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手繪文殊菩薩 故宮南院展出 清丁觀鵬畫文殊像 軸
乾隆手繪文殊菩薩 故宮南院展出 https://bit.ly/42ttR7o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您知道嗎?清朝乾隆皇帝曾經畫過文殊菩薩,甚至多次扮演文殊,原來這與西藏傳統觀念有關。故宮南院「清代活佛文物」大展,以清宮文獻、藏傳佛教國寶文物,搭配藏僧彩砂砌繪的壇城,帶領民眾一窺藏傳佛教世界。 清丁觀鵬畫文殊像 軸
故宮博物院長吳密察表示,「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共展出二百三十二組(三百六十四件)文物,是歷來清代活佛文化最盛大的展出。
吳密察指出,這次大展邀請四位在台藏僧(喇嘛),共同砌繪一幅〈白傘蓋佛母砂壇城〉,根據清宮習俗,每年舉辦的「大白傘蓋廻遮除障法會」,被視為具有護家息災利益功德,故宮也藉由這幅壇城,祈願國內疫情能由輕轉無,國人永保安康。
這次展出的珍品,包括〈文殊〉雙幅巨軸,是乾隆皇帝第二次上五台山時,在「殊像寺」看到古本文殊菩薩像,心生歡喜,於是親自摹寫,回宮後再交由宮廷畫師丁觀鵬設色,完成〈文殊〉雙幅巨軸。
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古籍科科長劉國威表示,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乾隆畢生上過五台山朝聖六次。根據西藏人的觀念,東方的「大皇帝」是文殊化身,因此乾隆曾多次扮演文殊,也留下許多裝扮成文殊的畫作。
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古籍科科長劉國威表示,有關民間俗稱的「活佛」,清朝官方文獻並無此字眼,而是沿用蒙古語「呼畢勒罕」,就是漢語「轉世化生人」的意思;如同佛教經典裡,佛菩薩為度眾,幻化百千萬億「化身」,藏傳佛教將「化身」概念變成制度,後來形成宗教領袖的傳承制度。
助理研究員鍾子寅表示,這次大展以各類清宮相關文物展現清代活佛在個人修持、儀式法器等領域的面貌,特選原藏於養心殿(清帝私人佛堂)、慈寧宮、避暑山莊等代表性宮殿中的文物。 清丁觀鵬畫文殊像 軸
乾隆手繪文殊菩薩 故宮南院展出 https://bit.ly/42ttR7o
藏傳佛教沙壇城 / Sand Mandala – Circle & Light's Blog
-----------------------------------
文殊皇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VYdhs
文殊皇帝,或稱曼殊師利大皇帝(藏語:འཇམ་དབྱངས་གོང་མ་ཆེན་པོ,威利轉寫:vjam dbyangs gong ma chen po)是藏傳佛教對中國皇帝(特別是清朝皇帝)的敬稱。藏傳佛教認為中國皇帝是文殊菩薩化身,使世界安寧的轉輪王,「文殊菩薩皇帝」「文殊大皇帝」為順治年間以降西藏致書清廷時常用的啓頭語[1],滿洲人稱皇帝為佛爺。
詞源
參見:滿族 § 族名來源
有觀點認為[誰?],「滿洲」之名來自文殊菩薩(曼殊師利菩薩),因此清朝皇帝也叫文殊皇帝。根據清朝官方觀點表示,族名「滿洲」源於文殊菩薩(梵語:मञ्जुश्री,Manjusri),乾隆帝還特別在其詩中自注以表示對這一說法的認同;持這種觀點學者還說努爾哈赤建國時,滿語是以「滿洲國」(滿語:ᠮᠠᠨᠵᡠᡤᡠᡵᡠᠨ,穆麟德轉寫:manju gurun)為名,即取「文殊菩薩的土地」之意[2]。
歷史上清兵入關前滿洲人信仰的是薩滿教而非佛教,許多歷史學家並不認可這一說法,提出可能是由蒙古語進入滿語的。關於「滿洲」一詞的來歷有多種說法,歷史學家普遍認為[誰?]「滿洲」義爲「吉祥、幸福、平安」
藏傳佛教語境中用於世俗統治者的「文殊菩薩化身」指的是中原(藏語:རྒྱ་ནག,威利轉寫:rgya nag,「中國」)王朝的統治者(中國皇帝)。藏族史家看來,元朝統治的最主要和核心的地區是漢地,大明繼承的是大元的正統。因此,藏傳佛教語境中將「文殊菩薩化身」這一曾經用於忽必烈的稱呼加於明朝皇帝身上。
清朝皇帝「轉輪王」和「文殊菩薩化身」稱號正是基於上述歷史背景而來。隨著16世紀後半葉藏傳佛教全面傳入蒙古地區,藏傳佛教賦予世俗統治者的「轉輪王」和「文殊菩薩」稱號被蒙藏兩地的貴族廣泛接受。清朝入關後,這兩個稱號隨之被加於清朝皇帝之上。與明朝相比,清朝與蒙古諸部的關係更為複雜和密切。於是,在清朝與蒙古諸部的頻繁往來中,清帝被蒙藏高層普遍稱為「轉輪王」或「文殊菩薩化身」[3]。
文殊皇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VYdhs
