡山文化。因為花蓮產豐田玉,花岡山文化的人群製作及使用大量玉器是最特別之處,這說明了當時的人掌握到材料和技術,而且除了溫飽,也有餘力裝飾自己。
他表示,人獸形玉玦在全台出土約40件,多分布在台灣東部,花蓮連同這一件也僅有5件,因為珍稀且昂貴,要具特殊身分的有錢人家才能擁有,考古界稱為「威望商品」,位於台東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館徽就是人獸形玉玦
好眼力!清華女大生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 專家:機率簡直像「中樂透」 | 大學研究所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SpRV7Y


人獸形玉玦
新石器時代晚期重要且特殊玉製裝飾品。出土數量少且造型特殊,為臺灣史前時代典型之代表器物。主要發現於卑南文化、花岡山文化、丸山文化、圓山文化,可能也在麒麟文化發現,主要分布區域為臺灣北、東部新石器時代晚期。北部十三行文化與南部北葉文化亦曾出土少量此類玉器,其年代已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最後階段以及金屬器時代。
臺灣史前時代耳飾玦形器為重要的裝飾品類,從考古發掘出土可知,此類器物在新石器時代通常以玉材製造,但亦有少量板岩製造。進入金屬器與金石並用時代後,則以玻璃材質製造之玦形器為主,從形制而言具有沿續性,當為文化發展受外來材質影響所致。在各類耳飾玦之中,以扁平素玦、扁平四突起玦、細瑗形玦最為常見,其他如長方形玦、長條形玦、掛鈎式玦、几形玦較常見於卑南文化,至於人獸形玉耳飾則極為罕見。
人獸形玉玦區分為雙人式、單人式二大類。雙人式又因外形可分為甲、乙二種形式。雙人式人獸形玦玉耳飾由二組直立的人像組成,其外形完全相同,無法分辦男女性別,人像頭部頂著一隻獸類動物,做為相連部分,獸像為側身形式,雙人式之甲類主要為類似貓科動物,卑南遺址出土的標本多為此類,雙人式之乙類主要為類似鹿科動物,獸頭有多枝分岔的角狀突起或突出,但也有類似其他動物的形象,芝山岩遺址圓山文化層主要出土為此類,至於宜蘭丸山文化的丸山遺址,則甲、乙類都有,仔細分類可能還有更多不同類種。單人式目前僅見於卑南遺址與平林遺址,形式以單人頭部頂著一隻獸類為主,出土數量較少。
就考古發掘出土之狀態,得見做為陪葬品,亦出現於遺址之灰坑或文化層中。見於墓葬者通常完整,見於灰坑或文化層中的大多為殘件。卑南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玉耳飾,推論為單件式的佩戴,丸山遺址的則是成對的出現於墓葬中,可能為成組配戴。此類器物形制並未沿續至較晚階段,十三行遺址發現的一件人獸形玉玦耳飾殘件,雖出土於文化層中,但無法確認為當時人群使用之器物,亦可能為史前人採自其他遺址的文化遺物。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176 https://bit.ly/3Sl6JVq


