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3_0939142022-08-23_093904

曾經,我也穿著阮月嬌的紅白條紋衫上識字班:那個不亮麗的過往,我不想遺忘
作者 馮玉芳
2022-08-17
曾經,有很長的時間,我也如阮月嬌一樣,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得穿婆婆買的衣服,為了融入台灣而努力學中文。
曾經,我也穿著阮月嬌的紅白條紋衫上識字班:那個不亮麗的過往,我不想遺忘 | 馮玉芳 / 新住民雜記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pAnQVg
最近阮月嬌的曝光率極高,也帶我回到當年穿著紅白條紋上衣,就讀識字班的歲月。
數月前,同事偶然提起阮月嬌這個網紅阿翰創造出的角色。我好奇之下看了〈月嬌好媳婦〉的片段。當下的想法是,口音模仿滿有特色,而且「阮月嬌真好命」!我印象中,都是新住民被婆家指使做家事,哪來媳婦虐待婆婆?但我只把這當成一個表演,畢竟網紅們為了點閱率所拍的影片千奇百怪,早已見怪不怪了。
以性暗示為笑點的表演並不有趣
讓我感到不適的,反而是阮月嬌這個人設的相關影片出現性暗示詞彙,如反覆強調小黃瓜的粗細,另外「懶教」(台語的陰莖)也並非一般人會掛在嘴邊的詞彙。尤其幕後花絮剪輯片段,表演者頻頻在此笑場,顯然很明白台詞的嘲弄。另一支影片〈阮月嬌的秘密〉中說到「台灣男生看到我會微笑,因為我前凸後翹,知道嗎?因為我前凸後翹。」影片底下有許多留言讚許這句話押韻很有趣,但表演者以女性特徵為笑點,我覺得既惡劣又低級,不只貶低阮月嬌所代表的新住民形象,更是對所有女性的性霸凌。似乎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得更加努力提升人民的性別意識。
但如果只有這樣,還不足以成為我寫文章的動力。阮月嬌出現於家樂福的廣告,在社群媒體一日三報之下,我自然看到相關訊息。原本不想提出個人想法,因為我知道每件事情都有許多面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及立場。直到某日早晨睜開眼,忽然憶起,我有一張照片,幾乎與阮月嬌撞衫。再次點閱〈月嬌好媳婦〉影片,看到「中文識字班」,十幾年前的記憶排山倒海襲來。
曾經,有很長的時間,我也如阮月嬌一樣,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得穿婆婆買的衣服,為了融入台灣而努力學中文。原來阮月嬌與我如此相近,所以我想為這樣的人物形象設計及人設衍生的議題,留下一點個人感想。
商業動機的廣告,該了解人物背後的文化價值
先前我視阮月嬌「指使婆婆打掃」這個情節為網紅想博取點閱率而做出的誇大表演。但看到廣告裡阮月嬌手拿零食、命令左手扛著購物籃的婆婆,以右手艱難勾取高架上的零食,我更覺得出於商業動機的廣告該了解人物背後的文化價值,而不是把某個族群當成笑話來獲取商機。
我在越南出生、生活了20年,不管學校或社會氛圍,都不停傳授「敬老得壽」(Kính lão đắc thọ)的觀念。在我認識的越南文化裡,這樣的廣告畫面是極為忤逆的行為,已經牴觸越南人的傳統價值。這種情節設計非常不妥。
越南不停傳授「敬老得壽」的觀念。在我認識的越南文化裡,家樂福的廣告畫面是極為忤逆的行為,已經牴觸越南人的傳統價值。圖片來源:截取自家樂福Carrefour廣告
至於大家紛紛討論的口音,我在未從事社會工作時,不曾覺得自己的新住民身分及口音是件丟臉的事情,因為我的越南腔並不妨礙任何人。但當社工的第一年,我開始為自己的口音感到自卑了。因為當來電的人聽到我的口音時,會直接提出要求:「可以請台灣人來跟我說話嗎?」
對當時的我而言,如果只因為口音無法勝任工作,等於斷了生計。生存的危機使我再次落入無助感「我是個沒有用的人」,而這認知則來自受暴的經驗。可見,成人受到的創傷,也可能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下產生自卑情結,更何況孩童於國中、小階段,未有能力建立自我認同時,難免會受到社會氛圍及同儕的影響。原先新住民子女被同學模仿母親的口音,從戲弄、好玩演變成霸凌已非新鮮事。當這樣的口音被模仿並透過廣告大放送、當整個社會認為模仿口音很有趣很好玩,想必孩童們模仿口音的機率將提升,新住民子女被霸凌的機率也增加。
