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槑齋」,一個解釋是它真的很呆,因為2個呆在一起。另一個解釋就2個(人)相親相愛。因為字體寫時是手牽手,而齋就是家、宅的意思。一個家一定有2個人來組合,所以一定要相親相愛、要呆一點;當一個開口的時候另一個就嘴巴小一點。所以佛家才會說:家是最好的修行道場,家和就萬事興、家和社會就安定。

槑的解釋|槑的意思|漢典「槑」字的基本解釋

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

槑的解釋|槑的意思|漢典「槑」字的基本解釋

預約制
請於週一至週五 09:00~11:00
致電 0958-518896 洽詢 預約參訪時間

槑齋-黃秀華女士0958-518896 (請以簡訊連絡)

槑齋也開放讓民眾參訪,主要為周一至周日、早上9點半和下午1點半為兩個導覽時段,導覽時間約45到60分,六人以上接受預約,六人以下盡量安排與他人共參訪。電話簡訊留言0958-518896,留下大名、日期、時段、人數,將有專人回覆確認,每人費用台幣200元,恕不招待12歲以下兒童及寵物。 槑齋 - Google 地圖

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

槑齋 - Google 地圖


竹縣橫山「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展覽館 館藏木雕菩薩意義非凡
槑齋的造型是古印度佛洞窟。(記者黃美珠攝)
竹縣橫山「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展覽館 館藏木雕菩薩意義非凡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69wCN3
2023/04/15 08:57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新竹縣橫山鄉內灣風景區對面有棟遠看似城堡,名字跟造型一樣罕見又有趣的「槑(音同梅)齋」。它是棟自然採光、不用空調的綠建築,也是專門典藏以台灣高級檜木、肖楠、牛樟木所雕成佛像的展覽館。館內展出的回首阿彌佛陀,與不僅坐而言、還會邁出右腳起而行的地藏王菩薩,是女主人黃秀華自己對佛理的感動和領悟後的分享。
這棟槑齋,可以說是男主人莊添祿送給愛妻的禮物。因為黃秀華篤信佛教,而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所以他們跟建築師林志成充分溝通後,決定選用古印度佛教洞窟式的概念來新建這棟「佛法」展覽館,庭園造景的設計也盡量跟大自然結合,層層疊疊的大石,讓槑齋整個內外環境都顯得獨樹一格。
