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hNa4zLQetwU9ISIth7BLvUNuHU0gBLMo6XbxqOl28Y.jfifhqdefault (3)a202022-07-15_0844392022-07-15_084225

姜新立 教授
學歷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政治學博士
Ph.D.(Polit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經歷
1.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2.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班兼任教授
3. 亞洲與世界社特約研究員
4. 吉林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客座教授
5. 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兼任教授
6. 中華歐亞基金會董事長兼大陸所召集人
7. 中華民國社會科學研究學會秘書長
8. 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9. 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10. 澳門大學客座教授
專長科目
政治理論、社會科學方法論、政治社會學、比較政治學理論、馬克思學
大轉變:後共產主義與後社會主義研究
作者:姜新立/著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山所姜新立教授 https://bit.ly/3uQOyvP
首頁 https://bit.ly/3Oh0mP6
-----------------
訪中國遭留置 中山大學:姜新立已退休 (中央社)
有情治背景的前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教授姜新立,上個月傳出前往中國大陸參加研討會時,在上海遭國安部門留置問話三天,中山大學今天面對媒體,相當低調,強調姜新立八月一日已退休,媒體報導情節純屬姜新立個人行為,與校方無關,校方也不便過問。
媒體報導,兩岸關係專家、中山大學教授姜新立,七月中旬受邀前往中國大陸雲南省麗江參加中國大陸海研中心舉辦的「兩岸論壇」後,轉赴上海時,曾遭到上海國安部門「留置問話」三天。不過,姜新立昨天加以否認。他並低調地表示,他從雲南轉到上海是考察房地產,還曾參加復旦大學的座談會。
姜新立在兩岸關係研究領域頗負盛名,與台灣國安部門互動良好,並與部分海外大陸民運人士有所往來。姜新立早期有情治背景,目前兼任中華歐亞基金會董事,該基金會董事長張京育這次也曾應邀出席在中國大陸雲南麗江舉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由於姜新立是中國大陸主辦單位邀請出席研討會的專家學者,該基金會曾透過管道向中國大陸方面表示關切。
中山大學說,姜新立在出國前,已向校方申請退休,退休人事案也已在八月一日生效,校方並不了解媒體報導姜新立在上海遭留置三天的原委。姜新立早年曾在調查局工作,由於他在兩岸關係研究上學有專精,近幾年多次獲聘到中國大陸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經常往返兩岸,他因眼疾問題加上舟車勞頓,最近向校方申請退休。
2003-08-07╱中央社╱國內文教╱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七日電
訪中國遭留置 中山大學:姜新立已退休 (中央社) https://bit.ly/3PsM3Yt
--------------------
諜影幢幢 前山大教授登陸傳被偵訊姜新立赴上海參加研討會 曾具情治背景身分被國安部門留置問話三天 姜否認 (中華日報)
有情治背景的前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教授姜新立,上個月傳出前往中國大陸參加研討會時,在上海遭國安部門留置問話三天,中山大學今天面對媒體,相當低調,強調姜新立八月一日已退休,媒體報導情節純屬姜新立個人行為,與校方無關,校方也不便過問。
媒體報導,兩岸關係專家、中山大學教授姜新立,七月中旬受邀前往中國大陸雲南省麗江參加中國大陸海研中心舉辦的「兩岸論壇」後,轉赴上海時,曾遭到上海國安部門「留置問話」三天。不過,姜新立昨天加以否認。他並低調地表示,他從雲南轉到上海是考察房地產,還曾參加復旦大學的座談會。
姜新立在兩岸關係研究領域頗負盛名,與台灣國安部門互動良好,並與部分海外大陸民運人士有所往來。姜新立早期有情治背景,目前兼任中華歐亞基金會董事,該基金會董事長張京育這次也曾應邀出席在中國大陸雲南麗江舉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由於姜新立是中國大陸主辦單位邀請出席研討會的專家學者,該基金會曾透過管道向中國大陸方面表示關切。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大陸研究所 https://bit.ly/3aGCA18
2003-08-08╱中華日報╱焦點╱總分稿╱中央社╱高雄七日電
諜影幢幢 前山大教授登陸傳被偵訊姜新立赴上海參加研討會 曾具情治背景身分被國安部門留置問話三天 姜否認 (中華日報) https://bit.ly/3c9WrGh
-----------------------------------------
          馬克思是現代共產主義的第一個奠基人,他的理論一般稱為馬克思主義。從嚴謹的知識立場論,馬克思主義並不等同於共產主義。由二十世紀人類政治發展史看,隨著東歐共黨的瓦解和前共產蘇聯的崩潰,共產主義實際上已經走入歷史的終結,但此不表示馬克思主義已告終結,只要人類社會有剝削,有不公不義,馬克思主義在知識上就有存在的潛勢與意義。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大陸研究所 https://bit.ly/3aGCA18
