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唐代李源與高僧圓澤禪師相約來世相見的故事。

317080323_681573806883394_4151480332787418766_n (1)

(2) 書法同好 | # **三生石** | Facebook https://bit.ly/3PyEwIS
【文史】「三生有幸」 三生石上不泯的精魂 | 洪熙 | 投胎轉世 | 輪迴 | 大紀元 https://bit.ly/3HIG4ht
【文史】「三生有幸」 三生石上不泯的精魂 | 洪熙 | 投胎轉世 | 輪迴 | 大紀元 https://bit.ly/3HIG4ht
圖為明 戴進《太平樂事冊.嬰戲》,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宋朝蘇軾(蘇東坡)爲唐朝人李源、圓澤寫了一篇傳記,裡面有一首詩曰: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成語「三生有幸」由此而來,是指前世、今生和來世,相逢的機遇難得,但還是有幸相聚在一起。
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詩背後藏有什麼樣動人的故事……
紈絝子弟的坎坷身世
安祿山舉兵造反,陷長安,明皇幸蜀避之。畫中著朱衣者即明皇。圖為 唐《明皇幸蜀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安祿山興兵反唐,李源的父親李憕誓死抵抗叛軍,最後李憕失利兵敗,慘遭殺害。圖為 唐《明皇幸蜀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三生有幸」的故事原型發生在唐朝。
李源本是貴族子弟,自幼生活豪奢。他的父親李憕是東都太守。安祿山興兵反唐,李憕誓死抵抗叛軍。安祿山帶領的都是胡人、漢人的精兵;而李憕的兵卒多是市井百姓,不會打仗,看到飛箭如雨,鐵騎橫行,嚇得魂飛魄散。最後李憕失利兵敗,慘遭殺害。
當時,李源年僅八歲,在兵亂中被叛軍擄爲小奴。幾年以後,李憕昔日的部將發現了李源,因此將他贖回。
後來,唐代宗獲悉李源是李憕的兒子,於是特別下詔書,授予李源河南府尹的官職,並賜予他豐厚的賞賜。但是父親的慘死,使李源刻骨銘心,李源發誓終生不做官、不娶親、不吃肉,並將父親的宅院捐給寺院,以超度死去的父親。
投緣的忘年之交
僧人圓澤是李源的忘年之交,二人一起遊行四方參禪問道。常言說:「話不投機半句多。」但是他們二人常常促膝長談,一談就是一整天,彼此非常投緣。
有一天,他們約好一起前往四川青城,朝拜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從荊州啓程;而圓澤想走陸路,從長安取道。李源不同意圓澤提議的路線,而且態度很堅決。
圓澤實在沒有辦法,只好順從李源,他感嘆地說:「看來命運由不得自己!」
於是,兩人就從荊州經水路啓程。
圖為明 程嘉燧《山水冊.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圓澤順從李源的提議,兩人就從荊州經水路啓程。圖為明 程嘉燧《山水冊.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縱使洞察先機 宿命終難避免
李源與圓澤搭的客船行至南浦,暫時停靠在江邊。這時,他們看到一名孕婦正要去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她,流著眼淚對李源說:「我之所以不想走水路,就是因爲怕見到她!」
李源聽後大吃一驚。圓澤解釋道,因爲前世的業力,注定要投胎去做這名孕婦的兒子。圓澤不想繼續輪迴,因他修行有素,能洞見先機,所以一直迴避和她相見,但終於不可避免。
圓澤叮囑李源,三天以後請他到一戶姓王的人家去看望他。圓澤將轉世投胎至王家,屆時見到李源,圓澤投胎的嬰兒將以一笑,作爲兩人相識的憑信。圓澤還叮囑李源,十三年後的中秋之夜,也請他前往杭州的天竺寺外,再和自己相見。
李源聽後,悲傷不已,並且痛悔萬分。但事已至此,李源只好忍著悲痛爲圓澤沐浴更衣。當天傍晚,圓澤圓寂。那名王氏婦人也隨之產下一名嬰兒。
三天後,李源如約而至來到王家。嬰兒見到李源,果然露出微笑。李源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部告知王氏,王家人聽聞後也很震驚,於是出錢安葬了圓澤。
信守十三年 只爲再見一面
李源剛到杭州的天竺寺外,就聽到一陣歌聲。李源循聲望去,看到一個牧童正拍著牛角唱歌。圖為宋 祁序《長堤歸牧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十三年以後,李源信守約定,從洛陽趕到杭州的天竺寺外。他剛到寺外,就聽到一陣歌聲。李源循聲望去,看到一個牧童正拍著牛角唱著歌: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這首詩的意思是:杭州天竺寺後有一塊三生石,石上銘記著我前世的精魂。趁著賞月吟風的美好時節,那些過去的事,就讓它隨風消逝吧,我們何必還要談起。我很慚愧,讓你從那麽遠的地方趕來看我。雖然今生的我容貌大變,但那顆心始終沒有改變。
李源大聲呼喊道:「澤公您好嗎?」
明 丁雲鵬《三生圖》軸。(公有領域)
牧童回答說:「李公,你真是守信的君子。只是我俗緣還未了,暫時不能接近你罷了。唯有精進,勤懇地修行,到時我們還會再次相見。」
隨即,牧童又唱起一首歌: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牧童且歌且行,漸行漸遠,漸漸地消失在李源的視野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故事演變爲一句成語「三生有幸」,成爲華人常常講起的一句話。
一句簡單的成語,背後都有這麽久遠動人的故事。歷經風雨,代代相傳,最終沉澱爲我們日常的口頭用語。由此類推,或許每個漢字的背後,都經過了千年的傳承,才傳至世代的華人手上。能夠享有如此豐富的文化,想想這樣的幸運,又何止是三生有幸!@*#
【文史】「三生有幸」 三生石上不泯的精魂 | 洪熙 | 投胎轉世 | 輪迴 | 大紀元 https://bit.ly/3HIG4ht
參考資料:
1.《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2.《僧圓澤傳》【文史】「三生有幸」 三生石上不泯的精魂 | 洪熙 | 投胎轉世 | 輪迴 | 大紀元 https://bit.ly/3HIG4ht
---------------------------------
星雲大師全集 https://bit.ly/3HJ0tmT
三生石上舊精魂
唐代僧人圓澤,和儒生李源相約前往峨嵋山一遊,圓澤禪師主張取道長安陸路,李源則堅持行走荊州水路,圓澤禪師無奈,憮然嘆息說:「一切是因緣,由不得人哪。」
二人一路遊來,途經南浦的時候,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婦女拿著瓦甕在河邊汲水,圓澤禪師看了,長嘆一聲對李源說:「我主張走陸路的原因,正是為了怕見到他呀!這位婦人姓王,我本來應該投胎作他的兒子,三年來我到處躲著他,使他懷孕了三年老是無法生產,想不到你我今日因緣已盡。三天後,你到王家來看我,我當以微笑與你為證。十三年後,在杭州的天竺寺外,我們再見面。」
