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2024美國大選拿下壓倒性勝利,市場看好特斯拉將跟隨川普勝選雞犬升天,投資人蜂擁追捧特斯拉股票,在美大選後迄今,短短幾天就漲了超過50% !特斯拉選後暴漲50% https://bit.ly/4eliHHC
全球首富資產突破10兆!馬斯克身價4天暴增2.24兆 - 自由財經
全球首富資產突破10兆!馬斯克身價4天暴增2.24兆 - 自由財經
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感情經驗豐富,今年52歲的他共與3位女子誕下11名兒女。馬斯克曾利用權勢跟至少3名SpaceX女員工上床,還曾逼女員工要幫他生小孩。女員工不從,他就拒絕幫對方加薪-SpaceX內部存在「性騷擾文化」。一名女員工稱,馬斯克曾以「高智商的人應該多生育」為由,多次要求她跟自己生小孩--SpaceX的企業文化? https://bit.ly/45p3oej
▲馬斯克選擇到中國設廠,中國電動車產業因此蓬勃發展。(圖/翻攝自馬斯克IG)
8年前馬斯克如果選擇台灣?沈國榮感慨:特斯拉不致於殺成一片紅海 | 財經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XeZqCX
特斯拉(Tesla)在2017年6月確定到中國上海設廠,隨後電動車也在中國市場蓬勃發展。但好景不長,中國電動車競爭太激烈,特斯拉不再擁有絕對的優勢。對此,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近日與和大(1536)集團董事長、資政沈國榮一起用餐時談到,假如特斯拉沒有去中國,今天會如何?沈資政則無限感慨地回應,如果馬斯克當時選擇台灣,「不致於像今天殺成一片紅海」。
謝金河提到,週五(7日)晚上和沈國榮餐敘,兩人相鄰而坐,便問了他一個很直接的問題:「如果2017年Tesla沒有去上海,緊密和台灣的供應鏈合作,今天的局面會怎麼樣?假如沒有去中國,今天會如何?」
更多新聞:黃仁勳離台前夕推掉海鮮會館飯局…原因曝光!傳私訪「供應鏈大老」
謝金河說,沈資政是和大的領航人,他在2016年上《老謝看世界》的節目,特別提到說他曾經和馬斯克懇談,告訴他中國市場大,比台灣更具優勢,但是對岸不尊重智慧財產權,假如特斯拉移植到中國,如果再加上零組件100%在中國採購的條件,很快地,電動車產業快速在中國複製,再加上國家補貼,特斯拉最後一定會被中國電動車企吞噬!
謝金河透露,沈國榮還提到台灣的汽車零組件業者一直都會是特斯拉最忠誠的供應商,不會反過來倒打Tesla一耙!儘管沈國榮很仔細地把這些利弊得失都跟馬斯克說,但2017年上海市政府表示要給86.48萬平米的土地後,馬斯克在2018年5月便親自到上海簽約,上海超級工廠在2019年元月正式動工,開啟了特斯拉在中國的時代,台灣的供應鏈也逐漸殞落。
謝金河指出,和大搭上特斯拉列車,股價從7.71元漲到173.5元,後來特斯拉琵琶別抱,和大股價且戰且走,今天只有五十幾元,台灣整個汽車零組件產業也都受到影響。這些年,全中國都是電動車企,吉利的李書福今天說,中國電動車企不能一直內捲,產業如果只剩下殺價,哪有能力創新,更何談品質?現在這種殺戮根本沒有盡頭。最近媒體報導澳洲港口塞滿千輛特斯拉新車,被形容是「特斯拉墳場」!
謝金河表示,看起來特斯拉頹勢正逐漸顯現,也許有一天,馬斯克發現情況不妙,說不定半途跳車,專心去發展XAi,低軌道衞星,最近馬斯克透過特斯拉搶輝達晶片,後來發現不是給特斯拉使用,讓特斯拉股東跳腳。
謝金河還提到,沈國榮也說如果馬斯克選擇台灣,也許電動車產業不會發展那麼快,但也不致於像今天殺成一片紅海。談起8年前往事,沈資政有無限感慨!
8年前馬斯克如果選擇台灣?沈國榮感慨:特斯拉不致於殺成一片紅海 | 財經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XeZqCX
左右大腦的行業 全球富豪最愛
2022/11/18 07:20
LTN經濟通》左右大腦的行業 全球富豪最愛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EKtxIQ
馬斯克(Elon Musk)日前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Twitter)。(路透資料照)
富豪熱衷收購媒體 就為影響力?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馬斯克(Elon Musk)日前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Twitter),理由是要創建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不只馬斯克,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買下《南華早報》、巴菲特(Warren Buffett)愛好報紙業,為此買下66家報社,為什麼這些富豪都買媒體?
