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_板橋放送所 (3)板橋放送所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

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今臺灣新北市板橋區的電台廣播發射設施。其在戰後由中國廣播公司接收,作為廣播發射機房。2015年8月被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後,修復工程開始進行,其戶外空間首先在2019年6月開放。
 介紹
臺灣的電台廣播(無線電廣播)的發展,最早在1925年6月17日始政三十年紀念展覽會時,實驗性地播音十天。臺灣總督府在後來在1928年11月成立了台北放送局,開始進行廣播節目[1]。最初的廣播設施皆設在交通局遞信部內,直到1929年才興建了專門的廣播設施「台北放送局演奏所」(現為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和「台北放送局淡水受信所」,三者皆由臺灣總督府技師栗山俊一所設計。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廳舍興建於1929年10月1日,1930年3月31日完工[2],為一棟兩層樓的現代式樣建築,建築立面強調水平線條與弧線形式;其無線電波可傳送至嘉義縣民雄鄉,使台灣多數地方皆能接收到廣播訊號[3]。
 板橋放送所在戰後由中國廣播公司接收,作為中廣板橋發射站。因其屬於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之一,2014年8月,法院判決中廣板橋機房的八筆土地均屬國有,產權移交給交通部。交通部觀光局原計畫在此地上建築拆除,改建為辦公大樓。在文史團體爭取之下,板橋放送所全區包含放送所廳舍、倉庫和車庫,於2015年8月被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4]。此園區內的戶外空間在經整理後於2019年6月開放啟用,而建築本體的修復工程預計在2022年完工[5]。板橋放送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3oPbe
-------------------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OjUUy5
類別古蹟 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衙署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於昭和六年(1931)1月15日開始使用,地點位於現今板橋民族路現址,根據當地耆老表示,因此處位居板橋平原地區較為高起的山崙處,設立此放送所,對於播音的波傳送較為有利,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建築完工於昭和五年(1930),為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技師栗山俊一所督造。
大正十四年(1925)6月17至26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於始政30周年進行實驗性廣播,昭和三年(1928)11月1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台北放送局開設,進行試驗性廣播,同年11月22日台北放送局成立,正式開始實驗放送,昭和六年(1931)1月15日開始使用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1945年11月1日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接收。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15-08-05新北府文資字第1041407952號變更/修正2016-01-21新北府文資字第1050100411號變更/修正2016-05-04新北府文資字第1050775670號變更/修正2022-08-04新北府文資字第1111423994號
公告公文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公告-104.8.5.pdf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變更公告-105.1.21.pdf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變更公告-105.5.4.pdf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修正公告111.8.4.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3.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4.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5.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理由一、本建築是日治時期五大廣播設施之一,強化台北放送局之無線電波遠送至民雄,逹成全台廣播之功能。戰後本建物從日治「無線電放送局」,演變為「中廣板橋發射站」,具廣播史價值。
二、建築完工於1930年,為日治時期著名的建築設計者台灣總督府技師栗山俊一所督造。立面設計強調水平線條與弧線形式,為台灣日治後期現代主義風格,目前大致保持完整,具建築史價值。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2 條第1項第1、2、3、4、5款評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北市
板橋區
民族路130巷67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北市政府
聯絡單位:文化局
聯絡電話:(02)29603456
聯絡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地籍資料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地籍.pdf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修正公告土地複丈圖111.8.4.pdf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新北市 - 板橋區 - 民族段 - 570-1新北市 - 板橋區 - 民族段 - 570-5新北市 - 板橋區 - 民族段 - 658新北市 - 板橋區 - 民族段 - 658-2新北市 - 板橋區 - 民族段 - 658-3顯示更多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板橋區民族段570-1、570-5、658、658-2、658-3、752、752-2、752-3、752-4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建築所有人公有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
姓名/名稱
使用人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管理人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外觀特徵建築為兩層樓建築,整體建築為近代式風格,主要特徵為建築物轉角圓角或軟化處理,搭配表面光滑無凸出之裝飾及流線型水平線,並在屋頂位置外突出水平流線型的雨庇,以及二樓延伸出無線角裝飾的陽台空間。設計手法逐漸放棄傳統歷史式樣的古典,注重功能取向的現代建築形式,建築呈現不對稱空間與造型。
資料來源: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新北市市定古蹟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室內特徵室內裝修以功能使用的取向做設計處理的不對稱空間,目的是為了理性的安排各設備之間所需空間的機能組織關係設計而成。建築為兩層樓,一樓配置停車場,大廳,樓梯間,接待所,廣播室,調整室,第一,第二電池室,配電盤室,廣播機室,泵防,值班室。雜物室,熱水室,廁所,盥洗室,浴室,庫房。二樓則安排大廳,樓梯間,接待室,休息室,事務室,技術部長室。
資料來源: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新北市市定古蹟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現  狀民國一百一十一年(2022)古蹟本體修復完成。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無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OjUUy5


