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陰陽?善有陰善、陽善?你做的好事完全顯露出來,人人都知道,報紙、電視傳播讚揚你,這是「陽善」。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會告訴任何人,這是「陰德」。如果是陰德,你將來得的果報厚,殊勝而且長遠。如果是陽善,人家會讚嘆你、恭敬你,但是你的福報就報掉了。「陰德」指的是做善事時默默行善,不記名、不為人所知,例如:匿名捐款、舉手之勞主動幫忙等等,被幫助之人或是大眾都不知道你的名字,那便是「陰德」;而「陽德」就是相對於陰德,做善事是公開行善,有記名、為大眾所知,甚至是被公開表揚,例如:記名捐款、做善事後到處告訴親友,這便是「陽德」陰德的福報較陽德大,且陰德的福報積得久,甚至可影響到下輩子或是後輩子孫,可以越積越厚;可是,陽德的福報無法累積,當得到了相對應的福報後,陽德便掉了、結束了,無法累積到下輩子或是後輩子孫。此外,還有一個說法是「陽德主榮,陰德主壽」,意思就是積陽德此生可享榮華富貴,但積陰德得以延長壽命,福報還能累積至下輩子。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如何消業障正解看這裡 | 佛乘宗·佛乘大法 https://bit.ly/4aDIY3j
簡單來說,如果你能把習氣全部去除,習氣去除完,所謂的「欠人家的業障」也就還完了。也就是說,一個沒有習氣的人,他就沒有障礙、沒有業障
一提到業力、業障,一般人總覺得心裡毛毛的,或是一概「鐵齒」,認為這是迷信、不科學的觀念。從佛法的層次來探討業力,其實你動了念頭,有了行為,有了語言,就叫做業力,你這一生會發生什麼樣的業力現前,是從你以前種什麼因、結什麼緣來的,當有一天這個因緣具足、成熟了,發出來就叫做「業力現前」。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問:歷劫累世欠人家的業障,如果沒還完是不是就比較不可能成就?
善性導師回答:
   所謂的欠人家、沒欠人家,這是很難算的,也沒辦法算,而且我們總是落入差別相的角度來看它。比如講「七世夫妻」,即使真的有七世夫妻,他們裡面很多因子也已經產生變化,不曉得跑哪裡去了;因此,以凡夫所認定的夫妻來講,七世夫妻是不可能的事,一世夫妻就不得了了!
    所以,因緣變化和實際情形差距很大,而我們受限於很多舊有的觀念,才以為因緣就是那麼單純。例如,我們說某人是唐朝某大將軍轉世來的,但此話不可信,因為其中許多分子、粒子不曉得跑哪裡去了,再怎麼轉,也不是原來那個大將軍啊!只能說是那個大將軍裡面的百分之幾而已。所以這不是那麼單純的事,是非常複雜的;因此你所欠的,怎麼還呢,也沒有辦法還完。
    如果這一生你還有要還的對象,那麼歷劫累世千百萬億劫以來,你所欠的,是千百萬億人耶,你要還到什麼時候,整天不睡也還不完啊!所以,若這個理不了解,反而是用一般的看法去推算,那怎麼會正確呢?簡單來說,如果你能把習氣全部去除,習氣去除完,也就還完了。也就是說,一個沒有習氣的人,他就沒有障礙、沒有業障。
問:請問女眾真的業障比較重嗎?
善性導師回答:
   某一部分是,但女眾不是全方位的業障都重,這從我們佛堂的女眾多於男眾就可證明。若真的業障重,到了佛堂門口就又回家去了,哪有可能繼續留下來修行呢?但女眾確實有某方面的業障比較重,所以應深切覺察自己的缺點及問題所在,針對問題點下手才好,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這個道理。
    男眾如果繼續沾染女眾婆婆媽媽、不乾脆的個性,又不改習氣的話,下輩子再到人道來,就會投胎為女眾。以前印度禁止女眾出家,到 佛陀時才破此風氣,而且女眾出家的戒律較多,這也可以證明在某一部分,女眾要注意的事項確實是比較多。
業障要靠自己「去習氣」與懺悔來解決
問:有一種說法是,被人罵就是在消業障,要如何才能真正消業障?