-------------------------------
乾隆皇帝運用文殊菩薩化身策略與西藏地區的治理
藏族的唐卡是一種非常具體的宗教修行工具,從製作選取主尊開始到一系列嚴格的規範步驟去完成畫面,其並非如一般所見的肖像畫,它具有十分明確的宗教意義。由於唐卡的製作要求依據經典,所以是起於經典也終於宗教用途,較與平時所認知的神像畫有更進一步值得討論之處。
清乾隆皇帝選擇用藏族的唐卡形式來為自己繪製圖像,絕非臨時起意或遊戲之作,更特別的是他應該很清楚繪製唐卡的意義,因為他曾經投入相當的時間學習藏傳佛教之教理,而乾隆身邊更有一位精通藏傳佛教宗義的三輩章嘉呼圖克圖國師在協助,因此可知他是有充分的認知下才進行的畫像,並在相當長的時間中,要求不同的人員為他繪製這樣子的唐卡。
乾隆皇帝對其掌政時期的民族問題之解決投入相當的心力,特別是妥善掌握蒙藏兩大民族。清代的這部分民族問題解決基礎在藏傳佛教,所以讓乾隆皇帝在藏傳佛教用心更多,因此提出以唐卡這項宗教修行用具來利用,並非意外之舉。
目前討論乾隆皇帝的政策或治略的研究頗多,但少以唐卡的宗教意義為切入點的討論,本文擬以此為重心討論,藉由唐卡繪製的過程探討乾隆的用心。
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_乾隆皇帝之菩薩唐卡研究
【歷史解密】大清皇帝能和達賴喇嘛變好麻吉,為何中共一天到晚只想對西藏血腥鎮壓?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https://bit.ly/3WZ9UnS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最後的皇族: 滿洲統治者視角下的清宮廷》,由八旗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擷取自故宮博物院。)
今日,中共以滿清政府與自家政府同為中國執政黨,將信仰藏傳佛教的滿清對西藏的政治參與,當作是種承襲;殊不知,滿清和西藏的關係是建立在「宗教」之上,與現今無神論的中共一點都無關。
探討相關議題的同時,我們帶您回到滿清,一窺乾隆皇帝與西藏之間的政治關係。(責任編輯:鄭伊真)
乾隆把自己視為集文殊菩薩、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一身的統治者的化身,並在達賴喇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鏡像,意味著此種清─藏關係豐富了清廷在建構合法性上的資源。
乾隆時期繪製的許多唐卡把乾隆皇帝描繪成文殊菩薩。到底這樣的乾隆唐卡有多少,我們沒有確切統計數字,但最近的一項統計說,在瑞典、北京、瀋陽和布達拉宮至少有六幅這樣的唐卡。
大衛.法夸爾分析了唐卡肖像畫及其體現的象徵意義:
我們看到乾隆……身穿高僧—轉世者特有的服裝,頭戴佛帽,身披袈裟;左手托法輪……右手作施法印……他的周圍有許多佛、神和女神……畫像下面的藏文題字提示我們,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幅肖像畫,而是佛的化身,「大智大慧的文殊菩薩,人的守護神,大德法王,是……能帶來好運且滿足所有願望的大威德金剛」。
雖然大衛.法夸爾在他的文章中只複印了一幅唐卡,但目前所知仍存於世的六幅唐卡都具有他認定的那些重要的肖像畫特徵。在每一幅畫中,乾隆皇帝都端坐於蓮花座上,身穿喇嘛的袈裟。
在其中幾幅唐卡中,他的姿勢與大衛.法夸爾描述的完全一樣,還有幾幅,他左手托著盛滿珍珠的缽。在其中幾幅唐卡中可以看到,蓮花上放著火紅的劍,他的座位左右兩側放著佛經和與文殊菩薩相關的一些象徵性物品。
在多數唐卡中,座位前都繪有一個刻著字的供桌。所有的唐卡都描繪了乾隆皇帝的宗教導師若必多吉的轉世世系,都畫在皇帝的上方。唐卡的其他部位繪著其他佛,包括繪在唐卡底部的保護神。
迄今為止尚未見到其他清帝的唐卡。作為歷史工藝品,乾隆唐卡值得認真研究。在這裡,我們只限於探討一下它的政治意義。
法夸爾認為,這些唐卡是宮廷贊助的肖像畫的一部分,而這些宮廷畫,專門畫赴五臺山藏傳佛教中心朝聖的蒙古信徒。他指出,康熙皇帝到五臺山朝聖五次,乾隆皇帝六次,嘉慶皇帝一次。
之前,乾隆就致力於此,這清楚地體現在一六六七年刊行的第一本蒙文版五臺山朝聖指南,該書把清廷統治者稱為「文殊菩薩轉世,救世聖主」。這種宣傳活動是相當成功的,有事實為證:在西藏編年史中,每當提到大清皇帝時,都用文殊菩薩代之。
早期進行的把宗教權力和世俗權力集於一人之身的努力,在乾隆朝達到了高峰。就此而言,大清皇帝和達賴喇嘛都越過了原來的「喇嘛 ─ 保護者」關係的界限,構築出「雙重統治」的經典模式,賦予了西藏僧侶與世俗統治者之間關係的新生命。