站在學者的角度來看,媒體是一個準特許產業,併購會造成言論壟斷,媒體分析師麥凱布(Douglas McCabe)認為,富翁熱衷收購傳媒企業,因這些新聞媒體有影響力,能給企業老闆帶來一定影響力。
巴菲特愛好報紙業,年輕時曾靠送報賺錢,最高曾擁有66家報社。(美聯資料照)
巴菲特買了66家報社 2020年全脫手
富豪買下媒體業,可能跟理想、權利、家庭背景等有關。例如巴菲特愛好報紙業,年輕時曾靠送報賺錢。1973年他花1060萬美元購買了大量《華盛頓郵報》的股票,1977年買進Buffalo晚報開啟他對媒體投資興趣,之後還陸續收購Business Wire。於2011年開始創立BHMG子公司。截至2012年收購了66家報社。
但近年電子媒體崛起、報紙廣告收入下降,根據2016年數據,美國只有20%人習慣閱讀報紙的新聞。電視媒體佔57%,網站、社交媒體和應用程式則佔整體38%。
2019年,巴菲特曾表示報業已「完蛋」,2020年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在1月脫手BH媒體集團的全部股份,包括《水牛城新聞》、《里奇蒙時報》等地方報紙。雖然他在1970年代買下第一份報紙業務,但時代在變,到了現在,巴菲特也出售報業資產,可見連他的智慧也無法為這個行業扭轉乾坤。
美國《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老闆是華裔富豪醫生黃馨祥(Dr. Patrick Soon-Shion)。(美聯資料照)
華裔富豪醫生黃馨祥 買下洛杉磯時報
美國《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2000年轉手給芝加哥的論壇報業集團(Tribune Co.)後,裁員和縮版成為家常便飯,採編人員從1999年的1.3萬人下降到2017年的不到400人,且加入了報業工會,導致編輯室紛擾不斷,6個月內換了3位總編輯,發行量急遽下降。
2018年洛杉磯時報被母公司芝加哥論壇出版公司(Tronc Inc.)以5億美元的金額售出售出,新老闆是華裔富豪醫生黃馨祥(Dr. Patrick Soon-Shion)。
黃馨祥表示,是他的背景令他有意投資傳媒業。他向員工發表的聲明指出:「生於仍有種族隔離的南非,我明白在一個自由社會,傳媒行業角色的重要性。」2022統計,他淨資產達69億美元,曾在2016年投資美國論壇報業集團7050萬美元,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貝佐斯(Jeff Bezos)以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美聯資料照)
貝佐斯以2.5億美元 收購華盛頓郵報
2013年亞馬遜(Amazon)的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以2.5億美元收購當時頻臨倒閉的《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用不到3年時間,改變這家140年歷史的報紙。
一般說來,商界人士會買下媒體,主要都看中這間媒體在政治、商業、國家的影響力,但貝佐斯接手後,沒有涉入《華盛頓郵報》的編輯政策。反而是著手改造《華盛頓郵報》的體質,並重新將其定位為「媒體與技術公司」。
網際網路興起後,不少網路社群媒體大量截取傳統媒體的報導,吸走許多報紙讀者,導致不少報紙只能放棄經營。但貝佐斯則改變作法,用結合亞馬遜專業、自身影響力等,把一間媒體起死回生。
美國波斯頓東北大學新聞學副教授肯尼迪(Dan Kennedy)認為:「這些富商傾向於相信,是這些新聞機構財務敏銳度不夠,如果他們作為老闆,將會做得更好。」
馬斯克以活躍用戶 入主推特
馬斯克今年10月底證實以440億美元購買推特,過程中設法廣籌資金,來源包括個人資產、投資基金和銀行貸款等,背負130億美元的債務。僅利息的部份,他每年就必須支付超過10億美元。
為甚麼負債也要買下推特?馬斯克本身就是推特的活躍用戶,他在推特上有超過8330萬名追蹤者,他的每次發文都能引發熱烈討論,且他對推特的使用功能有許多意見,因此他收購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全面檢討推特內容的管理政策,讓推特成為一個自由言論的平台。
他希望推特能保留健康、自由的話語空間,讓擁有廣泛信仰的人們可以在不訴諸暴力的情況下辯論他們的觀點,而不是分裂成「極左翼和極右翼的回音室」,造成更多仇恨與社會分裂。
對馬斯克來說,傳統媒體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創造了一種沒有對話的對立環境形成,他不會讓推特成為「發言沒有任何後果的免費地獄」,用戶體驗仍則將根據他們想要的內容進行定制。
馬斯克希望推特能保留健康、自由的話語空間。(路透資料照)
紅襪老闆買波士頓環球報 馬雲搶下南華早報
富豪愛買媒體,波士頓紅襪老闆亨利(John Henry)2018年收購《波士頓環球報》、Facebook聯合創始人休斯(Chris Hughes)在2012年購買了已有100年歷史的雜誌《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2016年宣布轉讓。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投資入股科技媒體《虎嗅網》、《第一財經》、《華數傳媒》...等,甚至還買下《南華早報》,讓人不免連想,是不是跟2013年他脫口評論天安門事件,與《南華早報》結下樑子,而收購《南華早報》有關,又或者是《南華早報》可以讓他掌握更多珍貴的「數據資料」,才選擇購買,不得而知。LTN經濟通》左右大腦的行業 全球富豪最愛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EKtxIQ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