有些人在網路上留言「不喜歡被模仿就滾開台灣」,這樣的話或許出於輕率,又或許以為網路留言無傷大雅。但請別忽略一個事實:有許多新住民留在充滿壓迫的夫家環境,並非為了個人利益,而是身為人母,她們得承擔教養子女的責任,又得考量子女的就學環境及未來。她們的配偶可能失能甚至家暴孩子,養育子女的工作全由新住民獨自承擔。也許留言的人不曾看過這樣的家庭吧!但這不是虛構情節,而是我許多服務對象的人生。
至於我的口音,或許經過時間淬鍊,或許是表達能力提升,又或許大家漸漸接受這裡有一位新住民社工,已許久沒有被要求「請台灣人來接電話」了。
看見社會的多元,才有前進的力量
任何事情都有許多面向,這事件也有它的價值。阮月嬌如同一把烈火點燃許多論點,有人覺得是小題大作,但也有許多人同理新住民的感受及觀點,並給予支持。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台灣並非一言堂,而是言論自由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有關注,有討論,才有發展的可能。
回首千禧年階段,新住民似乎與弱勢族群掛上等號,得由他人保護或代言。但現今新住民已有能量對企業提出連署抗議,也成功讓廣告下架。相信未來以族群為主題的廣告會以更嚴謹的視角,而非以特定族群博取笑聲刺激買氣。
阮月嬌的人設是越南新住民。當年的仲介婚姻移民潮,現在已有許多學術研究,我只想以一位新住民的個人觀察說一點感想:當年選擇仲介婚姻的台灣配偶,許多是被台灣的婚姻市場排除的,因此選擇花錢與東南亞人聯姻。然而社會變遷中,越南新住民結婚來台的管道越來越多元,未必都是家境清寒、低學歷、想透過仲介婚姻改變命運。現今因自由戀愛,結婚來台的新住民比例越來越高,更不乏婚配雙方都來自高社經地位的家庭。
當年婚姻移民潮的人們,經過漫長的歲月,也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樣貌。有的新住民透過自身努力,已在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各領域都有表現傑出的新住民;但也有一部份的人仍困於當年的泥濘。沒有任何人可以回到過去,改變當年婚姻移民潮這段歷史。
當年的我僅高中畢業,想逃離家暴而透過仲介結婚來台,我並不視這經歷為恥辱。長達18年之久,我除了白天工作來養活自己與孩子之外,晚上下了班再去學校進修從識字班走到研究所。我靠自己的努力,謀得一份喜愛的工作。但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及人生際遇不同,有的新住民沒有我這份運氣。
不管大家的觀點為何,與阮月嬌特徵相近的新住民仍存在於社會各角落。她們的口說帶著鄉音,沒有亮麗的外表或顯赫的學經歷,但面對生活的困頓,不曾丟下子女獨自快活,反而咬緊牙關在這塊土地努力過日子,不管在工作崗位還是照顧子女都盡心盡力。人類不是工廠的生產線可壓模製造,也不是不完美就得銷毀的精品。比起嘲諷或切割,更期盼社會放下偏見,給予每個人發展的空間與時間。
現在的我,說起話仍有越南腔,但不阻礙我獨自騎機車環島,並與旅途中相遇的人們相談甚歡。相關文章請見:<新住民的機車環島:每一段旅程,都是生命中注定的緣分>。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越南是生養我的國家。來台灣後,我用盡力氣融入台灣的生活,台灣也給我機會讓我成為我喜愛的樣子。現在的我,說起話仍有越南腔,但不阻礙我獨自騎機車環島,並與旅途中相遇的人們相談甚歡。雖然從事社會工作,也有機會站上講台,但穿著仍與時尚勾不著邊,甚至年紀大了越來越迷糊。我並不覺得擁有這些特徵是件丟臉的事,在我身上留下的越南印記並不影響我腳踏實地過日子,也不影響我養育子女。
這世界充滿各種色彩,無須黑白二分,放下偏見才能看見社會的多元。台灣曾因族群對立而流下鮮血,相信沒有任何人想重蹈覆轍。期盼社會看見不同位置的新住民,給予報章雜誌報導的傑出典範讚許,也給予仍陷於泥濘的人們多一些鼓勵與空間。
這篇文章僅是一位生活於底層的新住民的感想。願每個人都有生活的選擇權及決定權,並有機會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曾經,我也穿著阮月嬌的紅白條紋衫上識字班:那個不亮麗的過往,我不想遺忘 | 馮玉芳 / 新住民雜記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pAnQVg
--------------------------------
阮月嬌的越南口音:當身上傷痕還在,你怎能要求新移民「不要這麼玻璃心」?
