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cht 源於荷蘭文jacht,有狩獵之意,也有輕型帆船之定義,是當時的荷蘭海軍在低地國的淺海區域用來追擊海盜所使用。1660年被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當成前往荷蘭的交通工具,爾後泛指可以載人的帆船都可稱作 jacht,後來再演變為現在的 yacht 來通稱休閒用的船艇 。下回乘著遊艇出遊時,可以向朋友分享遊艇字根含意的小故事-荷蘭所使用的歸國海船(Retourschip)、快艇(Jacht)、平底船(Fluyt)..等船隻


荷蘭軍隊到中國後,於1624年佔領台灣,當時荷蘭完全沒把明朝看在眼裡,甚至還要求明朝把所有海外貿易都交給它,此等無理要求明朝肯定是拒絕的。被拒絕後,荷蘭就打算動用武力,同明朝開戰。西元1633年(崇禎六年),東西方最強國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海戰,崇禎帝朱由檢下令福建巡撫鄒維璉前往徵戰(當時荷蘭海軍優勢明顯,明軍在實力上與荷蘭軍隊相差甚遠),明軍總指揮鄒維璉,計劃火燒荷蘭戰船,最後荷蘭以慘敗收場,東西方最強國之戰以明朝獲得勝利而結束。
明朝與荷蘭戰役結束後,明令警告荷蘭不准再踏進中國沿海一步,每年朝貢十二萬法郎。此後兩百年,西方再不敢進犯中國。


改變東亞史的料羅灣海戰

「改變東亞史的料羅灣海戰/1633」,主要內容為在大航海時代,荷蘭為尋求與明朝貿易,追尋葡萄牙的腳步,來到澎湖,卻在1624年被明朝水師驅趕至台南(至明年剛好四百年)。
當時已在台灣開山立寨的是顏思齊、鄭芝龍集團,荷蘭邀請鄭芝龍一起去海上打劫馬尼拉的西班牙船,自此開啟「海賊王」鄭芝龍的傳奇人生。他不僅成為明朝貿易霸主,更主導明朝水師。1633年荷蘭不甘被鄭芝龍控制貿易,決定發動對明朝的大戰,調動九條克拉克大船,並結合中國海盜集團,沿海炮擊劫掠攻打。直到明朝派出鄭芝龍來應戰。
這一場戰爭,發生在1633年料羅灣。血腥的海戰,爆炸聲響徹雲宵,海面成為一片火海。經此一戰,荷蘭改變對明朝的政策,東亞海域的局勢完全改觀。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荷蘭 jacht(偵察/私掠船)Duyfken - 英語中的「小鴿子」。 這艘小型船隻建於 1595 年,在東印度群島被 VOC(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廣泛使用,直到 1608 年被廢棄。1606 年,她是第一艘到達澳洲海岸的歐洲船隻。全尺寸複製品於 1999 年在西澳弗里曼特爾建造。詳細資訊:排水量 - 110 噸負載長度 - 19.9m橫梁 - 6.0m吃水深度 - 2.4m速度 - 7 節武器 - 8 門小加農炮 Irregular Wars: The VOC jacht Duyfken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Irregular Wars: The VOC jacht Duyfken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崇禎明荷海戰,又名明荷料羅灣海戰,發生於明朝崇禎六年六月初一(1633年7月6日)至九月二十(10月22日)荷蘭東印度公司對福建沿海進行的掠劫以及封鎖行為,在此段時間中福建沿海皆有零星掠劫及交戰行為,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作戰為10月22日明朝與荷蘭和海盜聯軍於金門島料羅灣的作戰,明朝水師以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下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海盜聯軍。
崇禎明荷海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kns9I
背景
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自1602年開始在東南亞進行香料貿易,為了拓展與中國方面的貿易往來(尤其是絲織品)於1624年在澎湖建立城堡。此動作刺激到當時的明朝政府,而後明朝政府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包圍澎湖並與荷蘭人交涉,後荷蘭人退出澎湖。
但交涉過程中福建巡撫商周祚在交涉信中提出如果荷蘭人願意退出澎湖並前往台灣的話,福建政府願意保障福建至大員間的商業往來[1];但是實際上福建地方官員並沒有履行諾言,由於海禁令影響,命令上中國與荷蘭的公開貿易關係是被禁止的,福建政府理解此點但仍開出空頭支票以誘使荷蘭方面認同其提議。
在無法進入中國港口貿易的狀況下,荷蘭船隻如要進行中國貿易僅能停泊在漳州灣周邊,並藉由協助者將貨物運上船隻交易,在本質上為走私行為。當時荷蘭人在曾為海盜的福建把總許心素協助下從中國方面獲得不少絲織品以及其他貨物(每年以四到六萬里爾購買生絲,合三到四萬兩銀),不過此貿易模式在許心素被鄭芝龍擊敗之後荷蘭人轉而與鄭芝龍簽署類似條約,但是在合約中並沒有確定每年的供貨量,因此荷蘭方面的對中貿易完全受制於鄭芝龍的決定。
對於這種受制於中國方面的貿易狀況荷蘭方面自然有所怨言,並不斷的向鄭芝龍提出在中國港口自由貿易的提案,並協助鄭芝龍於1630年擊敗當時在東南沿海勢力最強大的海盜李魁奇以試圖換取在中國的自由貿易[2],但是在擊敗李魁奇後鄭芝龍並沒有履行約定;鄭芝龍雖然掌握當時東亞海上勢力,但官位僅為廈門游擊,因此實質上並沒有決定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權限。另外於崇禎三年(1630年)三月新任的福建巡撫鄒維璉對於鄭芝龍等人無視海禁令進行貿易也多所不滿,因此在上任後再次發布海禁令,允許有許可令的福建人民下海活動,但不允許外國人至福建貿易。在這次海禁令發布後隔年獲得前往大員許可證僅有6張,而前來的船隻更少於此數量,這種狀況使得荷蘭在台灣的貿易陷入困境。[3]
戰前準備