當晚,圓澤禪師就此無疾而終。李源依約,三天後到王家祝賀,襁褓中的嬰兒看到李源,竟然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十三年後,李源到了杭州天竺寺,看到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鳴笛而歌道: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李源聽了,高聲呼叫說:
「圓澤禪師還健朗嗎?」
牧童揮手回答說:
「李公果然是個守信用的人。」然後又引吭高歌: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在悠揚的笛聲中,牧童牽著牛冉冉而逝,留給李源無限的悵然與嗟歎!
圓澤禪師的故事正說明了生命輪迴的不可避免。佛教談輪迴並非一般人譏為的愚痴迷信、落伍迂腐,而是要我們認清生命的真實相;有情眾生因渴愛貪欲,在六道生死大海中載浮載沉,不能出離。
生死輪迴真不可避免,無法出離嗎?不是的,對此,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提供了解脫輪迴生死的妙法。我們可以用精進的火燄燒盡愛欲薪柴,以持戒之力拔除三毒,以智慧的利劍斬斷輪迴鎖鍊,勘破輪迴,超越輪迴,不畏輪迴,作個在輪迴之中卻不為輪迴所染的自在人!
星雲大師全集 https://bit.ly/3HJ0tmT
---------------------------------------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 @ 菩提彼岸 :: 痞客邦 :: https://bit.ly/3W5tKwl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本煥老和尚:臨走時能坐脫立亡,預知時至,話頭說的好,有瑞相,並不一定能了生死。
◎本煥老和尚
唐朝有個居土叫李源,他父親是東都太守。安祿山造反,他父親頑強抵抗,兵敗後,慘遭殺害。李源經此變亂,感悟人世無常,遂不願再做官。他家中很有錢,於是他把自己洛陽的家宅,改做慧林寺,請圓澤禪師做和尚,他也在寺中好好修行。
過了幾年,李源要去朝禮峨眉,邀圓澤同去。圓澤要走陝西,李源不願意路過京城,一定要由荊州水道去。圓澤早已知道自己此行命盡,不能再回來了,於是便將自己的後事安排一一寫好,夾在自己常誦的經中,尚不發露,便隨李源乘船上路。到荊州上游即將進入峽谷,其地水勢湍急,天尚未晚,便提前住下來休息,待天亮再行。
忽有一婦人,身穿錦緞,來江邊打水,圓澤一見,雙目落淚。李源驚問其故。圓澤說:「我不肯走此路,就是怕見此女人。此女人懷孕已三年,等我去投胎為子,不見則可躲過,今既見了,只有投胎去為她做兒子,無可輓回。你趕快念咒,幫助我速去投生,減少生苦。到第三天,請你到我家來看我,我見到你,會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後,八月十五夜,我們到杭州天竺葛洪井畔相會。」說完圓澤隨即坐化,此婦即生子。
三天後李源去看,一見面,其兒就對著李源一笑,李源嘆服不已。後來李源回到慧林寺,見到夾在經中預先安排後事的紙條,益信其為非常之人。到第十二年,李源提前趕到杭州,到八月十五夜,到約會處等候。忽然看見河對岸來一個放牛娃,騎在牛背上,一邊用鞭敲打牛角,一邊唱到: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一聽,便知其為圓澤的後身,於是相見問訊,談敘舊事,宛如生前。臨別泣下,又唱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然後乘牛而去。
各位想一想,這樣一位修行人還沒有辦法了生死,還要在六道中輪回。如果你們連圓澤禪師這樣的本領都達不到,那就很危險。臨走時能坐脫立亡,預知時至,話頭說的好,有瑞相,並不一定能了生死。所以我勸大家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了生死,再來這個世界太危險了。我修禪幾十年,一直都在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條路最穩當,成佛最快。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證得無生法忍後,乘願再來,再回這個世界來利益眾生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 @ 菩提彼岸 :: 痞客邦 :: https://bit.ly/3W5tKwl
-----------------------------------------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 壹讀 https://bit.ly/3Yu5Zzs
這是一個極其動人的故事。它寫朋友的真情、寫人的本性、寫生命的精魂,歷經前世今生而不改變,讀來令人動容。
唐朝的圓澤禪師與儒生李源是好朋友,兩人相約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圓澤只好依他,感嘆地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於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個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了淚來,對李源說:「我不願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
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我註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了三年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十三年後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後悔,一方面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沒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大意是:
我是過了三世的老朋友的魂魄,
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經過去了;
慚愧讓你跑了這麼遠來探訪我,
我的身體雖然變了心性卻長存。
李源聽了,知道是故友,淚如雨下,哽咽地問道:「澤公,你還好嗎?」
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近,我們只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面的日子。」隨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後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
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
現在要掉轉船頭去上瞿塘!
