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吹獨立書店/獨立書局洪雅書房主人余國信,收養一對被棄養流浪貓,儼然成為招牌貓「店長」/許多客人特地來店看貓合照,問說還有沒有流浪貓可認養?余國信說,認養方式多樣,讓店貓、街貓、校貓、班貓、城市貓故事源源不絕登場。/2隻貓都愛書,不抓書也不抓沙發,像主人一樣熱情堅持理念,尤其「柑仔」每天固定站門口玻璃櫥窗位子,成為貓店長認真職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


「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

他在新竹狠砸上億做老屋改建!科技CEO的文化夢 起源竟來自東京代官山…
2023-04-06 13:37 聯合新聞網/ 關於我們 -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他在新竹狠砸上億做老屋改建!科技CEO的文化夢 起源竟來自東京代官山…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Mi9NAk
 新竹除了有科學園區,近年「或者書店」、「或者光盒子」等文化場域慢慢崛起,成為許多遊客必去景點。
 而這一切的改變,都來自一家甫成立7年的社會企業「鴻梅文創」。
 新竹第一家百貨、近70年前的美髮店、全台仍在營運的最老戲院……,一個科技人,竟在有「文化沙漠」之稱的新竹,斥資上億元購買老屋改建,並積極爭取營運移轉(OT)。7年來,已讓大新竹地區多了7個文化場域。
 他,是現年62歲的鴻梅文創創辦人兼執行長陳添順,作為新竹香山土生土長的客家人,他對新竹文化被科學園區的光芒掩蓋感到可惜,於是相繼開設書店、旅社、咖啡廳和影院等場所,「我想在大新竹地區營造出有質感的生活樣態。」他堅定地說。
 其中,擁有「竹北最美書店」之稱的「或者書店」,是陳添順文化事業的首站,2017年創立至今,不僅是許多在地居民或外地遊客的必訪地點,還在2022年登上耶魯大學出版社(Yale UP)評選的全球獨立書店推薦名單,寫下首次有台灣書店獲選的紀錄。
 「他們讓民眾不一定要進到美術館、音樂廳,也能接觸到文化、藝術和美的事物。」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局長李安妤如此評價鴻梅文創。她曾與鴻梅合作東興圳的社區營造,更見證了或者書店變成竹縣地標的歷程,如今每當有策展、經營等專案,也首先想到鴻梅,「我都不只三顧茅廬了。」李安妤笑說。
 讓外國人憧憬 在地人驕傲
 微陰的午後,陳添順領著我們走進位於新竹舊城區、鄰近城隍廟的「或者光盒子」,繞過前方正放映著紀錄片《配樂大師顏尼歐》的影院,抵達隱身後頭的書店和位在二樓的餐酒館。此時,陽光正從建築物間的天井傾灑下來,和煦光線再搭配一本好書,適合人們悠閒待上一天。
 很難想像,一手打造此處的陳添順,原來是個徹頭徹尾的科技人。他先後任職半導體外商亞洲區總經理,及工業網通大廠四零四科技(Moxa)執行長,卻在2016年、他55歲時,自願退居董事,把舞台交棒給新生代,「科技業變動很快,我們不能用以前的經驗指導年輕人。」
 陳添順的文化夢,得從2008年說起。當年,將赴美外派數年的他,出自想為家鄉做事的心,曾以雙親名字成立幫助新住民二代和偏鄉孩童的鴻梅教育基金會。後來,他發現政府開始挹注教育資源,於是在2013年轉型為支持年輕藝術家的文化藝術基金會,10年來共有逾70位創作者獲此奧援。
 2015年,他和獲獎藝術家造訪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該活動由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操刀,以農田為創作空間,讓藝術也能走出戶外。經歷這趟旅程洗禮,他深切感受到文化力量也能具象化,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和地方認同,心中隱隱有了投入家鄉地方創生的雛形。
 他還記得,當時一行人也順道去東京代官山拜訪蔦屋書店,竟找不到路,也不會日文,就用英文「bookstore」詢問一名路過女子,沒想到對方一聽瞬間意會,直接帶他們走了十多分鐘抵達目的地。接連受到日本人以在地文化為榮的刺激,陳添順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讓『外國人憧憬,在地人驕傲』的文化地標!」
 隔年,期待藝術和文化能進入社區的陳添順,正式成立鴻梅文創。他的企圖心很大,創業之初便希望用「分散式美術館」的概念,讓大新竹地區每兩個鄉鎮市就有一處文化據點,並以10年建10個據點為藍圖前行。
 書店,是陳添順的首要目標。他先後歷時一年多找到團隊、場址,再費時半年施工,終於在2017年5月,於新竹縣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成功打造出一樓書店、二樓餐廳的複合空間。
 疫情3年沒裁員反擴張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長。七年來,鴻梅文創陸續在新竹市舊城區增設同名品牌的「工藝櫥窗」、民宿、咖啡店、文史書房,以及戲院、書店和餐酒館等複合空間,每個據點都要有書,是他的堅持,且事前已考量到路線規畫,因此新竹市各據點相臨不過五分鐘路程,為的就是讓旅客可以待上一天、甚至住上一晚,深入體驗新竹風情。
 「每個據點都是根據當下的需求、建築和人力決定,唯一不變的就是要一直修老房子。」陳添順笑說,這些房子或承租或買斷,他們會刻意找老建築來維修、改建,盡可能體現出舊城區的歷史痕跡,但成本也不便宜。
 以新州屋為例,其前身是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成立於1934年(昭和9年),只比台南林百貨晚一年多。此處原訂要開設「食物料理美術館」,但礙於須符合老屋修繕補助的特定工法,施工3年仍未完工。陳添順估算,每一間老屋從事前的歷史、建築調查,到買房、修建等一系列過程,須花費近億元。
 「科技業一千人一年(營收)就有130億元,文化事業每人產值頂多百萬元。」擁有多年科技業訓練,陳添順早就認清,文化事業和科技業不能等同而論,光員工人均產值就差了好幾倍,且深知文化生活產業品牌得長期抗戰的他,除疫情3年堅持不裁員,反而不斷增加人手和據點,目前團隊已有70人。
 文化事業拚獲利、當典範
 兼顧理想的同時,找到可持續自給自足的商業模式,也是鴻梅努力的目標,「我當然不能只滿足個人情懷,還要發揮影響力,自己賺錢養活自己才能變典範。」
 因此,陳添順自鴻梅文創成立第5年起重拾財報,並歸納出門市營運、企畫接案、文化IP三大營運版圖,現階段前者約貢獻6成營收。所謂企畫接案,是指在既有據點形塑出良好品牌形象後,開始與政府單位合作,用團隊的企畫和策展力來獲利。舉例來說,鴻梅近年陸續接下新竹「2020台灣設計展」,及客委會今年6月下旬開展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等活動,目前企畫接案約挹注三成多營收。
 至於推出自有商品在內的文化IP,則是他今年開始嘗試的新領域。例如,「野薑花小管」、「紫蘇鴨」這兩種別具客家飲食文化口味的自有品牌醬料,近期正準備上市,接下來也有進軍全台知名超商通路銷售的計畫。
 不只如此,科技人出身的他,正和CNEX創辦人蔣顯斌和二度獲金馬獎肯定的紀錄片導演蕭菊貞一起製作「台灣半導體紀錄片」,預計今年10月完成,並以上院線為目標。
 「第二個5年,要讓財報更健康。」陳添順透露,鴻梅去年營收約5千萬元,力拚明年挑戰破億營收,達到損益平衡,「有獲利,才有影響力。他堅信,經濟規模夠大才能吸引人才,也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做到永續經營。
 李安妤觀察,陳添順兼具了「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和「科技人的理性思惟」不僅對文化抱有熱情、使命感,同時又能透過成本分析、條件盤點,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在自己想做的事上,這正是陳添順在經營上的獨到之處。
 透過鴻梅的生態圈,陳添順除了持續努力讓城市文化被看見,去年也向科技業夥伴募資6千萬元成立「或者影響力投資基金」,計畫投資文化新創。一頭栽進文化生活事業7年,這位科技大將的第二人生,未完待續。
他在新竹狠砸上億做老屋改建!科技CEO的文化夢 起源竟來自東京代官山…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Mi9NAk


或者,需要的不只是一間書店!鴻梅文創執行長 陳添順 跟著風旅行,一邊說故事
2021/07/14 | 人物 | 陳信方或者,需要的不只是一間書店!鴻梅文創執行長 陳添順 跟著風旅行,一邊說故事 |ShoppingDesign https://bit.ly/3MpRclR
 41歲,是陳添順人生的分水嶺,那年,他離開待了15年的外商圈,放棄相對優渥的薪資和福利,轉而投身台灣本土品牌。他想透過這些經驗,為台灣品牌站上國際鋪路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1/ISSUE 06「Live 宜居・移居」
 如果有一天回到我的家鄉,我是不是可以創造一個空間,讓人感受美學,體驗生活幸福感?
