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N經濟通》每天燒9億美元 俄軍還能撐多久?
2022/11/25 07:07
-LTN經濟通》每天燒9億美元 俄軍還能撐多久?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tWyfwH
俄羅斯總統普廷今年2月24日宣布,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彭博資料照)
-俄軍侵烏 每天固定支出9億美元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俄羅斯總統普廷2022年2月24日宣布,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至今尚未平息。這場衝突雙方所帶來的代價也不小,不僅是人員、設備行動、彈藥耗費等,還有戰爭勢必衝擊全球市場供需平衡,連帶使油價、糧食、貿易、供應鏈都受牽連。
-自俄烏衝突開始後,歐美各國陸續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的動作,歐美對俄羅斯祭出多項能源、金融制裁,盼藉拖垮俄羅斯經濟換取和平。但戰事現仍膠著,俄羅斯似乎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歐洲開始縮減使用俄油、天然氣後,面臨通膨、能源危機;美國同樣因油價等問題陷入高通膨困境,聯準會(Fed)被迫多次升息。
-根據經濟學專家團體「經濟復蘇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Recovery)的資料,光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前23天,俄羅斯直接軍事支出至少高達199億美元,還估計戰爭中耗損和被摧毀的俄羅斯軍用設施和硬件設備造價高達90億美元。
-英國智庫皇家聯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歐洲安全研究員阿諾德(Ed Arnold)表示:「持續進行軍事行動是很花錢的一件事,尤其是部隊派到離駐地很遠的地點。此外,戰爭需要很多的彈藥補給,還有燃料補給才能動員戰爭機器,部隊也需要糧食補給。」
--在戰爭中,武器和軍費是主要支出。(美聯資料照)
-開戰以來 俄軍事開銷已逾1100億美元
-在戰爭中,武器和軍費是主要支出。俄羅斯近10年出售軍火的中位數價格來計算,這些武器裝備價值在約落500億美元。
-軍事新聞網站「特戰部隊報導」(SOFREP)總編輯史普恩茲(Sean Spoonts)估計,俄國每天至少為這場戰爭花費約9億美元。
-9億美元不包括西方經濟制裁引發的損失,但包括要付給在烏作戰的俄軍薪水,給他們武器、子彈和火箭,修復軍事裝備等。此外,俄國在這場戰爭中使用數以千計巡弋飛彈,每枚約150萬美元。
-而隨著局勢繼續惡化,俄羅斯投入的兵力和武器數量上升,直接的戰爭經費也會隨之增加。
-根據芬蘭銀行新興市場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西莫拉 (Heli Simola)表示,自戰爭開始以來,該國的國防開支至少增加530億美元,而俄羅斯軍事成本將至少達到1100億美元或更多。
--俄烏衝突後,國際金融換匯支付機制SWIFT組織已經排除一些俄羅斯銀行(路透資料照)
-俄戰爭經費 從出售能源、糧食所得而來
-雖然俄羅斯外匯存底(近6千億美元)是全球最高之一,但現在因為經濟制裁大多數都被扣在西方國家的銀行帳戶內。
-那這樣俄羅斯的支援戰爭的費用都從哪裡來?錢都不會花光嗎?自開打後,國際金融換匯支付機制SWIFT組織已經排除一些俄羅斯銀行,不過因為歐盟高達4成的天然氣向俄羅斯進口,將俄羅斯銀行全面踢出SWIFT,能源交易必將首當其衝。
-SWIFT雖然是主要支付體系,但不是唯一的支付系統,俄羅斯自己也有一套支付系統,也因此可以要求「不友好國家」在購買天然氣時以盧布支付。
-俄羅斯是能源、糧食、零件等大宗商品出口大國,許多國家因對俄羅斯進口依賴度高,因此遲遲不肯同意全面制裁俄羅斯。專家表示:「國際經濟制裁在俄羅斯盟友支持下,將更難以落實。」所以這也代表著,俄羅斯的戰爭資金,不外乎都是從能源、糧食、零件等產業上得來。
-所以俄羅斯才如此有底氣,放話若西方國家對俄羅斯能源設置價格上限,將會切斷能源供應,西方國家將會像俄羅斯著名童話故事中的狼尾巴一樣被「凍住」。