唱完這首歌之後,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道他往哪裡去了。
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實流傳得很廣,直到今天,杭州西湖天竺寺外,還留有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後人稱為「三生石」
「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蹟之一。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石上有很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只是,這些文字,也大多恍如隔世,己經難以辨認了。
輪迴與轉世是佛教的基本觀念,
佛教里認為有生就有死,
有情慾就有輪迴,
有因緣就有果報,
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
永生永世做愛侶也是可能的,
當然一再地做冤家也是可能的;
有時候我們走在一條巷子裡,
突然看見有一家特別的熟悉;
有時候我們遇見一個陌生人,
卻有說不出的親切;
有時候做了一個遙遠的夢,
夢境清晰如見;
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
只是忘了自己的舊精魂罷了。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 壹讀 https://bit.ly/3Yu5Zzs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OjadQP.html
-----------------------------------
一個浪漫的傳說——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往事已過·林清玄
2018-02-14 一個浪漫的傳說——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往事已過·林清玄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BJXJSd
宋朝的大詩人、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經寫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圓澤傳》,這個故事發生於唐朝,距離蘇東坡的年代並不遠,而且人事時地物都記載得很詳盡,相信是個真實的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采故事體,文章也淺白,所以並不難懂,我把原文附在下面,加上我自己的分段標點:
僧圓澤傳
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遊子,豪侈善歌聞於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餘年。
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游,甚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荊州沂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荊州路。
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瓮而汲者,澤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
源驚問之,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後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至約所,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復相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後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一個浪漫的傳說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寫朋友的真情、寫人的本性、寫生命的精魂,歷經兩朝而不改變,讀來令人動容。
它的大意是說,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在變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獻出來改建惠林寺,並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圓澤禪師,很會經營寺產,而且很懂音樂,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著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談什麼。
有一天,他們相約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圓澤只好依他,感嘆地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於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個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了淚來,對李源說:「我不願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我註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了三年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十三年後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後悔,一方面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
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沒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
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過去了;
慚愧讓你跑這麼遠來探訪我,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
李源聽了,知道是舊人,忍不住問道:
「澤公,你還好嗎?」
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近,我們只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面的日子。」隨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後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
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再把船頭掉轉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道他往哪裡去了。
再過三年,大臣李德裕啟奏皇上,推薦李源是忠臣的兒子又很孝順,請給予官職。於是皇帝封李源為諫議大夫,但這時的李源早已徹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職,後來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歲。 
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還留下來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玩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前面說過,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實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實,至少是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永恆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過了這種「輪迴」與「轉世」的觀念,中國人建立了深刻的倫理、生命、哲學,乃至於整個宇宙的理念,而這正是佛教的一種入世觀照和慧解。
我們常說「七世夫妻」,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常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說「緣訂三生,永浴愛河」……甚至於在生氣的時候咬牙說:「我死了也不會放過你!」在歉意的時候紅著臉說:「我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你!」在失敗灰心喪志的時候會說:「前輩子造了什麼孽呀!」看到別人夫妻失和時會說:「真是前世的冤家!」這種觀念在中國是無孔不入的,民間婦女殺雞殺鴨時會念著:「做雞做鴨無了時,希望你下輩子去做有錢人的兒子。」乃至連死刑犯臨刑時也會大吼一聲:「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所以,「三生石」應該是有的。
其實,輪迴與轉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觀念,佛教里認為有生就有死,有情慾就有輪迴,有因緣就有果報,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愛侶也是可能的,當然,一再的做仇敵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處纏縛,不得解脫,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輪迴的束縛。
在《出曜經》裡有一首謁,很能點出生死輪迴的本質:
伐樹不盡根,雖伐猶復生;
伐愛不盡本,數數復生苦。
猶如自造箭,還自傷其身;
內箭亦如是,愛箭傷眾生。
在這裡,愛作欲解,沒有善惡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傷,被愛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帶來不斷的傷,生生世世地轉下去。
另外,在《圓覺經》裡有兩段講輪迴,講得更透徹: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可見,輪迴的不只是人,整個世界都在輪迴。我們看不見雲了,不表示雲消失了,是因為雲離開我們的視線;我們看不見月亮,不表示沒有月亮,而是它運行到背面去了;同樣的,我們的船一開動,兩岸的風景就隨著移動,世界的一切也就這樣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發、靠岸,船(本性)是不變的,但岸(身體)在變,風景(經歷)就隨之不同了。
這種對輪迴的譬喻,真是優美極了
一個浪漫的傳說——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往事已過·林清玄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BJXJSd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93y5zjb.html
-----------------------------------------
三生石上舊精魂
  生死書摘註: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跡」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 圓澤和尚 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宋朝的大詩人、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經寫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圓澤傳》,這個故事發生於唐朝 ,距離蘇東坡的年代並不遠,而且人事時地物都記載得很詳盡,相信是個真實的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采故事體,文章也淺白,所以並不難懂,我把原文附在下面,加上我自己的分段標點:
  僧圓澤傳