雖然「雙重統治」模式造成了雙頭政治,但新模式超越了以前宗教與世俗世界之間的區別,達賴喇嘛的地位確實如同皇帝一樣。魯埃格(Ruegg)指出,「喇嘛既是統治者又是菩薩……事實上可能結合了二者的功能。此外,傑布(rgyal po)則是法王,可能被視為菩薩的化身」。
魯埃格的分析突出了大清皇帝與達賴喇嘛、班禪喇嘛和藏傳佛教中其他轉世喇嘛之間的關係中固有的模糊性。所有職位的象徵性內涵都被改變,在傳統的「喇嘛─保護者」關係中造成了混亂。所以,關於清─ 藏關係的藏文記述與漢文記述大不相同,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一七八○年班禪喇嘛訪問承德和北京的一份文獻資料充分體現了對一件事情的不同「記述」。
一七八○年,乾隆皇帝在夏都承德舉辦生日慶典,班禪喇嘛前往承德,和皇帝會面。在承德逗留的五週時間裡,他走訪了宮殿和寺院, 他向皇帝和其他人講授密教。正如司徒安(Angela Zito)對我們提示的,藏文和漢文文獻各自以精巧的結構記述了整個過程,開頭都是「邀請」,後面是對訪問本身的詳細描述。
不同的記載反映出這些紀錄是給不同的人看的。藏文紀錄以「喇嘛─保護者」模式記述這次會面,強調皇帝對班禪喇嘛的尊敬,突出老師的崇高地位。相反,漢文紀錄強調班禪喇嘛對皇帝的臣屬之禮,它是覲見皇帝的禮儀的一部分。
由於這次會晤把皇帝的宗教關懷(從他的角度)與他作為天下君主的地位結合了起來,所以僅僅用等級制度的話語來解釋此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適的。如何看待這次會晤的意義,取決於一個人的文化觀。
當西藏高僧稱大清皇帝為文殊菩薩時,他們所處的語境是以密宗教義組織起來的佛和菩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個佛都有無數的法身。對於藏傳佛教的僧侶而言,大清皇帝承認達賴喇嘛是「觀世音菩薩」,象徵著皇帝認可了他們的宗教體系,這正如班禪喇嘛對皇帝和宮廷提供了服務而被接受為「導師」。
另有藝術品也展現了這種複雜的關係,存放於布達拉宮七世達賴使用過的薩松朗傑殿(殊勝三界殿)。這個佛堂中掛著一幅把乾隆描繪成文殊菩薩的唐卡,據說是一七六二年八世達賴喇嘛坐床時贈送的。
在唐卡下面,立著一個刻有藏、漢、滿、蒙四種文字的牌位,上書「恭祝康熙皇帝萬壽無疆」。這塊牌位顯然是七世達賴喇嘛為慶祝康熙登基六十一周年而呈送的。
牌位四周是著名喇嘛如七世達賴喇嘛、四世和六世班禪喇嘛和其他西藏喇嘛的雕像。左邊的牆上是擺放滿文版《甘珠爾》的架子。佛堂裡的這些工藝品無疑總結了早期的清─藏關係,具體的說是什麼呢?
一方面,為康熙祝壽的牌位體現了藏傳佛教對大清統治者的祈願,希望祈福靈驗,延年益壽。《甘珠爾》則使達賴喇嘛想到,大清皇帝作為信仰宣傳者所做的貢獻。
另一方面,這個佛堂裡的唐卡是最有意義的物品,它反映了統治者的形象在乾隆皇帝時期已發生變化。
乾隆把自己視為集文殊菩薩、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一身的統治者的化身,並在達賴喇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鏡像,意味著此種清─藏關係豐富了清廷在建構合法性上的資源。
【歷史解密】大清皇帝能和達賴喇嘛變好麻吉,為何中共一天到晚只想對西藏血腥鎮壓?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https://bit.ly/3WZ9UnS
en.dpm.org.cn/dyx.html?path=/tilegenerator/dest/files/image/8831/2007/1754/img0005.xml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 - 故宫博物院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清乾隆,北京,布本,设色,纵108厘米,横63厘米。清宫旧藏。
乾隆皇帝笃信佛教,曾奉三世章嘉活佛为师修习藏密,被蒙藏地区尊为文殊菩萨化身的大皇帝。画面正中乾隆帝为中年形象,面目清秀,留须,双目凝视,反映出内心的安详。头戴班智达帽,身着僧衣,右手结说法印,左手结禅定印,上托法轮,全跏趺坐于莲花托须弥座上。最上方示现其修行本尊的三座坛城。第二层正中为上师三世章嘉,章嘉小像的左右两侧分别描绘出诸佛菩萨。乾隆像背光四周环以藏传佛教历代先师,空档处填绘繁密的花朵及花枝。座下两侧集结着以空行母、金刚亥母为主的佛母、菩萨等诸神。再下两角为八尊护法神。最下一层为尸陀林主、四大天王及诸供养护法。
此唐卡为乾隆早期佛装像,勾线工整流畅,色彩丰富,为宫廷画师所绘。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 - 故宫博物院