--自戰事爆發以來,拜登政府已為基輔提供80億美元的安全援助,超過美國在阿富汗戰爭前5年的74億美元開銷。(彭博資料照)
-俄2023年編列1120億美元機密預算
-俄烏衝突持續,俄羅斯、烏克蘭兩國的花費可說相當驚人,不只如此,就連歐美各國的援助金額也是相當之高。以美國來說,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五月已經簽署對烏克蘭提供近400億美元的援助。美國在俄國侵略烏克蘭後同意援助烏國的總金額,已經遠超過500億美元。
-這場衝突會持續多久,不得而知。俄羅斯宣布2023年的國防預算大約為840億美元,比2021年首次宣布的2023年國防預算高出40%以上。此外,在明年總預算中,俄羅斯還列入包括約1120億美元的機密或未指定款項,剛好接近年底,這被解讀成用來增加明年會持續進行的戰爭的資金預算
LTN經濟通》每天燒9億美元 俄軍還能撐多久?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tWyfwH
命根子在沙皇手中 歐洲抖嗦過冬
2022/11/03 07:33
LTN經濟通》命根子在沙皇手中 歐洲抖嗦過冬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Ws9CF9
能源需求上升,導致價格全面大幅上漲。(歐新資料照)
歐洲重新擁抱燃煤發電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2022年2月爆發的俄烏衝突,西方國家開始對俄羅斯出口能源實施制裁,俄羅斯採取反擊制裁措施,切斷歐洲多國的天然氣供應,迫使歐洲陷入能源危機、能源價格飆漲問題。
天然氣約占歐陸國家能源需求的四分之一,主導了歐洲的電價。為此,曾經呼籲放棄煤炭能源和倡導環保的國家,德國、義大利、奧地利、荷蘭、丹麥等,在能源價格高漲情況下,紛紛宣佈類似重啟燃煤發電的計劃。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自8月31日開始,為了進行維護,暫停透過北溪1號(Nord Stream 1)管線供應德國天然氣,無疑加劇原先就很吃緊的電力市場。 外媒當時就報導,歲修維護的消息一出後,歐洲能源價格再次飆升,至今價格仍在高檔。
俄羅斯暫停透過北溪1號(Nord Stream 1)管線供應德國天然氣(資料照,路透)
法國電價漲10倍 匈牙利漲7.5倍
隨著能源價格持續攀升,長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盟各國,想盡辦法找替代能源,例如德國等為了能度過冬季,積極儲備天然氣的儲存量,從國外進口液化天然氣,不過這也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問題。
面對能源電價飆漲,過去英國民眾平均1年電費支出只要1917英鎊(約7.1萬新台幣),現在一口氣增加到3549英鎊(約13.2萬新台幣),相當於多繳新台幣6萬1000元,漲幅近1倍,英國電價漲幅還算少的,匈牙利今年電價暴漲7.5倍,政府同時宣布取消電價補貼,民間苦不堪言。
此外,德國2023年交付的電力合約,已達到995 歐元/兆瓦時,累計漲幅達約70%;法國創下1130 歐元 / 兆瓦時的新高,首度突破首度突破 1000 歐元之上,這數字比去年成長10倍以上。
對此法國規定,天然氣從明年1月,電價也從2月起,最高漲幅限於15%。可讓每戶的瓦斯帳單,從每月增加200歐元,控制在增加25歐元左右;每月的電費,最多則約增加20歐元。
今年夏天,歐洲遭遇熱浪侵襲(資料照,法新)
Gucci、H&M 歐洲紡織業崩解
今年夏天,歐洲遭遇熱浪侵襲,加上降雨量少、異常高溫,難以灌溉作物,受疫情、俄邏斯限制供氣等影響,如今冬季即至,再推高全球能源價格,使得民眾每年民眾支出電費和天然氣價格,將平均大幅增加好幾倍。
自今年6月來,不少西歐國家天然氣運營商都表示,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量大幅減少,讓這些國家無法為今年冬季儲備足夠的天然氣能源。
不只平民百姓有感,就連歐洲廠商也遭遇到這場能元飆漲的襲擊。在俄羅斯減少供應後,刺激天然氣價格和電費一年飆升數倍,Gucci、H&M等品牌的數千家合作工廠也能目睹他們的商業模式瓦解。