  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遊子,豪侈善歌聞於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餘年。
  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遊,甚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荊州沂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荊州路。
  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甕而汲者,澤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
  源驚問之,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後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至約所,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復相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己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後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一個浪漫的傳說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寫朋友的真情、寫人的本性、寫生命的精魂,歷經兩朝而不改變,讀來令人動容。
  它的大意是說,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在變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獻出來改建惠林寺,並住在寺裡修行。
  寺裡的住持圓澤禪師,很會經營寺產,而且很懂音樂,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著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談什麼。
  有一天,他們相約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圓澤只好依他,感歎地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於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個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了淚來,對李源說:「我不願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了三年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十三年後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後悔,一方面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
  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沒有心思去遊山,就回到惠林寺,寺裡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
  ?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
  ?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過去了;
  ?慚愧讓你跑這麼遠來探訪我,
  ?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
  李源聽了,知道是舊人,忍不住問道:
  「澤公,你還好嗎?」
  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近,我們只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面的日子。」隨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後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
  ?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
  ?再把船頭掉轉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道他往哪裡去了。
  再過三年,大臣李德裕啟奏皇上,推薦李源是忠臣的兒子又很孝順,請給予官職。於是皇帝封李源為諫議大夫,但這時的李源早已徹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職,後來在寺裡死去,活到八十歲。
  真有三生石嗎?
  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還留下來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玩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前面說過,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實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實,至少是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永恆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過了這種「輪迴」與「轉世」的觀念,中國人建立了深刻的倫理、生命、哲學,乃至於整個宇宙的理念,而這正是佛教的一種入世觀照和慧解。
  我們常說「七世夫妻」,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常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說「緣訂三生,永浴愛河」……甚至於在生氣的時候咬牙說:「我死了也不會放過你!」在歉意的時候紅著臉說:「我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你!」在失敗灰心喪志的時候會說:「前輩子造了什麼孽呀!」看到別人夫妻失和時會說:「真是前世的冤家!」
  這種觀念在中國是無孔不入的,民間婦女殺雞殺鴨時會念著:「做雞做鴨無了時,希望你下輩子去做有錢人的兒子。」乃至連死刑犯臨刑時也會大吼一聲:「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所以,「三生石」應該是有的。
  其實,輪迴與轉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觀念,佛教裡認為有生就有死,有情慾就有輪迴,有因緣就有果報,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愛侶也是可能的,當然,一再的做仇敵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處纏縛,不得解脫,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輪迴的束縛。
  在《出曜經》裡有一首謁,很能點出生死輪迴的本質:
  ?伐樹不盡根,雖伐猶復生;
  ?伐愛不盡本,數數復生苦。
  ?猶如自造箭,還自傷其身;
  ?內箭亦如是,愛箭傷眾生。
  在這裡,愛作欲解,沒有善惡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傷,被愛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帶來不斷的傷,生生世世地轉下去。
  另外,在《圓覺經》裡有兩段講輪迴,講得更透徹: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慾為因,愛命為果。」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唸唸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可見,輪迴的不只是人,整個世界都在輪迴。我們看不見雲了,不表示雲消失了,是因為雲離開我們的視線;我們看不見月亮,不表示沒有月亮,而是它運行到背面去了;同樣的,我們的船一開動,兩岸的風景就隨著移動,世界的一切也就這樣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發、靠岸,船(本性)是不變的,但岸(身體)在變,風景(經歷)就隨之不同了。
  這種對輪迴的譬喻,真是優美極了。
  嘴裡芹菜的香味
  談過輪迴,我再說一個故事,這是和蘇東坡齊名的大詩人黃山谷的親身經歷。黃山谷是江西省修水縣人,這故事就出自修水縣志。
  黃山谷中了進士以後,被朝廷任命為黃州的知府,就任時才二十六歲。
  有一天他午睡的時候做夢,夢見自己走出府衙到一個鄉村裡去,他看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太婆,站在家門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著一碗芹菜面,口中還叫著一個人的名字。黃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麵熱氣騰騰好像很好吃,不自覺端起來吃,吃完了回到衙門,一覺睡醒,嘴裡還留著芹菜的香味,夢境十分清晰,但黃山谷認為是做夢,並不以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夢到一樣的情景,醒來嘴裡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起身走出衙門,循著夢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門外,敲門進去,正是夢裡見到的老婦,就問她有沒有擺面在門外,喊人吃麵的事。
  老太婆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辰,因為她生前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吃麵,我每年都是這樣喊她。」
  「女兒死去多久了?」
  「已經二十六年了。」
  黃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歲,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於是再問她女兒生前的情形,家裡還有什麼人。
  老太婆說:「我只有一個女兒,她以前喜歡讀書,念佛吃素,非常孝順,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歲時生病死了,死的時候對我說她還要回來看我。」
  「她的閨房在哪裡,我可以看看嗎?」黃山谷問道。
  老太婆指著一間房間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我給你倒茶去。」
  山谷走進房中,只見房裡除了桌椅,靠牆有一個鎖著的大櫃。
  山谷問:「裡面是些什麼?」
  「全是我女兒的書。」
  「可以開嗎?」
  「鑰匙不知道她放在哪裡,所以一直打不開。」
  山谷想了一下,記起放鑰匙的地方,便告訴老太婆找出來打開書櫃,發現許多文稿。他細看之下,發現他每次試卷寫的文章竟然全在裡面,而且一字不差。
  黃山谷這時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親,老家只剩下她孤獨一人。於是黃山谷跪拜在地上,說明自己是她女兒轉世,認她為母,然後回到府衙帶人來迎接老母,奉養終身。
  後來,黃山谷在府衙後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為「滴翠軒」,亭中有黃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題像贊曰:
  ?似僧有發,似俗脫塵;
  ?作夢中夢,悟身外身。
  為他自己的轉世寫下了感想,後來明朝的詩人袁枚讀到這個故事曾寫下"書到今生讀已遲」的名句,意思是說像黃山谷這樣的大文學家,詩書畫三絕的人,並不是今生才開始讀書的,前世已經讀了很多書了。
  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
  黃山谷體會了轉世的道理,晚年參禪吃素,曾寫過一首戒殺詩: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元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
  ?莫教閻老斷,自揣看何如?
