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錢鏐鐵券,是中國現存四個丹書鐵券實物中,年代最早的一個。丹書鐵券,亦作丹書鐵契、金書鐵券、鐵券、誓書,是天子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功牌是封建時代發給有功將士的獎牌。清代以前,朝廷嘉獎將士,有的採用“丹書鐵券”,俗稱“免死金牌”,又稱“免死牌”。滿清入主中原後,廢除“丹書鐵券”,用“功牌”取而代之。清功牌先為銀製,後以紫綾裱紙替代
1391年,建昌知府錢用勤犯事,朱元璋一怒之下要抄其全家!生死關頭,其子錢怞突然想起家里有塊唐代的「免死牌」,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他攜免死牌,馬不解鞍,日夜兼程,趕往南京,求見圣上朱元璋。
作為五代十國吳越王錢镠的后世子孫,錢家確有丹書鐵券,但一塊隔了幾個朝代的鐵片子,當真能免現世的罪過?
錢镠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能。他善射箭、能舞槊,還對圖讖、緯書有所涉獵。得天獨厚的錢镠,一心想在亂世中建功立業。
于是,當董昌招募鄉勇平定王郢之亂時,24歲的錢镠毅然投軍。在董昌軍隊中,年輕的錢镠很快嶄露頭角。他先后率軍平定數股盜匪,大敗黃巢軍,使杭州得以保全。錢镠的軍事才能,讓朝廷刮目相看。
42歲時,錢镠已坐鎮浙西,保境安民。唐昭宗亦看重錢镠,拜他為浙東節度使。然而,就在這時,錢镠的上司董昌在越州稱帝,想拉攏錢镠一起叛亂。
錢镠屢次勸諫無果,唯有請求朝廷討伐此賊。朝廷雖無力出兵,卻因錢镠之請大受鼓舞。錢镠帶兵東下,與董昌決戰。
一場生死決斗,錢镠終于力挽狂瀾,擒拿董昌。唐昭宗大喜,特賜他一塊「金書鐵券」,以示褒獎。那鐵券賜語云:「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意思是可免除錢镠九死,子孫后代可免三死。這,就是金書鐵券的不世功德。
獲得鐵券后,錢镠繼續忠誠侍奉唐朝。直至唐亡后梁建,錢镠仍不更姓,只取漢人吳王之號,不敢僭越。成為吳越國主后,他悉心經營,使國富民安。他的兒子與宰相們商議,要將鐵券珍藏家族祠堂,世代傳承。
時過境遷,宋朝建立。吳越錢氏慨然納土歸宋,使南方避免戰禍。兩宋時期,宋帝曾多次傳召錢氏后人,查看那塊鐵券。
每每看后,帝王都贊嘆不已,將鐵券返回錢氏后人珍藏。直到1127年,金兵南下,吳越錢氏被迫南遷。在逃亡中,錢镠后裔不慎落水身亡,鐵券也隨之沉入江底。
50年后,漁民在江中偶然撈起這塊鐵券。錢氏后人聞訊,用谷子將它贖回。此后,雖經歷元朝戰亂,錢氏后人仍然想方設法保護鐵券。
明朝初年,錢家第十三代傳人錢用勤被控貪污、犯有死罪。整個錢家陷入絕望,只能寄希望于那塊傳家至寶——金書鐵券。
一天清晨,錢家老仆阿福來到錢用勤獄中,將他提前釋放帶回家中。錢用勤淚流滿面:「阿福,我知道錯了,可現在朝堂重典治吏,我這個官,恐怕要株連九族啊。」
阿福沉痛地說:「少爺,大人們已經決定取出金書鐵券面圣求恩,這是我們最后的希望啦!」
次日黎明,錢家三老抬著金書鐵券來到皇宮奉天門前,哀求面見圣上。皇上正與群臣商議朝政大事,聽聞錢家求見,大怒:「貪官還敢來見我!給我打出去!」
就在此時,內侍悄悄稟報:「陛下,他們帶來一塊金書鐵券,似乎是先朝賜給錢家的。」
朱元璋皺眉沉思,過了半晌道:「既是金書鐵券,就叫他們進來吧。」
錢家三老抬著鐵券進殿,跪倒在地。朱元璋走下龍椅,親自檢查鐵券,露出驚訝的表情:「真是神奇!數十載未見,這金書鐵券竟歷經風雨而不壞。」
朱元璋戲謔地笑道:「貪污官員也配擁有這樣寶貴的鐵券?」
錢家長老跪地哀求:「陛下,我祖上自五代忠心侍奉中原王朝,只求一方太平。我家雖有罪人,望陛下開恩,饒過我全家老小!」
朱元璋沉吟片刻,說:「你們錢家世代效忠朝廷,也該受到嘉獎。只要你們再不犯錯,我就免去你的死罪。去吧,將鐵券好好保管傳承下去!」