歐洲紡織品和服裝貿易協會Euratex統計,許多紡織品製造商的能源成本,從占生產成本的5%左右上升到25%左右,從而大幅削減利潤率。有紡織製造商表示,因為能源價格實在漲太多,以至於擔心虧損的電力公司和能源企業,會要求紡織公司需要獲得銀行擔保,或提供現金墊款,以預先支付未來數月的能源帳單。
拿義大利紡織廠商來說,今年7月份這間紡織廠所收到的天然氣帳單為66萬歐元(2083萬元台幣),比1年前的9萬歐元(284萬元台幣)暴增6.3倍。不過這些布料製造商又很難簡單將飆漲的成本轉嫁給買家,若布料價格提高,消費者不買單,最後可能會使許多時裝品牌和零售商,將業務轉移到能源價格更低的歐洲以外地區,尋求降低成本。
這時候各國救濟措施就很重要了,但也能充分體現出窮國與富國差距。義大利背負的公共債務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倍,也因此,即使國家有有心,但也是無力。
其他像德國宣布約3000億歐元的能源救濟措施,包括限制電力和天然氣的價格;法國計劃耗資1000 億歐元,應付國內的能源危機。
隨著能源價格持續攀升,歐盟各國想盡辦法找替代能源。(彭博資料照,法新)
向能源公司課暴利稅 補貼產業及家庭
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由於俄羅斯把持操弄能源市場,導致原有的市場機制已無法正常運作。」
冬季將至,能源價格飆漲,劇烈衝擊歐洲社會,有些反應認為,歐洲應該要停止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否則最後會陷自己於不利,但范德賴恩指出,27個成員國必須寸步不讓。
9月范德賴恩計畫強制歐盟成員在高峰時段削減5%的用電量,並建議對能源公司課徵「暴利稅」。外媒指出,歐盟預期可徵收約1410億美元,約合台幣近4.4兆,將用於補貼民間大眾,協助歐洲家庭和企業度過難關。
《Politico》指出,若歐洲要極力擺脫能源高價危機,歐盟各國的做法應維持一致,而不是行動不一,若各國出現電價差,可能出現漏洞、降低政策效果。比利時能源部長范德史卓登(Tinne Van der Straeten)表示:「但如果什麼事都不做,未來5到10個冬天將會很可怕。」LTN經濟通》命根子在沙皇手中 歐洲抖嗦過冬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Ws9CF9
中國推社區食堂引質疑 專家:國進民退 應付經濟危機
中國推社區食堂引質疑 專家:國進民退 應付經濟危機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DxK2WF
中國推廣社區食堂引發議論,民眾據此聯想到計畫經濟年代公共食堂的翻版。(取自網路)
2022/11/03 05:51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中共20大落幕後,官方推出不少被外界視為走回頭路的政策,包括在農村擴大供銷合作社、在城市小區建立食堂等,其中又以「社區食堂」引發最多議論,民眾據此聯想到計畫經濟年代公共食堂的翻版。專家指出,這種計畫經濟模式可能是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
綜合香港明報和自由亞洲電台(RFA)等報導,中國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10月31日印發《關於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聲稱要試點完善社區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托兒所、老年服務站、醫療服務站,並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理髮店、洗衣店、藥店、維修點、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通知》要求各市(區)選取3至5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2年後全國推廣,建設項目對民生服務「大包辦」,包括配建社區食堂。「完整社區」是指為民眾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務和設施的生活單元,每個社區人口5000至1.2萬,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和管理。