  蘇軾和黃山谷的故事說完了,很玄是嗎?
  也不是那麼玄的,有時候我們走在一條巷子裡,突然看見有一家特別的熟悉;有時候我們遇見一個陌生人,卻有說不出的親切;有時候做了一個遙遠的夢,夢境清晰如見;有時候一首詩、一個古人,感覺上竟像相識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時候偏愛一種顏色、一種花香、一種聲音,卻完全說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這樣偶然的嗎?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舊精魂罷了。
  撰文:台灣 林清玄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
三生石上舊精魂_輪迴的故事 https://bit.ly/3hFeCqi
--------------------------------------------------------
解釋:佛教故事,唐代李源與高僧圓澤禪師相約來世相見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緣,來世重新締結。
出處:唐·袁郊《甘澤謠》:“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往相訪,此生雖異性長存。”
三生石上
解釋:佛教故事,唐代李源與高僧圓澤禪師相約來世相見的故事。 [1] 
出處:“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往相訪,此生雖異性長存。”
示例:如何卻説心頭事,再結~緣。 ★元·虞堪《悼堅上人》
三生石上舊精魂編輯
三生石上舊精魂(轉帖)文 / 甸甸
編者按:緣定三生的一塊石,多少人夢寐以求。前生今世的因果,或許沒人説得清。三生石上舊精魂,倒是人格的魅力大些。
四方方雲 禪畫  圓澤禪師 禪詩
四方方雲 禪畫 圓澤禪師 禪詩
此石當襟尚可捫,石旁斜插竹千根。
清風不改疑圓澤,素質難雕信李源。
驅入煙中身是幻,歌從川上語無痕。
兩言入妙勤修道,竹院雲深性自存。
上面這首《三生石》詩系明代的袁宏道所寫,寫的是杭州靈隱與下天竺法鏡寺之間那塊"三生石"的故事。這則故事古老而傷感:話説唐時洛陽名士李源,字子澄,是一位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其父名李橙。唐玄宗末年,發生安祿山之亂,李橙死於亂軍之手。李源見父親已死,悲痛萬分,復見世事紛擾,遂絕意仕途,發願為父守孝,至死一不為官二不娶妻。就到惠林寺隱居起來,漸漸地,發現寺中僧人圓澤頗有文才,為人又純正,故結為莫逆之交。閒時,兩人遊山玩水,追古尋幽,遣興抒懷,常有詩詞歌賦相和。
有一次,兩人同遊峨嵋山。李源本想從荊州沿三峽到峨嵋山。圓澤覺得這樣不好,認為從首都長安斜谷路過去更為方便。李源堅決不答應,説:"我已下決心謝絕人世,更無追求仕途的慾望,豈可再提到什麼京師長安呢!"
圓澤沉默良久,説:"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隨你所願吧。"於是兩人從荊州入四川。路過南浦(今重慶市萬州區)這個地方時,他們看見一位婦女,揹負瓦甕在汲泉水。只見她外穿舊衣,內着錦襠,身懷六甲的樣子。圓澤平靜地對李源説:"她就是我要託身轉世的所在。"
李源不明白圓澤的話,忙問:"你説什麼?"