  本書作者在研究所講授「共黨理論」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列主義理論,乃至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後共產主義理論等;在知識領域上橫跨哲學、政治學、社會學及經濟學等。經過整編之後,本書在系統和內容上皆具有廣博、深入、嚴謹與客觀等特色。
<書本熊> [五南] 解讀馬克思(4版) / 姜新立:9789577635068 | 蝦皮購物 https://bit.ly/3yGikoi
----------------------------------
中共意識形態的轉型/姜新立
台灣好報/ 2022.04.09 14:57   
姜新立(中山大學名譽教授)
過年前與曾任駐教廷大使的戴瑞明聚晤,談到我們共同的朋友魏萼教授1988年訪問大陸時,與鄧小平見面一事。鄧小平以餐敘款待魏萼,餐中二人談話氣氛融洽。鄧問魏有何建議與指教?魏萼向鄧小平建議:中共應取消「四個堅持」,回歸「中國道路」。鄧當面告訴魏說:若取消「四個堅持」,中國會亂,此對中華民族不利。關於「回歸中國」,鄧說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文明,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現在搞社會主義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道路。
鄧小平雖不同意取消「四個堅持」,但認同回歸「中國道路」,1989年五一勞動節前夕,魏萼再訪北京,他發現鄧小平下令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畫像從天安門廣場挪走。這一事實不但讓魏萼大吃一驚,全世界也都驚訝中共似乎在意識形態上做了歷史性的轉變。這不是一件小事。戴大使建議我就這件有歷史與思想理論意義的大事,寫一篇文章加以說明或分析,我答恭敬不如從命。這篇文字就是為敬答戴大使而寫。
與時俱進的意識形態轉型
中國共產主義的歷史發展道路是崎嶇的,中國共產黨是民族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政黨,它隨著中國革命之實際與社會主義建設之經驗,乃至社會主義現代化在中國的謀求實踐,在信仰系統/思想理論上做調整與轉型也是歷史的必然。因此,談到中共的思想理論不能以「共產主義」四字簡單給予概括。
隨著中共組黨、革命、建設社會主義、政治領導人的更替,中共意識形態在時空歷史階段中,有不同的發展與理論內涵,諸如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都是中共的信仰系統在思想理論上的概念邏輯。這無關對「馬克思主義」修正與否的問題,而是以革命理論聯繫中國實際的中共,在每一個關鍵性歷史階段對「革命理論」,做與時俱進的推移與發展。對於中國共產主義的認識,無關「修正主義」問題,而應以發展/繼承/創新馬克思主義加以看待。
中共原初的意識形態
中共意識形態的原初形式是馬克思主義,1920年代因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共產黨月刊》、《新青年》開始介紹列寧的《國家與革命》,中共成立初期因為革命需要,很快地以布爾什維克主義(Bolshevism)取代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說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裡的「馬克思列寧主義」(Marxism-Leninism),嚴格而言實指列寧主義/布爾什維克主義。1930年代中共黨內國際派掌權,所謂「為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鬥爭」,就是指這時中共的思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的古典概念係指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時,社會革命便會到來,此革命以工人運動形式打破資產階級國家機器,透過無產階級專政而結束資本主義,並實現社會主義。然而,1930年代的中國是個落後又貧困的封建殘餘的農業社會,生產力根本不發達,生產關係也不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關係,以工人運動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只會帶來革命的挫折與失敗,於是毛澤東改變革命戰略,以鄉村包圍城市,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延安後,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定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思想理論。中共用「毛澤東思想」不但重新武裝了自身的革命理論,而且以此思想指導人民戰爭,最終打敗國民黨,建立新中國。
毛澤東思想的二律背反
「毛澤東思想」是革命理論,但在新中國成立後,卻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理論。革命與建設是否定與肯定的矛盾與對立。中共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用「毛澤東思想」建設社會主義,以求在「一窮二白」下,早日讓新中國走入共產主義理想國。毛本人在思想意識上,有一定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從他的詩詞與建國後的政治作為,如〈沁園春〉、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表露無遺,加上黨內教條主義的作祟,在「造神運動」下終使「毛澤東思想」絕對化。
「毛澤東思想」絕對化後,不但使毛自己去見馬克思後,在思想、聲譽、人格上蒙上一層陰影,更讓社會主義中國出現逆退發展,也讓全中國人民遭受極大的困境與災難。
由解放思想到回向馬克思
