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editor-638f160617cb62022-12-16_233704

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究竟是誰的寶?
作者 黃怡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究竟是誰的寶? | 黃怡 / 時間的秘密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hzI0yn
2022-12-10
圓明園始建於1707年(清康熙46年),清皇室經營150年,成為冠絕天下的「萬園之園」。其中的海晏堂,正樓樓門有一大型噴水池,池左右排列著中國十二生肖獸首人身銅像。這十二尊銅獸或輕搖折扇,或手持拂塵,或拱手作揖,一晝夜十二個時辰,各由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依次輪流噴水,是具有精準報時功能的水力鐘。十二座噴泉獸首中,馬首的地位最特殊:在正午時分馬首噴水時,其他十一獸首也會同時噴水,呈現出眾獸齊噴的壯觀景象。這尊馬首雕像,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劫,2007年現身香港蘇富士比拍賣場,在中國國家文物局干涉下,由澳門賭王何鴻燊於2019年斥資6910萬港幣買回,並於2020年歸復中國。
圓明園始建於1707年(清康熙46年),清皇室經營150年,成為冠絕天下的「萬園之園」。其中的海晏堂,正樓樓門有一大型噴水池,池左右排列著中國十二生肖獸首人身銅像。這十二尊銅獸或輕搖折扇,或手持拂塵,或拱手作揖,一晝夜十二個時辰,各由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依次輪流噴水,是具有精準報時功能的水力鐘。十二座噴泉獸首中,馬首的地位最特殊:在正午時分馬首噴水時,其他十一獸首也會同時噴水,呈現出眾獸齊噴的壯觀景象。這尊馬首雕像,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劫,2007年現身香港蘇富士比拍賣場,在中國國家文物局干涉下,由澳門賭王何鴻燊於2019年斥資6910萬港幣買回,並於2020年歸復中國。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文物局
台灣人太習慣以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國寶」傲視全球,卻很少人真正想到,如果你主張台灣是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從來不屬於中國」,那麼這些當初從中國清代末帝溥儀手上沒收的大批珍寶,根本不應該算是台灣的國寶。
這一說,恐怕又要陷入「台灣是不是中華民國」或「中國是指中國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或「台灣是不是中國一部分」的冗長辯論。幸好,台灣的對岸中國並不介意,反正中國遍地珍寶,除了國民黨來不及運到台灣的、78%的北京故宮典藏,以及80年來,中國因為開發整地源源不絕出土的古物,還有從國外陸續「討回來」的、過去被西方列強搶奪到海外的珍寶。
記得2012年,台灣故宮博物院曾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聯手,展出黃公望被截成兩段的《富春山居圖》;2022年兩岸故宮仍在大談文物交流。大家都是中國人的講法,沖淡了國寶的「主權」爭議。
就好比蔣介石與宋美齡婚後,蔣總統拆了蔣夫人的信,後者嚴重抗議,前者卻說:「你人都是我的了,你的信當然就是我的信囉!」假使中國人認定台灣屬於他們,原屬北京故宮的珍寶放在台灣,不等於放在自己的領土上?由台灣人龐大的稅入,來支應於保管、研究、展示,中國政府恐怕高興都來不及。
因此,當台北故宮傳出珍寶出箱破碎等芝麻綠豆小事,來自執政綠營的故宮博物院管理階層,便在立法院被指著鼻子罵,另傳出有珍寶支持者到現場抗議等等,說此乃老祖宗傳下來的遺產,是台灣永遠不能被取代的「護國神山」,獨派就是無法善加對待云云。我想,至少台灣原住民不會喜歡這種提法:「你們漢人與漢人之間的糾纏不清,誰跟你同樣的老祖宗呀!」
事實上,珍寶歸珍寶,畢竟非關國泰民安。當年國民黨匆忙把故宮珍寶運來台灣,已不能再像中國對日抗戰時那樣,可以聲稱惟恐毀於戰火,搬運來台的動機可能純粹就是貪婪吧?或是想做為流亡政權的壓箱老本,必要時可以出售保命?至於後來那些以珍寶來發揚中華文化的諸般藉口,如今也顯得不合時宜吧?