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

臺灣放送協會(英文縮寫:THK),為台灣日治時期的廣播事業的社團法人,經營形態屬於半官半民。於1931年2月1日設立,1945年11月30日解散。戰後,其相關設施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今中國廣播公司)接收。
臺灣放送協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6fdMN
設施
台北放送局(1928),現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1930),計畫做為歷史教育園區
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1940),現國家廣播文物館
大安播音室,今帝寶(曾為中廣、中視總部)
台中放送局(1935),現做為藝文展覽空間
嘉義放送局(1943),現中廣嘉義台
台南放送局(1932),現南門電影書院
花蓮港放送局(1944),現中廣花蓮台
中華民國接收
1945年11月上述各放送局由中華民國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遣林忠接收後,其中台北放送局更名臺灣廣播電臺(呼號:XUPA)。[1]
 沿革
1925年6月17至26日: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於始政三十周年紀念展覽會會場進行實驗性廣播(輸出功率50W)。
1928年
11月1日:遞信部台北放送局(呼號JFAK、輸出功率1kW)開設,開始試驗性廣播。
11月22日:台北放送局開局式,正式開始實驗放送,不收取收聽器材費與收聽費。
1929年
5月:JFAK管弦樂團成立,於台北放送局首播。
9月:開始透過接收日本放送協會熊本放送局的廣播訊號,播送部分內地的節目。
1931年
1月15日:開始使用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輸出功率增強至10kW)。
2月1日:社團法人台灣放送協會成立,收聽費定為月額1圓。
7月:採用台灣籍女性播音員,首次使用當地語言廣播。
1932年
2月:本協會在東京丸大樓開設廣告播放辦事處。
4月1日:台南放送局(呼號JFBK、輸出功率1kW)開始廣播。
6月15日:本協會進行了日本第一次廣告播出(至12月2日)。
1934年9月9日:台北放送局首次向台灣的內地廣播。
1935年5月11日:台中放送局(呼號JFCK、輸出功率1kW)開始廣播。
1937年
7月16日:台北放送局開始使用短波對海外進行日語及福建語廣播(對福建省以及在華南、南洋的福建華裔播放的福建語新聞,播放與島內相同節目)。
7月20日:台北放送局開始對海外進行北京語廣播。
7月29日:台北放送局開始對海外進行英語廣播。
1938年
8月8日:台北放送局開始對海外進行粵語廣播。
8月15日:南支那派遣軍委託本協會開設廈門廣播電台(呼號XOJE、XOJF),並同時轉播台北放送局的節目。
10月1日:台北放送局開始對海外進行馬來語廣播。
1939年
4月10日:東亞放送協議會結成,本協會加盟。
4月15日:南支那派遣軍委託本協會開設廣東放送局(正式名稱為廣州無線電播音台,呼號XGOK)。
12月1日:開始進行越南語廣播。
1940年9月28日:開始使用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輸出功率100kW,後主要用於第2放送)。
1941年2月1日:把對島內的廣播和海外廣播分離。
1942年
1月1日:本協會開播台灣語(閩南語)新聞。
8月31日:嘉義放送局(呼號JFDK、500W)開始廣播。
10月10日:台北放送局第2放送開始廣播(第1放送目標聽眾為日本人,第2放送目標聽眾為台灣人),板橋放送所追加10kW功率的放送機。
12月:台北放送局開始對菲律賓、馬來亞、荷屬東印度進行廣播。
1944年
5月1日:(本島人向)第2放送停播。
5月15日:花蓮港放送局(呼號JFEK、100W)開始廣播。
12月:收聽費由1圓漲到1圓50錢。
1945年
8月15日:轉播玉音放送。
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接收本協會,台灣接收委員廣播開始。
11月30日:台灣放送協會解僱所有職員,台灣放送協會解散。
臺灣放送協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6fdMN