善性導師回答:
   被罵是人家討厭你才罵你啊,被罵怎麼會是消業呢?消業必須靠自己消,別人怎麼可能幫你消?但這樣的想法也不是完全錯。他為什麼會罵你呢?就是歷劫累世和你有這個因緣嘛,他把你罵過以後,因緣就結束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好像是在消業,但嚴格講,這不是叫消業。
    真正的消業是「罪從心起將心懺」,主要是你自己的心要懺悔;初期你是靠意識心在懺悔,懺悔到澈底的時候,意識心自然就不會起來。果你沒有澈底懺悔,你的懺悔都只是意識心的活動,直到有一天你所有該懺悔的都懺悔了,沒有任何的錯誤,那時候意識心就不容易起來,就轉換成本心了,此時就是所謂的「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即名為真懺悔」,懺悔要到這樣的程度才叫「真懺悔」。那麼要如何才知道懺悔完了沒呢?這是很容易觀察的,怎麼觀察呢?你還沒有證本心,就是還沒有懺悔完;只要還沒證到初地菩薩的果位,就是還沒有懺悔完,這樣觀察很簡單吧!
問:消除業障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呢?
善性導師回答:
   消除業障最快的方法還是「去習氣」,當你完全沒有習氣時,就沒有東西來障礙你、拘束你,這部分佔百分之七十;「禮佛拜懺文」修持法雖然是重要的修行法,但如果僅修表相的話,最多只佔百分之三十。所以我們才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你能了解自己的因緣和外法界的背景,你就會懂得如何修行。但有些人表面意識是聽進去了,然而潛意識還是拒絕它,所以就不會真正「如法修行」。
    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去習氣,還有兩種方式解決,一為主動積極的方式,譬如原來每天念佛五千聲,改為每天一萬、兩萬、三萬聲來破除障礙,同時積極改變習氣,具有這種特質及恆心的人,這一生比較容易成就。
    另一種是退一步走兩步,退三步走四步,因為眾生遇到障礙會怕,所以稍為退一下,再繼續努力,而且比以前更進步一些,這也會解決障礙,但這種人成就比較慢。這些都是因為個性的問題,在還有個性的時候,你要選擇好的個性走,最後再把這個性去掉就好了。最糟糕的是,不進也不退,就杵在那裡,我們佛堂就有很多這種人!
見地導引一切 業力反彈不用怕 
問:罪性本空的意義是什麼呢?
善性導師回答:
   「罪性本空」其實是無解,因為這要唯證方知,只有你證到那裡,才知道什麼是「罪性本空」。很多人都解釋錯誤,以為「罪性本空」是講沒有罪業,那是錯的!而是說罪業的本質是真空、是空性,那些罪業就是現象;現象為什麼能活動呢?是靠空性這樣的本質和功能在活動的,所以一定要弄清楚,否則就會走錯路。
    「罪性本空」不是說沒有罪業,而是說罪業是現象、是物質;物質的本質是真空、空性,罪的性質就是那個空性、那個真空,所以說「罪性本空」。
問:請問佛也有業力嗎
善性導師回答:
   釋迦牟尼佛八十歲那年,因為中毒、腹痛,然後入滅,這是講「相」的方面;但是祂不住在相上。諸佛菩薩也有業力,所謂「業力」是相的問題,也就是因、緣、果的問題而已,這對佛、對菩薩並沒有任何的影響。
    有些人認為解脫之後,就沒有因、緣、果的問題了,那是錯誤的!以「相」來講,解脫後還是有因緣果報;以「體」來講,聖境界者住在體上,不住在相上,所以才叫「解脫」。眾生因為「著相」才會有煩惱痛苦,「不著相」就不會有煩惱痛苦;所以你們儘量不要講人家「著相」,你們愈講,那人往往就愈著相!
問:禮佛拜懺就是要消除業力,為什麼在為親人拜懺時,還會業力反彈呢?
善性導師回答:
   所謂「業力反彈」,就是幫他人扛業力,否則怎能消業障呢?業障是永恆的存在,因為你本身還沒有那個「能用」,還不能和 佛相應,所以在只能感應時,就由你來扛;若你能和 佛相應, 佛就扛走了,相應與感應的差別很大!所以,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你「不住」在那上面。
    但是不住在那上面,還有沒有業障呢?有,它是永恆的存在,只是你不住而已。所謂「業障」就是煩惱痛苦;如果有煩惱痛苦,但是你能不住的話,還怕什麼業障呢?會怕是因為你「住」啊!你們可能覺得這個理似懂非懂、似知非知,這是正常的,因為法界只有一個東西能確知,那就叫「般若」
問:那麼念佛迴向,會不會也業力反彈呢?