錢家人欣喜若狂,拜謝恩德后離開。他們將這塊免死金牌供奉在祖堂,世世代代傳頌這段故事。朱元璋也因錢家的忠義之舉,對官員展現了難得的寬容。
如此看來,金書鐵券不只是一塊古老的鐵牌,它承載了錢氏先人的忠義精神,也感化了一代明君,使光明得到宣揚。真可謂一方精神之寶!
為何明君會遵從一紙舊券?學者推測,可能是錢氏世代效忠中原王朝的忠義打動了明太祖。
如今,這塊「錢镠鐵券」已褪色斑駁,金字只余百余,卻永存錢氏一門的忠勛不朽。它已成為中華民族忠義精神的象征,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安置在國家博物館,以鼓舞百代子孫!
(11) 如果古董會說話 - 1391年,建昌知府錢用勤犯事,朱元璋一怒之下要抄其全家!生死關頭,其子錢怞突然想起家里有塊唐代的「免死牌」,抱著... | Facebook https://bit.ly/3RG9MbT
------------------------
李善長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上面的5個字
2023/11/11李善長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上面的5個字 https://bit.ly/3t7XfV0
在許多古裝劇中,總是會出現一個叫做免死金牌。雖說是「金牌」,在真實的歷史上其實叫做「丹書鐵券」的憑證,發源于劉邦,具備的功能與影視劇中的免死金牌倒是相似,通常被皇帝用來賞賜給一些極其欣賞的重臣。
而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經賞賜過好些人免死金牌,這跟他的發跡史是很有關系的。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可以說是整個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了,他早年生活就十分貧苦,母親死了都沒有條件給她安葬。
為了謀生,朱元璋只能沿街乞討,後來又剃了頭進了寺廟當了和尚,為的僅僅是能夠多吃幾頓飽飯,而他的發跡,一是自己本身的本事,二是郭子興的提攜和器重,三就是跟著自己打江山的兄弟們了。
而李善長就是當年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開國功臣之一。李善長出生于1314年,從小就遍讀詩書,又以對法家的研究最有深度,為人深謀遠慮學富五車,在滁州拜見朱元璋之后,就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成為了朱元璋最器重的謀臣之一,專門管理軍隊物資的供需。
在戰爭中都有個講究,叫做「兵馬未到,糧草先行」,能夠掌管物資供應,相當于直接掌握了軍隊的生死存亡,可見朱元璋對他的器重了。而李善長的工作也完成得十分出色,為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不似常遇春等等大將征戰前線,但穩固后方也是功不可沒。
因此朱元璋稱帝之后,還專門將李善長比作當年劉邦身邊的蕭何,對他大加賞賜,其中就包括賜給李善長以及他的兒子各一道免死金牌,李善長的免死金牌可免兩死,而他兒子也可以免除一死。
不料李善長卻居功自傲,心胸愈發狹隘。參議李飲冰、楊希圣本身的職責就是論政議政,為國為君,臣子之間難免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李善長就因為跟二人鬧了一點小小的、正常不過的不愉快,立馬就仗著朱元璋對自己的寵信,在朱元璋面前告了狀,致使二人被罷黜,之后又排擠走了劉基等臣子,加上胡惟庸、張昶等人都獲罪,而唯獨李善長一人依然無恙,致使其變得更加傲慢了。