 這一天,新竹終於迎來了久違的一場雨。我們跟鴻梅文創執行長陳添順,約在新竹舊城區中央路上的「或者工藝櫥窗」,那是他和團隊在2019年打造的工藝空間,保留著60多年老樓房的建築結構,以修舊如舊的方式,修整了磨石子地板與檜木窗,讓空間更符合他想要傳達「工藝在生活」的想法。
 鴻梅陳添順DSCF0615.jpg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或者工藝櫥窗」之於這整個舊城區,就像陳添順與鴻梅文創之於新竹,用設計、文化、藝術,為新竹帶來一場及時雨,一解摩登新竹人的心靈之渴。這麼說,陳添順與團隊肯定不敢居功。但他們一路走來所創造的價值,為新竹注入了一股更在地、更豐沛、更引起共鳴的能量。這股能量,現在也正驅動著他們做更多有趣、有意義的事。
 鴻梅陳添順DSCF0604.jpg
手工編織的籐編書籤,簡單而大方。桌上行.纖維実験所。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中年人生的責任
四十而不惑,是不懷疑,是更認識自己的責任。41歲,是陳添順人生的分水嶺。那年,他離開待了15年的外商圈,放棄相對優渥的薪資和福利,轉而投身台灣本土品牌。外商公司的經歷,豐富他的視野,也培養他在國際合作的溝通協調能力,他想透過這些經驗,為台灣品牌盡力,把他們推上國際舞台。
 鴻梅陳添順DSCF0854.jpg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先在華研科技工作了一年,沒過多久,便受四零四科技創辦人的邀請,加入成為事業夥伴。他先後在這間專營工業網路設備的公司,擔任總經理與集團執行長,替集團做全球佈局,做出極好的成績。55歲那年,他更與年紀相仿的創辦人一起交班,把營運執行的責任,交棒給年輕世代,而他們則退居第二線,擔任董事會成員。
 鴻梅陳添順DSCF0477.jpg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陳添順一路上的工作都跟科技、網路相關,但後來卻成立基金會,轉而投入教育、藝術與文化領域。起心動念,是2008年的一個決定。那年,四零四要在美國成立業務行銷總部,執行長得親赴前線督軍,他要舉家赴美,不知何時才是歸期。看著病中的父親,陳添順想在出國前,為父母、為家鄉做些什麼。所以與他的四兄妹討論,以父母之名,成立一個關注新住民第二代與偏鄉兒童教育的「鴻梅教育基金會」。
 創鴻梅新人獎,做文化的陪跑員
直到2013年,政府開始在新住民教育上挹注資源,陳添順便把教育基金會轉型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將關注焦點轉向台灣新生代藝術家。「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每年選出藝術創作者與評論家各5名,成為「鴻梅新人獎」得主,由基金會提供他們三年計畫的創作基金,並舉辦創作工作坊,帶他們去旅遊見學,實際參與陪伴他們的創作過程。
 鴻梅陳添順DSCF0608.jpg
不只是藝術品,還是可以買回家「使用」的生活用品,這是或者工藝櫥窗最想傳達的理念。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鴻梅陳添順DSCF0610.jpg
或者工藝櫥窗提供平台,鼓勵優秀年輕藝術家創作,並把作品拿來這裡販售。陶藝:張仲禹╱布杯墊。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每年,陳添順都帶著藝術家們出國旅遊見學,2015年剛好來到了東京。陳添順說:「我們到日本代官山去看蔦屋書店。書店在那樣的區域,為當地居民和旅行者,帶來什麼樣的憧憬與情懷,讓我開始去思考,如果有一天回到我的家鄉,我是不是可以,創造一個讓人體驗美學跟生活幸福感的空間。」
 以書店出發,用在地語言說在地事
回台灣後,陳添順另外成立了不透過捐贈,而是以努力創造價值的社會企業「鴻梅文創」。透過鴻梅文創,陳添順試圖在空間裡,創造有趣的五感閱讀體驗。
 鴻梅陳添順_或者書店空間照02.jpg
或者書店內一隅 圖片提供 / 鴻梅文創
在這裡,人可以專注地聆聽故事、感受時令、品味在地食材、親身使用選物、探索在地風俗。首先,在2017年開了第一間「或者書店」。一樓是書店,二樓則是蔬食餐廳「或者蔬食」,以親子共讀、文化融合和友善土地這三大概念,打造新型態的文化空間。
 鴻梅陳添順_或者蔬食01.jpg
或者蔬食以友善土地、重視生命、講究食安為飲食概念,打破消費者對素食或蔬食的刻板印象。 圖片提供 / 鴻梅文創
2019年,鴻梅文創回到新竹舊城區,買下中央路與大同路口的老房子,以介紹台灣美好工藝,並讓這些工藝重現在現代人生活中為出發,打造「或者工藝櫥窗」。有了閱讀、餐飲和生活體驗後,還得想辦法讓旅客留下來,因此有了「或者風旅」。
 鴻梅陳添順DSCF0607.jpg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鴻梅陳添順DSCF0605.jpg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陳添順興高采烈熱烈地跟我們介紹:「我們以跟著風旅行的概念來說故事。新竹風從南寮沿著頭前溪 68號快速道路,吹海風吹進了新竹城裡,那是穿城風,然後再沿著溪谷,就有溪谷風,經過平原吹撫稻子,就有稻浪風,一直吹到竹東、五峰、尖石,產生了山稜風。我們就是這樣跟著風旅行,帶著旅客認識新竹。」
 鴻梅陳添順_或者風旅-大圖-20.jpg
或者風旅 圖片提供 / 鴻梅文創
鴻梅陳添順_或者風旅-大圖-01.jpg
或者風旅 圖片提供 / 鴻梅文創
透過「或者工藝櫥窗」與「或者風旅」,新竹市政府看到鴻梅文創在老屋新生的努力,把「大同108再生基地」跟「影像博物館」委託他們營運。再生基地目前已經變身為「或者文史書房」,除了推廣在地文史紀錄外,還提供微型創業的工作空間。陳添順透露,鴻梅文創預計在明年推出「食物料理美術館」,將已購置的新州屋(新竹第一間百貨公司,興建於西元1934年)空間整理再利用
 鴻梅陳添順DSCF0869.jpg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鴻梅陳添順DSCF0876.jpg
或者工藝櫥窗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緊鄰著東門市場和中央市場,鴻梅文創在舊城區打造的幾個據點,都緊扣著一個深刻的概念,就是「用在地語言說在地事」。陳添順說希望在未來,有更多年輕人願意回來一起努力,他願意當個文化陪跑者。陪著藝術家一起創作,陪著年輕人一起記錄生命,陪著在地居民一起透過工藝與藝術,富足自己的生活。然後,每個人都好好認識自己的土地,汲取這片土地帶給我們的養分,長出更美的花朵。
 鴻梅陳添順DSCF0631.jpg
攝影 / Brian Lu © Shopping Design
陳添順
鴻梅文創創辦人兼執行長,新竹香山人。曾任四零四科技集團執行長,2008年成立「鴻梅教育基金會」,2013年轉型成「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鴻梅新人獎」。2016年成立「鴻梅文創」,藉由社會企業的運作,希望打造「讓在地人驕傲,旅行者憧憬」的人文美學品牌。
或者,需要的不只是一間書店!鴻梅文創執行長 陳添順 跟著風旅行,一邊說故事 |ShoppingDesign https://bit.ly/3MpRclR
-------------------------------------
鴻梅文創執行長陳添順為新竹市點燈,打造竹塹城分散式美術館
科技人為家鄉點燈,鴻梅文創志業執行長陳添順,致力推廣新竹市美學,除了成為藝術創作者的後盾,更透過「或者」品牌串聯在地,轉角就能遇見舊城美好。
鴻梅文創執行長陳添順為新竹市點燈,打造竹塹城分散式美術館 - 微笑季刊:2021夏季號《島嶼自信》 - 微笑台灣 - 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https://bit.ly/3MmW1N0
  2021-06-18
 近三百年歷史的竹塹城,以及科技前緣的竹科園區,同座落在新與舊並存的大新竹。
 每天早晨,鴻梅文創志業執行長陳添順從住家前往新竹舊城區的辦公室,天氣好的時候騎單車,雨天則走路,十到二十分鐘的路程,從新竹公園經過天橋、地下道、東城門⋯⋯,「走過護城河會看到不同季節下的不同面貌,即便最近缺水,還是可以看到生氣勃勃的植物、景觀。」
 「現在看家鄉,跟小時候非常不同,」成長於新竹香山,投身科技業期間,經常在國外旅行、生活的陳添順在舊城區慢步移動,看到賞心悅目的街廓,就算天天走,也會發現街景並非一成不變。
 新竹有很多「移民」,從早期來自中國大陸各省的移民、以園區為主的科技移民,還有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地的外籍移工,都豐富了這座城市的人文風情。
 回到新竹,陳添順想要改變家鄉的「美學涵養」,藉由欣賞美改善生活品質,讓新竹人與歐美、日本一樣,有豐富文化涵養,進而提升幸福感。
   從科技業到文藝領域,鴻梅文創執行長陳添順,想要為家鄉美學注入新活水。
 成為藝術創作者的後盾
他為家鄉做了一件事。2013年,將與兄弟姐妹用父母親名字成立的「鴻梅教育基金會」改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陳家人在2008年創立「鴻梅教育基金會」,五年來認識很多藝術家,更發現從事藝術的年輕人在成名前非常辛苦,陳添順將教育基金會轉型為文化藝術基金會,希望可以陪伴、支持年輕藝術家,讓他們可以創作下去。
 基金會設立視覺創作組與藝術評論組的「鴻梅新人獎」,透過徵選,提供青年藝術家創作基金、協助辦畫展。對創作者來說,藝術語言可以是繪畫、雕塑⋯⋯,但要跟一般消費者、欣賞者溝通,還是需要有人轉譯,藝術評論就是這個轉譯的中介角色,讓一般人也能理解創作語彙和理念。
 2021年進入第八屆的鴻梅新人獎,曾有一位創作者是用身障父母親需要的輔具作為創作理念,將元素很隱晦的放在作品裡,陳添順說,如果不了解背後故事,一般人很難理解;透過藝術評論者轉譯,讓消費者能與創作者對談,釐清創作的初衷以及想要傳達的訊息,創作的過程、藝術評論、欣賞者理解形成一個迴路,讓藝術創作源源不絕。
 然而,陳添順也發現,基金會畢竟是一個非營利組織(NPO),可以從事理想性高、較具意識層次的欣賞教育,但跟一般人的生活經驗、美學涵養還是有段距離。因此,繼基金會後,五年前他又創辦了文創志業,貼近庶民生活、有生活感,讓更多人可以體驗美學。
   (左)新竹不只有園區,還有許多歷史風景。圖為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右)或者風旅附重新詮釋新竹在地特色料理。圖為奶油剝皮辣椒松阪豬粄條。(攝影・林科呈)
重新為家鄉貼上美的標籤
鴻梅文創從書店開始做起,透過閱讀,豐富在地精神生活;接下來推出蔬食餐飲,經由飲食,讓居民對土地有更多認識;然後是工藝相關,跟生活、環境、風土結合。(延伸閱讀:或者書店 藏身新竹新瓦屋的一處美麗空間,閱讀之外嘗試更多可能)
 陳添順說,在地精神跟氣候、環境、生活的場域直接相關,過去三十年,大家想到新竹多半先想到科學園區、科技城,但另一個角度來看,新竹也背負了美食沙漠、文化沙漠的惡名。