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

大城小事—無線電通訊的往日時光
文/藍博瀚;攝影/陳培峯;圖片/藍博瀚、蔡宏均、國立臺灣圖書館等提供 2019-04-13 10:35
八塊送信所設施群中的事務室,松樹圍繞散發濃濃古意。
大城小事—無線電通訊的往日時光 | 民傳媒 People Media https://bit.ly/3NWNpeT
日治時期興建的許多無線電設施,至今仍隱身在桃園,這些無線電受送信所,見證著台灣通訊技術發展,如今成為文化資產,訴說著人與人通訊往來的今昔故事。
 台灣四面環海,又有中央山脈矗立,地理阻隔成為電訊傳遞的一大挑戰。日治時期引入無線電技術,擁有台地地形的桃園,自然成為設置無線電台的首選之地。在「人手一機」行動通訊發達的現在,很難想像百餘年前,人們從電報通訊,再進步到用無線電通訊往來的那些舊時記憶。
 台灣電信與電話發展的起源
 回顧台灣跨海通訊的第一步,是晚清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1886年所鋪設的從中國福州到淡水的海底電纜,用以傳輸電報。到了日治時期,1897年總督府在澎湖建立軍用電話,成為台灣電話的先聲。
 隨著無線電技術日漸成熟,總督府積極拓展跨海通信,1910年開設富貴角無線電信局支局,成為台灣無線電通訊的開端,1920至1930年間,陸續在鵝鑾鼻、宜蘭、淡水與板橋等地設置無線電信局,建立起穩固的民用電報通信,讓台灣進入無線電通訊的時代。
 1930年由栗山俊一設計的「台北郵便局」落成,容納郵務與電信電話事業,象徵台灣島內通訊的成熟。《桃園日治時期電信設施調查研究計畫》的共同主持人張興國分享,「早期拍電報要用摩斯密碼(Morse Code),因此還需要轉譯解碼,人聲通訊的技術,讓資訊傳遞更直接快速。」從符號轉為人聲電話通訊,是很重要的變革。
  中壢送信所使用至今,是當年台灣與日本大阪、東京聯繫的重要節點。
  中壢送信所山牆有切角屋頂與拱形窗,並以扶壁支撐,建築造型素雅。
 從中壢發出 內台電話第一聲
 因應民用需求,1932年成立「國際電話株式會社」,作為民用無線電話總部,其商標以同心電波加上飛揚的翅膀,象徵訊號傳遞無遠弗屆。國際電話株式會社陸續收購桃園觀音及中壢等地的原始田野林地,作為無線電設施的基地。
  中壢送信所有分別有向日本大阪與東京,以及中國華中與滿州發送訊號的電話空中線。
 台灣對外通訊的革命性改變,是從開通台、日無線電話的「內台電話」開始。張興國表示,「為了避免訊號干擾,日本的無線電設施將接收和發送分開。」位於觀音崙坪的「觀音受信所」與中壢後寮的「中壢送信所」1934年落成,分別負責受信與送信功能,以高60公尺的木柱無線電陣列傳送訊號,再以電纜連接終端的「台北郵便局」向日本大阪、東京傳訊聯絡。
 當時在台灣這頭拿起話筒,經由接線生轉接,雖然轉接要10餘分鐘,但可直接與日本那端通話,幕後功臣就是這2座無線電設施。1940年代,台灣對中國長春、上海、南京等城市的電話陸續開通,也全是仰賴這2處受送訊號。
 另一方面,因應民航事業發展,總督府選在現今八德小大湳與桃園埔子,設置「八塊送信所」及「桃園受信所」。張興國說「這2處受送信所主要作為航空通訊使用,協助松山機場的發報室。」1940年落成營運後,隸屬台北電信局管轄,接收日本各地的氣象資訊和無線電通訊。
  位於桃園區介壽路旁的八塊送信所,3棟建築並排配置。
 桃園無線電設施 建築特色鮮明
 這幾座位於桃園的無線電設施,受現代主義建築影響,以簡單的幾何造型建造,而在牆上預留電纜孔洞則是主要的特色之一。特別的是,當時有日籍技術人員派駐,因此,除了機房與作業用的局舍外,觀音受信所和中壢送信所還有供職員居住的社宅、招待賓客的俱樂部等生活設施,並有「構內社」讓離鄉工作的日籍職員,在台灣也能有個精神寄託。
 桃園受信所與八塊送信所,由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技師鈴置良一設計,以機能取向,呈現現代主義的風格。建築以機房與辦公空間為主。進入八塊送信所的無線電機房,可見裝飾簡單的扶壁柱頭,窗戶上有孔洞作為無線電電纜連接處,一旁有80餘年的老松樹,雄渾姿態與建築相得益彰。
 戰後沿用 通訊技術再進化
 二戰後由交通部電信總局接收,受送信所建築仍持續使用。隨著時代演變,新興通訊技術突飛猛進,這些日治時期的無線電設施逐漸退居二線,或另外設置新設施。例如,觀音受信所在1965年,曾增設地磁觀測站,觀測太陽黑子與電離層活動,為台灣電信技術研究提供珍貴的數據。
 中華電信桃園營運中心基維二股股長戴文達,在1983年進入崙坪電台工作,他娓娓道來當年在觀音工作的時光,「我的業務是接收船岸電台的訊號,當時那些日治時期的空中線木柱已經開始拆除。」1993年他調任至大湳電台,「那時還看過日治時期的無線電發射機,後來真空管發射機逐漸汰換,改為新型電晶體發射機。」從硬體的更替也能窺見通訊技術不斷進步的歷程。
  上圖/觀音受信所舊照,高聳入雲的「空中線木柱」以人形柱支撐,矗立在寬闊無屏障的基地上。
下圖/觀音受信所原地保留一座空中線木柱基座。
 電信民營化 連結古今
 交通部電信總局在1996年走向民營,成立中華電信,這幾處位於桃園的無線電設施也繼續使用。中壢送信所與桃園受信所,成為中華電信材料儲存料庫,觀音受信所則因業務結束而未繼續使用,近年由桃園市政府打造為「崙坪文化地景園區」,也將遺留的設施納入園區
  印有「國際電話株式會社」字樣的老保險箱,在八塊送信所內使用至今。
 其中,中壢送信所與八塊送信所,分別在2017與2018年受指定為桃園市市定古蹟,位於大湳都市計畫區內的八塊送信所,未來也將作為文化資產保留在大勇公園。張興國補充,「這些無線電設施,見證了台灣電信發展的歷程,建議八塊送信所可規劃為中華電信博物館,觀音受信所也能以『新舊並陳』的思維呈現,或運用影像投影科技,勾勒還原舊時建築的輪廓。」讓後人有機會一睹近百年前無線電設施的風采。大城小事—無線電通訊的往日時光 | 民傳媒 People Media https://bit.ly/3NWNpeT