「四人幫」垮台後,鄧小平復出,他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並於1978年底11屆三中全會上開展「解放思想」運動,以挽救文革之後中國大陸所出現的「信仰危機」。鄧小平所提出的「解放思想」,西方觀察家稱它為「非毛化」(Demaoization),其實是「回向馬克思」。後文革時代,中共「回向馬克思」理論反思運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中共理論工作者王若水稱:馬克思主義不是束縛思想,而是解放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既不是「終極真理」,也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
既然要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就要在「回向馬克思」中,看看馬克思如何論述社會發展論。馬克思說社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發展生產力,資本主義社會之後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應該理所當然地高於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但鄧小平發現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遠不如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於是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在馬克思眼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當然是最緊鄰資本主義高級階段。「初階論」的提出,其實是方便讓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下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發展多種經濟成分」,有合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當性,也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尋求理論的合理性。
1978年以後的中共政治意識形態雖經思想解放和「回向馬克思」,但對於鄧小平主政下百廢待舉的中國大陸,要解決發展問題,在工具理性上還是不夠的。鄧小平說「馬克思活在一百多年以前,不能要求馬克思、列寧的著作解決我們當前的所有問題」。鄧的思維邏輯不是在否定馬克思列寧主義,而是要求整個黨離開教條主義,於是,將具有教條主義或威權主義象徵的馬恩列史畫像從天安門廣場挪走,也就不難理解了。
轉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後鄧時期中共意識形態繼續轉型,主要是在中國要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就不是單純「回向馬克思」的問題,而是要超越馬克思所批判過的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模式,也連帶地需要超脫列寧主義、史達林主義當年在蘇聯所實現過的俄式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與模式。
鄧小平在中共12大開幕詞上所說:「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或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鑑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還有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是鄧小平晚年有關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模式,如何在中國選取與實踐問題的經典話語。
有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如何在以中國為主體的方位上加以實現的知識與經驗認知,鄧小平當然會將馬、恩、列、史的畫像由天安門廣場移出,只保留有民族主義又講社會主義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與開國者毛澤東兩個中國人的畫像在天安門,以便讓位給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大旗,飄揚在廣闊而宏偉的天安門廣場上,目的是要在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時空中,用「社會主義現代化」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完成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中國夢。
談到這裡,可以看出鄧小平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工程師,他將馬、恩、列、史的畫像移出天安門廣場一事,更說明他是民族共產主義者。作為一個民族共產主義者,鄧小平在超克馬、恩、列、史社會主義諸賢的理論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進一步緊密地結合,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種發展,也是理論上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今年中共將召開黨的20大,一個經過百年歷史發展的共產主義大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的繼承與發展基礎上,習近平所揭櫫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會在20大後展現出更為明顯的,以中國為主體與特色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
中共意識形態的轉型/姜新立 | 蕃新聞 https://bit.ly/3yKz3Xk
----------------------------------------------