在1633年4月30日決定對中國進行掠劫行動後,巴達維亞方面於5月14日派出船隻前往大員通報即將到來的作戰,本隊集中了6艘帆船於6月2日出發,另外也集中了各地巡邏中或是順路船隻前往作戰,趁西南季風吹起的夏季中國商人會自南方各地回到中國,在此時機對這些船隻進行掠劫。作戰目的為「對中國福建沿海進行掠劫活動逼使中國政府答應其貿易需求,並在掠劫途中盡量降低中國人民傷亡」
崇禎明荷海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kns9I


一六三三年金門料羅灣大海戰
第四任長官普特曼斯在統治台灣時獲得大量的生產利益,此時便看到了荷蘭人更大利益的所在。原本佔領大員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以大員做為對中國貿易的跳板或中繼站。現在目的達成也獲得相當的利益,但一想到若能獨佔中國市場將可獲得無可比擬的美景,頓時得桑望蜀,利令智昏。因此決定要中國對外貿易全由荷蘭人壟斷,禁止西班牙人、葡萄人介入與中國交易。如此荷蘭人才可壟斷。因而普特曼斯向巴達維亞陳明獨佔的利益後,巴達維亞立即批準並以最強大的武力為支援,決定對中國蠻橫動武,以達成獨佔。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看到了龐大的利益在眼前不惜對中國開戰迫使中國禁止西班牙人和葡萄人從中國採購。這件事若向西、葡兩國開戰則勝負難預料,若攻擊中國以先進的大砲武器,性能優異的快速戰艦則十拿九穩。所以派了戰艦大划船十一艘(Jacht, Bredam, Weiringen, de Fluyt Warmondt, Texcel, Weesp, Couckercke, Catwijck, Zeeburch, Kemphaen, Salm),交由普特曼斯指揮,另有旗艦密德堡及一艘戎克船打狗號(Tavcoya)。
一六三三年七月七日荷艦隊進兵南澳,佔廈門。十二日,艦隊司令普特曼斯將艦隊分成兩隊,Jacht、Texcel、Couckercke、Catwijck、Kemphaen到廈門灣右側,Salm、Zeeburch及戎克船打狗號到廈門灣北側,攻擊鄭芝龍在廈門灣內正在整修的船隻。
鄭芝龍不料荷人會採用攻擊,因不久前鄭芝龍答應發給台灣方面自由貿易的執照,認為這樣應會使荷蘭人滿意。所以與海盜劉香在廣東附近會戰完畢後,並未防備荷人來襲,而順勢引兵在廣東靖寇,只將海戰受損的船艦回廈門整修。
七月十二日荷軍偷襲廈門,明軍在無防守下大敗,計有鄭芝龍部下十艘船被焚,張永產部下的五艘船亦焚毀。鄭芝龍在停在廈門的船隊被徹底摧毀。此後,荷蘭軍威大盛,船艦封鎖廈門灣,橫行於鼓浪嶼、金門、廈門之間。明廷因戰力損失,無力再戰,派員與荷蘭協商,荷蘭人一方面與明廷協商立方面四處略奪。持續騷擾中國沿海一帶,在這亦官亦盜的時代如此行徑荷人並不覺得羞恥。荷人到處搶奪食物外,還迫使廈門、金門、烈嶼、鼓浪嶼及附近村落每週提供二十五隻豬、一百隻雞、二十五頭牛,否則就再度攻燒。
七月十七日起,荷蘭從攻擊河流上游,改為封鎖海面、掠奪船隻。
十九日到二十二日四天中,Zeeburch掠奪一艘柬埔寨船、一艘廣東船,二艘戎克船,其上分別載運鹽和西瓜。Salm及Kemphaen掠奪二艘馬尼拉的戎克船,但其中一艘很技巧的逃走了。
七月二十六日,明廷指責荷人燒毀大明皇帝的船隻,要荷人賠償戰爭損失,並退回到不屬於中國的大員,貿易方面一定要協商簽約。荷蘭人自恃優勢武力,對獨佔中國市場的大餅指日可望,當然對明近的協商感到不耐煩。巴達維亞方面擺出戰勝者的姿態,認為一定要迫使中國政府不再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交易。如果中國不同意就必須再度對中國作戰,直到達成目的。
鄭芝龍對荷人的偷襲廈門深惡痛絕,發揮江湖人的本色,將自己擁有的私人海上武力調集,使用全新的英國大砲,配上有長年豐富海上經驗的老幹部,積極準備戰艦、放火船外,並發出懸賞令:每人給予二兩銀,如果戰事延長,額外給予五兩。每隻放火船有十六人,每人須帶木或草,如果燒了紅毛船,給二百兩(由十六人均分),一個紅毛人頭五十兩。懸賞令所動支的金錢全由鄭芝龍個人負擔,直接發放,不需經過政府官員的層層剝削及延遲。在船艦的準備方面,在海澄、劉五店、石潯、安海共集合三十五隻大戰船,一百隻放火船,及其他大小船隻共四百隻,準備全力與荷軍一決勝負。
台灣長官兼艦隊司令普特曼斯發覺鄭芝龍的介入,頓覺兵力不足,於二十七日尋求海盜劉香、李國助和Sabsicia等人的協助,要他們與荷蘭人聯合起來對中國開戰,荷人提供大員、巴達維亞及其他要塞之處做自由停泊買賣。
荷軍自攻打廈門只經過二十二天,到了八月三日荷軍業已感受到鄭軍軍事壓力及懸賞令的恐怖威力。普特曼斯寫給劉香的信中提到:「……一官屢屢用放火船及兵船企圖於漳州河壓倒我們,我們不時受到損害及恥辱而不得不逃走……」荷軍於是將必要的財貨轉移到吃水較深,不易受到放火船攻擊的密德堡號上,再轉運到澎湖,普特曼斯的海上優勢,因鄭芝龍的出現突然之間消失殆盡。
八月十二日,紅毛人企圖登陸,張永產與同安知縣熊汝霖防禦海岸得宜,紅毛人未能得逞。八月十四日、十八日、十九日有海上戰事。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有颱風,普特曼斯將船隊開到銅山避風,同時再獲得一百名士兵的增援。九月五日,普特曼斯在銅山避風後,不忘強盜本色,攻擊銅山一帶,搶了一些牛、豬、雞。九月八日,又進行掠奪牛、豬、雞。九月十八日,鄭芝龍與劉香有激戰,劉香敗,逃往澎湖。
崇禎皇帝十分不滿紅毛人在中國殺人放火掠奪財富,下令派路振飛為巡按查辦,九月二十二日,福建巡撫鄒維璉接到聖旨懲荷。
九月二十八日荷蘭人決議再將艦隊開往金門,但又遇颱風,直到十月初。十月六日,普特曼斯與海盜共同搶劫一個島不知島名但有農夫、有米、有動物的島。
十月八日,中國方面有下列記載:「……初六日(陽曆十月八日)……至古雷吉釣灣,見有夷船一隻,近在岸旁,即督昆等帶領衝鋒兵三十餘名喊殺,夷眾忙亂跳水者,下沈者,被我兵殺死無數,搶獲三十餘名,斬級十餘顆……」
十月十日,荷艦受到中國艦的攻擊,海盜馬上救助荷蘭人,並向普特曼斯邀功。
十月十五日福建巡撫鄒維璉在海澄誓師,令鄭芝龍為前鋒。十月十七日鄭芝龍報告:「卑職督率船隻扼要烏沙頭,據報夷夾板船九隻,劉香賊船五十餘隻,自南北上,遊移外洋。」
十月十八日,荷人見在金門北角有四、五十隻中國船艦,故將船隊靠於金門西南角。
十月十九日,荷人收到戰書。
十月二十日,海盜劉香將所掠到的二十隻牛送給荷蘭人。
圖 27 毛瑟槍