據報導,早在今年7月前後,湖南、湖北、山東及雲南等地的居民小區,便陸續出現類似自助餐廳的食堂。這些食堂通常由當地街道辦事處出資,或官方批准的餐飲集團經營,菜價略低於餐廳。有地方開始宣傳「國營食堂開業」,並宣稱建食堂是「為老年人提供便利」。
稍早前,在中共20屆一中全會10月23日閉幕隔日,國家公務員局發布《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3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計畫考試錄用工作人員,歡迎優秀青年踊躍報考。據稱湖北省已恢復重建基層供銷社達1300多個,基本覆蓋全省鄉鎮,社員人數超過45萬。供銷社試點工作自2021年7月正式開始,為期2年,隨後全面普及。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梁惠玲,在中共20大上晉升中央委員,顯示供銷社政治地位提升。供銷總社是中國國務院下轄的正部級單位,前任負責人並無中委身分。
供銷社和食堂都是中國計畫經濟年代的產物,具有特定政治含義。在大規模擴建供銷社之後,當局又下令重建食堂,立刻引發關注。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由於經濟收縮,物資和民生供應鏈可能出現地方性的供應不足,官方必須防止出現危機,影響社會穩定,因此這是調配物資、管理社區的應變方式。他認為,中國現在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結構中,民營和外資佔可觀比例,不可能全面恢復計畫經濟,但地方在執行過程中常常出現政策「變形」,要觀察未來試點落實是否出現不公及政治化氾濫等現象。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則指出,社區食堂和供銷社都是國有壟斷企業,會慢慢控制所有商品來源和上游的農產品,操控價格,擠壓民營小企業、菜市場、餐館(小攤小吃)的空間。社區食堂和供銷社實際上是進一步的「國進民退」,中共要以國有經濟來掌控老百姓的生活所有面向,以應付經濟崩潰危機,一旦出現食品供應危機或其他危機,中共就會利用供銷社和食堂,恢復原來的配給制度或票證供應制度,有利於控制老百姓,穩定社會局面。中國推社區食堂引質疑 專家:國進民退 應付經濟危機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DxK2WF
台商該覺悟了吧!
2022/10/24 05:30
習近平三連任總書記,在堅持防疫清零政策、房市低迷、內需不振、失業率飆升等大環境下,面對的將是中國數十年來「最糟糕的經濟」。(路透)
記者高嘉和/特稿
中共二十大一中全會揭牌,七名政治局常委的安排打破慣例,贏家全拿且團(團派)滅,入常者不是習近平的馬前卒、就是統戰宣傳出身,沒一個搞經濟的,且過去與藍營政商大老關係最好的前領導人胡錦濤難堪地被請下台,台商應該覺悟了吧!
在「連胡會」當觸媒、國民黨政商界隔海唱和下,中共胡溫體制可說是台商西進最積極的年代,從二○○二年到二○一二年光台股上市公司錢進中國金額就增加近新台幣兆元、達一兆一四一五億元。
習近平的第一任沒提「國進民退」、沒談「共同富裕」,且二○一五年還有「馬習會」,他的第一任台股上市公司自台灣匯往中國投資持續淨增近八千億、累積達一兆九三九六億元;但隨著習逐步清洗黨內反對勢力、黨政軍一把抓,中國不只要站起來、富起來,還要強起來奪取全球領導地位,到今年上半年止的習的第二任,上市公司西進金額僅增加不到三千億元。
在江澤民、胡錦濤年代,跟隨著國民黨退官要員高舉的兩岸和平之旅大旗,台商擠破頭才能見得到中共最高領導人,只因可將合影照片掛在其中國投資事業最顯眼的位置當成「護身符」。如今,胡錦濤在二十大外媒鏡頭下「被」請下台;江派背景、唯一來台訪問過的政治局常委(時任上海市市長)韓正、近幾年來台商各類兩岸經貿論壇必定拜會的團派背景汪洋,這次都「被」裸退,那些來往兩岸的台灣「紅」頂商人,恐怕會有頓失倚靠的失落感吧。
台商早年大膽西進是因中共的經濟政策具備一定可預測性,且政商脈絡還可依循,如今習「定於一尊」,排名常委第二、可望接任總理的李強,是嚴厲清零封鎖上海二個多月的市委書記,另一位大力提拔入常的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曾強硬清理北京「低端人口」,七位常委沒一個搞經濟的!