作者 陳玉水
2022-08-08
網紅阿翰在家樂福的中元節影片中扮演越南新住民「阮月嬌」引發爭議,目前影片已經下架。
阮月嬌的越南口音:當身上傷痕還在,你怎能要求新移民「不要這麼玻璃心」? | 陳玉水 / 精選轉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R0kSVN
最近家樂福的中元廣告被下架,被說是模仿新住民口音、造成歧視。我認為,問題的關鍵並不只是學越南口音而已,而是他呈現出來新住民的整個印象。
阿翰以阮月嬌的角色出了多支影片,形象不外乎「總是搞糊塗」、「愛睡覺偷懶」、「傻頭傻腦」,還有就是真的穿得很醜!就連在家樂福廣告上阮月嬌所說的那句越南文「我婆婆平安」也講錯了。如果是想要尊重、致敬越南新住民的話,不應該是用這種形象,甚至連基本的語言功課也沒做好。
我看過阿翰的好幾隻影片,了解他對於表演工作的用心,很多角色都設計得很細緻。有自信的原住民西打、酷帥的中國人張翰、有趣的日本宮森先生……在模仿上他學了很多族群,把優點跟講話特性學得維妙維肖。然而阮月嬌的優點是什麼?講話總是很大聲?口音很重?很會偷懶?在好幾支影片裡,例如「康楚能量飲」,阮月嬌都是在當很笨、搞不清楚狀況的那位。為什麼新住民就得是這種印象?不能展現出新住民其他的優點嗎?在許多媒體的筆下,他是多元文化的代表,但憑什麼要把阮月嬌當成新住民的形象代表?
有些人會覺得他這樣模仿很可愛。可是如果有人把你的媽媽扮演成這樣傻笨的角色,你會喜歡嗎?我的孩子小學,每天都會看到這個家樂福廣告。學越南口音並沒有不行,只是把越南新住民模仿成「總是搞糊塗」、「穿得很醜」、「又笨又傻」的樣子,才是更令人不舒服的刻板印象。
我並不討厭阿翰,如果是阿翰在自媒體上面放這個影片,那是阿翰的頻道,我不喜歡也不能禁止他,但當家樂福這個龐大的企業花錢讓這樣的影片變成了電視廣告強力播送,全台灣的新住民都得強迫看你學的新住民形象,就讓人不得不發聲。
你覺得不是歧視,我們卻深深為此受傷
口音一直是東南亞新住民長久以來被針對的地方(可以看看這篇與這篇文章)。新住民形象過去二三十年以來時常被污名化,台灣多數也透過新聞或電視節目「認識」負面的新住民。新住民出門開口說話馬上被問:「你是外籍新娘喔?」然後可能接著就是異樣的眼光,不友善的態度,所以口音成為長久以來的傷痛。
關於過去新住民被歧視的情況,在一篇2019年的新聞裡,世新大學教授夏曉鵑曾說到:「那個時候所有的人,從官方甚至到學者學界的研究,非官方組織老師媒體都在講外籍新娘素質差,然後他們的孩子發展遲緩,那個素質的論述其實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階級主義。」即便到了現在,新住民身上仍具有歷史的傷疤與痕跡。
先不論這次影片是不是歧視,我覺得真正重要的是,大家應該要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位子先思考一下,而不是只以自己的觀點來告訴新住民「這不是歧視」、「我覺得很好笑啊!」
有些人會說不要開不起玩笑,「你應該要心理素質強一點啊」、「為什麼要玻璃心?」然而,心理素質的強大是與社會環境互動下的結果。如果今天這個社會夠友善我們也了解這個社會是毫無惡意,僅是純屬趣味的溫柔,那我們當然能讓大家開玩笑無所謂。但如果今天新住民身上還留有長久的傷疤,你刺痛我傷口以後我覺得不舒服,你怎麼能反過來要求我要強大呢?如果我們是玻璃心,那必定也是這二三十年下的社會歧視讓其產生裂痕、千瘡百孔。
當社會能夠傾聽不同意見時,就是更有包容力的開始。
(作者為教育廣播電台幸福北台灣節目主持人,本文經同意轉載自作者臉書。
阮月嬌的越南口音:當身上傷痕還在,你怎能要求新移民「不要這麼玻璃心」? | 陳玉水 / 精選轉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R0kSVN


《口音歧視法》口音背後,連結的是整個社群-每個人講話一定帶有融入在地方言或是文化要素的口音/為什麼有些母語非華語者認為自己的華語講得不夠標準,就是處處矮人一截?口音是一種迅速的社會分類方式,特定的口音往往出現在特定地理區域或社群成員中,口音代表你從哪裡來-隸屬於哪一群體。個人的口音常被放大檢視,被連結到身份認同/社會語言學家將因為口音而產生的偏見或歧視稱為口音歧視(accentism)。口音視為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因地域主義和社會階級差異所造成的口音歧視問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九天玄女房中術神、戰神、丹藥神和術數神/唯一指定姊妹「廖麗芳」阿翰的九天玄女,就是陽帆陽婆婆的2.0版、董至成董月花的2.0版。如果你覺得陽婆婆、董月花很好笑很好看,那阿翰的九天玄女也是好看的好笑的。娛樂之外要注意對影片的負面觀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