圓澤説:"這位婦人姓王,我本該成為她的兒子,已經懷了三年了,因為我遲遲不來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親,養不了兒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來已無法躲避。你當唸佛號助我速生。"
圓澤香湯沐浴後,對李源説:"我與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別過。三天之後,你要到我投身的家裏來,那時正在為新生兒沐浴。新生兒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時將以笑為驗。還有請你記住,十三年後,我們還會在杭州靈隱天竺相見。"
李源知道圓澤所説非妄,心生悲慼之心,不得不與圓澤訣別。圓澤説罷趺跏坐化了。那邊廂王姓婦女生下了兒子。三日後,李源依囑到圓澤投胎的家裏看他,果然,那小兒正被沐浴着,他見李源來,衝着他咧開嘴笑起來。
自從圓澤轉世後,李源無心去峨嵋山,返身隱居於惠林寺。於日升月落之間,十三個春秋過去了。李源不忘舊約,隻身從洛陽前往杭州,欲在靈隱天竺與圓澤相會。天竺道上,觀不盡誘人景色,聽不盡溪泉淙淙。但李源無心賞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圓澤。邊走邊想:他真能踐約嗎?他還像自己那樣記住今天這個日子嗎?他會不會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約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記着這個前世今生的約,圓澤會不會因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來到葛源亭畔,正在尋思間,只聽有人在隱隱約約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李源循聲望去,只見澗水對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騎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詞,一見是他,便朝他揮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仔細一看,發現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圓澤,便知圓澤是真的守約的。轉世為牧童的圓澤坐在牛背上,對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詞: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
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道圓澤雖身是隔世之身,然舊日性情沒有變,一時間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圓澤朝他走來了,他問:"你身體好嗎?"
圓澤笑着説:"李公,你是個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塵緣未了,我們無法再續前緣了,請你繼續勤加苦修。"説完又唱道: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唱罷,牧童拂袖隱入煙霞而去。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餘音繚繞,悲悽哽咽。人世難得一知音,高山流水,心心相印。誰知在最不能離別的情況下,生生地永訣了。此情此意何以堪!何以遣!好不容易捱到十三個年頭,相約會面的日子終於來了,誰知此身已非彼身,一轉眼已成百年身了!人是故人,身已非他,話是故人語,卻淒涼難抑: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陰陽兩世人,自然走不到一塊。心嚮往之,而身不能至。一方隱入煙霞而去,另一方多了一層悲涼與傷感。三生盟約,卻只能一生受用!
有人看了這個故事,會問:明明是兩生,如何説成三生?有兩種見解或者説法:其一是,所謂的"三生",即指李源見的第一次是圓澤的本身,第二次見的是圓澤的後身,第三次見的則是圓澤化入煙霞而去的化身;其二是,李源與圓澤相見不過兩生,就是前身與後身。根據宋贊寧禪師的解釋,圓澤後來又為比丘,故稱三生。這個解釋有些牽強,但可列為一説。然不管如何,三生石的名稱就這樣定了下來。
從這個故事來看,好象"三生石"這個名稱是從唐朝開始叫起來的。而其實,遠在此之前,就已存在了。南朝詩謝靈運曾寫過一首《三生石》詩,詩存於《靈隱寺志》,詩曰:
四城有頓躓,三世無極已。
浮歡昧眼前,沉憂貫終始。
壯齡緩前期,頹年迫暮齒。
揮霍夢幻頃,飄忽風雷起。
良緣殆未謝,時逝不可俟。
驚擬靈鷲山,尚想祗洹軌。
絕溜飛庭前,高林映窗裏。
禪室棲空觀,講宇析妙理。
這説明三生石在謝靈運時早就存在了,並非從唐朝開始。李源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太平廣記》載有他的事蹟。這則故事可能是後人根據佛教因果輪迴的實質,將石三生與李源的事蹟牽附在一起,演變出這麼一個故事來。如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把兩個朝代的人或事牽扯到一塊兒,演化出一個千古悲劇來一樣。
原來的故事説的是兩位男人之間的深厚友誼與隔世之約。其實到了後來,三生石的意義已成情人間的盟誓證物了。一對有情人,站在"三生石"前,定會許下三生盟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願望是美好的,誓言是感人的,但海誓山盟如同窗前的浮雲,一轉眼就飄過去了。當一身孤寂再次來到三生石前,輕輕撫摸着那塊字跡模糊,經風歷雨的石頭,不就是撫摸自己心靈上因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而留下的傷痕麼!一段千古佳話,比附於一塊普通的石頭之上。而這塊石頭躺在亂草叢中,幾被枯葉覆蓋住。舉目四顧,一派蕭瑟,寒鴉點點處,無有人影。是不是再也沒有人相信"三生石"的盟約了?是不是千古愛情沒有了可以踐約的所在——一塊普通石頭不足以動人心魄?是不是所有的"海枯石爛"成了"海誓山盟"的終結之所?當初圓澤化入煙霞,把李源十三年的美好期待都打破了:辛辛苦苦等待來的相見,卻是如此之結局!令人想起"相見爭如不見"的詩句來。圓澤唱着"卻回煙棹下瞿塘"就不知所終了,可見得有情人再見容易相處難。"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許得幾世呢?恐怕連一世都難呢!
面對這塊普通卻不甚平凡的石頭,人們禁不住要問:人間真的有輪迴嗎?情人之間真有因緣之説嗎?如若有,那麼,何以會在諾言面前毀了約;何以會情人反成了仇人?"三生石"的故事越精彩越迷離,後人的疑惑就越稠密。今人張春耘先生到過三生石前,回去之後寫了首詩:
山前廟後獨愁索,哲學自己陷迷惑。
不知前世誰是我,此生過後又為何!
生老病死痛折磨,更有相思無人説!
人有一輩苦已多,怎堪三生為踐約!
三生石前問一聲,人間哪裏修正果!