善性導師回答:
   會。修行的五十二個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十信、十住、十行,再來才是迴向。
    迴向為什麼排在第四呢?因為前面的功課沒有做到,迴向就產生不了力量;產生不了力量,就有可能業力反彈,在你還沒幫到他人之前,自己已經受傷了!基本上,進入研修班以後,最起碼已經比較清淨了,迴向的力量會比較大一點。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如何消業障正解看這裡 | 佛乘宗·佛乘大法 https://bit.ly/4aDIY3j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如何消業障正解看這裡 | 佛乘宗·佛乘大法 https://bit.ly/4aDIY3j
-----------------------
老實修行,以戒為師: 習性與業力 https://bit.ly/3S1FVul
習性影響強大,我們所有的身口意三業,無一不是因為習氣的影響而牽引──因為習慣這樣的思考模式,就會產生習慣性的行為。因為習於順生死流的思考模式與行為,因此不斷地在三界六道中生死流轉,難以出離。
 每個眾生的人生呈現過程中,其背後有一股推動的力量,就是所謂的「業力」。業力與心念是息息相關的!《地藏經》云:「起心動念,無非是業」。因為有了心念的造作,才經由身、口發為行動而產生業果,所以身、口、意被稱為「三業」。「業」是造成生死流轉之因,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都會造成業因,待這個因成熟之後,又興起新的緣。行為與結果的不斷循環,就是業的循環。
 若沒有探討生命是怎麼回事的人,就會因為習性隨著業力而流轉,透過業力牽引到下輩子,輩子照樣受習氣影響,自己作不了主,生生世世在無明中流轉,相當可憐和痛苦。曾經舉了「咪咪師父」(厭離行)之例,說明習性對於生死輪迴影響之大。在《法華三昧懺儀》之逆順十心的懺文中,智者大師說明我等眾生從無始以來,之所以輪迴生死、造諸惡業,乃至於一切眾生中起種種恩怨、惱害等,無不由於此十種順生死流的十種惡心,讓我們逆於涅槃道而順於生死流,生死受苦不已!
 除了習性會影響眾生投生的業道之外,在日常生活上也是深深影響著我們。觀念影響行為,行為造就業報,所謂的「惑業苦」,貪瞋痴等煩惱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種種的善惡業,因業而招感無數的生死和痛苦。經云:「因惑造業,因業受苦。」我們無始以來的生死習性,讓我們造作種種生死業因,而受種種生死果報。
  什麼樣的習性,就會相應什麼樣的境界,一切的根本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心」。
要好要壞,唯由「心」可以決定。當境界來時,想要改變境界只是妄想,唯有真正改變自己的心,方是下手得力之處。自己的觀念改了、習性改了,相應的境界就會改了。因此唯有轉心轉念,改變習性,才能真正「轉苦為樂」、「化火焰為清涼」!
 為什麼說修行就是要「生熟互轉」?就是要我們轉變不好的習性(生死心),轉成向善、向解脫道的習性。所以修行需把握當下,就是要善護心念,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修行是對於心念的考驗與鍛鍊,任何一個微細的心念,都有可能影響未來的結果。佛教修行的原則就是「自淨其意」-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我們學佛該從什麼地方做起?了解世間種種的苦,從這些苦裡面,慢慢地選擇不苦的做法。
要不苦就是要把念頭搞定,惡的念頭總是習氣,壓都壓不住;怎麼把每個念頭放鬆?不要那麼壓迫,讓我們一直走向痛苦。
首先,從節約做起—節約每個念頭,不要讓它一直發生。這可以從公益的角度去做,慢慢就不會那麼貪執,然後從公益的善念做到內在的真誠,再從這份真誠裡面,慢慢進入修道的真實感。
修道,就是要安住在修法上,怎麼安住?比如說看經、課誦,慢慢把念頭導到比較清爽、安定、舒適的地方。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就是跟著習氣去生活,習氣是多生培養出來的,不去把它管理好,它就不會乖乖聽話。
以修行人有五戒、十善,這些戒就是管理的辦法,管理之後,就是苦少善多。所以大致上,修行就是把不善業慢慢轉化成善業,從善業裡面再慢慢轉換成不思善、不思惡的本來面目。
要參悟不生不滅的面貌,然後從這裡徹底地把對於生死的恐懼處理好。我們看到這個世間虛虛實實,就是夢幻泡影,整個生活就像做夢一樣,不知不覺一生就過去了;看到這些無常的、苦的、空的,慢慢的,修道人就進入無生滅的生命狀況。
生滅是要靠坐禪、觀照,就是去領悟不生不滅的東西是什麼。止觀做得很好,那就很容易領悟,做得不好就不容易。
