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阿彌陀佛立像 https://goo.gl/d9t3AA
永觀法師是禪林寺第七任住持。在他五十歲那年,有一天,永觀法師如常地在佛堂裡做早課,一路念經,修持般舟三昧,一路繞著佛像而行。就在心入禪定之時,他竟然看到阿彌陀佛從須彌壇上走下來,與他並肩而行,一起念佛。永觀望著眼前這一幕,驚訝地佇足原地,正在躊躇著,走在前方的阿彌陀佛回首說道:「永觀,太慢了喔。」當永觀回過神來,發現阿彌陀佛已回到壇上,但佛的說話卻言猶在耳。
永觀堂原稱禪林寺,位於京都市左京區,創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 https://goo.gl/d9t3AA
奇特的佛教造像:為什麼這尊阿彌陀佛像會轉頭? _佛教頻道_大公網 - https://goo.gl/hkVrHV
-----------------------
世界只此一尊的「回首阿彌陀佛立像」:
佛對永觀法師說,太慢了喔!佛之回首,意味甚麼?
一般遊客到了京都,都會參訪清水寺、金閣寺等,但不多知道永觀堂這座寺院。永觀堂原稱禪林寺,位於京都市左京區,創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這個寺廟有兩個使它聞名全國的原因:這裡是自古以來的賞楓名所,京都人提起秋天就會想起紅葉的永觀堂;另外,在寺中,有一尊 被列為重要文化財產的「回首阿彌陀佛立像」。這佛像特別的地方在於全世界只有這一尊,而且它的來歷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永觀法師是禪林寺第七任住持。在他五十歲那年,有一天,永觀法師如常地在佛堂裡做早課,一路念經,修持般舟三昧,一路繞著佛像而行。就在心入禪定之時,他竟然看到阿彌陀佛從須彌壇上走下來,與他並肩而行,一起念佛。永觀望著眼前這一幕,驚訝地佇足原地,正在躊躇著,走在前方的阿彌陀佛回首說道:「永觀,太慢了喔。」當永觀回過神來,發現阿彌陀佛已回到壇上,但佛的說話卻言猶在耳。
永觀法師就是永觀堂名字的由來。他自幼出家,一心修行自身,相信虔誠念佛可以離苦得道,十八歲起便每日念誦佛號一萬聲,自號「念佛宗永觀」。在接下禪林寺住持之職後,因這一次與阿彌陀佛的「相遇」,他忽然頓悟:阿彌陀佛的回首,所意味的,是一種無盡的慈悲心,與世人同行,在有人掉隊,或有遲疑、迷惑的時候,回過頭來加以提醒,帶領眾生在正道上前進;在自己修行成佛的同時,也會掛念還在苦苦掙扎的無量眾生,以渡眾生出苦海為宏願。之後,永觀法師在寺中設立了藥王院救治病人,從此一心不二,致力濟世弘法,直到八十歲圓寂,禪林寺自此成為人人稱善的「永觀堂」。他為了感恩,以示不忘佛的教誨,請匠師創作了這尊「回首的阿彌陀佛立像」,置於寺中,把阿彌陀佛留下的信息傳給後代。
現在永觀堂裡,當年指點永觀的阿彌陀佛就立身在金色的佛龕中,帶著安靜的神情,頭越過左肩朝著後方回望。從圖中可以見到,佛像巧妙地捕捉了阿彌陀佛從靜止到回首的一瞬間。佛堂的設計是倒U字型,讓來訪者可以從多面向瞻仰「回首的阿彌陀佛立像」的身姿及神態。
在明末清初,一位來自中國的即非禪師,應臨濟宗祖師隱元和尚邀請,東渡來到日本長崎弘法。即非禪師曾到訪永觀堂,看見這座佛像,有感而發,為它創作了一首詩〈永觀堂禮回顧彌陀如來〉:
「父母皆為兒女癡,如來度世亦如斯。
眾生一去都忘返,轉得頭來是幾時。」
眾生在六道中輪迴,受盡諸般苦。天下父母心,佛視眾生如同兒女,當然想助眾生脫離輪迴,免於苦難。然而世人多有貪嗔癡,總是在塵世浮浮沈沈,流連忘返,不知道何時才會醒過來。即非禪師看阿彌陀佛的回首,正是感嘆佛等待眾生醒來,如同父母等待游子歸來,不知何時才能盼到。世界只此一尊的「回首阿彌陀佛立像」:佛對永觀法師說,太慢了喔!佛之回首,意味甚麼? – 拾方藝廊 - https://goo.gl/d9t3AA
佛圖片欣賞:回頭阿彌陀如來像
獨具特色的回頭阿彌陀如來像,日本浄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總本山 永觀堂藏。約12世紀 平安時代後期-鎌倉時代初期 重要文化財 木雕 像高 77cm
這尊「回頭阿彌陀佛」立像,為平安後期至鎌倉初期之作。阿彌陀如來髮髻高隆,眉心顯白毫相。面相圓潤,體態豐滿。雙耳垂肩,細眉長目,秀鼻小嘴,五官及身形均受大唐風格影響。