為何乾隆會自稱為文殊菩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為何乾隆會自稱為文殊菩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NjLi5S
乾隆皇帝本名叫做弘曆。他是一個自命不凡的皇帝。在乾隆統治期間,他建造了大型建築,建造了其他花園,併到處旅行,留下了許多皇家銘文。他也喜歡書法和繪畫。宮殿裡收藏的許多古代珍貴書畫都有他的題跋。那些沒有題跋的人也有印章,如「乾隆御景寶」。在他的一生中,他寫了四萬多首詩,自稱是「十全武功」,在他的晚年,他是「十全老人」。這表明他是多麼自戀。
在北京的故宮裡,總共有七尊乾隆皇帝的佛像。這些佛像大多被收藏在宮殿裡。一些佛像懸掛在佛堂上方。由於一些佛堂不開放,遊客看不到它們。 在一副早期布本佛裝像里, 乾隆皇帝居中,身著僧衣,頭戴班智達帽,右手結說法印,左手托寶瓶跏趺坐在須彌座上 。最上方顯現其修行本尊的三座壇城。上端為顯現三世章嘉及諸佛弟子,周圍環繞藏傳佛教的歷代先師,下部為護法諸神。
另一套乾隆佛像服裝中,乾隆皇帝穿著紅色袈裟,左邊是普賢菩薩,右邊是地藏菩薩。頭頂上方的天空中有25尊佛像、菩薩和黃教教主。乾隆皇帝在蓮座下寫了藏文,大意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乾隆皇帝不僅把自己比繪畫唐卡畫上文殊菩薩的化身(也稱為唐加,一種藏語音譯,指的是用彩色緞子裱起來懸掛起來供人們崇拜的宗教捲軸畫),而且還命令人們在甘龍的33年裡建造一座佛教寺廟和梵蒂岡建築。 在這個大廳里,他沒有崇拜主神釋迦牟尼,而是崇拜文殊菩薩的銅像。在樓上,他崇拜密宗大偉金剛的銅像。在藏傳佛教中,大偉金剛也是文殊菩薩的化身。甘龍的意圖很明顯。他來自文殊菩薩的比喻。
但無論是清朝的唐卡繪畫還是這座佛寺的雕像建造,宮殿裡都有非常嚴格的程序。例如,繪畫唐卡在宮殿裡有一個專門為藏傳佛教服務的機構,即中央寺廟的佛經服務處,主要負責塑造佛像、施主、法器等。它也是專門為畫佛像而設立的,宮殿裡也有一些如意亭作為繪畫的主要部分。 如意堂的畫家經常和正殿的喇嘛合作繪畫。乾隆皇帝的佛像很可能是由如意堂的畫家畫的。一般來說,畫佛像需要皇帝的命令。因此,如果乾隆皇帝不親自指揮繪畫,其他人就不敢擅自主張進行唐卡的繪畫。
清朝時,乾隆皇帝非常信奉藏傳佛教。曾經拜奉 三世章嘉活佛作為自己的師傅 ,讓章嘉為自己灌頂。 章嘉是清代著名的佛教大師。他精通漢語、滿語、蒙古語、藏語和梵語,並且非常擅長畫佛像。他曾指導修建佛教寺廟、繪製佛像和清朝皇宮中的雕塑。他從7歲進入京城,直到70歲去世。他在北京和西藏之間旅行,為清朝的宮廷服務。
乾隆與第三世活佛章嘉交往期間,他對藏傳佛教的理解非常深刻。乾隆皇帝也深刻理解了藏傳佛教對蒙藏地區的影響,以及傳播藏傳佛教對蒙藏上層的特殊意義。然而,乾隆信仰佛教不同於普通人。他想告訴全世界的人們,他不僅是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也是神聖世界的領袖,所以他才為自己繪製佛像,以文殊菩薩自況 。
為何乾隆會自稱為文殊菩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NjLi5S
此唐卡中乾隆皇帝身著紅色袈裟,頭戴黃色班智達帽,全跏趺坐三層高墊上,下為大象所馱的蓮花寶座。十朵盛開的粉紅色蓮花與綠葉組成背光。乾隆左手託法輪,右手施說法印,神態莊嚴靜穆,一派學富五明的佛教大師形象。面部描繪寫實傳神,長方臉幾縷長髯,精神矍鑠,是乾隆老年相貌,略有明暗立體感。蓮花座前寫藏文,大意是文殊菩薩化身、大德法王。座左為普賢菩薩,右為地藏菩薩,頭上天空正中繪諸佛菩薩黃教祖師25位。座前有蓮花盛開的方池,邊上坐15位僧人,下界畫大黑天、吉祥天母、法王三位護法神。這幅唐卡著力把乾隆刻畫成蓮花環繞、眾神簇擁的文殊菩薩化身,意味著他不僅是人間的帝王,也是神佛世界的主宰,政治意義深刻。皇帝身著喇嘛服飾,也表明了他對藏傅佛教的尊崇和他本人的宗教信仰。這幅唐卡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對於了解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很有幫助。整幅作品佈局飽滿和諧,線條流暢,形像生動,色彩豐宮華麗,是18世紀在內地創作的唐卡作品的代表之作
【乾隆皇帝佛裝像唐卡】
乾隆皇帝佛裝像唐卡,清乾隆,北京,布本,設色,縱108厘米,橫63厘米。清宮舊藏。
乾隆皇帝篤信佛教,曾奉三世章嘉活佛為師修習藏密,被蒙藏地區尊為文殊菩薩化身的大皇帝。畫面正中乾隆帝為中年形象,面目清秀,留須,雙目凝視,反映出內心的安詳。頭戴班智達帽,身著僧衣,右手結說法印,左手結禪定印,上托法輪,全跏趺坐於蓮花托須彌座上。最上方示現其修行本尊的三座壇城。第二層正中為上師三世章嘉,章嘉小像的左右兩側分別描繪出諸佛菩薩。乾隆像背光四周環以藏傳佛教歷代先師,空檔處填繪繁密的花朵及花枝。座下兩側集結著以空行母、金剛亥母為主的佛母、菩薩等諸神。再下兩角為八尊護法神。最下一層為屍陀林主、四大天王及諸供養護法。