十月二十二日五鼓之時,鄭芝龍不顧惡劣氣候率軍自頭圍開船,天明時到金門的料羅灣,灣內有荷戰艦九隻,賊船五十餘隻。所謂擒賊擒王,鄭軍仍決定以攻擊荷艦為主。一聲令下,鄭軍約一百四十隻船分為二隊,二面包抄一齊攻擊。放火船的弟兄勇冠三軍,無視荷艦砲火的猛烈及毛瑟槍的密集射擊,一一爬上荷艦Jacht及Brouckerhaven並立即放火,隨著多處著火沉沒。Stootodijck、Weiringen二荷艦與鄭芝龍的大戎克船相遇,鄭方以英國大砲猛烈攻擊下亦告沉沒。荷蘭主帥普特曼斯親眼看到鄭芝龍的海上武力,能將引以為傲的荷蘭大型戰艦以一對一的擊沈,心中感嘆萬千,自知武力比不上鄭芝龍。悔恨向中國開戰,不管同在料羅灣內尚有五十隻同盟海賊船的死活,另一方面也顧不得也。下令撤退脫離戰場。荷軍空前失敗,除了四艘大划船沉沒外,剩下五艘也受重創,戎克船全部著火沉沒。荷軍深受重創,自報八十三人陣亡。此即是著名的一六三三年金門料羅灣海戰。
戰後中國方面明確的要求是:
1. 荷蘭人到非中國屬地的大員去,不可到中國沿海。
2. 荷蘭人需賠償戰爭損失。
3. 中國人載貨到大員做貿易。亦即荷人無直接與中國貿易的權利。
海戰後荷蘭台灣長官兼艦隊司令普特曼斯無法對上司交待,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索性辭去艦隊司令之職,自此荷蘭人在海上不敢與明軍對壘三十年。再也不敢奢談獨佔中國市場。鄭芝龍的地位也無人可比擬。
一六三三年金門料羅灣大海戰 https://bit.ly/41ZoqOW

明荷金門之戰---荷蘭所使用的歸國海船(Retourschip)、快艇(Jacht)、平底船(Fluyt)..等船隻
料羅灣海戰又稱崇禎明荷海戰、金門海戰、明朝荷蘭料羅灣大海戰。自明朝崇禎六年農曆六月初一(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後投入了戰艦150艘,其中有50艘炮艦,士兵幾萬人;荷蘭人方面印支殖民總部派遣9艘帶加農炮的蓋倫帆船,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最後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劉香海盜聯軍。 
料羅灣海戰是即將滅亡的明王朝與國力蒸蒸日上的荷蘭(七省聯盟已獨立但尚未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進行的一場大海戰,最終荷蘭失敗,這次海戰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 海戰後,荷蘭得到了鄭芝龍方面穩定供貨保證。自此之後,東印度公司與中國(鄭芝龍)方面維持穩定的貿易行為直到明朝滅亡為止。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毛瑟槍


鄒維璉(1579年—1636年),字德輝,初號映垣,改號匪石[1],江西瑞州府新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鄒維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aV8MYU
宋英國公鄒榘之後。萬曆三十一年癸卯鄉試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進士。三十七年授延平府推官,四十三年浙江同考。四十四年行取,擬部,四十五年授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四十七年升員外,天啟元年升兵部武選司郎中,三年改北兵部職方司郎中,四年改吏部稽勛司郎中,調考功司。在吏部任職時,因疏劾魏忠賢,被削籍為民,不久被判謫戍。崇禎五年(1632年)重新啟用,出任福建巡撫。任內命鄭芝龍抗擊進犯福建的「紅夷」,即荷蘭殖民者東印度公司。十月初七日奉旨革任回籍。崇禎十年蒙恩起升兵部右侍郎,而已捐館矣。
-----------------
明清兩代一直被後人視為無能政府。因為,他們最大的貢獻是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使國家的一切權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所以,皇帝的喜好決定了國家的政策,臣子無權監督。但是,這樣的王朝卻在虛幻的繁榮之後,迅速陷入了低谷。
其實,與晚清黑暗殘酷的時期相比,明朝甚至在最後一刻,都在與當時的荷蘭海軍力量展開海戰,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給這些外國人上了一課!
明末,中國與當時最強大的海上強國荷蘭發生了海戰。海戰的規模和重要性不亞於鴉片戰爭,但結果卻大不相同。而這也是中國對外海戰罕見的勝利事件,因為,離我們很遠,戰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1633年7月,覬覦我國領土的荷蘭人發動了一場計畫已久的海戰。普特曼率領13支艦隊突襲中國沿海地區,且他們的要求更離譜:要求明朝不與荷蘭以外的其它西方國家進行貿易,並立即停止與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貿易,否則將再次開戰。
當然,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不可能得到明朝的認可。我們知道,明朝雖然沒有唐朝那麼強大,但它的完整性在歷代卻是罕見的。因為,這個國家從來沒有被任何民族所統治,甚至從來沒有和親之舉!
因此,崇禎皇帝接到東南沿海的戰報後,大發雷霆,說:「荷蘭這個野蠻的國家,竟敢欺侮明朝。」於是,立即下令沿海駐軍與荷蘭軍隊開戰,教訓這些傲慢的外國人。兩個月後,福建巡撫鄒維璉接獲了這項命令。
一個月後,鄒維璉一準備好,就出發與荷蘭軍隊進行作戰。我們耳熟能詳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在這場戰爭中作為明軍的先驅者在奮戰。
然而,在突襲之後,荷蘭人也沒有任何撤退,而是做了各種準備。甚至於,他們與當時的大盜劉香勾結,集結了50多艘船的大軍。1632年3月,劉香聯軍準備側擊,而荷蘭盟軍也非常警戒。很快,他們就發現了進攻的明軍。但這一次,荷蘭人以前的經驗毫無用處,因為,明軍採用了傳統的水戰方法-火攻!