1376年,朱元璋生了場大病十幾日不能上朝,當其他的臣子都來問候時,卻唯獨李善長不曾踏足朱元璋寢宮,讓朱元璋感到十分失望。後來胡惟庸案牽連到了李存義,李存義是李善長的弟弟,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免去了李存義父子的死刑,但李善長卻沒有拜謝皇恩,這讓朱元璋心中更生憤怒。
如此,朝中的風向也就發生了變化,這些年里李善長得罪的人實在不少,到了1390年的時候,就有人告發再度告發李存義不僅與胡惟庸私下互通款曲,因此李存義被抓去了大牢,在審訊過程中,李存義的供詞中就說出李善長曾經與胡惟庸互相賄贈的事,將李善長與胡惟庸謀反大案聯系了起來。
加上當時有星象占卜說朝臣里有人會引起大災禍,朱元璋就難免聯想起李善長,由此,朱元璋就將李善長抓了起來,并且下令處死。李善長卻掏出當年朱元璋賜給自己的免死金牌,讓朱元璋免自己一死。
朱元璋看到這塊免死金牌,卻更加憤怒了,想到自己當年曾經如此重用這李善長,如今他卻干出謀逆的勾當,于是便冷冷地讓李善長把免死金牌上最后面的5個小注字念出來,李善長一看,這五個字居然是——除謀反大逆。
而李善長本身犯的案就是謀逆,自然免死金牌也就不作數了。如此,李善長全家70余口全部被朱元璋處死。朱元璋此舉雖然確實殘酷,但其中也不乏李善長自己的「努力」,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到底李善長還是死在自己手上了。
李善長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上面的5個字 https://bit.ly/3t7XfV0
清代“六品軍功”功牌。張鵬翔攝
據介紹,功牌長62厘米、寬42厘米,共172字,質地為泛黃棉紙,保存比較完整,文字、圖案清晰。整幅仿造碑刻形制,“功牌”兩個大字居中置頂,周邊印有“二龍戲珠”紋飾。題頭表明頒發者的銜位品級:“欽命總統第一軍軍諮府軍諮使署鑲白旗漢軍副都統馮”,其中,馮即指馮國璋;正文說明獲頒功牌緣由:“進攻漢口一帶所向有功,殺敵打仗奮勇,輸送勤捷,偵探明確之員”,然後寫明獎賞的人員:“陸軍第六鎮步兵二十一標第三營右四副兵閻祿禎應即頒給六品功牌以資鼓勵”。在“功牌”左側標註的年月日為“宣統三年十一月初一日”,上蓋有朱文篆書方印一枚。“功牌”、“收執”、“為”等字樣上有朱筆在上面圈、點、勾畫的痕跡。
今年76歲的閻繼友老人稱,該功牌是頒發給自己的父親閻如功的。年幼時閻繼友經常聽父親講起這件事:1903年,15歲的閻如功因為年齡尚幼,便以哥哥閻如禎的名字應召入宮,成為清宮侍衛。1908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包括閻如功在內的清宮侍衛被解散,閻如功編入北洋陸軍第六鎮步兵二十一標第三營。後因作戰奮勇,父親獲頒這張“六品軍功牌”,但由於口音問題,登記時“閆如禎”寫成了“閻祿禎”。
李靖表示,經過一百多年的歲月流逝,清代流傳至今的功牌已經極其稀少珍罕,多數藏身於國家博物館或檔案館內。這些功牌為研究清代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領域的社會狀況,提供了難得的文獻資料,特別是對於研究清代獎賞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參考依據,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據了解,功牌是封建時代發給有功將士的獎牌。清代以前,朝廷嘉獎將士,有的採用“丹書鐵券”,俗稱“免死金牌”,又稱“免死牌”。滿清入主中原後,廢除“丹書鐵券”,用“功牌”取而代之。清功牌先為銀製,後以紫綾裱紙替代。(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