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

公告資料國際電話無線電話中壢送信所|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OhQ04C
類別古蹟 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產業
國際電話無線電話中壢送信所|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OhQ04C
1932年12月24日「國際電話株式會社」成立,收購中壢與觀音之原始林地和田野,計畫興築臺灣方面的送信與受信所。
1934年3月23日「中壢送信所」工事完成,面積有18270.31坪。
1936年12月中壢送信所敷地擴張至28220.39坪。
1937年11月中壢送信所擴張局舍42.05坪,並在入口前新建俱樂部60.75坪。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17-06-14府文資字第10601307001號
公告公文府文資字第10601307001號.pdf
評定基準1.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4.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5.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理由一、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為1930年代臺灣無線電信工程重要設施,臺灣近代通信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見證臺灣無線電信發展歷程,在電信史、技術史、國際史上皆有重要意義。
 二、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木構建築工藝價值高,具地方營造技術特色;1930年代公共建築的面磚材料,具產業設施建築特色。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為日治時期至戰後之無線電信產業設施,具稀少性及代表性,不易再現。
 四、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五、具其他古蹟價值者:與市轄域內其他相關無線電設施,形成完整的產業設施群。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桃園市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桃園市
中壢區
中山東路三段414巷18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3-3322592分機8618
聯絡地址: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21號
地籍資料古蹟本體及定著土地範圍圖.pdf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桃園市 - 中壢區 - 中寮段 - 99私有都市區其他使用區桃園市 - 中壢區 - 中寮段 - 56私有都市區其他使用區桃園市 - 中壢區 - 中寮段 - 56-4公有都市區其他使用區桃園市 - 中壢區 - 中寮段 - 99-1公有都市區其他使用區桃園市 - 中壢區 - 中寮段 - 56-10公有都市區其他使用區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桃園市中壢區中寮段99、99-1(部分)、56(部分)、56-4(部分)、56-10(部分)等5筆地號,合計3586.31平方公尺。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公有
中華民國
土地所有人私有
中OOOOOOOOO
建築所有人私有
中OOOOOOOOO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人
桃園市政府養護工程處
使用人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外觀特徵桃園日治時期電信設施的外觀皆為斜屋頂建築,其共同特色,即為車寄(門廊),中壢送信所局舍建置比較早,其車寄為平拱門的門廊,屋架部分,前屋、小庫房採洋小屋組屋架,辦公室為木作和小屋組,日治時期大修,改做鋼構芬克式屋架,做法極為特殊。
使用情形中壢送信所於 106 年(2017)指定為市定古蹟,所屬與使用者為中華電信公司。
現  狀依據口述,本所層級頗高,有帶刀指揮官駐守,建築除局舍外,還有一處俱樂部與一區宿舍,低階宿舍 11 棟,高階宿舍 6 棟,目前僅剩下最初之局舍及增建建築體,其保存見證了臺灣無線電信發展歷程之重要意義。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未辦理容積移轉
國際電話無線電話中壢送信所|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OhQ04C