 陳添順想改變這個刻板印象,在他心目中,新竹是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甚至比台北還早。「古城一定有它風土迷人之處,過去三十年經濟高度開發,許多人只認識淺層的新竹,像是最有錢村里的標籤,」他感嘆,「鴻梅文創希望透過在地書寫、飲食開發、工藝品創作、傳統工藝的發掘,喚起在地人重新認識新竹,也讓外地人對新竹人有不一樣的觀感。」
   新竹舊城區富含300年文化底蘊,期待旅人用更緩慢的步伐來一趟歷史行腳。圖為原是金菊美髮廊的「或者工藝櫥窗」。
陳添順想望中的新竹,是科技與人文均衡對話、新舊融合、步伐優雅的城市,不只是科技富庶,同時人文薈萃。他希望新竹可以成為一個生活在其中的美術館,不管食衣住行育樂,有各種溫度、各種幸福且不匆忙的城市。
 一場名為或者的文化運動
不匆忙,這與效率精準、接軌國際的竹科園區看起來反差很大。
 陳添順說,園區與舊城不是兩條平行線,在地團隊努力吸引竹科企業與員工走出園區,真正進到新竹舊城。他們推出「或者門市」系列,科技人進入舊城區後,可以走路到六個門市,或者風旅、工藝櫥窗、九十年的老戲院、或者光盒子等,還串連在地店家,能讓竹科企業與從業人員從新到舊,深度體驗新竹。
   鴻梅文創志業在新竹舊城區有6個據點,從書店、蔬食、工藝等面向,提供旅客不同生活體驗。(攝影:林科呈)
「布局綿密、穩紮穩打,用理工人按部就班的縝密思考,推動著地方創生,」新竹在地文史工作者李元璋觀察,陳添順以科技人特質帶領團隊,不像一般文青人領軍的文創團隊會過於浪漫,最後無以為繼,「鴻梅文創長期耕耘,透過每次的活動、課程,明確累積出對美學涵養有興趣的居民,潤物細無聲般給予新竹生活文化的養分。」
 廣告
 為何取名「或者」?陳添順解釋,「或」是多元的選擇與價值,在讀寫坐臥飲食之間;「者」就是人,是作者、編者、舞者。「或者」是以人為出發、展現多元選擇與價值的空間。
 我認識的新竹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沒有太強勢的族群。新竹肉圓是結合客家與閩南的小吃,新竹還有非常多眷村,跟傳統聚落融合在一起,並非獨立存在。我們想要提倡多元的面貌,凸顯居民彼此互相尊重、融合的特質。
   或者工藝櫥窗是幢四層樓的日式老宅,蒐羅了30多種設計品牌。
有時候陳添順會去專為外籍移工開設的便利商店、小吃店體驗異國飲食與生活,感受移民工形塑出來的新風貌。
 他經常漫步的舊城,指的是新竹市舊城門內、約一平方公里的市區。鴻梅文創想經營宛若台南神農街、國華街,或台北大稻埕、華山,將許多老房子重新整理後,讓年輕人在這裡實現夢想。
 這六個門市,有三個是政府委外經營(OT)的老空間,有三個是自己買的老房子。陳添順與團隊經營內容、在空間裡灌注自己的營運想法;OT案空間則希望變成公共區域的樞紐,累積更多能量,吸引人進來。他認為,舊城區是城市振興的催化劑與樞紐,藉由文創團隊注入創新,讓人願意進來消費或創業。
   鄰近東門市場的新州屋,將以食物作為主題開放。
陳添順不諱言,目前舊城區有點沒落,在新竹的外地人或是園區的科技人,比較常在百貨公司消費,且習慣一站購足,但這種模式不是舊城區的強項,因此這股新興消費還沒進到舊街區。他想透過鴻梅文創灌注活力,激盪更多年輕人來舊城區創業,活化多元的街景風貌, 讓舊城區重新展現活力。
 「讓在地人驕傲,讓旅行者憧憬,」鴻梅文創的價值目標,在藝文同溫層、設計界、地方創生領域有一點點知名度,但如何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願意認同、加入,還需要更多企業參與。(延伸閱讀:見域工作室 觀看新竹的窗口,用《貢丸湯》溫熱在地故事)
 我希望這是一個文化運動,不只是單純的消費行為,還要激發居民的光榮感,與年輕人一起串連,找回新竹的榮光。
鴻梅文創執行長陳添順為新竹市點燈,打造竹塹城分散式美術館 - 微笑季刊:2021夏季號《島嶼自信》 - 微笑台灣 - 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https://bit.ly/3MmW1N0
----------------------------
 鴻梅文創-讓在地人驕傲 旅行者憧憬的文創志業
12 月 25, 2020 | 活動紀錄 | 2 comments
鴻梅文創-讓在地人驕傲 旅行者憧憬的文創志業 TechTHY預見科技桃花源 https://bit.ly/3mejeGm
以五感體驗領略生活中的美好時刻
急流勇退交班,再次築夢
陪青年旅行探索,也為自己展開新路
「或者」,以及更多的可能
留下台灣設計展能量,深蹲探索新竹設計之美
人生的第二曲線,也是新竹的第二曲線
2020台灣設計展方落幕,總策展團隊登出新竹,唯有在地策展團隊鴻梅文創志業(品牌名為或者)繼續深蹲新竹,透過打造分散式美感生活基地,傳遞新竹的生活美學。桃花源計畫邀請推手Ben陳添順董事長蒞臨跨領域學習講座,闡述他返鄉深耕文創志業的心路歷程。
 IMG 1053
或者工藝櫥窗是台灣工藝生活精品選物店,讓收藏家有機會認識台灣青年工藝家作品的美好。
以五感體驗領略生活中的美好時刻
離開週四下班壅塞的車潮,步入園區公會大樓二樓大教室,馥郁芬芳的野薑花香撲鼻而來,在講堂門口輕食區陳列了以野薑花葉包裹的是由或者風旅MUI14新竹在地食材餐廳運用當季本地食材所準備的風味飯糰、養身潤喉的金棗紅茶與安神的明菊茶。而在講堂一隅陳列的是由或者工藝櫥窗所挑選的工藝精品以及或者書店 關於新竹在地文史介紹的書籍。在講座開始之前,與會的聽眾便開始體驗鴻梅文創所精心準備的佈置,投身科技工作的人們美感細胞也逐一被喚醒,臉上的剛硬線條也隨之放鬆軟化。
 IMG 1142
工研院院友會周吉人副秘書長提醒到,如同會議提供的便當轉換成晚點,當代社會的需求不僅是追求溫飽,而是追求精緻且細膩的嶄新生活型態。
IMG 1083
(左起)王俊程教授、史欽泰院長、陳添順董事長、周吉人副秘書長於講座開始合影留念
  鴻梅文創的推手Ben陳添順董事長,曾任四零四科技 總經理及集團執行長,過往在商場上佈局全球市場的科技業高階經理人。然而在四海為家的忙碌生活後,Ben與公司核心經營夥伴協議,在55歲壯年時急流勇退,將舞台交付傳承給年輕人退居二線,同時也能夠投入挖掘自己的熱情,開展新的人生探索旅程。
 急流勇退交班,再次築夢
出身新竹香山區的Ben早在2008年與手足共同成立了「財團法人鴻梅教育基金會」,基金會名字分別取自父親陳鴻蘭、與母親李梅妹名字中的一字。初期以新住民、外籍配偶第二代為關注對象,並為偏鄉兒童提供所需教育資源藉此回饋鄉里,幫助更多需要資源的人。
 基金會於2013年也轉型為「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擴大議題關注台灣青年藝術家的生涯發展並透過設置「鴻梅新人獎」給予藝術心血支持,透過定期辦理獎項與陪伴得獎青年拓展視野。此時Ben對於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期待,是透過公益服務,為家鄉為台灣的藝文發展帶來價值。
 陪青年旅行探索,也為自己展開新路
轉捩點出現在2015年陪伴「鴻梅新人獎」得獎者到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東京見習旅程,在旅途尾聲來到了印象中對陌生人相對冷漠的東京,當年蔦屋書店正逐漸展露頭角,不諳日文的Ben夫妻隨機向路人詢問時,憑藉著Book Store這個關鍵字,獲得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深具榮譽感地親自引領他走到書店門口,這個體驗讓Ben有深深的感動與衝擊,一個具有人文溫度的品牌,能夠讓在地人如此具有榮譽感!
 原先是期待啟發青年的旅程,沒有料到旅途中的一段美好插曲,深受啟發的卻是Ben本人,旅途後Ben正式奠定了跨領域開拓第三人生的方向,透過建構具備社會企業精神的文創平台「鴻梅文創志業」,落實他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IMG 1100
Ben開始回到自己的故鄉,透過深度的到各個角落探訪靜靜的在新竹14鄉鎮市用心耕耘的各種產業專家,並禮聘各領域專家落腳新竹加入團隊,透過新舊觀念、東西文化的交融,打造只能存在在新竹的生活美學風格。
 「或者」,以及更多的可能
以地方創生為使命,串聯地方文化社群,
 建構共好、永續的合作平台,
 提供文化消費者更全面、深刻的在地文化體驗。
 鴻梅文創志業推出的品牌命名為「或者」,生活並沒有絕對,放下科技人精準必須0和1的執念,擁抱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創造更多的良善交流的可能。
 由或者書店作為開端,藉由書籍、活動、蔬食策展,於竹北高鐵附近的新瓦屋經營「BOOK+」閱讀與「分散式美術館」計畫,在這個舊的社區改建的文創聚落與外縣市接壤的入口,打造第一個鴻梅「讓在地人驕傲,旅行者憧憬」的人文美學風景。
 Ben也正式從從雲端科技業的商場老將,轉換身份與心態,回到故鄉蹲低推動地方創生。
 2019年起,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再拓展業務範疇,投入台灣工藝的傳承與推廣。除持續串連資源新生代工藝人才的培育之外,同步啟動「器質生活Crafting Quality of Life」計畫,也在大同路上經營或者工藝櫥窗,透過知識講堂、沙龍對談、專題策展、體驗活動、親子說故事、美感工作坊及風土走讀等生活化的方式,向大眾推介風土交融的台灣工藝之美。
 留下台灣設計展能量,深蹲探索新竹設計之美
這幾年來台灣在各縣市輪流舉辦有設計展,用意是透過策展深度挖掘不同城市的底蘊,並且透過帶來設計能量的嶄新刺激,引領各個不同的縣市蛻變為更美好的風貌。
 但要舉辦國家級的大型展會,有能力承接的單位多半來自台北,雖然在策劃執行期間帶來豐沛活水,但往往在展會結束後,團隊與資源一撤離,在地的能量方被喚醒,馬上就無以為繼。2020年台灣設計展,鴻梅文創便有幸以在地團隊身份和來自台北的策展團隊合作,在舊城區擘劃精彩的展演活動。
 10天展期轟轟烈烈地結束後,新竹市歸於平靜,與其他展會不同的是,藉由在新竹深度經營的鴻梅文創佈局,2020年台灣設計展的能量持續透過鴻梅文創各個據點持續的深入各個角落,持續發揮影響力:
 座落在大同路108號的「或者文史書房」、甫成為新竹市合法民宿第一號的「或者風旅」,整合新竹縣市共計14鄉鎮市物產的餐廳「MUI14」、正在整備中的影像博物館「或者光盒子」以及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新州屋」也在今年度尾聲與明年逐一以在地風貌主題,對在地人與旅人敞開雙臂。
 人生的第二曲線,也是新竹的第二曲線
在Ben的心目中,科技與文化資源都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的新竹,不僅只是被經過的城市,應該長出讓在地人驕傲,外地人欣羨期待造訪的生活美學之城。Ben引用韓第的第二曲線說明自己的策略。在自己人生的第一條曲線尚未觸頂時,便展開第二曲線的探索,並掌握充足資源(金錢、時間、精力) 熬過第二曲線的起步階段,能夠更加事半功倍的再次創造高峰。