當時,明軍三分之一的軍艦都裝備了大砲,另外三分之二的軍艦都是油船,很容易被點燃。戰爭剛開始,50多架砲艦掩護消防艇,接近敵艦,然後一起點火燒毀。於是,他們發現情況不好,便想逃跑。然而,他們的逃跑路線都被兩邊的明軍堵住了,沒有出路。
無奈之下,聯軍只好與明軍作戰。戰爭一開始,兩艘荷蘭軍艦就被消防艇牢牢鎖住,埋在了火海中。而其餘11艘船,除兩艘軍艦被擊沉外,均嚴重受損。本來,劉香想著可以撈到一個大便宜,但誰知,卻遭受如此沉重的損失。
此外,他支持荷蘭人的50艘軍艦全部被燒毀了。其實,劉香在海上橫行多年,累積起來的財富並不容易,可瞬間,卻變成了飛灰。由於,這場戰爭發生在料羅灣,史學家稱之為料羅灣海戰。
 https://bit.ly/3tTCBbx
-------------------
直立式木匾額,稱為龍頭匾或玉旨聖座,上方牌首、左牌帶、右牌帶邊抹(宋代稱為華帶),中嵌心字板。邊抹雕刻流雲拱身宋龍,牌舌部份為牌座,邊抹和牌面不在一個平面上,而是傾斜一個角度,成一個斗形。匾面用粉油青色,其上陽刻字體用金箔,上下款陽文木條嵌於匾面,上款「欽命福建巡撫鄒維璉」、中行「御賜里名瓊林」、下款「欽命浙江提學蔡獻臣立」。
於光緒八年(1882年)才刻印的「金門志」卷十「人物列傳(二).宦績」蔡獻臣傳中 「……天啟中,閩撫鄒維璉以學問純正奏,御賜里名瓊林。」民國57年版「金門縣志」卷三「氏族」記載:「明天啟中,閩撫鄒維璉,以蔡獻臣學問純正,入奏,御賜里名瓊林」。而民國68年版的「金門縣志」改成了「……平林之蔡,明代科甲聯登,一門顯貴,為金門望族,明神宗御賜里名為『瓊林』。」
匾額上雖沒有落款年代,但在已知的文獻中記載為天啟年間,天啟總共七年,從公元1621年 至 1627年為中國明朝第十五個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然而鄒維璉是在崇禎五年(1632年)才任福建巡撫,在天啟年間的是南居益。
鄒維璉(1586年-1635年),字德輝,號匪石,江西新昌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進士。在吏部任職時,因疏劾魏忠賢,被削籍為民,不久被判謫戍。崇禎五年(1632年)重新啟用,出任福建巡撫。任內命鄭芝龍抗擊進犯福建的「紅夷」,即荷蘭殖民者東印度公司。
蔡獻臣(1562年-1641年),字體國,號虛臺。福建省同安縣翔鳳里平林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光禄寺少卿
(2) Facebook https://bit.ly/48Ae1vp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許心素(?-1628年),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充龍鄉(今屬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人,明朝末年知名海商,原為海盜甲必丹李旦的部下,李旦死後,許心素加入明軍,對抗李旦的繼承者鄭芝龍,被鄭俘斬。
生平
廈門相傳許心素父親為遊俠,在泉州被通緝,故遷徙到附近的漳州府龍溪縣,生下許心素。許心素少年穎悟,性情豪爽,精通會計,曾在錢莊上班,做過銀兩(或銀幣)與銅錢的兌換工作,因而多結識江湖中人,與李旦為結拜兄弟。
李旦在日本九州島時,許心素成為其中國的「留守」,也是李旦駐紮廈門的經銷商許心素幫李旦在閩南銷售貨物,有時亦代替李旦赴臺灣,販售絲織品,買回鹿皮等物。
1622年荷蘭人入侵澎湖,許心素開始與荷蘭人洽商,幫助荷蘭人跟明朝官府談判,被官府禁錮,但不久獲釋。許因此亦取得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權。許頗有商才,荷蘭人因為急需絲綢,許心素卻不置可否,荷方只好屈服,一次預付了數萬兩白銀,許即刻交付數百擔蠶絲。
1625年李旦死亡,許失去支持,其船隊在海上一直遭受海盜劫掠,以及官府勒索與打壓,一度被罰款白銀數千兩。許心素憤而以二萬兩買通副總兵俞咨皋(父為抗倭名將俞大猷),俞咨皋於是任命許心素為水師把總,從此壟斷了臺灣海峽之間的蠶絲貿易。東印度公司為了打擊許心素,以高價收購臺灣方面的蠶絲,以鼓勵其他走私業者盡量走私,避免被許心素壟斷,卻發現其他走私業者買的,依舊是許心素出的貨。
許心素由於與接手李旦勢力的鄭芝龍素有過節,並且建議東印度公司打擊鄭芝龍,1628年,鄭芝龍攻擊福建,俞咨皋被打敗,鄭芝龍斬殺許心素於廈門。
許心素長子許樂天,次子許一龍為漳州府府學的秀才。據臺灣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翁佳音在《十七世紀的福佬海商》一文的考証,許心素應是漳州府人,或泉州府同安縣一帶的人,據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楊國楨的研究,許心素家住同安縣充龍鄉,屬同安縣積善里二十都之人,與龍溪縣接壤。皆與廈門當地的傳說相符。
--------------------
鄭芝龍
明朝末年中國東南海上最大的海盜、海商。字飛皇,小名一官。外文文獻稱Iquan、Ikwan(即一官)。福建泉州南安石井人,生於1604年(萬曆32年),1621年前往澳門發展2-3年,於當地受洗,教名Nicholas;習得葡萄牙語,1624-1625年間曾任聯合東印度公司指揮官雷爾松(Cornelis. Reijersen,又譯雷爾生)的翻譯。後隨泉州人李旦(外文文獻記為Cap. China)的兄弟李旭前往日本,投入漳州海澄人顏思齊(Pedro China)集團;娶田川氏,生鄭成功。顏思齊與李旦合作密切,在日本勢力不小,也透過廈門代理人把總許心素(Simsou)與東印度公司從事貿易,其船隊和人員,於日本、馬尼拉和臺灣魍港等地都有據點。
1625年8、9月,李旦、顏思齊前後逝世於日本和臺灣,鄭芝龍乘機糾集人船,有船20餘,但海上勢力仍把持於許心素之手。鄭芝龍勢力迅速膨脹,迨1627年已有船700艘。許心素要求合作對象東印度公司聯手打擊之,但東印度公司置之不理鄭芝龍遂放手一搏,敗走副總兵俞咨皐(大猷子),攻殺許心素,遂為東南海上最大勢力。1628年接受明朝招安,任為水師遊擊(一說水師副將)。