此唐卡為乾隆早期佛裝像,勾线工整流暢,色彩豐富,為宮廷畫師所繪。
乾隆皇帝以文殊菩薩自況:繪製佛像唐卡等
2014-07-30 唐卡中的乾隆佛像
乾隆皇帝弘曆(1711—1799),是個自命不凡、好大喜功的皇帝,他大興土木,興建別囿園林,到處遊歷,留下許多御題碑刻,一生僅御製詩就達四萬餘首。他又喜愛書畫,宮藏許多古代珍貴書畫中有許多他塗抹的題跋,沒有題跋的也會有「乾隆御覽之寶」等印章。他還自詡「十全武功」,晚年自號「十全老人」。所有這些,都為他樹立了「萬古流芳」的形象。尤其出人意料的是:我在故宮工作時,有一次參觀佛堂,陪伴我的工作人員指著一幅布滿佛像的唐卡對我說:這當中的佛就是乾隆皇帝自己。這不由使我暗暗驚奇。以後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我對乾隆皇帝佛像問題有了更多的認識。
故宮收藏的乾隆皇帝佛像畫有七幅,我見到的乾隆皇帝佛像畫就有四五幅。這些佛像大都在宮中收藏,有的懸掛在佛堂上。由於佛堂現在均未開放,所以遊人無法看到。乾隆佛裝像是布本設色。宮廷像布本與藏族地區布本唐卡含義不同,洋布、細布、絹均稱布本。佛像畫色彩豐富,勾畫工整,畫心長度均在120厘米左右。以早期布本佛裝像為例,畫面上乾隆皇帝居中,身著僧衣,頭戴班智達帽,右手結說法印,左手托寶瓶跏趺坐在須彌座上。最上方顯現其修行本尊的三座壇城。上端為顯現三世章嘉及諸佛弟子。周圍環繞藏傳佛教的歷代先師。下部為護法諸神。
在藏傳佛教眾多菩薩中,文殊菩薩與觀世音菩薩最受崇信。藏傳佛教認為: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因此乾隆皇帝佛裝像中就有自擬文殊菩薩的。例如另一幅乾隆佛裝像中,乾隆皇帝著紅色袈裟居中,左為普賢菩薩,右為地藏菩薩。頭上天空正中繪諸佛菩薩及黃教祖師二十五位。乾隆皇帝像下面蓮花座下有藏文,大意為文殊菩薩化身。
乾隆皇帝把自己當成文殊菩薩的化身不僅表現在繪畫唐卡上,他還在乾隆三十三年建成佛堂梵宗樓。與其他佛堂供主神釋迦牟尼不同,梵宗樓主神供文殊菩薩青銅坐像。樓上供密宗佛大威德金剛銅像,在藏傳佛教諸神中,大威德金剛也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所以,乾隆以文殊菩薩自況,用意是很明顯的。
不管是塑像也好,繪畫唐卡也好,宮中對此是有嚴格程序的。以繪畫唐卡來說,宮中專門管理藏傳佛教的機構是中正殿念經處,負責辦理造佛像、供器、法器等,專設畫佛喇嘛畫佛像。宮中還設有主司繪畫的如意館。如意館畫師常與中正殿喇嘛合作繪畫。乾隆佛裝像中乾隆皇帝的頭像就是由如意館畫師而且極可能為義大利畫師郎世寧所繪。畫中其他佛像則由中正殿繪畫喇嘛繪製完成。繪製佛像,特別是重要佛像都有皇帝的上諭或口諭傳旨。乾隆皇帝更是身體力行,連佛像小樣都親自審看,完成後先呈御覽。因此繪製乾隆佛裝像,如無乾隆皇帝親自授意,任何人是不敢擅作主張的。
清代藏傳佛教流行於蒙藏地區,乾隆皇帝篤信藏傳佛教,曾奉三世章嘉活佛為師,章嘉為之灌頂說法。章嘉是清代有名的佛學大師,精通漢滿蒙藏梵諸種文字又精於繪畫佛像,他曾在清宮指導了佛堂的修建,佛像的繪製與雕塑。他從八歲進京,直到七十歲圓寂,一直往來於京藏之間,服務於宮廷。乾隆皇帝與他相伴,對藏傳佛教理解很深。乾隆深深了解藏傳佛教對蒙藏地區的影響,通過藏傳佛教的傳播,對籠絡蒙藏上層具有特殊意義。他虔誠信仰佛教與一般百姓不同,歸根結底是要神權為君權服務,告訴天下百姓,他不但是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同時也是神界的領袖。這就是他為自己繪製佛像的根本原因。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92gb4z5.html
唐卡中的乾隆佛像
故宮收藏的乾隆皇帝佛像畫有七幅,我見到的乾隆皇帝佛像畫就有四五幅。這些佛像大都在宮中收藏,有的懸掛在佛堂上。由於佛堂現在均未開放,所以遊人無法看到。
乾隆皇帝弘曆(1711—1799),是個自命不凡、好大喜功的皇帝,他大興土木,興建別囿園林,到處遊歷,留下許多御題碑刻,一生僅御製詩就達四萬餘首。他又喜愛書畫,宮藏許多古代珍貴書畫中有許多他塗抹的題跋,沒有題跋的也會有“乾隆御覽之寶”等印章。他還自詡“十全武功”,晚年自號“十全老人”。所有這些,都為他樹立了“萬古流芳”的形象。尤其出人意料的是:我在故宮工作時,有一次參觀佛堂,陪伴我的工作人員指著一幅佈滿佛像的唐卡對我說:這當中的佛就是乾隆皇帝自己。這不由使我暗暗驚奇。以後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我對乾隆皇帝佛像問題有了更多的認識。