人獸形玉玦-這塊大小約2公分的玉玦被發現,也證實早在3000

人獸形玉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8Wy3k5
人獸形玉器是台灣新石器時代常見的玉器,部分亦沿用至新石器時代末期及金屬器時代[1]。由於不少考古學家相信是用作耳飾,故又稱人獸形玉玦[2]。人獸形玉玦是利用透雕的手法,雕出兩個並立的人形,兩手插腰、雙腳分開,頭上頂著一個類似貓科動物的獸形,獸足和下面的人形共用頭部,型制十分特殊[3]。此種特殊的造型,在海外各地十分罕見,可謂台灣獨有的玉器形式。
被指定為中華民國國寶的卑南遺址人獸形玉玦,是台灣出土文物首次提報為國寶。
人獸形玉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8Wy3k5
台灣的人獸形玉器主要發現於卑南文化、花岡山文化、丸山文化及圓山文化,麒麟文化也可能有所發現,主要分布於台灣東部及北部。另外,在台灣北部十三行遺址及南部的北葉文化也有少量的人獸形玉玦出土[4],2014年於台南南科的三寶埤遺址新出土一件人獸形玉玦[5]。
目前全台灣的人獸形玉器約有40件,台東卑南遺址5件、台北芝山岩遺址11件、宜蘭丸山遺址12件、屏東裘拉遺址2件、花蓮港口遺址有4件殘器、花蓮支亞干遺址及南科三寶埤遺址各1件,還有部分是調查採集與私人收藏[5]。 [6]
各地人獸形玉器的型制差異
台灣各地的人獸形玉器依型制差異可細分為單人型與雙人型,單人型是下方只有一個人形,上方頂著一個獸形;雙人型則如上面所述,下方雙人並立,頭上頂著一個獸形,獸足即為人形的頭部[2]。
人獸形玉器下方為一人形,這一點爭議很小,但是上方的獸形樣式十分多元。同樣地,前述單人型較無爭議,應是一獸類的側身描繪[2],花蓮港口遺址及南科三寶埤遺址出土之人獸形玉玦皆屬此類[7][8];但是雙人型的變化就十分複雜,橫越在人頭上的獸形有的像貓科動物,有的頭上長有分岔的角狀突出,近似鹿科動物[2]。
對此,根據卑南一帶原住民有關雲豹的傳說,有學者推測卑南遺址出土之人獸形玉器,其獸形可能就是已經絕種的台灣雲豹[9]。此外,宜蘭的丸山遺址和台北的芝山岩出土之人獸形玉玦也有類似獸形,根據芝山岩出土之獸骨,推測可能為該動物可能為豬,不過無論是豬抑或貓,目前尚無定論[10]。至於同樣在芝山岩遺址和丸山遺址的另一類人獸形玉玦,其獸形是鹿科動物,因其頭上有分岔的角狀突出,推測是鹿科應較無問題[2],此類人獸形玉玦亦發現於屏東的裘拉遺址[3]。
器物功用
對於人獸形玉器的功用,目前學界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人獸形玉器是一種耳飾,故稱「玦」,作為陪葬品之用;另一種則認為人獸形玉器是某種器物的構件,鑲嵌在木器或骨器之上[3]。
就前者而言,許多人獸形玉器出土的都是作為墓葬品之用[2],例如卑南遺址發掘出土的人獸形玉器就是出自一石板棺,加上玦是台灣很重要的耳飾[11],因此可以大膽猜測人獸形玉玦是作為陪葬之用,戴在死者的耳朵上。後者則著眼人獸形玉器底部的突出物,認為它應該是插在某個器物之上的接榫點[3]。
製造地點
關於台灣人獸形玉玦之製造地點,根據卑南玉器分析結果,發現其質地與花蓮豐田產出的閃玉相似,推測卑南玉器之原料可能來自豐田一帶[12]。而港口遺址出土之人獸形玉玦亦為閃玉所製[7],加上其他地區出土之玉器亦指向玉器原料可能來自花蓮出產的台灣玉(閃玉),後者是台灣本地製作玉器的唯一來源[3]。
在製造地點上,雖然出土人獸形玉玦的卑南遺址、丸山遺址及支亞干遺址皆有玉廢料之發現,但是支亞干遺址出土之玉廢料數量不僅遠大於前兩者,在該遺址還發現大量製作工具與半成品,可見該處是一大規模的玉器製造場所[13]。因此,儘管無法確切得知人獸形玉玦之製造地點,但是可以推測位於台灣玉產地附近的支亞干遺址[14],其所屬花岡山文化人群應是控制玉料資源與玉器製造的主要人群,透過海陸交通形成一個以花東縱谷北段為中心的貿易交換網絡[15]。
卑南遺址出土之人獸形玉玦
雖然人獸形玉玦是台灣十分重要的考土遺物,不過目前僅有1984年於卑南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玉玦被列為國寶。事實上,卑南遺址共出土5件人獸形玉玦,但是該件人獸形玉玦為其中最完整,因此最具代表性,並於2012年被指定為國寶
文物簡介
該文物高7公分,寬4公分,屬於雙人型之人獸形玉玦,由兩個完全對稱的人形,和一隻形似貓科動物的獸形構成,此動物的足部正好構成下面兩個人形的人頭,而下面兩個人形,以雙手扶腰、兩腳打開,站立於橫木狀的物件上面,形成完全對稱,橫木上則有突出物[18]。
出土緣由
1980年7月在鐵路工程的過程中,挖出許多石板棺,經過台東縣政府磋商後,由宋文薰率領台大考古隊進行挖掘,但因當時的省政府遲於答應撥款,遲遲無法下手。當考古隊在等待經費消息時,8月中旬,台東一位楊姓商人願意贊助其考古隊的發掘任務,並且展示先前向地方商人購買的出土物,其中包含了人獸形玉玦的殘片,但卻無法證實這是否為卑南遺址所出土[19]。
隨後在9月初開始第一次挖掘,進行了8梯次,為期254天的發掘,直到1982年9月初為止,發掘面積達7550平方公尺,其中發現1025座墓葬,這些墓葬都是以石板棺為葬具,但這些出土物中卻沒有人獸形玉玦。反而在1981年時,徐瀛洲先生卻收購到一件人獸形玉玦的殘片,與上述楊姓商人所擁有的那塊幾乎一模一樣,不過與上述狀況相同,都無法證實是否為卑南遺址所出土[20]。
然而,這次的考古任務結束後,政府的徵收地內還有約7000平方公尺尚未挖掘,但這塊土地早被政府規劃大排水溝等工程,將於1985年11月4日動工。期間考古隊雖曾多次向相關單位報告該地具有豐富的考古資源,應該加以保護,但仍舊無法促使工程停工。為搶救工地內的考古遺物,台東縣政府於1983年12月9日採取對應措施,即施工時將雇用曾經參與考古並且熟練該技術的工人,處理施工後出土石棺內的陪葬物,該件人獸形玉玦於1984年3月19日被發掘出土[20]。
人獸形玉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8Wy3k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