修行人內在的基本工作,是從禪修去見到內在的真實;而外在的基本工作,就是發大願來成就利他。
從有相的世界到無相的世界,有相的世界就有很多面向去煩,無相的世界就沒有這些煩了。無相的世界最重要的是生起菩提心、慈悲心,從「無」裡面,慢慢長出延續佛法壽命的生活、志願。
要達到無相的生活,要從坐禪裡面去慢慢熟練無相,從熟練無相做到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平等心,然後只要願力出來,就是陽光普照。
靈鷲山平安禪-習氣與願力 https://bit.ly/3H2GbmB


觀相識人,臉上或手上出現「陰騖紋(陰德紋)」祖上陰德庇佑、善人行善! _嗶哩嗶哩_bilibili

呂尚的無形篇說:「未觀相貌,先相心田。有心無相,相從心生;有相無心,相從心滅。」意謂有心田的善念惡念,才有形相的善相惡相。假若形相貧苦,卻常心存肚量、慈悲,忍一切辱以行德濟世,富貴之相自然逐漸會產生。若是天生富貴之相,此生卻仗恃自己宿福廣厚,而無情無義,陰狠害人,貪心嫉恨,再豐厚的富貴之相也會逐一消失。
所以古人說:「一貴破九賤」,此一貴就是眼神心地的慈悲尊貴,光此即可以破除一切賤相。古人又云:「陰騭紋乃心田中之靈苗,能挽回人之造化,而變凶變吉。」所謂:「積善無人見,陰騭透天機。」心田的慈善寬容雖然無人見得到,卻可由陰騭紋中顯現出改變命運的天機。 觀相識人,臉上或手上出現「陰騖紋(陰德紋)」祖上陰德庇佑、善人行善! _嗶哩嗶哩_bilibili
可見:只要把握得心田中的一念慈善,使之不失,自可奪改天機命運。否則,心欲害人,事雖未舉,其眼光已露狠威之色,而睛已轉赤。心一貪迷,欲雖未縱,自有一種陰霾暗昧之氣迷瀰於眼目之間。更何況實際去造惡行邪,陰行奸慝手相解析,陰駭紋這才是最有福氣的手紋_嗶哩嗶哩_bilibili https://bit.ly/4aMIo39
陰騭紋:陰騭部位的形象。陰騭,亦稱淚堂,龍堂,鳳袋。指面相中位於兩眼下臥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3SfGP6V
什麼是陰騖紋?_於都楊公風水 https://bit.ly/47q1g5f

臉上有這種紋路不要怕它會帶給你福報


什麼是陽善、陰德?
什麼是陽善、陰德?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vucW9E
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了凡四訓·積善之方》
何謂陰陽?善有陰善、陽善?你做的好事完全顯露出來,人人都知道,報紙、電視傳播讚揚你,這是「陽善」。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會告訴任何人,這是「陰德」。如果是陰德,你將來得的果報厚,殊勝而且長遠。如果是陽善,人家會讚嘆你、恭敬你,但是你的福報就報掉了。
名也是福,一般講「知名度高」。名是天地鬼神都忌諱的,所以出名不是好事情。知名度很高的人,沒有實德,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災害,這是現報。一個人沒有過失,行善積德而被別人侮辱、誤會,惡名廣布,這倒是一件好事,好在哪裡?每個人見到你,瞪你一眼,罵你幾句,這也是果報,就把你無始劫以來的罪障都報掉了。所以兒孫往往突然之間發達了,也有少數是自己晚年福報現前。因此,陰德、陽善的果報非常微妙,不能不加以辨別。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應該怎麼做法,自己就明白了。
古人所謂實至名歸,你真有實德,自然有人讚嘆。你藏得再隱密,總有一天會被人發現,被人讚揚。譬如近代印光大師一生修善積德,沒有人知道。到他老人家七十歲的時候,有幾位有學問、有道德的居士在普陀山藏經樓遇到他,他們覺得印光大師的風度、言談與一般出家人不一樣,於是在報紙、雜誌上寫文章發布,印光大師的大名就傳開了,這不是印光大師委託他的,是這些人真正見到一位高僧大德,所以普遍向廣大群眾介紹,這是實至名歸,這個名不是虛名,是真有實德。
在世間享盛名、最容易出名的是那些人?電影明星。出名也是福報,如果沒有實德,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災難,所以這些大明星真正能得善終的不多。不僅是影劇界,任何一個行業,如果沒有真實的德行,知名度越高,潛伏著意想不到的災害機會越多。不得不謹慎啊。
什麼是陽善、陰德?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vucW9E


何謂 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了凡四訓·積善》