面對習強硬的動態清零,不只共同富裕、還要推進「規範財富累積制度」,台商西進是想拚命賺錢、但沒幾個願拿命來拚吧?是該覺悟的時候了!自由日日shoot》台商該覺悟了吧!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zHgrsJ
--------------------------------
IMF估台灣人均GDP東亞稱雄 矢板明夫提醒注意日本失敗經驗
IMF估台灣人均GDP東亞稱雄 矢板明夫提醒注意日本失敗經驗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1t4XP
矢板明夫表示,台灣經濟有獨特的強韌性,卻也存在許多問題,過去日本的失敗經驗,或許可以成為台灣的前車之鑑。(資料照)
2022/10/14 23:2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近期報告顯示,台灣今年人均GDP預估從3萬3140美元(105.7萬台幣)上升至3萬5510美元(113.3萬台幣),不僅是2003年以來首度超越韓國,也是有史以來首度超車日本。對此,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表示,台灣經濟有獨特的強韌性,卻也存在許多問題,過去日本的失敗經驗,或許可以成為台灣的前車之鑑。
矢板明夫在臉書貼文表示,台灣經濟雖然有獨特的強韌性,但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帶動經濟成長的企業大多集中在一些高科技領域,多數民眾並沒有享受到經濟成長的紅利,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年輕人越來越買不起房子等等,有很多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積極解決。
矢板明夫指出,日本當年也曾有過經濟飛速成長的時期,「日本的人均GDP第一次超過1萬美元是在1981年,僅僅在14年後的1995年,就到達了4萬4200美元。當年美國的人均GDP是不到2萬8700美元左右。但我覺得當時日本人過得並不幸福。成年人幾乎天天加班到深夜、孩子們忙著上補習班,大量的金錢和社會資源都被投入到股市和房地產開發。東京的房子上升到了天價,搬到郊區或鄉下的人們,要每天一大早就起來擠電車上班。」
矢板明夫說,當時的日本政府,並沒有趁著景氣好、有充分稅收之際,著手解決日本社會的各種問題,也沒有積極布局未來的產業升級,導致泡沫經濟崩潰之後,連帶股市、房市一落千丈,日本經濟從此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IMF評估,日本2022年的人均GDP是3萬4360美元(約110萬元新台幣),比1995年少了將近1萬美元,而美國的人均GDP已經到了7萬美元(約223萬元新台幣)以上,是日本的兩倍,「日本的失敗經驗,或許可以成為台灣的前車之鑒」。
IMF估台灣人均GDP東亞稱雄 矢板明夫提醒注意日本失敗經驗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1t4XP
-----------------------------------------------
社論》共產中國走到窮途末路?