 而新竹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也造就了高知識、高收入水平、高素質的人們,如何在掌握充足資源的同時,開始擘畫城市的第二曲線,締造真正能夠黏人的風土文化與生活風格,是可預見的美好未來。
 跨領域創業必須經歷的理性與感性拉扯,對於鴻梅文創還是現在進行式,過去營運科技產業的管理方式,如何在更保有人味的運用在經營文創志業更是目前面臨的挑戰。Ben也坦言,目前鴻梅正在探索找尋商業模式並追求損益兩平的方式,但他更希望透過自己拋磚引玉,能夠邀請竹科的科技人發現新竹的美好,進而也投入支持鴻梅文創志業的理想。
 Ben邀請與會的聽眾以以下的方式協助鴻梅推展志業
 • 分享與宣傳
 • 參與活動導覽/駐點志工
 • 贊助(鴻梅文創)
影像博物館整修、紀錄片拍攝、燈會策展、國際工藝生活藝術節(2021年底)
 • 捐贈(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1器質生活、國際工藝生活藝術節(2021 年底)
 IMG 1130
Ben懇切地邀約現場來賓成為鴻梅或者的重要夥伴,為新竹的文創志業推展盡一份心力。
與會的聽眾都為Ben的真摯分享與初衷深深打動,會後的交流時間也熱絡不已,透過跨領域學習講座搭起不同單位之間的橫向連結,也藉由主題講座搭起了交流的空間。
 跨領域學習講座為新竹科學園區跨域學習平台,目前共計有10個共同辦理單位: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新竹市企業經理協進會、外貿協會新竹辦事處、中國工程師學會新竹分會、工研院院友會、新竹科技產業服務協會、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科學工業園區同業公會、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團隊。
 各個單位每年輪值一場次主題講座,並安排在台灣科學工業園區同業公會講堂舉行,透過聯盟共同推廣活動,提供新竹科學園區從業人員跨域吸收新知的重要平台。
鴻梅文創-讓在地人驕傲 旅行者憧憬的文創志業 TechTHY預見科技桃花源 https://bit.ly/3mejeGm
---------------------------------
掀起文藝之風—鴻梅文創創辦人陳添順
掀起文藝之風—鴻梅文創創辦人陳添順|方格子 vocus https://bit.ly/3MEAHmj
成立於 2016 年的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大新竹地區為起點、分散式美術館的策展式經營為概念,自購老屋成立「或者工藝櫥窗」、「或者風旅」及「或者新州屋」,更透過 OT 模式承租公有建築物開創「或者書店」、「或者文史書房」(即大同 108 舊城再生基地)和「或者光盒子」(原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等空間,打造出「五感閱讀」的生活美學品牌。本專訪邀請鴻梅文創志業創辦人陳添順先生,分享如何引動居民跳脫書本,拓展出從「閱讀」出發的生活美學。
   或者書店內採用大片的落地窗,讓讀者在陽光與綠意的懷抱下悠游於書中世界。
貼近在地人的生活 實現文化平權的書店
熱愛閱讀的陳添順在一次日本的旅遊中,受到日本蔦屋書店的啟發,首先以「或者書店」展開分散式美術館的第一站。走進或者書店,開放明亮的共讀空間與特色選書、選品,共構出舒適而開放的生活場域。書店經營也秉持「親子共讀、友善土地、多元族群融合」的三大理念,透過空間、商品與活動企劃,注入對大新竹地區的觀察與期盼。
面對移居人口帶來的新生兒童,書店定期策畫親子共讀活動或新型態的五感閱讀體驗,不僅陪伴兒童成長,也加深他們對在地的認同。為了擴大閱讀的觸角,二樓則建立或者蔬食餐廳,透過品嚐風土餐飲,體現對大地的閱讀、對自然的關懷。此外,觀察到新竹匯聚多元族群與科技移民的人口臉譜,書店也藉由選書策展、活動企劃,甚至與外部單位合作,例如今年曾與新竹市社會處合辦「女子百姓」系列活動,透過講座、市集與Podcast 形式,關懷科技城中女性的生命經驗與社會處境,提倡多元融合與相互尊重的價值。
察書店經營 5 年來對在地帶來的變化,陳添順分享他們發現到一些居民與退休人士,天天前來店內看,彷彿將書店當作社區圖書館。而這樣的參與形式不但不為他們所排斥,反而使陳添順更加確信書店做為公共空間的社會責任,期許透過書本知識的近用與書店的陪伴,在社區內落實文化平權,持續充實在地居民的知識版圖與生活。
  書店設置了舒適的共讀空間,讓讀者享受坐下來靜心閱讀的時光。
提倡五感閱讀 重新挖掘在地魅力
「對我來說閱讀是視野的開拓,是穿越時空限制,與偉大的心靈交流對話的一種方式。」成長在香山農村的陳添順,感謝於從小的閱讀經驗,讓他展開對世界的認識與自我對話。因此書本成為鴻梅文創經營空間內不可或缺的存在。無論在工藝選品店或是咖啡廳,都能看見搭配空間主題的藏書角落,讓人們盡情於生活各處,體會閱讀的力量。
不過,除了紙面上的閱讀,鴻梅文創還希望透過一杯風味獨特的手沖咖啡、一個溫潤精緻的陶杯、或是一個放鬆的空間氛圍,打開嗅、味、觸覺等多重感官,提倡以五感閱讀生活、風土與生命。透過多元型態的分散式美術館,邀請人們在日常中多方感受,陳添順期待:「當人們進到場域中,就會用生活的態度去面對它,就像進入一本立體書中閱讀,不僅認識了這個城市,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生活。」
有感於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缺乏機會認識所在城市,更鮮少開發自己的生活面貌,因而錯失了許多生活的樂趣,亦使城市平白被貼上「文化沙漠」、「美食沙漠」等標籤。陳添順汲取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結合藝術與地方創生的經驗,逐步透過書籍、餐飲、工藝、旅宿或電影等媒介,打造出一個個「讓在地人驕傲、旅行者憧憬」的人文美學空間,陪伴人們尋索生活的趣味,挖掘在地的特色。
  或者工藝櫥窗引入國內外的精緻工藝品,讓消費者以手、眼閱讀工藝的美好。
鴻梅文創的下一步 文藝之風吹進鄉村
作為引導人們透過品味生活,找回在地認同的文創事業,鴻梅文創近年發展不同面貌,逐步走向文化生產者的角色。他們將透過自有品牌的風土食品、紀錄片、書籍等豐富的文化內容,持續涵養新竹的生活文化。未來更會走入鄉村建立藝術場域,於新埔成立國際藝術村,為臺灣青年藝術家鋪建創作的舞台與交流場域延伸而出的新型態藝廊,更將推動「看得懂、買得起、捨得用」的文化消費模式,可望為大新竹地區掀起另一陣文藝之風,透過文化力量累積在地的光榮感。
   除了豐富選品,或者工藝櫥窗也在書店團隊的協助下,設置工藝主題的選書區域
掀起文藝之風—鴻梅文創創辦人陳添順|方格子 vocus https://bit.ly/3MEAHmj
--------------------------------------------
 新竹除了有科學園區,近年「或者書店」、「或者光盒子」等文化場域慢慢崛起,成為許多遊客必去景點。
 而這一切的改變,都來自一家甫成立7年的社會企業「鴻梅文創」。
新竹第一家百貨、近70年前的美髮店、全台仍在營運的最老戲院……,一個科技人,竟在有「文化沙漠」之稱的新竹,斥資上億元購買老屋改建,並積極爭取營運移轉(OT)。7年來,已讓大新竹地區多了7個文化場域。
   他,是現年62歲的鴻梅文創創辦人兼執行長陳添順,作為新竹香山土生土長的客家人,他對新竹文化被科學園區的光芒掩蓋感到可惜,於是相繼開設書店、旅社、咖啡廳和影院等場所,「我想在大新竹地區營造出有質感的生活樣態。」他堅定地說。
   其中,擁有「竹北最美書店」之稱的「或者書店」,是陳添順文化事業的首站,2017年創立至今,不僅是許多在地居民或外地遊客的必訪地點,還在2022年登上耶魯大學出版社(Yale UP)評選的全球獨立書店推薦名單,寫下首次有台灣書店獲選的紀錄。
   「他們讓民眾不一定要進到美術館、音樂廳,也能接觸到文化、藝術和美的事物。」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局長李安妤如此評價鴻梅文創。她曾與鴻梅合作東興圳的社區營造,更見證了或者書店變成竹縣地標的歷程,如今每當有策展、經營等專案,也首先想到鴻梅,「我都不只三顧茅廬了。」李安妤笑說。
   鴻梅文創現有據點
   讓外國人憧憬  在地人驕傲
  微陰的午後,陳添順領著我們走進位於新竹舊城區、鄰近城隍廟的「或者光盒子」,繞過前方正放映著紀錄片《配樂大師顏尼歐》的影院,抵達隱身後頭的書店和位在二樓的餐酒館。此時,陽光正從建築物間的天井傾灑下來,和煦光線再搭配一本好書,適合人們悠閒待上一天。
   很難想像,一手打造此處的陳添順,原來是個徹頭徹尾的科技人。他先後任職半導體外商亞洲區總經理,及工業網通大廠四零四科技(Moxa)執行長,卻在2016年、他55歲時,自願退居董事,把舞台交棒給新生代,「科技業變動很快,我們不能用以前的經驗指導年輕人。」
   陳添順的文化夢,得從2008年說起。當年,將赴美外派數年的他,出自想為家鄉做事的心,曾以雙親名字成立幫助新住民二代和偏鄉孩童的鴻梅教育基金會。後來,他發現政府開始挹注教育資源,於是在2013年轉型為支持年輕藝術家的文化藝術基金會,10年來共有逾70位創作者獲此奧援。
   2015年,他和獲獎藝術家造訪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該活動由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操刀,以農田為創作空間,讓藝術也能走出戶外。經歷這趟旅程洗禮,他深切感受到文化力量也能具象化,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和地方認同,心中隱隱有了投入家鄉地方創生的雛形。
   他還記得,當時一行人也順道去東京代官山拜訪蔦屋書店,竟找不到路,也不會日文,就用英文「bookstore」詢問一名路過女子,沒想到對方一聽瞬間意會,直接帶他們走了十多分鐘抵達目的地。接連受到日本人以在地文化為榮的刺激,陳添順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讓『外國人憧憬,在地人驕傲』的文化地標!」
   隔年,期待藝術和文化能進入社區的陳添順,正式成立鴻梅文創。他的企圖心很大,創業之初便希望用「分散式美術館」的概念,讓大新竹地區每兩個鄉鎮市就有一處文化據點,並以10年建10個據點為藍圖前行。
   書店,是陳添順的首要目標。他先後歷時一年多找到團隊、場址,再費時半年施工,終於在2017年5月,於新竹縣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成功打造出一樓書店、二樓餐廳的複合空間。
   疫情3年沒裁員反擴張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長。七年來,鴻梅文創陸續在新竹市舊城區增設同名品牌的「工藝櫥窗」、民宿、咖啡店、文史書房,以及戲院、書店和餐酒館等複合空間,每個據點都要有書,是他的堅持,且事前已考量到路線規畫,因此新竹市各據點相臨不過五分鐘路程,為的就是讓旅客可以待上一天、甚至住上一晚,深入體驗新竹風情。