  何謂陰陽?善有陰善、陽善?你做的好事完全顯露出來,人人都知道,報紙、電視傳播讚揚你,這是「陽善」。你所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會告訴任何人,這是「陰德」。如果是陰德,你將來得的果報厚,殊勝而且長遠。如果是陽善,人家會讚歎你、恭敬你,但是你的福報就報掉了。
  名也是福,一般講「知名度高」。名是天地鬼神都忌諱的,所以出名不是好事情。知名度很高的人,沒有實德,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災害,這是現報。一個人沒有過失,行善積德而被別人侮辱、誤會,惡名廣布,這倒是一件好事,好在哪裡?每個人見到你,瞪你一眼,罵你幾句,這也是果報,就把你無始劫以來的罪障都報掉了。所以兒孫往往突然發達了,也有少數是自己晚年福報現前。因此,陰德、陽善的果報非常微妙,不能不加以辨別。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該怎麼做法,自己就懂了。
何謂陰德陽善 https://bit.ly/3tHKFfs


 《周易》有句:「積善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名言。(2) 所謂積德行善有分陽德和陰德。 陽德與陰德有什麼差別? +... - 汶萊騰雲殿Teng Yun Temple Brunei | Facebook https://bit.ly/3S5Af2A
    其意思是說,累積善德的這個家族或人就會有享不盡的福,如果積善之人今世享受不到,本人來生必有正報。其意義告訴世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為人父母者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都是為子女著想。但如何為子女著想呢?自己如何做人之父母呢?如果將來老了能留什麼給子孫呢?面對這些問題,也許答案多種。
    我還是引用古人名言吧:「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許多聖賢先人告訴人們,如果人積陰德、積善果,那永遠都是你的,別人是偷不去、搶不走的。
    你「陰德」積久,積多了,後面的福報也大,甚至還會福澤你的子孫。所以我們做些好事,最好不要宣揚自已,故意讓別人知道自已的道理就在這裡。
    對於普天下的父母,應把金錢財富少留給自已的子女,應更多地把精神財富留給自己的子女。願以此文,獻給普天下的為人父母者!
   《文昌帝君陰駿文》,勸人積陰德之書
   《陰騖文》是道教勸善書之一種,以通俗的形式勸人行善積陰德,久久必將得到神靈賜福。
  「陰騖」一詞,其源蓋出於《尚書·洪範》:「惟天陰騖下民。」意謂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們,這是古代比較簡單的天命論思想。
    在《陰騖文》中,「陰騖」具有天人感應的意義,要求人們自已多積陰德陰功,就是說行善做好事不要到處張揚,只是陰悄悄的去做。
    即使個人獨處而別人不知曉的情況下,也不做壞事,以此為條件,洞察一切的文昌帝君就會暗暗保佑你,賜給你福祿壽。
    此書成於《太上感應篇》之後,有各種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將其收入《道藏輯要》集,另外《昭代叢書別集》、《三益集》均有收錄。
  「陰騖」原指「陰德」,這裡的「文昌帝君」就「文曲星」,是讀書人的偶像,一般認為有才華的人如李白、包格都認為是「文曲星」下凡。
  「文昌帝君」雖然是被列入道家神仙系統裡面的一位神明,可是他並不是傳播道術的,他主要就是勸導世間人廣行陰駭,「陰騖」就是「陰德」,做善事。
    所以這篇《陰駭文》通篇都是教我們止惡修善,不僅是在行為上要斷惡修善,更要在我們心地上,在暗室屋漏當中要懂得規範自己,不可以產生惡的念頭。
   《太上感應篇》,成道成仙的基石
    如果說諸經典是人們證聖成真的門徑,《太上感應篇》就是我們成道成仙的基石,它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積善之家天必降福,積惡之家天必降禍」總結「因果報應」關係,全篇宣揚「天人感應」與「因果報應」的思想。
   《太上感應篇》中有這樣一句經文: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未至,福已遠離。
    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但日有所虧。
    福禍無門總在心,作惡之可怕,不在於被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於別人誇贊,而在於自己安心。
    太上曰:善惡相去幾何?