為求學術與教學發展之精益與卓越,本校中山學術研究所與大陸研究所於97年8月1日整併成立,並改名為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以下簡稱本所)。本所前身之中山學術研究所,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於民國69年7月在本校正式設立,為本校所成立之第一個研究所。中山學術研究所招收碩士班、博士班、碩士在職專班,以及各類推廣教育學分班,以追求社會科學整合與學術全球化。大陸研究所於82年8月1日正式成立,招收碩士班、博士班與碩士在職專班,以強化中國大陸政經互動之教學研究,培育21世紀國家建設之專業人才為主要宗旨。
        建立在中山學術研究所和大陸研究所之良好的基礎上,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的設立,旨在培育21世紀領導國家發展,以及研究中國、兩岸關係與亞太區域事務之學術和專業人才。本所目前招收碩士班與博士班研究生、並將增設碩士在職專班,首任所長為林德昌教授。 本所教學主軸為中國與亞太區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相關法律制度之比較研究,並試圖從全球化、區域化和國際政經情勢之角度,分析台灣、中國與亞太區域國家之發展與互動關係,以及各項重要人類發展議題的演變模式。
        在課程設計方面,本所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其範圍涵蓋政治、經貿、社會、法律、國際關係、比較政治,以及區域研究等類別。此外,為強調課程的專業化,本所亦將課程分為「政治組」、「經貿組」,以及「法律組」等三組。各組學生除必修課程外,可依個人研究方向與研究興趣,選修其他組別之課程,以擴大學術理論及專業知識的吸收,進而建立宏觀與整合性的學術涵養。
本所簡介 https://bit.ly/3uOf0qa
---------------
FGS佛光學院姜新立所長 藏書捐獻
2005/9/29
【人間社記者蕭慧茹宜蘭報導】
佛光學院未來學所所長姜新立老師為回報知識緣分,將個人所藏經典性「全集」圖書,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孫中山全集》、《陳炯明全集》及個人著作《馬克思主義哲學貧困》等計388冊捐贈給學校圖書館。姜新立老師表示:「自受教育以來,所有知識皆來自師長、學校及社會,知識不宜獨佔,應予廣佈並回饋,這是為學的原則」。為感謝姜所長贈書之美意,學校特別致贈感謝狀,表揚其無私之捐獻,嘉惠所有佛光大學師生。FGS佛光學院姜新立所長 藏書捐獻-人間通訊社 https://bit.ly/3z7lvqA


「解讀馬克思」 知識邁向哲學思辨的詮釋
蘭陽報記者蔡博涵、記者游宗懋/撰稿佛光電子報-姜新立教授傾囊相授 出新書 開設講座 https://bit.ly/3PuNmWO
政治學系主任姜新立三月九日出版「解讀馬克思」一書,馬克思是現代共產主義的奠基人,他的理論一般稱為馬克思主義。姜主任經過近四十多年的研究,用哲學思考的方式,透過本書讓讀者認識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
  「解讀馬克思」是第三次出版,前二版書名為「分析馬克思」由五南出版社發行,是姜主任在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班馬克思理論專題的教本,累積姜主任多年的研究與心得而出書,那為何要更改書名呢?姜主任表示,分析二字是用科學方法思考,解讀二字是近年知識邁向哲學思辨得到的詮釋。
  對於一般大學生與研究生來說,透過本書可以了解馬克思思想與理論是什麼;對讀者而言,從書中認識馬克思的哲學、歷史、世界、政治觀;對於研究學者而言,了解馬克思主義是否當成社會科學的理論典範看待。那對於此書的作者而言呢?姜主任表示,經過四十多年的研究,認為馬克思主義與共產主義要加以嚴格區分,當代許多共產主義所產生的問題,不能歸咎於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那些都是列寧主義所造成的。
  馬克思是近代學術界百科全書派的人物,也是近代世界大理論家之一,他對於當代政治發展、社會變遷、經濟發展與文化批評都有絕對的影響力,對於當代的學術領域,具有開創性功能,但不表示馬克思理論與思考沒有缺點,馬克思主義主要危機在於社會理論危機跟本體論危機,當代學者想加以克服此問題,但尚未解決,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發展,姜新立主任在「解讀馬克思」書中,都有詳細的說明。
圖說:政治系主任姜新立與他的新書。蔡博涵/攝影
自費開設講座 剖析菁英實務
    此外,政治學系主任姜新立教授在本學期開設一門「地方政治發展專題」,邀請了多位宜蘭縣近年來的地方政治菁英前來本校舉行專題演講,這是一堂結合政治理論與實務的課程,縣內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及縣市長等政治菁英都在受邀之列。
  姜新立主任表示,本校政治系著重國際政治、兩岸及國內政治,同時加強地方政治的理論與實務,以培養學生完整的宏觀政治研究思維。為了感謝地方政治菁英蒞校指導學生,每次二千元的演講費由他本人贊助。
  連續幾堂「地方政治發展專題」講座下來,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每一個來演講的政治人物,開頭都說自己很緊張,可是最後都越講越起勁。政治系碩一學生張宏誌表示:「平時只在電視上看這些政治人物,沒想到他們也蠻有親和力的。」同樣是碩一游宗懋則說:「能夠近距離與這些政治菁英接觸,又能將深澳的理論與政治實務結合,幾堂講座下來,等於上了一部宜蘭當代政治發展史。」從開課以來的座無虛席,及熱絡的發問與討論來看,這門「地方政治發展專題」,無疑是這個學期政治系碩士班最夯的一門課。
圖說:政治學系主任姜新立(前左二)邀請宜蘭縣卸任縣長呂國華(前左三)參加「地方政治發展專題」講座。(政治學系/提供)
圖說:宜蘭縣長林聰賢(左二)應姜新立主任(左一)之邀蒞校演講。(政治學系/提供)
佛光電子報-姜新立教授傾囊相授 出新書 開設講座 https://bit.ly/3PuNmW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