問石石不語,問山山無聲。惆悵東欄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於恍惚之間,一陣鐘聲剪空而來,不落言詮地劃破心中的迷團,好似佛祖從遠處傳來聲音:情是妄念,四大皆空,萬物皆無。
所以,面對三生石,説什麼便都是雲煙一朵了。
即如此,雨煙過往、法雲深深,靈隱三天竺法鏡寺後、蓮花峯下三生石旁,立一建築、名曰“三生堂”。那麼,三生石與三生堂,又會是怎樣的因緣際會呢?今人有詩嘆曰:
三生石旁三生堂,前塵舊緣月入窗。
無眠今夜亦無殤,三生石上見瞿塘。
瞿塘浮出三生石,明月映射明月光。
前生後世如相問,悠然獨坐三生堂。
三生石上(佛教故事)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YGFJ5g
-------------------------------------------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 絲絲入扣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s://bit.ly/3uZtTW0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己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仿佛是秋天的最後一個夜晚,窗外淡月疏菊,一種
清涼的美麗,讓心柔軟又感傷。我伏在窗前的書桌上,
聽一首叫《三生石上》的曲子,任窗外光陰流走,只
是刹那,卻似乎經曆了幾世輪回。我是信前因的,我相
信今生所有的相逢,都是因了前世的約定。所有的似曾
相識,都是因了上輩子有過一段不能相忘的姻緣,所以
今生才會注定遇見。並且今生所有不舍的相離,都會有
一個可以再續前緣的來生。
  三生石,一塊寫著前世、今生與來世的石頭,
年年歲歲佇立在奈何橋邊,張望著紅塵中那些喝孟婆
湯,行將輪回投胎的人們。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因果情
緣,都會銘刻在這塊三生石上,無論我們轉世多少次,
在三生石畔,都可以找到舊時的精魂。三生石記得每一
段有情的過往,可以預測每一段遙遠的將來。它在奈何
橋邊,看著來來往往的芸芸眾生,發出無可言說的感
歎。人世間,該了的情緣,該還的宿債,
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一筆勾銷,多麼決絕,多麼堅定,仿佛過往的愛恨
情仇,已再無瓜葛。卻又不是如此,佛說萬物皆有生死,
有因緣就會有果報,相欠的終要償還,失去的終會得
到。人與人之間,有著萬世不滅的緣分,也許是愛侶,
也許是仇敵,也許是永遠的陌路。姻緣就像是一把利
箭,被箭射中的人,會生生世世帶著傷痕輪回。有緣的
人,可以從對方的眼中,看到彼此前世的憂傷,那麼情
真意切,那麼撩人心扉。
  初次聽到三生石,以為是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某
一對紅塵男女,在一塊岩石前,許下三生之約。他們在
前世相愛,在今世邂逅,又約定好來生重逢。因為心有
不舍,所以都不敢輕易投胎轉世,生怕夢裏的雲煙會迷
離了雙眼。怕有一天,彼此重見時,早已更換了舊時容
顏。雖說因果輪回,可是蒼茫人世,誰又能肯定今生真
的可以找到一個緣定三生的知己?太多的緣分無法辨
認,開始也許心動不已,結局卻往往令人啼笑皆非。也
許只有相遇在奈何橋,才會恍然,原來我們真的有過昨
天。直到我看到這則故事,
才知道三生石系著另一段前緣因果。
富家子弟李源,因父親在變亂中死去,體悟到人
世無常,故將所有家產捐給寺廟,在廟裏修行。他與主
持圓澤禪師心性相投,在一起聚會談經,二人相約同遊
四川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圓澤則想走陸
路,後圓澤依了李源,走水路去四川。舟行南浦,看到
一個婦女在河邊取水,圓澤感傷地落下眼淚,歎息道:
“不願走水路,是怕遇見她。”
因為此婦人懷孕三年還生不下來,而圓澤注定是要投胎
做她的孩子。黃昏之時,圓澤便死去,臨死前讓李源三
天後去婦人家,他將以一笑為證。十三年後的中秋夜,
讓李源去杭州的天竺寺外,他們一定會見面。
  三天後,嬰孩見到李源果真微笑。十三年後,李源
去杭州天竺寺赴約,在寺外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
牛角的歌聲: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聽後明白,這位牧童就是前世的圓澤,夢中的舊
人,轉世之後得以重逢。只是情緣有限,漫長的等待,
換來的只是短暫的邂逅。他們不知道,下一次相見會在
何時,但是三生石上,早已記下了前世今生。
  我為這段隔世的重逢心生感動,又被感動,打濕了
雙眼。三生石是安排有緣人相遇的地方,這是一塊靈
石,知曉世間所有的緣起緣滅。無須指天發誓,來生終
會相逢,無須長跪不起,等待的人,有一天就會偶然出
現在你身邊。記住生命裏每一次微笑,記住每一個擦肩
而過的背影,記住每一雙眸子裏憂鬱的歎息。你是錦
瑟,他為流年;你是嬋娟,他為大雁。
  也許看過三生石的人,從此都會珍惜生命裏的際遇
與相逢,珍惜每一朵花開的時間。因為任何一次錯過,
都要再等待五百年,五百年是一次輪回,五百年才會有
一次機遇。當我們遇到那個甘願為自己回眸的人,就別
問是緣是劫,哪怕今日的燦爛,化作明天的枯萎,我們
總算擁有過那枝妙諦蓮花。所以我相信,每一天都會有
許多人在一條輪回巷等待,將遠去的時光細細尋找。直
到遇見,直到在三生石上,尋覓是否有過不解之緣。
  其實我們無須對著鏡子,就看得清人生只是一場
戲,但我們甘願在戲裏一見傾心。許多個雲淡風輕的日
子, 我常常會想,我的前世到底是什麼?是一個孤獨的
伶人,所以今生會在台上將寂寞演繹到最後?是一個江南
的繡女,將一生的情事刺繡在錦緞中?是一個樓台的思
婦,為遠行的丈夫,癡守成望夫石?是一朵零落的梅花,
被噠噠的馬蹄濺起一地的歎息?宿命早已編排好一切,三
生石上刻著的文字,也不過是為了解答世間謎題的謎
底。既已注定,相逢只是早晚,你被前因的箭射中之時,
就再也不能來去自如。如果真的要重逢,多么希望,在
紅葉滿徑的路口,去完成那場命定的情緣。你青衫長
袖,風采翩然;我旗袍裹身,長發襲肩。無須言語,只一
個淺淡的微笑,就明白,你是我夢裏的檀郎,我是你前
世的秋香。無論是華麗或是錯誤的開始,我們都要滿懷
感激地,沿著落葉繽紛的小徑一直走下去,做這世間上
最尋常的凡夫凡婦。
如果有一天,來到奈何橋邊,
在你喝下孟婆湯之前,請記得看看三生石上,
刻下了我們第幾世情緣。你可知道,第一世,
為了來生的相見,我已經跳入忘川河中,