   「每個據點都是根據當下的需求、建築和人力決定,唯一不變的就是要一直修老房子。」陳添順笑說,這些房子或承租或買斷,他們會刻意找老建築來維修、改建,盡可能體現出舊城區的歷史痕跡,但成本也不便宜。
   以新州屋為例,其前身是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成立於1934年(昭和9年),只比台南林百貨晚一年多。此處原訂要開設「食物料理美術館」,但礙於須符合老屋修繕補助的特定工法,施工3年仍未完工。陳添順估算,每一間老屋從事前的歷史、建築調查,到買房、修建等一系列過程,須花費近億元
   「科技業一千人一年(營收)就有130億元,文化事業每人產值頂多百萬元。」擁有多年科技業訓練,陳添順早就認清,文化事業和科技業不能等同而論,光員工人均產值就差了好幾倍,且深知文化生活產業品牌得長期抗戰的他,除疫情3年堅持不裁員,反而不斷增加人手和據點,目前團隊已有70人
   或者光盒子
 陳添順堅持每個文化場域都要有書。圖為「或者光盒子」選書區,專放電影、藝術和文化相關書籍。(攝影/蕭芃凱)
   文化事業拚獲利、當典範
  兼顧理想的同時,找到可持續自給自足的商業模式,也是鴻梅努力的目標,「我當然不能只滿足個人情懷,還要發揮影響力,自己賺錢養活自己才能變典範。」
   因此,陳添順自鴻梅文創成立第5年起重拾財報,並歸納出門市營運、企畫接案、文化IP三大營運版圖,現階段前者約貢獻6成營收。所謂企畫接案,是指在既有據點形塑出良好品牌形象後,開始與政府單位合作,用團隊的企畫和策展力來獲利。舉例來說,鴻梅近年陸續接下新竹「2020台灣設計展」,及客委會今年6月下旬開展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等活動,目前企畫接案約挹注三成多營收。
   至於推出自有商品在內的文化IP,則是他今年開始嘗試的新領域。例如,「野薑花小管」、「紫蘇鴨」這兩種別具客家飲食文化口味的自有品牌醬料,近期正準備上市,接下來也有進軍全台知名超商通路銷售的計畫。
   不只如此,科技人出身的他,正和CNEX創辦人蔣顯斌和二度獲金馬獎肯定的紀錄片導演蕭菊貞一起製作「台灣半導體紀錄片」,預計今年10月完成,並以上院線為目標。
   「第二個5年,要讓財報更健康。」陳添順透露,鴻梅去年營收約5千萬元,力拚明年挑戰破億營收,達到損益平衡,「有獲利,才有影響力。」他堅信,經濟規模夠大才能吸引人才,也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做到永續經營。
   李安妤觀察,陳添順兼具了「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和「科技人的理性思惟」,不僅對文化抱有熱情、使命感,同時又能透過成本分析、條件盤點,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在自己想做的事上,這正是陳添順在經營上的獨到之處。
   透過鴻梅的生態圈,陳添順除了持續努力讓城市文化被看見,去年也向科技業夥伴募資6千萬元成立「或者影響力投資基金」,計畫投資文化新創。一頭栽進文化生活事業7年,這位科技大將的第二人生,未完待續。他在「文化沙漠」新竹,狠砸上億做老屋改建!科技CEO的文化夢,起源竟來自東京代官山… - 今周刊 https://bit.ly/3zAdda0
-----------------------------------
「或者」的N種可能 陳添順為新竹引入文藝風
資料來源 台灣光華雜誌 2021-03-15
「或者」的N種可能 陳添順為新竹引入文藝風 https://bit.ly/438F0fg
陳添順學的是理工,卻始終情繫文藝,按照人生計畫,早早退休的他,創辦文創公司,回饋故鄉新竹。
  2007年《光華》採訪過「四零四科技」執行長陳添順,彼時一身正裝的他,在商場上叱吒風雲;時間往後推十餘年,他卸下高階主管之職,以父母親之名創辦基金會與文創公司,從科技到人文領域的大轉身,身分、心境截然不同。
   不論是陳添順,或者他任職的四零四科技,都像一則傳奇。
 一名農家子弟,幸運趕上台灣經濟起飛的浪潮,就此鍍了金身。34歲便擔任外商公司總經理,後來晉升到全球副總裁;41歲轉往本土企業「四零四科技」(MOXA),最高曾擔任執行長之職,率領著公司營業額從十億攀升到百億規模。
 至於四零四科技,這家被媒體認證的金磚企業,也是作風獨特、堅持不上市櫃的隱形冠軍,除了慷慨與員工分享利潤,也重視員工的健康、家庭與自我成長,公司內規定每周一早上,有一段不能用電腦、不接電話、「不能工作」的閱讀時間;五位主要合夥人還相偕約定,不戀棧權位,55歲準時退休,交出領導權,陳添順便是其中之一。
 感性科技人
雖說擁有如此非凡的經歷,但回過頭看,陳添順(公司的夥伴都親切地喊他Ben)並不是典型名校畢業的高材生。他最早念的是技職體系,國中畢業後先進入五專就讀,畢業後先當了兵,之後才到台灣工業技術學院(今台科大)就讀。
 出社會後,他的人生路循著多數人的常軌,一階階地往上攀爬,但在年少時期,喜好文藝的他,心中一度夢想成為一名音樂家。也幸而開放的父母親,雖是務農人家,沒有太多經濟餘裕支持他學習才藝,但也從來沒為他設限,求學過程中他玩樂器、參加合唱團,「也因為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沒有感受到太多的壓力,才可以率性、任性地投入自己喜歡的領域。」陳添順說。
 人生堪稱順遂的陳添順,因著在科技業的耕耘,累積下雄厚的資本與人脈,相當感念父母與社會的他,尚未退休以前便取父母親的名字「鴻梅」創辦基金會,受到在學校教書的兄嫂影響,主要投注在新住民二代的教育議題,稍晚之後轉型為文化藝術領域,並且設立「鴻梅新人獎」,給予年輕藝術家支持。
 會開書店、投入文創產事業,是一樁無心插柳的偶然。2015年,他與太太率領著新人獎的年輕藝術家,一同到日本參加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旅途上,順道繞了點路,到東京朝聖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的蔦屋書店。
 大太陽底下迷了路的眾人,向路人問路,一個簡單的「Bookstore」單字,就讓當地人心領神會,並願意親自領著他們走達目的地,這一段小小的意外,深深地觸動了陳添順,讓他生出了想在故鄉開一家書店的念頭。
 以書業起家
新竹一直是眾所皆知的「科技城」,擁有兩所以理工見長的頂尖大學及科學園區,產業鏈完整,但長久以來,卻也背負著「文化沙漠」的惡名,簡直讓人遺忘了這座百年古城所擁有的豐富文化資源。
 但從2017年起,來到新竹的遊人,只要一下高鐵站,到鄰近的新瓦屋客家園區,就能看見在綠草坪上屹立著一棟兩層樓高的「或者書店」,這間俐落敞亮的書店,往往使得旅人發出羨艷的驚嘆。
 作為一家獨立書店,「或者」不像多數的獨立書店總是空間侷促;三幢老宅被打通,重新裝設大量的落地窗,添上溫潤的木作家具及裝潢,在這樣的空間裡,除了近萬本的書籍以外,還有貼心設計出許多舒適的閱讀角落,以及一架友善長者與身障者的電梯,可以直抵二樓的蔬食餐廳。
 雖說資本規模不小,但「或者」依舊保有獨立書店精準的選書邏輯與鮮明的風格特色,不採菁英取向,也不標榜理念,反倒積極尋求與在地居民雙向溝通的機會,藉由理解居民需求,找到符合當地人喜好與所需的優質商品。
 「出版社的角度,當然是希望越多書能上架越好;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所需的並不是應有盡有的選擇,而是對自己最有幫助的那一個。」曾在出版社擔任業務的店長李芮君,過去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把各種書籍推廣上架,如今位置轉換,格外心有戚戚。
 由於書店所在的竹北,以高知識份子以及年輕家庭為主,店內選書的原則,除了合乎「或者」精神的人文書籍,以及悄然呼應著二樓蔬食餐廳的生態、農業、永續相關議題的書,另也根據當地人口屬性,有不少如適合親子共讀的故事繪本等教育教養類書籍。
 「讓在地人驕傲,讓旅行者憧憬」,當陽光穿過綠葉與窗櫺灑落在書店的木地板上,在整面的書牆為背景之下,孩童與父母親共同微笑閱讀的風景,在那時刻間可確定,陳添順所願所求的夢,已然成真無疑。
  老宅經過修復、整理,維持了典雅的氣韻,也重新煥發出生命力。
老宅經過修復、整理,維持了典雅的氣韻,也重新煥發出生命力。
  企業化經營模式
由於陳添順過去曾為大企業掌舵,加上厚實的財力支持,讓「或者」一出手的格局相當宏大,在經營想法上也更為縝密並有計畫性,「即使是文創產業,也不能總是靠燃燒主事者的熱情理想,甚至犧牲奉獻的胸懷來經營。」陳添順這樣想。雖然公司不以營利為最主要目的,「但我們還是希望能找到一種模式,可以運用有效率的科學管理來經營,甚至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商業模式,同時仍然可以激發出獨特的創意。」
 對於家庭、故鄉總是心懷感念的他,主要鎖定風城作為耕耘地,「倘若像以前住在國外生活,或許會覺得以捐款、贊助的方式就好;但在家鄉,與土地有更深的連結,不管困難、挫折或者孤獨,還是可以支持著我走下去。」曾在美國待了十年的陳添順相當感性地說。
 他心中的終極藍圖,是以衣食住行育樂等面向切入,訴諸五感體驗,以「分散式美術館」的形式,瞄準文化消費者作為主要對象,打造出合乎需求的一系列場域,最終目標是達到提升新竹當地的文化美感水平。
 會命名為「或者」,「或」象徵可能性,「者」則暗示著以人為核心出發。除了象徵事業體因應機緣發展的有機性,領著六、七十人團隊的陳添順,更期待隨著業務的擴張,能為團隊成員提供一個完整的事業地圖,可依個別的興趣、特長與才能,彈性且靈活地在不同崗位享受斜槓的樂趣。可以說這樣以人為本、以員工為核心的態度,從「四零四」到「或者」,始終如一。
 用文化點亮風城
為了達到事業體在營運上的自給自足,經濟規模是必須的。很快的,在起手式的書店後,「或者」在新竹的第二個代表作,舊城區的「工藝櫥窗」接棒開幕。這間在陳添順名下,四層樓高、六十幾年的老宅,過去曾被租賃作為髮廊使用,如今物歸原主,融入成為「或者」的又一片拼圖。
 設計團隊特意留下老屋的古樸氣韻,鐵窗花、磨石子的地板與梁柱,還有幾處斑駁牆面,另加裝了檜木窗與台灣杉的屋頂與之呼應。工藝櫥窗的營運主旨是「適切的日常」,在這裡陳列著陳添順與團隊從新竹乃至台灣各地,甚至遠至日本所蒐羅到的工藝品,盼這禁得起時光檢驗的器物,能為人們的生活增添質感,也成為大眾認識工藝的一扇窗。
 如今距離書店開業已有四年,「或者」在大新竹地區,除了書店、工藝櫥窗,還有民宿、餐廳,以及在今(2021)年度開幕的影像博物館,以及預計在年底開張的料理美術館等一系列據點。
 這一個個美麗所在,除了彼此相互呼應,裡頭的陳設細節,悄然收藏著陳添順一路走來的生命軌跡。好比他自大學時代到好茶部落服務學習,便開始與原住民藝術結下不解之緣,如今在工藝櫥窗裡頭妝點著原住民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的畫作,便是他多年來的收藏;另距工藝櫥窗不遠的民宿「或者風旅」,小客廳裡擺設的非洲鼓、音箱鼓與黑膠唱片,也是他一路由美國千里迢迢地帶回,盼與入住的房客共享的個人資產……。這些空間,不僅觸動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一旦了解箇中原委,更會為陳添順無私分享的熱忱所打動。俗語所謂事在人為,倘若說如今的新竹正吹起一陣溫柔的文藝風,而其原點,正是由這獨樂不如眾樂的一顆心所開始。