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

題名
國際無線電話中壢送信所
引用出處-書刊名
中壢街勢要覽
引用出處-書刊作者
中壢街役場
引用出處-出版者
臺灣日日新報社
引用出處-出版地
臺北市
引用出處-出版年
昭和9[1934]
引用出處-出版年(西元)
1934
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 國際無線電話中壢送信所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https://bit.ly/3NZp0W9


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

臺北電信局淡水無線受信所
 日治時期臺北電信局淡水無線受信所外觀。(官方照片,約拍攝於民國20年前後)。
臺北電信局淡水無線受信所 - 淡水維基館 https://bit.ly/46MRN8W
簡介
  淡水無線受信所位於今淡水沙崙地區,昭和3年(1928年),總督府開始規劃於淡水建立無線受信所,作為和東京、大阪、鹿兒島聯繫之基地。昭和四年(1929,民國十八年)竣工,隸屬台北無線電信局,為台北總局的接收站;並有辦理海底電信線的陸上受信工作,二戰時該所被鎖定為美軍轟炸的目標,後已拆遷。
臺北電信局淡水無線受信所 - 淡水維基館 https://bit.ly/46MRN8W


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

桃園無線受信所
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桃園無線受信所 https://bit.ly/43zd8jg
類 別古蹟
種 類直轄市定古蹟
公告日期2020-04-29
名稱桃園無線受信所
縣市區域桃園市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富國路42號
所屬主管機關桃園市政府
來源單位文化資產局
來源網址來源網址
1930年(昭和5年)11月總督府計畫於臺北附近設置國際機場,以及全島各地設置航空無線電信與航空標幟,以確立「內臺航線」的推動。1936年(昭和11年)日本期望將臺灣打造成「南進航空基地」陸續設置的臺北航空無線局、航空無線標識局、航空無線羅針所、航空照明設施、航空燈臺及氣象測候所等等。
 1940(昭和15年)年8月8日臺北電信局在桃園地區設立「桃園航空無線送受信所」正式落成,而該送受信所實際上分為「無線送信所」與「無線受信所」兩處設施群,一處稱為「臺北電信局八塊無線送信所」位於新竹州桃園郡八塊庄大字小大湳(今八德區介壽路249號),另一處則為「臺北電信局桃園無線受信所」位於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大字埔仔(今桃園區富國路42號)。
 增設中波及短波發報機三部,作為對空業務用,按桃園受收信所之興建,完全是為了配合日本南進發展之侵略政策,發展其對南洋一帶無線電通訊的建設,而到了1943(昭和18年)年在桃園地區則另外增設了「臺北電信局大園標識送信所」(現址為大園國中)進行標示送波之事務。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桃園無線受信所 https://bit.ly/43zd8jg


八塊飛行場懷生機場/八塊無線送信所-市定古蹟/板橋無線送信所1930年完工-農田間的高大鐵塔,鐵塔旁邊有建築物,為板橋放送所-日治時期五大廣播設施之一,強化臺北放送局之無線電波遠送至民雄,逹成全臺廣播之功能。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國定古蹟-完工於1919-鳳山近高雄海軍基地,位於日本當時領土之南端,有利於向南洋群島聯絡-(1925)鵝鸞鼻電信局設立之後,才將此部份之任務轉交由鵝鸞鼻電信局承接/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後改為「鳳山招待所」,所在地是日治時期日本海軍三大無線電信所之一,戰後軍方接收便將中間的電信設備大碉堡區改為「鳳山來賓招待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板橋放送所,全名為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在1930年建於現


High Speed Morse Telegraphy Using a Straight Key https://www.tiktok.com/t/ZT8jrGWsm/

https://fb.watch/n3nxtcIVCy/


(總督府通信局)

(總督府通信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