守候你,千年又千年。●白落梅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 絲絲入扣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s://bit.ly/3uZtTW0
----------------------------------
【佛門故事】三生石上舊精魂 @ 法善可陳 :: 痞客邦 :: https://bit.ly/3FV8QJB
「三生石上舊精魂」
這個故事是出自於袁郊所著的《甘澤謠》一書,
袁郊,字之乾(一說字之儀)。蔡州朗山(金河南省確山線)人。
生卒年不詳,大約是唐懿宗至唐昭宗時的人。曾任祠部郎中、虢州刺史、翰林學士。
袁郊除了是位詩人,還著有傳奇集《甘澤謠》一卷及《二儀實錄衣服名義圖》、《服飾變古錄》等作品。
上網查了一下,已找不到《甘澤謠》的原文,倒是找到一大堆蘇軾改寫的《僧圓澤傳》文章。
不同之處是甘澤謠中的僧人叫做圓觀,而蘇軾的版本則為圓澤,大約內容如下:
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游子豪侈善歌,聞於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餘年。
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游,其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游蜀青城峨眉山。源欲自荊州泝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
源不可,曰:「吾已絕世事,豈可復道京師哉!」澤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
遂自荊州路,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甖而汲者,澤望而泣曰:「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源驚問之。
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以經咒助我速生。
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以語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源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後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至所約,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
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復相見。」
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因煙棹上瞿塘。」遂去,不知所至。
後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這故事用白話文簡單的講,大致是:
唐朝時有個人叫李源,跟僧人圓澤是好朋友,有次他們計畫出遊,圓澤想走陸路,但李源想走水路。
結果他們走水路在半途遇見一孕婦,圓澤哭著對李源說這婦女懷的胎就是我,我賴了三年沒投胎,但見到她就躲不過了。
三天後我將死去,到時你去看嬰兒出生,他會對你笑,十三年後中秋夜在杭州天竺寺我們再見。
三天後圓澤果然死了,那嬰兒也對李源一笑,十三年後李源在天竺寺遇一牧童吟出此詩,兩人終又相認。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這首詩偈說明佛性不變,人在五趣六道裡流轉,是真真實實的。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我們在三生石上走過,都是有情人、有緣人,是賞月吟風的好朋友。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不要以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為烏有,人是死不了的。
死就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生死死是二合一的,我們如果對生命有信心,不管五趣流轉、六道輪迴,只要播種功德,總會有美好的來生
【佛門故事】三生石上舊精魂 @ 法善可陳 :: 痞客邦 :: https://bit.ly/3FV8QJB
--------------------------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常存。
──唐.圓澤
圖/佛光緣美術館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常存。
──唐.圓澤
圓澤禪師與儒生李源是好朋友,兩人相約出外旅行,圓澤希望走山路,李源卻堅持要走水路,圓澤嘆息:「果真因果輪迴不可勉強。」只好取道水路。在水邊遇見一個大腹便便的婦女在洗衣服,圓澤一看,知道命中注定逃不了。原來這婦人已懷孕多年,就等著圓澤來投胎。圓澤對李源說:「業報如此,我要投胎去了,不能再陪你旅行,希望十三年後,杭州天竺寺外,我們有緣再相見。」
洗衣婦回家後,生下一個小孩。一晃眼十三年過去,李源依約定到了天竺寺外,看到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吟唱: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
李源一聽,知道牧童就是過去的故人。
這首詩偈說明佛性不變,人在五趣六道裡流轉,是真真實實的。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我們在三生石上相伴走過,都是有緣之人,是賞月吟風的好朋友。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不要以為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為烏有,人是死不了的,死即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死本是一體。若能明白生命實相,那麼不管是五趣流轉、六道輪迴,只要我們努力斷惡修善,勤於播灑功德種子,還怕沒有美好的來生嗎?
星雲說偈--佛性常存 https://bit.ly/3V6WbJ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