故宮收藏的乾隆皇帝佛像畫有七幅,我見到的乾隆皇帝佛像畫就有四五幅。這些佛像大都在宮中收藏,有的懸掛在佛堂上。由於佛堂現在均未開放,所以遊人無法看到。乾隆佛裝像是布本設色。宮廷像布本與藏族地區布本唐卡含義不同,洋布、細布、絹均稱布本。佛像畫色彩豐富,勾畫工整,畫心長度均在120厘米左右。以早期布本佛裝像為例,畫面上乾隆皇帝居中,身著僧衣,頭戴班智達帽,右手結說法印,左手托寶瓶跏趺坐在須彌座上。最上方顯現其修行本尊的三座壇城。上端為顯現三世章嘉及諸佛弟子。周圍環繞藏傳佛教的歷代先師。下部為護法諸神。
在藏傳佛教眾多菩薩中,文殊菩薩與觀世音菩薩最受崇信。藏傳佛教認為: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因此乾隆皇帝佛裝像中就有自擬文殊菩薩的。例如另一幅乾隆佛裝像中,乾隆皇帝著紅色袈裟居中,左為普賢菩薩,右為地藏菩薩。頭上天空正中繪諸佛菩薩及黃教祖師二十五位。乾隆皇帝像下面蓮花座下有藏文,大意為文殊菩薩化身。
乾隆皇帝把自己當成文殊菩薩的化身不僅表現在繪畫唐卡上,他還在乾隆三十三年建成佛堂梵宗樓。與其他佛堂供主神釋迦牟尼不同,梵宗樓主神供文殊菩薩青銅坐像。樓上供密宗佛大威德金剛銅像,在藏傳佛教諸神中,大威德金剛也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所以,乾隆以文殊菩薩自況,用意是很明顯的。
不管是塑像也好,繪畫唐卡也好,宮中對此是有嚴格程序的。以繪畫唐卡來說,宮中專門管理藏傳佛教的機構是中正殿念經處,負責辦理造佛像、供器、法器等,專設畫佛喇嘛畫佛像。宮中還設有主司繪畫的如意館。如意館畫師常與中正殿喇嘛合作繪畫。乾隆佛裝像中乾隆皇帝的頭像就是由如意館畫師而且極可能為意大利畫師郎世寧所繪。畫中其他佛像則由中正殿繪畫喇嘛繪製完成。繪製佛像,特別是重要佛像都有皇帝的上諭或口諭傳旨。乾隆皇帝更是身體力行,連佛像小樣都親自審看,完成後先呈御覽。因此繪製乾隆佛裝像,如無乾隆皇帝親自授意,任何人是不敢擅作主張的。
清代藏傳佛教流行於蒙藏地區,乾隆皇帝篤信藏傳佛教,曾奉三世章嘉活佛為師,章嘉為之灌頂說法。章嘉是清代有名的佛學大師,精通漢滿蒙藏梵諸種文字又精於繪畫佛像,他曾在清宮指導了佛堂的修建,佛像的繪製與雕塑。他從八歲進京,直到七十歲圓寂,一直往來於京藏之間,服務於宮廷。乾隆皇帝與他相伴,對藏傳佛教理解很深。乾隆深深了解藏傳佛教對蒙藏地區的影響,通過藏傳佛教的傳播,對籠絡蒙藏上層具有特殊意義。他虔誠信仰佛教與一般百姓不同,歸根結底是要神權為君權服務,告訴天下百姓,他不但是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同時也是神界的領袖。這就是他為自己繪製佛像的根本原因。
乾隆說自己是文殊菩薩轉世,到後來,連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2017-06-03 由 歷史沙龍 發表于歷史
乾隆皇帝弘曆是個很搞的人。
他自命不凡、喜歡附庸風雅,一生御製詩高達四萬餘首。
他還以風流自許,喜建別囿園林,愛到處瞎逛,曾六下江南,耗盡民脂民膏。許多名山聖地,都留下他的御題碑刻。
他又喜愛書畫,利用皇帝的身份,巧取豪奪,搜刮來許多古代珍貴書畫,信手塗鴉,塗抹上又臭又長的題跋。有時實在詞窮言屈,憋不出點墨題寫,也會派遣出數方刻「乾隆御覽之寶」字樣的巨無霸印章在古人字畫上任意蓋印。
他還特別自戀,好大喜功,宣稱自己建造有「十全武功」,晚年自號「十全老人」。
……
上面所述,都是人們所熟知的乾隆帝的形象。
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以陰狠治國,興起文字獄來,殺人不眨眼的乾隆還有另一個出人意料的稱號:「文殊師利大皇帝」。
文殊師利是大乘、密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以智慧見稱,號辯才第一。
佛經中釋迦有「東方主尊菩薩是文殊,有時現比丘像,有時現國王像」預言。而「文殊」梵文譯名為「曼殊」,「曼殊」又與清王朝發祥之地「滿洲」諧音,清朝統治者多認為他們是「文殊」化身。
比如說,順治皇帝從佛師木陳道齋學佛,自起法名「痴道人」,多次鬧著要上五台山。
為什麼是五台山?
位於五台山普陀宗乘之廟西面,獅子溝北麓的殊像寺是文殊菩薩道場!
順治皇帝鬧著要上五台山,就是要到殊像寺奉侍文殊菩薩。
順治帝的兒子康熙皇帝也有五次朝台經歷,親登五個台頂朝拜文殊菩薩。
雍正皇帝在做貝勒身時跟隨過康熙朝過五台山,執政後成了大忙人,勵精圖治,政務繁忙,沒機會朝台,卻自號為「圓明居士」,以佛家子弟自居,捐出自家宅第雍王府,易名「雍和宮」,為佛寺精舍,供養佛像和喇嘛。
乾隆皇帝的魄力很大,超越過了他爺爺康熙朝台次數,一生六次朝台,到後來,乾脆自稱是文殊師利菩薩轉世!