當時還有李魁奇、鍾斌等勢力存在,東印度公司觀望不與鄭芝龍合作,鄭芝龍遂於1630年前分別擊破之,鞏固了廈門地盤。1633年另一股勢力崛起,即海澄人劉香(Janglauw/Janglouw,中文文獻「劉香老」),原與鄭芝龍為顏思齊黨夥,1630年代初勢力漸大,與李旦之子李國助(Augustin Iquan)相互合作1632-1635年間,鄭、劉在中國沿岸多次發生武力衝突荷人一直利用中國海盜、官員等各方勢力的矛盾試圖打開貿易,除自己發動武裝攻擊,亦在1633年10月與劉香聯手,但於料羅灣被鄭芝龍擊敗,劉香逃走。1634年4月劉香欲襲取大員(今安平)和臺灣島為據地,不果;荷蘭人於是體認與海盜合作的不確定性,轉而尋求正規官商管道1635年,鄭芝龍擊潰劉香勢力,把持東洋航路貿易商機。但榮景不常。1644年清軍攻佔北京,建立政權,鄭芝龍於1646年降清,獲錫「同安侯」。後因無力招徠鄭成功,1661-1662年間在北京伏誅。
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485 https://bit.ly/423WUzO
----------------------------------------
天啟二年(1622)荷蘭人侵占澎湖後,許心素因與李旦的關係,成為地方官府迫使李旦將荷蘭人引往台灣的人質,遭到扣押。但這次經歷卻成了許心素與荷蘭人搭線的一個契機,在荷蘭人於天啟四年(1624)退到台灣後,許心素利用自己對台貿易商的身份逐漸取得荷蘭人的信任,成為對荷貿易的代表人物。
當時,由於荷蘭人急需與中國貿易,以獲得日本航線及總公司急需的生絲等物品,許心素多次獲得荷蘭人預付購買資金的待遇,金額多達數萬兩。這些資金不但說明荷蘭人對許心素的信任,也說明了許心素的生意規模和在當時台海貿易中的地位。而許心素也沒有讓荷蘭人失望,他積極運用自己的大陸商業網路,曾在得到荷蘭人預付資金後,一次性給荷蘭人運去250擔生絲。
但在天啟五年(1625),發生了一件令許心素傷心的事,他的把兄弟及盟友李旦去世了。由於當時海盜數量頗多,少了李旦的支持,海上航行的安全問題將非常嚴峻。雖然許心素要求荷蘭人幫他肅清漳州至大員航線的海盜,同時給予他一定的武器人員以自衛。但效果並不是很好,天啟六年(1626)他還是被迫交了2000 兩買渡費給海盜以保證航行的安全。此外,許心素還因“勾引”荷蘭人進行貿易而受到來自官府的壓力,並因在天啟五年(1625)時荷蘭人再次前往漳州海域,被勒令罰交“髒銀”五千兩。
面臨這種狀況,許心素決定投身官府,以官府的力量保護自己。他先以二萬金買通了當時海防的關鍵人物——總兵俞咨皋,成為俞的心腹,而後積極促使俞總兵同意招撫海盜。天啟六年(1626)許心素終於勸服俞咨皋招撫楊祿等海盜,隨後當上了水師把總,統領剛招撫的楊祿及其手下。
人物成就
在成為官商後,許心素作為地方官府與荷蘭人的中間者,成為唯一一個獲得與荷蘭人貿易許可的商人。利用這么大的一個優勢,許心素幾乎以承包形式包攬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中國的全部生意,壟斷了中國與荷蘭人的貿易。儘管荷蘭人為降低生絲價格,採取了各種辦法,如不惜調高在大員的生絲價格(將原來的每擔140兩提高到150兩)以吸引其他走私商人、暗地裡到漳州海域以125兩一擔甚至115兩一擔的低價收購其他走私商人的生絲等等,但沒有成功,許心素於1627年1月7日用5條帆船從漳州給荷蘭人運去的200擔生絲和後來得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給予的用於購買200至300擔生絲的定金,均拿到了每擔142兩的高價。許心素不但與海外巨商李旦關係密切,而且於本土精心經營,有開拓台海貿易之功,稱得上明末本土海商的一號人物許心素:許心素(?—1628),明朝福建泉州府同安人。明朝末期海商兼海盜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41XYWBp
-------------------------------
楊六(?—1629年) 有史書寫作楊祿,為明朝末年的海盜商人,和楊七一起活耀於福建沿海。
生平
天啟六年(1626年),福建總兵俞咨皋以及把總許心素,迫使朱欽相將楊六、楊七兩人安撫[1]。不過楊六收了鄭芝龍的錢,卻沒轉達鄭芝龍也想接受招撫,從此遭致鄭芝龍痛恨[2]。
天啟七年(1627年),鄭芝龍以向楊六報仇為名進攻銅山[2],他躲在許心素家不敢出來迎戰[3]
後來楊六再度流竄於海上,崇禎二年(1629年),為鄭芝龍所殺。
楊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SqWy37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Ryszard Kukliński 的遊艇「Legia」將進行翻新 | dzia.pl - 波蘭歷史


GROOTE 啤酒:赫爾曼·戈林 (Hermann Goering) 的 Botter Jacht(未)- Wave Train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GROOTE 啤酒:赫爾曼·戈林 (Hermann Goering) 的 Botter Jacht(未)- Wave Train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1633年崇禎明荷海戰-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下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海盜聯軍-1636年鄭芝龍被任命為福州都督-海盜變官員/最初明朝廷只封給鄭芝龍「五虎游擊」的官職/鄭成功/火攻荷蘭艦(克拉克帆船Carrack)-此場戰爭對後世影響巨大,這是首開東方國家擊敗西方殖民帝國的先例/「勤政的亡國君」意有所指?中國下架談「崇禎」新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九二海戰」、「料羅灣戰爭」。 九二海戰爆發於西元 1958 年,屬於八二三砲戰中規模較大的海上戰事,並成功阻擋中共解放軍對金門的進犯。 西元 1958 年金門成為解放軍的首要目標,並且對其進行大規模的轟炸,並以船艦封鎖水陸出入口道。中華民國在美軍的援助下,以沱江號為主力進行運補作業,兩軍在料羅灣附近爆發激戰。 此戰沱江號擊沈多艘解放軍砲艇,也完成運補作業,但共軍仍舊有效封鎖住料羅灣。


先後打敗了葡萄牙、日本和荷蘭的明朝水師有多強大?