    我個人認為,其實人沒有絕對的善與惡。人性或善或惡的各種元素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空間中,都會有所釋放。
    人的一生中不在於你一路走來遇到的全是善人,而在於你遇到有些並非善人的人/當然不一定就是惡人,這時你能不能在和他交往的過程中,透過你人性中的溫暖、善良,透過你對他的體諒、包容,透過你美好品德的感召,使他美好的一面更多地表現出來。
    這就是《太上感應篇》中所說的「正己化人」,用正直的力量去影響周遭、影響社會,道祖太上說的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目的。
    在《太上感應篇》中有這樣幾句經文: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其實這是一個做人的標準。
  「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這句話是說對於常作惡而招來災禍的兇惡之人,我們應該要憐憫他、勸導他、感化他,使他斷惡向善,轉禍為福;善良的人,常行善招來福報,我們應該為他歡喜讚嘆,鼓勵他、成就他,使他更積極地行善。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是說遇到他人急切的需要,我們應該要慷慨解囊,及時幫助,以應急需;遇到他人發生災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已憑著自己的力量,去救護和解除他人的危難。
    或是當別人遇到了心靈上的困頓或是絕望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善用一言,予以解救,這也是一種功德,哪怕有的時候只是一句善意的謊言。
  「推人一把」和「扶人一把」,都是這雙手啊!「陷害」別人和「讚」別人也都是這張口啊!
    所以,寧可用扶人的手,千萬別用害人的口啊!如果能夠照著去做,那就不必問前程,前程自然一定是好的。
    所以說,整個的外在世界就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只有當你自己沉浸其中,並真正去感知了所謂的大道在心中,感受到昆蟲草木皆有靈,那麼我們就洞悉了萬物之理、自然之道。
    但有幾個人真正體會過道祖太上所說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呢?
    我們看到了太多追名逐利的事情,以至有的人已經失去了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我們忘了本應行之終身的「善」字和「德」字,於是我們失去了很多親近「善」與「德」的機會。
    其實,我們中國古代的智者最能理解「善」和「德」的真諦。無論身為君主或百姓,言行都不敢離「善」離「德」。
   《宋世家》記載,有一天宋景公夢見自己的心被「螢」/古代天文學上指火星包了起來,於是他就叫來星象學家子韋詢問。
    子韋說:此兆預示可能有大禍將降在你的頭上。不過,可以將大禍移到你的宰相身上。
    宋景公說:宰相是我的左右臂,怎麼能為了我而讓他受禍呢?
    子韋又說:可以轉移到百姓身上。
    宋景公說:君王應該愛民,我絕不忍心讓他們替我受禍。
    子韋無奈地說:那就只能移到年成上了。
    宋景公嘆了口氣:年成不好,民眾挨餓,吾為誰君?既然我天數已盡,那就讓它結束吧。
    最後子韋感慨道:天雖然高,但對下面的事一清二楚。你講的三句話道出了你善的本性和崇高的君德,天必給你好的果報。
    果然,宋景公不但沒有受禍,而且又活了二十一年。
    宋朝的大政治家司馬光說得再透徹不過了: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現實中,有許多權貴、富翁,雖然榮華富貴卻為富不仁,常言說:造作善善惡惡,報應如影隨形。莫道作惡不報,直到惡貫滿盈;莫道修善無應,直待善果圓成。
    積德雖無人見,善惡自有天知。是啊,如果我們都能以真實的心去行善,人意合了天心,那天又豈會違了人的意願?天必護佑善人,而且天下也沒有做不成功的善事!
    自古至今,不變的是道祖太上對我們後輩門人的期許,他希望那些樸素的道理一直陪伴著我們,讓我們從中受益。
    所以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中,要時時刻刻堅守祖師的古訓:正己化人,眾善奉行。
    曾經有人跟我說:我知道當道士其實很容易,只要專心奉道就好。
    那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當道士其實很難,因為我們要弘法利生。
    既然今生我們有幸做了一位道士,那就讓我們在修道的海洋中,時刻以「三寶」為舟,以「五戒」為槳,以經文為路,以祖師為訓,以師父為指航標;捨此凡身,永為法鐘;不達道岸,誓不罷休!