「或者」的N種可能 陳添順為新竹引入文藝風 https://bit.ly/438F0fg


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方向──陳添順與他的鴻梅藝術事業
文|洪瑞薇2019/12/01圖|呂國瑋 攝影人物專訪 | 藝企網 ART&BUSINESS https://bit.ly/3nTmnM2
2008年,陳添順用父母的名字成立鴻梅基金會,消息剛剛傳回新竹香山老家的時候,老母親反倒有些不樂意。原來是不知從哪飄來了鄰人閒語說:「彼攏是欲找水(逃稅)啦。」
 陳添順實在算計不出究竟怎樣才可以「找水」,只能苦笑以對。
 從陳添順到Ben
 搭上了台灣經濟起飛的順風車,一如那個年代典型的勵志故事,農家子弟陳添順,一路勤懇攀爬,最終成了金磚企業的CEO。在那個世界裡,陳添順被喊作Ben,跟在這名字後頭的則是一連串亮晃晃的傳說,好比說,34歲就成為外商公司總經理,肩負整個亞洲區營運,而後還晉升全球副總裁;41歲後毅然轉進本土企業,帶領當時十億規模的四零四科技(MOXA),漸步擴展成百億規模的國際品牌。更傳奇的是,他與幾個作派獨特的合夥人,堅持讓公司不上市不上櫃,把經營成果留與員工們共享(而不是跟股東);甚至,說好了絕不戀棧權位,早早開始培養接班人,55歲一到便把棒子交了出去,一起從關鍵位置上退了下來。
 這樣一個在商場上叱吒多年的人物,如今與我們在這閒適地對坐喫茶。同席的太太潘明芳(Cindy)同樣一臉笑咪咪地,直呼簡直賺回了一個老公。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與「鴻梅文創志業」創辦人陳添順與他的太太潘明芳。兩人是因為對藝術的喜好而相遇。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與「鴻梅文創志業」創辦人陳添順與他的太太潘明芳。兩人是因為對藝術的喜好而相遇。
 眼前是洗石子的地板和樑柱、綴著古早式紅窗花的台灣檜木窗,刻意保留下來的還有樓梯的扶手鐵杆、斑駁的牆面,從前用作隔間的木板被打橫了做成吧台……,為了「修舊如舊」,在尋老料、老師傅、老工法的過程中吃足了苦頭,還為此延後了開幕的日程。這幢坐落於新竹舊城區、樓高四層的六十幾年老房,過去是老字號的「金菊美髮廊」,2019年夏天蛻變為「或者工藝櫥窗」,是陳添順「分散式美術館」藍圖的又一片拼圖。
 坐落於新竹舊城區的「或者工藝櫥窗」,前身是老字號的「金菊美髮廊」。
坐落於新竹舊城區的「或者工藝櫥窗」,前身是老字號的「金菊美髮廊」。
 「或者工藝櫥窗」一樓的端景,克盡「櫥窗」的本分,勾引人們為美感駐足。
「或者工藝櫥窗」一樓的端景,克盡「櫥窗」的本分,勾引人們為美感駐足。
 二樓的工藝選品,是陳添順夫婦倆踏查日本、台灣各地悉心挖掘而來。
二樓的工藝選品,是陳添順夫婦倆踏查日本、台灣各地悉心挖掘而來。
 「工藝櫥窗是鴻梅文創的其中一個據點,我們有個分散式美術館的概念,希望未來四、五年,在大新竹地區,包含竹北、新竹市、北埔、關西、湖口等,尋找老的建築、重新整理,賦予它新的生命,建構大概八、九個據點。希望藉由這些分散的據點提倡生活美學,讓在大新竹生活的居民,不需要大老遠地去到其它地方,只要騎著摩托車或走路,就可以到我們的空間去接觸美好的事物。每個據點都有它獨特的風格,譬如,以工藝為主的工藝櫥窗,它展現的是觸感,透過手的接觸來感受美好的事物。此外也希望透過餐飲、書店、文旅等,打造五感的美感體驗。」
 工藝櫥窗這裡,除了展呈陳添順夫婦倆踏查日本、台灣各地挖掘來的工藝選品,也設置有展演及食飲空間——克盡「櫥窗」的本分——勾引人們為工藝創作駐足,並以此為中介,促進創作者之間的交流,以及職人精神的展現。
 在我們的茶席上繽紛擺開的,是台灣自產的各色天然果乾,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手捧著東京「廣田硝子」承傳四代的手工玻璃杯,這茶喝來別有滋味。在這幢樓裡,用什麼樣的器皿、盛裝什麼樣的飲料和點心,都是精心配搭過的。這裡的工藝品並沒有孤高地鎖在展示櫃裡,「希望人們透過手的接觸、透過飲食,可以感受到這些工藝家的作品,它事實上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科技業打滾了半輩子,如今乍然起造文化藝術事業,怎麼看都是個大跳躍。可對陳添順來說,這卻是件「connect the dots」的事情。
  四樓的食飲空間,希望人們透過手的親觸,感受到工藝作品其實與生活息息相關。
四樓的食飲空間,希望人們透過手的親觸,感受到工藝作品其實與生活息息相關。
  上方兩圖:三樓的展演空間,開幕特展為「大地色票計劃」,邀請在地的年輕工藝家蒐集大新竹各地的黏土,並邀請民眾參與捏塑,感知工藝與地方的連結。
上方兩圖:三樓的展演空間,開幕特展為「大地色票計劃」,邀請在地的年輕工藝家蒐集大新竹各地的黏土,並邀請民眾參與捏塑,感知工藝與地方的連結。
 途中的那些藝術小點
 生在農家,陳添順從小就得下田幫忙,勤於農務的父母雖然沒有餘裕讓眾多的孩子接觸藝術,可也任由他們追尋自己的興趣,這使得本科念電子的陳添順,在學校裡從口琴、笛子、小喇叭學到長笛,編輯校刊又擔任管樂社社長,還在校外的合唱團結識了未來的老婆,對藝術的喜好得以一路滋長下去。
 「文化藝術在我成長的過程,是一個很重要的養分。後來會走進科技業,是因為有就業上的需求,在時代潮流的背景下,讓我們幸運的在就業過程裡,得到了很多的幫助跟祝福;當我們後來累積了一些社會資源,很自然的就會想說,應當把我們過去接收到的、來自社會的祝福和給予,再重新回饋出去。而會想要從事文化藝術,其實某種程度就像賈伯斯講的『connect the dots』,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好像是走過的足跡,當下或許不曉得有什麼意義,但是當你回過頭、把這些點連在一起看的時候,就變成一個有意義的畫面。以前走過的每一個痕跡,其實都形塑了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
 與來訪民眾共同創作的大地色票牆,一點一點成形中。
與來訪民眾共同創作的大地色票牆,一點一點成形中。
 刻意保留下來的,有著古早式紅窗花的台灣檜木窗。
刻意保留下來的,有著古早式紅窗花的台灣檜木窗。
 早在退休十年前就成立的鴻梅教育基金會,是他實踐回饋社會念想的第一步。起先的立意很單純,因為透過在小學任教的兄嫂,看見了教育現場的實際需求,於專注於新住民第二代及偏鄉孩童的教育支援。如此營運了五年,隨著政府對相同對象的資源投入,為了資源的有效運用,於是開始思考轉型的可能。
 恰恰在那個時候,陳添順夫婦因緣結識了一些年輕藝術家,眼見他們夾處在創作熱情和生活現實之間,想著也許能做點什麼,遂決定將教育基金會轉型為文化藝術基金會。
 如今,基金會耕耘多年的重點業務「鴻梅新人獎」已卓有口碑,有藝術圈前輩曾笑嚷,這個獎的評審做來好辛苦呀。「因為要連續服務好幾年,」「我們並不是只透過辦獎項的方式給一些資金,而更希望是比較長時間的支持與陪伴。每一屆我們選出五名藝術創作者及五名藝術評論者,除了提供創作基金,也會邀請一些專業的評審老師與他們對談,從創作計畫、期中報告、到最後的執行成果等,每個階段都要像論文口試一樣接受老師們的挑戰。每一屆原則上就是第一年徵選,第二年進行創作,也透過大師對談、見學等活動,增加他們創作的養分和語彙;第三年做展覽及畫冊,並藉由與藝評的對話,讓他們的創作可以更被一般民眾所了解。透過這些,陪伴他們走過創作的路程、找到自己的方向,希望他們不再那麼辛苦、好像只能自己一個人面對,而是有一群人陪伴他一起走。」
 也就是在這個陪伴的路途中,讓陳添順偶然瞥見了另一條新路。
 負載了時光記憶的斑駁老牆,成為「或者工藝櫥窗」的開幕主視覺。
負載了時光記憶的斑駁老牆,成為「或者工藝櫥窗」的開幕主視覺。
 以「或者」為名的……變形蟲
 2015年陪著「鴻梅新人獎」的獲獎者們到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見學,途中拐去了代官山的蔦屋書店,這個人文空間與當地民眾所建立的關係,讓陳添順夫婦深受觸動,讓他們也想回到家鄉,打造這樣一個「讓在地人驕傲、旅行者憧憬」的所在。
 次年,他們便在大新竹開啟了以「或者」為名的文化迴圈。起手式是位於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內的「或者書店」,這處複合了獨立書店、工藝選品、風土蔬食的人文美學空間,任來者隨興坐臥、與書/與人/與物自在相遇,如今已有「竹北最美書店」的稱號。接而繼之的有「或者工藝櫥窗」、「或者文旅」等,逐步完整「分散式美術館」的構想。
 把這些拼圖連結起來的是「鴻梅文創志業」,以社會企業的方式運作,「當然也可以用基金會來做,但我們有沒有可能,雖不是以營利為最優先考慮,但是可以藉由商業的機制,讓它的價值傳遞是有效的,而且是可以被人認同、願意付費來肯定你的。因為我是從科技業、做管理出身,我從來不會排斥商業,商業才比較容易維持永續的經營。」
   以「或者」為名引介美好的事物,或者更應該說——生活的更多可能。
以「或者」為名引介美好的事物,或者更應該說——生活的更多可能。
 幾年的實作驗證了陳添順的想法,用非營利基金會、與用文創企業的模式經營,的確產生了不同的動能,吸引到的人才也不太一樣:「基金會可以吸引到有熱情、有理想、想要從事公益的人才,投入需要長時間、無法計算效率的事,譬如教育普及或支持創作;而文創這邊吸引到的,在商業操作、客戶服務等方面有更多創新與靈活,可以擺脫既定的刻板印象,所啟動的動能相對來講就很強,譬如從我們剛開始想要做書店,接著延伸出餐飲、工藝、文旅……,連結了許多不同的人才,使我們形成某種變形蟲的狀態,未來還有很多其它的可能性,這是商業模式運作迷人的地方。」
 這分明就是在「找水」呀。
 並不是捐一筆錢,把它全部花光,然後再投一筆錢,再把它花光,「必須要有真正能生存下去的模式。」
 「我也不敢說這是對的路。我們也還在摸索,包含實現的方向和速度……」過去在科技企業裡每月緊盯著財務報表、現金流量、KPI的Ben瞬間退去,只懂埋頭耕耘的農家子弟陳添順又跑了出來:「我曾經有一年時間完全不看財務報表,看了也沒用啊,做這個事情一定不能精密計算,否則大概就不會做下去。我們只能從來到我們空間的客人,譬如很多爸爸媽媽帶著小孩坐在角落一起看書、許多外地人遠道而來參加我們辦的活動、工程師們離開科學園區到這裡靜靜地坐下來閱讀……只能從這些非量化的反應裡得到一些慰藉,覺得我們好像做了一件對這個社區有貢獻的事情。所以,是不是在對的道路上,我們不曉得,只是現階段先不急著檢討對不對,我們就是繼續走下去。」
  就好像《百年孤寂》裡,馬康多族人為了尋找有水源的移居地,冒險翻山越嶺、渾然不知置身何處時,領頭的那位喊道:「沒關係,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方向。」
 陳添順也好,Ben也好,「只要不離我們的初衷,就是我們想要建立讓在地人驕傲、旅行者憧憬的人文美學空間,只要不離這個。」