  明朝不以水師立國,卻擁有世界史上最強大的海軍。
  2015年7月12日,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發表一篇題為《史上最強大的5支海軍》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國防和國家安全專家凱爾·溝上,他將1433年的明朝水師與西元前480年的希臘海軍、1815年至1918年的英國皇家海軍、1941年的日本帝國海軍、1945年的美國海軍,並稱為世界史上最強大的5支海軍。
  “1433年的明朝水師”,指的是明朝大臣鄭和率領的那支水師部隊。那是一支龐大的船隊,由數百艘船舶組成,其中6艘鄭和寶船,長148米,寬60米,船上有9根桅杆和12面風帆,堪稱帆船時代的“航空母艦” 。凱爾·溝上還評論說:“當時,中國海軍的技術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其造船技術已領先歐洲1000年。”
  唯一的遺憾是,鄭和率領的水師部隊,雖然曾經7次下西洋,航行範圍包括東南亞、印度、非洲之角、波斯灣,最遠到達紅海,但卻很少進行大規模海戰。倒是在多年以後,已經過了鼎盛時期的明朝水師,曾經與葡萄牙、日本、荷蘭等國家交戰,檢驗了一把明朝水師的實戰能力。
  最早與明朝水師開戰的是葡萄牙。
  葡萄牙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西元15——16世紀,葡萄牙進入全盛時期。葡萄牙艦隊橫行於廣大的海洋,所向披靡,在非洲、亞洲、美洲擁有大量殖民地。
  16世紀初,葡萄牙盯上了中國這個古老、龐大的帝國。1521年8月下旬,葡萄牙艦隊闖入了廣東屯門。明朝水師奮起迎戰,在屯門海戰中擊敗了葡萄牙艦隊。屯門海戰的規模不大,但意義非凡——這是明朝經過漫長海禁與封閉之後,第一次與來自遙遠西方的陌生對手作戰,並戰勝了對手。
  葡萄牙不甘心失敗。1522年,葡萄牙以5艘艦船千餘人組成的艦隊,再次闖入廣東新會。雙方在新會西草灣相遇,發生激戰。葡萄牙人在損失了2艘船後,狼狽而逃。
  事實證明,明朝水師經歷了葡萄牙艦隊的考驗,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第二個與明朝水師開戰的是日本。
  16世紀末,日本權臣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了全國後,於1592年挑起了侵朝戰爭。日本軍隊在釜山登陸後,長驅直入,只花了2個多月就佔領了漢城、開城和平壤等地。朝鮮面臨亡國的危險,向明朝求救。
  當時,中國正處於萬曆時期。眾所周知,萬歷皇帝不喜歡上班,一度長達30多年不理朝政。聽到朝鮮求救的消息後,萬曆皇帝破天荒地作出了出兵援朝抗日的決定。1592年底,明朝名將李如松奉命出任東徵提督,率領水陸兩軍進入朝鮮參戰。
  明朝軍隊進入北韓後,連續攻克了平壤、開城、漢城等地。日軍被迫與明軍議和,宣布停戰。可是,日軍緩過勁兒後,於1597年再次入侵北韓。那時候,李如鬆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明朝改命陳璘為禦倭總兵官,奔赴朝鮮抵抗日軍。陳璘到了朝鮮後,成功地嚇阻了日軍。
  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逝,遺命從北韓撤軍。日軍隨即從北韓全線撤退。“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陳璘本著“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統領明朝水師,聯合朝鮮軍隊,在露梁海夾擊日本海軍。一場激戰後,日軍500艘戰船被燒毀大半,死亡萬餘人。
  更大的戰果是:這一戰以後,日本近300年時間不敢染指朝鮮半島。
  第三個與明朝水師開戰的是荷蘭。
  在葡萄牙之後、英國之前的100多年時間裡,稱霸世界的是一個來自北歐的小國荷蘭。17世紀,荷蘭建立了起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其船舶總噸位相當於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4國之和,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1602年,荷蘭來到了東南亞。1624年,荷蘭到達中國,希望與明朝建立貿易往來關係,明朝拒絕了。荷蘭隨即在台灣澎湖建立了1座城堡。這種行為,當然不被明朝所接受。明朝派出軍隊,將荷蘭驅趕出澎湖。
  1633年,荷蘭決定對中國沿海進行掠劫行動,迫使明朝答應他們的貿易需求。一場戰爭就不可避免地到來了。當年7月,荷蘭台灣總督普特曼斯率領13艘荷蘭戰艦和劉香帶來的50艘海盜船,在料羅灣與明朝水師展開了一場決戰。
  從力量對來說,荷蘭水師主力艦都是性能優良的蓋倫船,配備的是射程遠的紅夷大砲。相較之下,明朝水師艦船還是比較落後的戎克船,自製鐵火鈰的最大射程不超過三里。顯而易見,明朝水師的綜合實力遠不如以前,在武器裝備上明顯處於劣勢。
  幸好明朝福建巡撫鄒維璉是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他充分信任招撫的海盜鄭芝龍採取火攻的辦法,大量使用無人火船沖向荷蘭海軍,最終擊敗了荷蘭海軍,並將他們追殺到東洋之外。這一戰打下來,荷蘭有4艘艦船被燒毀和擊沉,1艘艦船被明軍俘虜。
  福建人民聞訊拍手稱快,稱頌鄒維璉:「公一出兵,擒獲夷王,殲滅群醜,收復失地,僅兩個月便建大功、士氣不衰,財帛少費,此閩省二百年所未有也。”
  此戰後,明朝水師獲得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荷蘭不得不每年向明朝繳納12萬法郎進貢,換取此海的通行權。
  令人感嘆的是,1633年是崇禎六年,當時明朝內有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外有後金勢力虎視眈眈,稱得上是內憂外患不斷。明朝水師在如此艱難的境況下,依然打敗了荷蘭,殊為不易。
------------------
鄒維璉_百度百科 https://bit.ly/47sodVu