身著袒胸袈裟,左手垂下結印,右手上舉結印,此為下品上生接引印。佛衣輕柔貼體,自然流暢,赤足立於七層蓮花月輪之上。背光雕刻的十分精美細膩,下方二側各有一護法,火焰紋向上至頭部,上方二側各有二位飛天,整個背光似升騰的火焰,極具美感。正中頂部有一尊禪定坐佛像。
這尊造像其特別之處在於佛像的頭部是轉向左邊的,以優美的曲線越過左肩往後方回頭;神態安詳,似駐足回頭觀望——眾生有沒有在念佛,有沒有跟上來啊?阿彌陀佛時常挂念著後方跟隨他的人有無跟上,因而回頭探望、等待,真是大慈大悲到了極點。藝術家巧妙的抓住了這一回頭的瞬間,惟妙惟肖的塑造了阿彌陀如來救度眾生,期待眾生得以解脫而駐足回頭等待的慈悲形象。整尊佛像造型精美,神態逼真,極具動感。
1999年,這尊佛像被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這尊特殊的佛像源於一個意味深長的典故。
相傳在1082年2月15日晨,50歲的永觀法師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阿彌陀佛從法座上下來,在前引領他一起經行。永觀師一時驚訝、感動,不覺腳步慢下來,與佛的腳步越離越遠,正在躊躇的時候,阿彌陀佛忽然回頭對他微笑著說:「永觀,遲矣!」。
阿彌陀佛的這句話,一語雙關,一方面在說眼前永觀經行的腳步遲了,又在點醒他:我已經等了你十個大劫了啊!十劫以前,你的往生大事,我早已為你成辦,你今日始來念佛,真是遲了啊!說遲也不遲,念佛的當下,就是解脫的因緣具足之時,只是,一句「永觀,遲矣!」飽含了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無限急迫殷重的悲心。
永觀法師感於阿彌陀佛的悲心,為了永志其事,傳達彌陀引領眾生向極樂凈土前進的內涵;也時時以身為引領者,挂念著跟隨在後的人跟上與否,於是請匠師創作這尊獨具風格的「回頭阿彌陀佛像」,以傳後代。
日本京都禪林寺是凈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的總本山,山號「聖眾來迎山」亦稱「無量壽院」,本尊為阿彌陀如來,為念佛道場。貞觀五年(863年)九月,清和天皇將寺廟作為鎮護國家的道場,特勅額為「禪林寺」。後因永觀律師(1033~1111)入主該寺,為第七代住持,遂改稱「永觀堂」。宗祖為法然上人(源空),派祖為西山上人(證空),傳至現在已是第九十世法主:2010年(平成22年)就任的中西玄禮猊下。
佛圖片欣賞:回頭阿彌陀如來像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2xPgB2
-------------------
佛系人生常常需回首觀望
阿彌陀佛立像,約鎌倉初期(12世紀末—13世紀初),木造,像高77厘米,重要文化財,京都禪林寺藏
此尊佛像回首觀望,似乎佇足等待著誰,姿態十分罕見。如果要講它的故事,需從日本平安時代開始。
傳說奈良東大寺創寺之初(約8世紀上半葉),皇室將一尊原本供奉於宮中的阿彌陀佛像賜給東大寺,從此收藏於寺院寶庫中。後來任職於東大寺的永觀和尚(1033—1111)偶有機會欣賞到這尊佛像,他聽見尊像內部傳來了聲音,感嘆道:「救濟眾生才是這尊佛的本願,收在寶庫里太可惜了!」此事傳到了白河法皇(1053—1129)的耳中,法皇下令由永觀護持供養這尊佛像。後年,永觀辭去東大寺別當的職位,決定回到11歲時受戒的京都禪林寺宣揚凈土信仰,他親自背著佛像踏上歸途,東大寺的僧眾為了討回佛像一路追到了京都,卻怎樣都無法將佛像從永觀的背上取下來,只好放棄。
永保二年(1082)2月15日黎明,時年50歲的永觀在佛堂早課,時而正坐,時而繞著佛堂本尊阿彌陀佛像經行念佛。突然之間,原本安置於須彌座上的阿彌陀佛像走下了佛壇,走到永觀前面引導他一起經行。永觀驚愕之際杵在原地,阿彌陀佛回頭呼喚:「永觀,太慢了!」從此,禪林寺的阿彌陀佛像就維持著臉轉向左後方的姿態,「回首阿彌陀佛」(みかえり阿彌陀)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此尊阿彌陀佛立像面如滿月,頰頤豐潤,曲眉秀目,雖抿著雙唇,依舊予人和藹之感。佛的頭轉向左邊,眼帘低垂,視線微微瞥向左下方,寧靜而專注。其身軀強調肉感,胸肌突起,小腹微隆。袈裟的圓弧形衣褶隨著身軀起伏變化,自然之中亦不乏裝飾之美。佛雙手作來迎印,立於束腰多重蓮瓣台座上,回頭的姿態雖然特殊,卻毫無生硬之感,工匠高超地捕捉了動靜轉換的一瞬間。佛身後的舟形背光內有五尊飛天、兩尊金翅鳥,他們飄動的天衣與背光的火焰融合在一起,造型優美靈動。整尊造像呈現出平安時代後期的風格,但綜合觀察開面以及衣紋表現,可推測應出自鎌倉初期與慶派不同系統的京都佛師之手。