黃秀華自豪地說,槑齋應是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裡面展覽廳完全自然採光,裡面供奉有回首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18羅漢等。從2015年規劃、次年開始動工,直到2019年6月份才完成。裡面不用空調,但是通風、陽光俱足,主要拿來當藝文展覽館使用,整個展覽場足足有3樓半高。
槑齋當初主體灌漿後,把手工敲打下來的花崗岩片,一片一片用手嵌在外牆牆面上,足足有20多萬片,這在台灣也算是很少見的工法。
黃秀華說,會取名「槑齋」,一個解釋是它真的很呆,因為2個呆在一起。另一個解釋就2個(人)相親相愛。因為字體寫時是手牽手,而齋就是家、宅的意思。一個家一定有2個人來組合,所以一定要相親相愛、要呆一點;當一個開口的時候另一個就嘴巴小一點。所以佛家才會說:家是最好的修行道場,家和就萬事興、家和社會就安定。
原從事烘焙業的莊添祿、黃秀華,過去幾乎每年都會去東京參展觀摩,接著轉往京都參觀當地雅致的寺院。
黃秀華說,約莫30年前,她在京都永光堂看到本尊已經有千餘年的回首阿彌陀佛,當下她興起:這尊菩薩怎麼沒有看眾生的疑惑?朋友告訴她這就是佛的慈悲。祂不忍心芸芸眾生在婆娑世界中的苦,才會頻頻回首看眾生是否需要幫助,需不需要拉一把。
她聞言大受感動,所以買了張明信片回台請人複刻法像供奉迄今,因為她體悟到原來學佛就這麼簡單:你幫我一把,我拉你一下,大家共好就會成就人間淨土。
另外,她悟出地藏望王菩薩是個行動派,因為祂說過自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她獲得啟發「不能光說不練」,要學習祂的精神就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只是常見的地藏王菩薩法像或坐、或站,而她都認為不足以彰顯地藏王菩薩是大念力者的特質,所以請人重新雕刻,特別讓地藏王的右腳踏出去,期許能啟發觀者:耕耘自己的心田,就是要趕快去做。
黃秀華另次參觀京都某寺院儲藏室,發現他們囤積了好多的木頭,才知他們是為防木造寺院碰上祝融,也為每100年翻修整建的工作提早備料,正因此把相關的技法一併傳承給下一代,她當下很好感動。
後來參觀明治神宮,卻發現神宮的木料竟來自台灣阿里山的檜木,她頓悟京都之所以能是千年古都、有千年古剎與古佛,正是來自於前述的世代相傳。
回台後她立刻跟鄰居、木雕師傅蕭文周討論,她告訴對方「想留我們台灣最好的柴給子孫」。
1週後,對方拿1部大悲咒的經文建議她就刻這一套的菩薩法像,她認同後,對方就窮盡10年的時間來完成,現在這套全台目前唯一用台灣檜木所雕出的大悲咒,就跟前述佛像一樣典藏在槑齋。
竹縣橫山「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展覽館 館藏木雕菩薩意義非凡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69wCN3