明(公元?年至一六三五年)字德輝,一字德耀,號匪石,江西新昌人即今宜豐縣潭山鎮龍岡村人。生年不詳,卒於明毅宗崇禎八年(西元1635年)。萬曆三十五年(西元一六0七年)進士。授延平推官。耿介有大節。天啟中,為郎中。楊漣彈劾魏忠賢,被旨切責,璉抗疏論諫,諦戍貴州。崇禎初,召為南京太僕寺卿。累擢右僉都禦史,巡撫福建。在事二年。剿海寇有功,為溫體仁所忌復罷官。八年,起為兵部右侍郎,未上,而卒
鄒維璉,年輕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全靠母親上山砍柴賣來維持生活,家境十分貧寒。少年時代他沒有錢買書,便向四鄉鄰借閱,每次借書總是隔日即還,鄰居懷疑他沒認真讀。一次,他們拿來一本他曾藉閱過的書,抽其中的一段考他,鄒維璉從容自若,竟一字不差全文背出。他學習從不間斷,上山砍柴,還邊走邊背誦文章。由於他刻苦自學,十九歲時補博士弟子,萬歷三十一年(1603)中舉,三十五年(1607)中進士,大約在二十五歲時走上仕途。他因耿介廉潔,剛正不阿,怒刻閹黨,抗「荷蘭」有功而成為一位名重青史的千古風流人物。
萬曆三十五年(1607)鄒維璉中進士後,即分派為福建延平府(今南平市)推官(掌勘問刑獄的地方官)。他一到任,就將累積了十數年的疑案,一一判斷。使延平府人滿為患的監獄,立刻空曠。當福建巡撫袁一驥與布政使竇子稱不和,以積怨羅織竇的罪名,並要鄒維璉幫著蒐集“罪證”時,鄒維璉寧願冒著丟烏紗帽的風險,與巡撫袁一驥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萬曆四十三年(1615)鄒維璉從延平調京待命。此時,有位愛財如命的上司,要下屬向鄒維璉透風,說是某上司要提拔他,需帶厚禮去投拜。鄒維璉聽罷,拍案大怒道:“我寧可失去當官的機會,也絕不能失掉我的氣節”,只此一句話,得罪了上司。在京閒置了一年,到第二年才授以六品官階的南京兵部主事。
天啟三年(1623)鄒維璉調進北京,起用為兵部主事。此時,正值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把持朝綱。他素聞閹黨種種罪行,十分不滿,遂成為明代另一與閹黨抗衡的政治團體-東林黨的一員。
天啟四年(1624)左副都禦史楊漣上疏,列舉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竭力彈劾。平日痛恨魏忠賢的人,上至首輔葉向高,下至各省部寺官員也紛紛寫狀彈劾魏忠賢。魏忠賢忙求皇帝和客氏(皇帝乳母)的支持,假託聖旨,指斥楊漣,將他革職罷官,投入大獄。一時滿朝文武官員,個個膽戰,人人自危。在這舉朝上​​下默言俯首之時,鄒維璉挺身而出,毫不畏懼地遞上《彈劾魏忠賢疏》。他在疏中寫道:「東廠太監魏忠賢,實屬當朝大奸大惡,其種種不法罪狀舉不勝舉,罄竹難書。下臣楊澇敢於揭露他的罪行,聞者無氣憤填膺,聲淚俱下。……皇上百般庇護魏忠賢,惟恐被人傷害,卻對楊漣一片忠直之言嚴加督責,難道皇上果真曲直不明,是非不分,只為庇護一名惡貫滿盈的宦官而置江山社稷於不顧嗎?……今魏忠賢的罪狀正昭然於世,他不請死在皇上面前,也應該立即革去廠務的職,隱姓埋名,以謝罪天下。不然,一怒人怨,即便皇上不肯割捨忠賢,天下也會有代為剷除之人,到那時,魏忠賢死尚不足惜,然於國家社稷又會有什麼好處呢?……」這一席話,擲地有聲,義正詞嚴,博得舉朝上下一片讚揚。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火冒三丈,並假借皇上的名義,四處網羅鄒維漣的罪名。此時,有人勸鄒維漣不要再與閹黨作對,鄒維漣泰然笑道:「我寧願問心無愧地死去,也不願昧著良心苟且偷生!」在法堂上,鄒維漣把自己調入吏部以來的一切事實真像全部說了出來,審案官員無不嘆服。但知他受了冤屈,也不敢違抗上司的旨意,竟以朋黨之罪將他遠戍施州(今貴州省正安一帶)。
天啟七年(1627)八月,崇禎皇帝嗣位。他即位不到三個月,便徹底剷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勢力。這年終,鄒維漣受詔回京,舉為南京通政參議,不久升為太僕寺少卿。這時,已佔據我國澎湖列島、登陸台灣的尼德蘭帝國(荷蘭),對我國沿海不斷進挑釁,崇禎皇帝對此感到不安。為剷除這一邊患,於崇禎三年(1630)三月將鄒維漣提升為左僉都禦史,巡撫福建,命他擊退敵寇。維漣一到福建即著手整頓軍隊,鞏固海防,鼓舞士氣。在沿海逐漸鞏固,軍隊日益強勝的基礎上,於崇禎五年(1632)十月,鄒維漣親自出征,同時嚴厲督責被招撫的海盜鄭芝龍(鄭成功之父)出兵共同攻打海盜劉香,取得了搗毀海盜巢穴的重大勝利。崇禎六年(1633),荷蘭軍隊侵占中左(今福建廈門市)。鄒維漣渡江至海澄(今福建龍海縣境內),集軍誓師,諸將士歃血為盟。鄒維漣一聲令下,萬帆競發,水陸並進,官兵個個爭先,奮勇殺敵,戰鬥十分慘烈,持續了八天八夜,生擒夷王,繳獲船隻器械無數,中左全境收復,把荷蘭侵略軍追殺到東洋以外。福建人民稱頌說:“公一出兵,擒獲夷王,殲滅群醜,收復失地,僅兩個月便建大功、士氣不衰,財帛少費,此閩省二百年所未有也。”
鄒維漣回到朝廷後,受當權者溫體仁的憤世嫉俗被誣賴官。第二年新任福建巡撫呈奏疏,力陳鄒維漣撫閩時蕩冠大功,崇禎方知被人蒙蔽,後悔不已。親筆寫下「天下第一清忠」的匾額賜予鄒維漣,並下令加升三級任兵部左侍郎。可惜鄒維漣還未動身上任,病死在家中。
在潭山鎮店上村(又稱蓮花村)麒麟山上,建於明崇禎九年(1636),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重修。墓碑上刻有「欽賜天下第一清忠賜進士巡撫福建起升兵部左侍郎鄒匪石之墓」石柱上刻楹聯:「片石千秋古,高山萬載春」。墓前原有石人、石馬,已毀,墓完好。
明史記載
鄒維璉,字德輝,江西新昌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授延平推官。耿介有大節。巡撫袁一驥以私憾摭布政竇子偁罪,維璉以去就爭。監司欲為一驥建生祠,維璉抗詞力阻。行取,授南京兵部主事,進員外郎。遼左用兵,疏陳數事。尋以憂去。
天啟三年,起官職方,進郎中。刑部主事譚謙卑薦妖人宋明時能役神兵復遼左地,魏忠賢陰主之。維璉極言其妖妄。忠賢怒,矯旨諦。海內方用師,將帥悉賄進,職方尤冗餘。維璉素清嚴,請寄皆絕,因極論債帥之弊,訥切中官、大臣。
吏部尚書趙南星知其賢,調為稽勳郎中。時言路橫恣,凡用吏部郎,必諮其同鄉居言路者。給事中傅櫆、陳良訓、章允儒南星不先諮己,大怒,共詬維璉。及維璉調考功,櫆等益怒,交章力攻。又以江西有吳羽文,例不當用,兩人迫羽文去,以窘辱維璉。維璉憤,拜疏求罷,即日出城。疏中以章惇攻蘇遼、蔡京逐司馬光為言,櫆等愈怒。櫆遂顯攻魏大中、左光鬥以及維璉。自是朝端水火,諸賢益不安其位矣。維璉欲去不得,詔留視事。乃嚴核子官評,無少假借。