在佛教的世界中,「佛」意為「覺者」,代表已證得正覺,脫離輪迴,照理說應不再有所牽掛,而禪林寺的阿彌陀佛卻為永觀回頭了。
禪林寺每月都有以みかえり為題的格言
永觀是文章博士源國經之子,11歲受戒之後即在東大寺修行,不僅早慧而且才華橫溢,擔任東大寺別當時因為十分能幹,被譽為「能治的永觀」,然而他選擇走入民間救濟貧病。日本《本朝高僧傳》記載永觀體弱多病,因深知病苦,於禪林寺設立藥王院救助貧苦的病患,還在寺里種植梅樹以布施果實。如今世人習稱禪林寺為「永觀堂」,就是為了紀念永觀的慈悲。
阿彌陀佛在成佛前曾經發願,眾生無論修行高下,或是否曾造惡業,只要誠心念誦佛號,就能往生西方凈土。永觀宣揚的凈土宗,即是根源於大乘佛教凈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之法門的宗派。凈土宗不強調刻苦的禪定修行,也沒有複雜的理論,只以念佛為主,這種法門人人都可修學、都可能成就,為社會底層民眾提供了一條獲得救贖的道路,吸引力可想而知。
永觀不僅以信仰安慰民眾的心靈,還用醫藥救治他們的身體,其行跡與阿彌陀佛救濟眾生的本願相符,或許也正因此,阿彌陀佛回頭等待永觀的傳說才會深植在世人心中。
禪林寺這尊「回首阿彌陀佛」,看似奇異,實為另闢蹊徑表現阿彌陀佛的特質。他放低了門檻,耐心地等待,不願遺漏任何一個走在修行路上的人。欣賞這尊佛像,回頭想想,有時放慢腳步看看周圍,稍微等一下比自己落後的人,或許也不是一件難事吧!對他人的不幸與悲傷,如果也能因此有再多一點點的體諒就好了。
禪林寺
禪林寺通稱為永觀堂,是京都極富盛名之賞楓名所,位於左京區,乃凈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總本山,本尊為阿彌陀如來。創建於仁壽三年(853),開基者真紹是空海的高徒。寺院收藏寶物有:《山越阿彌陀圖》(國寶)、金銅蓮華文磬(國寶)、木造阿彌陀如來立像(重要文化財)、絹本著色《藥師如來像》(重要文化財)等。
文∣賴奐瑜
圖∣本刊資料室
絹本著色,《山越阿彌陀圖》(日本國寶),禪林寺藏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nvymj45.html
-----------------
回首的阿彌陀佛像,你見過嗎
2017-02-16 由 再生網 發表于資訊
在眾多佛教造像中,大家有沒有覺得這一尊非常特別呢。在這裡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這尊造像,一般被稱作回首阿彌陀。
此像位於日本東京都市左京區永觀堂町禪林寺阿彌陀堂。造像做轉頭狀,姿勢罕見,是日本重要的文化財。
據記載,安平永保二年(1082)禪林寺第七任主持永觀法師在佛堂繞佛,修持般舟三昧的時候,因為太累了就停下腳步,這個時候,阿彌陀佛顯聖了!
永觀法師看見阿彌陀佛走在自己的前面,並且轉頭對自己說:「永觀,你走的太慢了。」
於是永觀法師就跟隨阿彌陀佛一起經行。這就是「回首阿彌陀」的來歷。後人也將禪林寺稱作永觀堂。
江戶時代彌陀凈土信仰很流行,這尊像經常移駕江戶、大阪一帶,以供大眾禮拜瞻仰。
禪林寺阿彌陀佛立像,鎌倉時代(1185~1333)。此像頭及軀體由數材接合而成,像高77.6公分,背光與台座為後來補上,外表施以漆繪金箔。
額頭正中有白毫,眉目細長,眼睛微張,雙唇抿起,神情專注。左足稍微向前,頭轉向左邊,視線落與背後,略呈微瞥的姿態,手結來迎印,立於束腰多重蓮瓣台座上。身後帶狹長透雕背光,內有七身小飛天,左右對稱。袈裟的衣紋自然下垂,有飄逸洒脫之感。整尊造型完美勻稱,其優美之作風,亦有說是十二世紀下半葉所制。
按照現有的介紹,這尊佛像的背光里有「七身小飛天」,仔細觀察了一下,確實是七身,不過只有佛像肩膀兩側的四身可以確定是飛天,正中間的一身姿勢和服裝明顯不一樣,但是也看不太清楚,不能肯定是佛像,一般情況下,中間的位置是塔或者佛像比較多見。然後,左右下方的兩個呢,就是迦陵頻伽鳥。那些美麗的波浪紋,就是她們的大尾巴。
佛像的頭部一般都是正朝前方,但也不一定。除了這尊回首阿彌陀像,還有就是奉國寺大殿七佛中最西面的一尊,這一尊是釋迦牟尼佛。他的頭略略偏向西側。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oyyvxro.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