人物專訪 | 藝企網 ART&BUSINESS https://bit.ly/3nTmnM2
------------------------------
本專訪邀請鴻梅文創志業創辦人陳添順先生,分享如何引動居民跳脫書本,拓展出從「閱讀」出發的生活美學。
掀起文藝之風—鴻梅文創創辦人陳添順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GoWnPk
文:見域CitiLens/張耕佾
 成立於2016年的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大新竹地區為起點、分散式美術館的策展式經營為概念,自購老屋成立「或者工藝櫥窗」、「或者風旅」及「或者新州屋」,更透過OT模式承租公有建築物開創「或者書店」、「或者文史書房」(即大同 108 舊城再生基地)和「或者光盒子」(原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等空間,打造出「五感閱讀」的生活美學品牌。
 本專訪邀請鴻梅文創志業創辦人陳添順先生,分享如何引動居民跳脫書本,拓展出從「閱讀」出發的生活美學。
 貼近在地人的生活 實現文化平權的書店
熱愛閱讀的陳添順在一次日本的旅遊中,受到日本蔦屋書店的啟發,首先以「或者書店」展開分散式美術館的第一站。走進或者書店,開放明亮的共讀空間與特色選書、選品,共構出舒適而開放的生活場域。書店經營也秉持「親子共讀、友善土地、多元族群融合」的三大理念,透過空間、商品與活動企劃,注入對大新竹地區的觀察與期盼。
 面對移居人口帶來的新生兒童,書店定期策畫親子共讀活動或新型態的五感閱讀體驗,不僅陪伴兒童成長,也加深他們對在地的認同。為了擴大閱讀的觸角,二樓則建立或者蔬食餐廳,透過品嚐風土餐飲,體現對大地的閱讀、對自然的關懷。
 此外,觀察到新竹匯聚多元族群與科技移民的人口臉譜,書店也藉由選書策展、活動企劃,甚至與外部單位合作,例如今年曾與新竹市社會處合辦「女子百姓」系列活動,透過講座、市集與Podcast形式,關懷科技城中女性的生命經驗與社會處境,提倡多元融合與相互尊重的價值。
 觀察書店經營5年來對在地帶來的變化,陳添順分享他們發現到一些居民與退休人士,天天前來店內看書,彷彿將書店當作社區圖書館。而這樣的參與形式不但不為他們所排斥,反而使陳添順更加確信書店做為公共空間的社會責任,期許透過書本知識的近用與書店的陪伴,在社區內落實文化平權,持續充實在地居民的知識版圖與生活。
 1659723237821
Photo Credit: 見域CitiLens
書店設置了舒適的共讀空間,讓讀者享受坐下來靜心閱讀的時光
提倡五感閱讀 重新挖掘在地魅力
「對我來說閱讀是視野的開拓,是穿越時空限制,與偉大的心靈交流對話的一種方式。」成長在香山農村的陳添順,感謝於從小的閱讀經驗,讓他展開對世界的認識與自我對話。
 因此書本成為鴻梅文創經營空間內不可或缺的存在。無論在工藝選品店或是咖啡廳,都能看見搭配空間主題的藏書角落,讓人們盡情於生活各處,體會閱讀的力量。
 不過,除了紙面上的閱讀,鴻梅文創還希望透過一杯風味獨特的手沖咖啡、一個溫潤精緻的陶杯、或是一個放鬆的空間氛圍,打開嗅、味、觸覺等多重感官,提倡以五感閱讀生活、風土與生命。
 透過多元型態的分散式美術館,邀請人們在日常中多方感受,陳添順期待:「當人們進到場域中,就會用生活的態度去面對它,就像進入一本立體書中閱讀,不僅認識了這個城市,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生活。」
 有感於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缺乏機會認識所在城市,更鮮少開發自己的生活面貌,因而錯失了許多生活的樂趣,亦使城市平白被貼上「文化沙漠」、「美食沙漠」等標籤。
 陳添順汲取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結合藝術與地方創生的經驗,逐步透過書籍、餐飲、工藝、旅宿或電影等媒介,打造出一個個「讓在地人驕傲、旅行者憧憬」的人文美學空間,陪伴人們尋索生活的趣味,挖掘在地的特色。
 1659723289092
Photo Credit: 見域CitiLens
或者工藝櫥窗引入國內外的精緻工藝品,讓消費者以手、眼閱讀工藝的美好
鴻梅文創的下一步 文藝之風吹進鄉村
作為引導人們透過品味生活,找回在地認同的文創事業,鴻梅文創近年發展不同面貌,逐步走向文化生產者的角色。他們將透過自有品牌的風土食品、紀錄片、書籍等豐富的文化內容,持續涵養新竹的生活文化。
 未來更會走入鄉村建立藝術場域,於新埔成立國際藝術村,為臺灣青年藝術家鋪建創作的舞台與交流場域延伸而出的新型態藝廊,更將推動「看得懂、買得起、捨得用」的文化消費模式,可望為大新竹地區掀起另一陣文藝之風,透過文化力量累積在地的光榮感。
 1659723336850
Photo Credit: 見域CitiLens
除了豐富選品,或者工藝櫥窗也在書店團隊的協助下,設置工藝主題的選書區域
掀起文藝之風—鴻梅文創創辦人陳添順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GoWnPk


竹塹舊城重開箱,新竹老屋背後的「或者」新風景
當新竹舊城最美的一面被挖掘出來,旅人就會想一再前去。「或者」,是為家鄉點燈的人,從書店、在地料理、旅宿、工藝空間到電影院,在轉角就能遇見新竹的美好。
 竹塹舊城重開箱,新竹老屋背後的「或者」新風景
新竹東門經過活化後,從傳統市場變身風格餐飲的聚集地,傍晚過後特別熱鬧。台灣設計展期間可見「新竹獸」的行蹤。
竹塹舊城重開箱,新竹老屋背後的「或者」新風景 - 微笑台灣編輯室 - 微笑台灣 - 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https://bit.ly/3Umz6TN
今年十月,新竹城剛熱鬧度過台灣設計展「人來風」,寧靜小城頓時活絡起來。在此之前,新竹是一個大工地,多年來被施工圍欄重重包裹,彷彿預告著:「有些變化要發生囉!」
 設計展期間的竹塹舊城,鮮豔的「新竹獸」盤據在東門圓環的派出所上方,俯瞰著終於打開的迎曦門;整治好的護城河,在蓊鬱綠林間悠悠流淌。還打開了沉睡三十六年的新竹州圖書館、新竹第一間百貨公司新州屋,以及鴻梅文創旗下的或者風旅。在舊城區的五個展場中,鴻梅就負責了三座,包括新州屋的「九降米粉道」、大同108的「竹塹練功房」,以及影像博物館的「有樂電影院」,責任重大。
   新竹東門經過活化後,從傳統市場變身風格餐飲的聚集地,傍晚過後特別熱鬧。台灣設計展期間可見「新竹獸」的行蹤。
鴻梅文創的董事長陳添順Ben現身時,揹著一把吉他,輕快地走來:「來吧,到我們的客廳坐!」一路上,員工們環繞著Ben回報工作近況,像一群孩子跟回家的爸爸訴說今天發生的大小事。
 來坐!新竹的客廳,也是生活博物館
隨著Ben來到或者風旅的小客廳,一整面書牆映入眼簾。
 廣告
 「這面書牆是由或者書店打造。你可能是和朋友、家人一起來旅行,也可能是一個人來漫遊,都能透過這裡的書,對旅行、對生活,找到靈感,觸發新的想法。」
 Ben是香山人,小時候常騎上半小時的腳踏車,到新竹舊城逛書店。雖然後來從事科技業,但新竹的文化藝術,才是Ben的精神依歸。
   鴻梅文創的董事長陳添順Ben是新竹香山人,透過打造或者系列,希望家鄉新竹是「讓在地人驕傲,讓旅行者憧憬」的地方。
兩百多年前,竹塹是淡水廳治的所在地、北台灣的首府,文風鼎盛,培育出「開台進士」鄭用錫。「很多人想到新竹,只記得竹科、米粉、貢丸,在城隍廟吃點小吃就離開,沒有停留。這裡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我們在做的,就是將新竹的美好保存下來,挖掘它過去的故事,重新帶回到我們生活中。希望這些事物可以成為人們駐足、休息的避風港。」(延伸閱讀:竹塹城老派約會 鹹水鴨、水潤餅、椪餅,從舊城走起品味新竹限定)
 新竹有很多外來人口,因為工作、就學,匯聚在科學園區、工研院、交大、清大,對他們而言,新竹只是工作的地方,有著「無聊」的刻板印象。「或者」試圖為移居者打開許多認識新竹的途徑:書籍、工藝、影像、美食、氣味,讓新竹的動人之處,走進每個人的心坎裡。
 Ben原是四零四科技公司的領頭羊,將第一線工作交棒給接班人後,回到家鄉新竹,組織「或者」團隊,一步步建立書店、旅宿、工藝選品店,正在籌備的還有新州屋、影像博物館(有樂館),以及大同108舊城再生基地,每一座基地都承載著老新竹人的情感與記憶,像拼圖一樣,一小片一小片,細緻地為新竹打造「Living Museum(生活博物館)」。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的前身是台灣第一座有空調系統的豪華戲院「有樂館」。
用「風土」,打開話匣子
「或者」的團隊成員,是這座「Living Museum」的靈魂。「我們的成員必須具備三種能力:設計力、企劃力、策展力。」決定回到新竹的那一刻,Ben就在尋找適合的夥伴。草葉集概念書店的創辦人Only和Peggy就是核心成員,一起在新瓦屋打造或者書店,成為竹北的人文地標。而今「或者」的每一個空間,都是由書店的設計團隊主導,根據老屋原本的特色與歷史,再創新生。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細膩澈底的文史調查,包括拜訪鄰居、邀請他們來到老屋中回憶當年,將地方記憶一絲一縷拼湊起來,這種水磨功夫是或者團隊的基本功。除了用「設計力」處理空間和陳列,還要用「企劃力」要將這些文化資產的整理紀錄歸檔、組織成系統脈絡,用行銷思維推廣;「策展力」則是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十多年來的累積,為各種題材規劃主題,創造出參與者「進入」的一千萬種方式。(延伸閱讀:讓百年老屋街區,成為一座沒有圍牆的生活博物館)
 廣告
 風土,是或者團隊的出發點,在工藝櫥窗有一面大地色票牆,陶藝家將新竹各地的土壤經處理後,展示在色票牆上。「人和所生活的土地,必須要有連結。這個連結讓他有歸屬感,安心、放鬆。我們做的,就是創造產生連結的契機。」而這些能力的展現,讓台灣設計展的策展團隊找上鴻梅文創,群策群力,一起「點亮新竹」。
   或者工藝櫥窗是幢四層樓的日式老宅,原是金菊美髮廊。在這裡容易失心瘋,有許多好買好逛的玻璃工藝品,還能喝杯茶和咖啡。
鴻梅如星火,想點亮的不只是新竹
Ben分享了一個故事:「整頓金菊美髮廊那棟老宅時,舊城區在下午六點之後就熄燈了,一片昏暗。施工時,左鄰右舍都會來探看,很擔心是不是要拆房子。工藝櫥窗開幕後,大家發現我們把房子整理得那麼好,舊的東西都保留下來,就會來這裡跟我們說這棟房子以前的故事。有一位伯伯幾乎每天都來,摸摸陳列的工藝品,到四樓喝杯茶。他告訴我們:『你們是這條街晚上唯一亮燈的地方,讓這條街活了起來。』」Ben頓了一頓,繼續說:「新州屋弄好之後,這條街的夜晚,就會有兩處亮燈的地方!」
 廣告
 在Ben的期盼裡,新竹是「讓在地人驕傲,讓旅行者憧憬」的地方。鴻梅的努力只是起點,如星星之火,帶動有志一同的夥伴,一起努力。期待亮起來的,不只是舊城區,是大新竹,是整個台灣。
 「我只是支持這群年輕人向前走的人。」Ben謙虛地說。
 或者風旅與MUI 14
三連棟老宅修復改裝的或者風旅,閑靜地矗立在舊城北區,一樓為創意料理餐廳「MUI 14」。店長邱佩柔是客家人,過去是民宿經營者,因緣際會下加入「或者」團隊,主掌風旅與「MUI 14」