兩年來,網路上不斷流傳,華納兄弟影業公司將拍攝一部電影,講述中國富起來之後,如何念茲在茲,不惜一切代價(包括偷取),想讓流落在海外各大博物館的中國珍寶全都歸國落戶。這種電影,是不是出自廣泛醜化中國的企圖呢?然而歷史無法作假,中國視過去英、法、日、美、俄的帝國主義侵略為羞辱,取回珍寶,確實可以為民族尊嚴扳回一城。
圓明園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水力報時雕像畫像。2007年,除了馬首獸像以外,十二生肖已全部回歸中國。圖片來源:Wikipedia
十二生肖中,牛首、虎首、猴首與豬首,2000年至2003年間分別購自國際拍賣會,總價約490萬美元。圖為2007年展出現場。圖片來源:中國網
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展。現在大約有100萬件中國古文物,分佈在全世界超過200個博物館典藏或展出。2002年12月,法國羅浮宮、大英博物館與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發表共同宣言,說他們絕不會歸還中國這些珍寶,無論它們是經由何種管道而來。
《故宮四十年》見證了一切
在諸多撰寫北京故宮到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歷史中,那志良的《故宮四十年》(台灣商務,1966)是了解這些國寶最重要的,或許也是海峽兩岸唯一值得參考的文獻。
那志良(1908~1998)是清代旗人,北京出生,曾就讀於陳垣興辦的貧民中學。陳垣(陳援菴)大名鼎鼎,廣東人,後來成為「近代中國四大史學家」之一,其他三位是呂思勉、陳寅恪、錢穆。1925年,陳垣把那志良帶到清室善後委員會,當時陳是常務委員。
陳垣告訴那志良,清室善後委員會是個臨時機構,將來若改成故宮博物院,便可能是個終身事業。那志良倒也沒多想,只覺得每天可以進故宮玩兒,又有薪水可拿,簡直太好了。這個好差事,果然成為終生職,他隨著國之重寶在大陸數度遷移,再跨越台灣海峽,於台灣落腳,最後去逝於斯。2005年6月,他的家人把他畢生蒐藏的所有與故宮珍寶相關的史料,回捐給台北故宮博物院。
民國成立後,由於各方爭戰不休,忽略了清代退帝溥儀等一大夥人還住在宮裡,而且一住14年,政府沒給編預算,他們為活命,故宮內的珍寶早就透過各種管道變現,拿來供養自己。那志良第一個工作就是加入點收小組,7、8人外加2個工人,彼此相互嚴格監視,點收後開始登錄。
那志良寫到工作過程,鉅細靡遺,據說他保有大量當時的往來公函、字條借據和運輸賬冊等,甚至採買用品的清單,一切的一切。他這本《故宮四十年》,以及日後在中國出版的《故宮五十年》及《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都可以看到爬梳故宮珍寶歷史的考證之功。後來他成為玉器專家,出版過許多著作,而他本身,其實也應該列為國寶,假使沒有他,世人不可能了解國民政府對待故宮珍寶的態度與作為。
我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故宮四十年》裡記載了故宮清室善後委員會的四度改組,那志良以他不可思議的縝密文筆,見證了那個大時代的政治動亂與故宮珍寶的命運如何絲繞線纏,緊緊相繫。書中說,故宮博物院成立後,即便是「故宮」兩字都有人反對,說是「故」字有緬懷思念之意,為何不直稱「清宮」博物院?既能夠切符實際,且可以撇清「故」字對這些珍寶的神聖化。
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後,派員接收故宮博物院,正當大家熱烈討論籌畫一切時,居然出現了一位國府委員經亨頤,提案「廢除故宮博物院,分別拍賣,或移置故宮一切物品。」而當時的國府會議接受此案,慎重討論。上述不要稱呼「清宮」為「故宮」,就是經亨頤率先指點出來的,顯然他的漢人意識高於其他主事者,已認定漫長封建帝制下的統治者遺產,不宜過度推崇,以免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徵,混淆民眾視聽。
陳垣(左)曾做過中華民國教育物次長,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那志良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晚年在數所大學教授他對中國古物的研究心得,並著書等身。圖片來源:Wikimedia、Wikimedia
 那志良的《故宮四十年》,幾乎是了解故宮博物院歷史的唯一選擇。1930年代,國民政府遷運文物,途經川陝公路,須改換汽車運輸;每輛車只能載20餘箱文物。由於路基沖毀、橋樑折斷,遷運一路艱辛。圖片來源:Wikimedia
1949年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外觀。中共政權忙著建國,直到1954年才開始點收珍藏。圖片來源:Wikimedia
現在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每年遊客約1500萬人次。圖片來源:Fotokon/Shutterstock
擁有69萬件中國文物典藏的台北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在數位化方面突飛猛進。(可設定中文字慕)
國之重寶,跟著國民黨流亡到台灣!