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


「槑」齋 為何古人如此看重梅花?
新竹縣橫山鄉的槑齋女主人黃秀華,將「人生七十才開始」理念實踐在她的畫作中,為「熟齡」注入美麗與創造力,每一幅作品皆有其趣味與哲理,由匯客市藝文設計負責人蔣育鳳與策展團隊玩創意,將40幅畫分為五大主題展區,誠摯歡迎民眾前來欣賞。
畫家兼雕塑家吳炫三第一眼見到黃秀華的畫,以為出自名家之手,盛讚「我看到『真』以及無限延伸的美景,正因為妳沒有框框,所以可以盡情揮灑。麗薩,我們一起加油,繼續畫下去!」更讓黃秀華相信自我,因為擁有一顆熱情及小小的愛,還有一點點浪漫情懷的心,期待自己熱情依舊,能往大愛的道路上走,深信浪漫會跟隨而來。《麗薩畫.話》 畫家黃秀華個展開幕 https://bit.ly/3FHE9rv
2020年11月18日
李利國》「槑」齋 為何古人如此看重梅花? https://bit.ly/3QmzxvR
【愛傳媒李利國專欄】內灣南坪登山口有一座造型非常別緻的建築物,名為「槑」齋,《康熙字典·木部·十》註釋說「槑:古文梅字」,所以讀音即「梅」,不要傻傻的唸「呆」或雙呆!
這兒其實是提供大眾修行佛法的道場,其所以用罕見古字「槑」為名,我認為其意喻我們:古人特別推崇梅花有因,值得今人細思!
我們不妨想想,為何古代文人評比「歲寒三友」或是「四君子」,梅花都在其中。足見古代文人對梅花的偏愛於推崇
文人為何如此看重梅花?是因為梅花身上有兩個特質:一是傲雪,二是清香。
在百花凋謝,飛雪飄零的季節,梅花能夠獨自盛開,其傲視冰雪的氣質,與文人自身的清高與堅韌品質相類似,於是文人墨客自然而然地將梅花比作了自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些詩句,都是點讚梅花的傲視冰雪品質。
梅花的香氣清幽淡遠,與其它濃烈的花香相比較,顯得與眾不同,卓爾不群,而這正是古代文人看重的地方。它與文人墨客身上的潔身自好、孤芳自賞的清高氣質極度相似,所以梅香備受推崇。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些詩句,都點讚梅香的經典句子。
作者為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李利國》「槑」齋 為何古人如此看重梅花? https://bit.ly/3QmzxvR
 ----------------
橫山「槑齋」首辦展覽 文化局喜見民間藝文新展點
發布日期:112-03-19
林繁男和服腰帶收藏展是槑齋首檔展覽
橫山「槑齋」首辦展覽 文化局喜見民間藝文新展點 https://bit.ly/3FL6jlb
素人畫家黃秀華在橫山鄉內灣風景區有座城堡造型建築「槑(音同梅)齋」,館內收藏在地藝術家的佛像雕刻,也有許多她70歲後無師自學的畫作,「槑齋」因外型、庭園造景特別,常見遊客在門外打卡並研究「槑」怎麼發音(槑讀音梅)。近期首度辦「『善帶槑好』-林繁男和服腰帶收藏展」,文化局長李安妤邀請對藝術、織品、宗教、日本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共襄盛舉,並研議未來可和「槑齋」合辦藝文活動,讓文化局的展覽深入鄉鎮,帶動文化觀光。
  位於新竹縣橫山內灣的槑齋,是以古印度佛窟式建造的當代建築,館內收藏黃秀華花了10數年,請在地木雕老師完成的88尊檜木大悲咒立體佛像、18羅漢、地藏王菩薩及回首阿彌陀佛立像、莊嚴壯觀的千手觀音與大日如來,庭園也有在地藝術家的裝置藝術,因為經常大門深鎖,蒙上神秘而美麗的面紗。
策展人蔣育鳳老師表示,「『善帶槑好』-林繁男和服腰帶收藏展」是「槑齋」成立近5年來首度辦理的公開展覽林繁男是名模林志玲的父親,早期從事貿易工作經常到日本,深為日本和服織造工藝之美以及隱藏在和服腰帶中、父母對女兒的愛與保護的心情所感動,40多年來共收藏上千條流傳在日本民間的腰帶。這次展出上百條腰帶,從圖騰中可看到日本傳統文化中所融入的中國文化、西域文化、佛教文化。參展腰帶同時也開放義賣,所得全數捐給財團法人台北市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
蔣育鳳老師表示,這場展覽到4月30日止,採預約導覽參觀,其中3月25日上午10時有展覽分享會,下午13:30則邀請松村雅子老師辦理和服腰帶及日本茶道分享講座,不管是參觀或是講座都酌收費用,預約請聯絡槑齋-黃秀華女士0958-518896 (請以簡訊連絡)
橫山「槑齋」首辦展覽 文化局喜見民間藝文新展點 https://bit.ly/3FL6jlb