楊漣彈劾魏忠賢,被旨切責。維璉抗疏曰:「忠賢大奸大惡,,竹難書。陛下憐其小忠,不忍割棄。豈知罪惡既盈,即不忍不可得。漢張讓、趙忠,靈帝以父母稱之;唐田令孜,僖宗亦以阿父稱之;我朝王振、曹吉祥、劉瑾,亦嘗寵之群臣之上。有一人老死牖下,獲保富貴哉?今陛下以太阿授忠賢,非所以為宗社計,亦非所以為忠賢計也。若夫黃扉元老,九列巨卿,安可自處於商聶、劉健、韓文下?」疏入,責其瀆奏。崔呈秀坐贓被彈劾,維璉論戍邊。諸媚璫者力別其是非,請托,拒不聽,諸逆黨交憾。及趙南星到國,維璉願與俱去,忠賢即放歸。無何,張訌南星,追論維璉調部非法,詔削籍。復構入汪文言獄,下吏,戍貴州。
崇禎初,起南京通政參議,就遷太僕少卿,疏陳卜相、久任、納言、議諳、籌兵五事。五年二月,擢右僉都禦史,代熊文燦巡撫福建。海寇劉香亂,遣遊擊鄭芝龍擊破之。海外紅夷據彭湖,挾互市,後徙台灣,漸泊廈門。維璉屢檄芝龍防遏之,不聽。明年夏,芝龍剿賊福寧,紅夷乘間襲陷廈門城,大掠。維璉急發兵水陸進,芝龍亦馳援,焚其三舟,官軍傷亦眾。寇乃泛舟大洋,轉掠青港、荊嶼、石灣。諸將禦之銅山,連戰數日,開始。維璉在事二年,勞績甚著。會當國者溫體仁輩雅忌維璉,閩人宦京師騰承朝,竟坐是罷官。八年春,敘卻賊功,詔許起用。旋召拜兵部右侍郎,遘疾不赴,卒於家。
吳羽文既謝病歸,至崇禎六年始復出。歷考功文選郎中。帝以積疑吏部有私,選郎十一人罰黜大半,而遷者三人而已。羽文痛絕諸弊,數與溫體仁牴牾。賊毀皇陵,有詔肆赦。體仁令刑部尚書馮英以逆案入詔內。羽文執止之,而議起錢龍錫、李邦華等。偵事者誣羽文納二人賕,下獄。羽文用高鳳翔為大名知府。鳳翔故嘗坐小罰,言者復謂徇私,坐諦戍。侍郎吳甡等交薦,復官,未赴卒。羽文,字長卿,南昌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
鄒維璉_百度百科 https://bit.ly/47sodVu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崇禎欽封“天下第一清忠”,最有“福氣”鄒氏宗祠,鄒家人必知!崇禎欽封“天下第一清忠”,最有“福氣”鄒氏宗祠,鄒家人必知! https://bit.ly/3HifydA
龍崗村,位於江西省宜豐縣潭山鎮駐地周圍偏北部,1934年彭德懷、肖克帶領的紅十七軍曾駐紮該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紅軍標語、紅軍十大綱領、紅色故居保留至今,是個有著光榮傳統的紅色村莊。龍崗村現有381戶,1,218人口,該村以鄒氏為主,江西宜豐龍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均係鄒姓,堂號「範陽」。
鄒氏先祖唐節度使鄒榘(jǔ),鄒榘從蔡劍作戰有功,由奉新遷居鹽步鎮(今宜豐縣城),遞傳至鄒璿(xuán),徙上高麻塘,鄒璿十世孫鄒文可元未由麻塘遷居天寶之合浦。鄒文可之孫鄒用中率鄉兵保古陽寨,因禦鄉、護明太祖登基有功,封為昭信校尉,後從合浦徙居龍崗,成為鄒氏旺族。
祠堂建築特色
龍崗鄒氏宗祠依原古祠重建,系徽派古民居建築風格。到如今我們已經介紹了好幾座徽派建築風格的鄒氏宗祠了,宗親們還記得嗎?龍崗鄒宗祠是按《易經》中的「陰陽協調,天人合一」的八卦理論擇地佈局,適其自然「吉門吉向」而奠基。
正大門額上懸掛著書有「鄒氏宗祠」四字的牌匾。宗祠的左中右六扇大門寓為“祿祿有福”,每扇大門由上至下分為天頭、上幅、玉腰、下裙和地腳,意為“五福齊全”。大門左右兩邊主牆上方繪有「文王納賢」和「三顧茅廬」兩幅丹青水墨畫,充分體現了家族重視人才、重用人才的崇高胸懷。
階梯取陽數而定,意味「天地人」「一門青忠」與「五子登科」的最佳氛圍。據悉,在龍崗範陽家族的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湧現出了許多的英雄豪傑、歷史名人,在祠堂中廳主體方位上方,更是掛有一塊崇禎皇帝欽封鄒維璉的“天下第一清忠」的匾牌,在時光中更顯不朽。
祠堂建築特色
鄒氏古代科舉人才輩出,祠堂列有10位先賢掛匾,有狀元、進士、解元、文武舉人及孝子、俊士。同時,也展示了當代學子代表,有14位學士以上學位者同時掛牌祠堂。視祠內屋柱子上14幅楹聯,形式上結構規範、對仗工整、平仄協調,語言上樸素精煉,通俗明瞭。
宗祠結合了範陽家族的傳統家風與實況,或標榜功德,或頌揚節烈,或表彰忠勇,或褒獎孝義等。龍崗鄒氏古代名人主要有鄒維璉、鄒用中、鄒良臣,其中最有名的是抗荷名將鄒維璉。
每一座宗祠都凝聚著祖先的智慧,傳承鄒家的精神!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一座宗祠便是這種情感的典型代表。熟悉家族宗祠,感受家族變遷,銘記家族歷史,發揚壯鄒家族!崇禎欽封“天下第一清忠”,最有“福氣”鄒氏宗祠,鄒家人必知! https://bit.ly/3HifydA

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1633年金門料羅灣海戰-明荷海上戰爭/荷蘭 jacht船隻


1633年崇禎明荷海戰-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下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海盜聯軍-1636年鄭芝龍被任命為福州都督-海盜變官員/最初明朝廷只封給鄭芝龍「五虎游擊」的官職/鄭成功/火攻荷蘭艦(克拉克帆船Carrack)-此場戰爭對後世影響巨大,這是首開東方國家擊敗西方殖民帝國的先例/「勤政的亡國君」意有所指?中國下架談「崇禎」新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葉亞來-中國廣東惠陽,南洋客家人物,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是吉隆坡的開埠功臣/華人甲必丹是葡萄牙及荷蘭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殖民地所推行的僑領制度,即是任命前來經商、謀生或定居的華僑領袖為僑民的首領,以協助殖民政府處理僑民事務,「甲必丹」即是荷蘭語「kapitein」的南方漢語音譯,本意為「首領」(與英語「captain」同源)/在17世紀,荷蘭殖民者佔領台灣後,設置甲必丹制度(kakita'an)實行原住民的番社自治,到了清末以後則改稱為「頭目」,沿用至今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