現在故宮收藏有七幅乾隆作文殊師利菩薩狀的佛像畫,均是布本設色。
其中一幅,絹面,色彩豐富,勾畫工整,畫心長度為120厘米。畫面上,乾隆身著僧衣,頭戴班智達帽,右手結說法印,左手托寶瓶,居中跏趺坐在須彌座上。最上方顯現其修行本尊的三座壇城。上端為顯現三世章嘉及諸佛弟子。周圍環繞藏傳佛教的歷代先師。下部為護法諸神。
另一幅,蓮花環繞、眾神簇擁,乾隆左有普賢菩薩,右有地藏菩薩。頭上天空正中繪諸佛菩薩及黃教祖師二十五位。座前有蓮花盛開的方池,邊上坐十五位僧人,下界畫大黑天、吉祥天母、法王三位護法神。
畫像下面蓮花座下有藏文,大意為文殊菩薩化身。
為了坐實自己真的是文殊菩薩化身,乾隆炮製出這樣一則故事: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注意這個日子,這是乾隆的出生日)這天傍晚,喜愛打獵的雍親王胤禛打獵回宮,在途中看到一個穿肚兜的小孩,小孩尊坐在一頭獅子。胤禛大為驚奇,正要招呼左右親隨睹此奇觀,但金光一閃,小孩和獅子已然不見了。等胤禛回到雍王府,卻有太監前來報喜,說福晉生了個大胖兒子。胤禛搶入產房細看,又吃了一驚,新生兒竟然和剛才看到的騎獅子的小孩一模一樣!
由此看來,新生兒就是騎獅子的小孩轉世了。
自古以來,除了文殊菩薩外,誰能騎獅子?
所以,新生兒(即乾隆)就是文殊菩薩轉世了。
乾隆還在乾隆三十三年建成佛堂梵宗樓,佛堂不供釋迦牟尼,單以文殊菩薩為主神,而文殊菩薩的相貌就依照乾隆的相貌塑成。
乾隆三十九年,乾隆意猶未酣,又命內務府仿五台山殊像寺規制在承德建殊像寺。
承德殊像寺落成之日,乾隆參加瞻禮,現場賦詩,云:
殊像全規台廟模,撰辰慶落禮曼殊。
金經蒙古猶常有,寶帙皇朝可獨無?
譯以國書宣白業,習之修士翊浮圖。
雖然名實期相稱,師利應嗤謂是乎。
該廟工作人員皆為滿族,故清廷稱此廟為家廟。
乾隆既是文殊菩薩化身,「文殊」又有「妙吉祥」、「吉祥金剛」等含義,「吉祥」二字便成為了滿清人響亮的祝福用語。一時間,皇宮中響徹「皇上吉祥」,「太后吉祥」,「阿哥吉祥」, 「格格吉祥」的祝福聲。
乾隆向外宣稱自己是文殊菩薩化身,說得多了,連自己也深信不疑。
《春冰室野乘》中記載有這樣一件事:
嘉慶初年,白蓮教鬧得很兇。一天早上,嘉慶帝與和珅一起朝見太上皇乾隆。只見乾隆莊嚴寶相,眼觀鼻、鼻觀心,嘴裡念念有詞。嘉慶帝不知他在念什麼。和珅卻聽得清清楚楚,太上皇念的是佛家的一種咒語,念這種咒語的目的,就是要詛咒死白蓮教逆徒。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k32bmer.html
統治者身分的多樣性
避暑山莊:清帝國多元統治的縮影_統治者身分的多樣性 https://bit.ly/45MErct
避暑山莊為清朝統治者處理民族事務的重要場所,面對帝國內外的多元族群,滿洲統治者依統治對象的不同而展示其多重身分。作為多民族帝國的統治者,他們有時自稱皇帝(hūwangdi)或天子(abkai jui),有時自稱為君或是汗(han)。身為八旗的主子,滿洲大臣上奏時以額真(ejen)稱之。除此之外,滿洲統治者尚有另外一種身分—「文殊皇帝」(jam yang gongma)。此名號為清順治年間以降,西藏來書稱呼皇帝的慣例。乾隆皇帝(Hong li, 1736-1795在位)甚至以文殊菩薩在世化身自詡,透過繪製一系列自身文殊像,自我塑造「文殊皇帝」的形象。
身為統治者的皇帝與大汗
作為八旗主子的額真
信仰藏傳佛教的文殊皇帝
信仰藏傳佛教的文殊皇帝
「文殊菩薩皇帝」、「文殊大皇帝」為順治年間以降西藏致書清廷時常用的啓頭語,視清朝皇帝為文殊菩薩化身。用此名稱稱呼清朝皇帝,顯示西藏承認其政治權力,並將清朝納入西藏的宗教/政治世界。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達賴喇嘛代表勘布囊素等致天命文殊大皇帝欽派大臣函
達賴喇嘛代表勘布囊素等致天命文殊大皇帝欽派大臣函
達賴喇嘛代表勘布囊素等致天命文殊大皇帝欽派大臣函_預覽圖
達賴喇嘛代表勘布囊素等致天命文殊大皇帝欽派大臣函
清嘉慶九年七月二十日(藏曆丙辰年7月19日)
故機099301
本件為達賴喇嘛知客僧官致嘉慶皇帝欽派大臣公函,內容述及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的會面一事。藏文信函起首即尊稱嘉慶皇帝為文殊大皇帝。
致文殊天命大皇帝欽派大臣函
致文殊天命大皇帝欽派大臣函
致文殊天命大皇帝欽派大臣函
致文殊天命大皇帝欽派大臣函_預覽圖
致文殊天命大皇帝欽派大臣函
清大金川土司國師國主等
乾隆三十七年二月初二日(1772.03.05)
故機017858-017860/017725-017727