預約制
請於週一至週五 09:00~11:00
致電 0958-518896 洽詢 預約參訪時間
影/橫山槑齋佛塔造型奇特 建物內部曝光...背後是主人傳承的心意 | 桃竹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Smko01
2023-04-15 09:24 聯合報/ 記者
影/橫山槑齋佛塔造型奇特 建物內部曝光...背後是主人傳承的心意 | 桃竹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Smko01
新竹縣內灣南坪登山口有一座造型非常別緻的建築物,外型是古印度佛窟式建造的當代建築。記者郭政芬/攝影
新竹縣內灣南坪登山口有一座造型非常別緻的建築物,外型是古印度佛窟式建造的當代建築,裡面還珍藏一部大悲咒88尊法像,以自然工法打造,這棟綠建築物以自然採光為主,無空調,挑高三樓半,讓人仿佛置身在洞窟內,感受寧靜又莊嚴的時刻。
這棟建築物又稱「槑齋」,私宅的主人是黃秀華、莊添祿夫婦,兩人從事烘焙業,30年前起每年固定赴日參加烘焙展,會後走訪京都各寺院。有天,兩人到寺院後面的儲藏室,黃秀華好奇「為什麼會囤積那麼多木頭?」日本友人解釋,京都寺院以木造為主,他們必須準備材料,以免火災等,且每百年所有寺院都需整修,再把技法傳承給下一代,黃秀華聽完後非常感動。
爾後兩人逛到明治神宮,日本友人指「你看!這就是你們阿里山的檜木。」一番話讓黃秀華反思「京都有世界文化遺產,這來自於世代的相傳,台灣能否也保留下來?」她回國後,向竹市雕刻家蕭文周提及,希望能保留台灣好的木頭,為此,蕭文周花費10年完成88尊檜木大悲咒立體佛像。後來陸續還有18羅漢、地藏王菩薩及回首阿彌陀佛立像等,庭園也有在地藝術家的裝置藝術,因為經常大門深鎖,蒙上神秘而美麗的面紗。
黃秀華指出,槑齋的設計來自於建築師林志成,他花了一年繪製出不同造型的建築物,後來決定決定呼應珍藏的佛像,以古印度佛窟式建造。整棟建築強調自然工法,光是外牆,就用了20多萬片石片,每一面都是工人親手敲制,非常珍貴。製作的師傅帶著孩子來看成果,黃秀華告訴對方的孩子,「我最感謝就是這些建築師傅,你爸爸真偉大,這工作很辛苦。」
黃秀華說,這棟建築物又稱「槑齋」,「槑」(編按,古同「梅」)字有兩個解釋,一是真的很呆,其次是兩個呆意味著「相親相愛、手牽著手」之意,齋就是家,一個家需要兩個人組合,更需要相親相愛、待在一起,佛家也說,家中是最好的道場,家和萬事興。
槑齋也開放讓民眾參訪,主要為周一至周日、早上9點半和下午1點半為兩個導覽時段,導覽時間約45到60分,六人以上接受預約,六人以下盡量安排與他人共參訪。電話簡訊留言0958-518896,留下大名、日期、時段、人數,將有專人回覆確認,每人費用台幣200元,恕不招待12歲以下兒童及寵物。
這棟綠建築物以自然採光為主,無空調,挑高三樓半,讓人仿佛置身在洞窟內,感受寧靜又莊嚴的時刻。記者郭政芬/攝影
這棟綠建築物以自然採光為主,無空調,挑高三樓半,讓人仿佛置身在洞窟內,感受寧靜又莊嚴的時刻。記者郭政芬/攝影
這棟建築物又稱「槑齋」,私宅的主人是黃秀華(左)、莊添祿(中)夫婦,右為日前在槑齋辦展的策展人蔣育鳳。記者郭政芬/攝影
這棟建築物又稱「槑齋」,私宅的主人是黃秀華(左)、莊添祿(中)夫婦,右為日前在槑齋辦展的策展人蔣育鳳。記者郭政芬/攝影
整棟建築強調自然工法,光是外牆,就用了20多萬個石片,每一面都是工人親手敲制,非常珍貴。記者郭政芬/攝影
整棟建築強調自然工法,光是外牆,就用了20多萬個石片,每一面都是工人親手敲制,非常珍貴。記者郭政芬/攝影
外型是古印度佛窟式建造的當代建築,裡面還珍藏一部大悲咒88尊法像,以自然工法打造。記者郭政芬/攝影
外型是古印度佛窟式建造的當代建築,裡面還珍藏一部大悲咒88尊法像,以自然工法打造。記者郭政芬/攝影
影/橫山槑齋佛塔造型奇特 建物內部曝光...背後是主人傳承的心意 | 桃竹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Smko01


(7) Facebook

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

(7) Facebook



世界只此一尊的「回首阿彌陀佛立像」:佛對永觀法師說,太慢了喔!佛之回首,意味甚麼? – 拾方藝廊

橫山內灣「槑齋」古印度佛窟式建築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主

回首阿彌陀佛立像-永觀堂原稱禪林寺,位於京都市左京區,創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回頭阿彌陀如來像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經》中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往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便是念佛的由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