2022/10/03 05:30
中共大外宣一向自詡中國是最愛好和平的國家,但它的真實國際形象,卻呈現重大反差。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發布全球六十國對中國觀感民調,追蹤二十年來數據發現,美、法、西等國對中曾長期「愛恨交加」,如今負面觀感比例高;英、荷直到近三年才由喜轉厭,日、義、德民調過半數對中國反感超過十五年。令人驚訝的是,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荷蘭、瑞典、韓國、澳洲等國,都有超過七成民意對中反感;在共產中國的國力、經濟,以及軍力都達到高峰之際,全球重要國家對中國觀感卻由過去的喜愛、期待到討厭。何以中國愈強大,但所作所為卻引起更大的反感,確實耐人尋味。
多數先進國家討厭中國,必然讓標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以中國發展自豪的中共當局感到尷尬、錯愕,甚而憤怒、抓狂。然而,它的反應模式不是反躬自省,反倒是控訴這種結果是西方操控輿論,挑起反華情緒所致。因此其領導人揚言不必在乎西方國家的觀感,中國要建立一套與自由民主體系不同的制度與價值,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與西方世界抗衡。其實,在列強欺凌、推翻滿清、軍閥割據、日本侵華、國共內戰到共產中國的成立,西方國家對中國確實擁有或多或少的優越感,但更多的是期盼、改造,希冀將中國打造成自由、民主、繁榮的國家。那既是一種對歷史贖罪的心情,也是帶有中國一旦民主強大對世界將產生互惠共榮的務實觀點。由此可見,西方國家對於近代中國並不存在偏見,反而是寄予厚望,因此對華政策往往過於天真,不但沒有得到自利、互利,反倒養虎為患,致而今日國家安全與經濟反遭嚴重威脅。這才是西方國家精英與民眾對中國的共同觀感。換言之,多數先進國家之所以普遍厭惡中國,並非西方國家的「反華陰謀」所致,而是中共採取對外具侵略性、對內專制獨裁的國家發展模式的結果。
事實上,中共結束文革動亂十年,走上採用資本主義手段的改革開放,這樣的變革與龐大市場讓西方世界充滿期待,加上「聯中制俄」的戰略需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極力拉攏中國,尤以經濟大力投資,帶給中國經濟起飛亟需的資金、技術、人才,才為中國帶來快速成長四十年的黃金時期。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不全然是中國民眾努力打拚的成果,而是在盜竊智財權、仿冒、高門檻准入、強迫技轉、對本土產業的優惠補貼等不公平貿易政策下,才成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中國即使加入世貿組織,卻能夠長期不遵守國際經貿規則,乃是西方國家的厚愛與寬容所致。而這種寬貸與默許是基於一種現在看來極其幼稚的幻想,亦即中國一旦經濟發展有成,政治改革也必將水到渠成。可悲的是,中共實際上只想改革經濟,借西方之力厚植國力,卻不願觸及政治改革的界限。因此「改革開放」並不是西方世界的民主政治與自由市場,而是一種中共全面掌控下的「黨國資本主義」;而黨國資本主義不但在經濟上與自由市場抗衡,更是壯大中國國力與西方爭霸的重磅武器。尤有甚者,中共為了鞏固政權,強化統治的正當性,不但不感恩外在世界相助,反而大翻歷史舊帳,強調明明已經不存在的「百年國恥」,挑起民眾民族主義與仇外怒火,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名,意圖打造中共萬世一系的紅色中華帝國。而習近平自上任後,即翻轉稍見鬆馳的統治機器,趨向全面性監控的數位獨裁體制,可謂是歐威爾的「一九八四老大哥」的現代版。
中國朝向邪惡帝國發展的企圖,不論是經濟上的「中國製造二○二五」 ,或是國際地緣政治布局的「一帶一路」、「亞投行」,或是在周邊國家的軍事擴張與挑釁,不斷挑戰既有國際秩序,危害世界和平,乃逐漸為世人所洞悉。而今年以來,俄中的「無上限夥伴關係」,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上中共對台的「圍島軍演」,在在加劇世人對中國的厭惡感,國際抗中聯盟日益擴大。中國被世界多數人討厭,象徵共產中國已經走到了窮途末日。易言之,共產中國受世人厭棄,乃是中共政權自作孽所致。外人看到習近平的蠻橫無理,與窮兵黷武,或許會心生畏懼,從而產生妥協的想法。然而,證諸歷史,從沒有任何獨裁統治得以永世不墜;日前訪台的前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分享指出,當年擔任軍職,一九八九年調離東德邊境後兩個月,柏林圍牆就倒了,他相信這種情況也將在中國發生。共產中國已經搞得全球天怒人怨,看來中共政權一夕之間崩潰,也是為時不遠了。社論》共產中國走到窮途末路?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U6Pd71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