經亨頤(1877~1938)是何許人呢?他參加過國民革命,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院,曾擔任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校長、中山大學副校長,因反對蔣介石的政策,被開除國民黨黨籍,後又重再加入,擔任過國民政府常委等職,後以主持春暉中學聞名海內外。
1928年,身為國府委員的經亨頤充分發揮異議者精神,認為稱呼「博物院」不符其實,他質問,這到底是歷史博物院或教育博物院?準備拿來做什麼研究?「研究皇帝所用的物事,是預備哪個人將來要做皇帝?」
此話看似荒唐,但是如果稍通中國器物史,當知道皇帝宮中的這些珍藏,甚少是買來的,多是民間逢迎拍馬進貢的。拿陶瓷器來說,多是各地名窯工匠製作的精品,且製程中產生的次級品上百個、上千個,一律砸碎,以示貢品的獨一無二。而在此同時,一般老百姓可能窮得連粗陶飯碗都還買不起,甚至連飯都沒得吃呢。
經亨頤也反對將清宮中的圖書文獻充做博物館典藏,認為應另設研究蒐藏機構。此外他還表示:
我要問,皇宮物品為什麼要重視?據我的理想,皇宮不過是天字第一號逆產就是了。逆產應當拍賣,將拍賣大宗款項,可以在首都建一所中央博物館,至多將清宮物品中有可以提供美術研究的,分別陳列……至於像漆雕寶座等皇氣十足的東西,我以為不使後人看見更好……
總之,經亨頤提議廢除國立故宮博物院,改名為「廢宮奢侈品陳列所」。他同時擔心,清宮珍藏由於市價比天還高,集中管理難免發生監守自盜之事。這點,虧得有國民政府的「遠見」,樹立相當稱職的點收、分類、標示制度,最後全部嚴密打包裝箱,在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華事件後,就跟著國民政府一起「逃難」。起初排除萬難運到上海、南京,對日抗戰後又遷運到安順、重慶、樂山、峨眉等地,抗日勝利後再運到國民政府當時的首都南京。
再來就是國民政府剿共失敗,1948年將故宮博物院珍藏中「精品的精品」2,972箱, 從南京轉運台灣,占南遷文物總箱數的五分之一。剩餘11,178箱故宮文物,除2,422箱留在南京外,其餘都在1950年代重返北京故宮。
 主張人格教育的經亨頤(右),對於故宮的存在始終不以為然。他提出故宮博物院應改為「廢宮奢侈品陳列所」的40年後,196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博物院招牌被紅衛兵改為「血淚宮」,其下並掛了對聯,上聯是「砸爛舊世界帝王將相腳下踩」,下聯是「創造新天下七億神州盡舜堯」,橫批是「造反有理」。圖片來源:百度百科、Wikimedia
法國楓丹白露宮博物館2015年被潛入偷竊。由於竊賊只針對15件罕見的中國古物下手,引起外界瘋傳,說是中國人即使用偷的,也要把流落海外的珍藏搬回祖國。圖片來源: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
大英博物館贓物介紹。其中重點是奈及利亞的貝南珍寶,其中的青銅器,2022年8 月大英博物館已歸還第一批館藏。(可設定中文字幕)
大英博物館,到底是還或不還?
經亨頤當然想不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在每年會湧進1,500萬人次的觀光客,雖然門票收入尚不足以應付故宮建築群的修繕費用,以及文物的典藏支出,但至少錢進了國庫,算是勉強符合他當年的理想。
中國政府很聰明,為了把觀光的大餅做得更大,多年前已鼓勵各省成立地方博物館及專業博物館,將出土古物典藏其中,可以分散保存、研究古物的人力、財務等壓力,擴大區域性的觀光潛力。漸漸的,中國人已不太強調古物的存在與民族精神有何關聯了,新重點是它可以創造國家財富,也就是靠歷代老祖宗源源不絕的賺進賺人民幣。
話說來自海外贓物最多的大英博物館,以及全世界各大博物館,也和兩岸故宮博物院過去一樣,表面上都鼓吹這些稀世珍寶,這些人類文明的工藝技藝最高表現,不但有益於參觀者怡情悅性,甚至可提高美學方面的欣賞境界,誘發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欲望云云。
流落海外的中國珍寶,典藏件數最多的就是大英博物館,約23,000件,其中有2,000件長期展出。該館言之鑿鑿,認為英國在帝國主義時期200多年的掠奪行為,確實是豐富他們館藏的要素,然而至少館方保管得當,使這些珍寶免於在中國遭受戰火或政爭之害,細碎的流散到古董商或私人手裡,至少在大英博物館,世人仍得以一親芳澤。
大英博物館是全球館藏件數最多的博物館,約800萬件,典藏物的製作年代遍及人類200萬年歷史。不過,在國際輿論的驅策下,2022年8月初,大英博物館終於歸還給奈及利亞第一批古物,多為銅器,是英國在1897年消滅貝南王國(按,位於今奈及利亞南部,與貝南共和國無關),所掠奪來的。那次盜得的大約1萬件貝南珍寶(Benin Treasures),如今散藏於165個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裡,大英博物館占最大宗,有900件館藏。
會不會哪一天,中國國運昌隆,大英博物館為了政治權宜,也決定開始歸還部分中國古物?沒有人知道。而這反正跟台灣沒有任何關係了。目前台灣是不是中華民國?是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是不是新而獨立的國家?連我們自己都說不清楚。所以,能夠暫時有個台北故宮博物院過過癮,每年接待5、6百萬參觀者,大家都已經滿意得不得了啦。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究竟是誰的寶? | 黃怡 / 時間的秘密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hzI0y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