   三連棟老宅修復改裝的或者風旅,將是旅人住進新竹、體驗新竹的好選擇。
  三連棟老宅修復改裝的或者風旅,將是旅人住進新竹、體驗新竹的好選擇。
「MUI」是客家話「味」的意思,將新竹十四個區的味道,傳遞給每一位旅人。在風旅開設前,邱佩柔花了兩年在新竹各地蹲點,認識食材、學習製作方法,尤其是客家文化擅長的漬物。如「啤酒蜂蜜櫻桃鴨」,採用新竹著名的鴨肉,用竹北在地釀造的啤酒,細火慢燉而成。每一處味蕾的細節,都有來歷,呼應著「食物設計師」的角色設定:「或者風旅是一個大約四十歲的食物設計師,總是在各地旅行,採集每一個地方的味道。回到家裡,再將這些味道重新創作成作品,跟人們分享。」
 廣告
   或者風旅的午、晚餐根本是新竹在地食材的策展呈現,值得前往品嚐。
新竹是風城,每個地方的風,亦將味道吹向風旅:「我們用溪谷風、海風、山稜風⋯⋯為房型命名,每一個房間都是新竹的味道。」目前正在與調香師規劃每個房間使用的香氛,迎接旅人隨時入住風城。
   或者風旅客廳中的書牆,由書店夥伴用心安排,把閱讀加進認識新竹的旅程當中。
或者風旅 OR Inn
地址:新竹市北區大同路175號
電話:03-5221122
FB:或者風旅 OR Inn
MUI14餐廳線上訂位
 或者工藝櫥窗
位於大同路南段,與或者風旅僅距離兩百多公尺,走路四分鐘就到。四層樓的日式老宅,原是金菊美髮廊,整理後一樓看起來有點像日本料理店,引起途人好奇。店長林文萱是陶瓷藝術家,也是工藝櫥窗的「說書人」:「工藝似乎離大家很遠,總覺得好像很貴,但走進這裡,你會發現,台灣在地工藝師的作品,售價其實很親民。」
 除了二樓的展售空間,三樓的茶席、四樓的咖啡廳,都是讓使用者可以實際使用工藝品、享用新竹美食、好茶的地方。隨著餐點上桌的,還有一張張小卡,說明每一件餐具的製造者、工法和特色。
 「透過實際的觸摸、使用工藝品,可以理解到『喔!原來工藝帶給我們的觸感這麼好!』,和大量生產的工業製成品不一樣。」林文萱說。
   新竹是玻璃的重要產地,或者工藝櫥窗尋覓到許多工藝家、創作者的作品,讓人在使用時,感受玻璃工藝的美學與美好。
或者工藝櫥窗
地址:新竹市東區中央路75號
電話:03-5220500
FB:或者工藝櫥窗
 或者書店
座落在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留區,由草葉集概念書店的創辦人Only(李昕燁)和Peggy(朱培綺)打造,2018年成立,被譽為「新竹最美書店」、「台灣的蔦屋書店」。2009年結束營業的草葉集,曾是新竹最受讚譽的獨立書店,跳脫傳統書店以自然科學、歷史、文學等主題的陳列方式,用策展概念選書,與書店空間、動線、餐飲互相搭配。
   座落在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留區的或者書店。
或者書店延續了草葉集的精神,一進門就能看到「新竹學」的展櫃,介紹在地風土。進而是「店員推薦」,本季搭配「舊城探險趣」,推薦街屋、手工藝、日本時期生活誌、都市設計等主題,還列入了布西亞的《物體系》、班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將工業革命以降影響世界的思潮納入展示牆,從不同面向展示二十世紀初的台灣舊城故事。
   書店內有許多閱讀區,大面的落地窗納入自然光,在新竹逛書店很幸福。
書店空間設置許多閱讀區,採用大面落地玻璃納入自然光,讀者可以舒服地沉浸在書中世界。書店創造了充滿幸福感的閱讀體驗,從環境、思路、體感、想像力,讓讀者感受閱讀的樂趣。
 或者 Or Book Store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電話:03-5505069
FB:或者書店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前身為「有樂館」,為台灣第一座有空調系統的豪華戲院,是新竹人談戀愛的共同回憶。
 鴻梅於今年取得經營權,未來十五年將延續影像博物館的使命,以影展模式運作,放映紀錄片與社會議題為主的電影。也將一改過去免費參觀的模式,用票券收入支應買片的資金,也作為培育新竹在地影像人才的基地。Ben許下心願:「要為新竹拍攝至少五十支紀錄片,用影像保存新竹記憶。」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地址:新竹市東區中正路65號
電話:03-5285840
 新州屋
新竹第一間百貨公司,與東門市場、西門市場比鄰,曾是新竹舊城區最亮麗的地標。

 後來產權轉手,於二十多年前歇業後閒置至今。工藝櫥窗準備開幕之際,附近有一間老屋突然被拆除,大家很擔心新州屋也會被拆掉,Ben與太太商量後,數度拜訪新州屋的屋主,說明購買後的用途,加上工藝櫥窗的好口碑,終於成功說服屋主。
   新州屋以前是新竹第一間百貨公司,1934年(昭和9年)完成建造並開業,未來將以「食物」作為空間的經營主題。
目前新州屋尚在整修中,未來將設置「新竹味覺博物館」,一樓暫時開放作為「九降風米粉道」的展場。團隊正在積極進行新州屋口述歷史的訪談與調查,而「新州屋」的新牌匾,則以Ben父親擔任社造協會理事長時友人餽贈的牌匾為材料,復刻「新州屋」原有的舊匾,延續文化保存的責任。
 新州屋
地址:新竹市東區東前街16號
FB:新州屋
 大同108
在工藝櫥窗對面,一樣是日本時期的老屋,近年作為「舊城再生基地」,供社區規劃師使用。鴻梅七月剛接下經營使命,為台灣設計展策劃「竹塹練功房」展場,展出新竹特有的蓪草與螺鈿工藝。未來一、二樓將作為工藝師的展場與工作坊,三樓以上是文化工作者的創生基地。
 新竹舊城都市再生基地
地址:新竹市東區大同路108號
電話:03-5251082
FB:大同108舊城再生基地 - 或者文史書房
 *本文作者:張蘊之
竹塹舊城重開箱,新竹老屋背後的「或者」新風景 - 微笑台灣編輯室 - 微笑台灣 - 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https://bit.ly/3Umz6TN


關於我們 -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

關於我們 -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中最美獨立書店 羅布森撐10年今熄燈
 汪世旭在台中烏日溪尾里打造「最美書店」的羅布森書蟲房,優美的環境,曾吸引許多人慕名而來。(圖由汪世旭提供)
台中最美獨立書店 羅布森撐10年今熄燈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OhlVAQ
 2023/07/30 19:03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羅布森董事長汪世旭,10年前為了一圓打造全世界最美書店之一的夢想,在台中烏日稻田間開設了「羅布森書蟲房」獨立書店,不但可外借,還許諾要開滿10年,但在電子書、網路書店夾擊下經營困難,決定今天吹起熄燈號,汪世旭說心中雖然很不捨,但很高興能堅持了10年,未來則規劃捐贈一座上億的圖書館,讓愛書的使命能延續。
 愛書的汪世旭說,2013年在中彰投交界的台中烏日溪尾里打造了「羅布森書蟲房」獨立書店,希望讓大家有一個舒適的閱讀空間,當時並立下書籍可外借、開滿10年,以及成為全世界最美的書店之一的三大目標,藏書包括童書、繪本、建築、美學等各類的書籍。
 因位於僻靜的鄉間,環境相當清幽,在口耳相傳下吸引全國各地愛書人慕名而來,除了讓民眾看書,也提供咖啡、蔬食,雖是小小的獨立書店,因藏書超過8千冊,還和台中市立圖書館合作可在市圖各分館還書,讓借書的民眾增加。
 不過在網路書店、電子書和疫情夾擊下,書店經營困難,前年底從烏日搬到台中市西區的五權西路大樓,汪世旭說,原以為搬到市區,看書的民眾因距離近會增加,「沒想到和預期有很大落差,來得人比在烏日時更少」,感嘆「書店很近,但也很遙遠」。
 汪世旭本業經營羅布森升降椅,多年來以本業來支撐書店營運,一開始從本業提撥1千萬元打算撐10年,沒想到營運3年就用完,10年來花費超過8千萬元,因以「最美的書店為目標」,光土地和建築就花了約4千萬元,感嘆在大環境不佳下,實體書店營運真的不容易。
 許諾捐上億圖書館續散播閱讀種子
汪世旭說,書店2013年7月27日開幕,最近剛好滿10年,因經營不易決定熄燈,心中雖然很不捨,「但堅持了10年其實蠻高興的」,羅布森書蟲房今天下午6點將結束營業熄燈,並將在8月5日、8月12日下午1時到6時舉辦「二手書拍賣會」,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公益團體。不少民眾得知今天是最後1天,已搬到台中五權西路的「羅布森書蟲房」下午擠滿了看書的民眾,不少人特地來看書店長什麼樣子,都覺得關店有點可惜。
 不過愛書、推廣閱讀的汪世旭,已經著手買地、規劃蓋圖書館,準備蓋一座超過1億元的圖書館捐贈給政府,相關細節還在規劃、接洽中,希望繼續散播閱讀的種子。台中最美獨立書店 羅布森撐10年今熄燈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OhlVAQ

「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


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新州屋」昭和時期1934年開業,專賣日本舶來品,曾是當時最時髦的店家「新州屋」第一代創辦人戴吳獅。在熄燈20年後,由深耕新竹在地的「或者」「或者新州屋」接手經營,經過修復後融合新舊建物的語彙,導入選品、餐酒館、共創廚房、美食策展,重新開幕/新州屋的第一代創辦人戴吳獅,是新竹的殷實商人,他有一名多才多藝的兒子戴吳傳,從19歲就跟著父親做生意。新州屋的設計就是他到日本取經,參考過渡時期混合式建築的特色,將設計語彙帶回來台灣與工班溝通,才有了新州屋現在的模樣。戴吳獅的女兒、高壽102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沼津市推著推車來到你身邊的復古「移動」二手書店 | NHK

「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竹北最美書店」「或者書店」2017年創立獨立書店-或者影響

沼津市推著推車來到你身邊的復古「移動」二手書店 | NHK


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新州屋」昭和時期1934年開業,專賣日本舶來品,曾是當時最時髦的店家「新州屋」第一代創辦人戴吳獅。在熄燈20年後,由深耕新竹在地的「或者」「或者新州屋」接手經營,經過修復後融合新舊建物的語彙,導入選品、餐酒館、共創廚房、美食策展,重新開幕/新州屋的第一代創辦人戴吳獅,是新竹的殷實商人,他有一名多才多藝的兒子戴吳傳,從19歲就跟著父親做生意。新州屋的設計就是他到日本取經,參考過渡時期混合式建築的特色,將設計語彙帶回來台灣與工班溝通,才有了新州屋現在的模樣。戴吳獅的女兒、高壽102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