(2) 所謂積德行善有分陽德和陰德。 陽德與陰德有什麼差別? +... - 汶萊騰雲殿Teng Yun Temple Brunei | Facebook https://bit.ly/3S5Af2A

「罪從心起將心懺」一個沒有習氣的人,他就沒有障礙、沒有業障-


《太上感應篇》說:"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是有其道理的。試想想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惡為非則會樹立冤家敵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2) 創易大學堂- 陰德陰善陰德陽善陽德陰善陽德陽善| Facebook https://bit.ly/3tPSLm6
因此:修善最重要的是,出於真誠而無所求,這是真善。
行善為人所知是陽善,為善不為人知就是陰德。陰德就是無所求的成就好事;陰德就是面對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視,心不罣礙;陰德就如《趙氏孤兒》裡捨身救趙武的公孫杵臼,以及犧牲親生兒子的程嬰,他們扶忠除姦不求回饋的陰德,令人稱揚。
古人的「憐蛾不點燈,為鼠常留飯」是積陰德;分粥賒飢是積陰德;築橋鋪路、鑿井引水、點燈施茶、捐棺義葬、急難救助是積陰德;功成不居、不稱己善、不揚人過更是陰德;見人危急,勇於搭救;甚至隨手撿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陰德;乃至於給人喜悅的面容,令鬱悶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心、用心,讓領導者安心、同事們歡心,都是積陰德。
積陰德是「給人」,但不為人所知,是「為人」但不為人所知,也就是佛教所說的無相功德。如寺院裡,以「無名氏」為功德者,他們都希望成為無相的陰德;佛世時比丘的忍苦護鵝;隋朝智舜的割耳救雉;孫叔詰死;梁武帝頒布令禁屠之詔;阿育王立碑明令保護動物;美國林肯總統解放黑奴;晉朝僧群的護鴨絕飲等,都是與樂拔苦的陰德。
陰德就如播種,只要播土下種,就不怕將來沒有收成的機會。
道教勸善書《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個人命運的好壞,與您平常自心的善惡與積德結緣有關。修善積德,就是為自己創造善因善緣、獲福滅罪的機會;禍稔惡盈,就是為自己造作惡因惡緣、輪迴受苦的因緣。
古訓言:「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創造好的榮譽、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陰德。如袁了凡的改變命運,不就是由積陰德而來的嗎?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要改變命運,就看你如何積陰德了。
或許有朋友要問,積陽德行不行?能否也有好效果?
我認為,凡是積德,不分陰陽,總是好的,比如,企業家們的慷慨捐贈救災,或者出錢修建學校等。例如,我們自願做好事,為他人的生存或幸福出微薄之力,都是積德。都能使自己和家人延年益壽、幸福人生。
我們有一萬個理由相信,好人自有好報,陰德是使命運向好裡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因此多積積陰德好處多多,有篇文章如是說:
(1) 如果錢還寬裕,別養情人,偷偷幫助幾個貧困山區的學生。別讓人家知道你是誰,不然見面了多尷尬,多不好意思。但你心裡一定會覺得舒坦,比養情人提心吊膽的要好得多!
(2) 遇到夜裡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裡擺地攤?
(3) 遇到學生出來打工的、工讀的,特別是中學生、小女孩。她賣什麼你就買點,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難,出來打工也需要勇氣的,鼓勵鼓勵她吧!
(4) 撿到錢包就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電話告訴失主就說你在廁所撿到的。把信用卡、身分證、駕照還給人家,一般人家也不會在乎錢了。把人家的地址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後發達了去找人家道個謙,把錢還給人家!
(5) 遇到迷路的人打聽某個地址,剛好你又知道,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你
(6) 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頭老太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車、送到派出所也行,如果有電話的替老人或小孩打個電話就走,反正你也不缺那兩通電話費!
(7) 雪的時候、天冷的傍晚或是雪天的傍晚,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賣報紙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麼也是吃、看什麼也是看,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
(😎上車遇​​到老弱病殘、孕婦,讓座的時候別動聲色,也別大張旗鼓。站起來用身體擋住其他人,留出空位給需要的人,然後裝作下車走遠點。人太多實在走不遠,人家向你表示謝意的時候微笑一下!
(9) 如果時間還寬裕,就請把這幾句話多轉發出去,畢竟好人多了咱們心裡也舒坦!
(2) 創易大學堂- 陰德陰善陰德陽善陽德陰善陽德陽善| Facebook https://bit.ly/3tPSLm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