這兩封藏文信函是大金川土司(tu'u bsi)及國主(rgyal bdag)二人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二月初二與二月十三日致文殊天命大皇帝欽派大臣之藏文信函,依當時藏人習俗,行文稱清帝為「文殊天命大皇帝」('jam dbyangs gnam bskos gong ma chen po)。此二函雖無署名,但應是當時大金川土司索諾木朋楚克(bsod nams phun tshogs)所致信函。乾隆三十六年(1771)大小金川再叛,清廷先後用兵五年方平此亂;乾隆四十一年(1776),索諾木朋楚克出降,後於北京處斬,頭顱製成嘎布拉碗。
殊像寺落成瞻禮即事成什
殊像寺落成瞻禮即事成什_預覽圖
殊像寺落成瞻禮即事成什
收入《欽定熱河志》卷八十
清 和珅等奉敕纂
清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刊本
故殿029380
五臺山山麓有寺名為殊像寺,相傳是文殊師利(梵語謂曼殊師利)菩薩顯相之處。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修建殊像寺同名寺廟,且其殿堂樓閣略仿五臺山殊像寺而來。
登黛螺頂
清 高宗撰
收入《御製幾餘詩》卷八十六
清乾隆間烏絲欄寫本
故殿017643
乾隆皇帝仿山西五臺山殊像寺規格,在山莊修建且同名為殊像寺,兩座寺廟也同樣供奉著騎狻猊文殊菩薩像。從山西到熱河,具體反映清代皇帝推廣文殊菩薩信仰,更由於清代皇帝被達賴與班禪兩活佛尊稱「曼殊師利大皇帝」,皇帝也努力將自身塑造成文殊化身的形象,藉以提高在藏傳佛教以至對滿蒙藏等民族的影響力。
乾隆五十一年(1786),皇帝西巡五臺山,經1,080級階梯登上黛螺頂(又名青峰頂)。頂上寺廟供養五臺文殊菩薩,皇帝登頂後不僅心情大好,更寫下〈登黛螺頂〉一詩。詩中有「供養五臺曼殊像,闍黎疑未識真宗」,乾隆皇帝雖然沒說自己就是文殊菩薩,但透過詩句委婉指出,眼前寺廟這尊文殊菩薩只是一尊塑像,眾僧應該從未看過本尊吧!而本尊、真宗是誰呢?言外之意,似想告訴大家,不正就是眼前這位皇帝嗎?
避暑山莊:清帝國多元統治的縮影_統治者身分的多樣性 https://bit.ly/45MErct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並將珍寶文物洗劫一空,圓明園被燒後又因為戰亂等因素,建築被破壞,已不見大清盛世時的風光,只能通過史料來還原當時樣貌,不過今(24)日中國公布了365張圓明園老照片,其中更有「乾隆本人造像」的照片。
24日「乾隆本人造像老照片首次發現—暨圓明園365張老照片發布會」,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中國公布了一批拍攝於1882年的圓明園木構建築老照片和玻璃底片,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會長劉陽介紹到,1880年8月一名法國「賽瑪雷伯爵(中文名:謝滿祿)」以法國公使館秘書身份到中國,拍下這批珍貴的圓明園老照片。
▲圓明園正覺寺「文殊菩薩像」老照片曝光。(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微博)
謝滿祿將當時將圓明園內,沒有被英法聯軍損毀的建築全部進行拍照,劉陽直言「這彌補了學術界巨大的空白」,因為1860年圓明園究竟被英法聯軍毀壞多少?哪些是後來才毀於戰亂?這些檔案細節是空缺的,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現在也曝光,且照片中有人物入鏡,可以了解當時的建築比例。
至於什麼是「乾隆本人造像」呢?這張照片是劉陽捐贈給給圓明園管理處,由圓明園檔案館收藏,劉陽指出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功績、政績很大,當時許多僧侶都說「乾隆皇帝像文殊菩薩一樣」,乾隆皇帝也認為自己可能是文殊菩薩轉世,因此非常喜歡文殊菩薩,因此就在圓明園正覺寺修了一尊「文殊菩薩像」,據說形象就是根據乾隆的臉型而做的,因此這尊文殊菩薩才會被說是「乾隆本人造像」。
不過1860年之後,軍閥混戰時期文殊菩薩像被毀,也沒有留下圖像資料,現在這張拍攝於1920年,正覺寺文殊亭內「文殊菩薩全身照片」曝光,劉陽直言「這可驗證史料記載準確無誤,也彌補了學術的空白」。
ID-3039403
▲這尊「文殊菩薩像」是根據乾隆的臉型而做的,因此稱是「乾隆本人造像」。
圓明園365張照片!驚見「乾隆本人造像」:文殊菩薩轉世 | 新奇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CkTo7U
乾隆會自稱為文殊菩薩「文殊師利大皇帝」/文殊大智人,深達法源底,自手握利劍,馳逼如來身。如劍佛亦爾,一相無有二,無相無所生,是中云何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乾隆拜佛/晉封十公主為“固倫和孝公主”/御製佛說如意寶總持王經/每天上藏香三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